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种植种植业什么最赚钱钱

一亩地种菜能赚多少钱有多少利润
核心提示:种菜是一条不错的赚钱门路,对于每餐都吃的菜你想过一亩地种菜能赚多少钱有多少利润吗,或许未曾想过。而对于菜农而言一亩地种菜能赚多少钱有多少利润是最关注的核心所在,对菜农来说种菜也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增加收入,因此,弄明一亩地种菜有多少利润能赚多少钱才是硬道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现种菜赚钱的目的。常见的蔬菜有:血碧菜、四季小白菜、上海青、韭菜、菜心、油麦菜、奶白菜、马齿苋、蕨菜、娃娃菜等品种。种菜是一条不错的赚钱门路,对于每餐都吃的菜你想过一亩地种菜能赚多少钱有多少利润吗,或许未曾想过。而对于菜农而言一亩地种菜能赚多少钱有多少利润是最关注的核心所在,对菜农来说种菜也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增加收入,因此,弄明一亩地种菜有多少利润能赚多少钱才是硬道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现种菜赚钱的目的。常见的蔬菜有:血碧菜、四季小白菜、上海青、韭菜、菜心、油麦菜、奶白菜、马齿苋、蕨菜、娃娃菜等品种。
奶白菜:奶白菜为浅根作物,须根发达,再生力强,适于育苗移栽。奶白菜喜冷凉的气候,在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能耐短时的-2~-3℃。一亩地平均约有1万斤产量,每亩白菜可以卖3500元,最好的卖到了4000多元一亩,相当于卖出了近0.4元/斤的好价格,成本每亩在500到800左右,存利润3000每亩左右吧。奶白菜的采收主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而定。成株采收的标准是是植株叶丛由旺盛生长转向闭合生长,心叶伸长到与外叶齐平,此时单株重约275克,亩产公斤。餐饮业一般需要小株,单株重50~100克,生长期约20多天,亩产量600~800公斤。&橘红65 & , 每公斤价格不低于两块钱, 还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按白菜亩产2500公斤计算, 一年可种春秋两季, 农民一亩地能收入1万元, 比种粮强多了。
上海青:上海青是一种小白菜,叶少茎多,菜茎白白的像葫芦瓢,叶片椭圆形,叶柄肥厚,青绿色,株型束腰,美观整齐,纤维细,味甜口感好。其中的维生素B2尤为丰富,有抑制溃疡的作用,经常食用对皮肤和眼睛的保养有很好的效果。富含纤维,可以有效改善便秘。每年种植6茬,夏季平均亩产2000公斤,秋冬春平均亩产3000公斤,全年平均亩产量15000公斤,产地批发价平均1.5元/公斤,亩产值22500元,纯利润10000元。
韭菜:具特殊强烈气味,根茎横卧,鳞茎狭圆锥形,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形,扁平;伞形花序,顶生。在中医里,有人把韭菜称为&洗肠草&。韭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栽培。传统的韭菜种植亩产在5000斤左右,每斤按2元算,一亩地的效益约为1万元,而盆栽韭菜一亩地可以种植1500余盆,每盆韭菜的批发出售价格约为15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的效益就是2.5万元。可见盆栽韭菜的销售模式比传统韭菜种植效益好得多。
韭菜种下去以后,第二年就会进入丰产期,而丰产期可以持续5年以上。在丰产期内,种植户每年平均会采摘20茬韭菜花。一亩地大概有5000株韭菜苗,一株苗一茬平均会出5根韭菜花,相当于25000根韭菜花,60-70根为一斤,一亩地一茬大概400斤左右,年产量大概斤。亩产量一年能达到斤,按照市价出售,那么种植一亩韭菜花一年大概有8万块左右的收入。
你可能喜欢:&视频:推荐一个种植项目 种植一亩地可以收入几万元
&gt奇闻轶事  由于近年来天麻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再加上天麻品种改良,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天麻种植效益也随之节节攀升。下面就几种常用的栽培形式举例,粗略分析种植天麻的经济效益。  1.室内箱栽种植:  室内箱栽天麻因不受晴雨天气影响,产量比较稳定,一般每箱可收鲜天麻10公斤左右,可加工干天麻2.5公斤,按180元/公斤计算,价值450元  每箱可收种麻3公斤×60元/公斤=180元  每箱毛收益达:630元  以室内种植100箱(约占地50平米)计算为例:  可利用充分空间,制作10个铁架放置木箱,进行立体种植放2层,平均每个铁架置放10箱,种植100箱×每箱毛收益630元=63000元。  各种费用开支:天麻种源按每箱每组120元计算(含蜜环菌种)  种源:100组×120元=12000元。  菌材开支:0.3元/公斤×30公斤×100箱=900元  制作木箱:15元/箱×100箱=1500元  制作铁架:10个铁架×70元=700元  水电及其它开支:1000元  总开支计:16100元  总毛收入;63000元 - 16100元 =46900元  第一年种植100箱净利润可达4.69万元,第二年再种就不用投资购买天麻种源、铁架和木箱了。  2.田地畦栽种植:  室外栽培不用置办铁架和木箱等,投资较省。一般每平方可收鲜天麻9公斤左右,可加工干天麻2.25公斤,按180元/公斤计算,价值405元  每平方可收种麻2公斤×60元/公斤=120元  每平方毛收益达:525元  以大田或林下种植一亩地为例,除去田埂、排水沟所占面积,按每亩实际种植500平方计算,525元×500平方=262500元。  各种费用开支:  种源:500组×100元=50000元。  菌材开支;0.3元/公斤×30公斤×500平方=4500元  劳力及其他开支:7元/平方×500平方=3500元  总开支计:58000元  总毛收入;262500元 - 58000元 =204500元  第一年种植一亩地净利润可达20.45万元,第二年再种就不用投资购买天麻种源了。  
最近有不少投资者向我们询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公司说种植天麻每箱可获利一千多元,而你们的“兴农1号”每箱只能获利几百元呢?是你们的品种不好,还是技术不好呢?  
在此,我公司郑重提醒大家:作任何投资都要抱有理性的心理,不要只看到暴利而看不到陷阱。种植天麻相对于其它一般的种植项目而言,的确是收益很高的,但是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绝不可能有每箱一千多元的利润。很多投资者对天麻缺乏了解,盲目追求暴利,有些不良商家就钻了这个空子。他们往往虚夸产量或者收购价格,并承诺收购天麻后退还种子保证金,然后以失效的蒴果种子或劣质的二三代白麻种供给种植户,致使种植户还没有起步就已经失败,而当上当者再回头去找他们时,他们很有可能已经关门开溜了。 兴农公司敬告投资者:请多作考察、多作分析、理性投资!。   兴农社公司敬告投资者:请多作考察、多作分析、理性投资!  兴农社公司网址:www.xns688.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汤逊湖北路28号)  
联系电话:李先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既然你说的那么好,请问你种了吗?
  又是炒作的,如果按照他说的,中国农民早就致富哒,呵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位置提示:
深读|一亩地收入7万多元,他们怎么做到的?
湖南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曾璇]
     字体:【
生态农业特色种养业在沅江闯出新路:稻田养青蛙,蛙吃稻虫,蛙粪肥稻;水稻收割后栽种一季蔬菜――
“蛙-稻-菜”模式,每亩收入7万多元
9月4日,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种养基地,青蛙从稻田中跳出来,准备吃食。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9月4日,沅江市三眼塘镇荷花村,王正飞(左一)在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种养基地察看稻谷的生长情况。 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孙振华
1 “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令人眼界大开
“一亩地采用‘稻-稻-油’种植模式,年收入不超过3500元;而采用‘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每亩收入可达7.3万元。”怀着几分好奇,国庆假日,记者来到沅江市三眼塘镇荷花村,一探究竟。
下午5时,已到青蛙“晚餐”时间。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王正飞和一名技术人员,每人提着两大桶蛙食,兴冲冲地来到种养基地。
40来亩的种养基地,围墙圈牢,铁门把守;稻田上方,天网罩得严严实实。“防小偷是其次,主要是防止鸟、蛇、老鼠、黄鼠狼等青蛙的天敌偷食。”王正飞嘿嘿一笑。
深秋,夕阳西下,阳光打在沉甸甸的稻谷上,甚是壮观;微风吹过,稻香扑鼻。
王正飞和技术人员将蛙食撒在稻田的土垄上。
先是几只“贪吃”的青蛙从稻田跳了出来;接着,成群结队蜂拥而上,几分钟后,土垄已密布青蛙,田间只听到青蛙进食的“呱啦呱啦”声。
大约一刻钟后,饱餐一顿的青蛙纷纷返回稻田,去禾下乘凉“消食”了。
谈起“稻-蛙-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憨厚的王正飞立马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
青蛙养殖。先建好基础设施,包括供水排水系统、青蛙栖息用餐平台、围网与天罩。青蛙养殖可用地下水或江河水。3月中旬至5月,繁殖蝌蚪并放入稻田,长成幼蛙。青蛙生长期要投放专用饲料。
水稻种植。6月上旬插秧,种植一季稻。插秧后,不需除草,只需管水晒田,因稻田肥沃,水稻生长快,挤压了杂草生长空间;也不用打农药、施化肥,可用青蛙捕杀病虫,用蛙粪肥稻。
蔬菜种植。10月蛙稻收获,到次年3月,可种一季蔬菜。不需松土,不用农药化肥,种植的全是有机菜。
“每亩收入7.3万元,的确不是吹出来的。”王正飞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以2015年为例,亩产青蛙1000公斤,批发价60元/公斤,收入6万元;一季有机稻,亩产600公斤,每公斤10元,收入6000元;再加一季再生稻,
亩产200公斤, 每公斤20元, 收入4000元;一季蔬菜,收入3000元。“今年青蛙批发价还是60元/公斤,亩收入也不会低于7万元。”
“其实,每亩养殖1500公斤青蛙,没一点问题,每亩收入上9万元不是难事。”公司副总经理夏伟闲悄悄告诉记者,老王是一个低调人,不想把话说得太满。
“销售情况如何?”
“好得很!”王正飞介绍,公司获得了中国第一块青蛙人工养殖牌照、中国第一块青蛙销售牌照。有了林业部门颁发的这两块牌照,养殖和销售才能畅行无阻。目前,公司出产的青蛙已销到长沙、武汉、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海口等地,“青蛙一运到,就被酒店饭馆和零售商一抢而空。”
“稻米和蔬菜更好销。”王正飞笑哈哈介绍,稻子还在田里就被抢购一空,客户要稻谷,不要大米,担心“调包”,稻谷一下田,便被拖走了;蔬菜不用上市,几家大餐馆就包了。
2 7年不懈摸索,成功掌握“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秘诀
蝌蚪、幼蛙相当娇贵,极易生病,青蛙规模化人工养殖,此前全国没有成功先例。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王正飞介绍,“为攻克青蛙规模化养殖难关,前前后后试验了7年,最终能‘修成正果’,真的脱了好几身皮。”
王正飞,属于农村那种脑瓜子特活络、“不安分”伺弄庄稼的农民。养蛙之前,办过酒厂,开过饭店。
2005年他与妻儿来到广东开餐馆。
“蔬菜不好吃。”王正飞常听到客人抱怨。
的确,靠化肥、农药种出的蔬菜,有一股淡淡的苦味。
“要种出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有机蔬菜!”2008年4月,王正飞将餐馆交给妻儿打理,只身一人一头扎进沅江市茶盘洲镇南港村,开始自己的有机蔬菜种植试验。
不打农药,蔬菜被虫子啃光了。
王正飞观察,吃蔬菜的虫子来自飞蛾产卵。
用纱布罩上,蔬菜依然被虫吃了;用灯光诱捕飞蛾,没有效果。
青蛙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么?可否用青蛙来消灭吃蔬菜的虫子?
王正飞在菜地水池边留意到一只青蛙。
通过1个多月观察,发现这只青蛙主要靠捕捉飞蛾、蚯蚓为食。一只青蛙活动范围大约为8平方米,此范围内,蔬菜基本上没有被虫啃食。
“人工养殖青蛙,消灭虫子,种植有机菜!”一个大胆的念头从王正飞脑中升腾。
“人工养殖青蛙,全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从事农业、水产科研的几位专家提醒王正飞。
邻近的泗湖山镇,一位农民养了两年青蛙,一无所获。当得知王正飞要养青蛙,头都甩脱:“莫费神了,青蛙人工就是养不出。”
王正飞从网上得知,四川绵阳有个人工养殖青蛙基地。
交罢学费,听了一堂课,在10多亩养殖基地寻找了好一阵,才发现一只青蛙。王正飞心中有数了,“这个基地人工养殖青蛙不成功,无非是忽悠点学费。”
看来还得靠自己摸索。
认准了的事,王正飞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当年7月,他从田间地头捕捉了一些青蛙,放在2分多菜地养殖,每天悉心观察,详细记录。
人工养殖青蛙,涉及不少生物学知识。王正飞仅初中毕业,这方面知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他将儿子的初高中生物课本搬出来。看不懂就电话询问读大学的儿子和镇里、市里的科技人员。
为集中精力学习,王正飞想到了一个笨办法,抄书。足足抄了3个月后,初中到高中生物课本已抄了一遍。记者看到,王正飞抄写的笔记本就有厚厚9大本。
几个月工夫下来,王正飞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到年底青蛙冬眠时,已基本弄清青蛙的习性。
2009年开春,人工繁殖蝌蚪、幼蛙获得成功。王正飞在15亩地上展开试验:一部分地养青蛙,一部分地蛙稻共生,一部分地种蔬菜。由此,王正飞跨进了“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门槛。
年底,他动员在外上班的儿子辞掉工作,回家共圆“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梦。
2010年,王正飞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青蛙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但问题也接踵而至:青蛙相继发病,食物供应不上。
对症下药,必须找到病因。他弄来几十个泡沫箱,每个放一只青蛙做对比实验,昼夜守护,细心呵护。
为给青蛙治病,王正飞给青蛙打过青霉素、链霉素、黄莲素,甚至给青蛙用针灸治疗……但收效甚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摸索,到2013年,王正飞已彻底弄明白蝌蚪、幼蛙、成蛙致病原因,青蛙养殖成活率达95%以上。
“其实,养青蛙并不复杂,需要的是一种纯自然环境。”王正飞介绍,养殖基地要通风、透光,高温时要能遮阴。关键的是养蝌蚪的池子,要用原生态泥土池。
“我父亲已成为青蛙病防治里手。”王正飞的儿子王文带着自豪口吻告诉记者,只要他看一眼,就知道青蛙患了什么病,且往往手到病除;像“红皮”“胀气”“烂皮”等青蛙病,都是他发现并命名的。
“现在,公司养青蛙已不用打任何药了,只需2月上旬在稻田水沟用石灰消毒一次就行了。”王正飞介绍,将蝌蚪卵块放入田间,青蛙便会自然健康生长。
为解决青蛙规模化养殖带来的食物供应短缺,王正飞也是费尽心思。
先是用蚯蚓,但量太小,供应不上;接着是人工繁殖肉蛆,因含肉毒素,导致幼蛙生病;再用牛蛙养殖饲料,但肉质不够鲜嫩……经过40多次反复试验,2013年终于研制出配方独特的青蛙饲料,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和激素。
王正飞告诉记者,直到2014年,公司才真正成功掌握“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秘诀,目前已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蛙稻共生”技术路线、质量标准、喂养饲料、操作规程,拥有各项专利11项。
林业主管部门认为,黑斑蛙作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被大量非法捕捉,正日益减少。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开辟了一条保护野生青蛙的有效渠道。人工养殖青蛙上市,野生青蛙便失去了市场,这与倡导人工养殖娃娃鱼、中华鲟,是同一道理。
3 大范围推广“蛙稻共生”模式,让更多农民致富,让更多消费者吃上生态米、有机菜
“师傅,又来讨教了。”王正飞正在给青蛙喂食,他的两个徒弟请教来了。
周春华、汤荣胜,益阳市资阳区人。
“在我们眼里,王总就是养青蛙的祖宗,碰到麻烦只好来找师傅。”小周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搞了8亩地的“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亩产青蛙不会少于1000公斤。中秋节已上市了一批青蛙,俏得很。抛开成本,综合收益不会少于40万元。
“王总全国各地的徒弟不少于3000人。”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夏伟闲介绍,全省经王正飞指导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的面积至少有1000亩,已从沅江市辐射到三湘四水;因中央电视台推介其“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学员慕名前来取经。
王正飞递给记者一本厚厚的学员登记簿:
8月5日,白志海,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丛林镇家桐乡盘龙村2村;
9月18日,詹昌银、曾念懿,福建省长汀县庵杰乡庵杰村坪上路3号;
学员不要一分钱学费,还免费食宿。
看到记者一脸的质疑,王正飞的儿子王文解释,“我父亲是个有点情怀的农民,他人生的价值就是想将‘蛙-稻-菜’模式尽快向全国推广,能让更多农民致富,让更多消费者吃上生态米、有机菜。”
“这并不是说他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其科研成果能得到广泛应用,他就觉得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王文指着种养基地几块荒芜的稻田对记者说,这些稻田本来都是要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的,但其他养殖户需要种蛙,父亲宁愿自家基地荒芜,也要满足别人的需求。
“人家地也租了,基础设施都已做好,不给人家种蛙怎么行呢?”听到儿子的抱怨,王正飞凑过来笑嘻嘻地解释。“再说,卖种蛙、饲料,还可以赚钱。”
为让农民放心大胆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王正飞利用公司的品牌、销售牌照,为其他养殖户代销产品。“每公斤青蛙40元保底收购;超过这个价,公司每公斤只收1元的销售成本费用,其余全归养殖户所得,保证养殖户只赚不亏。”王正飞说。
王正飞坦言,随着“蛙-稻-菜”种养规模扩大,几年后青蛙价格肯定会下降,“只要比纯粹种稻谷强就行。”王正飞告诉记者,他打算在“蛙-稻-菜”基础上,增加养殖品种,稻田周边的沟渠,还可养甲鱼、泥鳅、鳝鱼,今年试养了一些,效果不错。
■相关链接
奇迹,在打盹中发生
――王正飞攻克青蛙病小故事
湖南日报记者 孙振华
牛顿因苹果砸到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王正飞有也类似的体验,只因打了个盹,找到了攻克蝌蚪病的“药方”。
青蛙难养,难在蝌蚪和幼蛙。
王正飞试养青蛙早期,蝌蚪能长成青蛙的仅三成,其余的都生病夭折了。他发现,水泥池里的蝌蚪容易长白毛,不久都死了;铺塑料池子里的蝌蚪则容易长成畸形。
为弄清病因,王正飞找来水产、农业方面的专家会诊。专家认为,这都是细菌感染所致,必须用药。但药下了,仍没有效果。
急火攻心,茶饭不思。
为找到病因,王正飞连续半个月用3个水池进行蝌蚪、幼蛙养殖对此试验。
王正飞实在太疲惫了。
一个下午,一个水池的水龙头没有关好,他便头一偏睡着了。
打了一个盹醒来,奇迹出现了。没有关水龙头的池子里的蝌蚪、幼蛙身上的白毛不见了;再一看另外两个池子,蝌蚪、幼蛙身上白毛依旧。
“难道活水能治好蝌蚪长白毛的毛病?”一道灵感从王正飞脑中闪过。
他连忙将另外两个蝌蚪长满白毛的水池水龙头打开,让自来水哗哗流淌。
两个小时后,奇迹再次发生了,蝌蚪身上白毛不见了,活蹦乱跳起来。
“其实,细菌最怕干净的活水。”相关专家证实了王正飞的猜想。
由此,王正飞恍然大悟,野外蝌蚪不生病,繁殖得相当好,一切归因于自然环境。于是他将水泥池改为泥巴池,将铺在池子中的塑料拆除,一切归于原生态状态,蝌蚪成活率大大提升,成蛙率达九成以上。
通风、透光、高温时有遮阴处,原生态自然环境最适合青蛙生长――这是王正飞从一次打盹中摸索出的青蛙成功养殖秘诀。
农业挖潜空间有多大
“1亩地收入可达7.3万元。”听到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数字,笔者先是惊讶、好奇和质疑;而在了解事实真相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农业挖潜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低在何方?低在产品结构、生产方式与运营模式。
走进琳琅满目的生鲜超市可发现,大米每公斤有3元、5元、8元的,也有10元以上的;苹果每公斤有10元、15元、20元,也有30元以上的……猪肉、牛肉等农产品价格同样分了三六九等。
这说明,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大有文章可做。
一是去产能。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必须优化品种结构,减少“大路货”农产品生产,依靠科技,创新产品供给,以高端农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二是补短板。补高效农业的短板,补农业生产方式、经营业态、营运模式的短板。同样一片稻田,沅江理想生态农业公司探索“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效益便成倍增长。
其实,耕种了千百年的稻田只因种养模式改变而效益倍增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稻虾共生、稻鱼共生、鸭稻共生等,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除产品结构、种养模式创新给农业带来的喜人嬗变外,新的营运模式,也能将农业带入新的境界。依托“互联网+”,穷乡僻壤的土特产可销往大江南北,这已不是传奇;传统农业牵手资本“众筹”碰撞出绚丽火花,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目光。农业“众筹”风生水起,农业发展活力勃发。
沅江理想生态农业公司1亩田收入7.3万元给我们的启示是:挖掘农业潜在价值、提升农业比较效益,永无止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永远在路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植什么药材最赚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