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朋友的父亲生病了怎么安慰让他关心注意自己的身体,坚持运动

原标题:为什么人是唯一需要“堅持锻炼”的动物| 【自然过程】之二:自然身体

分享音乐:来自Acoustic Ocean海洋之声的“光的回归”

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样想过类似这些问题:

为什麼有些野生动物(特别是食草动物),即便有充足的食物包围四周却不会暴饮暴食,不会有肥胖症如果人把自己卧室里塞满好吃的,鈈变胖可是相当难的

为什么野生动物知道(天然的动植物中)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但人却要通过看书学习、听取专家建议等等麻烦的方式才能小心翼翼学会怎样不毒害自己?

在所有动物中为什么只有人和极少数人工饲养的宠物才需要去健身房锻炼?特别是为什么樾来越多的人不喜欢运动和劳动?

为什么人是唯一要为了赚钱而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工作的动物

为什么人是唯一把自然的生理现象看做昰羞耻的动物?

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回答这些问题而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人在进化的过程中依赖于头脑的文化和科技增加得太快,鉯至于我们太过于迷恋头脑而把身体的智慧给忘记了。我们的头脑跟身体“失联”了很多本能也给弄丢了。

但是其实我们体内还保存着古老的基因。如果愿意寻找和聆听身体的智慧是可以被找回来的。

找回身体智慧远不只是为了不生病或是吃得安全而已。这篇文嶂中我会介绍“自然过程”系列中的“自然身体”这部分的学习心得“自然身体”的练习,简单来说就是抛开惯有的评判或观念,觉察身体、重新获取身体的智慧人的身体是自然的一部分,觉察身体就是和“内在的自然”连接

注:《The Nature Process》(自然过程)是一本关于如何與自然重新连接的“练习手册”,主要包含自然临在、自然身体、自然吸引、自然沟通和自然放松五个部分这些练习不仅能让我们学会洳何在自然中放松、减压,更能让我们建立与自然的深度连接体验与自然万物沟通,亲身体会到生命之网的智慧和力量重新认识自我。这本书是英国生态心理学者Tabitha Jayne基于她所组织的同名的自然体验课程而写成

身体绝对不是“皮囊”或“容器”,不是一个把头脑从家运输箌办公室的机器相反,身体中的智慧一点也不比头脑中的少我们越多去跟身体连接,就越能得到身体的指引从而大大减少生活中的洣茫和压力。

另外身体这个“内在的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跟外在的自然界产生互动。对身体的觉察越多我们对这些内外互动的体会也僦越多。只有这样的体会到达一定的阶段我们才能真正切身感受到自己跟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不得不再次啰嗦一下,“知道”这样嘚关系存在和“感受”到这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机生活”之所以“有机”,不是只在于重噺改良土地、保护环境等方面也在于重新建立自己的头脑和身体之间的“有机”连接。不是仅仅去看别人下的结论而是让身体指引我們转向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身体是一本随时可“阅读”的充满无限、无价信息的“自然之书”。

现代社会的忙碌让我们越来越沉溺於头脑中的待办事项、评判和想法。如果不是生病了大多人很少去关心身体中究竟在发生什么。正因为缺少这种平时的觉察并且觉得身体中细微的感受是不重要的,人们才会任由自己继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安慰自己说“我这不是过得好好的吗?”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財叹息:“早知道__就不会__了!”

要找回“自然身体”,第一步不是要去改变什么而是学会倾听。

如果说预防是最好的治疗,那么朂好的预防方式就是——倾听身体。

“自然过程”中分享的“身体觉察练习”是一种初听上去挺普通但越做越有意思的练习(类似于body scan即身体扫描)。这里分享简化的版本其实知道大意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调整:

确保自己是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做这个练习,可鉯采取你喜欢的姿势包括坐着、站着或躺着,只要是舒适和放松的就行

先保持静止,闭上眼睛打开尽可能多的感官(建议回顾前文關于感官分类的部分)。深呼吸回忆最近的一次户外的自然体验经历。回忆当时观察到的色彩、形状、质地、声音天气和温度,以及身处自然中的那种宁静和宽广的感觉…… 回忆这些感官信息带给你的情绪花一些时间去重新体验这个经历。

现在开始感受自己的身体(在这个部分,如果需要动的话可以任意地动一动。)从双脚开始体会脚部的压力、触觉、温度等各种感觉。慢慢开始感受脚踝和小腿注意腿中是否有任何抽动感、紧张感等。接着转移到膝部、大腿你也可以借助双手去感受。接下来依次慢慢去感受臀部、背部、腹蔀、胸部、肩部、双臂和双手、颈部、头部、面部尽量去感知身体中现在在发生什么?有没有感觉到紧张是否感觉平衡?温度的高低是否有疼痛?有什么想法、情绪随之产生是否需要移动?如果需要的话就跟随身体的指引动动吧。

信任身体身体知道自己究竟需偠什么、需要怎么动。这个练习的时长可以根据身体需要而调整最后,请花一段时间留意整个身体中的感觉并且对身体表达感谢。

你還可以根据需要加入一些其他内容比如感觉胃肠部的温度和舒适度,感觉心跳速度和幅度听一听体内的各种声音,或者加入一些简单嘚按摩来帮助自己感觉到更多其他信息等等。

练习后半部分不是要身体保持静止而是鼓励我们跟随身体的需要去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动作最好是小幅度的、缓慢的,否则(特别对初练者来说)容易注意不到身体中迅速变化的那些细微感觉

这个练习是非常值得每天进荇的。在熟练了之后我们就可以把身体觉察练习带到生活每时每刻中。在睡前和起床时、走路或跑步时吃饭或打扫卫生时,甚至与人對话时、做演讲时等等任何时刻,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去感知身体在情况允许的时候,让身体用自己的本能调节平衡、让各个部分放松下来而不是只用头脑中的想法去控制身体。

运动是不需要“坚持”的

我之所以说身体感知练习越做越有意思是因为倾听身体之后,按照身体的指引去做一些事确实对自己很有帮助。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我现在坚信,“坚持运动”的说法是一种误导因为如果遵从身体的本能,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动起来这是不需要刻意去费什么力气“坚持”的。这就像上厕所、睡觉、打喷嚏等等这些事是不需要刻意“坚持”的一样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满足本能的需求身体就会感觉很不舒服,就会出问题

如果观察小孩子和小动物,我们就会更奣白这个道理小孩子和小动物们不需要“坚持”运动,他们只是在想动的时候就动小孩子们不会在乎自己的动作到没到位、穿的是不昰专业运动服或者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他们就是简简单单按照身体的需要去动而已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观察呢?在户外自然环境中成人赱路通常是按照一条直线,顺着道路走匀速运动。而小孩子们则完全不同时快时慢,跑一会再跳一会爬上围栏再冲下来,看到光滑嘚斜坡就上去滑一滑走着走着就转几个圈,时而蹲下戳戳小虫子、捡捡果子或者试图去抓很高的树枝,或者和同伴扭作一团突然兴致来了跳个舞…… 就算有家长紧紧拉着他们的手不让“随便乱跑”,孩子们也可能会抓紧一切机会踢石子、踩落叶……那种自由自在你昰不是也羡慕过呢?这样的动法作为成人还是不太容易在人多的场合做,所以我会常走那些人很少的山中小径感知自己的身体和环境の间的互动,放任自己做“自由运动”

有点好笑,长到这么大我竟然把“重新做个小孩子”当成了一大目标。总之因为感觉到无组織的自由运动很适合自己,我已经不再需要“坚持”运动了反倒是,需要在工作的时候尽量坚持不运动(不过,虽然工作时要静止峩也是用的站立式桌子,极少坐下工作)

当然,有“组织”的运动也可以很好玩但找到一位明智的导师指引,是非常关键的前文中說到了,尽量少去参加那些以竞争和瘦身为目的的运动是因为它们依然是以头脑中的想法为中心的,而不是教人倾听和顺从身体

园艺、手工、烹饪等日常劳动也是运动的很重要的一类,找到自己喜欢的劳动方式也就是完全不需要特意“坚持”的运动了。

有人说“运動太累了。”“上班就这么累懒得运动。”这就是因为没有做过身体觉察练习适度运动后的“累”,其实是一种身体能量重新被激活嘚感受是身体在跟失联许久的头脑“打招呼”呢。这跟静止不动很久后的那种四肢僵硬、缺乏生机的累完全不是一码事。

现在运动還是我对付小毛小病的一大法宝。以前头痛时会吃止痛药现在只需要在头痛“萌芽”的时候听从身体指引,让身体自由运动一段时间能量流通起来,头痛自然就没了所以已经一年多没吃过止痛药。生理期偶尔的疼痛也是一样有时因疲劳没法做大幅度运动,身体“告訴”我的做法是做腹式呼吸结果同样成功消除疼痛。痛感是身体在跟头脑“对话”,如果用止痛药硬生生地把痛感掩盖掉就相当于紦这些对话全都屏蔽了。

人有这么灵巧又奇妙的四肢天生就是用来运动的。但是现代的学校却恨不得让孩子在醒着的时间都牢牢钉在椅孓上专心啃那些抽象的书本习题。《具身认知》一书中就多次反复指出这个观点:“这种静止模式的教育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动作以及与其他环境中的人和物互动来学习。”蒙特梭利100年前就指出:“我们时代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把运动视为脱离于其他高等功能的东西……心智发展必须和运动相联系也必须依附于运动。”

做身体觉察练习之后除了运动变得自然而然、不需要坚持以外,带给峩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可以根据身体的需要来选择食物,不必克制自己、不必忙着听专家意见自然就远离了垃圾食品;我也尽量不去做耗费过多身体能量的事(比如不必要的社交、逛街买不必要的东西等),因此有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另外在艺术创作Φ也会有更多灵感,不需要思考身体会告诉我怎么做。

允许身体用自然的方式解压

我们常常以为调节压力是头脑的任务但其实,身体早已有自己的调节压力、释放负能量的本能让身体的本能回归,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阻碍重重——因为我们有太多习以为常的社会規则。这些规则暗暗告诉我们让身体顺其自然地自我调节,是不文明的、不应当在公众场合做的

野生动物们不存在这些规则限制,所鉯能更容易地在无需打针吃药的情况下保持健康《自然过程》中举例说,马受到惊吓后并不立刻让自己冷静下来,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嘚身体运动比如大喘粗气、跺脚、颤抖、跑来跑去……这样才慢慢恢复常态,这是马的身体调节压力的方式

如果你相信地球是一个巨夶的生命体,你会意识到地球也很擅长用身体来调节压力。有过多压力积聚的时候会用火山喷发、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表现方式可能是人类不喜欢的但是对于地球这个大生命体来说却是必须的。

当人经历压力事件后身体的本能同样是会鉯一些方式来自我调节,比如哭泣、颤抖、跺脚、打嗝、呕吐、大喊大叫等等而这些本能的解压动作,却都被主流社会认为是“有失常態”

作为成年人,似乎本来就应该把自己的压力全部扛住特别是,如果在正式的工作环境中最好时刻表现得沉着冷静自信满满才对嘛!再加上上文中说到的,现代的很多工作要求人们长时间坐着不能随意挪动……身体的解压本能就被这么远远地抛到脑后了。

更糟糕嘚是如果以往的压力没得到处理,在一个新的情境下可能会又被“勾起来”而我们的身体是分不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如果头脑里想着过去的压力事件身体其实是相当于又重新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次那个压力事件。这对身体的损害是一次次加倍的而我们却容易对這一切浑然不觉,还以为自己只要“硬扛”一下就过去了!

所有这些,让身体里积累许久的压力难以释放而压力是确确实实会导致身體问题的。研究表明长期压力会影响炎症的调控,这可能影响到一大批疾病的发作和发展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在办公室觉得囿压力时就大哭或大叫而是说,在条件允许时尽量去倾听身体的需求,让身体用内在的智慧去调节到平衡状态

比较好的方式有比如,给自己一些安全的独处的空间和时间;或是加入一个较少评判和竞争、乐于倾听身体的运动团体;或者是跟家人分享身体觉察的乐趣讓他们一起加入进来,在家中营造一个让身体安全表达的空间

当然,根据身体的指引找到或创造适合自己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再多的业余时间调节效果可能也有限。关于这点我们将在下一篇“自然吸引”中详细讨论。

其实如果建立起时常觉察身体和让身體自行调整的习惯,别积压到撑不住才“爆炸式喷发”那么,我们的身体并不会需要做出什么夸张的激烈举动而是只要通过温和的动莋,就能在大多数时候保持健康平衡的状态

另外,如果习惯于觉察身体以及觉察周围的自然界我们也就会更习惯于专注当下。这样過去和未来的压力对身体造成损害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发生。

“自然身体”这部分练习的最关键之处即是觉察身体,并且让身体去满足洎己的自然需要、自然本能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说起来并不难但最重要的是在于长期的练习和探索。这不是什么额外的任务对我来說,与身体重新连接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就像找到一个失散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自然过程》的作者Tabitha认为,为身体的自然功能而感到羞耻是一种最严重的“失联”。跟身体失联就是跟内在自然失联。一个感觉不到自己身体中在发生什么的人也是无法跟外部的自然堺建立连接的。我自己对此深有体会曾经我有一段时间过分相信医学的作用而不是听从身体的需要,过分在乎外表、把运动当做是“瘦身”任务吃饭时也不专心感受……那也是我“自然缺失症”最明显的时候,尽管当时没有意识到对身体和对外界自然的态度之间有什么關联而近几年,特别是学习身体觉察练习和其他运动方式后那种与自然合而为一、“消融”于自然之中、感受到美好力量的身体感觉財更经常出现。

将内、外的自然觉察相连

“自然身体”的练习到达较高水平之后的状态是我们能常常去觉察外界的自然如何影响自己的身体,并且据此采取行动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如果我们不花时间觉察内、外的自然的互动,就很有可能让生活走向错误的方向把不是問题的事情当做问题,却把真正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忽略掉其实,有一些很简单的方法本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却没有受到足够的偅视只有充分的、长期的觉察,才能给我们展示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自然观察日记”是我想要跟大家推荐的一种比较实用的、將内外的自然觉察相连接的方式。(这个方法主要参考自《People and Permaculture》一书这本书讲的是用朴门永续设计的理念来设计个人和社区的生活。)

这裏的“自然观察日记”中说的“自然”既包括外在的自然,也包括内在的自然(身体)每天只要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记录下很多有参栲价值的信息现在我已经把这当成一种习惯,一点都不觉得是负担反而是一种很大的乐趣。

对于外在的自然可以记录的信息包括:烸日的天气、空气质量、风力和风向、温度、身边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到的有意思的自然现象家中种植花草的变化等……

对于内在嘚自然(身体),可以记录的信息比如:每天吃的食物以及进餐前后的身体感受;运动情况以及身体的感受;睡眠时长和质量;梦;情绪;早中晚的能量水平;身体中任何部位出现的一些不同寻常的讯息……

此外还可记下当天大致的学习和工作。一切记录尽量简短可以洎己发明一些符号、图表等来缩减文字,这样才便于每天记录

每个人都可以对此做些调整,可能时不时增减一些记录项目总之可以多哆试验,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

在记录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客观,不做假设、评判更不要改变信息。另外不要过早地去猜想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是等一段时间后找出一定的规律之后再进行初步推断。

比如对我个人来说记录两个月后,发现:什么时候入睡比起睡眠的總时长来说,对第二天早晨的身体状况影响更大早睡早起确实对身体好处很多;观察了不同的情绪在身体各个部位中体现出来的感觉,確实和研究统计的很类似;外界的天气条件比如空气质量的确会影响心情;而自然观察更深入的那些天(并不在于地点和时长,而是在於观察是否足够专注、是否打开了尽可能多的感官)也通常是身体状况整体较好的。

这些规律可能看上去很简单但自己观察后的发现,比起其他人告诉我的信息会更有说服力得多。当然我的观察日记只开了个头,初步发现的规律不一定准确还有待进一步进行下去財能发现更多。

如果你觉得这种记录的方式不适合自己那么另一种方式是,在每次自然体验的过程中尽量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自然,同時留意身体内的变化内与外的连接,有的时候是很强烈的有的时候只是一点点微弱的小信号。简单的方式有比如通过感受呼吸,感受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连接;吃饭也是内部自然和外部自然直接连接的方式,每一餐的时候仔细感觉食物对自己身体的影响也是非常必偠的练习方式。

以前听一位朋友说“身体比头脑智慧太多了!”我还清楚记得当时自己愣愣的、充满怀疑的反应。现在经过实践我很高兴自己可以信心满满地说,这句话的确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结尾分享一位接触即兴舞者阿筱写的一段话:

“若我们体验过一个放松、打開、自在的身体曾帮助到自己更清明、更游刃有余地去工作和生活,便会主动选择保持一个好的身体状态

不只是保证它不生病,还会去莋一些适合自己的、持续的、有意识的身体练习以保持一个清醒,有觉知的身体;一个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身体;一个可以平和地融叺人群,又不失去自己的中心进退自由的身体;一个同天地,自然宇宙的能量紧紧相连的身体。”

温馨提示:关于《自然过程》这本書的文章虽然我还会连续写好几篇,但是都以个人学习总结和感想为主原书中的大部分干货,在我的文中不得不略去所以推荐喜欢閱读英文的朋友们直接看原书,在京东搜索《The Nature Process(2nd edition)》即可购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的父亲生病了怎么安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