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读香港大学读研

我的位置:
香港大学生为何在上海说:如果不想成为井底之蛙,就需要勇敢地走进内地看看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摘要:“希望沪港青年人之间的友谊、沪港这两座城市的情谊,能随着两地青年的交流而延续和拓展下去,”黄菁说。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王靖然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她对上海的商业环境很感兴趣,“听到有这个团,我就报了名,很幸运被录取了。”
王靖然同学所说的这个团,就是2017年“未来之星·从香港出发——上海创新创业之旅”参访团。从本月9日到16日,来自香港地区的40多名大学生开始了在上海的交流参访之旅,在未来一周内,这些年轻人不仅将参观外滩、东方明珠、新天地、大世界、杨浦国际时尚中心以及犹太人纪念馆等地,还将与上海的创业青年们对话座谈,与上海大学生交流互动,感受沪港两地不同的城市氛围。
“这次活动有五大主题”,上海市港澳办港澳处副处长黄菁在在10日举行的开班典礼上介绍,包括了解国情与市情、感受“双创”与高新技术、体验上海科技与未来、感受上海文化以及体验创新创业环境等,“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上海的最新发展,以及这座城市的历史、内涵与底蕴。”
对于王靖然来说,她最感兴趣的是参观外滩金融聚集带,“我觉得那里很光鲜,也很有神秘感。”此外,她也想去看看张江高科技园区,感受下上海科技发展的成果,“除了金融与科技之外,我也想走进上海的人文风情”,因此她希望去南京路步行街与中华艺术宫看看。
“内地与香港的年轻人都需要互相看一看对方”,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青少年交流中心主任、未来之星同学会专职副主席李华敏说,有些香港青年不了解国家政策以及内地发展,而内地年轻人也不了解香港情况,这就是做好交流工作的意义。她希望香港的大学生能通过此次活动,与上海青少年建立珍贵的友谊,搭建沪港青少年交流的桥梁。
王靖然对此亦有体会,“祖国有很多地方可以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若不想成为井底之蛙,就需要勇敢走出去多看看内地发展,进一步地提升自己。”
“希望沪港青年人之间的友谊、沪港这两座城市的情谊,能随着两地青年的交流而延续和拓展下去,”黄菁说。
开班典礼结束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副主任刘根法为香港同学作了《中国基本国情国策》讲座。他提出要尊重和了解我们的国家,并介绍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经济体制、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上海不乏创新活力,非常欢迎香港青年人过来,融入内地创新创业的氛围中”,刘根法说。
据悉,香港未来之星同学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12个年头,在国家教育部、香港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各大专院校的支持下,培育了近4000名会员。今年暑期,“未来之星”组织10个交流团和实习团走出香港、见识内地,也会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感受更广阔的天地,并且首次推出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交流团。
李华敏表示,“未来之星”将继续做好、做大这个交流平台,组织更多有意义的交流活动,帮助香港年轻人感受祖国方方面面的发展和进步。
本次参访活动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未来之星同学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退学港大考北大”女孩被大V狂轰
高考永远不乏争议话题。又到一年“揭榜”时,今年,一名状元的横空出世再次让网络炸开了锅。“学渣真的颤抖了”,“神话般的事情,神一样的人”,“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而另一个事实是,去年的辽宁文科状元也是她。入读港大一个月后,享受全额奖学金的她选择退学重考北大。
“放弃港大,再考北大,这样值吗?”“不过是应试教育的机器罢了”“挤占高考名额怎么说”“香港和内地,到底哪个的教学质量高”……刘丁宁去年退学港大时已引发舆论的极大关注,今年再夺“状元”的战绩则再度令她成为媒体、网友关注的焦点。有大V甚至“送上”了“脑子有病”“废了”等“客气”的评价。
两夺辽宁高考文科第一的刘丁宁
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昨晚10点半发布的微博下,有超过两万人发表评论。不少人对刘丁宁的个人选择表示不解。网友“一个倔强的行者”认为她有些瞎折腾青春好时光:彪悍吗?其实也挺悲哀,浪费了一年,青春不再来。
还有“过来人”已经开始为女生的未来担忧,网友“悠然芷语”苦口婆心:孩子啊,四年后,你会发现你选择错了,得工作几年才能赚回72万元(港大给予的奖学金数额——观察者网注)。再说港大比北大差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甚至与刘丁宁有相似经历。同样参加过两次高考的他对于复读的回忆并不愉快:不建议仿效,复读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非常无聊。高考这么残酷的事,一之为甚,岂可再乎!我当年自制力是无敌了,但第二年也很难集中精神复习,天天打牌。
严锋尤其不满社会、媒体对状元的吹捧:考状元不是错,错的是社会盲目崇拜考试和考试的优胜者。这种崇拜对状元们本人杀伤更大,媒体和周围捧得太高,落到现实环境中就会摔得很疼。人生很长,比考试更重要的东西太多。
《人民日报》微博截图,超过2万5千网友关注此事
更多人则平静地表达了对女孩勇敢追梦的欣赏。“本溪晚报-晚报帮你办”:这个孩子真的是个文文静静的好女孩。她的内心有一种追求和向往,经历过世事的人觉得没用,但请不要用你们的角度看待她的世界。未来,她早晚会领略,但这之前必须经历过程。而现在,她是在为未来做出一个无悔的选择。并且她有这样的资本,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仍然稳定发挥,几个人能做到?
网友“这不是百川的微博”:先不说北大港大哪个好,这孩子能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大学生活后,仍然沉得住气重新复习高考还拿了状元,已经体现了远超常人的意志力了,这点值得佩服。
还有不少网友则简单用“佩服”“厉害”“有才”等词汇,向这名陌生的考生喝彩。
刘丁宁在去年做客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时,明确表示北大才是内心的理想
刘丁宁的“不走寻常路”固然容易让人产生不解,但也有网友借机抱怨起中国教育资源的不足。据悉,今年辽宁高考报名人数为23.9万人,去年24.2万。激烈的竞争让网友“pandropan”将对高分复读生的不满发泄在刘丁宁身上:在香港混不下去了吧,我觉得国家应该禁止这种情况,你的复读,浪费了好多名额!
如果说此前网友对刘丁宁的极大关注源于她惊人的个人选择和成绩,那么还有一些大V、网友则是乐得借此再唱一轮唱衰内地教育的老调:
“香港教育比中国好多了,咋想的?”以网友“Sun阳阳--”为代表的一批网友坚信内地教育质量远远落后于香港。
专栏作家的赵楚则直接称内地教育制度“变态”:弃港大复读上北大?假如属实,纯粹有病,大陆变态社会和教育制度制造的神经病。还国学,病入膏荒了。北大的文史专业先进不少,赶紧支手术台,给这孩子抢救下子。
此言一出,随后便有几名大V转发支持,微博认证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的任卫新转发称:(这孩子)基本废了。
大V转发赵楚言论,称“基本废了”
曾因扬言“炸建委”而被刑拘的大V歌手吴虹飞上午先用“脑子有病”评价此事,下午又补发微博:一个愚蠢的女孩,长大了不知道如何个愚蠢法了。
吴虹飞微博截图
微博认证为“《华夏时报》总编助理”的贺江兵直言北大是二流学府:放弃一流大学投奔二流学府,损失一年大好青春,还有72万元,最悲催的是辽宁省有一考生会因为她而名落孙山…
网友“笃定”笃定地表示“体制”就是那么回事儿:很正常,体制的产物,还是爱这个培育她的体制,就看进入北大后思想变化,清华北大很多学子投入西方怀抱,也有很多选择留在体制内谋求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更有甚者直接表达了对刘丁宁“状元”头衔的不屑,称不过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么个应试极品”,网友“胡名英熊”轻蔑道。“北大决不能录取这种以考试为生的学生,”网友“江才虎”愤然表示。
大V“袁裕来律师”干脆用反问送上“机器”的帽子:是人才还是考试机器?
袁裕来微博截图
网友“lgzlzf”同样愤然,但对象却与前面的网友相反:香港那几所所谓的名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去是对的,这些香港名校除了培养律师和玩金融的,没看出有培养出其他多么杰出的人才。
“ys2100”则干脆把香港比为文化沙漠:一个向往北大人文气质的女孩真的很难适应香港那种文化沙漠的环境。
网友“mayday_mayday_mayday”自称对香港高校是“粉转黑”:翻了快1000评论了,都在说港大比北大好。这不是我高中的想法吗?(但)上大学后在我心目中最崇高的只是所211……而一群嘲笑一个“想去港大去港大想去北大去北大”的人,有多少211以上的?几个去过北大几个去过港大?去过就了解?了解多少?
争论中,网友“菜花横移”的评论看似和刘丁宁的退学再考无关,但或许更引人深思:曾经让内地魂牵梦绕的港台流行元素,逐渐退位给如今的反对*河蟹*和无理取闹,八九十年代红遍大陆,影响一代人的香港、台湾哪里去了?
这些回帖亮了
突然出现一个真正执着于梦想并付诸行动的姑娘
对满口理想梦想实则纯粹实际主义者的大V们世界观冲击很大
吴虹飞脑子才有病……
是这样的,大V见到了一个这样的妹子 成绩又好,又有梦想,然后看不惯港大想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 想到港大是自己跪舔的东西,北大是自己最看不起的, 又想到自己当年为了梦想,是多么的畏畏缩缩,自己当年高考是渣的和狗一样 恼羞成怒下,也只能开喷了.......还是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
亮了多说两句...........没有歧视所有大V的意思............
只是觉得这截图里有些大V这嘴脸啧啧.........
我觉得吧,这个妹子至少是一个有想法的大学霸.............这一点来说不管我对他的想法认同不认同(从小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学应用数学的认同毛线......)至少值得尊重...........
楼下有人告诉我吴虹飞是清北的........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又被教做人了.........(大家懂就行.....求不要轮我)
又有JR告诉我吴虹飞是靠少数民族......上的清北
每次遇到这种东西,我的心里就想(反正老子还不是高考最苦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亮我的数量是213个.....这么不吉利求多点
JR太丧心病狂了........亮到人生巅峰的节奏好久没有被亮到800+了..................从此是不是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出任董事长迎娶白富美(想什么呢,早上砖头还没搬完)
[&此帖被江户川西西在 12:05修改&]
人各有志,光人家两次高考坚持下来都拿了状元这一点,所谓的大V能做到?嘲讽成功者其实就是对自己病态的安慰。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作为一个大四的港漂留学生说两句:
香港真的不是学知识的地方,这个城市浮躁的很,几乎所有本地毕业生毕业都想进银行。文化沙漠真不是说说的,香港的主流平面媒体竟然充斥着大量市井俚语或者中英混杂,这在内地简直不可思议。
我女朋友在香港学师范,她说香港人从小就没受过什么中国文化方面的教育,高一学生写的作文还不如我们这边小学生的水平。
还有歧视内地人什么的就不谈了。
说实话,我也很后悔来香港念书,只是没有这位女生这么有魄力罢了。
我觉得说她占了今年招生一个名额这个观点最TM可笑。。。。自古科考都是能者居之,还有占名额一说,笑话!那古代落地秀才以后也不用考了,现在考试也不用复读了。。。都是些什么魑魅魍魉在发表这些NC观点啊,大V整天说要自 由 民 主,那这个女孩为什么没有选择再次考试的权利,前后矛盾,为了喷体制而喷体制,水平差到马里亚纳海沟里去了,还大V,NCV吧。。。。
引用1楼 @ 发表的:
吴虹飞脑子才有病……
放屁,吴虹飞脑子里只有屎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大V:娱乐百姓的机器。
你行你上啊~~~
虽然已世俗眼光来看刘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它的确做到了大v们一辈子也没能力做到的事情
还不如拿着72万去整个容。
香港大学毕业后直接去剑桥读研。
这妹子的做法,并不违背游戏规则,而且,她必然有自己的考虑,而且不管今后是好事坏,她依然要自己承担这一选择的一切后果。我就不知道那些两旁外人为毛莫名高潮呢?这种无耻谩骂有什么积极意义?
中国微博上的大V,就没他们不懂的,就没他们不发表意见的。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2楼 @ 发表的:
大V都是*河蟹*我会乱说,除了整天轰国内教育制度怎样怎样,就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南科大的行动有用吗?
尸位素餐也不肯让贤
吴虹飞脑子才有病……
你行你上啊~~~
突然出现一个真正执着于梦想并付诸行动的姑娘
对满口理想梦想实则纯粹实际主义者的大V们世界观冲击很大
大V们都是脑残在某些事上,就比如这个事情。。
人家怎么想管你吊事,吴虹飞是谁?
这妹子的做法,并不违背游戏规则,而且,她必然有自己的考虑,而且不管今后是好事坏,她依然要自己承担这一选择的一切后果。我就不知道那些两旁外人为毛莫名高潮呢?这种无耻谩骂有什么积极意义?
他们连机器都不如。。。
截个图,之后这孩子出人头地的时候,@。
大V:娱乐百姓的机器。
还不如拿着72万去整个容。
香港大学毕业后直接去剑桥读研。
引用1楼 @ 发表的:
吴虹飞脑子才有病……
放屁,吴虹飞脑子里只有屎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人各有志,光人家两次高考坚持下来都拿了状元这一点,所谓的大V能做到?嘲讽成功者其实就是对自己病态的安慰。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虽然已世俗眼光来看刘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它的确做到了大v们一辈子也没能力做到的事情
我觉得说她占了今年招生一个名额这个观点最TM可笑。。。。自古科考都是能者居之,还有占名额一说,笑话!那古代落地秀才以后也不用考了,现在考试也不用复读了。。。都是些什么魑魅魍魉在发表这些NC观点啊,大V整天说要自 由 民 主,那这个女孩为什么没有选择再次考试的权利,前后矛盾,为了喷体制而喷体制,水平差到马里亚纳海沟里去了,还大V,NCV吧。。。。
那些所谓的大V也就是哗众取宠
小姑娘挺有理想,又能付之行动,不是挺好的嘛。。。。就这也得喷?
中国微博上的大V,就没他们不懂的,就没他们不发表意见的。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2楼 @ 发表的:
大V都是傻逼我会乱说,除了整天轰国内教育制度怎样怎样,就没有什么实际行动?
南科大的行动有用吗?
尸位素餐也不肯让贤
喷子喷屎,我们只能躲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848人参加团购488.00元&1099.00元
237人参加团购528.00元&1099.00元
381人参加团购749.00元&899.00元
193人参加团购498.00元&890.00元
382人参加团购155.00元&249.00元
85人参加团购189.00元&469.00元
168人参加团购528.00元&990.00元
346人参加团购699.00元&1299.00元
430人参加团购895.00元&1399.00元
611人参加团购589.00元&1399.00元
101人参加团购139.00元&299.00元
196人参加团购150.00元&229.00元带头不学普通话还想来内地实习的香港大学生,回港了_凤凰资讯
带头不学普通话还想来内地实习的香港大学生,回港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带头不学普通话还打算来内地实习的香港大学生,回港了...【环球网快讯】香港浸会大学多名学生因普通话考试不及格,&占领&办公室恐吓老师。此事已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he
陈乐行在浸会大学语文抗议普通话考试 原标题:带头不学普通话还打算来内地实习的香港大学生,回港了... 【环球网快讯】香港浸会大学多名学生因普通话考试不及格,&占领&办公室恐吓老师。此事已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22日,有香港网友爆料,参与此次&抵制普通话考试&的浸会大学中医学及生物医学学生陈乐行,疑似已到广州一家中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其行为受到内地网民关注,据香港媒体最新消息,他目前在老师陪同下正返回香港。 香港反对派媒体1月23日报道称,陈乐行此前回复查询时称,没有受到事件影响,亦没有人接触他告知他有关投诉的事...但今日上网时见到很多内地网站的&恐吓言论&,陈乐行忧虑人身安全,已透过议员向浸大转达状况,会等待校方安排,不排除提早结束实习返港,目前出入会小心。 陈乐行下午5时许再补充,刚收到学院方面联络,称会保障其人身安全。 随后,陈乐行于晚上被浸大老师告知,有人打电话到他实习的医院声称要打他,他目前在老师陪同下正返回香港。 尬!带头不学普通话还恐吓老师的香港大学生,来内地实习了!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陈乐行要到广东省实习一年的消息 陈乐行长期以来不仅参与、策划&港独&、&反中反普&等活动,还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表过&来大陆多了,心肠都恶毒了&的言论。
此次,陈乐行被爆料,16日曾在脸书上留言预告,自己&星期六(编者注:20日)就要上广州,一年之后才会回到香港&,所以要好好珍惜剩下来的四天,当真是&生命最后的四天&。 他当时还脸书上声称,虽然照常工作,但明天(17日)都请了一天假回浸大,因为&普通话毕不到业门槛&,自己同他纠缠了两年,始终要有个了断。
陈乐行脸书截图 在该条贴文的回复中可以看到,有网友询问陈乐行,&去广州搞什么&?陈乐行回复说,去广东省中医院,实习一年。
今天,广东省中医院医务处在回应观察者网记者提问时表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接到多人的投诉电话,医院正在核实这一情况。 身为浸大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学士的陈乐行,也是所谓&港语学&团体的召集人,该团体声称要以粤语为宗旨。在17日的&抵制普通话考试&活动中,陈乐行用蹩脚的英文恐吓老师,&(老师)你&你&你不允许我们毕业&&你知道吗,这是威吓&。在老师要求其退后时,陈乐行仍不屑地对老师大叫道,&为什么?我在和你说话啊。& 或许陈乐行已经不记得,自己在本月1号才刚说过,&大陆去多了,心肠都恶毒&&&
[责任编辑:柯劲杰 PN173]
责任编辑:柯劲杰 PN17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5832
播放数:146148
播放数:1090
播放数:5808920清华大学。(资料图片)香港大学。(资料图片)云南省高考“状元”周权。(受访者提供)  考取港大却“回炉”复读 最终选择清华 高考状元坦露心迹  云南高考“状元”周权,这个暑假过得并不“消停”。  在拒绝了香港大学抛来的“橄榄枝”之后,又收到香港多家高校的热情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甚至对周权开出66万港币(约为52.9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  最终,周权都婉言谢绝,没有参加任何香港高校的面试,而是铁了心读清华大学。  “刘丁宁就是报了港大,很快就发现自己无法适应那边的学习方式,又返回重新参加高考。”除了从别人那里听说的粤语、英语和繁体字三大拦路虎外,周权以去年从香港大学退学的刘丁宁作为一种理由。这一解释,也引起外界争议。  做出放弃香港高校的抉择,是“从心所欲”还是深思熟虑?周权向记者袒露了自己的内心过程。  文/本报记者杜安娜 实习生刘璇  周权的父亲是安宁中学高中部的历史老师,这个教工子弟,一直是学校师生瞩目的焦点。但他似乎对这些“灼热”看得很淡。  谈现在:被外界“追逐”,喜欢清静  记者:这次你弃读香港高校,意外“走红”,你感觉怎样?  周权:我真想休息一下,采访太多了。  记者: 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广告商都找到你了?  周权:广告的话肯定不会接的。  记者:为什么呢?排斥商业活动?  周权:嗯。  记者:现在找你的这么多,你打算找个地方躲起来么?  周权:不打算,正常休息就可以了。安宁地方挺小的,很清静。  记者:你现在的录取差不多已经敲定 ,暑期怎么安排?  周权:跟同学一起出去玩,地方随意。  记者:有没有想过参加一些志愿活动?比如援助贫困地区的?  周权:我已经在学吉他了,走不开。  记者:看来你爱好音乐?  周权:不算爱好,只是对吉他感兴趣。  记者:可以带把吉他弹唱走四方?  周权:呃,娱乐娱乐就行。  谈内心:“缺乏一种在外立足的信心”  记者:看你的空间签名,很多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内心独白, 感觉你应该去写小说?  周权:呃,闲得慌的时候写的,都是这种感觉。  记者:你是真心喜欢学理科么?  周权:是的啊,我一直想学理科。  记者:你喜欢看文学、哲学之类的书?  周权:看小说算吗?我看过《龙族》。我高一时看过《飞鸟集》,还有羊脂球。不过高二开始就没看书了。  记者:你也喜欢飞鸟集?  周权:其实不是喜欢,而是高中那种零散的时间只能看《飞鸟集》了。  记者:有印象深刻么?  周权: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记者:高考前老师会要求阅读或背诵一些名言名句, 你却在看诗歌?  周权:呃,不过我也只看了这些。  记者:你看这些书,老师和父母会不会觉得浪费时间阻止你?  周权:我父母一直觉得我读书少。不过事实也是这样。所以我看书他们不会反对。  记者:很多人觉得高考是自己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结,马上要开始新的篇章?  周权:确实有这种感觉。  记者:你打算给自己下个阶段定的主题是什么?  周权:信心。  记者:怎么说?作为状元的你,应该是信心爆棚吧?  周权:高考实际很窄,但接下来的生活学习会宽得多。我觉得自己对高考以外的东西了解很少,所以缺乏一种在外立足的信心。不过现在还是继续学习,想太多也没用。  记者:看你在空间里的留言,比如,“我不知道怎么对待来来往往的人”,“生活像个圆圈,只不过我们一直向着同一个方向走”。感觉你的内心有种忧郁的气质,你是一个悲观的人么?  周权:不是嘛,我觉得挺好的,高中也过得很快乐。  记者:你是处女座男生么?  周权:(笑)别人说处女座都是贬义词用得多。  谈弃港校:“不想了解香港大学”“选清华是凭感觉”  记者:前段时间你接受采访时说的一些话,引起诸多争议,也造成一些误解?  周权:比如说?  记者:你说,看到刘丁宁放弃香港高校,所以放弃去香港高校读书。  周权:误解就误解吧,过两天大家都忘了。  记者:能给些好点的理由么?  周权:我选大学只有一个理由,清华、北大、港大都很好,为什么我们非要分出高下,没人规定更好的大学一定比其他大学更能帮助人成长,所以想去清华就去清华了。或者说凭感觉。  记者:那你真的了解香港的大学么?  周权:不想了解这个大学。  记者:然而,你作为状元,也是公众人物,这样说会不会有些不客观?也会让香港的高校很受伤?特别是提到刘丁宁。  周权:所以我之前没说嘛。当然,其实我说什么都会有人不满意的。  记者:现在你选择了清华大学的金融专业,是自己的选择么?  周权:是的。  记者:你做这些决定是凭感觉么?  周权:选学校是凭感觉的。专业主要考虑还是适不适合自己。  记者:比如你父母会左右你的决定么?  周权:他们的建议只考虑,但没采纳。没人让我学经济,我提出时他们有点意外。  记者:那是怎么想到的?  周权:北大的一个老师介绍专业的时候涉及到的。当时觉得很感兴趣,然后了解了一下。  记者:希望几年后能在金融界见到一个青年才俊。  周权:希望吧。  记者:金融专业是一个离钱最近的专业之一,选择这个有没有经济上的考虑?  周权:有。选专业不得不考虑下未来好不好走。  记者:现在清华有没有奖学金?  周权:清华大学将给了十万元奖学金,免除学费。  记者:你之前说,去香港念书消费太高了?  周权:恩恩。  记者:但是香港高校提供的奖学金也是足够生活的。  周权:我只是单纯想去清华读书,没太多别的考虑,所以他们问我这个问题我只是随意说的理由,至于成不成立就不追究了。  记者:如果你的选项当中有哈佛、剑桥, 你会怎么选?  周权:如果清华、北大可能凭感觉,但如果是哈佛、剑桥就要考虑了,它们之间肯定有差距的。  周权“语录”:  半家烟火,一人独白。  需不需要那么彻底?我又不是空集。  我不知道怎么对待来来往往的人。  生活像个圆圈,只不过我们一直向着同一个方向走。  不要为了理性而理性。  有地方去,没地方躲。  半夜的风,才让我放下书、我可以面目全非,只要有过从前。  我对妈妈说,结婚是件麻烦的事,她挺赞同。  一和二,如此尴尬的数字别离那么近啊。  天空的影子,在我脚下,我将成为自己的世界。  当我身处温暖和尴尬的两极,终懂得物是人非。  不敢疯狂,就是属于全世界的闷骚。  在喜悦中承诺,在冲动中决定,在结束中悲伤。殊途同归。  香港高校回应  香港大学今年招收300多内地生  “收纳”状元16人  就在去年因辽宁状元刘丁宁退学而备受关注的香港大学,今年招生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虽然今年因周权的一番言论,再次成为焦点。香港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葛瑜玮向本报表示:今年香港大学共录取307名内地学生,这已经超过原计划250~300人的招生规模。  她谈到:“今年香港大学收到了1万多份入学申请。经过学科成绩、入学面试层层遴选,最终有307人被录取。录取学生中有16人获得省、市或单科第一,年龄最小的年仅14岁。”  “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不少都是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等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有些学生还参与了哈佛、耶鲁等海外名校或机构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葛瑜玮坦承,刘丁宁的事情,也给香港大学提供了一些反思的空间。  她谈到,今年港大面试形式因此有所改变。“更侧重考察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全英语的面试中,学生先分组就考官给出的话题进行讨论、再相互问答。面试话题广泛,包括社会热点话题、案例分析、项目策划等。”  希望内地学生更多了解港校  葛瑜玮一再重申:希望内地的学生更多的了解香港的大学。她介绍:“比如,在今年,香港大学—剑桥大学联合招生计划(工程类)今年继续受内地学生、家长青睐。经过常规英文面试及剑桥计划理科知识面试,已经有12名学生将进入港大工程学院学习一年。此后,港大将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及综合表现,择优推荐学生接受剑桥大学的考核。”  她介绍:香港大学理学院今年还首度推出的“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录取7名学生。“理学院将派出院内知名教授担任入围学生的科研导师,入围学生将参加理学院旗舰科研项目—"海外科研项目"或"暑期科研项目",在香港或前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级大学的尖端实验室,进行科研及学术交流。”  “重点不应集中在一个学生”  “对于去年有内地考生退学重读的报道,本校认为不应将焦点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这种报道为学生而言,也是沉重的压力。”刚完成高考招生,回到香港的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谭嘉因也向本报表达了刘丁宁和周权放弃香港高校的想法。  他认为:每年不论舆论环境如何,并没影响本校招生情况。在谭嘉因看来:赴港升学,与留在内地升学比较,不会比较差,也不必然更好。“内地和香港两地教育环境差异甚大。不止是某一个别学生,任何一个高中生,选择大学时,均应透彻了解自己所选的学校,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的学校。来港学生应具备开放的态度,乐意探索新事物,了解外面的世界,才能好好适应香港的生活。”  与香港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葛瑜玮一样,他希望内地学生对香港高校能有更多认识,“以免学生的期望与现实有太大的落差”。  谭嘉因分析:香港高等教育与内地最大的差别,在于自由的学习环境。香港的大学学习模式与中学不同,没有班级和组织。每位同学都是独立的个体,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参加有兴趣的团体。同学需为自己的取舍负责,学会在众多机会当中平衡自己的优次,分配时间。  “选择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他建议:适应自由学习方式的学生,较适合升读香港院校。  记者手记:  赴港读书热情下滑?  自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全国统分统招系统,到如今已有10年。香港高校内地招生之路如“过山车”:经历了1998年无人问津,2002年香港政府号召高校主动扩招,到2006年报名热、“抢状元”,2009年招生遇冷,再到2010年止跌回升。到近两年,高考状元放弃香港高校的新闻积聚,这是否是香港高校招生跌入“谷底”的节奏?  从公开的资料显示:2006年港大首次到云南招生,就“斩获”当年文科状元,到2013年为止,八年时间共录取了云南省七名状元。可以看到,2010年之前,港大极受云南状元们青睐,但之后部分状元转投清华、北大怀抱。上届云南省文理状元赵真、张宗慕雨虽在港大招生面试现场露面,却最后皆入读清华。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上海被香港高校录取的高考考生为89人,已连续3年下降,今年在少数学校甚至出现空缺。  虽然如此,香港大学相关招生人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需要充分考虑到高考考生人数在逐年下降的现状。此外,香港高校收费高,即使给予内地学生部分奖学金或是津贴,学生自己还需要承担一部分费用。经济原因,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推断港校在内地招生“遇冷”。  如今,经历几起几落,香港高校逐渐回复到一个理性的层面,几大高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招的是不是“状元”不重要。香港大学甚至在面试时“淘汰”过“状元”。来源广州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香港大学就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