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洛克菲勒换心手术术后多久能跑步

14岁的他经历“换心”手术后秒变“学霸”换心脏真的有这么神奇?14岁的他经历“换心”手术后秒变“学霸”换心脏真的有这么神奇?有来医生网百家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举办的第一届“因爱起航,从心开始·心脏移植病友会”上,记者看到了11位开朗乐观、精神饱满的“换心人”,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换心”后的变化。采访中一位17岁的小翔是现场年纪最小的“换心人”也是目前浙大一院年龄最小的一位心脏移植患者。那天,他穿着一件红色的卫衣、深色的牛仔裤,剃了个平头,瘦瘦高高的身材,在拍集体照时特别显眼。小翔现在湖州一所重点高中就读,是一枚标准的“小鲜肉”,身高182厘米,体重57公斤,五官立体,浓眉毛、单眼皮、大眼睛。面对记者采访,他毫不忌讳,还笑着说:“想问什么尽管问。”自己五岁时因频繁胸闷查出肥厚性心肌,随着病情的进展发展成了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移植患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自那以后,他开始变得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了,他每天需要吃各种药,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奔跑、跳跃。剧烈运动对他而言都是“致命危险”。“在移植前,每次体育课我只能站在边上看,从没在操场上跑过。”术后,小翔休学一年,他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改变:“手术出院后,我立马就感觉整个人轻松了很多,一种从没有过的轻松,这种轻松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生活还是美好的,我的人生也充满了可能。”在家人眼中,他变得乖巧、懂事,不再暴躁、任性。更让家人意外的是,休学一年,再次走进校园时,小翔变成了“学霸”,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手术前,我的成绩在班里算是中下游,班里42个同学,我差不多排二十八九名。”小翔说,中考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说实话,他考上重点高中,我们都非常意外。毕竟,他从小身体就不好,大家都不会给他太大压力,对他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要求。”小翔的姐姐说,“我们都觉得移植之后,他变得聪明了。”14岁的小翔因“换心”后,他变成了“学霸”。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有来医生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生产权威医疗IP,实现全民健康生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换心手术一般要做多久?
换心手术一般要做多久?
发病时间:不清楚
一般的,如果小时候做过换心手术,长大后要是出问题可以做支架手术吗?那一般支架手术要做多久?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精选回答(2)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擅长: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病,结石等,男性、女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等。
心脏支架手术是最近20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新技术。病人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一般在穿刺24小时后便可下床,一般术后三天即可出院。简单的说,心脏支架手术治疗的过程是穿刺血管,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用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放置、撤出导管,结束手术。
烟台山医院
擅长:全科
你好朋友支架手术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但现在这个技术成功率很高的,大约需要4个多小时时间
向医生提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即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多发于40岁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到。临床表现突然出现胸前区憋闷疼痛,气短、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患者被迫停止活动,轻者能够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并休息后逐渐恢复正常。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元)“换心”手术后,他已生活了12年
中国检察日报社出版
第3657期&&&&&&&今日8版
统一刊号 CN11-0178 邮发代号
请选择……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
法制新闻传播
新闻检索――SEARCH
“换心”手术后,他已生活了12年
时间:04-26&&09:34&&&作者: 王远昌&&&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手术后的杨玉民在医院种下的这棵树已长得比他高了。
今天是杨玉民“重生”的日子――1992年4月26日,一颗年轻的心脏移植进了他的身体。手术12年后,杨玉民说:“我是我国乃至亚洲换心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人,我的分分秒秒,都在创造我国换心史的新纪录。”
今天是杨玉民“重生”的日子――1992年4月26日,一颗年轻的心脏移植进了他的身体。做了“换心”手术后,杨玉民已经好好生活了12年了。他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换心”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人。
杨玉民195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风镇,八十年代初开了一爿杀猪作坊。他体强力壮,33岁前从没得过病。1991年秋天,连续五六天杨玉民觉得不停地打冷战,但他既没打针也没吃药,像往常一样杀着猪卖着肉。后来在妻子的劝说下,他才到附近医院作了检查,原来长时间的高烧导致了心肌炎。
注射了抗炎针,把热降下来后,杨玉民就出院了。因着急生意,镇里不断地有人找他帮忙,杨玉民的心肌炎没能得到根治,一年内陆陆续续犯了5次病,住了4次院。
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哈二院)确诊,杨玉民得的是扩张性心肌病,并伴有心力衰竭。检查发现,病情严重时,病变心脏比正常心脏要大3倍,胸腔几乎没有了跳动的空间。
医治扩张性心肌病的惟一办法是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即换取别人健康的心脏,但“换心”手术的风险很大,就是在心脏移植技术最为成功的美国,“换心”存活率也只不过50%。
杨玉民反复问医生:“成功的希望有多大?”医生说只有40%。早已不堪重病折磨的杨玉民决定豁出去拼一次,毕竟还有40%的生还希望。
早在1980年前,哈二院就开始探索心移植技术,率先在全国组成了以心胸外科主任夏求明为首、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并在动物实验方面取得了成熟经验。但因为手术受体和供体都很不好找,而且手术又缺乏法律上的保障,真正的心移植手术一直没有开展起来。
在杨玉民同意接受心移植手术后不久,医院就找到了一名23岁小伙子的供体。年轻供体活力强,器官功能潜力大,杨玉民和院方信心大增。
1992年4月26日早上6时,手术组、取心组、供体保护组、体外循环组、麻醉组、血库组等10个小组各就各位。一声令下,取心组率先开始行动,每进行一步,各组都相互密切联系――摘除供体心脏并确定可用后,手术组才可对杨玉民实施麻醉,如取心出现意外,就必须立即停止手术;只有在供体送达手术室后,方能开胸摘除杨玉民的心脏。最让医生紧张的是,摘除心脏后不能超过10分钟的体外循环时间,就得把移植进的心脏的4个主要脉管吻合口缝好……手术先后进行了4个小时,医院动用了数百名精兵强将,整个手术共缝合了1000余针。
当杨玉民苏醒过来时,他意识到自己已开始了一个“新人生”。术后第4天,杨玉民能坐起来活动;第8天,能下地行走;第30天,平稳地度过了衰竭期。215天后,杨玉民成为当时我国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手术12年后,今年4月18日,杨玉民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是我国乃至亚洲换心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人,我的分分秒秒,都在创造我国换心史的新纪录。”
医学认为,移植别人心脏的人永远是个病人,因为自身细胞识别能力会不断地排斥别人身上的东西。术后12年,是杨玉民与病魔不断抗争的12年。他克服了许多难以忍受的不适反应,服用和注射了大量的抗排斥药物……除了院方和家庭的关怀,杨玉民深有感悟地告诉笔者,支撑他走过这12年的,是自己对生命始终充满着信心,“我坚信手术能够成功,主动地抵御各种排斥,使新的心脏不断地适应我。”
术后第2年,杨玉民的妻子怀孕了!采访中笔者注意到,杨玉民11岁的女儿杨阳能歌善舞,聪明伶俐,惹人疼爱。看着心爱的女儿在身边一天天长大,冲过生死线的杨玉民甭说有多惬意。
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5月的一天,杨玉民骑摩托车时被疾驶的“的士”撞了个人仰马翻,被撞出8米开外的摩托车重重地砸在他身上。司机将他送往解放军211医院,急诊医生解开杨玉民的上衣检查时大吃一惊:胸前居然有一尺多长的刀口!医生不禁问道:“你做过大手术?”杨玉民说明情况后,医生冲着撞人司机直嚷:“快送他去哈二院!”
哈二院当即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和救治。结果给了医生一个惊喜:除大量的外伤和心律加快外,别无他伤!过了半个月,杨玉民渡过了险关,在外力撞击的考验前,他又一次赢了!
目前,哈二院已成功进行了20余例心脏移植手术,国内10余家医院累计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已达百例。然而,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需要进行“换心”手术的人中,有这样机会的人的比例还不到1%,数以万计心脏重患者的新生只能是梦想。
回想起当初苦苦地等待供体时的迫切心情,杨玉民有点激动:“我真的很幸运!现在,每天都有许多人因找不到供体而丧失生命。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脑死亡法,以便提倡器官移植,改变我国供体难寻的现状。”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陈实告诉笔者,用于器官移植的供体大都来自意外死亡和脑死亡的患者,目前这种供体数量在减少,供需矛盾很突出。
这一矛盾有没有解决的办法?陈实说,即使有了法律的支持和保护,人的器官移植相当有限这一现状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人们已开始考虑用其他动物器官来取代人的器官,相信随着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这种愿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 & && &&
中国检察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换心手术成功率高么?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换心手术成功率高么?
拇指医生提醒您:问题下方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換心 找到合適的心脏了 做换新手术的话成功率大么
心脏移植后性格会发生变化吗?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福建至今还没有碰到一例因为换心后导致兴趣改变的患者。 “心脏的作用是泵送血液,与思维、认知无关,又怎能改变性格?”“性格是有可能改变的,但不是因为新的心脏。”换心后会变得压抑或是豪爽,可能是患者对人生变得悲观,或是“死过一回”后,更加放得开。因此,换心人不用担心自己会发生兴趣变化。 “心脏移植并不可怕,它与介入、搭桥和矫形手术一样,都是治疗心脏病的手术方法。公众现在对心脏移植的常识严重匮乏,很多患者因过度恐惧不能接受该手术。心脏移植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超过95%,60%以上患者可赢得10年以上生命。 心脏移植的年龄上限不断被打破,国外有70多岁老人成功换心的,也曾为60岁老人顺利换心。此外,我国还有为8个月婴儿成功换心的报道。“换心人”在国内的最长存活时间已超过15年,目前依然健在,而在国外最长已超过30年。换心后,患者几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快走、慢跑、游泳甚至马拉松等有氧运动都可参加。随着心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更高级免疫抑制药的出现,相信“换心人”的人生路也会走得更长更精彩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换心瓣膜手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