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离子共存问题,问题在纸上

答案写在纸上发过来。这是化学_百度知道
答案写在纸上发过来。这是化学
采纳率:37%
1.c2.a3.D4.b5.c
2;3;7;6
试管能直接加热
细口试剂瓶
搅拌溶解白糖
量取6.8是量筒
第7题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
第7题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刚刚没有看清,sorry
实验目的是:测试食盐是否有延续性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化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说明纸浆未完全降解,劣质纸张……
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没错,但并不是纯的啊,总有点淀粉吧!
•6回答
•7回答
•5回答
•5回答
•3回答
•3回答
•7回答
•9回答
•7回答
•8回答
•7回答
•7回答
•10回答
•2回答
•1回答
•10回答
大家都在关注
•7回答
•4回答
•3回答
•3回答
•10回答
•5回答
•3回答
•3回答
•5回答
•3回答
•2回答
•8回答
•3回答
•10回答
•10回答
•5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轻质油和气态烯烃(或碳原子数较少的烃).(2)“绿色化学工艺”的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利用率为100%.工业上,通过绿色化学工艺用CO、CH3OH和一种不饱和脂肪链烃合成CH2=C(CH3)COOCH3,该不饱和脂肪链烃的分子式为C3H4.(3)如图表示某石油炼制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示意图.试在答题纸对应的图象中用虚线表示在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后能量的变化情况.(4)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流程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探究不同催化剂对石油裂解反应的催化性能.①该探究实验的条件控制非常重要,检测装置中选择的检测试剂及必须注意的问题是试剂为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其浓度、体积在每次实验中均相等.②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剩余气态有机物点燃.
为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试填空.(1)请你预测C12、SO2同时通入H2O中恰好发生反应后的产物(填写离子)H+、Cl-、SO42-.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其中一种阴离子的存在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SO42-存在(或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Cl-存在).(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Cl 2,SO 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浓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取C12.在此实验中,E仪器的作用是防倒吸;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①(填序号).(3)上述整套装置有一处不合理,应在B、C装置之间(填代号)连接一装置,请在答题纸的方框中画出简易装置图,并注明装置中盛有的试剂.(4)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可以验证通入C装置中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该试剂是④,实验现象及结论为品红褪色,加热不复原,说明氯气过量;品红褪色,加热又复原,说明二氧化硫过量.①氯化钡溶液&&②硝酸银溶液&&③硫氰化钾溶液&&④品红溶液&&&⑤液体四氯化碳.
(1)环境专家认为可以用铝将水中的NO3-&转化为N2,从而清除污染.该反应中涉及的粒子有:H2O、Al、OH-、Al(OH)3、NO3-、N2,请将各粒子分别填入以下空格(请将整个方程式配平后写在答题纸上).NO3-+10Al+18H2O→10Al(OH)3+3N2+6OH-&该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2)若4Al(s)+3O2(g)=2Al2O3(s)△H=-a&KJ/mol&&& Fe2O3(s)+C(s)=CO2(g)+2Fe&(s)△H=+b&KJ/molC(s)+O2(g)=CO2(g)△H=-c&KJ/mol&&&&& 写出Al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Al(s)+Fe2O3(s)=2Fe(s)+Al2O3(s)△H=-(a-b-c)KJ/mol.(3)将一定质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mL&PH=14的溶液,然后用2mol/L的盐酸滴定,可得到沉淀量与消耗的盐酸体积关系如图:则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总体积为2.016L(标准状况).
已知NaHCO3低温时溶解度小,侯德榜制碱的方法是: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经过滤、洗涤、焙烧得纯碱.此过程可以表示为:①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此反应是放热反应)②2NaHCO3Na2CO3+CO2↑+H2O现某化学小组根据上述原理在实验室中模拟制碱过程,下图C装置是溶有氨和NaCl的溶液,且二者均达到了饱和.(1)制CO2时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A方框内应选用以下C装置.简述该装置随关随停的理由关闭弹簧夹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上部压强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可把反应液压回漏斗,使固液分离从而停止反应.(2)为使实验能够进行,在B、D方框内补上所需装置,并指明所用试剂(将装置图画在答题纸上)(3)完成第(2)步,该小组检验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发现析出的晶体非常少,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对某个装置进行了改进,达到了实验目的.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方法是将C装置浸泡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里(大烧杯).(4)若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46g,假设第二步分解时没有损失,则Na2CO3的产率为65%.
单质X、Y与化合物甲、乙有如图1所示的转化关系(必要的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反应用于工业上制取粗硅,写出化学方程式(2)若X、Y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金属,且甲为红棕色粉末,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分别溶解于适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中,将所得两种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化学式分别是、.(3)若X、乙焰色反应均呈黄色,甲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液体,则乙物质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4)若X是黄绿色气体,甲、乙两种气体相遇会产生白烟.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若该反应为Cu+2H2O=Cu(OH)2+H2↑,请在答题纸中将图2补画完整,构成闭合回路,使该装置能够发生该置换反应.你所画出的装置中实现的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转化为.
一 二、选择题题号12345678答案BADBBADD题号91011121314&&答案DBDCDCADAC&&15.(1)防止暴沸&& 冷凝回流(2)3.2(3)温度过高发生副反应。(4)除去产物中的丁醇。(每空2分)16.(1)SO2
(1分)&&&& && (1分)&&& (2)第四周期第Ⅷ族(2分) (3)2Al+Fe2O3 Al2O3+2Fe& (2分)&& 0.1 mol (1分)& (4)& ③(1分)(5) 3Fe2++NO3- +4H+ = 3Fe3++NO↑+2H2O(2分)(6) Fe2O3+3KNO3+4KOH 2K2FeO4+3KNO2+2H2O(2分)17.(共8分)(1)0.075mol/L?min(1分)&& (2)放热, CO(g)+2H2(g) → CH3OH(g)
+91KJ, 不能(各1分,共3分)(3)K = ,减小;(各1分,共2分)&&&&&&&&&&
(4)c(2分)18.(1)反应速率突然减小(或铁片表面生成的气泡突然减少)(2分)&& (2)过滤(1分)(3)b、d(2分),Fe和Cu(1分)(4)抑制Fe2+、NH4+水解(2分)&&&&&&& (5)避免加热过程中晶体受热分解(或被氧化)(2分)&&&19.(每空2分)(1)
&&&&氧化还原反应&&&&&&& (2)(3)C10H12O4(4)20.(每空2分,共10分)(1)2.8×105& ;18& (2)86.96%(3) ;13821.A(1)●:AlF6-
&&○:Na+&&&&&&& AlF6-&&&&&&& 电解炼铝的助熔剂(各1分)&(2).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1分),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1分)。&(3)3d104s1(1分)  & Cr(1分) &
共价键、配位键(2分)   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2分)B.(1) Fe + 2H+ → Fe2+ + H2↑;CuO + 2H+ → Cu2+ + H2O
(各2分)(2)
①&& (1分) &&&& (3)
③&& (1分) &&&&&&& (4)
①③ (2分)(5)
②④①&& (2分)&&&&&&&& (6)二;(1+3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化学 有机化学问题 这个划线题,详细解释 最好写在纸上 有机化学老师快来吧 学 有机化学 划线部分如何命名? _微博生活网
你目前正在浏览:& > &
化学 有机化学问题 这个划线题,详细解释 最好写在纸上 有机化学老师快来吧
化学 有机化学问题 这个划线题,详细解释 最好写在纸上 有机化学老师快来吧
生成 1-丁醇-4-甲醚 和溴化钠。就是一般的水解反应嘛,尤其是这种不会重排的。
生成 1-丁醇-4-甲醚 和溴化钠。就是一般的水解反应嘛,尤其是这种不会重排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键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