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对称体重什么姿势最轻较轻的人来说还需要买顶级跑鞋吗

为什么一双顶级跑鞋可以这么丑!_凤凰体育
为什么一双顶级跑鞋可以这么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看到HOKA我敢说,你一定为它扑面而来的丑气感到窒息,这尼玛还是鞋嘛,这尼玛就是一高跷。但是如果你知道它跟&UGG、 Australia、Teva、Sanuk、Mozo、Ahnu、Tsubo
看到HOKA我敢说,你一定为它扑面而来的丑气感到窒息,这尼玛还是鞋嘛,这尼玛就是一高跷。但是如果你知道它跟&UGG、 Australia、Teva、Sanuk、Mozo、Ahnu、Tsubo&这些国际大牌同出自一家的话,你可能会对这双丑鞋子产生些许兴趣,HOKA是由一名叫尼古拉斯&莫默德(Nicholas Mermoud)的法国人研发出来的,作为探险比赛的爱好者,他目的是让普通人都能享受长跑、野外跑的乐趣。&now it is time to fly&是HOKA要传达的所有含义,让我们来看看如此厚重的HOKA 如何&FLY&。
Hoka One One 品牌背景 Hoka One One的出现源自Mermoud 和Jean-Luc Diard的疯狂想法,他们都为塞洛蒙工作过,曾经主持过博尔德地区的研发中心工作。最初的想法只是制造更加符合高山、岩石地区的现代越野跑鞋,超宽的鞋体设计理念多少受到已经成功的板、山地车轮胎和网球跑设计理念影响,决定将更大的接触面应用到跑鞋领域。 起初他们只想做一款专门用来下坡的跑鞋,在比赛中可以装在背包中,遇到连续崎岖的下降可以利用Hoka减少腿部的消耗。但是当他们制造出这款超轻跑鞋的原型时,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设计跑步配件产品,而是在设计真正的跑鞋。他们用同样的理念和技术设计路跑鞋,在过去的三年中,他们的跑鞋已经在全世界数百家运动商店中上架,并且参加世界范围内许多从5公里到100英里的比赛。并且已经组建自己的越野跑队伍,吸引包括Dave Mackey、Karl Meltzer、Julien Chorier在内的多名世界级跑者参与其中。 日德克斯公司收购Hoka One One,这并不是愚人节的玩笑,这标志着Hoka One One的理念被人相信理解。这对Hoka的意义在哪?对Hoka的意义是在不断扩大的跑鞋市场上更有生存下去的机会。对于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超过40个知名跑鞋品牌的成熟市场来说,对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想要发展非常困难。对过去几年能够在跑鞋市场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品牌来说&&牛顿、Pearl Izumi,、K-Swiss、Altra Running&&都是被更加强大的公司收购后才有的结果。
Hoka One One 功能方面 缓震 一般来说,慢跑鞋的缓震功能主要是由鞋子的中底提供的,也就是鞋面和鞋底之间那层像海绵一样的软软的东西。hoka这种夸张的厚底,令中底甚至可以达到几十毫米,材料和厚度再加结构三管齐下,可以带给人无与伦比的避震能力。而Asics的看家技术Gel中底,虽然对常人而言已经足够,但还是比不上hoka这种怪兽的。 或许你注意到了&常人&两个字,那是因为避震能力并非越强越好的。就如Asics的顶级稳定跑鞋Kayano和次顶级GT系列一样,品质没有什么差距,区别在于顶级是为体重较大的人设计的,脚感很软;而次顶级脚感会较硬,适合体重较小的人。但是,如果你膝盖受过伤,选避震能力强的就可以更好的保护关节,避免运动受伤。然而,hoka这种脚感绵软(俗称&踩屎& ),鞋跟很高的跑鞋,如果脚踝力量不足,是很难驱动的,还可能造成崴脚。所以,题主要结合自己实际的情况来加以选择。 个人认为hoka适合跑步初期,为纠正跑步姿势和姿态,锻炼脚步和踝部、小腿力量,非常推荐用极简鞋做短距离跑步训练。
Hoka One One 寿命 跑鞋的寿命一般在400km&600km左右,这时大底可能还没磨损完,但是中底已经不具有保护作用了。hoka的大底被隔开三个部分,前掌&&中掌&&后跟。整个大底橡胶的分布看似非常零零碎碎,在如此厚的底部结构上,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保证最大的灵活性。前掌的橡胶做成豹爪的结构,强调灵活抓地。中掌则是竖像的切块。保证灵活的同时不牺牲扭转稳定性。 个人觉得hoka更适合超马比赛,因为超马比赛更推崇的是缓震、耐磨和稳定性。
Hoka One One 价格 hoka不在大陆正式销售。美亚上hoka比Asics贵多了,价格基本接近两倍了。在淘宝上的代购hoka也是贵的出奇,大多上千。而Asics在大陆虽然有卖,但也是很贵,所以尽量海淘吧,不行就代购。有时候国外有一些很好的折扣的。
[责任编辑:王钰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57009
播放数:98462
播放数:11200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春天要约跑—你需要一双顶级跑鞋
对于该话题有可推荐的产品?
请直接贴入商品百科或主流电商的该产品的链接,按步骤撰写推荐理由即可完成推荐。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忘记密码?3张图给你讲明白,不同体重的人该选什么样的跑鞋_凤凰科技
3张图给你讲明白,不同体重的人该选什么样的跑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有效最便捷的减肥方式不是找健身教练,也不是去健身房,而是管住嘴、迈开腿!正常人随便挑一双跑鞋,都能练半天,可对于胖子来说,挑错跑鞋,不仅容易受伤,而且跑步会越跑越难受,怎么都不能坚持。
胖子该如何选择跑鞋呢?看一篇就足够!
为什么要看脚型?
在跑步之前,首先需要看脚型!因为跑步的时候,足部关节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 2-3 倍(一个体重 200 斤的汉子跑步时,跑步时承受的压力大概是 400-600 斤,想想都觉得可怕),人体足部的足弓负责推进身体,吸收走路时的震荡,适应地形,增加稳定性。如果足弓过高或者足弓不明显,都会影响走路的稳定性,受伤概率增加。
选择合适的跑鞋,则可以弥补足弓的问题,让跑步更舒适、更安全。
如何弄清自己的脚型?
最简单的判断脚型的办法,就是看鞋子的磨损程度;不过鞋子底有厚薄,穿的时间有长短,路面等问题,并不能通过鞋底的磨损程度,准确分辨出来脚型;因此,可以这么做。
在盆里装少量的水(可以润湿脚底就好),然后将脚踩进盆里,浸湿足底;然后在旁边放一张硬板纸,将浸湿的脚踩在硬板纸上。通过纸上的脚印,来做判断。
脚型应该对应哪种跑鞋?
如果是正常足弓,可以选择任何型号的跑鞋,一般以稳定系鞋子最佳,因为它能给你的足弓中部提供足够的支持。
如果是低足弓(外翻),建议选择缓震系跑鞋,这样的跑者比较需要软底增强旋前肌吸收落地的冲击力,同时建议选择减震垫较厚的鞋。
如果是高足弓(内翻),轻微内翻跑者需要选择一双稳定系的跑鞋,且有双密度的夹层鞋底,这样可以更好地支撑;严重内翻建议选择控制性跑鞋,坚硬的鞋底可以给你更好的保护,避免减震垫太厚(同样适用于那些身材高大、大体重(150kg 及以上)或者罗圈腿的跑者)。
每种跑鞋的特点是什么?
缓冲减震型跑鞋不过分强调对足弓的支撑和脚跟矫正功能,舒适有弹性。
适合对象:正常足型、无严重的崴脚伤病、跑步时习惯前脚掌着地、体型小或者跑步初学者。
稳定支撑型跑鞋对足弓支持、脚跟矫正有帮助;和缓震型跑鞋都是目前最常见的两类跑鞋,适用于大部分的跑者,不过要比缓震型鞋重。
适合对象:有轻微外八字或者内八字、跑步时习惯后脚掌着地,或者每周都至少要跑步锻炼 4 次以上、而且每次距离超过 3 公里的运动者。
控制型跑鞋提供比其他种类跑鞋更多的对足弓和脚跟的支撑和步姿矫正,从一定程度上防止意外受伤。不过,相对于缓冲型和稳定型跑鞋,控制型跑鞋的重量更大,这与它对脚步的保护和震动的缓冲是成正比的。
适合对象:内八字严重、脚踝力量比较差(比如曾经崴脚受伤)、体重比标准体重偏重,或者跑步姿势习惯全脚掌着地。
我就想知道,胖子跑步买哪双?
? 体重很重 / 严重内八 / 容易崴脚(也就是高足弓/内翻型)建议选择控制系跑鞋。
但控制系跑鞋国内很难买到,比如:亚瑟士 Gel Forte 系列、圣康尼 Stabil CS 系列、美津浓 Wave Alchemy 系列;不过 NB 的 1340 系列是可以买到的。
1340 是 NB 旗下定位中高端的跑鞋,将氮气以分子形态注入橡胶中,从而得到弹性及避震性能的提升,保护跟腱及关节。一次成型的 TPU 可以保证对足弓部位的支撑和踩踏稳定性。同时采用高出一般橡胶 1000 倍的外底材质,大体重也不重担心磨损问题。
? 体重略重 / 轻微外八 / 内八(也就是高足弓/内翻型脚型)建议入手稳定系跑鞋。
亚瑟士作为非常专业的运动鞋,旗下的 Kayano 系列主打稳定性,而且因为中底采用了 3 种材料,在稳定支撑的同
时还能提供不错的回弹,跑步的时候给你软软的踩屎感;这款 Gel Kayano 23 就是该系列下最新的旗舰款!
亚瑟士 Gel Phoenix 8 是亚瑟士旗下的一款稳定系跑鞋,主打矫正跑姿;前后掌均配置 GEL 缓震胶,辅以 SpEVA + Solyte 两种缓震材料。中底采用 DOUMAX 支撑系统,可有效矫正跑姿,并在运动中有效稳定双脚,防止运动损伤的产生。
NB 的慢跑鞋一直很知名,我们常听说的 999 系列,也都是颜值很高的存在,但是对于胖子来说这些都是浮云了!最适合的是 1260 系列,这个系列对控制内翻以及矫正有非常好的作用。
鞋面两侧的 Fantom Fit 技术可以增加鞋面两侧的支撑和包裹性,N2 氮气缓冲 + N2 Burst 技术提供了优越的缓冲和回弹性能,上脚非常舒服,还能起到很好的支撑保护效果。
? 胖的不明显 / 低足弓(外翻型)/ 外八 / 内八矫正 →&圣康尼 Guide 10 跑鞋
该系列跑鞋提供了支撑性和缓震性于一体,并且在鞋身加入了上底层结构,鞋底更加贴近足底(鞋跟低),从而提供更舒适的穿着体验。
? 想要踩屎感 → 美津浓 Wave Inspire 13
在保证稳定支撑的基础上,扇形的 Wave 支撑缓冲结构、鞋底的 SmoothRider 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回弹性,丝毫不会感觉到很硬的缓震感受,能够充分防止脚踝受伤。
如果有一天瘦了,可以选择缓震系跑鞋!一定是瘦了才能穿着跑!加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57009
播放数:98462
播放数:112001
播放数:5808920夏季跑鞋选购:5分钟让你选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双
在各种装备发烧圈都流传有“三件不入门”式的调侃,大意是很难在前三次就购买到称心如意的物件。比如单反的三脚架,比如户外的冲锋衣,也比如最重要的跑步装备,跑鞋。
关于跑鞋的级别和功能划分各个品牌之间一直很混乱,究其原因并没有一种约定成俗的行业标准存在,每个品牌的产品分类背后又有各自的一套理论。对跑步新手来说,选择一双称心如意的跑鞋实在头大。
市面上的专业跑鞋一般这样划分——
按功能定位划分:慢跑鞋、竞赛鞋、训练鞋、非专业跑鞋、概念鞋
按配置/价格划分:顶级、次顶级、基础
按鞋型定位划分:缓冲/减震、稳定/支撑、控制、恢复、极简跑鞋
写给跑步新手,说说运动品牌跑步鞋最常见的级别和分类,介绍的同时也附加了些跑鞋的小贴士。只说路跑鞋。
文中配图上的跑鞋仅为举例所用,它们比较有代表性,非推荐购买款。喜欢的对象要自己找,合适的跑鞋自己穿了才知道。
按功能定位划分
适合平时慢跑穿着,运动品牌推出的慢跑鞋都有针对跑步运动做相应设计,为你在跑步的时候提供缓震/支撑,透气性/排汗性较其它运动用鞋更好。
运动品牌会将自己的主流科技都用在慢跑鞋上,再逐步应用在其它运动用鞋上,毕竟跑步是所有运动的基础。比如adidas的boost、nike当年的air/lunnar/编织鞋面、asics的gel胶,都先出现在跑鞋上。因而慢跑鞋是你能尝鲜很多最新运动科技的鞋子。
(代表性的慢跑鞋,亚瑟士KAYANO系列,被称为跑鞋之王,现在出到了23代)
与电子产品一样,慢跑鞋也尽量买新不买旧。理由是,每个系列的慢跑鞋设计都会在前一代基础上做微调,改进发现的问题,总体穿着感受基本都是在进步的;也能体验到最新的跑鞋科技;而且超过3年以上的跑鞋,可能材质会出现老化,或者性能衰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如今定位潮流的复古跑鞋,比如NB574、air max1等,在当年确实是正儿八经的慢跑鞋,如今几十年过去,已经很难适应当下的运动需求。如果每次跑步距离超过5公里,或者频率较高,建议都选择一双专业的慢跑鞋。
(传奇跑者普利方丹当年经常穿着这双nike Montreal训练,在如今有更多比它更适合用于跑步训练的跑鞋)
一双慢跑鞋的寿命设计在 500 - 1000 公里左右,视实际情况而定。满足这三项其中之一,就该考虑换鞋了:
1.外底磨损导致的抓地性缺失,中底直接接触地面;
2.缓震材料性能衰减,弹性变弱或者形变;
3.鞋面破损变形,包裹支撑性下降。
如果足够爱护的话,跑鞋可以只用于跑步,而非日常穿着的无谓损耗。慢跑鞋是消耗品,尽量有两双替换着穿,这样每双跑鞋的实际使用寿命和性能都会更好。
常见产品线比较丰富的慢跑鞋品牌:阿迪达斯、圣康尼(索康尼)、新百伦、耐克、布鲁克斯、李宁、亚瑟士、美津浓、迪卡侬(快羚径)、斯凯奇,等。
比较著名的慢跑鞋系列:亚瑟士KAYANO、耐克Pegasus、美津浓rider、阿迪达斯 Supernova、圣康尼PowerGrid,等。
比较适合在路跑比赛或速度训练时穿着的跑鞋。一般竞赛鞋的设计都会更偏向速度的发挥,相应更轻量,为此舍弃掉一些保护性和支撑性,中底厚度也较薄,相对耐用性/寿命比一般慢跑鞋短的多,
竞赛鞋的针对性很强,对穿着者的要求更高。没有一定力量/速度支持,穿着竞赛鞋跑步未必舒服,还容易受伤。除非是长跑拥趸或者跑力惊人,多数人都没必要穿竞赛鞋跑步。
(adizero adios,最近几个马拉松世界纪录都是穿着该鞋款的选手创造。图中这双是adios 2,现在的adios都使用boost中底了。说实话对精英选手来说跑鞋的区别真的很小了,全看哪个品牌赞助。)
但作为消费者,又很容易被竞赛鞋标榜的轻快速度和它背后的显赫成绩所撩拨,买一双把玩未尝不可,用于好好跑步训练,意义并不大。
如今市面上常见的马拉松比赛鞋,全马拉松成绩330/半马140以外的,一般马拉松训练鞋(下面训练鞋里会提到)就能满足。大型马拉松比赛领跑的第一集团,都是各大运动品牌最尖端竞赛鞋的展示台。
有些品牌会直接以目标时间来区分跑鞋,比如美津浓Universe,外网的宣传文案就注明适合全马245内的顶级选手。这些竞赛鞋标榜速度,舒适性耐用性就难免要比慢跑鞋差一些,它们的最佳性能往往只能维持300-500公里。
比较著名的竞赛鞋系列:亚瑟士Tarther、耐克SPIDER、阿迪达斯adizero adios、新百伦MRC,等。
运动品牌很少在跑鞋单独划出训练鞋的分类,跑步训练鞋/马拉松训练鞋更像是跑者间约定俗成的叫法,一般指的是适合中长距离,提供足够缓震/支撑,又尽可能轻量简便的跑鞋。注意跑步训练鞋要与定位室内训练、健身的鞋区分开来。
对长跑爱好者,训练鞋比慢跑鞋更轻便,舒适度、保护性和使用寿命又比竞赛鞋高很多,能满足多数人平时训练乃至比赛的需求。
很多品牌也在让慢跑鞋变的更轻便,断舍离去掉些然并卵的设计,慢跑鞋和训练鞋间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
在营销策略上比较常见的是:一两款主推慢跑鞋,尽可能的堆砌当家主打科技和最好工艺,售价昂贵;一两款适合有一定跑步习惯的中等配置跑鞋,定位售价更亲和,广告投放不多,口碑效应带来的收益却不少。
(圣康尼Kinvara7,轻量中长距离训练鞋中脚感较为舒适的一双)
比较著名的训练鞋系列:阿迪达斯adizero boston、耐克Elite、美津浓sayonara、亚瑟士trainner、圣康尼Kinvara、李宁超轻、布鲁克斯Launch,等。
非专业跑鞋指的是那些主打跑步性能之外的运动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didas的clima cool清风系列和nike的free跑鞋:清风系列主推穿着的透气性,适合夏季穿着;耐克free追求自然步态,以数字表示接近赤足的程度。
(adidas clima cool清风1代,今年还出了复刻款。为了透气中底很多镂空,跑步的话落地稳定性不太好。)
这类跑鞋的特性非常明显,设计上会增加其他设计元素而非只定位跑步,也往往颜值更高,用来做低强度的运动完全没问题,但如果是高频次、有一定距离的跑步训练,尽量还是选择那些专门的跑鞋更好。
从市场角度来说,非专业跑鞋和复古跑鞋一般会成为品牌盈利的爆款。
区别传统跑鞋的“跑鞋”。长相奇葩也好惊艳也好,在外形上往往设计夸张。不能说这些概念跑鞋是凭空设计的,它们背后都有自己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
最著名的就是Vibram Fivefingers五趾鞋,它也有针对训练/比赛甚至越野的用鞋;还有塔拉乌马拉的Luna轮胎拖鞋“跑鞋”,亚瑟士的分趾鞋、牛顿跑鞋的前掌pop凸起推进等…也都比较怪异,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塔拉乌马拉的Luna轮胎拖鞋“跑鞋”)
按科技配置划分
跑鞋的顶级/次顶级只针对配置,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最顶级的配置,最贵的跑鞋也未必是最合适你的。这有点像送快递的小哥,一辆能装货又行动快捷的小三轮,走街串巷起来比开个suv可实用多了。
一般运动品牌都会在某款跑鞋上堆砌大量最新的科技、附以最好的工艺和用料、尽可能的做好保护和缓震,同时轻量——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这些顶级跑鞋最适合的人群是跑步能力较弱,比较需要保护,同时其等同体重下力量不足,需要更多额外支持的人。
近年很多顶级款跑鞋也能做到比较轻的重量,不讲性价比的情况下,用来慢跑倒也不用担心出错。
(亚瑟士kinsel 5,后跟一大块gel胶看着很霸气,不过除非是巨胖的人,一般跑者都没必要上这鞋子。)
比较著名的顶级跑鞋系列:阿迪达斯ultra boost、美津浓Prophecy、亚瑟士Kayano/kinsel、圣康尼Triumph、布鲁克斯Glycerin,等。
最适合大多数人的跑鞋,可以体验到该品牌的主打科技,又没有太多性能过剩,价格也比顶级要亲和不少。
比如美津浓顶级缓震Wave Creation对应次顶级rider、顶级支撑Nirvana对应次顶级Inspire;新百伦顶级缓震1080对应980/880,亚瑟士顶级缓震Nimbus对应次顶级Cumulus、顶级支撑Kayano对应GT-2000,等。
(美津浓Wave rider 20,次顶级缓冲款,对应的顶级款是Wave Creation/Wave Prophecy,对应的基础款是Wave Legend等)
科技配置/用料相比顶级/次顶级简配,用于平时的跑步也完全足够。也有人在顶级/次顶级之外把跑鞋再分成实用、基础款。跑鞋按配置/价格的划分因品牌而异,用在单个品牌里纵向对比比较合适。
价格上,国外品牌的顶级跑鞋一般售价1000元左右,个别运动品牌有1200元甚至1400+的跑鞋(非限量特别款),次顶级跑鞋一般在700-1000元左右,入门跑鞋在300-700左右。国产品牌售价要低一些。
按鞋型定位划分
缓冲=减震,稳定=支撑,品牌间用词不太一样,最主要就是这两类,它们根据跑者的足弓类型和双脚的内外翻(也有翻译是内外旋),来确定该穿缓冲还是支撑跑鞋。
脚型正常的人穿缓冲/减震跑鞋就可以,顾名思义,缓冲款跑鞋就是给双脚提供足够的缓冲,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而脚型不太“正常”的人则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撑,因为这类跑者落地时姿势有“问题”,支撑/稳定款跑鞋会额外通过物理结构/不同密度的材质来减少“问题”。最常见的是足弓塌陷或者扁平足的人,他们的双脚就是过度内旋的(外翻)。
另外还有控制款跑鞋,对应是严重的低足弓、外翻脚型。
然而,“你落地脚掌总往内侧塌陷,那就在跑鞋内侧使用更厚、支撑性更强的高密度材料,给你的脚长内侧落地时提供一定支持”的理论近年受到的挑战非常大:这种论断并没有足够临床证明,存在内外翻问题的跑者更容易受伤,且这种外界(跑鞋)带来的支持真的能提高运动性能,减少伤病?或许它只是运动品牌几十年来的营销骗局而已?
近年运动品牌的营销文案中也可见一斑,更多的把缓冲款形容为“自然步态下提供的舒适缓震”,而把支撑款形容为“为双脚提供更好的支持性”。
区分缓冲和支撑跑鞋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一双跑鞋中底外侧和内侧使用的材质是否一样,内侧用了硬邦邦的不同材质,多半就是支撑;有些内侧中底注明一些英文单词,也是这个品牌支撑技术的称呼。
那些外面看不出区别的,比如耐克lunnar glide,它其实在中底使用厚度上内部做了区别,外侧lunnar材料更厚更软,内侧lunnar更薄总体更硬,也起到了支撑双脚内侧的作用。
——最简单就是上运动品牌官网,它们很多都有对自己脚型的确定和推荐鞋款,依照它们的来选就是了。
(亚瑟士kayano,亚瑟士的支撑款跑鞋内侧使用的支撑叫dynamic duomax,图中的灰色区域,比白色要高密度/硬很多)
(区别亚瑟士的不同材料支撑,美津浓的物理支撑是通过形状不同来实现的。对比上下图,下图是内侧,这种扇形wave相比外侧的形状更硬,也起到支撑内侧的作用)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不是明显的内外翻,选择支撑/缓冲跑鞋意义不大(是的,不大),以前也有论调99%的人无需这种额外纠正,外部的支持反而增加伤病隐患。另外与其让跑鞋去给你额外支持或者纠正跑姿,不如自己主动去改,用更科学的跑步姿势完成每次落地。支撑/缓冲的划分多半出现在慢跑鞋里,定位更快的竞赛鞋就很少有支撑/缓冲的划分了。
个人的建议,确定好自己跑鞋的尺码,选择穿着舒服的跑鞋(每个品牌还是有挺明显的脚感差异的),有时跑鞋鞋身的包裹性支撑性比中底带给你的支持更明显,然后学习正确跑步姿态。
一些运动品牌命名为Recovery或RX的跑鞋,一般中底较厚,舒适度较好,适合大强度之间的低强度慢跑。
(萨洛蒙RX恢复鞋,其实这双不能算跑鞋,只是用于高强度跑步后的恢复用而已。)
极简跑鞋不是设计简单,主要指这类跑鞋追求以接近赤足的感觉,以最自然的步态去跑步。极简跑鞋就没什么内外翻的区分了,它们一般包裹性比较好,对双脚的支持和负担都比较轻,前后掌追求0落差(一般的极简跑鞋前后掌落差都做到4mm甚至更少)。
极简跑鞋对腿部肌肉的刺激更明显,比如对小腿的肌肉力量要求更高,适合用来做一些力量训练和改善跑姿,也有一些高手看中极简跑鞋轻量无负担的特点穿着比赛。
相对来说极简跑鞋寿命较一般慢跑鞋要短,很多都是中底直接与地面接触,鞋面材料的耐折性也差一些。对多数人,更适合体验用。
近年跑鞋们的普适性越来越强,未来很可能不再有特别明显的支撑/缓冲、顶级/次顶级之类划分。除了针对性明确的跑鞋,品牌也不再很刻意去强调功能上的区别。一方面如今的跑鞋,重量控制越来越不是瓶颈,原来保护五颗星的跑鞋可能得300g往上,如今200g就能做到,中底科技也在缓震同时提供尽可能好的回弹。
另一方面近年运动品牌也不断向运动人群传达健康/科学训练的理念,倡导用科学跑姿来更好的跑步。跑鞋划分太复杂实在没必要,有双全能跑鞋适合绝大多数跑者,再辅以个别针对的款式,对品牌来说也许受益更大。
本文作者极果见习体验师:奶黄包包包包
一直申请不到试用产品?可能是极果君对你还不了解!上传原创内容,可增加试用机会,点这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极果全球好物消费推荐平台,新品首发试用、大牌折扣推荐,潮人的品质生活宝典。
激发好奇心,提升孩子的创造力;简单易学,培养兴趣;多种玩法,随意拼装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婴儿体重偏轻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