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新生解码体育新生代测试

当前位置:&&&&
试、缺项或测试成绩不合格者,按照学校关于体育课程考试管理
办法,本学期体育课不及格。
二、测试对象及内容
本次测试工作的对象为 2017&级全体学生,具体测试安排见
附件 1。参加测试的同学分别参加室外项目及室内项目的测试,
室外测试项目为:50m&跑、1000m&跑(男)、800m&跑(女)、引
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室内测试项目为身高、
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标准见附件&2。
三、测试地点
1.西校区室内项目测试地点为山东理工大学体质测试中心
(第二体育场看台西侧中部一楼),室外项目测试地点为第二体
育场田径场、第四体育场田径场。
2.东校区室内项目测试地点为体育器材室门前,室外项目测
试地点为田径场。
四、测试要求
1.请参加测试的学生带好一卡通和身份证(或学生证)等有
效证件,违反测试规定及冒名顶替一律按考试违纪处理并上报教
务处。同时每出现 1&人次测试违纪,将在其学院年末阳光体育总
分评比中扣除 1&分。
2.各学院学生体质测试的参测率将纳入阳光体育评价体系,
一般不允许学生请假,如学生确实因故不能按时进行测试,需按
规定的补测时间持假条集中补测,请各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严格
把控请假人数。
& 3.如学生确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质测试,须将本学期体育 & 课免修证明交予测试值班老师,以便登记备案,这种情况不影响 & 学院的测试率统计。 & 五、注意事项 & 1.相同专业不同班级的测试时间未必统一。各学院负责人请 & 注意各班的具体测试时间、地点和测试项目。 & 2.测试时请同学们着运动装、穿运动鞋,提前做好准备活动。 & 3.如有疑问,请咨询山东理工大学体质测试中心郭涛主任 , & 电话 。 & & & 附件:1.山东理工大学 &学年第一学期 2017&级体 & 质测试日程表 & 2.测试标准表 & 3.山东理工大学关于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 & 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 & &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 & 2017 年&9 月&30 日 & & & & &
Back to top千米体测跑死人,不能只怪学生体质弱
近日,南京大学大三男生黄某1000米体测时突然倒地抽搐,经抢救无效死亡,引发网友无限唏嘘。而检索相关信息不难发现体测猝死事件每年都在发生。一次悲剧的发生或许是意外,但类似悲剧接二连三发生,让人不禁要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体测猝死悲剧一再发生,并不能简单怪罪学生体质太弱
“长”跑再害人,大学生体测猝死事件频发
提到跑步猝死,我们联想到的往往是类似马拉松这样对体能和耐力消耗极高的项目。但类似南京大学大三男生黄某这样,“死亡距离”仅有千米也并非个案。
日位于宁波的浙江纺织服装学院里,一名男生在参加1000米跑步测试中发生意外,最终倒在跑道上再也没起来。
2013年湖北一大二学生,在进行1600米测试时,突然晕厥甚至呼吸暂停险些猝死,最后通过抢救挽回了生命。
日,上海东华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参加1000米体质测试,在到达终点后突然晕倒,后因抢救无效死亡。且不得不说的是,2012年11月仅媒体报道就发生了3起大学生参加“长”跑猝死的事故。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每年都有大学生体测跑步猝死的事情发生,不断有年轻的生命因跑步而早逝。
运动性猝死有多方面原因,并不能简单怪罪学生体质太弱
体测的长跑项目并不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运动
运动负荷并不大的千米长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学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舆论的焦点,除了表达对年轻生命早逝的惋惜外,也不出所料的集中于当前大学生体质太弱等问题。有评论就这样写道,“孱弱的体质,成了跑道上赛场上一个个引而不发的炸弹。”的确,正如前不久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所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堪忧,尤其在耐力素质(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方面,大学生竟不如中学生。
然而,高校学生体质测试长跑猝死属于运动性猝死,客观地说,作为体育活动中的一种意外事故,运动性猝死有多方面原因,并不能简单怪罪学生体质太弱。学者董玉福和张文星曾就2009年―2012年来我国高校发生的25例学生运动性猝死进行分析,发现猝死的原因依次为心脏病变、曾有昏厥史,运动过量,饮酒、通宵熬夜,体质虚弱,高温环境中运动等。直接的体质虚弱并不在前列。
事实上,体测猝死频发,大学生体能测试责无旁贷
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初衷虽好,但却变了味,成了部分学生“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大学四年是人一生中机体能力水平的黄金期,但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却堪忧。《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与其他学生体质状况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不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20多年来一直在下降。《报告》认为,这是因为“大学基本是放养教育,很多同学平时不锻炼,体质堪忧”。
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2013年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的修订工作,并于2014年7月公布了修订结果。高校体质测试方面,台阶测试项目被取消,1000m跑(男)和800m跑(女)从选测项目变为了必测项目。从引导学生增大薄弱环节的锻炼强度来说,这样的调整并没有问题。注重跑步项目的成绩,针对的是耐力和力量的缺失,而这也是2013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中体现出的最突出问题。但教育部还放出了大招,规定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按结业或肄业处理。换句话说,体测成绩变成了一条硬性标准,体测不达标,就拿不到大学毕业证。
图表来源:论文《长跑猝死频发背景下我国高校的体质测试工作研究》
如此一来,本是鼓励大学生锻炼身体的体质测试不仅项目多、标准严,更和毕业挂上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学生而言,体测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以毕业证绑架体测的做法,更在实际操作中走入了歧途
在教育管理部门看来,这次体测新标准并不是为了考学生,而是一个风向标,在其反推力让学生加强锻炼,使体育将来在学生教育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但这种以毕业证绑架体测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走入了歧途。
体测和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体质测试就成了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各种造假、替考、行贿受贿、暗箱操作等现象层出不穷。在豆瓣社区、人人网等大学生较集中的网络社区搜索后发现,有相当多的高校学生发帖请人代跑,其中大多为女大学生,这些学生为代跑者开出的酬劳从50至500元不等,此外,更有学生主动发帖,明码标价代人跑步,由此可见,“代跑”在当今的高校学生中,可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体质测试不仅对学生是项挑战,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压力山大”,依照教育部的规定,学校的体质测试数据与校长的评优挂钩。为了交出一份漂亮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学校作假也不在少数。作为江苏省的体育教育专家,王宗平对基层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进行了长期调研。他发现,学校自主上报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与抽测数据往往有很大出入,全国被抽测的学校中,有一半左右学校上报的数据与抽测数据的吻合度不到50%,差的学校,吻合度只有20%~30%。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对高校进行学生体质测试的抽测,但抽测的比例不到1.5%,威慑作用并不大。也让学校在自主上报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时,可以放心大胆地作假,有的学校甚至直接修改测试数据,有的学校则在测试中对学生的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此一来,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体质测试,更没有认识到学生体质测试的目的,督促自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质下降状况更严重,遇到“动真格”的测试时,更容易发生意外。
高校体检体测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又欠缺现场急救能力,更加剧了学生猝死风险
体测与毕业挂钩、1000m跑(男)和800m跑(女)成为必测项目,看上去是表明了国家管理部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态度和决心,但在长跑猝死频发的背景下,国家却并未出台或要求高校出台风险防范机制。
以体检制度为例,不管是调研统计还是专家分析,运动猝死跟人的心肺功能不足有着密切关系。显而易见,这些心肺功能不足者并不适宜参加类似千米测试这种运动。为什么会出现不能参加的体测的学生参加了体测?他们并非不珍惜生命,只是目前在中国大部分高校中,除了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会有两次比较正规的体检之外,大学期间基本不会再组织大规模的体检。学生除了生病,平时也很少有前往医院检查身体的习惯和意识,更不要提发现自己的心脏病隐患,这些都为学生的猝死埋下了隐患。事实上,不要说平时系统体检,体测前先体检的联动机制在国外也早已普遍。
当意外发生时,能为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的体育教师与工作人员寥寥无几
根据学者楚海月等人的调查,目前仅20%的高校有出台长跑猝死风险防范预案,长跑测试时有校医跟随参与的高校也仅为20%左右,对体育教师与工作人员进行过心肺复苏培训的高校更少至10%左右。而没有预案,加之教师或工作人员应对事故现场的能力,也加剧了受害学生的风险。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改变强迫学生的“一刀切”办法
学生顾不上体育锻炼,体质下降的原因在哪里?答案其实很明显,在以高考制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制度下,中国教育体制下多年重文轻武,各级学校出于各种顾虑不积极推动体育运动开展,学校体育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想要提高体质,需要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像体质测试这样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
养成锻炼习惯应该从小重视。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很重视体育课。在日本的幼儿园里,看得到老师带领着孩子,光着脚绕着操场进行慢跑运动。这是在日本的幼儿园和中小学生中经常进行的“赤足训练”。日本的学校都有强制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而且在假期里也经常有集训。反观我们的学生生涯,从小到大体育课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可以被各科老师占据或者随便找借口请假的自习时间。
日本小学生的冬季耐力马拉松
提高身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俄罗斯在几年前就倡导中小学生开展“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配合这一教育方式,学校将中小学校体育课时间由原来每周的两小时增加到每天1个小时,而且周六和周日学校不布置家庭作业。他们的体育课程更是包罗万象,其中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多项内容。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能保质保量完成每天1个小时的体育课,相信学生的身体素质会有“质”的提高。
在法国,体育成绩在高考成绩中占到10%。但体育成绩并不是凭一次体质测试,而是以高中最后一个学年的平时成绩为主要依据,包括体育课的成绩、竞赛的成绩和上体育课的出勤率等。学校特别强调以认真的态度上好体育课,因此,那些即使在运动竞赛中冒尖但平时锻炼不积极的学生,也有可能成绩不及格。学生还可以从田径、体操和游泳中任选一类进行测试,但选择的多样性是建立在体育设施完备的前提之下的。我们的教育经费中,有多少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中学建设标准的400米跑道呢?如果体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都难以保证,更遑论系统的体育教育了。
看到一个又一个因体测而凋零的生命,不禁让人感到非常的悲痛和惋惜。我们不希望,悲剧一再发生。
从“培养人才”这个角度看,中国大学的确非常失败
歧视性政策被明令禁止,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不幸呢?
历史图片经常由于时间久远、来源不明等原因被错误解读。
“中国人的智商是不是全球最高?”,其实是一个不会有答案的伪问题。
联系电话: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1000米体测有必要吗 学生:四六级就有必要吗?(组图)_网易新闻
1000米体测有必要吗 学生:四六级就有必要吗?(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说:学生认为1000米最大的价值在于督促运动 视频截图视频:1000米体测有必要吗 学生:四六级就有必要吗?新民晚报新民网 蔡黄浩 摄制
  新民网·独家报道近日,南京大学一大三男生在一千米体测时晕倒后不幸离世。学生1000米跑猝死事件频发,不少人提出1000米体测枯燥乏味没意义,应当取消。市民朋友如何看待1000米体测,1000米体测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街谈巷议走上街头,听听市民朋友怎么说。
  学生看法:1000米没必要,四六级就有必要了吗?
  记者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几乎一致表示,跑1000米虽然“恐怖”,但还是有存在价值的。
  “平时不去锻炼,去跑1000米肯定会累的。”一位同学表示1000米猝死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并非是1000米,“跑1000米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出在平时不去运动,突然要加大运动量必然会有问题。”
  也有同学直言,1000米虽是学生们的“梦魇”,但确有其存在的必要。“1000米最大的意义就是鼓励你去运动。”一位同学举例说道,“你说1000米没必要,那四六级就有必要了吗?但是四六级,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大学生平时好好学习英语,临时抱佛脚过不了,就督促你平时注意积累。1000米也是如此,至少它能让体能不好的同学,平时多加强运动。”图说:1000米是否必要?学生反问:四六级有必要吗 视频截图
  教师见解:1000米没意义,800米就有意义了?
  就职于华师大的潘老师也表达了她对1000米跑的一些看法。
  记者问到,“有人认为1000米跑太乏味枯燥,应该取消。”
  老师答:“那跑800米就不枯燥了吗?”
  记者问到,“有人是认为1000米,可以锻炼学生素质。”
  老师答:“那跑2000米不是更锻炼吗?”
  记者问到:“有人认为1000米跑存在风险,你有更好的考核方式吗?”
  老师答:“那换成50米游泳,风险就会变小吗?”
  老师总结道,一切的问题并不出在“1000米”,甚至是跑步这项运动上。1000米跑只是一个形式。学生体质差才是本质。目前的学生体质,即使换成其他任何“趣味项目”也同样存在运动风险。
  “当务之急,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运动。”潘老师表示,“比如每周完成多少运动量,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分。比如增加一些有趣的运动,吸引学生去参加等等。而不是一味地用专业成绩来考量学生。”图说:老师认为学校应加强引导学生走向运动场 视频截图  市民说法:1000米都跑不下来,谈什么体质?
  平时热爱跑步的叶小姐曾经也是一位有“1000米恐惧症”的学生,“这项折磨人的传统必须传承下去。”她打趣称,她认为跑下1000米是成年人身体素质,还有意志力最起码的考量标准。没有必要因为有个别学生发生事故就取消。
  “1000米都跑不下来,恰恰才说明问题。”采访中,不少市民都认为取消1000米跑是“因噎废食”。
  “让天生身体差的学生参加一些其他运动项目是合理的。”一位市民指出,1000米跑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还是要考量学生的身体是否适应1000米跑。”(新民晚报新民网 卞英豪 蔡黄浩 实习生胥玥)
  作者:卞英豪 蔡黄浩 胥玥
本文来源:新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学生体能测试为何过半不合格?
福州一中高一新生体能测试,8个班409名学生竟有206人不及格。北京大学新生军训期间,近3500名新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伦敦奥运中国高居第二,学生体质却每况愈下,谁之过?
高一新生体能这么差 中考体育怎达标?
三大怪状折射中国学生体能教育尴尬
数据打架:中国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成绩越来越高,近视者也越来越多。这就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学生的真实写照。
2010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国民体质监测显示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大学生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与2005年比,城乡男生1000米跑成绩下降3.37、3.09秒;城乡女生800米跑成绩下降3.17、1.87秒。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
有趣的是,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2005年相比,国民体质达标率上升了1.7个百分点,同时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下降0.36个百分点,并得出结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男孩危机:男生体能输给女生
男孩危机,指男生在学业、体质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同龄女生的现象,尤其走出校门后,很多女孩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男孩,这个命题并非危言耸听。福州一中新生体测中,有一名来自意大利的交换生Greta,尽管女生起跑时间比男生稍晚,但她在前200米就轻松超越所有男生。
9月16日,武汉某高校参加军训的新生上网打听如何“逃训”,一个100人的新生训练方队,一上午有近一半“逃兵”,其中大部分是男生。某市一职业学校,一男生开学军训5天就选择退学,家长称是因为孩子不能天天洗澡。该校开学不到一周就有21人已退学或拟退学。记者调查发现,女生面对军训大多能欣然接受,而不能吃苦的多为男生。
男生变柔弱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在家庭里备受呵护,造成男孩阳刚不足,甚至不如女生能吃苦耐劳。男生更容易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由于心理疾病沉溺于电脑网络的可能性远高于女生。
垮掉一代:大学生体质不如中小学生
近年来,新生军训晕倒、吃不了苦退学,学生体育考试猝死的事件不断见诸媒体报道。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呈年轻化趋势,很多是由于缺乏运动造成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少于中小学生。
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多数机能和素质指标都远不及中小学生。2011年监测结果再次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情况好于大学生。
如今,看电影、玩游戏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为什么不爱运动?记者采访一些在校大学生,听到最多的答案竟是“懒得动弹”。很多大学生生活作息混乱,不少男生睡眠少运动少,在无休止的上网、玩游戏中体质持续下降。
大学生快递脏衣服回家――教育批量制造“废品”
中学生体质差根在&应试型体育&
教育界流行着一句话:智育不合格是次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
福州一中新生体测过半不及格,长跑成为新生们的&死穴&,超过35%难以达标。一自称过来人的网友坦言,不经常锻炼的人短时间无法达标,&若不达标就无法毕业,真的会死人&,这一言论马上招致其他网友围攻。事实上,男生秒、女生800米4分23秒达标要求并不高。大闽网调查显示,72%网友将学生体质差归咎于教育体制,其次是由于家长的宠溺和学生的惰性。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高分的代价是体能的低下,这反映的是高考制度下的教育环境造成的制度缺&钙&。应试体制下,学生成为考试机器,一门心思沉于题海战术中,身体一天天损耗透支着,最终伤害了孩子的身体。&阳光体育&以及&每天锻炼一小时&也成为应景式口号。
9月16日,大连一位74岁周奶奶收到刚上大学的孙女寄来的包裹,原来孙女把开学至今所有脏衣服都寄回家,包括几件内衣和7双袜子,要求奶奶洗完衣服再给她邮回去。是什么让大学新生手无缚鸡之力?像这样在家备受呵护,在校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学生,我们能指望他们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三大因素成学生体质连年下降推手
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学校考试至上的教育观念、分数独尊的评价体系,严重挤压学生的锻炼时间。中学虽然也都有体育课,但每周也只有一两节,碰到刮风下雨或期末复习,体育课可能就不用上了,如果是毕业班,那体育课就基本上就被挤占了。
学生没时间锻炼,家务活基本不用干,文山题海够他们累的,周末再忙于各种辅导班,哪里来的运动时间?数据显示,我国仅8%初中生、10.5%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在日本这两个比例分别是65.4%、34.5%。
家长更看重孩子学习成绩,虽然也重视孩子健康,但只要孩子无病无灾,和成绩排名相比,显然更紧张后者。很多家长还认为,等孩子考上好大学再补体育锻炼,但从目前看来显示是不可能了。其实家长也是被逼的,只是不希望孩子输在分数线上。
@网友&兮。&:真是天大的笑话,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哪个学校看重德和体?说减负,学生一堆的补习班一堆的作业。上次杭州一个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居然那么多的家长反对,教育不行,体质不行!
@网友&一老师&:初中阶段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对孩子的体质、生长绝对有益处,作为体育老师我心里很清楚。但是,现在学业压力太重,我的孩子今年初三,平日上课做作业、周末补课连轴转,哪里还有时间锻炼?
金牌与成绩同等重要,体育已被边缘化?
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把&东亚病夫&这顶帽子丢进了太平洋。然而,奥运榜上有名不能代表国民身体素质高。在中国,我们被要求看重学习成绩和金牌数量,这实际代表了一种功利性的短视。
日前,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大运会武术赛场,冷冷清清的看台上,几个组织来的观众稀稀拉拉地呐喊,偶尔打破场馆的寂静。由于孙杨等奥运选手参赛,本届大运会共有46人打破66项纪录,可谓捷报频传。这样高水平赛事为何观者寥寥?因为金牌与普通大学生无关,他们只是围观者。
大运会上某高校抽样调查报告指出,辽宁地区大学生中,其中每天锻炼30~60分钟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46.22%,不少大学生已养成不重视体育锻炼的习惯。在我国,高校体育必修课一般都开到大二,大三之后变选修课,加上扩招后学生数激增,体育活动设施僧多粥少,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明显不足。
厦门大学开爬树课――教育改革应摒弃应试体育
体育难决定升学,沦为文化考试附庸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评价体系中缺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指标,目前多部委酝酿起草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将改革这项制度。不过,青少年学生体质下滑显然不是从大学开始的,要从头解决问题,必须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引入学生体质评价标准。
从全国来看,体育成绩不及格并不影响升学,甚至监考老师还可以&通融&,学校为提高升学率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身体是学生&革命的本钱&,体能却从未从根本上受到重视,这实在是一个悖论。
应试体育考前突击,每天锻炼一小时难落实
从2008年起,福建各地中考纷纷恢复体育科目,把50米跑列为必考项。泉州、厦门又先后自2009年、2011年起取消短跑,把中长跑列入必考项,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分值都达到20分。泉州还实行&一票否决&,即长跑不及格体育总成绩也不及格。然而这些都是政策文章,福建中小学体育课普遍&开课不足、缺少质量&。
在很多地方,中考体育成了变相的&应试体育&,绝大多数孩子考前临时抱佛脚,&好一点的初三开始准备,功利一些的就是考前1个月进行突击。&如果平时锻炼能做到保质保量,那么中考体育考试特别是长跑应该成问题,哪需要考前突击恶补?一资深体育教师表示,&中考体育成为一种&负担&,这只能说明,让孩子每天锻炼1小时,在落实上有问题。&
长跑列入中考必考项目,能够破解难题吗?
相比泉州厦门,福州中考体育相对宽松,计分机制促使考生挑选轻松好考的项目,长跑、引体向上乏人问津。福建师范大学陈海春教授建议认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我国学生心肺功能普遍较弱,将长跑列入考试,可以促使学生坚持长跑锻炼。
对此,教育部门负责人称,目前福州将中长跑列入中考必考项的条件还不成熟。中考考长跑甚至遭到不少家长反对,因为&折腾来折腾去,最苦的是孩子&。福州一中学甚至很少在下午4点后组织体育活动,怕孩子在校内出事家长追究责任。
广州太原等地通过提高中考体育成绩来&逼&学生锻炼,事实上单靠政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把体育成绩纳入总分,新瓶装上旧酒,不变的依旧是应试,哪个学生会对考试感兴趣?用&应试&方法解决应试教育弊病,仍然是看重结果的权宜之计。
学校体育课怎么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校应该是青少年塑造健康体格,成长为建设国家的合格人才的准备阶段。&激发学生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德智体共同发展。&这是教育部门将体育划入中考成绩的初衷,也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引导。
因此,国家除了政策引导,还必须给学校&松绑&(一些国家学生在校体育锻炼受伤,由政府部门赔偿),鼓励学校安排更多有趣的体育课程。只有单一&分数跑道&的竞技教育转变为个性化的&群众教育&,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运动,通过锻炼提高体质而不是提高体育分数,体育才能回归它的本原。
学生提高体能不仅要锻炼时间,还要有锻炼途径,现实是很多学校害怕学生受伤,体育课取消了很多&危险运动&。今年新学期,厦门大学首开爬树课程,意图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教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就像厦大当初开设高尔夫球课,此举引来不少非议。
厦大体育教学部林建华教授认为,体育选修课的多样化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锻炼的热情。对此,大闽网调查显示77%网友认为爬树课新颖实用,&普及英语不如普及逃生技能&、&大学开这样的课太迟,应该从小学开始&等肯定的声音引起网友共鸣。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时间就是金钱,体育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健康的体魄,中国学生宁可把大量时间花在读死书、玩游戏上,也不愿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这是最令人担忧的现状。问题根源仍是教育体制,金牌大国如何转变为体育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将您的投票发送到微博
#学生体质差#
还能输入140字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奢谈。截至06月30日一共有846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可行。截至06月18日一共有384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可行。截至05月08日一共有383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可行。截至04月16日一共有381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可行。截至04月13日一共有378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可行。截至04月11日一共有378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奢谈。截至04月09日一共有843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奢谈。截至04月06日一共有842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可行。截至04月06日一共有376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我刚参加 ,选择了 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实吗? 奢谈。截至04月02日一共有840人和我一样,你也来参与吧!
你觉得本期大闽视点质量如何?(必选)
很好,继续关注视点
还行,看后有些收获
无聊,浪费我的时间
很烂,看后就想痛扁编辑
本期策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生什么时候考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