统计学问题S²的问题

统计学课后模拟题
您的位置: →
统计学课后模拟题
统计学模拟题一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统计表中数据的单位都一致,我们可以把单位填写在(右上角)。P622.现有某公司2007年各季度在各个地区销售各种产品的情况,数据库的四个字段是:地区、季度、商品、销售额。如果要反映各种商品在各地区和各季度的销售情况,应该绘制(地区、季度和商品的三维透视图)。P65注:将地区、季度和商品分别作为行字段、列字段、页字段,而将销售额作为值字段。3.当我们根据样本资料对零假设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定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甲、乙、丙、丁)P157:(甲)当零假设为真时接受它;
(乙)当零假设为假时接受它;(丙)当零假设为真时拒绝它;
(丁)当零假设为假时拒绝它。注:原假设又称为零假设,记为H0。参看表6.1(P157)表6.1
假设检验决策结果表4.5.双因素方差分析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P191。注:变量按照数据类型分为:分类型、顺序型、数值型(见P13),分类型和顺序型统称为品质型。而方差分析涉及的因素(或称自变量)是品质型数据中的分类型数据,而因变量是数值型数据。6.若两组数列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的离散程度大小时,应采用(标准差系数)。P997.在正常的经济行为下,若拉氏指数为110%,则用相同数据计算出的派氏指数一定(小于)110%。P3338.平均数是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抽象化)。9.如果现行价格的GDP为2万亿元,减缩指数为108%,则不变价格的GDP为(1.85)万亿元。P338注:不变价格的GDP?现行价格的GDP,其中价格指数的范围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价格指数方面,一般来说它总是大于1的,所以除以它,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DP会变小,故价格指数又称为“减缩指数”。10.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P15注:个体是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又称为总体单位。11.无论是重复还是不重复随机抽样,样本均值的期望值和总体均值的关系是(相等)。P116、P1351统计学模拟题一12.某厂生产的零件直径服从正态分布,且其标准均值为3厘米。某天测得20个零件的平均直径为2.9厘米,若要检验现在生产的零件直径是否显著小于设计标准,假设形式应该是(H0:??3H1:??3)。P155注:把想要证明的结论放在备择假设上。13.计算方差所依据的中心值是(均值)。P9814.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所计算出的p值越小,说明检验的结果(越显著)。注:p值越小,说明在原假设成立时出现观测值以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越小,说明越有理由拒绝原假设,说明越有理由接受备择假设,即说明检验的结果越显著。也就是说,越有理由认为待检验的结果是由系统性差异和随机性误差造成的。15.检查产品寿命应采用(抽样调查)。P11516.小孙在南京市的房产局实习,手头有本年度该辖区所有房屋的基本数据,如果要按房屋的均价反映房屋的构成分布,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直方图)。选项1 饼图;
选项2 散点图;
选项3 直方图;
选项4 折线图注:房屋的均价是连续型数值型数据,用直方图反映较为合适。饼图多用来反映分类型数据,而散点图和折线图反映时间序列数据。17.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7.1%)。 注:根据题意,职工工资水平指数=今年职工工资水平/去年职工工资水平=105%,职工人数指数=今年职工人数/去年职工人数=102%。企业工资总额指数=今年企业工资总额/去年企业工资总额,而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水平资水平职工人数。所以企业工资总额指数=(今年职工工去年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水平指数职今年职工人数)/(去年职工工资水平工人数指数=105%102%=107.1%,这意味着企业工资总额增长7.1%。18.下列各直线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表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是负相关的?(选项一)。P235?=20-5X;选项二:Y?=-9+7X;选项三:Y?=5+3.28X;选项四:Y?=-17+2.76X 选项一:Y注: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和解释变量(自变量)之间负相关意味着,二者之间的样本相?和r同号??0。关系数r是负的。因为自变量X的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P243),所以? 1119.如果要拒绝原假设,则下列式子(选项三)必须成立。P188选项一:F?F?;选项二:F=1;选项三:p?value?这里的“地区”被称为(因子)。P178注:因素,也称为因子,是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21.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时,用(t)统计量。P23722.推断统计学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P623.在下列质量管理工具中,能对产品形成过程进行检验的工具是(控制图法)。24.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105%,则表示(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P34125.假设检验中,取显著性水平??0.01,表示(H0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为1%)。P15726.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33827.关于样本容量的大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项四)。P146选项一:要求推断比较精确,样本容量应该大一些;选项二:要求可靠性越高,所需样本容量就越大;2?;选项四:p?value?? 20.要检验来自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是否相同,统计学模拟题一选项三:总体方差大,样本容量应该大;选项四:总体方差小,样本容量应该大。28.下列哪一项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以数值表示的(选项一)。P17选项一:品质标志;选项二:质量指标;选项三:数量标志;选项四:数量指标注:所有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标志按其性质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的标志值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用数值表示,即得到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数量标志是表明个体数量特征的,其标志值只能用数值表现,即得到数值型数据。29.人均粮食消费量与人均粮食产量(前者是平均指标,而后者是相对指标)。P84、P87 注:质量指标分为相对指标(P84)和平均指标(即算术平均数)。人均粮食消费量是平均指标,而人均粮食产量是相对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P86)。强度相对指标(P86)和平均指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指标。平均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是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因为人均粮食消费量=粮食总消费量/总人数,而粮食总消费量是由所有人的粮食消费量相加得到的,所以分子分母的元素一一对应。而人均粮食产量=粮食总产量/总人数,而粮食总产量是每个农民的粮食产量相加,所以分子分母的元素并没有一一对应。30.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P47、P50二、多项选择题1.Excel实现统计分析的主要途径是(函数、公式、数据分析工具)。P282.如果某个工人的工资为2000元,一直没变,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则该工人(选项一、选项四)P338选项一:实际工资为1818元;选项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选项三:购买力有所提高 选项四:生活水平有所降低;选项五:实际工资为2200元注:2000元是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818元。价格指数&1,说明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和购买力降低。3.对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表,下列命题哪个是对的(选项一、选项二、选项三)P193 选项一:SST的自由度是n-1;选项二:F临界值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选项三:SST=SSA+SSB+SSE;选项四:可以计算三个F值;选项五:SSB的自由度是n-1 注:表7.8
无交互作用的双方差分析表rF?(r?1,(r?1)(s?1))=F?(s?1,(r?1)(s?1)),所以临界值只有一个;否则,临界值有两个。3统计学模拟题一4.总体均值的双边检验中,样本均值与事先对总体均值所做的假设差异越大,(选项二、选项五)P158、P161选项一:越有理由认为差异是不合理的;选项二:越有理由认为这种差异是由随机和非随机因素共同引起的;选项三:原假设本身是不客观的;选项四:越有理由认为原假设不可拒绝;选项五:越有理由认为备择假设可以接受。注:以总体方差已知下对正态总体均值检验为例说明(同理可对总体方差未知关于正态总体均值检验,以及一般总体均值检验为例说明)。样本均值与事先对总体均值所做的假设差异??0越大,z值越大。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z越有可能落到拒绝域中,即越有理由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越有理由认为样本均值与事先对总体均值所做的假设差异不是仅仅由随机误差造成的,而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性(非随机性)差异共同造成的。5.江苏省统计局住户处收集了1000户居民十二月份消费的详细情况,如果要按月消费额的多少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用(选项二、选项三、选项五)表现比较合适。选项一:折线图;选项二:茎叶图;选项三:饼图;选项四:条形图;选项五:直方图6.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有(选项一、选项四、选项五)。P87选项一:各组变量值;选项二:总体标志总量;选项三:总体单位数选项四: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选项五: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7.假设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选项一、选项三)。P154选项一:原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选项二: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小;选项三:备择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很大;选项四:原假设根本不存在;选项五:原假设有逻辑上的错误。8.所谓统计资料审定就是检查调查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P469.关于必要样本容量,正确是(选项一、选项二、选项三、选项四)。P144选项一: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样本容量要小;选项二: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扩大一倍,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1/4;选项三: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若其他条件不变,总体的方差越大,所需样本容量也大;选项四: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缩小一半,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4倍;选项五:在对总体均值作估计时采用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容许误差缩小一半,则必要样本容量必须为原来的1/4。10.样本相关系数R(选项一、选项二、选项三、选项四)。P235选项一:是一个随机变量;选项二:是?的渐进无偏估计量 n选项三:计算公式为R??(Xi?1i?)(Yi?)?(Xi?1ni?)2?(Y?)ii?1n 24统计学模拟题一选项四:是?的一致估计量;选项五:是一个常数三、计算题注意:操作数据都在Excel文件中,不会的可以看Excel文件。还可以参考活页练习题答案解析。1.数据库4.5中存放着2005年江苏省52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资料。(1)江苏省52个县市的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是(20.39)亿元。(2)江苏省52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标准差是(8.37)亿元。(3)江苏省52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偏态系数是(0.55)。(4)根据斯透奇斯规则对52个县市数据进行分组,组数是(7)。(5)若采用等距数列,根据组数和全距的关系,确定组距(6)亿元。注:(1)、(2)、(3)考查“描述统计”数据分析工具。(4)和(5)考查次数分布表的编制。问题(4),在F17单元格输入“=1+3.322*LOG10(F15)”,其中F15对应总次数,结果为6.。组数的选择应采用舍去进一位法,确定分7组。问题(5),根据组距=全距/组数,在F18单元格输入“=(F13-F12)/F17”,其中F13、F12和F17分别对应最大值、最小值以及经验组距(注意:分母不是真正的组距7,而是用斯透奇斯规则计算出的经验组距6.),结果为5.,根据舍去进一位法,选择比该结果大而且最接近的整数。2.数据库5.2中存放着从某大公司部分车间某产品日生产量状况的数据。(1)被调查车间的平均日生产量是(2463.1)。(2)被调查车间日生产量的标准差是(347.8)。(3)计算日生产量在2100件及以上的车间数是(282)。(4)以95.45%的置信水平推断该公司车间平均日产量所在的范围()。(5)以95.45%的置信水平推断日产量在2100件及以上车间占所有车间比重所在的范围(77.6%-85.9%)。注:(1)和(2)考查“描述统计”数据分析工具。(3)考查函数“countif”,输入格式为“=COUNTIF(A2:A346,&&=2100&)”。(4)考查一般总体均值的大样本区间估计,置信上下限为?z?2(5)考查总体成数的大样本区间估计,置信上下限为p?其中p为样本成数。两种情形下,置信度都为1???0.9545,所以??1?0.5,即分位数z??z0.02275=Norm.s.inv(1-0.02275)。3.数据库12.13中上半部分存放着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下半部分存放着部分地区各类指数的权重。总指数是通过综合十个类指数得到的。(1)不考虑十个类指数的重要性,计算江苏、浙江、安徽的总指数。它们是(109.63,109.70,111.52)。(单位是%)(2)考虑十个类指数的重要性,计算江苏、浙江、安徽的总指数。它们是(112.18,113.18,111.83)。(单位是%)5统计学模拟题一(3)安徽某地区的农民用1亿元来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根据加权指数,与全国水平相比,总体上说,他们(多花100万)。(4)根据加权指数,从支出角度看,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四省农民的境况较好的是(安徽)。注:考查指数合并及意义。(1)不考虑十个类指数(单位是%)的重要性指的是,每个类指数的重要性都相等,即权数都等于1/10。此时,求总指数相当于求十个类指数的算术平均数。先用average函数算出江苏省总指数(单位是%),再用向下填充得到浙江和安徽的总指数(单位是%)。(2)考虑十个类指数(单位是%)的重要性的情形下,总指数=?10i?1(类指数i*相应权数)。首先用“sumproduct”函数计算出江苏省总指数(单位是%),套用格式为“=SUMPRODUCT(C13:L13,C40:L40)/100”其中除以100是因为权数的单位是“%”。接着,用向下填充得到浙江和安徽的总指数。(3)根据Excel数据,安徽和全国的价格指数分别为111.83%、110.63%。如果安徽购买1亿的生产资料,要多花1亿*(1-110.63%/111.83%)=100万。同学们了解推导,关键是记住公式,尤其是记清括号内的分数是用全国指数/安徽指数,不要颠倒了。推导过程如下:假设全国各省物价水平在基期相同,现在(期)安徽农民花1块钱买的生产资料,在基期购买的话需要花费1/111.83%。因为全国各省物价水平在基期相同,所以现在以全国水平购买这些生产资料的话,需要花费(1/111.83%)*110.63%。这就意味着,安徽农民花1块钱购买的东西,以全国的平均物价水平来购买,只需要花费110.63%/111.83%。因此,购买这1块钱的东西,安徽农民多花了1-110.63%/111.83%。(4)安徽价格指数最低,意味着买同样的东西,该省花费最少。一定看清比较的是加权指数!!!4.某企业准备用三种方法组装一种新产品,为确定哪种方法组装的产品数量最多,随机抽取了30名工人,并指定每个人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记录了每个工人生产的产品数,存放于数据库7.10。取??0.05,判断三种组装方法是否有显著差异(假定工人生产的产品数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同)。(1)水平项离差平方和SSA的自由度是(2)。(2)误差项离差平方和SSE是(3836)。(3)检验统计量F为(1.478)。(4)检验结论是(同组装方法生产的产品数没有显著差异)。注: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分析工具,输入如下:6统计学模拟题一输出如下:对照教材P186中的下表可得(1)、(2)、(3)。问题(4),要判断三种组装方法是否有显著差异,方法有两种,一是F和其临界值F crit比较,因为F&F crit,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三种组装方法没有显著差异;二是P值判断:比较p-value和显著性水平为p-value,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 ,因5.教师今年“统计学”课程授课对象为工商管理专业(代号1)189人和金融工程专业(代号2)198人。从该课程期中考试情况看,学生均分前者高于后者2分。该教师声称,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均分前者会高于后者。现在要求你对该教师的声称进行假设检验(?=0.1)。数据库6.12中存放着工商管理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学生期末考试成绩36个样本资料。假定两个专业学生考分的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1)你所选取的原假设最好是(u1-u2≤0)。(2)你计算出的t=(1.402037)。(3)你计算出的p值=(0.082662)。(4)你得到的结论是(选项三)。选项一:拒绝u1-u2≥0;选项二:无理由拒绝u1-u2&0;选项三:拒绝u1-u2≤0;选项四:无理由拒绝u1-u2≤0(5)若选用?=0.05,你得到的结论是(选项三)。选项一:无理由拒绝u1-u2&0;选项二:拒绝u1-u2≥0;选项三:无理由拒绝u1-u2≤0;选项四:拒绝u1-u2≤0注:考查“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数据分析工具。输入和输出如下:7统计学模拟题一问题(1),将想要证明的结论放在备择假设上;问题(2)和问题(3)看输出结果截图,t值对应“t Stat”的值,因为是单侧检验,所以p值对应“P(T&=t)单尾”。问题(4)和(5)考察p值判断,p值=0.082662,若显著性水平值??p值,则拒绝原假设;否则,不能拒绝原假设。6.数据库3.15中存放着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数据。按“性别”和“2007考核”计算各工作岗位相应的人数和平均工资(工作岗位:1-生产员工;2-服务员工;3-技术与管理员工)。(1)根据透视表,生产员工中的女性考核为“良”的有(50)人。(2)根据透视表,生产员工中的男性考核为“良”的有(38)人。(3)根据透视表,生产员工中的女性考核为“良”的平均工资为(25251.00)元。(4)根据透视表,生产员工中的男性考核为“良”的平均工资为(33956.84)元。注:考查制作“三维透视表”。首先,调用菜单“插入”-“数据透视表”,出现对话框。正确填写相关信息后,点击“确定”,出现透视表雏形。接着,将“性别”、“2007年考核”、“工作岗位”分别放在行字段、列字段和页字段,将“薪水”放在值字段,默认值汇总方式为“数值项求和”。因为问题涉及的都是生产员工(用1表示),所以筛选页字段的值为1。将值汇总方式改成“计数项”,可得(1)和(2)。将值汇总方式改成“平均值”,可得(3)和(4)。最好在右侧的“数据透视表字段列表”一栏设置字段,不受空间的限制。8
统计学课后模拟题相关文章
《》由www.zaidian.com(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更多相关文档北大统计学网上作业答案及期末复习总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北大统计学网上作业答案及期末复习总汇
&&北大统计学作业答案及期末复习总汇,上面有网上作业的答案跟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必过资料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7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一个统计学的问题_百度知道
一个统计学的问题
数据用x+s表示,用成组配对t检验比较这是我查到的资料但不是很懂请详细解释下
x+s和t检验都是统计学的专业术语和表示方法,x+s表示数值偏离平均数如18.56+4.70表示平均数为18.56,方差为4.70,表示这组数据中偏离平均数的变动范围为4.70。成组配对t检验是专门...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估计你本身不是学统计的,这块我们学的时候也是感觉很绕的。首先,P值是一个概率值,检验统计量发生的概率。或者说是当原假设为真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者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如果p值很小,说明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p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就越充分。p值也可以说是反应了观察到得实际数据与原假设之间不一致的概率值。你要明白p值的实际意义,你要知道你的原假设是什么。还有之前你提到得问题,匹配样本的均值检验。要看具体问题是大样本还是小样本,如果是大样本的话,检验用Z值检验,如果是小样本用t值检验。大小样本一30为界,我想这你知道的。你上面写的x+s,应该是x的均值加减δ,不是s。即是样本的均值加减标准误(也叫抽样误差)估计我说的也不是很清楚了。如果还什么不清楚的,尽管问好了。
采纳率:15%
看了上面的回答,觉得很不错,不知道楼主是搞理论统计还是应用统计,如果是应用统计,p值小于0.05,就代表两组数据平均数的差距显著;p值大于0.05,就代表在95%的置信区间内两组数据平均数的差距不显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的医学统计学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