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镀膜预脉冲激光沉积镀膜设备为什么会降低发红片比例

当前位置:&&行业动态
多晶硅电池片颜色差异的原因
所属分类:发布时间:
  很多朋友收到多晶硅电池片发现,颜色不太一样,很是困惑,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电池片的使用,下面就来给您解开这个疑问,为什么的颜色有差异。  太阳能电池片的颜色其实主要受制绒影响的有花片、红片及部分阴阳片。  红片主要是由于制绒腐蚀量偏低造成的。如果制绒腐蚀量低于3,那硅片的损伤层就会去除不彻底,导致PE镀膜后颜色会整体发红。  所谓花片,则是由于制绒腐蚀量过高造成,一般情况下来说,制绒腐蚀量高于4.5时,硅片就等同于进行了抛光处理,镀膜后的电池片发亮,晶界也比较明显。  而对于阴阳片,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浸液情况,二是各道之间腐蚀量有偏差。  浸液问题产生是在生产过程中,受前后滚轮及前挡板水平影响,硅片在进入制绒槽时,药液接触硅片存在时间差。这样硅片先接触药液的区域腐蚀量势必会高于后接触药液的区域。腐蚀量的差异必然导致硅片表面绒面效果不一致,PE镀膜后会产生一定的颜色差异。为了保证浸液效果,需对制绒槽滚轮及挡板进行调整。  颜色差异只是工艺上面的问题,对于来讲,深蓝色是最常见的颜色。但是对于大的好的厂家来说,颜色差异很小的,区别很大就要考虑了。
& Copyright
合田新能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简介..doc 2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简介.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 制绒工艺
1.消除表面硅片有机物和金属杂质。
2.去处硅片表面机械损伤层。
3.在硅片表面形成表面组织,增加太阳光的吸收减少反射。
来料,开盒,检查,装片,称重,配液加液,制绒,甩干,制绒后称重,绒面检查,流出。
槽号 1 2 3 4 5 6 7 8 9
作用 超声 溢流 制绒槽 超声 喷淋 溢流
成份 柠檬酸
双氧水+氨水 纯水 NaOH+IPA+Na2SiO3 纯水
配液 6瓶/25L+25L
5瓶+3瓶+3瓶
100-150g+1L 无
温度 90/60 60 80 常温
时间 300/600 200/500 0 400
槽号 1 2 3 4 5 6 7 8 9
作用 酸腐制绒槽 酸洗 溢流 酸洗 溢流 溢流 喷淋
成份 纯水 HCL 纯水 HF 纯水
400 400 200 400 200 200 300
喷水(S) 喷氮(S) 延时(S) 压力MPa 低速/高速(r/m) 温度
30 320 10 0.4~0.7 200/300 128
去除有机物和表面机械损伤层。
目前采用柠檬酸超声,和双氧水与氨水混合超声。
3#4#5#6#制绒
利用NaOH溶液对单晶硅片进行各向异性腐蚀的特点来制备绒面。当各向异性因子((100)面与(111)面单晶硅腐蚀速率之比)=10时,可以得到整齐均匀的金字塔形的角锥体组成的绒面。绒面具有受光面积大,反射率低的特点。可以提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转换效率。
化学反应方程式:Si+2NaOH+H2O=Nasio3+2H2↑
温度过高,首先就是IPA不好控制,温度一高,IPA的挥发很快,气泡印就会随之出现,这样就大大减少了PN结的有效面积,反应加剧,还会出现片子的漂浮,造成碎片率的增加。
可控程度:调节机器的设置,可以很好的调节温度。
金字塔随时间的变化:金字塔逐渐冒出来;表面上基本被小金字塔覆盖,少数开始成长;金字塔密布的绒面已经形成,只是大小不均匀,反射率也降到比较低的情况;金字塔向外扩张兼并,体积逐渐膨胀,尺寸趋于均等,反射率略有下降。
可控程度:调节设备参数,可以精确的调节时间。
1.协助氢气的释放。2.减弱NaOH溶液对硅片的腐蚀力度,调节各向因子。纯NaOH溶液在高温下对原子排列比较稀疏的100晶面和比较致密的111晶面破坏比较大,各个晶面被腐蚀而消融,IPA明显减弱NaOH的腐蚀强度,增加了腐蚀的各向异性,有利于金字塔的成形。乙醇含量过高,碱溶液对硅溶液腐蚀能力变得很弱,各向异性因子又趋于1。
可控程度:根据首次配液的含量,及每次大约消耗的量,来补充一定量的液体,控制精度不高。
形成金字塔绒面。NaOH浓度越高,金字塔体积越小,反应初期,金字塔成核密度近似不受NaOH浓度影响,碱溶液的腐蚀性随NaOH浓度变化比较显著,浓度高的NaOH溶液与硅反映的速度加快,再反应一段时间后,金字塔体积更大。NaOH浓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各向异性因子变小,绒面会越来越差,类似于抛光。
可控程度:与IPA类似,控制精度不高。
SI和NaOH反应生产的Na2SiO3和加入的Na2SiO3能起到缓冲剂的作用,使反应不至于很剧烈,变的平缓。Na2SiO3使反应有了更多的起点,生长出的金字塔更均匀,更小一点 Na2SiO3多的时候要及时的排掉,Na2SiO3导热性差,会影响反应,溶液的粘稠度也增加,容易形成水纹、花蓝印和表面斑点。
可控程度:很难控制。
HCL去除硅片表面的金属杂质
盐酸具有酸和络合剂的双重作用,氯离子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可溶与水的络合物。
HF去除硅片表面氧化层,SiO2+6HF=H2[siF6]+2H2O。
定义:硅片制绒前后的前后重量差。
单晶125,硅片厚度在200±25微米以上,减薄量在0.5±0.2g;硅片厚度在200±25微米以上,减薄量在0.4±0.2g。
单晶156,首篮减薄量在0.7±0.2g;以后减薄量在0.6±0.2g。
判断标准:成核密度高,大小适当,均匀。
控制范围:单晶:金字塔尺寸3~10um。
无缺口,斑点,裂纹,切割线,划痕,凹坑,有无白斑,赃污。
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硅片表面大部分发白,发白区域未出绒面 1.NaOH含量偏低,不能充分进行反应,或者IPA含量过高,抑止反应进行。 1.首先判断原因。
2.增加NaOH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99页21页14页11页50页70页22页14页55页99页158被浏览19,991分享邀请回答148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4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研究_甜梦文库
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研究 姓名:万磊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凝聚态物理 指导教师:王德亮
摘要摘要铜铟硒(CIS)或铜铟镓硒(CtGS)和硫化镉(CdS)是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非 常优良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CIGS太阳能电池有非常高的光电转化效率,目前 已经达到19.9%。为了推进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需要开发大面 积和低成本的薄膜沉积方法。电化学沉积(electrodeposition,简称ED)和化学浴沉积(chemicalbathdeposition,简称CBD)均不受衬底面积、沉积温度和真空环境的限制,是两种非常有吸引力的薄膜沉积方法。但是这两种制备方法也存在一 些问题,如沉积出的薄膜结晶性和电学性质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优化ED 和CBD过程,并通过热处理提高薄膜的结晶性。在各类热处理中,我们重点研 究了化学浴沉积的CdS薄膜的CdCl2热处理、一步电化学沉积的CIS预制膜的 硒化热处理和蒸发沉积的InSe/Cu叠层预制膜的硒化热处理。 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和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然 后介绍了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以及电池中各层薄膜的功能和制备方 法,最后论述了CulnSe2和CdS材料的物理性质。 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CdCl2热处理促进化学浴沉积的CdS薄膜再结晶的 机制。为此我们进行了CdCl2热处理(有CdCl2涂层)和空气热处理(无CdCh涂层) 的对比研究。空气热处理的CdS薄膜表面被部分氧化,而CdCl2热处理的CdS 薄膜由于Cl离子在CdS中的扩散机制保护其未被氧化,进而通过CdS点缺陷的 研究揭示了这种抗氧化机制。并且在热处理过程中做了原位拉曼光谱研究,对 CdS薄膜的结构变化尤其是立方.六方相变进行了实时监测,最后联合其他测试 手段揭示了CdCh热处理促进CdS再结晶的机制。为了制备高转化效率的 CdS/CdTe太阳能电池,我们优化了CdS薄膜的化学浴沉积方法,制备出具有(002) 择优取向的六方相CdS薄膜,并研究了其生长机制。在深刻理解高质量n型CdS 薄膜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本实验室其他研究生利用我们制备的CdS薄膜,得到 了12.4%的光电转化效率的CdS/CdTe太阳能电池。 在第三章中,我们通过硒化一步电沉积的Cu.In.2Se(原子比)预制膜制备了 P型CulnSe2薄膜。为了得到太阳能电池可用的高质量、致密、均匀的CulnSe2 薄膜,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硒化过程中衬底温度和预制膜成分对薄膜最终结构的影 响。在不同硒化条件下,预制膜经历了非常不同的化学反应路径。薄膜的最终结 构和其中存在的物相取决于预制膜成分、硒化温度和硒化升温曲线。聚集在薄膜 表层的低熔点的CuxSe相起到助熔剂和输运元素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辅助 CulnSe2晶粒生长。通过优化硒化工艺,得到了结晶性很好的黄铜矿结构CulnSe2 薄膜,在此基础上制备的Glass/Mo/CIS/CdS/ZnO太阳能电池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摘要为了探索电化学沉积的CuInSe2薄膜中各种不同的相,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在83K.723K温度范围内电沉积CuInSe2薄膜的变温拉曼光谱。低温下用拉曼光谱探测到CuInSe2化合物中的CuAu相。参考声子色散曲线,并用Ridley模型对CuInSe2 的变温拉曼光谱的峰位和线宽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黄铜矿结构CuInSe2的 Al振动模非对称地衰减为两个不同频率的声子。探究了CuAu结构CuInSe2的Al振动模从低温上升至400 K时不发生频率移动的反常现象。为了优化CuInSe2薄膜的带隙宽度,我们采用H2S硫化一步电沉积的CIS预制膜的方法制备出结晶性较好的CuIn(Se,S)2薄膜。此外我们还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出CdTe薄膜, 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开路电压超过500 mV的CdS/CdTe太阳能电池。在第四章中,我们用先蒸发Cu/InSe叠层预制膜再硒化的方法制备出结晶性 好、物相均一的黄铜矿结构CuInSe2薄膜。研究了硒化过程中不同温度发生的化 学反应和生成的物相,讨论了生成黄铜矿结构CulnSe2的化学反应路径。为了得 到器件级别的CuInSe2薄膜,我们对其进行了溴一甲醇蚀刻并研究了蚀刻机理。 此外,研究了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背电极Mo和窗口层ZnO:AI薄膜的沉积 过程,讨论了溅射气压和功率密度对Mo层性质的影响,制备出具有双层结构的 Mo层,其附着力、导电性和结构性质都十分优良。研究了衬底温度和负离子轰 击对ZnO:A1薄膜电学、光学和结构性质的影响,制备了可见光区域内高透过率(>90%)和低电阻率(1.1x10aQcm)的ZnO:Al薄膜。关键词:铜铟硒硫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化学沉积化学浴沉积磁控溅射硒化II AbstractAbstractCopper indiumdiselenide(CIS)or copperindiumgallium diselenide(CIGS)andcadmium sulfide(CdS)are boththinpromising semiconductor compounds for fabricatingafilm solar cells.CIGS solar cells have reachedto developingvery highphoto.electric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 9.9%.In ordercommercial production,alarge‘scale and low?cost deposition method is needed.Electrodeposition fED)and chemical bath deposition(CBD)are attractive methods whichsubstrate size,deposition temperture and does notarenotlimited byrequire vacuum.However,theproblem that has hindered development of these techniques were the poor crystalline quality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btained by EDtoandCB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EDimprove thecrystalline quality by optimizing theandCBDaswellasrecrystallizaion processes through heat treatments.Among various methods of heat treatments,we focusonCdCl2一annealing of CBD-CdS precursor,selenization ofone―step electrodeposited CIS bilayer precursor.precursor and selenizaiton of evaporated InSe/CuIn Chapter I,we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solar cells and the theory of photovoltaiceffect.Thenw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CuInSe2 mm film solarcells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and deposition method of each layer in CulnSe2 solar cells.Lastly,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ulnSe2 and CdS were introduced.In ChapterII,westudiedtheCdSrecrystallizationout onmechanismduringCdCl2-annealing.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thin films prepared by CBD:CdCl2一annealing(annealing (annealing inair withoutain air、析thaCdCl2 coating layer)and air-annealingCdCl2 coatinglayer).The air-annealedCdS films werepartially oxidated while the CdCl2一annealed samples were not oxidated since thediffusion of CI ions protected CdS from oxidation during annealing in air.We studythe point defects formed in the CdSandexplained theanti―oxidationmechanism.InsituRaman spectra Wasobtained during the annealing to monitor thestructurechangeespecially cubic―hexagonal phase transition.Combined、析m other characterizationtechniques,we proposedaCdS recrystallization model.In order to prepare highefficient CdS/CdTesolar cells,we deposited hexagonal phase CdS thin filmonwith(002)preferred orientation through optmizing the CBD method.Basedof thethe understandingformationof high quality n-type CdS thin film,the efficiency of CdS/CdTe111 Abstractsolar cells fabricated by other students inourlab has reached 1 2.4%.In Chapter III,p-type CulnSe2 films were prepared by selenization of one-step electrodepositedCu―In-2Se(atomic ratio)precursors.Toobtainhigh-quality,dense,and homogeneous CulnSe2 films for solar cell application,the effects of substratetemperaturesduringselenizationandprecursorcompositionsonthefinalmicrostructure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precursor layers evolved invery different ways under different selenization conditions.The final microstructuresandphasesofthefilmsdepended andcriticallyontheprecursorcompositions,history.selenizationtemperature,theselenizationthermalprocessLow?melting-temperature CuxSe phase,which tendedactedcan as anto segregate at thefilm surface,element-transport flux agentathigher temperature under high Se vapor,efficiently assist the CulnSe2 grain growth.Good crystalline quality chalcopyriteonCulnSe2 film was obtained by improving the selenization technology.BasedthetoED-CulnSe2 thin films,we made the Glass/Mo/ClS/CdS/ZnO solar cells.In orderstudy the mixed phases in eleetrodeposited CuInSe2 film,the temperature-dependentRamanspectroscopy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83 and 723 K.CuAu-ordered phaseswere detected by Raman scattering at low temperature.By considering the phonondispersioncurvesand using the Ridley model,it showed that the chalcopyrite A1mode decayed asymmetrically into phonons、Ⅳitll different frequencies.However,theAI mode of the CuAu-ordered CulnSe2 showed almost no疳equency change upon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up CulnSe2,wepreparedto400 K.In order to optimizing thebandgap of by alsoCuln(Se,sh thin film with good crystalline quality flow.Wesulfurizing the one?-step?-electrodeposited CIS precursor in H2S/Ar prepared CdTe films by electrodeposition above 500 mV. In Chapter IV,we prepared pure chalcopyrite CulnSe2 film quality by selenization evaporated Cu/inSe-bilayerand madeCdS/CdTe solar cells with the Vocwithgood crystallineprecursor.Thephases formed atondifferent temperature during selenizaiton were studied.Then based proposedathe results wechemical reaction path model about the formation of chalcopyrite CulnSe2. grade CIS film,Br-MeOH Was usedto etchIn orderto obtain deviceOur CulnSe2films and the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In addition,we study the deposition of other layers in CulnSe2 solar cells such as Mo and ZnO:A1 film by magnetronsputtering.We investigated theproperty ofinfluence of argononpressureand power density to theMo layer.Then basedit we prepared Mo bilayers、析也good electricalIV and structure qualityaswellas agood adhesion to glassaSsubstrate.We alsostudied theinnuence 0f substrate temperaturewell as negative ions bombarding effect to theof ZnO:Al layer.Then wc fabricated electrical,optical and structure propertiesznO:砧filmQcm).with high visible lighttmsmi‰ce(>90%)and low resistiVity(1.1×103KeyWords:CulnSe2,CdS,thinfilm solar cells,electrodeposition,chemical bat}ldeposition,magnetron sputtering,selenization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 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中国学 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9公开口保密(一』)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2趔里:苎!兰复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引言今天,人类面临两大危机,一是能源危机,二是环境危机。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按照2008年全球资源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原油只能再开采42 年,天然气只能开采60年,而煤炭也仅能开采122年(BP 2009)。在应对能源危 机的同时人类还要面对环境危机。造成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温室气体排 放,如C02,它对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部分具有高透过率,而对地球反射的长波 波段的光具有高吸收率,因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委员会的气候学家估计,如果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话,在未来50年中,地球 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0.6.2.5 oC,到2100年,将上升1.4.5.8 oC(PachauriReisinger and2007)。全球变暖将带来生态环境失衡、风暴水灾等灾害频繁发生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等。要遏制全球继续变暖,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中,80%都来自于化石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2008年全球能量消耗 折合成原油约112.94亿吨当量,其中约86%是化石能源(BP 2009)。长期以来, 有三种主要的应对方案用于减少C02排放:(1)核能。今天,全球共有440多座 核电站,但仅占世界总发电量的不足20%,要满足人类的能量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由于有核泄漏事故的前例,核能潜在的危险是其推广的阻力,此外,地球上 有限的铀储量也注定了核能终归是一种消耗能源。(2)碳捕集和储存。把化石能 源使用中排放的含碳尾气捕集并储存起来,以消除环境危害,但这种技术目前尚 处于研究阶段,面临各种技术难题,能否推广应用还是未知数。(3)可再生能源。 大力开发各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技术,使地球上无温室气体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得 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被证明是可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太 阳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每时每刻都在向外界辐射能量,每秒钟抵达地表太阳辐 射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的当量,每小时抵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量够全人类 使用一年(Dhere 2007)。因此,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最有潜力成为世界 的主流能源。利用太阳能电池可以无任何材料损耗地将太阳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 能量的最高级形式一电能。太阳能电池在发电过程中不会给人们带来任何噪声、 辐射和污染,与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相比,由于不存在任何可动 的部分,所以系统稳定性高,维护成本相当低。 光伏效应于1 839年由法国物理学家Becquerel首次发现(Becquerel1 839)。他把两个金属片放入导电液体中,在阳光照射下发现有微弱电压产生。直到50】 第1章绪论多年后,光伏效应才被用于太阳能电池。1886年,美国发明家Fritts基于硒的光伏效应制造了第一块太阳能电池,虽然效率不及l%。1941年,Ohl用熔融生长 结的方法制备了第一块硅太阳能电池,但效率仍不足1%(Ohl 1941)。上世纪50年代由于航天科技的推动,太阳能电池技术得到发展,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Pearson发现掺杂硅片在光照下有很高的光电流产生,于是扩散生长结的方法被用于制备硅太阳能电池。几个月后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被提高到6%(Chapin 1954)。到1962年,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有14.5%(Mandelkometet a1.a1.1962)。近年来,实验室制备的小面积单晶硅电池的效率达到24.7%,是由我国学者赵建 华1999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实现的(Zhao et a1.1999)。虽然太阳能电池 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直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才从航天领域引入民用领域, 并且太阳能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过去2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有了迅猛 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太阳能电池市场的年增长速度达20.40%。尤其是欧洲、 日本和美国,仅1994.2004年就增加了17倍。2002年,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 GW口。 2002年后,以无锡尚德为首的我国光伏企业也迅速崛起,2007年我国跃居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2009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超过4000 MW,占全球总产量的40%。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太阳能电池95%的市场都在国外, 究其原因是其价格相对较高,和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电池所用到的半导体材料 及其生产过程都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使成本相对过高,成本回收时间较长,如 我国2007年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约7元/kWh,是常规电能的lO倍,很难和 常规电能相竞争。只有继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并发展低成本生产过 程,才能降低每瓦成本,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推广,成为普通人用得起的能源。1.2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传统太阳能电池的主要部分是一个pn结。当有光照时,太阳能电池的吸收 层吸收光,电子获得能量跃迁到导带,同时在价带中产生空穴,由pn结的内建 电场把扩散到耗尽层的电子和空穴向相反方向扫出,扫出的电子和空穴分别积累 在空间电荷区上下两个边缘处,再依靠扩散作用被搜集到上下两个电极。当把太 阳能电池的上下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形成闭合电路,就会有电流流过。图1.1(a) 是硅电池的结构和简化能带图,表层是n型,体内是P型,在靠近电池表面处形 成pn同质结。价带电子吸收入射光子能量跃迁到导带,产生电子.空穴对,如果 该吸收过程发生在耗尽层或距耗尽层边界一个扩散长度的范围内,那么电子.空 穴对就会在空间电荷区被内建电场分开,分别迁移到n型和P型区。其中,内建 电场的强度由空间电荷区能带弯曲程度决定,即取决于同质结两边的掺杂浓2 第1章绪论(a)np卜萨_◆。(b)图1.1(a)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和简化能带图。(b)理想太阳能电池(实线)和实际太阳能电 池(包括虚线部分)的等效电路(引自文献Markvart and Castaner 2003)。度。而在距耗尽层边界一个扩散长度以外的电子.空穴对则会发生复合,对太阳 能电池的输出功率无贡献。所以,光吸收层的少子寿命和扩散长度对于器件性能 至关重要。图1.1(b)是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实线是理想太阳能电池,虚线是 实际太阳能电池还需要考虑的部分。理想太阳能电池等效于一个电流源并联一个 二极管,它的伏安特性可用Shockley方程来表达:,=毛一Io[exp(qV/koT)一1]式中五是光生电流,而是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b是波尔兹曼常数,y是电池的3 第1章绪论端电压,无光照情况下,屁为0,理想太阳能电池等效于一个二极管。考虑到实 际太阳能电池存在内阻和旁路电阻,要对理想模型做些修正,加入内阻凡和旁 路电阻R妫,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模型的精度,更好地用该模型拟合实际的二y 曲线,需要给理想模型并联一个二极管,即双二极管模型,也称双指数模型,该 模型主要考虑到不同机制产生的暗电流。因此,实际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可表达为(Markvart and Castaner 2003.):I=屯-Iot{exp[q(V+IR,)/kff]一1)一102{exp[q(V+IR。)/2幻刀一1)_(矿慨)/.足曲(1.2)太阳能电池最基本的参数是光电转化效率(/7),即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与 入射光功率的比值,t/=y00P讯(1.3)其中,%和厶是最大输出功率(厶)时的电压和电流,尸加是入射光功率。由于入射太阳光的功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大气吸收、云的遮挡、不同时间以及地理 位置等,为了统一测试条件,通常以太阳位于海平面上450角时的入射光功率密 度作为标准,即1.5个大气质量(AMl.5),入射光功率密度约为100 mW/cm2。 填充因子(fill factor,简称FF)是表征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重要参数,可通过太 阳能电池的■y曲线得到填充因子。理想太阳能电池的二y曲线如图1.2(a)所示。 其中k是短路电流,它等于光生电流屯,圪。是开路电压。图1.2(b)是输出功率 P=IV的曲线,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尸卅时,端电压和电流分别为%和厶,阴影部分矩形面积对应于%和厶之积,即最大输出功率‰,填充因子为厶和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k乘积的比值,FF=v’|Il―yocl% (1.4)(1.5)因为太阳光的光谱是连续的,不同波长的光对于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贡献 不一样,所以要引入太阳能电池另外两个重要参数:量子效率和光谱响应。量子 效率定义为:一个给定波长为A的入射光子经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后在外电路产 生的电子数目。在计算入射光子数目时,如果把入射到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所有光 子都计入,称为外量子效率EQE(2),如果只计入未被太阳能电池表面反射的以4 第1章绪论V¨b神/iV。、k/1内量子效率曲线就可以对全波长积分计算出光生电流:圈I 2.理想太阳能电池的(aH-V曲线和(b)输出功率曲线。最大输出功率^等于(曲图 中阴影部分矩形的面积(引白文献MarkvartandCastanet2003)。及未透射过太阳能电池的光子数.则为内量子效率坦匹n)。测得太阳能电池的1L=日h鲫)[1咄∞】坦础)m(1 6)其中咖(曲是入射到太阳能电池表面的波长为^的光子流,R姐)是太阳能电池上表面的反射系数。光谱响应度黜“)定义为每瓦的某一特定波长^的入射光经太阳能电池产生的光生电流强度,它和量子效率的关系为:(1.7)船∞;以QE(2)/hc光谱响应度SRO)fl自单位为A/W 第1章绪论13薄膜太阳能电池简介今天,市场上销售的太阳能电池90%以上都是单晶硅或多晶硅电池。造成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如此广泛应用有几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效率和高稳定性。 而且硅的储量大,在地壳中含量占200。但是硅电池也有缺点,一是耗能高,生 产等量的电能,硅电池的成本是传统发电技术的十倍。这主要是因为在si02到 s,的纯化过程中能耗很高,而且高纯材料产率较低。二是污染大,在生产单晶硅 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三是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光 吸收系数低造成电池较厚,所以对原材料消耗大。图I 3主舞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最高光电转化效率发展趋势图(引自文献Karan_I etal2007,略有增减,)为此,人们开发了另一种太阳能电池一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 核心部分是光吸收层和另一半导体层组成的半导体异质结,由吸光层、窗口层和 背电极层等薄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村底是低成本的玻璃或柔性材料。由于光吸 收层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所以光吸收系数高,几微米厚就可以吸收绝大部分太阳 光,因此器件总厚度可小于10“m。这种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大面积太阳能电池 模块可以整体做成,不用组装。由于需要的材料少,与硅电池相比,生产成本有 很大的降低空间。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是市场份额却 一直较低,2002年约占太阳能电池总市场份额的10%。这是因为技术路线不成 熟,造成生产成本高,而且光电转化效率比晶体硅电池低。目前有望大规模生产 的薄膜电池主要有三种:非晶硅(a-Si)、碲化镉(CdTe)和铜铟(镓)硒[CI(O)s]。 图1,3是这三种薄膜太阳能电池从1975年以来实验室最高转化效率的发展趋势6 第1章绪论图。非晶硅电池与其它两种电池相比,效率最低,但是技术较成熟,占据了主要 的薄膜电池市场。CdTe电池由于生产成本低,在工业生产上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由于Cd元素有毒,对环境有害,所以是其推广的一个主要阻力。铜铟(镓)硒 太阳能电池由于转化效率是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最高的,而且有带隙可调、抗辐射 性能好、生产过程环保、对元素含量偏离化学计量比容忍度高等优点,在未来的 发展潜力最大。1.4Cu In(Ga)Se:薄膜太阳能电池1.4.1CuIn(Ga)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et1953年,德国科学家Hahn首次合成了CuInSe2材料(Hahna1.1953)。第一个CuInSe2/CdS异质结器件是作为光敏器件诞生的,用于探测远红外光(Wagner et a1.1974)。CulnSe2用于太阳能电池是在1975年,Shay和Wagner(1975)首次在一块P型CulnSe2单晶表面用真空蒸发法蒸镀5.10 pan厚的CdS层,制得O.79mill2的小面积器件,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2%。Kazmerskietal(1976)报道了第一块Cul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先在镀Au的玻璃上蒸发6 Inn厚的p-CulnSe2 薄膜,有两个蒸发源,一个为CulnSe2源,另一个为Se源,然后在p-CulnSe2薄 膜上蒸发同样厚度的CdS层,制得面积1.2 cm2、光电转化效率为5.7%的太阳能电池。此后,CulnSe2层厚度减至2岬,效率略有提升,至6.6%。CulnSe2太阳能电池经历的第一次比较大突破是Mickelsen和Chen(1981)用Mo作为衬底,采 用三源蒸发法制备CulnSe2薄膜,先蒸发一层富Cu的CulnSe2层,再蒸发一层 富h的CulnSe2层,两层互扩散之后CulnSe2薄膜成分接近化学计量比。然后蒸 发CdS层,制备出1 em2太阳能电池,效率为9.5%。Mickelsen采用Mo作为衬 底一直沿用至今,而且CulnSe2薄膜下层富Cu(促进晶粒长大、与Mo形成欧姆 接触)、上层富In(优化异质结界面、形成Culn3Se5反型层)的思想也影响深远。 第二次突破是引入了CuInSe2/CdS/ZnO的新电池结构(Pottereta1.1985),CdS层减薄至50 nm,允许能量高于CdS带隙宽度的光子透过,扩宽了窗口层透射到吸收层太阳光的波长范围,使短波响应极限从520 nm(CdS,Eg=2.4 eV)延伸到390 nm(ZnO,k=3.2 eV),从而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同时Cd的用 量也大幅减少,有利于环保。第三次突破是Ga的引入,形成Culnl.xGaxSe2(0<X<1) 化合物。引入Ga的主要目的是扩宽带隙,使吸收层的带隙从1.04 eV增至1.3eV,并且调节Ga的含量还可以控制CuInl.xGaxSe2的带隙在1.04.1.7 eV范围内连续变 化。目前实验室小面积Culnl.xGaxSe2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为7 第1章绪论19.9%,是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一个研究小组用Cu、In、Ga、 Se四源共蒸发法得到的(Repinseta1.2008)。除了蒸发法之外,还有金属预制膜后硒化法。1987年,ARCO公司制造出效率为14.1%的CulnSe2太阳能电池,在 很长~段时间内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Mitchelleta1.1988)。ARCO采用了一种不同的吸收层制备方法,即用H2Se气体硒化金属预制层。后来,又 用固态硒源取代了剧毒的H2Se气体,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由于这种方法和蒸发法相比更适合电池的大面积生产,所以目前多家CIS太阳能电池企业都采用 这种方法。我国在CIGS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方面和欧美日本等还有相当差距,南 开大学于上世纪90年代开展此领域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采用三步共蒸发法 制备的小面积CIGS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为15%(Zhangeta1.2009)。在实验室小面积电池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CIGS太阳能电池也逐渐推广到 工业化生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这个方向投资。目前世界上的CIGS太阳能电池厂商集中在美、日、德三国,主要有:Shell Solar(前身是SiemensSolar,ARCO,美国)、GlobalSolarEnergy(美国)、Energy Photovoltaics(美国)、DaystarElectricTechnology(美国)、Miasole(美国)、International SolarTechnology(美国)、Nanosolar(美国)、Heliovolt(美国)、Honda Soltec(日本)、Matsushita Electric(日本)、Showa Shell(日本)、Whrth Solar(德国)和JohannaSolar Technology(德国)。在生产技术方面,Wurth Solar和Global Solar采用共蒸发法制备CIGS层,其中Wurth Solar的7200 cm2的单片模块最高效率达到13%,平均效率也有11.7‰该公司2007年的生产能力为15 MW/年(Dhere 2007)。Global Solar已经开发出 柔性金属衬底,采用连续式的卷对卷(roll.to.roll)制程生产,面积为8709 cm2的 电池最高效率达10.4%,2007年产能4 MW/年(Dhere 2007)。Shell Solar和Showa Shell采用硒化/硫化金属预制膜的工艺制备CIGS层,Shell Solar的3236 cm2电 池最高效率12.8%(Dhere 2007)。值得一提的是InternationalSolar ElectricTechnology(ISET)和Nanosolar采用非真空技术生长CIGS薄膜,其中ISET是把 CuO、InO和(Cu,In)Se的纳米颗粒印刷在衬底上,然后热处理形成CIS薄膜。 而Nanosolar的技术更方便快捷,直接把含有CIGS纳米粒子的油墨状物质印刷 在柔性衬底上,以连续式的卷对卷(roll.to.roll)方式生产,生产速度得到很大提 高,而且设备成本也比真空法大幅降低。尽管该项技术目前尚未成熟,但也丝毫 掩盖不了它是一个非常有市场潜力的发展方向(Dhere 2007)。1.4.2 Cu ln(Ga)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和基本原理图1.4是铜铟硒太阳能电池结构的示意图。在玻璃衬底上共有5层薄膜。功能分别如下:8 第1章绪论ZnO:A1 i.Zn0 CdSCuInSe2MOSoda―lime glass图1.4 CuInSe2太阳能电池结构示意图。(1)衬底: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用钠钙玻璃取代了不含钠的衬底(如氧化铝 或康宁7059玻璃)后,器件性能有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钠钙玻璃和Mo的热膨 胀系数匹配良好,以及Na离子对吸光层电学性能的改善,Na离子的掺入提高了 电池的填充因子和开路电压(Kroniketa1.1998),此外,钠钙玻璃还有价格低廉的优点。用不锈钢、钛或有机聚合物聚酰亚胺做衬底可以实现柔性CIGS电池, 但目前的光电转化效率还有待提高(Kessler andRudmann 2004)。(2)背接触层:铜铟硒太阳能电池的背接触层不仅要求有优良的导电性,而 且要求和铜铟硒层之间对于多数载流子空穴有很好的欧姆接触,对于少数载流子 电子有很低的复合率,并且在吸收层沉积过程中不发生反应。Mo是目前为止最 好的选择,磁控溅射沉积的Mo层是柱晶状结构,也给Na从衬底向上扩散提供了通道(Rocketteta1.1991)。在Mo和铜铟硒层之间会形成MoSe2层,由于Mo/CIS之间有一个弱的肖特基结,而Mo/MoSez/CIS则完全是欧姆接触,故MoSe2层的 存在可改善能带结构,而且能形成背电场,有利于载流子输运,缺点是对光的反 射系数较低(Assmanneta1.2005)。(3)光吸收层:对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来说,吸收层的吸收系数、带隙宽度和 少子寿命是三个重要指标。这也是铜铟硒非常适合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原因。 (4)缓冲层:缓冲层是介于吸收层和透明导电窗口层之间的过渡层。从电学 角度看,由于缓冲层是高阻的,介于透明导电层和吸收层之间可以防止分流 (shunting),即电池“漏电"。从晶体学和化学角度看,缓冲层用于缓解吸收层和9 第1章绪论窗口层的晶格失配以及阻碍元素互扩散。目前最高效率的CIGS太阳能电池采用 CdS和本征ZnO做为缓冲层。ZnO(002)面和CuInSe2(112)面的晶格失配为11.4%,而CdS(002)面和CuInSe2(112)面的晶格失配只有0.6%(QiuC1995)。CdS还能起到界面钝化和能带调整的作用。能带调整主要指可以促进P型CulnSe2 薄膜表面形成反型层。而且,CdS还可以保护CulnSe2薄膜在溅射沉积窗口层时 不被高能粒子轰击破坏(Rauand Shock1999)。由于Cd污染环境,所以人们也尝试开发无镉的缓冲层以替代CdS,并且避免用溶液法制备该层,以提高整条CIS 生产线的兼容性。目前可用来代替CdS作为缓冲层的材料有ZnS、Zn(O,S,OH)。、In2S3、Inx(OH,S)v、In2Se3等,但是其中一些材料的化学稳定性还存在问题,需 要进一步研究。(5)窗口层:窗口层由两层氧化锌组成。第一层是本征Zn0层(i。ZnO),在 CdS和ZnO:A1层之间起到带隙过渡作用,并且由于高阻,载流子寿命较长。该 层一般用射频磁控溅射沉积。第二层是重掺杂的ZnO层,掺杂元素为Al或Ga, 最常用的是ZnO:A1,它的带隙较宽,为3.3 eV,有很高的透光率及电导率,是 理想的透明导电氧化物,通常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目前ZnO:AI窗口层的 研究集中在降低沉积温度、提高电导率和光透过率、减薄膜厚等方面。 Cul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在清洗干净的钠钙玻璃衬底 上用直流磁控溅射法沉积O.5.1 1.tm厚的Mo层。然后沉积1.5.2 p,m厚吸光CulnSe2 层。再用化学浴沉积法制备约50 nm厚的CdS层。之后用磁控溅射法依次沉积 一薄层本征ZnO层(50 nrn)和一厚层ZnO:AI层(300―500 nln)。在ZnO:A1层上蒸 镀N“舢电极,最后沉积一层MgF2减反射层。 图1.5是CIGS太阳能电池的能带结构示意图,ZnO和ZnO:A1层由于带隙 较宽(3.2 ev),大部分光子都可透过这两层,CdS层带隙稍窄(2.4 eV),但由于很薄(50 nln),所以对入射光的吸收较少,大部分入射光都能到达CIGS吸收层被吸收。n型CdS和P型CIGS在形成异质结时,由于费米能级趋于重合,导致 能带弯曲,并且由于二者电子亲和势不同,造成界面处能带不连续,出现尖峰和凹1:3,如图中所示,蝇和蝎分别为导带底和价带顶的能带失调,能带失调对于载流子输运会产生一定影响。当光照时,在CIGS层内产生电子一空穴对,由于 扩散作用,电子.空穴对在空间电荷区被P.CIGS/n-CdS异质结的内建电场分开,从而在外电路产生电流。CIGS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由内建电势差决定,即图中CIGS和ZnO:A1的导带低能量差值,光吸收层CIGS的带隙越宽,内建电势差越大,开路电压%越大,但同时短路电流k会减小。10 第1章绪论i-Zno缈。 znO:AI::r。― I1.2 eV U―iRunemud_一l■-_mid_I1I3.2 eVF一/‘。。?―-―――-――――' 距离and Schock图1.5 CIGS太阳能电池能带结构示意图(参考了Rau1999)。1.5Cu InSe2吸收层多元素组分增加了多元化合物如铜铟硒制备的难度。但多元化合物半导体与 Si和GaAs等元素或二元化合物半导体相比也有优势,如t即使组分偏离化学比, 在一定的组分范围内,多元化合物仍能保持结构和性能基本不变,对成分的偏离 有较高的耐受度。1.5.1CuInSo:的结构、电学和光学性质CuInSe2属于I.III.V12族半导体,四方黄铜矿结构,如图1.6(a)所示。黄铜 矿结构的晶胞是由两个闪锌矿晶胞叠加组成的,Cu和IIl原子交替占据位置相当 的晶格格点,并且每个Cu原子或IIl原子与四周四个Se原子之间成键,形成一 个四面体结构,同样每个Se原子与四周的两个Cu原子和两个IIl原子成键,形 成一个以Se为中心的2Cu-Se.2In四面体结构。黄铜矿结构CuInSe2这种独特的 Cu.Se和h1.Se化学键交替顺序有压缩带隙宽度的电学效应,并且,由于Cu.Se 和111.Se化学键离子性和键长的区别(dcu.s。=2.484 A,dtn.Se=2.586 h),导致了 2Cu.Se.2In四面体结构偏离正四面体发生扭曲,即黄铜矿结构的晶格常数c/a值不等于2,约为2.Ol∞=5.784 A,c;11.616 A)。值得注意的是,ClalnSe2存在一 第1章绪论aI’(o≮obnoo11》孽’。I二::《口‘宙江 y. ‘n蕾℃》《o归k-,Eo Selid了≯L戳5%图1 0CuInS。2两种结构单胞的对比:(a)黄铜矿结构(CH),(b)CuAu结构(CA) (引自文献Stanberv 2002)种和黄铜矿结构非常相近的相CuAu相,如图l 6(b)所示,该结构和黄铜矿结构 一样由以se为中心的2Cu.Se-2In四面体结构组成,并且二者生成能仅相差2 meV/atom,所以该相经常存在于黄铜矿相当中。由于纯的CuAu相比较难于制各, 所以它的电学和光学性质都还在探索当中。 CulnSe2的赝二元体系相圉如图l 7所示。该相图中有四种不同的CIS相:d相(黄铜矿结构CulnSe2)、O相(CuhSe5和Cu21rl{Se7)、6相(闪锌矿结构CulnSc2)和T相(Culn5Se8)。所有邻近Ⅱ相的相都有相类似的晶体结构。如B相是一种有 缺陷的黄铜矿相,是点缺陷对(Vcu和Inc。)有序排布调制的黄铜矿相。在室温下, a相(黄铜矿相)的存在区间很小,在略微富hI的一边.只覆盖了cu含量24.24 的狭小范围,这也就是用于高转化效率太阳能电池的CIS或CIGS须略富In的 原医之一,幸运的是.Na离子的掺入可以扩大d相的存在范围。在810℃时n 相转变为6相,在986℃时6相熔化。富cu的CulnSc2通常是P型,而贫Cu 的CulnSe2既可以是P型,也可以是n型。在se过饱和蒸气压中热处理贫cu的 第1章绪论n型CulnSc2可以使其转变为P型,在无Se蒸气或低Se蒸气压中热处理富Cu 的P型CulnSc2可以使其转变为n型。这种效应归结于硒空位是施主。1200l 1001000,.,900 o3b8007006005000 lO 20 30 405060708090100 In 2SeaCu2SeX【m01.%】图1.7 Cu-In―Se体系的Cu2Sc.In2Sc3赝二元相图(引自文献Stanbery 2002)。CuInSe2薄膜的电学性质强烈依赖于组分,如图1.8所示,Sc/M和Cu/In是 影响电学性质的主要参量,M是Cu+In。电阻率从富Cu到富111由10a Q-cm提高到100 Q?cm。富Cu的CuInSc2薄膜虽然是P型的,但却不能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因为在富Cu的CuInSe2薄膜晶界中存在高电导率的半金属:铜硒二元化 合物,很容易导致电池漏电。所以用于制造CuInSc2太阳能电池的是P型贫Cu 的CulnSc2薄膜,载流子浓度在1016 cm-3量级,少子扩散长度在0.5.1.5 gm之间, 相应的少子寿命在I-9 ns。在P型CulnSc2薄膜中主要的受主是Cu空位(Vcu), 主要的补偿施主是Se空位(Vs。)。许多不同的本征缺陷存在于黄铜矿结构中,对 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CulnSe2材料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存在电中性的 缺陷对2Vcu"+Incu2+,形成能很低,是电学非激活的,可补偿成分偏离化学比的 影响,从而即使CulnSc2薄膜的成分与化学比有比较大的偏离时,也一样可以得13 第1章绪论Cu/In>1广-Se/M>1OrCu/In<ICu/In>1厂-SelM<1orCu/In<1p-type Low p Cu2,xSe present with CulnSe2p-type Intermediate p n-typeHighPp-type Low pp-type High p n―type Low PM=Metal(Cu+In),P=resistivity图1.8 CulnSe2电学性质和成分的关系(引自文献Noufi a1.1984)。et到高转化效率的电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高转化效率的CulnSe2薄膜太阳能 电池中有一薄层Culn3Se5存在于CulnSe2和CdS之间。Culn3Se5是一种有缺陷的 黄铜矿相,被称为有序缺陷化合物(ODC),在相图中为B相。这层ODC通常是 高阻本征的或轻11型的半导体,带隙为1.3 eV,高稳定性的2Vcu"+Incu2+缺陷对 周期性有序排布导致了Culn3Se5的形成。 CulnSe2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宽度为1.04 eV,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的光 吸收系数高达105 cm~,当CulnSe2材料中掺Ga时,可以通过改变薄膜中元素含 量Ga/(In+Ga)比值调节带隙,带隙可调范围为1.0.1.7 eV,带隙和Ga含量的经 验关系为(Alonsoeta1.2002):Es(CuInl吖GaxSe2)一1.01+0.459什O.167x2(1.8)高效率CIGS太阳能电池的乓约1.2 eV,当乓高于1.3 eV后,由于Ga含量过 高造成晶格缺陷增多,电池效率下降。1.5.2 Cu ln(Ga)Se:薄膜的制备方法几乎所有用来制备半导体的方法都曾经尝试用于制备Cutn(Ga)Se2薄膜,但 只有少数几种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的Culn(Ga)Se2薄膜并用在太阳能电池当中。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方法。 真空共蒸发法。该方法是在真空中共蒸发Cu、In、Se三源,衬底同时加热, Cu、IIl、Se原子共沉积在衬底上。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各源的蒸发速14 第l章绪论率从而精确控制薄膜组分。目前世界上最高转化效率19.9%的CIGS太阳能电池 就是美国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NREL)采用这种物理气相淀积(PVD)制备的,通 常称之为NREL三步法。第一步,In、Ga、Se首先蒸发沉积到衬底上形成 (In,Ga)2Se3;第二步,只蒸Cu和Se,形成含有可辅助CIGS晶粒生长的二元Cu.Se 相化合物的富Cu的CIGS;最后一步,继续补充少量In、Ga、Se,最终形成略微贫Cu的黄铜矿结构CIGS薄膜(Gaboreta1.1994)。该方法对于各元素组分的控制十分精确,所以生长的CIGS结晶质量很好,而且薄膜内的杂相含量非常少。 但由于需要高真空环境和高温条件,所以成本很高,而且共蒸发技术用于大面积 电池生产时,本身还有成分分布不均匀的缺陷,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几家企 业采用此方法生产商业电池组件,如德国的Wurth Solar公司。 第二种方法是两步法,这种方法已经成功用于Shell Solar和Showa Shell公 司的生产线上。两步法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沉积金属预制膜,如Cu/In/Ga 叠层预制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溅射、蒸发或电镀。第二步是硒化。硒化, 即让金属预制膜和硒充分反应化合生成CIGS。硒化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第一 种是热蒸发硒,即物理气相沉积硒(PVD.Se);第二种是化学气相沉积硒,即用 载气输运硒蒸气(CVD.Se);第三种是用载气输运H2Se气体硒化预制膜 (CVD.H2Se);第四种是将Se沉积在预制膜中,然后在真空或硒蒸气中快速退火(rapid thermal annealing,RTP)形成CIS薄膜,这种方法由于省时、节能、高效,有很好的技术应用前景。通常在硒化时预制膜的温度保持在400.600 oC之间,时 间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Zweigartetal(1996)用硒化Cu/In.Se预制膜的方法制备et出转化效率为14%的CIS太阳能电池。Kushiyaal(2001)硒化Cu.111.Ga预制膜et得到了转化效率为14.2%的CIGS太阳能电池。Probst也得到了效率为14.7%的CIGS太阳能电池。al(2001)用RTP的方法前面提到,虽然CIGS太阳能电池无论从效率还是稳定性方面都可以与晶体 硅电池匹敌,但是市场份额却很小(<l%),归根结底是因为过高的生产成本和复 杂、批量制备薄膜可控性不好。因此发展低成本、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路线,尤其 是基于较低生长温度和非真空生长环境的技术,是获得CIGS太阳能电池商业化 的理想技术。 电化学沉积法被认为是生产大面积电池有效可行的方法。电化学沉积除了不 需要昂贵的真空设备、适于大面积沉积、沉积温度低的优点之外,还有节约材料 的优点,镀液中消耗的Cu、In、Ga、Se元素几乎都沉积在薄膜上了,没有任何 浪费,尤其对于In、Ga这类比较昂贵的稀缺元素,可以降低不少成本。目前有 两类电化学沉积法,一类是电化学共沉积所有元素,称为一步电沉积法,另一类 是电化学沉积金属预制膜再硒化。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类方法,在本论文15 第1章绪论第三章中将对一步电沉积CIS薄膜作详细介绍。除此之外,还有热解喷涂法、溶胶凝胶法、喷墨印刷法等非真空沉积方法,但这些方法在成分控制、厚度控制、薄膜均匀性和电学性质等方面与电化学沉积 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研究。1.6CdS薄膜的性质CdS属于II.VI族化合物,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单晶带隙宽度为2.45 eV,属于宽带隙半导体,吸收边波长约为512 nnl,允许大部分可见光透过,因此常作 为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由于Cd和S形成化合物时价电子发生轨道杂化,使CdS中CA原子和S原子分别有四个价电子,每个Cd原子(S原子)和最近邻四个S原子(Cd原子)成键,形成四面体结构单元。CdS主要有两种晶体结构,一 种是立方相闪锌矿结构(zinc blende),一种是六方相纤锌矿结构(wurtzite)。两种 结构非常相近,互为同质异构体,二者的最近邻原予间距相等,区别只是密排面 的堆垛次序不同,闪锌矿结构是ABCABCABC的顺序,而纤锌矿结构是 ABABAB的顺序。由于两种结构的形成能相差很小,所以通常会共存于制备出 的CdS薄膜中。由于CdS中主要点缺陷硫空位(Vs)为施主,所以CdS为n型半 导体,载流子浓度的为1016.1017/cm3。器件级别的n型CdS薄膜载流子浓度为 1017/cm3,电子迁移率(/a一)为350 emE/Vs,导带底有效态密度(Ⅳc)为1.8x1019 少子寿命2x1 0’10 em。,S(Acevedo 2006)。1.7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本论文针对化学浴沉积CdS薄膜的再结晶过程、电化学沉积CuInSe2薄膜的 硒化过程以及InSe/Cu叠层预制膜的硒化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1)研究了空气热处理化学浴沉积的CdS薄膜的再结晶过程,从点缺陷形成 方面解释了有CdCl2涂层的CdS表面的抗氧化机制,并结合CdS的相变过程解 释了CdS的晶粒长大机制。通过优化条件制备出具有(002)面择优取向的六方相 CdS薄膜,并研究了反应机理。实验室其他研究生,利用我们制备的高质量CdS, 制备的CdS/CdTe太阳能电池达到12.4%的转化效率。 (2)系统地研究了电沉积的Cu-In.2Se(原子比)预制膜硒化过程中衬底温度 和预制膜成分对薄膜最终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硒化条件下预制膜经历的化 学反应路径。研究了反应过程中中间相辅助CuInSe2晶粒生长的机制,得到了结 晶性很好的黄铜矿结构的CuInSe2薄膜,初步制备出Mo/CIS/CdS/ZnO太阳能电16 第1章绪论池。研究了电沉积制备的CuInSe2薄膜的变温拉曼光谱。低温下用拉曼光谱探测 到CuInSe2化合物中由于原子堆积方式不同产生的与黄铜矿相有细微差别的 CuAu相;利用Ridley模型对CuInSe2的变温拉曼光谱的峰位和线宽进行了拟合, 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解释。用H2S硫化电沉积Cu.In.2Se预制膜的方法制备出 CuIn(Se,S)2薄膜。此外,研究了电化学沉积法制备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过程。 (3)蒸发Cu/InSe叠层预制膜再硒化制备CuInSe2薄膜的研究。详细研究了硒 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生成的物相,并制备了结晶性好、物相均一的P型黄 铜矿相CuInSe2薄膜。研究了磁控溅射沉积CuInSe2薄膜太阳能电池背电极Mo 层和窗口层ZnO:AI薄膜的制备过程。讨论了衬底温度和负离子轰击对ZnO:AI 薄膜光学、电学和结构性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高透过率和高电导率的ZnO:A1薄膜。17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 I 2热处理机理研究2.1引言CdS薄膜有多种制备方法,包括磁控溅射法(Leeeta1.2007)、热解喷涂法(Hieeeta1.2006)、近空间升华法(Ferekideseta1.2000)、化学气相沉积法991)和化学浴沉积法(Rose et(Berrigan eta1.1 998)、电化学沉积法(Morris et a1.1 batha1.1999)等,化学浴沉积(Chemicaldeposition,简称CBD)由于所用设备简单,不需要真空环境,反应原料纯度要求低,可以在相对低的温度下生长大面积、 高品质的CdS薄膜,而被用于高转化效率CdTe电池中CdS层的制备和CIGS电 池的缓冲层。目前最高光电转化效率的小面积CdTe电池(Wu 2004)和CIGS电池(Repinseta1.2008)的CdS层都采用CBD法制备。化学浴沉积是指在60.95 oC的水浴(或油浴)环境中,溶液体系里反应物之间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在衬底上生长形成薄膜的过程。化学浴沉积的机制类似 于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印or deposition,简称CVD),同样包括反应物的输 送以及在衬底表面的吸附、反应、成核、薄膜生长等过程,只不过化学浴沉积的 介质是水等液体,而化学气相沉积的介质足气体。 CBD法用于制备薄膜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Liebig用CBD 法沉积了光亮的银层,用于制造镜子,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银镜反应(Hodes 2003)。 1884年,Reynolds(1884)在酒石酸铅和硫脲的碱性溶液中用CBD法沉积出PbS 薄膜,用于红外探测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CBD法主要限于制备PbS和PbSe 薄膜,直到1961年才用于制备CdS薄膜(Zelaya.angeleta1.1999)。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可用CBD法制备的物质范围有了扩大,包括很多金属的硫化物、硒化 物和某些氧化物,甚至三元化合物。自从1978年Uda et al(1978)将CBD的CdS 薄膜成功用于制备CdS/CdTe太阳能电池,取代了传统的蒸发沉积CdS薄膜的方 法,使CBD法在太阳能电池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那时起,CBD法得 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此后几年,CBD法制备的CdS薄膜不仅用于高转化效率 CdTe电池的制造,而且扩展到CulnSe2太阳能电池领域,并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化学浴法制备CdS薄膜是基于镉的络合物和硫脲在碱性溶液中的络合、分 解并反应,沉积在透明导电玻璃衬底上的。在化学浴沉积CdS薄膜的过程中存 在两种机制,即发生在衬底上的异质反应(heterogeneous reaction)和发生在溶液 中的同质反应(homogenous reaction)(Savadogoeta1.1998)。异质反应即Cd+的络】9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合物首先吸附在衬底上,然后和硫源形成中间相分子,最后,中间相分子分解产 生CdS。由于这种反应生长速度慢,得到的CdS薄膜平整致密无针孔、光透过 率高、缺陷少,适于制备高光电转化效率太阳能电池。而同质反应是在溶液中形 成CdS团簇,随着反应进行,团簇浓度增大并吸附在衬底上成膜。由于团簇颗 粒较大,堆积形成的CdS薄膜多孔、疏松,这些针孔会造成CdTe太阳能电池在 异质结处发生短路,在CdS预制膜中存在的CdS大颗粒会对光产生漫散射,降 低入射太阳光的透过率,另外由于该薄膜的结构缺陷密度高,电子平均自由程短, 载流子浓度低,从而大大降低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因此在实验中要竭力避免同质反应。CdS预制膜中晶粒非常小,粒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且薄膜电阻率很高, 缺陷密度大,可以通过热处理提高CdS的结晶性和光学、电学性质。但是,在 真空或中性气氛中热处理对CdS结晶的作用很小。实验发现经CdCl2热处理能显 著提高晶粒尺寸,还能有效减少CdS薄膜晶界处的复合中心和各种缺陷,改善 光学吸收边和带隙宽度,并能提高载流子浓度(Duroseeta1.1999)。刚沉积出的CdS薄膜中大部分晶粒是六方相,但有少量立方相混杂其中,由于六方相较稳定, 且(002)晶面有利于CdTe薄膜的(111)面择优生长,是制备高转化效率CdTe电 池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章的研究内容是: (1)通过普通热处理和CdCh热处理的对比研究分析CdCl2热处理促进CBD 沉积的CdS薄膜再结晶的机制。 (2)通过对化学浴沉积机制的分析制备具有六方相(002)面择优取向的CdS 薄膜,探讨反应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CdS/CdTc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2.2化学浴沉积法制备CdS薄膜2.2.1化学浴沉积CdS薄膜的机理化学浴沉积CdS,通常采用的溶液体系有硫酸镉(CdS04)、氯化镉(CdCl2) 和醋酸镉(Cd(CH3COO)2)等。以硫酸镉体系为例,硫酸镉作为镉源,硫脲 (thiourea,简称,IU)或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简称TAM)作为硫源,缓释硫 原子,由于CdS的溶度积很小,Cd2+和S2。直接反应,极易生成CdS沉淀,所以 化学浴沉积CdS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入络合剂络合镉离子,使镉离子缓慢释 放。常用的络合剂有氨水(NH3)、氰化物(CN‘)、乙二胺四乙酸(EDTA)、三乙醇 胺(TEA)、柠檬酸钠等。反应在碱性环境中进行,OH‘的浓度或pH值控制着溶20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液中Cd2+离子浓度和硫脲水解释放S‘离子的速度。此外,水浴温度也对硫脲水解速度有很大影响。 在镀液中,首先氨发生水解,NH3+H20;NH;+OH一同时,未水解的氨和镉离子络合,形成四氨合镉离子,(2.1)Cd“+4NH3{Cd(NH3):+(2.2)当NH3的浓度足够高时,Cd2+离子几乎全部被NH3络合成四氨合镉离子 (Cd(NH3)4”),溶液中只剩下极少的Cd2+离子。 对于同质反应:硫脲释放的S2。离子和溶液中Cd2+离子的离子积大于CdS的 溶度积时,S}离子和Cd2+离子直接结合成CdS,该反应速度很快,溶液中的CdS 颗粒数量迅速增长,同时体积也增大,形成一个个团簇,并不断吸附到衬底表面,生成疏松多孔的CdS膜层:SC(NH2)2+30H一≠2NH3+co;一十Hs一, HS一+OH一{S2一+H20.Cd2++S2一寸CdS(s)(2.3)(2.4)(2.5)对于异质反应,本质上是一种表面吸附-成核过程。根据Ortega-Borges和Lincot的理论(Ortega.Borgesand Lincot1993),异质反应是在衬底附近,四氨合镉离子和OH。生成Cd(OH)2吸附在衬底表面:Cd(NH3);++20H一+site一[Cd(OH)2】ad。+4NH3Cd(OH)2在衬底表面和硫脲生成中间产物分子:(2.6)【Cd(OH)2】ad。+SC(NH2)2斗【Cd(SC(NH2)2)(OH)2】ad。(2.7)21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中间产物分子分解生成CdS化学吸附在衬底上,并产生一个吸附空位:【Cd(SC(NH2)2)(0H)2】ads_CdS+CN2H2+2H20+site(2.8)由于这种生长机制有中间产物生成,所以沉积速度相对缓慢,所得预制膜致 密平整无针孔,适于制备高转化效率的CdTe太阳能电池。在化学浴沉积CdS的 初期,由于溶液中Cd2+离子和S2。离子很少,反应(2.5)很难发生,故以异质反应 为主要过程,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反应(2.5)产生的CdS团簇数目不断增多, 同质反应成为主要过程,可见这两种生长机制在化学浴沉积CdS的过程中是相 互竞争的,要得到适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级别的CdS薄膜必须减缓沉积速 率,抑制同质反应。因此化学浴沉积CdS薄膜是一系列复杂的络合反应,反应 过程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反应物的浓度和溶液pH值之外,水浴温度、 搅拌速度和沉积时间等也会影响薄膜质量,要制备高质量的CdS预制膜,必须 精确控制这些参数。 2.2.2化学浴沉积CdS薄膜的实验方法 化学浴沉积CdS薄膜的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玻璃反应器皿置于一个水浴 加热装置中,该装置带磁力搅拌功能,可以在反应时用磁子对镀液充分搅拌。衬 底是Sn02:F(FTO)镀膜玻璃(薄膜方块电阻为15剑口),依次经过丙酮、乙醇和 去离子水超声清洗,用干燥氮气吹干,固定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圆环形衬底托架 上,置于反应器皿底部。量取一定体积的纯水倒入反应器皿中,浸没衬底FTO 玻璃。镀液采用硫酸镉体系,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硫酸镉(CdS04)、硫脲 (SC(NH2)2)溶液,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氨水依次倒入反应器皿中,镀液用Millipore 公司的超纯水仪纯化的去离子水(电阻率18 Mrl?cm)配制。然后把反应器皿放入 已经升到目标温度(65.70 oC)的水浴装置内并用磁子对镀液剧烈搅拌,同时开始 计时。约8分钟时,衬底开始呈现浅淡黄色,已经生长了一定厚度的CdS,随反 应时间加长溶液由澄清变为淡绿色再变为淡黄色,并逐渐浑浊,最后为橙黄色浑 浊液体,说明溶液中的CdS颗粒数目逐渐变多,粒径逐渐变大,即同质反应从 次要地位变为主要地位。当溶液即将变浑浊时停止反应,将CdS薄膜取出,用 去离子水冲洗并用干燥氮气吹干,反应时间约为12分钟,薄膜厚度经SEM观察断面测得约60 nin。再用同样方法重复镀两次,可得到更厚的CdS薄膜,约为180nlTl。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图2 1化学浴沉积法制各CdS薄膜的实验装置示意图2 3CdCl:热处理促进CdS薄膜再结晶的机理研究1研究背景 化学浴法制各CdS薄膜是基于镉的络合物和硫脲在碱性溶液中的络台、分23解井反应,沉积在衬底上的。由于所用设备简单,不需要真空环境.反应原料纯 度要求低,可以在相对低的温度下生长大面积、均匀平整的CdS薄膜,而被用 于高转化效率CdTe电池,与其他制备方法相比,采用CBD.Gig制各的小面积 CdTe电池的转化效率最高,己达到16 5%。是目前的世界纪录(Wu 2004)。 虽然CBD法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形貌方面,由 于化学法生长机制的限制,与物理法相比预制膜晶粒小,甚至存在非晶态CdS。 在结构方面,高效率CdTe电池要求CdS为六方相,而避免立方相.有两个原因. 一是六方相更易形成柱晶结构,晶界平行于载流子传输方向,有利于太阳能电池 的载流子纵向输运,二是六方相比立方相稳定,且(002)密排面有利于CdTe生 长,而化学浴法制各的CdS预制膜一般为立方和六方的混合相,且晶面择优取向难控制,这对后续Cm生长、异质结形成以及电池性能都十分不利。在电学性质方面,由于化学浴法是以CdS分子形式沉积在衬底上的,所以预制膜中镉 和硫元素几乎符合化学计量比,不能分gⅡ控制镉和硫的沉积速率,无法实现自掺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杂,故薄膜接近于本征CdS,电阻率很高,此外由于薄膜中缺陷密度高造成电子平均自由程短且载流子浓度低,阻碍了光生载流子的传导,使太阳能电池内阻大大增加,减小了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在热学性质方面,由于预制 膜结晶性不好,晶粒小,表面能高,在高温环境中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热 稳定性差,比如和CdTe层之间相互过度扩散,影响异质结质量。综上所述,通 过热处理提高化学浴沉积的CdS薄膜的结晶性是非常必要的。在众多热处理方案中,CdCl2热处理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案。目前CdCl2热处理CdS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CdCh气氛中沉积CdS,这类方法只适用于物理 法在真空系统中制备CdS,如近空间升华法;另一种是在CdS预制膜表面蒸镀、 旋涂、提拉或喷涂一层CdCl2薄膜,然后在惰性气体或空气中热处理,适用于各 种方法制备的CdS预制膜。其中蒸镀CdCl2是在真空环境中进行,设备较复杂, 成本较高;旋涂法或提拉法的设备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到生产中,本文采 用旋涂的方法涂覆CdCl2薄膜。 关于CdCh热处理CdS的研究一直停留在CdCl2热处理对CdS薄膜结构、 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和器件性能的影响等方面。Leeetal(1986)发现CdCl2在平版印刷制备的CdS薄膜的烧结过程中能促进CdS晶粒长大,他将平均粒径2¨m 的CdS粉体和9 wt%的CdCl2粉末混合,并加入丙二醇配成浆料印刷在玻璃衬底表面,然后在650 oC氮气氛中烧结l小时,发现CdS粒径增大至15¨m,电阻率为0.5 flcm,在此基础上制备出的CdS/CdTe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7.1 8%。Patiletal(1999)也研究了氯化物对平版印刷的CdS层再结晶的影响,他采用的氯化物是CuCh和CdCl2的混合物,他发现当CdS中CuCl2和CdCl2的总掺入量高于0.5wt%时,经500 oC空气热处理2小时立方相CdS就可完全转变为六方相CdS。Song ctal(1999)研究了CdCl2热处理对CBD沉积的CdS薄膜以及CdS/CdTe异质结的影响,他们在CBD沉积的CdS表面用喷雾法喷涂浓度为1.2 M的CdCh 水溶液,并在氮气氛中450 oC热处理50分钟,发现CdCl2促进CdS再结晶,使 得在热处理CdS/CdTe结时Te不容易扩散入CdS层,降低了异质结界面上载流 子复合中心的浓度。Romeoetal(1999)用CdCl2热处理的CdS层制备出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4.6%的CdS/CdTe太阳能电池,他们先用磁控溅射法沉积200 am厚的 CdS薄膜,然后在其上蒸镀150 nm厚的CdCl2薄膜,在空气中分两步热处理,第一步是460 oC,第二步500 oc,各保持20分钟,热处理后CdS的平均粒径从50nm增至200 nnl,吸收边也变得更加陡峭。Aguilar-Hemandezetal(2005)研究了CdCh热处理对CdS薄膜发光性质的影响,CdS薄膜用近空间气相输运(CloseSpaced VapourTransport,简称CVST)法沉积,随后也用CVST法对CdS热处理,即用载气输运CdCl2蒸气,在CdCl2蒸气中400 oC热处理CdS层30分钟,发现24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热处理后Cds薄膜的室温PL谱有明显改善,有两个强的发光带分别位于1.67eV和2.47 eV,他们认为该发光带源于CdCh热处理促进CdS薄膜产生的点缺陷:S 空位和S间隙原子。Leeetal(2007)报道了CdCl2热处理对磁控溅射沉积的CdS薄膜的影响,在真空中在CdS薄膜表面蒸发了70.200 n/n不同厚度的CdCl2薄膜,并在空气中350.500 oC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热处理,发现CdCl2热处理后CdS的 晶粒有明显长大,并且表面蒸发CdCl2层越厚的CdS薄膜结晶越好,同时CdS 的吸收边由于带隙展宽而发生蓝移。 以上报道基本上都是从CdCl2热处理前后的对比说明CdCl2对于CdS薄膜结 构、光学、电学等性质的改善作用,而很少从反应机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CdCl2 热处理能有效地促进CdS再结晶。本节通过CdS热处理过程中有无CdCl2参与 的对比实验,分别对热处理后两组样品的结构性质、光学性质、晶格振动、点缺 陷和表面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拉曼光谱对热处理时的薄膜进行原位测量, 从中分析并揭示了CdCl2热处理促进CdS再结晶的机制。2.3.2CdS薄膜的CdGl。热处理实验方法和表征首先化学浴沉积CdS薄膜,方法如2.2.2所述,厚度为180 hi/1。然后在CdS 薄膜上用匀胶机旋涂CdCl2的饱和甲醇溶液,在旋涂过程中甲醇挥发,使CdS 层表面覆盖了一层很薄的CdCl2层。待管式炉升至目标炉温后(通常为400 oC), 将样品放入管式炉内热处理,热处理在空气中进行。另一组无CdCl2旋涂层的 CdS薄膜按相同方法热处理。热处理时间均为15分钟。为了表述简化,我们把 有CdCl2旋涂层的热处理称为“CdCl2热处理",无CdCl2旋涂层的热处理称为“空 气热处理”,实际上二者都是在空气中热处理的。 针对热处理前后CdS薄膜的形貌、结构、表面成分和点缺陷分别做了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简称SEM)、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y,简称AFM)、X射线衍射谱(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拉曼光 谱(Raman spectroscopy)、紫外.红外反射透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简称xPs)和光致发光光谱(Photoluminescence,简称PL)表征。扫描电镜为Sirion2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RD仪器为 MXPAHF.18kW转靶X射线衍射仪,X射线为Cu Ka线,波长为1.5418 A,功率为8 kW(40 kVx200 mA)。拉曼测试系统为LABRAM.HR型,光源有两种, 一种为波长514.5 ILrn的氩离子激光,光斑直径约5 um,另一种为波长325 nm的He.Cd激光,该测试系统配备了电脑控制自动升温降温装置,可在77.723K范围内精确控温,样品置于拉曼测试系统的加热台上,在加热过程中原位探测样 品的拉曼光谱。紫外.红外光反射透射谱用Hitachi Co.U.4100型紫外.红外分光光25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度计测量。XPS谱由BSCALAB 250型高性能电子能谱仪测得。PL谱由 FLUOROLOG.3一TAU型稳态寿命荧光谱仪测得,激发光波长为4582ran。33CdClz热处理和空气热处理对GdS薄膜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图2.2分别为CdS预制膜(未热处理的薄膜)、空气热处理和CdCl2热处理薄 膜的扫描电镜照片。预制膜由直径为200 ran的团簇组成,组成团簇的小颗粒粒图22CdS薄膜表面和断面的SEM照片:(a)和(b)为预制膜;(c)和(d】为空气热处理oC.】5rain。薄膜;(e)和(0为CdCI,热处理薄膜。空气热处理和CdCI,热处理均为400径约为10 arn。没有CdCl2旋滁层的薄膜经400℃热处理后薄膜表面有很多直径为sonm的圆颗粒,这些圆颗粒没有连在一起,之间有空隙和孔洞,薄膜粮糙而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圉2 3 CdS薄膜表面的AFM形貌图像,样品与圄2.2相同:(曲预制膜:(b)空气热处理薄膜:(c)CdCI,热处理薄膜。不致密,如图2 2(0。从图2.2(d)所示的断面来看,在表层的圆颗粒下面仍然是 和预制膜里~样的小颗粒。但是.有CdCl2旋涂层的薄膜经4000c热处理后就大 第2章化学浴沉积CdS薄膜及CdCl2热处理机理研究 为不同了,如图2 2(e)和(0所示,薄膜由紧密相连的大晶粒组成,致密平整,无}L洞,粒径由预制膜的10nm增长到100 nm。显然,在CdCl2热处理过程中, 由纳米晶组成的团簇发生再结晶,形成了CdS大晶粒。 为了与SEM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补充,我们用原予力显微镜(AFM)对薄膜表 面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井得到了表面粗糙度(RMS)的统计数值,如图2 3所示。预制膜的表面粗糙度最小(RMS=105nnO,说明由小颗粒组成的团簇虽然比较大,但是纵深起伏很小.表面很平。空气热处理之后,由于表面生成了互相分离 的圆颗粒.并且有大量孔洞,因此表面起伏相对较大(RMS=237nm).和图92.2(c)SEM的结果是一致的。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脉冲激光沉积镀膜设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