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皇帝 美妾环绕】环绕地球一周,参阅了真实历史事件,是多么的精彩和美丽,懂历史,就等于了解政治

毛主席其实和朱元璋一样节省?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作伪愚民的皇帝之一。他以几句动听的言辞与_百度知道
毛主席其实和朱元璋一样节省?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作伪愚民的皇帝之一。他以几句动听的言辞与
毛主席其实和朱元璋一样节省?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作伪愚民的皇帝之一。他以几句动听的言辞与穿几次洗过的衣服、吃几顿清淡的饭菜而赢得节俭的美名,在我家乡,至今仍有不少人对其热情歌颂。但他随意兴建、罢建规模极其庞大的都城、为祖上4代大造陵寝...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对百姓底层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认识的。结束了五胡乱华以来黄河以北汉人习胡语七百载的历史,没有唐太宗对突厥称臣的耻辱,没有两宋岁款的憋屈,没有大清国“宁予外邦不予家奴”的愤懑你可能是从一些我们日常的生活上看待的、朱元璋肯定受其时代的限制。在古代是讲究传宗接代。这在起居注上是明确记载的。个人认为皇帝做到这种程度且坚持三十年是可以肯定的,这里不做赘述。4、人民对其崇拜是盲目的、从历史上看,建议看看《明史》了解朱元璋其人、外兴安岭、新疆伊犁、毛主席去世后,其《毛泽东选集》稿费就达1万余元(70年代200元一头毛驴)、缅甸果敢等问题、乞丐当上皇帝的、祭祖、信奉神明的。所以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其次,涉及当今毛主席,有些话还是需要斟酌文字。1、毛主席节俭的问题是基本不存在的。有专门的保健医生。就像现在要求我们每个人不用电一样,我们是无法做到的,其本心绝非浪费,这点可以肯定。中国人认为好人是不会干坏事的,国家官员的工资都以明朝的工资标准作为参考。官员管理大量的物资以及这种死板可怜的工资形成鲜明对比、每餐四菜一汤,三素一荤,其对国家财政的利用也是精打细算,成为了腐败的根源,这是朱元璋万万想不到的,当然。其每日二餐。1。3。3。其制定的对外强硬、对内招安的国策一直维系汉统近300年。从这点上来说,足以掩盖其人性的不足、朱元璋是从平民。他虽然有末代封建皇权的样子。吏部尚书退休后回家种菜,但是很多都不能完全干预了。2、其历史功绩来说,没有朱元璋伟大。主要是蒙古国。2。朱元璋肃贪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各项都是安排好的,也有明确规定、官员赴京汇报借钱当路费等等均见于正史,清、民国乃至当今。其功绩之伟纵观历史鲜有匹敌,我们最好从整体上分析一下。首先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以善于知人用人,勇于纳谏改过,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而名垂后世,同时他为统一全国及时调整与突厥关系的大局意识和他十二年来不惜向胡狄之国称臣纳贡的忍耐能力,也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小死板你好,不要逼逼了
我大清版图1300,爆明朝狗菊
我不是来吵架的,假若仅仅是为了争论,那么说再多毫无意义。我只是从客观的、或者说我的角度分析,如果你觉得不满意可以不采纳。1、一个国家用低三下气来媚外,用严刑酷罚来治内。让我说它好,那我骨子里就全是奴性了。所谓的大清说出过“宁予外邦不予家奴”,作为子民,还要夸它1300万国土,这是多么可悲。2、唐太宗的确较有作为。但不可否认,其向突厥称臣、三征高丽失败、弑兄杀弟篡夺父权,淫嫂夺媳。其的功业均建立在隋炀帝的基础之上,假若没有隋炀帝开运河、征高丽,也就不会出现贞观之治。3、明朝的版图比清朝大,这是事实。成吉思汗需要明朝册封、阿富汗等中亚十国、缅甸等东南亚七国、朝鲜等东亚三国均为明朝附属,这恐怕唐、清是没有的。4、明朝的人已经认为人脑是思考器官、地球是圆的。仅万历三十年一年印书量就达2000万册,涉及物理、化学、哲学、文化、宗教历史等等。到了大清康熙,一句“甚为可笑”就终结了这一切。所谓的一部四库全书仅仅包含了3000本图书,只有医学、文学得到大部分保留。剩余的图书均被列为禁书焚毁。这就是所谓的“我大清”文化的高超,建国270年发动2700次文字狱,所有污蔑、映射、甚至捕风捉影的言论都被抹去,作者非杀即流。5、明朝实行的虚君政策,就相当于现在的责任内阁,谁干的好谁当首辅。皇帝的话可以驳回,抗日援朝的方案进行的是“举手表决”,文官驳斥皇帝是光荣,故宫博物馆的明朝奏本都敢把皇帝骂的体无完肤,万历气得浑身哆嗦着说“这家伙成心是来骗板子的,我不能让他如愿”。这就是明朝的“专政”。而&我大清&呢,口言还政于民,行的却是霸权独断、一句不和罢官杀头,百官个个如走狗。6、明朝实行民族政策是宽大的。军队中鞑官比例达到了17%,徐光启从荷兰学会了造炮,基督教、清真寺、佛堂、道观、喇嘛庙可以同街并存。而“我大清”呢?实行的是以回牵汉、以汉治回,鼓励宁夏回民屠杀汉人,鼓励新疆回佛之争,前后内斗死亡70余万。这些都是史实,均有资料佐证。我大清真的好啊!什么叫比比,不用就算了,麻烦您举出具体的数字和实例来证明我大清如何之好。恐怕除了大清自我满足的封禅,以及平均每1年签3个的不平等条约之外,就剩下那些满身奴性的走狗罢了!
明朝官员满人有17%?
四大汗国需要册封?傻逼逼?
明朝被我大清屠了几千万
所谓屠明狗
你有钱,你他妈逼逼你给别人几千万,别人爹都叫
儿子,你好,乾隆大帝拒绝东南亚要求册封的知道?英国大帝国也下跪你知道?
2700次文字狱,我插。不要逼逼了
你被洗脑了
没有慈禧太后,现在明狗版图就是300
还说了毛主席比如朱元璋,我插。朱元璋就是猪魔王 又想让家里人荣华富贵鱼肉百姓 又不敢让他们学习、参政 怕他们自家人打起来搞反了江山 一帮子皇家子弟成天吃饱睡 睡醒了玩女人 玩累了再吃 可不就是猪崽子么。毛主席建立了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有你现在的小日子?
全世界都是明朝的
你就是一条狗
明朝末代皇帝混,无能,沉迷酒色。还你妈逼逼
1.鞑官的意思是非汉语为母语而是明朝官员的一类人的统称,起码的学术语言,并非您所谓不仅仅指的是满族,您是半吊子,我大方点可以不予理会。
现在的多民族团结就是继承大清的
你其实比较懂明朝历史,不过泰国偏激
2.所谓的屠明狗,呵呵。确实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死了确实有百万,但这是一个原始的从通古斯冰原迁移来的野蛮民族毫无人性的对汉语先进文化的摧残,被你说的多伟大一样。正如希腊的文明被北方的蛮族摧毁一样,只不过中国文化顶住了压力而希腊没有,要不一样是亡国灭种的命运,那些都是祖先的血泪,被你当成功绩,奴性可见一斑。
3.满清的历史完全可以从正史上看到,其所有的制度均为原始社会残留。弟弟娶嫂子,父亲死了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妃子,政治制度完全是原始的部落联盟性质,军事体制是最落后的伯克制,没有文字,只有口语,后面实在表达不清才参考蒙古语造的文字,其语法夹杂汉蒙朝鲜语法,混乱到最后满族自己都不会。就这么一个民族制造的国家能多么先进?
4.满清奠定近代版图可以说得过去。这点承认,他仅仅是代替前朝而已,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无法知晓其他朝代的确切面积,但可以肯定,满清所有的区域都是中国传统的区域。最后,我也不是什么明狗,我是中国古代史教授。
明朝没有内蒙古新疆,也没有实际统治西藏(和朝鲜差不多)
呵呵,秦?中国是多民族还是只有汉人?元有新疆?你确定不是其他独立的汗国?
大家怎么看到满清大屠杀?屠明番王有大功,屠老百姓是大过
别看这个了,清朝入关的理由之一就是为明思宗报仇。如果杀了的话逻辑就不对了。亡国之君身不亡,这是标准
睡吧小伙子,明天讨论
关于你现在说的新疆西藏等等,不管有没有直接统治,他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单纯历史,还涉及一些历史形态和社会认知。别太较真,大家有不同的理解是对的。
你以为真的不杀,钓鱼杀了。投降的番王该死
你说杀藩王有功,我来介绍下。1、明朝的藩王制度是其发展的必然规律。明朝借鉴了元朝分封汗国造成内乱的经验,实行的是藩王于郡守并存的格局。比如末代被李自成杀死的福王,其食禄三十万亩,其实并非说他有这么多土地,而是说三十万亩土地税收的所有权。从张居正的变法可以看出,明朝和汉朝一样实行的是三十税一的政策,也就是说三十万亩里有一万亩是交给国家的。土地是福王的食邑,他可以从这一万亩税里抽取百分之十二作为自己的食禄,也就是1200亩的产出是他自己的,一亩产出约为2钱银。这个有明以来最大的藩王一年收入仅仅几百两。2、明朝实行藩王不干政的政策。天子戍边防备蒙古、满清,太子守南京预防天子意外后国家没有指挥,藩王守藩土,但是领地内郡守等地方官不属于其领导,所有政事均为中央处理,藩王只有200人护卫队,遇到大规模起义基本上就是送死。朱棣以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靖难之役,藩王无故不得离开藩土。就这么一个模式藩王怎么会搜刮民脂民膏,你说他不能干活,不能理政,还不能乱跑,这就是养猪。朱元璋为自己的277代孙都订好了封号,不允许劳作和经营,到了明末这些朱元璋子孙有封号、不得从事劳作,张居正又清理皇统减少这些人的开支,最后饥馑而死的不在少数,多么可悲。明朝正好延续了277年。。。这也是历史,多么有趣。
番王害民,弄的国家没有钱养兵,还弄得民不聊生
关于你说的明朝末期皇帝都是酒色之徒,这点上要穿过历史迷雾看清问题,我来给你分析下。1、历朝历代都是给前朝写历史。如果本朝不把前朝末代皇帝写臭,那么本朝的地位从何谈起,总不能说自己是阴谋乱政侥幸成功吧,就像开国初期我们都骂蒋介石一样,这个道理明白吧。2、可以翻看明史,哭笑不得的记载是从正德开始的。明武宗的功绩都被有意抹杀了,也许写明史的人不是军事家,也不懂军事部署,在污蔑背后还是留下了一些明显涂改的痕迹。其指挥的阳泉之役结合下现代地图就可以看明白,指挥能力之强悍鲜有匹敌,即使放到现在这个战役也有经验可取之处。由于形态原因,蒙古是满清铁杆,总不能说一个20岁的娃娃打得自己兄弟满嘴找牙吧,所以其各种征战被污蔑成了外出游玩沉迷虎豹等等,但是庙号是怎么来的?不能说打了一场规模死伤20人的战争(见正史)就叫武宗啊!满清总不能把前朝死了的皇帝改名字吧?我不信一个天天游玩没有一点武功的人戴着武宗的帽子去见他们列祖列宗。同理,那个木匠皇帝前后拿出内币赈灾6省,没有出现逃难等情况,实在没得找毛病就说人家同性恋、天天干木匠活。你翻一下人家批阅的奏折看看,内阁不合理的票拟基本都被驳回了。所以,我们要有研究的精神,不要看他怎么写,要从种种行动上分析文字背后的秘密。
毛主席都说了,就朱元璋朱棣搞得比较好,其余越看越气
共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数万大军搞长征,国民党100万大军奈何不了同理,满清5万大军无敌于天下,得民心,天下助之。
采纳率:7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朱元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17095|回复: 61
[原创]中国历史兴衰律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原创]中国历史兴衰律
第一章&&以史为鉴
中国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本书主要是以中国《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二十四史为主,以《诗经》《竹书纪年》《易经》《山海经》《老子》《庄子》《大唐西域记》等古籍为参考,研究历史兴衰演变的规律.
本书将以一个历史旁观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如实地对历史进行剖析,有的引用资料会存在互相冲突的现象,或者不能明确判决真伪,本书会在引用之时对此详加说明,由读者自行判断.
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分别为儒教六经之首的《易经》中所提到的善恶祸福律与佛教《涅槃经》的因缘果报律,同时也参考商周天命论 邹衍五德始终说 孟子治乱循环说 韩非政治经济说。但是在此要说明,这些只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本书中并非依据。
《易经》善恶祸福律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一理论,也同时是儒道为主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核心。
佛经是佛教经律论三藏的总集,《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皆在于有前因,才会有后果,决不会有事情的发生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只要有造了身口意三业的因,就必然会有相应的果。
三世因果,并非只是指前一世与今世及未来一世,而是指前无数世与今世及未来无数世。
善恶祸福律与因缘果报律,十分相似,但又分别远隔几千公里,在中国与天竺几乎是同时产生(历史上释迦牟尼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可见,只要是真理,就自然而然会被具有大智慧的人发现,真理是超越了种族/血统/肤色/年龄/性别等因素的,是属于永恒不变的,是属于不证自明的。
本书认为,佛家思想能够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并且迅速得到认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思想之一,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本土的儒道两家思想就已经提出相似的善恶祸福律,所以也就很容易接受比善恶祸福律更深入的因缘果报律。
善恶祸福律可以解释福祸现象的产生,但无法改变福祸的结果。
因缘果报律则既可以解释福祸的产生,也可以改变福祸的结果。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我们可以通过相关历史记录,对此福祸现象进行完整的解释与说明。
《尚书》记载,古人有把五种现象视作有福的表现,即“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另外六种现象称作是“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六极就是不好的现象。
象周汉唐明清等长久且兴盛的时代,就属于有福的朝代。
象秦晋隋宋元等短暂或弱小的时代,就属于无福的朝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都已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周期规律存在的。比如生理学与人类学,就确定人有生、老、病、死;植物学与动物学也确定,植物、动物也有生、老、病、死;社会学家都承认,不同时代的社会的发展,是有兴衰规律存在的.
同样,我们完全可以观察到,整个人类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周期规律存在。
如何才能针对人类的历史发展,研究出其规律所在,并且还要推导出未来的发展趋向,这就是本书的另外一个探讨内容.
本书根据中国二十四史为依据,先推导出中国历史兴衰律,再进而推导世界历史兴衰律,甚至于人类的未来发展趋向.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才能让人类能够发展的更好,更有持续性,前途更光明,生活更美好,读完本书后,读者可能就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世间事,知难行易。最怕的是对人对已,毫无信心,自甘堕落,自暴自弃。
之所以以中国史作为主要研究依据,而不是以世界史作为研究依据,是因为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史在世界史当中,相当于小型世界史.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就是世界,古人受到条件限制,并不知道在中国以外还有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他们以华夏与夷狄作为中国与他国的分别.觉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唐,在当时他们的知识范围内,均认为已经征服了世界,其他地区只不过是偏僻荒远之地而已,不屑一顾.
其次,中国史料丰富全面,具体详实,是世界范围内无与伦比,具有极高的参考性.
第三,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是世界唯一一个没有中断传承至今的古文明.如今依然具有充沛的活力,现在正为第四次民族复兴而努力,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现象,对于地球未来走上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第四,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与包容性,在世界各个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例如最难同化的犹太族,在世界各地均有存在,而且均顽强坚持本族文化,不肯被融入所居住地,但是在宋朝迁移到中国后,不过几百年时间就已经被完全同化,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值得探讨.到底中国文化有什么独特,会如此的吸引犹太人,倾心融入中国。这一案例,是否有助于帮助解决今天各国所面临的民族冲突,比如中东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冲突。本书认为,假设各民族都能学会中国传统文化,那么民族冲突问题就能够自然而然化解。
第五,中国的人口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世界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如果加上周边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人口数量,那么中国文化圈的人口总数会达到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十.这一影响范围是很大的.
第六,中国历史本身就具有多种发展规律,具有多种值得研究的发展道路,几乎包含了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文明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即使是在现在,中国所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然是各国均无,唯独中国独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曾经形象的比喻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条发展道路到底可行与否,必然会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七,有人曾经提出,在鸦片战争后,欧洲列强强行侵入,已经切断了中国朝代更替兴衰律,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朝代更替上,都已经与过去两千年历史不同。但是本书却认为,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依然没有改变这一规律。清朝的败亡与民国的兴起与衰败以及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依然在按照两千多年来,中国自身特有的规律在运行。
作者曾经不止一次地与身边的友人谈论中国历史朝代兴衰故事时,评论民国与共和国的规律,很直爽的指出某些内容,有的人听的津津有味,但也有人则不爱听。虽然某些人不爱听,但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这句话,可能会令很多对今天的现实社会不满的人也很不爱听,他们在与作者谈话时,有时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此作者只能提醒这些朋友:自然规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上述的两大理论中,可以推论出历史演变的细则定律为三条:变易律,因果律,突发律.这三条定律,大到国家民族朝代的兴衰,小到个人事业成败得失,都具有可预测性,具有可服从性,具有可转变性.
人类中有识之士,早就发现,历史的发展,是有其独特规律的.
不同事物的发展总有特定条件下的生长,而任何事物,都会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孕育、发展、形成、壮大 直至衰落,通过时间这一因素来催化与发展,只要到达某一阶段,量变会爆发成质变,而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不可避免的新陈代谢。也是时代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在。所以人们常说水到渠成。也许这一规律,不易被人所接受,反而会被某些既得利益团体排斥、打压,但是只要是真理,它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产生,都会按照自身规律发展。这就是自然规律,无论是谁都无法改变的.放之四海皆准。不管某些人与利益团体承认不承认,大自然会以其独特的规律发展,人类的规律只能在大自然的规律前提下发展,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人常说,天道循环。事实上人道何尝不是。
历史,就是以可循环不重复的方式进行。
以下,对这三大规律作一下解释.
变易律,指的是事物的发展有其变化性.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固定不变的,必然是在不断变化的.举例而言,一个人从出生,到少年,再到青年/中年/老年/死亡,这就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但这过程,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印证完成,从人类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人,必然是会老,会死的。从来都不会有长生不死/青春永驻的人。人,在其生命中,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绝对不会有哪一个人会是停止变化的.即使是死人,也会变成骷髅,骷髅会变成枯骨,最终变成尘土.尘土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风一吹,扬起尘埃,升上天,变化成云,云层厚实了,凝结起来,变成雨落在地上,太阳出来后,晒干了又成为灰尘.......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是在变化.
物质世界是在变化之中,而精神世界,也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均包含在变易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中,以《易经》为代表,揭示了事物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规则.《易经》的经名,就包含了世界运转的规律。
因果律:任何事物虽然都是变易不止,但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变,无缘无故的易,都是有因才有果,有因必有果,不可能会在产生了事情后会没有结果.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有其因才能产生,也必然会有结果出现.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变化还是精神世界的变化,都逃不出因果律的规则。
中国古代有一个野狐禅的故事,说的是百丈夫怀海禅师讲经说法,座下有一名老人,一次在听经后问他,大修行人是否能够不落因果。禅师答说:是不昧因果,不是不落因果。老人恍然大悟,道谢后说,我本是往昔迦叶佛时的经师,有一次有人问我这一问题,我随口回答不落因果,以至于五百世都落在狐身,现在得您指点,可以脱离了。过几日后,禅师的弟子在山后面的洞里找到一只狐狸的尸体。禅师有说,一言不慎,坠落五百世为狐,可不慎哉!
所谓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与宿命论截然不同。
这一世的生命发展,可以由不同的努力(即种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不同的果)。俗云‘事在人为’,就是这种因果看法的说辞。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经释迦牟尼修证后,向他的弟子们宣说传授,并且成为佛家思想的根本理论依据。
  佛家因果律特别看重‘缘’,即‘因、缘、果’。有‘因’无‘缘’,不能成‘果’。例如,种子为因,空气、阳光、水分等为缘,开花结果才为果。换句话说,‘因’能不能发展为‘果’,要看客观环境条件来决定。从‘因’到‘果’要看机会,缘要具备条件才能导致因果关系的成熟。缘不具备,则因果就不能成熟。
缘是属于佛家所独有的观念,易经中没有,易经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形成,有在《坤卦》中举例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但是,易经全书都没有“缘”这个观念。所以,易经的善恶祸福律只能揭示
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得依靠佛家的因缘果报律。
所以,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发芽,也不是所有发芽的种子都能够成长,更不是所有成长的种子都能够开花,还需要蜜蜂的转播花粉等。缘的条件具备与否,根据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发展,其导致种子生长过程会快或慢或暂停。在现代考古发掘活动中,就曾经发现过几百万前的植物种子,因为深埋地底,完全停止了生长,直到被发掘出来,才得以生长。
  如果‘因’与‘果’中间的‘缘’非常少,只要有少量的缘即可促成成熟,那么因果会很快产生。比如人们常说,现世报。在古代的印度,琉璃王大军攻打释迦牟尼佛所在的释迦族,将其全部屠灭,造下了巨大的杀业。而后在回师的时候,经过一条河流,当大军在河边喝水的时候,上流因为大雨而突发洪水,一下子把琉璃王及其军队淹没。这就是一则非常明显非常快速的现世报。只要有因存在,就必定会有果显现,只是果报的显现是快是慢,视各自的因的不同情况而定。人世间杀业最重,所以往往也是报应最速。琉璃大军灭了释迦族,造下的杀业更重,所以得到的报应更快,在班师回程的路上就遭遇全军尽没的果报。
以现代社会为例,亚洲某个著名岛国,在六十多年前曾经对周边多国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了无数军民。战争结束之前的时候,他们终于被盟国扔了两颗原子弹,一夜之间两座城市被毁灭,同时其他国家的军力不断增长,获胜已经毫无可能,这才不得已投降。时隔几十年后,由于历任领导者,多数是当年侵略者的亲属或后裔,试图否认当年的侵略历史,就不顾各国的史实记录,试图修改战争历史并拒绝坚持和平宪法,以建设核电厂名义,偷偷研究原子技术。到了数年前,天地之间突发巨大的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海水冲上岸,给核电厂造成巨大破坏,辐射区域内无人敢进入,整个县几十公里范围成了无人区,其所生产的所有物品也都沾上辐射,出口严重受阻。这在世间不明因果的人看来,只是一场天灾,但是在因果律中,却是人祸。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依因缘果报律的观点,可以不止一次的得出这类结论,当世间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均无法制止某些强横势力的时候,总会有些类似的灾难降临,将其毁灭。
再例如历史上古巴比伦国/古罗马帝国均是强盛无极,可是盛极而衰,古巴比伦国著名城池尼尼微后来在古波斯与古亚述/古巴比伦各大势力的争夺之中被毁灭,从此成为废墟,直到地理大发现时代后,法国学者博塔发掘出来。而古罗马帝国在兴盛了几百年后,先是分裂成西罗马与东罗马,最后分别被匈奴/日耳曼/奥斯曼等国灭掉。
另一座著名的古城庞贝,是在公元七十九年时被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淹没而被灭城的,过了一千九百多年后,当再次被挖掘出来时,人们有发现,在约20,000人口的庞贝城,面积约一点八平方公里,有一个能容纳12,000人竞技场;还有能容纳5,000人的剧院,25家不同档次的妓院,墙上充斥着各种不堪入目的春画;羊毛染坊、商店、客栈的墙壁上,到处都留有庞贝人纵情的印记,许多裸体及集体性行为的画像都赤裸裸地展示出来,包括同性恋壁画都随处可见。朱自清在散文《庞贝古城》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庞贝的淫风似乎甚盛。他们崇拜男根,相信可以给人好运气,倒不像后世人做不净想。街上走,常见墙上横安浙黑的男根;器具也常以此为饰。”毫无顾忌地纵情声色与冷血残酷地斗兽场之屠杀,日常生活中的挥霍奢靡,对于这座从公元前六百年就已经建立起来的城市来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甚至于全城的两万人口(包含奴隶人口在内)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如此的罪恶,最终引发因缘果报律,把全城毁灭。
也许会有人说,庞贝只是个案,不算什么。在此,与之类似的记载的还有《旧约圣经》中记录的有两名天使奉上帝之命令,来到所多玛城,所多玛城唯一的义人罗得招待他们,请他们住下,当晚就有一群所多玛城的男子来到罗得家,要求交出这两名外地人,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以为只是路过所多玛城的外地人,罗得有说”【创19:8】 我有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容我领出来,任凭你们的心愿而行。只是这两个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们作什么。“最后,天使带着罗得一家人离开所多玛城,【创19:24】 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创19:25】 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
读者们可以看出,这一事件与庞贝城的毁灭于火山灰的记载以及挖掘出的古迹,朱自清在散文中的记述,其内容是否几乎一致?有兴趣的读者更可以自行到庞贝古城去观察一下,是否如朱自清的记述一样,保存着大量情色纵欲的壁画?另外,《圣经》曾经被许多人视为神话故事,但是考古学家们却在1970年代以来,陆续在死海附近发现4座青铜时代古城,刚好可对应圣经中被毁灭的4座城市。其中有一座城市最符合圣经中所叙述的“所多玛”,为“巴贝卓”。城中陶器约属公元前年间,正是亚伯拉罕的时代,而此城在这年代之后即被废弃了。在此再次引用《旧约圣经》中记录的上帝所说过的话来作为”【犹1:7】 又如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也照他们一味地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
由此可见,哪怕是不信仰因缘果报律的西方国家,在传统思想也是赞成善恶祸福律,也是认为行善必有善报,行恶必有恶报,只不过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善恶的惩罚实施者是上帝与天使。象这种天惩导致的城市骤然毁灭的记录,在人类历史上并非只有这么几座,只是人类由于记录的缺失,以及没有意识到人类的罪恶会导致灭亡。以庞贝为例,建城六百多年才被灭城,因果是如此的长久,所以常人是无法意识到这是一种罪恶的累积所引起的突变。凡此种种,作者认为,由于因果是与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相关连的,所以为了保持平衡,大自然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其中发生作用,促使保持平衡。
本书在此可以对亚洲那个著名岛国作一个大胆的定论:假设彼国仍然坚持错误史观,拒绝承认并道歉/赔偿,继续为未来恢复侵略别国能力而努力,并且仍然努力”发展著名的情色文化(AV女优)“。那么彼国必定还会遇到同样的甚至更大的“天灾”,将其国力进一步摧毁,甚至完全灭岛灭族,有如庞贝/所多玛一样,引发天惩。在西方文化中,这种因果现象难以被理解,他们只能恭敬的称作上帝的惩罚,在现代科学中被视作是大自然偶然爆发导致的意外事件。在因缘果报律中,则是必然结果。
在世间,一个朝代(或国家/民族)的兴起与衰落,会长达几十/几百年/几千年,用易经与佛经的理论来讲,这是一种很复杂很特殊的善恶因果所致。其复杂程度,无法想象,按照佛经的记载,只有佛才能清楚说出各种不同的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佛在世时,又被尊称为“世间解”,因为世间不论什么样的事物,佛都可以提供圆满的解释,令人信服。
本书追求成为一部严肃的史学作品,所以会在撰写中,尽可能引用翔实记录,对善恶祸福律与因缘果报律进行详细阐述。
突发律:任何事物的发展,也都会有突变的可能.正因为有突变,所以会出现一些变易律/因果律都不能够准确推测出结果的现象.
突变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对某一事物深入运作,积累到一定时候,才会产生的现象,并不是毫无征兆就会突然产生突变。
举例为证:大家都有烧过开水,在烧水的时候,温度在九十九度以下时,始终是处在从凉到温到热的过程,只有超过九十九度,达到一百度的时候,才会呈现烧开沸腾的现象。沸腾就是突变,而之前所有的加热的过程,都是铺垫,为了达到沸腾而作的铺垫。在这里,缘就是要达到一百度,具备这一前提,就要不断的加热,无论是使用什么方法来加热都可以,用柴用煤用电用太阳能都无所谓,视不同的条件而定。而结果必定是水烧开了,达到质的变化。
突变有的可以预测,有的很难预测。
例如刚才所举的烧水的例子,从温水到开水,是可以预测的,因为这其中的因果太明显了。
但是要研究一个王朝的成功与衰落,却是十分复杂。
所以,在古代,往往对《易》有深入研究的人,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测算方式,测算出各个朝代的兴起与衰落,测算出某个人物或者事件的产生与结束,这都是因为他们可以掌握以上三大定律。甚至于现代,也还有一些这类人,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着,以试图对现代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推测。不过,能够真正具备这种水平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以下,将引用中国历史记录的各项事实,其他国家与民族的事实为辅,来说一下国家/民族/朝代/个人是如何在历史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发展着.
如有不当之处,恭请斧正.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第二章 为什么要以《史记》等资料为准?
中国历史虽然说起源于炎黄时代,有《史记》为记,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其中部份内容已经不可考.今天能够查的到的最久远的文字记录,就是商代流传至今的甲骨文与某些原始时代刻在石陶器上的图文。
夏朝四百年历史与商朝六百年历史,甲骨文的记录也只是断篇残存,并不详细.对于存在疑惑的历史记录,作者尽量不作引用,或者引用时会增加注明,由各位读者自行判断.
本书的分析,选择从周朝开始.
武王克商的准确年代众说不一。根据天文学家张钰哲著《哈雷彗星的轨道演变的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测定的时间,武王伐纣时间是公元前日。
另据《史记·周本纪》以及《竹书纪年》年代推算,武王克商是在公元前1066年,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说,他担任汉朝史官,查了许多从黄帝时代以来流传的经典古籍,他只能明确相应朝代年数上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对于其他更古老的记录,他自己觉得难以取证,所以宁可舍弃不记入《史记》。由于历史上战乱等各种原因,在司马迁之后的历代学者,更加难以考证到司马迁查到的资料以外的记录,甚至于连司马迁当时可以看到的资料,都有不少在后世已经失传,所以目前中国的二十四史有得到公认的详细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
西汉学者刘歆是历史上仅次于司马迁的第二位有对黄帝至西汉之间的资料作研究的学者,由于刘歆同时也精通天文历算,所以根据他的专业知识与当时可以查到的资料,撰写专作《世经》,详细说明各朝代年表,其中把武王克商的年数定为公元前1122年,《世经》的内容有一部份被班固在撰写《汉书》时收入《律历志》,保存至今,在《汉书》中可以查询这一内容。
一直以来,始终无法有一个公认的武王克商的时间。
对于这一问题,到了1995年,国家科技部长宋健召集国内各科的学者,成立夏商周断代工程,根据天文/历史/文物/年代/考古诸门学科的国内相应学科领头人,对此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为公元前1046年。
本书在此处有必要指出,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展开,但是在其结论公开后,至今依然有学者对结论提出质疑,并且提出相关依据,而负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者们并没有对质疑进行足够的反驳,相关参与论战的人员多数是强调“结论是200多位甚至500多位专家联合攻关的结果“。但是在本书看来,用这样的话来反驳质疑者,只能证明有人企图想用人多势众/政治任务等理由,来增强结论的权威性,同时也试图扩大责任面,这不是一种能让大众赞成的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
本书主张,对质疑的反驳,应该要建立在以翔实的科研的基础上,而不是以政治/经济/人多势众等其他理由来反驳。如果某些参与工程研究的人员无法一一说明所主张的依据,那么应该要老老实实说明所依据的判定理由有存在争议,而不是在没有足够的依据前提下作出结论。
对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从2000年公布结果开始,至今为止,都没有办法取得公认的夏商周断代研究汇报,而围绕这方面的论战,从1998年起至今,尚在进行之中。
本书对《史记》《竹书纪年》作一些了解后,也发现,在许多学者的论战中,根据《史记》等资料中记载的许多事件,可以在十九世纪挖掘的甲骨文,对于有关三代的记录,多数都有得到考古学家们通过对甲骨文与青铜器的一一确认,有一些未得到确认,也不是司马迁记录有误,而是甲骨文/钟鼎文等资料有限,无法完全对应,换句话说,司马迁的记录,在史实方面要比负责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者报告”可能更接近历史真实面目。
所以在还没有得到公认的武王克商时间结论前,本书暂定《史记》记载的时间,即公元前1066年。
周朝是中国持续最长久的王朝,分为“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
周的起源,十分奇特,可以称得上是传奇。
《史记.周本纪》载,周族的祖先是尧 舜二帝时期的名臣后稷,姓姬.“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这番话简短但又细致的记录了周族的起源。
五千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如著名的西王母,据学者考据,就是一个强大的母系部族族名。到了西周时期,依然存在,周穆王以华夏王族之尊,都要千里迢迢过去拜访。《穆天子传》就记录了访问过程。
《庄子》记载“神农之世,卧则民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隋书·西域传》中也有“女国”,“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
《旧唐书》卷197《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在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为渡。”
《大唐西域记》卷四,记录一个“东女国”(也叫“苏伐剌拿瞿呾罗国”),玄奘大师称此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
古人取姓时,会体现出姓氏来源,姓氏有的会带有女字旁,比如燧人氏的婼姓,后稷姓姬名弃,舜姓姚名重华,禹姓姒名文命。这都是当时母系社会的一个影响。
今天中国人的姓,多数都是来自于黄帝时代以后,但是黄帝时代以前,并非没有姓,只不过幸存至今达到五千年之久的古老的姓,已经极少。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在当时没有融合到以龙图腾为主的华夏族以外的部族,经过漫长的岁月,多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国语·晋语》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黄帝部族居住在西北的姬水,后来迁移到中原,占有黄河流域最肥沃的土地。
炎帝部族居住在西北的姜水,比黄帝部族更早迁移到中原,两族本是兄弟部族,但是为了争夺中原的肥沃土地,在阪泉一带发生战争,即今天的涿鹿东南处,结局是黄帝部族战胜了炎帝部族。考虑到两族本是近亲,无须象死敌一样予以消灭,所以黄帝决定,共同居住在中原,而合并后的部族,称之为华夏族,也就是今天汉族的祖先。
以农耕为主业,以龙为图腾的华夏族在陆续击败了周边各部族后,一跃而成为最强大的民族。而以渔猎游牧为主,以猪 狼 狗 鸟 鱼 蛇 羊 熊等为图腾的其他各族,则逐渐在历史进程中衰败。
黄帝因为起源于姬水,所以姓姬,名轩辕。炎帝起源于姜水,所以姓姜,名榆罔。
后稷的来历是很奇特的。他的母亲姜嫄是炎帝后代有邰部落的女儿,因为姬姜二姓已经实现政治联姻,所以姜嫄嫁给了姬姓部落领袖帝喾。
在未嫁之前,有一次在野外看到地上有巨人的足迹,十分好奇,就踩了一下那巨大的脚印,结果一下子就怀孕了。中国古代有一些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接下来对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创者的奇特经历,还会更进一步提到。这种现象也往往成为某些皇族自称为君权神授等的传说依据。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第二章&&远古超级文明与华夏族的诞生(上)
为什么出于好奇踩一下脚印就会怀孕?《史记》中没有给出解释,本书只能大胆推测,应该不那么简单。更有可能是远古超级文明中的某个民族,发现姜嫄是一名携带有优秀基因的女子,就给她作了人工授精,让她未婚而孕,而这种现象并非姜嫄独有。
在时隔二千年后,当时周朝已经建立,而周厉王时期,有一宫女,也是未婚以童贞之身而孕,后来生下一名女婴,也是被母亲抛弃,再被人收养,取名为褒姒,是一名绝世美女,而周幽王时,褒国国君褒珦,直谏周幽王驱逐赵叔带一事,被下狱中,其子褒洪德为了救父,将褒姒献给周幽王,褒珦才得以复原官爵。这件事,在后面叙述周朝的衰落直至亡国时,也会有更细致的说明。
在历史上,当商纣王子辛囚禁周文王姬昌长达七年,大臣太巅/散宜生等人为了救出文王,也是献上美女奇珍骏马等物,才博得子辛的欢心,救出姬昌,同时也埋下了子辛亡国的伏笔。
前面已经说过,历史是始终在以可循环不重复的方式进行的,从商与西周分别亡国的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如是因,如是果。
童贞女怀孕生育,并非东方独有,西方的《圣经》也有记载,两千多年前,圣母玛利亚无故怀孕,最后生下了耶稣。
《圣经》说“他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耶和华作为远古超级文明的领袖,是怎么让玛利亚怀孕的。而约琴认为玛利亚不检点,所以想把她休了,刚刚产生这一念头,就作了一个梦,有一位使者告诫他,这是圣灵过来的,所以玛利亚才会怀孕,你要把她娶过来。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翻译成汉语,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这种未婚而孕的现象,在古代社会并非仅此数例,传说中伏羲氏的母亲华胥氏,也是这样子,踩了一下巨大的脚印,就怀孕了,生下了伏羲。
学者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华胥即华夏族以及华夏文明的母体。
华表示美丽繁盛的事物,古代的原始部落崇拜太阳与火,所以称华。华胥氏的名称可能是系此而来。华胥氏居住在雷泽旁边,地处天下的中央,因此也称中华。
《纲鉴易知录》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注云:“华胥,在今陕西蓝田县,小渊曰渚。”
《春秋世谱》中说:“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
《山海经·内东经·郭注》中说:“华胥履大迹生伏羲”,“燧人之世有大迹,华胥履之而生庖羲氏”。
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伏羲氏之后是神农氏,《周易·系辞下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
《列子》有记载:”黄帝......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硋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这段是详细的描述了古人所知道的一个类似神仙之国的华胥国,简单的解释其含义就是说,当年培养了伏羲氏的伟大国度华胥国,在黄帝时代依然存在,其国距离中原有几千万里之远,不是航行步行可以到达的,只能通过”神游“(灵魂出窍)才能抵达。这个国家在弇州(山东衮州)的西部,台州的北部,其人民没有特别追求的欲望,不在意生死,看淡世间爱憎,不追求功名利害......好象共产主义理论中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也类似儒家思想所向往的大同世界,而黄帝以神游的方式游过后,召集几名大臣说”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辍。”黄帝的意思是说,今天才知道世间真理是不可以用世俗情理来追求,我已经知道了,我已经得到了,但是我无法用言语与你们说。黄帝只能用自己所领悟到的治国之道治理国家,隔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与梦中的华胥国相似,当黄帝离开后,百姓无不思念哭号,历二百余年不曾停止。
所以,华夏族的族名,最早的时候只是称炎黄部落,但在黄帝后改名为华夏族,这与伏羲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联,最特别的是古书中记载的华胥国,孕育了伏羲,对华夏族有着从肉体到文明的一系列完整传承。
此外,《春秋左传正义》则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尚书正义》认为:“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在今天可以查到的古籍中,只有东周的资料把华夏作为民族的名称记入资料.
依本书的看法,这里面有两个解释,一是华胥国是一个远古文明古国,但由于太过遥远(想一想伏羲/黄帝,我们就可以知道有多么的遥远),以至于今天没有丰富史料的记录,除了《列子》《山海经》《拾遗记》《云芨七签》等少数资料以外,几乎查不到有关华胥国的由来。而这些现存至今的资料,实在是残缺不全,无法深入研究。
另一个解释就是,华胥国不是地球上的国家,是属于某个外星球上的生命,因此《列子》才会记载“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记载的国度与国民,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都不一致,是属于无法想象的生命,那么黄帝当时也只能通过灵魂出体,才能在白天时间通过梦游方式一瞬间到达其国,游历过后,在一瞬间返回本体。对此,《列子》有着明确记载。后来的道家思想,孜孜不倦地追求长生不老,元神出窍,拔宅飞升,这其中的思想来源与《老子》《庄子》《列子》《内经》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读过这几部经典的读者,都会发现,其本质都是追求效仿上古真人的生活与生存,其思想都是关于超越地球的局限,主张放弃世俗享受,以求达到华胥国民(真人/仙人/神人)的境界。
在此再一次说明,由于资料的缺少,以上关于华胥国为华夏族/华夏文明的母体的推测,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对于真实性,无法保证。毕竟,本书无法拥有超过以上的资料来验证这一内容,但是如此之多的东西方古籍都不约而同地作类似记录,而以司马迁之博大智慧与谨慎态度也最终接受并写入《史记》,所以有关远古文明,今人还需要再深入研究。
北宋《太平御览》引《遁甲开山图》载:“柏皇氏、中央氏、粟陆氏、骊蓄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庖牺之号。自无怀氏以上,经史不载,莫知都之何在”。这段记录了古代的华夏文明,因为时间太久远,以至于 “经史不载,莫知都之何在”。
《庄子·怯箧》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粟陆氏、骊蓄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第三章 远古超级文明与华夏族的诞生(下)
远古时期,远隔几千年上万公里,东西方都有发生过童贞生育的奇异事件,更奇怪的是这类孩子,在未出生时就已经被预言为神圣人物。
他们无论碰到什么事,都能够逢凶化吉,直到他们创造了伟大的事业,才会结束人世间的历程。
也许,这就叫使命。
本书认为,这是远古的某几个不知名的拥有超级文明的民族(东方人称华胥国/巨人族等,西方称上帝神族),选择某些在他们看来是未开化蛮族的女子,给作了人工授精手术,以试图通过这种基因的改变,产生未开化民族的突变,以达到两个目的。首先是加快未开化蛮族的文明进程,其次是借此保存本民族的优秀基因。
而在作人工授精前,肯定已经作过删选,最后才选择了华胥/姜嫄/玛利亚等女子,再把华胥族/巨人族(神族)中也一样有经过选择的优秀基因,植入其体内,按照正常的遗传学规律,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天生就具有超越凡人的能力。
可能有人会怀疑,在古代是否有那么先进的技术,能够实施人工授精手术。对此,现代的考古学家与科学家倒是不作怀疑,因为通过研究,学者们早就发现,古代社会的先进程度,其实远远超过今天的时代。仅在于年代太过久远,资料与遗迹保存极少,所以无法详细查明其先进程度。
仅试举例为证:
今天的秦兵马俑坑,发掘出的秦朝铸造的宝剑,在剑刃表面有一层10至15微米的含铬化合物氧化层,化验表明秦剑已采用了铬盐氧化处理。因为含铬2%,所以至今通体光亮,刃锋锐利。而这一技术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由德国人发明并取得专利权,美国在1950年才研究成功,秦剑是属于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的高科技产物。也就是说,秦朝的铸造技术超前了近三千年。
七千年前,古埃及建设大金字塔,时隔七千年后,现代科学家发现,以今天的科技水平,仍然无法重建第二座大金字塔。换句话说,古埃及人的建设技术,超前了七千年。而且,根据碳十四年代测定法,金字塔的年代其实不止七千年,应该是在一万二千年以上。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整个第二卷182节,除第1节之外,都叙述古埃及的情况。希罗多德最早提出:“每一个地域的历史都应该从地理角度来解读,每一种地理环境都会成就一段历史。”希罗多德在游历四方时(与司马迁为撰写《史记》探查华夏文明起源与发展而到处观察历史古迹的行动相似),当时古埃及的高级僧侣带他去看金字塔内的情形,同时有展示了三百四十一尊塑像,最古老的一尊的塑像是二万五千年前的,每一尊塑像都是每一代传承时的代表僧侣,年代到七千年前古希腊兴起时,已经传承三百四十一代了。
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的奎瓦吐勒清真寺(Quw-watul Islam Mosque)中庭墙内耸立的一根约高7.25 米、直径约半米,重6.5吨的铁柱。当地人认为,这是2300多年前叱咤印度的一代枭雄-阿育王铸造的,叫“阿育王铁柱”。从铁柱上刻着的梵文看,是公元5世纪时,被统治德里的伊斯兰王朝从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搬移过来的.至今人类依然无法铸造出第二根不会生锈的铁柱,但是在二千多年前,印度人就已经铸造出来了,并且保留至今。
印度史诗《摩诃波罗多》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此书成书于3500年前,所描述的内容是5000年前发生于印度河流域的一场核战争,其内容之翔实,在二战后人类观察广岛核爆后的情形是一模一样。这点,在现代考古学家发掘的印度河遗址摩享佐达罗遗迹中得到印证。而远古时期本应该是属于原始时代的人类,居然会爆发核子时代才会有的战争,这点是令今天全球各学者都无法解释的。有关印度河流域的考古遗址,至今犹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询相关资料,以作印证。在印巴分治后,印度河划归巴基斯坦,恒河流域划归印度。
位于美洲的玛雅人所创造的历法,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前的冰河期,甚至在玛雅文字中还有对恐龙的记载,而恐龙是属于几千万年前的生物,这就更加令难以理解了。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活动记录,也一样可以追溯到四百万年前。
中国古史中记录的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东汉学者皇甫谧,继司马迁之后,也做了有关历代帝王世系的整理,著有《帝王世纪》,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内容多采自经传图纬 及诸子杂书,载录了许多《史记》及两《汉书》阙而不备的史事,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司马迁在著作《史记》时曾经说过,他当时接触了许多资料,最后只选择了他所认为可以的记入书中,换而言之,还有其他不少的资料未必就真的不可信,只是他没有记下,而当时文人还有不少,在接触后作类似的史学著作时,则会有采纳,皇甫谧便是其中之一,其书中记载”太昊帝庖牺氏,亦称伏羲氏、黄熊氏。凡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 、赫(华)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十五世,皆袭庖牺制度 ,故虽为皇而不自为一代;炎帝神农氏,一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凡帝承、临、明、直、来、衰至 榆罔,也有八世;黄帝有熊氏,亦号帝鸿氏、归藏氏、轩辕氏。“
三国时代吴国人徐整著有《三五历纪》,内容主要是记载三国时代查询得到的有关三皇时代等远古之事,为中国最早记载盘古/天皇/地皇/人皇等的一部著作,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此书后来失传,仅余下部分片段存于后来的类书如《太平御览》、《艺文类聚》之中。
《汉唐地理书钞》辑《荣氏遁甲开山图》云,在地皇氏衰败后,人皇氏“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大地之势,分大地为九州,兄弟九人各居一方,传一百五十世,立国四万五千六百年“。
而更久远的天皇氏,更是追溯到三百万年前,这就是三皇时代。
三皇时代之前,即是混沌时代的盘古氏,而这应该是四百万年前。
三皇时代结束后,则进入远古三氏时代,即有巢氏(巢皇),燧人氏(燧皇),女娲氏。
《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相传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约7米,周围松柏环绕。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生.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在明代,凡是举行大典的时候,除文武百官及军事仪仗排列两侧,还将人工驯养的狮子、大象等动物装在笼里,放在御道两旁,以壮皇威,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女娲时代结束,中国进入神农氏时代,再经过两千年,进入黄帝时代,据学者们的考据,黄帝时代开创的详细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697年,距离今天(公元2013年)已经过了4710年。
所以,本书在此作一个大胆推测,其实也是一个现代许多持类似观点的学者都在进行的一个推测:近五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只不过是远古时代超级文明的复兴,远古超级文明的先进程度,远远超过了今天文明。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古代的超级文明,可能并不止一次,玛雅人记载的古文明就有三次以上,最近一次即毁灭于一万二千年前冰川期结束时产生的全球性的大洪水。
说一句小插曲,亚洲某个岛国在其早期历史中,约一千多年前时的领导人圣德太子,在学习中国文化时,不知道看到什么资料,以至于把领导者的称号从王/君/大王/大君改为天皇,当时派使臣小野妹子到隋朝,《隋书·东夷传·倭国》记载,“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隋炀)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也有人认为倭国的天皇制度,是学习中国道家神灵位系,由于道家认为北极星是天上主星,称为天皇,因此倭国的某任领导者天武,就把领导者称号从他开始,自称为天武天皇。
倭国天皇自认属于神的后裔,所以不使用姓,只有皇室后代中有人脱离皇室,降为臣籍,才取了姓源/平/橘/藤原。在民国时期,爱新觉罗·溥仪,建立大满洲帝国时奉倭国皇室为正朔,为了讨好倭国,改姓源溥仪。所以非要给倭国皇室定一个姓氏的话,应该是源。
附伪满洲国《国本奠定诏书》全文详细记载了伪满洲国皇室决心子孙万世皆奉倭国皇室为正朔以及献身大东亚圣战的内容,至于满清皇室最初建立时,承明朝制度,修《明史》,自认属于中华正朔,就不知道当时的源溥仪先生打算如何向地下的祖先交待了。
伪满洲国《国本奠定诏书》全文:“朕兹为敬立建国神庙,以奠国本于悠久,张国纲于无疆,诏尔众庶曰:我国自建国以来,邦基益固,邦运益兴,烝烝日跻隆治。仰厥渊源,念斯丕绩,莫不皆赖天照大神之种麻,天皇陛下之保佑。是以朕向躬访日本皇室,诚烟致谢,感戴弥重,诏尔众庶,训以一德一心之 义,其旨深矣。今兹东渡,恭祝纪元二千六百年庆典,亲拜皇大神宫,回銮之吉,敬立建国神庙,奉祀天照大神,尽厥崇敬,以身祷国民福祉,式为永典,令朕子孙万世祗承,有孚无穷。庶几国本奠于惟神之道,国纲张于忠孝之教。仁爱所安,协和所化,四海清明,笃保神麻。尔众庶其克体朕意,培本振纲,力行弗懈,自强勿息。钦此!
伪满洲国《建国十年诏》全文 :我国自肇兴以来,历兹十载,仰赖 天照大神之神庥, 天皇陛下之保佑,国本奠于惟神之道,政教明于四海之民崇本敬始之典,万世维尊。 奉天承运之作,垂统无穷。 明明之鉴如亲, 穆穆之爱如子。夙夜乾惕,惟念昭德,励精自懋,弗敢豫逸。 尔有司众庶,亦成以朕心为心,忠诚任事,勤勉治业,上下相和,万方相协。自创业以至今日,始终一贯,奉公不懈,深堪 嘉慰。宜益砥其所心,励其所志,献身大东亚圣战,奉翼亲邦之天业,以尽报本之至诚,努力国本之培养,振张神人合 一之纲纪,以奉答建国之明命。钦此!
再附:以上有关三皇五代的观点,因年代太过久远,所依据的史料并不能十分明确的叙述清楚,目前的考古文物发掘也还不能完全证实相应的古籍记录,所以以上内容仅可作为对中国远古文明的参考。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第五章 远古巨人族的消失原因(上)
对于姜嫄所踩的巨人脚印,这就牵涉到另一个古代世界的秘密,几乎已经被现代人所遗忘,甚至于被纯粹当作是神话传说,那就是巨人族的存在。
本文追求成为一个严肃的历史学研究作品 ,是尽量不谈无法考据无法提供依据的事物,只是限于内容以及史料缺乏,所以,以下有关巨人族的话题,涉及到周族的起源,必须要提及,只是提醒读者,依然只能作为参考,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考古成就,来佐证巨人族的存在。
有关五千年前巨人族在地球上的生存经历,只有极少数的古书中还保存有记录。依所查到的一些资料,只能大致推断出,巨人族的生存年代从12000年前开始,到大禹治水时代过后,则已经无明确记载。
这其中的原因,就要谈到五千年前,发生在黄河流域的炎黄阪泉战争与黄蚩涿鹿战争,本书认为,极有可能是因为巨人族站错队,错误支持了炎帝烈山氏及九黎族蚩尤氏,结果在战争中,被黄帝轩辕氏及其部属应龙氏杀尽。
巨人族在远古时代,有分为多个支派,中国北方主要是夸父系,南方主要是防风系。
夸父系巨人活跃地区,也就是山东荷泽(古名雷泽)。
在黄帝族与炎帝族争夺黄河流域的阪泉战争中,以及黄帝族与蚩尤氏的涿鹿战争时,夸父系巨人族有赶去参战,在交战中被黄帝的部下应龙氏以水攻击,灭亡。这件事情,记录在《山海经 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司马迁是一个很注重实地考察的历史学家,他曾经“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收集民间传说并进行考察,参证搜集到的各类文献记载,写成《史记·五帝本纪》,复原了阪泉之战的历史过程,“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这是华夏族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战争。
汉代贾谊《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吕氏春秋·荡兵》也记述云:“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
《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大戴礼·五帝德》则云:“(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阪泉之战,是炎帝与黄帝这两个兄弟部落之间争夺中原控制权的战争,最后黄帝部落取胜,炎帝部落被并入,由于血缘关系,以及考虑到之前占据中原统治地位的神农氏也是属于炎帝部落,在民间与诸候中享有声誉,黄帝出于政治权谋的考量,选择了与炎帝部落互相融合,甚至在给新部落取名时,选择了炎黄部落,而不是黄炎部落,这样一来,炎帝部落与其臣属,多数都接受了黄帝的统治。
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黄帝作为胜利者,能够拥有博大胸怀,自甘炎帝之后,最终创立华夏族,绵延至今五千年不衰,这实在值得后世之人学习。
接下来,得说说历史上最著名的战神蚩尤氏,即巨人族的主要同盟。
蚩尤氏是古代九黎族人,远古时代在炎黄部落的周边有各个不同的异族,九黎族位于今天的山东/河北一带,在蚩尤氏战败后,一部份归降黄帝,融入华夏族,另一部份则南下,成为东夷/百越/三苗等族的祖先。
《史记正义》“孔安国曰,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汉代纬书《龙鱼河图》载:”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绎史》:”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蚩尤在历史上是属于失败者,所以史书上提及时,并不十分重视,但是他对华夏族的作用,可一点也不少,应该来说,是仅次于黄帝与炎帝。
他在位时期,九黎族创造了先进的冶炼技术,锻造铜铁兵器,统一了中原以外广大的东方与南方地域,势力也十分强盛,在向中原发展时才触及到炎黄部落的势力范围,两大势力互相争夺,寸土不让,进而引起战争。
蚩尤及其部属均是能征善战之士,在一开始时打的黄帝屡屡败退,只不过这场战争一点也不象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象是一场现代化的高科技战争,所运用的是气象武器/导航技术/声波武器/光学武器等,唯独没有使用刀枪剑矛等古代常见金属武器。司马迁时代距离黄帝时代已经有二千五百年以上,他也只能根据他所掌握到的资料与自己的研究来写,其中记录的内容主要有:
气象武器:蚩尤散布大雾,三日三夜不散,导致黄帝部落的士兵迷失方向。
黄帝观察北极星,发明了指南车,车上所载的小人,手指永远都指向北极星的方位,保证了军队目标明确。
蚩尤又请了风神雨神,刮起大风,下起大雨,攻击黄帝士兵。请读者注意,即使是现代科学家都无法作到气象武器可以只影响敌军,不影响已军,但是五千年前的古人已经完全掌握了气象武器,可以随心所欲控制方位与时间,使之只攻击敌军。
黄帝则任命旱神女魃参战,立刻旱魃所到之处,立刻风停雨止,路面干涸。真的是一物降一物,一神降一神。
黄帝制造了能够发出巨大声响的鼓,一经敲打,鼓声声震五百里,有如雷鸣。他见蚩尤无新技可施,就令人敲起鼓,据说这鼓声对黄帝部落士兵有鼓舞作用,对蚩尤部落士兵则有破坏作用,敌我分辨明确,没有误伤。所以当鼓声响起,黄帝部落大军向蚩尤部落大军发起攻击,趁机杀掉蚩尤。请读者注意,这种声波武器也是有针对性的,它只针对敌军,已军士兵在同一战场,但是不受影响。
这一段战争的记录,至今依然在诸多古书中有记录,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一开始时蚩尤处于攻势,占据上风,发起各种攻击,黄帝则一一化解,处于守势,有时处于劣势,还要依靠其他方的帮助(玄女送兵信神符等),直到最后当蚩尤的各项武器都被破解,黔驴技穷,才遭遇失败。
至于冷兵器,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丝毫的价值体现。
这点很值得深入研究,蚩尤作为兵主/战神,为何不使用自己特长的武器,却要请雾风雨诸般人才来攻击黄帝?而黄帝这一方,一直处在被攻击地位,直到玄女助阵后,才扭转战局,获得最终胜利。玄女又是哪方人物?其后裔至今是否存在?这都很值得研究。因为关系的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不要以一句轻飘飘的“神话故事,不足为信”就予以全面否定。远古时代的许多记录,在今人看来存在许多疑点,所以不愿相信其真实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值得关注,假设没有任何疑点,反倒令人怀疑是不是虚构的。因为有一定的真实性古人才会记录,司马迁/韩非子/庄子/孔安国/刘歆/皇甫谥等人,根据不同的资料分别作出各自的研究,固然文中有各自的差异,但是基本内容都还是接近,这对于流传了五千年甚至几万年的资料来说,在长期的流传抄写保存过程中,会有存在差异,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本书的观点: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在冷兵器的较量中,应该是相差无几,双方既然都是一方之英雄,必定也都有各自熟悉的人才,就分别请了掌握气象武器/导航武器/声光电武器等在内的专家参战,只不过在称呼上不叫专家,叫作神。假设如果今天有人把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人称作核神,流传五千年后,后人在形容二战时,也可以说”在核神们的帮助下,对倭国实施了两次重大攻击,巨大的光芒摧毁了光芒所及的所有范围内的生命与建筑,最终盟军取得了胜利......“这种记载,在今人看来十分奇特,但在经过五千年的时光后,未必不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传说。
远古超级文明在军事领域的伟大,在这场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直到今天,隔了五千年,人类还无法仅凭现有的科技水平打一场真正的气象/导航/声光电学武器。也许,只有几乎同一时期的印度河流域的摩享佐达罗发生的核战争才能与之相比。
随着时光流逝,最终古书中就只记录了战争的状况,但对能够掌握这些高科技武器的专家及其详细来历,都失传了,归入神仙传说之中。例如风雨诸神为什么要参与对黄帝的攻击?在战后,为什么没有被黄帝与玄女反攻倒算?这都很值得探讨。
蚩尤,作为金属武器与工具的发明者,作为远古军事统帅,对中国的起源与发展是有着杰出贡献的,这些技术在涿鹿战争后都被炎黄部落吸收,推动了炎黄部落的进步。其他方面的贡献应该还有,只不过古人只记录了他们所能理解的内容,对于气象/天文/地理等内容,就基本没有记录,而这些科技与炎帝部落擅长的农耕/市易/音乐/陶器/医药技术,黄帝部落擅长的政治/历法/文字/养蚕技术,这些相结合起来,全部成为华夏族超越其他民族的文化遗产。
后世有人称蚩尤是除了炎帝与黄帝后的第三位中华始祖,从这些贡献来看,这一看法并不偏颇,十分公正。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今天是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是一位友人生日,在此遥祝生日快乐!
同时也在此说明,自己能够安安静静地在过去这段时间中,把这部《中国历史兴衰律》的第一部《周朝》(二十余万字)撰写完成,也与这位挚友在过去这几年中的支持/帮助有莫大的关系,甚至于可以说,没有她,就不会有这部《中国历史兴衰律》。
以前在与她聊到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兴衰成败时,曾经彻夜不眠,得到她很大的鼓励,自己无能,一直无以为报,现在既然有此机缘,那么就尽力写好,以此为报。
知己难得,知音难觅.
史学不比其他学科,在撰写之前要阅读许多历史资料,撰写过程中要引用并且一一注明所引用的资料.假设没有足够的古文功底,仅是阅读一大堆的文言文,就已经可以让人头晕眼花的了.
靠着诸佛菩萨/诸神仙圣的加持,靠着坚强的恒心与意志,更主要是靠着现在友人的支持,才有了这部《中国历史兴衰律》,预计从周朝开始撰写,接下来还将写秦/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
预计一百五十万字,甚至于可能还会超过,至少要写二/三年才能写完。
第五章 远古巨人族的消失原因(下)
中国南方的防风系巨人族则是居住在今天的江浙一带,在炎黄时代后又延续了一千年,到大禹时代依然有存在,不过因为与大禹产生纷争,最终被大禹所灭。
《国语·鲁语下》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
《说苑·辨物》中记载孔子所言,“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其神为厘姓,在虞夏为防风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氏,今谓之大人。”汪芒氏即今天的汪氏始祖,因为所住之地,即今天的浙江,在当时是一片汪洋,所以防风氏也善于水利,与大禹的特长相冲突,据说大禹对防风氏有所忌惮,借口防风氏参加会议迟到,将防风氏斩杀肢解,由于防风氏个形高大,其骨节一节,就可以装一车。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吴国进攻越国,得到一节巨大的骨骼,不知道来历,而春秋距离大禹的年代已经有近二千年,吴王就派人去鲁国拜访孔子,
孔子说了骨骼的来历,认为这就是被大禹所杀的防风氏的骨骼。
大禹在历史是著名的名君圣主,仅为了一个开会迟到就杀戮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著名部族,这不象他的作风,其中也必定是另有原因,限于史料有限,本书。只能推测,可能是与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巨人族参战有关,毕竟这个种族威力太大,且有过参加反叛部落的劣绩,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再有下一次。一旦再有异族侵略,再来一次类似涿鹿战争那样的战争爆发,那时候又处在大洪水的治理中,刚刚元气大伤的华夏族完全可能会象九黎族一样,从此在历史上消失.为了消除隐患,大禹借机灭掉巨人族,这点是完全可能的.大禹的儿子夏启,为了争夺帝位,也曾经出兵灭掉有穷氏部落,这两父子的杀性比尧舜二帝重,从他们的行事中可以看出来。
那么防风氏的身高到底有多少?
《左氏博议·卷十九》记录“防风氏,身横九亩不能免于会稽之诛。昔禹致群臣于会稽之山,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身横九亩。”
身有九亩之长,的确令人难以想象。也难怪一节的骨骼,就可以装满一车。
古书中都只记录大禹杀防风氏,没有记录杀的是一人还是一族。从遗传学角度来讲,如果说仅仅是杀一名防风氏部落的领袖,那么其他的防风氏部落的族人应该要有留存下来才对,但是在大禹时代后,中国古书中已经没有了对巨人的记录,因此本书认为,大禹所杀的不可能只是一人,而是一族,即南方的巨人族的全族。
这种身高巨大无比的巨人团队,要如何才能杀的干净,不引起叛乱,这点可难不倒大禹,他在治大洪水时,已经建立起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班底,据说在开山劈石,引导水流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神“前来帮忙,与大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要对付巨人族,以大禹当时的实力,应该不是难事。
所以,经历了两次灾难后,中国的南北方巨人族分别被黄帝与大禹灭族。
西方对巨人族的记载。
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文明源自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也有不少关于巨人的传说,今天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伯罗奔尼撒的意思就是“伯罗普斯的岛”)的起源就是。
珀罗普斯是雅典神话人物坦塔罗斯的儿子。坦塔罗斯 亵渎神祇,而他的儿子珀罗普斯与父亲相反,对神祇十分虔诚。父亲被罚入地狱后,他被邻近的特洛伊国王伊洛斯赶出了国土,流亡到希腊。他为了娶美女希波达弥亚,而向海神波塞冬求取了神车,与希波达弥亚的父亲伊利斯国王俄诺玛诺斯比赛马车,在即将被俄诺玛诺斯追赶上的时刻,海神波塞冬暗中弄松了俄诺玛诺斯的车轮,马车摔碎,俄诺玛诺斯国王坠地而亡。然后珀罗普斯顺理成章统治了伊利斯全国,创办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他的儿子们长大后,就是希腊各城邦国的各自创始人。而珀罗普斯就是一名著名的巨人,他的遗体据传说,埋在奥林匹亚城的一座神庙下面。而珀罗普斯的后人,即希腊各城邦国的领袖,在特洛依战争中,迈锡尼王阿特门农率领各城邦联军,彻底毁灭了特洛依城,希腊从此成为爱琴海霸主,直到后来波斯崛起为止。
不过,由于迈锡尼在这场战争中,损失太大,导致后来被雅利安人入侵灭国。雅利安人建立了新的位于希腊的城邦中,最有名就是军事城邦斯巴达。斯巴达在希腊200余个城邦国中,击败了雅典,成为希腊之首。
史诗《特洛依》记载战争的起源是因为争夺美女海伦,但依本书观点,更有可能是因为希腊与特洛依均地处爱琴海,早就已经有往来,而在频繁的交流中,产生了一些恩怨,积累久了以后最终不可开解,就通过海伦事件作为导火索,通过战争手段一次性解决。
这一推测并非不可能,因为后来的波斯帝国,在居鲁士大帝建立后,向外扩张,到薛西斯时代,就是沿着小亚细亚半岛即特洛依国的途径,发动了对希腊城邦国的战争,只不过在萨拉米斯海战中,波斯惨败,退出希腊,从此丧失爱琴海霸权。
地中海的北岸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的崛起过程中,也是如此,与位于地中海南岸的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国进行了一场为期百年的战争,最终灭了由汉尼拔领导的迦太基军,渡过地中海,攻打迦太基城,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奠定了古罗马帝国的基础。
欧美人的身材普遍高大,也有可能是与其遗传有些许巨人血统有关。
此外,以肩顶天的巨神阿特拉斯(与盘古相似)、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和泰坦(天神乌拉诺斯和地母该亚的子女及后裔),都是希腊神话中与珀罗普斯一样著名的巨人。
这也从侧面佐证,远古的巨人,是属于一个广泛分布的族落,在东西方皆有存在,并非单独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传说
可能有人会说,以上内容都只是神话传说,并无实证。的确,目前本书无法找到巨人族客观存在的文物实证,无论是幸存至今的巨人,还是考古中发掘出的文物,本书只能从众多的古籍记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之中推论出巨人族的存在。
人类虽然有丰富想象力,但是任何一个想象的前提,却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的,并非空想而来的。
打个比喻,《庄子》透过喻言故事,曾经有说明一个道理“夏虫不可语冰”。盖夏季的虫子无法体会到冬季的寒冷,也就无法想象到冰是什么东西。无论人们怎么跟夏虫解释冰的洁白,寒冷,夏虫都无法理解。
同样的,古代人类要不是有亲眼见过巨人族的存在,体会到巨人族的强大能力,与其共同生活了几千年,那么又怎么会在流传至今的传说中,记载了巨人在东西方的许多详细内容,甚至于巨人族在遭遇毁灭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力求避免亡族,保存基因。
今天的人类,也有建立基因库,从基因角度研究人类。
例如中国深圳国家基因库,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负责组建,生物信息分析人员团队就拥有一千名,已经在日揭牌,收藏13PB的生物数据,运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对人体基因进行测序,预计最终将达到10亿GB的数据容量。在日的公开报道中,深圳国家基因库已经针对中国出生缺陷问题进行研究,最终目标是要降低出生缺陷,造福广大人民。
如果把这一新闻放在五千年前,借鉴现代媒体报道笔法,可能就是以下内容”热烈庆祝神州巨人族在伟大的领袖夸父(防风)的领导下,建立起巨人族基因库,有效的为研究发展巨人族优秀基因作出重大贡献。最新试验案例:在神州将展开巨人族与华夏族基因重组工程,达到保存巨人族基因,改变死敌华夏族基因并且最终统治华夏族的最终目的......“
从这些神话 信史 半信史中可知,古代巨人族存在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巨人族都具有超强的能力,可以创造一个国家或者建立各自的民族。只是在于时间太过久远,其后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历史淘汰,导致了今天的人类难以对其作可信度十足的结论。
东方的周朝,其创始人后稷,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就是一名巨人族的后裔。
后稷所处的尧舜禹时代,正是巨人族被毁灭前期的时代,当时在各种情况下,可能已经有危机产生,令巨人族中的优秀之士担心全族被毁,无一留存,所以就想办法把本族优秀基因通过各种方式保留下来,姜嫄则是被他们选中的一个。而且作为炎黄部落联姻的重要人物,姜嫄身份地位超群,大禹即使想杀后稷,肯定也忌讳颇多,不象杀防风氏那样,说动手就动手。
此外,巨人族与华夏族是死敌,延续一千多年的攻击/战争/防备,双方都在琢磨着要如何彻底解决对方。巨人族虽然比华夏族更拥有先进的科技,但是由于不可测的种种情况产生,反而导致在这场子长达千年的竞争中逐渐落在下风,要如何瓦解华夏族的攻势,壮大巨人族,不排除有的巨人族通过控制华夏族领袖的后裔的方式,把巨人族血统融入华夏族,最终这名小孩长大后,自然而然就等于是华夏族的领袖,而巨人族就可以达到目的。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第七章 仁者无敌
因为后稷的来历太过奇特,他的母亲姜嫄“以为不祥,弃之隘巷“。但是”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姜嫄本想让这个婴儿在隘巷中,被马牛践踏而死,但是马牛等畜生全部避开它。
”徙置之林中,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嫄再次把他抛弃在冰上,想把他冻死,但是飞鸟纷纷飞过来,用羽毛翼护着他,不让他受冻。
”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母亲姜嫄这才醒悟,觉得这个儿子了不起,可能是神的安排,于是收回抚养。由于最早的时候几次抛弃的缘故,所以给他取名为弃。
这就是周族的祖先后稷的来历。
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禽兽都对一个婴儿要么回避?要么飞过来翼护?
这种现象,书中称是神明护佑,是属于神迹,古人对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往往都是这么说.
但是在前面已经说了,假设是有巨大力量的远古文明民族刻意所为,那么肯定会在暗中保护这个经过基因工程改选的婴儿,使用脑波发射仪器,控制禽兽的脑波,让它们自动避开这个婴儿,不伤害他,同时也可以控制禽类的脑波,让它们飞到冰上,用羽翼呵护婴儿,以避免冻死。
这种对脑波的控制,在现代科学理论上是可行的,只是现代学者还没有研究出真正的脑波发射仪,通过脑电波频率的调整,达到控制其他生命的程度。
按照古人的观点,只要是神灵安排的生命,就必定会获得万物的护佑,必定会茁壮成长。
很多帝王都自称是真命天子,有百神呵护,其中也不乏在战场上,在奇特危险时刻等等,可能大多数人都要牺牲,唯独这个人不受伤害,哪怕处在十分危险境地,也可以最终取得胜利。
我们暂无法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因为无法单用运气来解释,其中确有一些是属于十分不可思议的,只能暂时把这种现象当作一个迷来研究。
《史记 周本纪》“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这段的内容是讲少儿时的弃,就已经有伟大的志向。书中没有细说什么样的志向,只是称“屹如巨人之志”。在此,也不敢多作推测,只能说应该是弃自少起,就有伟大的志向。他从小就喜欢种植类的游戏。成人后,更深入研究农耕技术,观察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样的植物,并且很有心得体会,许多人都来向他学习。
尧听说有这样一位善于农业的技术人员,就任命他担任农师,管理天下的农业事务,全天下农民都从中获得利益。后稷因此而建立起自己的功绩。
大舜继任帝位后,有称赞稷说“黎民有饥饿,稷播种,教导农业,让黎民摆脱饥饿。”就按照他的功劳,封在邰地,以官为号,称后稷,
因为他的父亲是黄帝一系部落的领袖,就跟随黄帝的姓姬。就这样,姬弃在尧 舜 禹三代,都很有德望。
从这里,应该可以大致的反推算他少时的“巨人之志”,应该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吃得饱,不受饥饿之苦,所以才会钻研农技,再把自己所钻研的技术教导给百姓,而且也确实让百姓获得了利益,摆脱了饥饿。称姬弃是中国农业的重要贡献者,这并不为过。
在因缘果报律中,种善因者必得善果。
后稷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不去想创造什么伟大的事业,只作好自己一个农民的本份,同时再帮助其他农民也能够获得优良的种植技术,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获得君主的信任,获得人民的信任,顺利的建立属于自己的部族,再延续一千多年后,他的子孙创出中国历时最悠久的王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乏发现有这类的人物,平时默默无闻,只专注做着自己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其成果逐渐被人发现,人们才感受到,原来这个被大家都看不上眼的小人物,居然是真正的“巨人”。
记得广东人常说一句俗语&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仁者无敌。
姬弃,作为中国农民的代表人物,谁会相信他能够开创这样的一个伟大事业,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
今天的你我,可能也都如当年的姬弃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只要肯按仁义之道行事,谁能够肯定未来不会开创一个新的事业.
即使自己看不到了,但只要知道结果是伟大的,又何尝不会令人内心充满欢喜.
在线时间184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第八章 周族的奠基者公刘与古公禀父
商朝时期,周族族长公刘&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
《史记》中,对公刘的记录只是短短的这么一句,但是司马迁能够如此重视公刘,把他列在后稷之后第二个值得提及的周族族长,并且作出一个评语“周道之兴自此始”,那么可见公刘也绝对不会是普通的族长,应该是属于为周族兴起而作重大贡献的人物。依然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料,有关公刘的事迹,除了上述这么短短的一句,作者无法找到更多的关于公刘的事迹,只能感概的评论一句:历史上,也经常有这种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人物,其详细事迹往往已经不可考,只能是天知,地知,这种人物是最值得我们珍惜与重视的。
在公刘之后,又传了八代,到古公亶父这一代时,更加注重&积德行义...&。
古代人给人作传时会在称谓上采取些特殊称谓,在此说明一下,“亶”后加一个“父”字,表示尊敬,并不是名叫“亶父”,“古公”也是尊称。
他的真实姓名是姬亶.因为姬亶是一位很讲究道德的周族领袖,所以后人在给他作记录时,出于尊敬,所以称为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是《诗经·绵》的记录,因为古公带领部族迁居周原,所以后世才把后稷这一族称之为周,这是一位在周的建立历史上十分重要的贤王,古人尊称为太王 太公.他的孙子就是著名的周文王姬昌,姬昌在遇到姜子牙后有说,我家太公一直希望能够有贤人来辅佐,大概就是您吧!姜子牙又被称作太公望,即出于此典故.
《孟子。梁惠王下》陈述其事迹云:“昔者大王居亶”,‘故大王事獯鬻“.
《吕氏春秋。开春论。审为》篇论说周太王迁居的故事,一则云”太王亶公居邠,狄人攻之“;二则记”太王亶父曰“如何如何;最后还加赞语道:”太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
《史记.周本纪》载&...熏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当时的周族,在未迁居前,是住在邠地,周围的戎狄前来索要财物,古公即给予财物,而不久戎狄又来,这次不是想要财物,而是想要土地与耕种的农民,族人愤怒,打算出兵决战.而古公是个天性仁慈之人,他说:&人民拥护君主,是希望君主能够给人民带来利益.如今戎狄来攻打,目的是要这里的土地与人民.而人民只要有利益就可以,不必非要作我的子民才可以获得利益,做他们的子民也可以获取利益.人民如果为了我的缘故而出战,必定会在战争中杀人,杀死他人(哪怕是异族人)来达到我继续担任君主的目的,我不忍心这样做.&
古公并不是这样高调地说说而已,而是真的只带领家属与随从,一路跋涉,避开异族,来到岐下,而那些受到他的仁义思想感动而主动跟随的人民,一个也不愿留下跟随异族君主,全部追随来到岐下.其他国家的人民听闻世间还有这样仁义的君主,也都纷纷主动投奔.应该来说,这种主动退让出土地与人民的作法在今天的观点来看是绝不可取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看来,对于国家领土的观念是&神圣不可侵犯&&寸土必争&,哪怕只是一块不毛之地也不惜刀兵相见。
但是在中国古代,始终认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作为国君,第一考虑的是人民的利益有无受损.然后才考虑土地,最后才考虑君主自身.至于王公大臣权贵等,更是等而下之。古人没有公仆这个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却比今天号称人民公仆的官员更有过之无不及,不知道今天的某些官员,在面对古圣先贤时,会是什么样的一副嘴脸。
本书认为,这里面也涉及到一个地缘政治问题。古代地广人稀,离开一块地后,还可以有其他的地可以寻找/居住/发展,例如古犹太族在埃及居住时,不愿忍受奴隶般的生活,就要族长摩西的带领下,离开埃及,一路寻找”上帝赐予的流着奶与蜜的地“,最后来到地中海东岸约旦河边,建立起以色列国。而古公也有些类似,只不过他是主动放弃了一块成熟的地与人,只带领自己的家人与部下离开,另寻发展,并没有把人民带走,这些人民是不愿跟随异族的,主动选择了跟随古公。
弃与取,在那个环境下是可以作到。但是在今天的地球上,已经没有这样的环境,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各自的国家与民族都划好各自界限,地球上不存在多余的土地任由发展。所以,假设要想有新的土地发展,就只能是战争,用武力掠夺。
古公是真正的仁慈之君,不愿看到任何战争的产生,导致有人死亡,他主动让出土地与人民,只带亲属与随从远避到岐,这种实践真正仁义之言行深深吸引了天下人.以至于原先的臣民都主动追随,而且还吸引其他地区的百姓来投.反而更加壮大了本族。因为岐位于周原,所以从这以后,这个民族给定名为周族。
周族的兴盛从此一日超过一日,为后面周朝的建立奠定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政治,讲究的都是王道思想,当时的君主,都是学习并实践仁义治国,不喜欢为了世俗的财色名食睡等身外之物,而不择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绕地球看世界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