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还是有中国贫困人口口,父母不可以去城市打工吗

月薪多少你才敢接父母来城市养老?
导读:在当前的老龄化社会,老人由谁赡养、老年生活如何度过,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话题。而对中国过亿的外出务工人员而言,因受种种客观条件限制,远在老家的父母,养老问题更显得严峻。
  今日(23)是九九重阳节,一家专为基层打工者服务的网站调查更显示,8成打工者半年以上才能见到一次父母,月薪超5000才敢接父母来城市共住,而在无能力将父母接到打工城市居住的情况下,8成打工者选择回家赡养老人。
  因经济收入等客观原因所限,打工者普遍无法把父母接到工作城市居住,同时回到老家又会影响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
在当前的老龄化社会,老人由谁赡养、老年生活如何度过,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话题。而对中国过亿的外出务工人员而言,因受种种客观条件限制,远在老家的父母,养老问题更显得严峻。今日(23)是九九重阳节,一家专为基层打工者服务的网站调查更显示,8成打工者半年以上才能见到一次父母,月薪超5000才敢接父母来城市共住,而在无能力将父母接到打工城市居住的情况下,8成打工者选择回家赡养老人。因经济收入等客观原因所限,打工者普遍无法把父母接到工作城市居住,同时回到老家又会影响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基层务工人员往往面临着两难的境地。8成受访者半年以上才能见父母一次重阳节到了,当日是否会回家看父母?在石家庄制造业工作了三年的工人小王表示,虽然老家在平山,但他工作三班倒,这个节日又在周二,所以根本不可能回家,自己只能打电话回家。“等月底赚到工资再回家,拿钱给父母,也体面。”小王说。的确,见面难成为困扰基层打工群体的一大问题。大谷打工网针对今年重阳节,外出务工人员留守父母调查显示,外地人到石家庄打工的587人中,33%半年和父母见一次面,29%一年才和父母见一次,18%表示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父母;只有8%的受访者表示三个月和父母见一次,每月、每周、每天可以和父母见面的受访者比例仅为9%、1%、2%。打工者们会在哪个时间考虑回老家和父母团聚呢?春节和国庆是他们选择最多的日期,分别有 96%和63%,中秋节和劳动节也有23%和22%。也有5%的人表示,这些时间都不考虑。和父母沟通时,选择回家的时候见面聊天和打电话占主流,分别有34%、38%的人,选择发短信的为10%,其他方式还有通过亲戚朋友传口信等。6成外出务工者选择平时给父母寄钱若要回家和父母团聚,时间、金钱成本都是外出打工者“不能承受之重”。基层打工群体普遍存在假期不足、工作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回老家还要面临比较高的交通等支出。那么,重阳节到来,打工者会给父母准备礼物么?调查中显示,只有33%的受访者会准备礼物,39%没有给父母准备礼物,还有28%受访者在此前不知道重阳节在什么时候。而在为父母准备的礼物中,现金成为主流。53%的受访者称直接给现金,13%会送营养保健品,15%带给父母工作城市的特产,7%选择工艺品,5%表示会亲手给父母做一份礼物,还有7%的受访者选择用其他礼物给父母。在寄钱的打工者中,36%的人每月给父母寄500-1000元。另外,24%的人每月寄200-500元,15%寄元,寄2000元以上的仅为3%,200元以下的为11%,还有11%称寄多少不固定。经济无力不愿接父母接到工作地调查显示,71%的受访者表示,父母从来没有来过自己工作的城市,只有29%的受访者称父母来过。当被问及是否想过把父母接到工作的城市共同居住,55%的受访者表示没想过,29%称想过把父母接到工作所在城市,还有16%的父母已经在这座城市。为什么将近6成受访者不愿意把父母接到工作地所在城市呢?调查显示,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打工者也不会在这个城市定居(占14%)、工作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占30%)、买或租不起房(占21%),户口、生活习惯等也都是他们不把父母接到打工城市共同居住的考虑因素。据分析,和城市中的白领相比,基层打工群体收入较低、工作更换频率较高,他们来到城市虽然获得了比老家更高的收入,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的高物价的压力。如果把父母接到城市来居住,高房价、高物价都让他们无法承担。同时,基层打工群体更换工作城市的频率比所谓“白领一族”高出不少。也就是说,经济因素是外出务工群体不考虑把父母接到城市来的最主要原因。那么月收入达到多少,打工者才愿意把父母接到工作所在城市呢?26%表示至少需要8000元,34%称至少要5000元,17%称至少10000元,11%认为至少要3000元,还有12%受访者表示和月薪多少无关。相比之下,他们回家照顾父母的愿望比较强烈。79%的受访者称愿意为了照顾父母回老家,21%选择不愿意。当然,不愿意回老家照顾父母的打工者也有自己的想法,20%的受访者称在老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0%认为老家工资太低,18%称在老家工作没有前途,16%表示父母不用照顾。最想挣更多的钱给父母,想买房置地的占7%基层打工者在外打工,父母由谁照顾呢?调查中,15%受访者称由留在老家的兄弟姐妹照顾,13%表示由其他亲戚照料,39%称父母无人照料,自己生活,21%的父母自己也在外面打工。那么,父母在老家的主要生活来源如何呢?25%的父母主要依靠子女寄去的生活费,33%依靠政府提供的保障,17%的父母自己养活自己,也有8%的受访者称,父母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很难维持生活。调查显示,基层打工者最担心父母的医疗保障问题。在被问及最担忧父母的什么养老问题时,36%选择医疗没有保障,19%认为子女不在身边,父母感到孤独,20%表示父母生活费用不够,13%担忧父母老年生活过于单调。重阳节到来,外出务工人员最希望帮父母达成的愿望是什么呢?31%的受访者称想挣更多的钱给父母用,17%选择尽快生儿育女让父母实现做祖辈的心愿,16%最希望回到老家和父母团聚,16%表示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有7%的受访者称想在工作的城市为父母买房置地,实现一家团聚。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概况 2. 部分省份典型贫困山村分析 3. 贫...【精选-PPT】
下载积分:1470
内容提示: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概况 2. 部分省份典型贫困山村分析 3. 贫...【精选-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60|
上传日期: 12:29:0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47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概况 2. 部分省份典型贫困山村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分析-当代中国-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分析
作者:赵忆宁
  ◎数字透露的城镇贫困 &   从三个角度看生活状态:城镇贫困人群收入低且不稳定,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比例较大,营养水平较低,穿戴和日用品简陋,住房条件差。困难职工反映最怕的是过"三关":生病关,子女辍学关,年节关;他们最发愁的是无力承受日益加重的医疗、
、住房方面的开支。   从收入状况、财产状况和消费状况三个角度,大体上可以看出我国城镇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状态:收入状况。国家局对城镇170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占调查户数5%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25元,不及城镇居民6280元平均收入的36.9%,与10%的高收入户相比(人均收入为13311元),则相差5.7倍。我国由基尼系数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势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0年的0.32。财产状况。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1999年6月底,城市居民户均 金融 资产已达52895元,与1984年城市
体制改革开始时户均金融资产1338元相比,增长了38.5倍。但居民金融资产的分布呈不均匀状态。20%最低收入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户均为4298元,仅为平均水平的1/12,与20%的高金融资产家庭相比(户均146615元,占全部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的55.4%),则相差34倍。以如此微薄的金融资产,却要面对诸如子女教育、买房、赡养老人、医疗保健以及人情交往等必不可少的开支,其生活困难可想而知。消费状况。2000年,城镇贫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20元,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人均4798元)低51%,其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1173元,恩格尔系数为50.6%,比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恩格尔为39.2%)高出11个百分点,按恩格尔系数的一般分类,为勉强度日。贫困群体成员在其他主要消费项目的支出也远低于
的平均水平,其中:衣着支出166元,为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3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06元,为平均水平的24%;医疗保健支出141元,为平均水平的44%; 交通 通讯支出125元,为平均水平的32%;娱乐教育服务支出258元,为平均水平的41%;居住支出281元,为平均水平的27%。由于贫困群体收入低、消费水准低、营养不良状况比较普遍,加上压力大,因而他们的患病率往往要高于非贫困者。但是,贫困群体的医疗保健条件则较差,患病后能不看就不看,能拖则拖,这就加重了贫困群体生活的困难程度。许多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成恶性循环。   ◎城市贫困人口数量约达1400万   我国各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常也被认为是当地的贫困标准),一般是采用基本需求法确定的。民政部城镇贫困与反贫困课题组认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烧费用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来确定的。 目前 ,对我国城镇贫困人员状况的统计,既无统一标准也无准确数据,可以说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不同部门有不同统计口径,同一部门也有不同的数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民政部于2000年8月至10月,在全国开展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情况的摸底调查。摸底以各市、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依据,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无论是否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均作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即城镇贫困人口)进行统计。从统计汇总情况看,标准最高的是广东省深圳市每人每月310元,最低的是贵州省黔西县78元,全国平均水平在130-150元左右。全国保障对象人数为1382万人,约占非人口3.12亿人的4.43%;如按全国城镇人口3.9亿计(注:城镇人口统计数据中包含着大量的农业人口在内),则为3.5%。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99年全国平均贫困线为每人每年2310元,月人均193元。最高的上海市每人每月303元,最低的青海省每人每月124元。按各省贫困标准统计,全国贫困人口为1477万人,约占非农业人口的4.73%,占城镇人口的3.8%。另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对全国40044户城镇居民家庭收支的抽样调查资料,最低收入组中的5%的困难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5.70元,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2327.54元,收支相抵,负1.84元。由此看出,国家统计局测定的贫困线水平大体与5%的困难户的收支水平相当。中华全国总工会提供的特困职工数据: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政策 研究 信息统计处提供的资料,1999年全国特困职工(包括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人数为321.9万人,按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999年家庭平均人口3.14人 计算 ,特困职工家庭人口为1010.8万人。如加上失业、无业人员中的贫困人口和传统的民政"三无"对象,全国贫困人口应不低于1500万人。综合上述情况,民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虽然调查统计贫困人口的 方法 和角度不尽相同,但得出的数据大体接近。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有关部门的数据。因此,2001年全国城镇贫困人口总规模应在1400万人左右,约占非农业人口的4.5%,占城镇人口的3.6%。   ◎城镇贫困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   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业性特点。贫困人口多来源于传统的采掘、制造、和商业等行业。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社会服务业的贫困发生率为6.01%,建筑业为5.52%,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3.52%,煤炭等采掘业为3.51%,纺织、军工等制造业为3.32%。而在金融、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贫困发生率几乎为零。二是地域性特点。贫困人口多在内陆地区、"三线"地区、经济色彩仍然较浓的地区。有数据显示,中部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为4.42%,西部为3.03%,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只有1.54%民政部2000年的调查统计资料也显示,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7省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54.7万人,占全国保障对象的11%,占7省市非农业人口8952万人的1.7%;中西部24省市区1227.3万人,占全国保障对象的89%,占24省市区非农业人口22266万人的5.5%。而在中西部24省(区、市)中,中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辽、吉、黑、津、晋、蒙、冀、豫、鄂、湘、桂、琼、皖、赣)共有保障对象897.7万人,占全国保障对象总数的65%,占14省非农业人口16796万人的5.3%;西部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保障对象329.6万人,占全国保障对象总数的23.8%,占10省非农业人口5470万人的6%。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lwlm.com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论文写作指导、论文发表请咨询客服老师
内容分类导航
本栏目Digg排行
本栏目热门文章
本栏目最新更新我一名高中生16岁,父母逼我暑假出来打工,给我找了一个工厂,而我进_百度知道
我一名高中生16岁,父母逼我暑假出来打工,给我找了一个工厂,而我进
我一名高中生16岁,父母逼我暑假出来打工,给我找了一个工厂,而我进去不会操作机器,只好打杂,整个工厂仓库没有人打扫,而我打扫仓库第一天就用了7个小时不间断的,仓库不止一个,我陆陆续续打扫了4天,后来随着时间厂长叫我我帮忙搬运货物,货物全金属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最后直接说明了,说得好听体会挣钱不容易我妈我爸也是,减轻他们的负担
采纳率:100%
吃得苦中苦。刚刚开始是特别不适应的,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熬过去,习惯了就好,方为人上人,让你上学时可以更用心的学习父母的良苦用心有时不是为了让你受苦挣钱,只是想让你体会,挣钱的不容易,相信你以后学习也一定会更努力。愿你学有所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如果你爸妈非要让你做这份工作你可以试着学习操作机器或者要求老板涨工资
我在的工厂是加工材料的,机器都特别大,而且危险,也是因为危险厂长不让我学,而且学习机器操作至少一个月才能上岗,至于加工资,我并不是为了钱,只是父母逼我出来而已。
那就和你父母说换份工作呗反正也不是为了钱
网络上的工作,做吗?
你告诉父母,你的身体承受不了,你自己找份工作。让他们别担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留守儿童的父母有多难
核心提示:原标题,曾判死刑的,亿万富姐,吴英减刑至,年,父亲,有盼头了,月,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罪犯吴英减刑一案,当庭作出裁定,将罪犯吴英的刑罚减为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十年,吴英中国曾有6102万留守儿童。但通过修改定义,将年龄限制从18岁改到16岁、父母单方外出改为均外出后,这一数字骤减至902万。即便如此,这依然是个庞大的群体。谈及造成留守儿童困境的原因时,总有很多人抛开大城市落户难的根源,而是转向指责留守儿童的父母不管不顾。比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某主任在接受中国新闻网的采访时表示:“想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儿童的悲剧,父母首先要回归家庭”。父母当然不希望与孩子分别,更不希望看到他们留守在家的种种不如意。但为什么那么多父母宁愿骨肉分离,也要背井离乡?又是什么让父母不能与孩子相伴?分别难,留下更难农民工与孩子分开,背井离乡去打工,完全是无奈现实下不得已的举措。由于居住地经济条件落后,收入不足,实现不了家庭收入的最大化。因此,农民们选择外出,化身产业工人。如今,农民工外出打工的逻辑依然成立。2016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喜迎三连涨之后,仅有12363元,远低于城镇居民的33616元。一个月只能吃3斤肉,12个蛋,1斤奶,两户中有一户没空调,这就是农村平均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民工饮食极其朴素/视觉中国能达到平均水平已经不容易。在贵州毕节的茨竹村,年收入约1000元。而这样的村子并不罕见,中国仍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和12.8万个贫困村。惨淡的收入敌不过日常开支。仅教育一项,就让农村居民头疼不已。以茨竹村为例,每个学期就要花费1700元,超出了收入范围。2013年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在一千多个城镇学校里,有7.2万的农村走读学生每年花839元的交通费用。仅此一项就占家庭年收入的10%。同时,还有近20万学生的人均食宿费为1658元,对其中六分之一的人来说,这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30%。超过义务教育阶段后,费用更是夸张。无数优秀的农家学子被高中拒之门外,只因为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足有全家收入的20倍之多。打着火把在乡间求学的留守儿童/视觉中国供养孩子读书,成了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的重要动力。如果孩子还在襁褓之中,家中往往只有父亲外出挣钱。可当孩子进入学龄期,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为农民工们深知,如果不外出打工,不仅家庭难以维系,孩子读书改变命运的可能也消散于无。农民工的年收入达到了48120元,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6396元还高出不少,更是农民收入的近四倍。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有2.87亿人加入了农民工队伍。得益于此,许多农村孩子才有了生活的希望。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家庭收入与学龄儿童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收入增加,父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饮食条件。正因此,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不如大众所想的那么糟糕,相反还要好过父母均在家的留守儿童。斯坦福大学在中国开展了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志在为中国营养、健康和教育政策提供制定和改进建议。该项目把父母都在家的农村儿童和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后,发现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在营养、健康和教育等方面表现不弱甚至强于非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发育状况较高,其BMI(身体质量指数)也高于前者。就连肠道蠕虫感染率也比前者低了14%。同时,由于家庭收入较高,留守儿童生病时更敢走进医院求诊。与父母留在家乡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超过平均水平后,其获得就医机会的概率会增加69%。但留守儿童依然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胆怯地躲在椅子后/视觉中国相比城市中的同龄人,他们在同村伙伴前引以为傲的身体素质不值一提。城市儿童的平均身高为148厘米,但留守儿童的只有146厘米。而且,留守儿童的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也远低于城市儿童。留守儿童还有许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严重危害到健康。超过九成的留守儿童尽管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学业成绩依然堪忧。这一群体中不少人自认学习成绩低下;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剧烈下滑。面对惨淡的现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面临危机。经常无缘无故感到烦躁、孤独、和闷闷不乐的比例都近半。而非留守儿童中出现这些问题比例明显较低。四川,留守儿童在宽大的衣服下显得非常瘦小/视觉中国这些痛楚,留守儿童的父母并非不知情。想带进城却不能父母陪伴上的差异,造就了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截然不同的命运。受城市饮食习惯的影响,随迁儿童的父母注重饮食均衡,增加肉类和果蔬的摄入。而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缺衣少食。随迁的儿童比留守的更健康。其身体消瘦率和营养不良率,持平甚至略低于城市儿童,远远优于留守儿童。随迁儿童还能享受到更多教育资源。与流出地相比,他们的平均教育投入高14%。去了北上广后,每学期的教育投入更是高达900元。无疑,进城读书对留守儿童更有利。想让留守儿童摆脱困境,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进城与父母生活。外出打工的父母虽然无法用数字量化将孩子带出来的好处,但也本能地希望将孩子带过来。毕竟,有近两成的人在家乡找不到可以托付孩子的人,有79.1%的人认为将孩子带过来可以更好地照顾他们。可见,留守儿童的父母也想与孩子在城市中团圆。但在某问答社区中,有人把造成留守儿童悲剧的矛头对准了他们的父母,称之为“不合格的底层”。农民工露宿街头/视觉中国所谓的不合格父母,是在工地上三班倒回不了家的父亲,是忙着开小店无暇接送子女的母亲。在一个个答案的描述中,这些父母利欲熏心、失去人性,只顾赚大城市的钱,却不管自己的孩子。但答主没有考虑的是,不是因为穷,这些父母怎么会出来讨生活,怎么会每天将自己埋葬在工作场所。在城市中务工的父母,不把孩子带进来的理由,同样是穷。随迁儿童的家庭比留守儿童的家庭,年开支要高11000元,约占年开支的39%。但大部分农民工很难赚出这部分钱。在司法部门的帮助下,农民工讨到了薪水/视觉中国一方面,进城农民工的教育程度不高,无法在人力市场中争取更高的价格,难以短时间内提高收入。在中国,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城镇居民的收入平均增加0.126%。而农民工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有9.4%,何谈用人力资本来承担子女随迁的费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比文盲父母,母亲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的子女,随迁的机率几乎翻一倍;而父亲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则让子女随迁机率暴增近两倍。另一方面,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民工缺乏薪资提升的空间。平均来看,农民工劳动时间每增加100小时,收入提高6%。但目前,男性农民工的年劳动时间已高达小时,女性稍弱,也达到小时。指望延长工时增加收入并不现实。农民工在玻璃外墙上作业/视觉中国所以,在指责留守儿童的父母不把他们带进城前,别忙着诛心。将心比心问问自己,哪个父母不疼儿?被学校卡在城外对外出打工的父母来说,想与孩子团聚困难重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教育问题。在问及为什么不带孩子进城读书时,27.54%的农民工表示进不去学校,同时还有70.29%的人是因为上学的费用过高。按照教育市场的配比,如果要进城读书,约一成的随迁儿童要进入私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但这两者并不能照顾到农民工的需求。日,河南安阳的一名留守儿童/视觉中国私立学校突出贵价。在上海,学费最低的私立小学,一年也要万余元。这一数字对农民工并不友好。即便如此,这样的学校也没有多少所,很难轮到随迁儿童。残存不多的打工子弟学校很难招揽来学生。打工子弟学校大部分没有办学许可,处在朝不保夕的灰色地带。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进一个随时被拆迁的学校而失学。同时,这种公益性质突出的学校,几乎是教学质量低下的同义词。在标准化测验中,上海学生的数学成绩均分65.3分,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仅能拿到46.3分。这并不是天赋的差距所致。当随迁儿童得到同样多的教育资源时,分数上的差距迅速缩小。因此,只有45%的随迁儿童家长,认为它比家乡落后的学校强。公立学校倒是没有天价的学费,教学质量不算差。但就读之前,随迁儿童的家长要解决两大难题:居住证和钱。上海,非本地户籍的居民想让子女进公立学校,就要提供上海居住证。办理条件只有两条,合法稳定的住所和缴纳半年社保。但农民工很难满足。上海有900万农民工,其中缴纳社保中养老保险的仅有352万,缴纳医疗保险的仅有291万,缴纳失业保险的更少,只有58万。仅靠社保一条就卡掉了无数留守儿童进城的梦。就算打通了制度关,还要解决赞助费或借读费的问题。外来人口的女子想在公立学校就读,名义上还要“自愿”交一笔“赞助费”。但实际情况是。在农民工平均月薪783元的2004年,交500元以内赞助费的比例足有47.39%,四分之一的人要交500-5000元不等的助费。甚至还有4.27%的人交了超过5000元。湖南邵阳,留守儿童在破烂的学校中学习/视觉中国尽管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强调公立学校不准对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和其它费用。但许多学校依然巧立名目,变着法子收取,美其名曰“捐资助办学”。至此,公立学校也收紧了随迁儿童读书的门。至此,留守儿童进城读书的一扇扇门被合上。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在子女的成长中缺席。但残酷的现实逼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无奈的选择。不离开家乡,生活无法维系;离开家乡,孩子缺少陪伴。生活开支的压力、落户制度的门槛还有教育投入的无度,打消了他们把孩子接进城团聚的愿望。参考文献:&[1].Zhou, C., Sylvia, S., Zhang, L., Luo, R., Yi, H., Liu, C., ... & Rozelle, S. (2015). China’s left-behind children: Impa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health, nutrition,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 Health affairs, 34(11), .[2].Gao, Y., Li, L. P., Kim, J. H., Congdon, N., Lau, J., & Griffiths, S. (2010). The impa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behaviours among left behind adolescent school children in China. BMC public health, 10(1), 56.[3].Wen, M., & Lin, D. (2012). Child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 Children left behind by their migrant parents and children of nonmigrant families. Child development, 83(1), 120-136.[4].Jingzhong, Y., & Lu, P. (2011). Differentiated childhoods: impacts of rural labor migration o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38(2), 355-377.[5].Lu, Y. (2012). Educ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4(2), 328-341.[6].Chen, Y., & Feng, S. (2013). Access to public schools and the education of migrant children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6, 75-88.[7].telegraph. The story of China's left-behind children. 2015[8].FSI | REAP - Free High School in Rural China. (2018). Reap.fsi.stanford.edu. [9].John Sudworth. Counting the cost of China’s left-behind children. BBC. 2016[10].黄颖. (2015). 我国随迁和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分析. 教育科学文摘, 34(6), 73-74.[11].胡枫, & 李善同. (2009).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 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 管理世界, (2), 67-74.[12].李善同, & Wendy, W. (2009). 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 收入与公共服务——城市贫困的视角.[13].杨娟, & 李凌霄. (2017). 子女留守对农民工收入与支出的影响. 教育经济评论, 2, 008.[14].陶然, 孔德华, & 曹广忠. (2011). 流动还是留守: 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地选择与影响因素考察. 中国农村经济, 6, 37-44.[15].国家统计局. 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16[16].民政部.从6102万到902万 求解留守儿童数据锐减之谜. 2016[17].中国新闻网. 专家: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家庭监管的缺失. 2015[18].民政部门户网站.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7[19].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扶贫日:聚合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洪荒之力”。 2016[20].国家统计署. 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2013[21].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2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2006[23].南方周末记者陈鸣. 穷孩子遭遇问题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另一面.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