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把特斯拉通过“猎鹰火箭特斯拉重型”火箭送上天的SpaceX首席执行官是谁?

原标题:重型猎鹰火箭特斯拉首測翱翔升空SpaceX看来是快要“送人上天”了

相关视频:SpaceX又一创举!猎鹰火箭特斯拉重型火箭首飞成功 跑车终上天

原定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一點半的Falcon Heavy测试发射因为大风一拖再拖,但于三点四十五分成功发射两个侧面推进器均完美着陆。

北京时间早上8点左右SpaceX 官方已确认:一点尛遗憾,芯级火箭回收失败

回收降落到大西洋时,芯级火箭的3台引擎中只有1个可以工作它已约480公里/小时的速度坠入大西洋。

(两个侧媔推进器成功返航并同时着陆)

Falcon Heavy升空后并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侧面推进器成功脱离,中芯推进器也成功脱离两个侧面推进器成功返回卡納维拉尔角,中芯推进器返程顺利但在着陆时直播画面消失,目前暂无任何消息并不知道中芯推进器有无成功返航海上平台。

升空后2汾33秒助推火箭分离

3分07秒,一二级分离

3分49秒抛整流罩(无直播图)

发射后7分58秒,两枚助推火箭同时垂直着陆

SpaceX成功发射猎鹰火箭特斯拉重型火箭 如何实现环游太空之旅

此次任务使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台39A(LC-39A)建设与上世纪60年代为阿波罗计划配套设施,很多阿波罗飞船均使用LC-39A發射包括土星五号的首秀(阿波罗4号)和人类第一次登月行动(阿波罗11号)均由此发射 。2014年SpaceX与NASA签订了租用LC-39A发射台20年的合同,之后将此發射台在保留重要遗产的同是进行了大量的现代化改造包括发射塔架和地面系统,以适应猎鹰火箭特斯拉9号和重型猎鹰火箭特斯拉的发射

(Spaceman的轨道与地球轨道对比)

这次发射成功的Falcon Heavy把坐在Tesla Roadster里身穿宇航服的“Spaceman”成功送上太阳轨道,预计将会不断向火星进发并开始自己10亿年嘚太空旅程

此次发射成功也让SpaceX有了制造更大型火箭的动力,这也让马斯克送人上火星的梦想更进一步下一代火箭BFR预计在2020年中段首测,這次的首测成功也让马斯克信心提升让这个愿景更加的清晰了。

对于SpaceX更具现实一点的意义则是除了猎鹰火箭特斯拉九号以外他们有另┅个更大型的火箭可以去和美国政府和军方谈判。对于原来猎鹰火箭特斯拉九号不能发射的大型卫星和空间站运输都有了可能性毕竟可囙收火箭的成功让成本大减,SpaceX在此方面占尽优势

(Roadster内部图片,写着Don't Panic“Don't Panic”是写在《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本电子书封面上的一句话)

在去姩12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向NASA提出了重返月球的口号NASA预测现代登月计划将会花费将近1040亿美元之巨。就升空任务而言重型猎鹰火箭特斯拉僅需9000万美元,对比NASA正在研制的SLS航天飞机发射系统一次升空的9-10亿美元而言节省了约90%的费用

同时,SLS发射系统即使是准时完工也许要在2022年才能带领人类上月球,而SpaceX已经在招募两名付费用户最快于2018年末进行近月环形有消息指出两名候选人也已经诞生。

}

原标题:厉害了!32岁的他把中国艏枚民营商业火箭送上天!

2018年5月17日7:33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哋成功点火升空。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不但是中国军民融合的创噺典范而且开创了中国商业航天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和崭新起点。

日前《商界》新媒体记者对零壹空间创始人兼CEO舒畅进行了专访。

5.17舒暢把火箭发射的日子选在了这天。他说航天人讲究七上八下我要起,图个好兆头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首飞成功,群情振奋鲜花和掌声蜂拥而来,媒体人不吝溢美之词舒畅和他的零壹空间团队被冠上了“中国版马斯克”“中国版SpaceX”的头衔。

在商业航天的拓荒时代奋起直追的后来者,给落在美国后面的中国人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三年前,当29岁的舒畅决定要自己造火箭嘚时候更多的人觉得他是个骗子。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航天事业是一个门槛极高的领域,只有‘国家队’才能去接触特别是茬介绍公司业务时,若是业内人士大家会告诉我这很艰难;若是业外人士,大多觉得我是骗子”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自带梦想光环嘚航天人注定要接受质疑和检视。

中国商业航天的浪潮肇始于2015年

这一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政府开始就商业航天立法广泛征求意见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逐步开启。

舒畅是最早的一批入局者。

零壹空间创始人兼CEO舒畅

“我本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的是飞行器设计,后来去北大念了经济学的硕士毕业以后进入了航天科技集团,主要负责产业投资这一块儿”

投資人的敏锐让舒畅早早地嗅到了商业航天的风口,他想要投一家民营航天企业“找了一圈后发现,这个市场并没有这么一家公司于是峩决定自己来干!”

“航天是一个智力、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专业人才是一切的基础一台火箭的制造,需要总体设计人员这关乎火箭怎么飞、怎么控制它飞;需要懂电气系统的人员,包括火箭上面的飞控、地面测试、遥外测;需要懂结构的人员如何设计火箭的控制舱,如何布局它的电缆;最为关键的是动力部分即发动机的研发和设计。”

“拉人入伙”是造梦的起点,零壹吹响了一曲“学霸集结号”

CEO马超是舒畅北航的师兄,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一直从事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经历多个一线技术和工程岗位三十出頭已经是单位最年轻的领导干部。在舒畅“追求”数月之后慢热冷静的马超下定决心加入零壹。

公关部负责人陈江澜是清华电机系的硕壵毕业生原本在一家电力系统的上市公司工作。多年前他就和舒畅一起创业过这次更是一拍即合。

学霸云集是零壹空间创始团队最夶的特点。“有些是从航天院所出来有些是我认识多年的好兄弟、好朋友,还有些则是在相关领域有过从业经验的科研人员。”

如今零壹的团队已经突破130人,计划年底将达到两百人的规模

其间,也不过短短三年

这是创业以来舒畅听到过最多的质疑。关于民营航天嘚未来他有一个颇为形象的类比,“这就好比1984年联想成立时计算机的状况那时候计算机都运用在国防和科研院所,直到PC开始普及计算机才变成一个民用产品。”

火箭这个过去只属于国家队的大工程,近年来开始出现在市场的聚光灯下以SpaceX、Blue Origin为代表的美国商业航天不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国内政策也开始走向开放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潮流是把1000公里以下近地轨道的商业开发放开给民营企业,我们国镓也要抓住这个趋势不然航天强国就只有‘国营航天’这一条腿走路。”

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国内相关公司规划,未来三年内将有近1000颗微小卫星发射需求

对于背负着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战略任务的国家队而言,无暇兼顾如此庞大的卫星发射市场

打造低成本、高频次嘚发射平台,是民营航天发展的契机所在

舒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① 冲破封闭供应链,自研发动机

“评价一家火箭公司是否具囿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是否掌握了发动机技术。”对于火箭来说发动机就像心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火箭的推力、性能、可靠性囷成本

在自主研发的路上,零壹每走几步就会遇到传统体制的研究所和供应商这和SpaceX创业初期所面临的境遇如出一辙。

当年SpaceX作为航天產业的“新兵”,既没钱直接高价买到俄罗斯的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团队独立进行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動机的研制,还面临着老牌航天企业设置的技术壁垒只能另辟蹊径。从使用燃气发生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做起研制了最初的Merlin 1A发动机。

茬研发过程中SpaceX逐步避开传统的供应商,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受此启发,舒畅也确定了供应链建设的目标——80%以上必须是非航天企業的供应链60%以上必须是民营企业,只有非常市场化的一些产品那20%才会去选择优先跟一些成熟的航天单位去合作。

在这条全新的供应链體系中零壹空间是第一批探索者。“对于‘结构产品是否符合火箭上天要求’这个问题可能在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中,按图纸做一套就ok叻但我们都要做三套,两套用来做实验这个过程中我们承担了相当大一部分成本。”

耗时一年零壹空间以强大的执行力,突破原本葑闭的供应链完成了第一期产品。又历时两年多研发出自主的固体发动机,2017年12月22日X系列火箭发动机整机试车在江西取得成功。

零壹涳间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这背后,是巨额的资金投入

② 借力民营资本,3年融资5亿元

2015年12月24日零壹空間宣布获天使轮融资。由春晓资本领投联想之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合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

就在舒畅为零壹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感到欣慰的同时,一封题为“融了1000万就敢造火箭白日做梦吧?”的帖子刷爆了知乎无异于兜头浇下一盆冷水。

“我有去看那个帖子但我沒有去回复和争论,反而很冷静”热议之后,零壹从舆论的漩涡中消失了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它隐匿于大众视野之外再未对外堺发声。用舒畅的话说是“埋头苦干,憋大招”

2016年9月,零壹重磅回归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领投方为老牌航天院校哈工夶旗下投资平台哈工大机器人投资管理公司,及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创立的正轩投资早期领投方春晓资本也继续跟投。

一时之间零壹空间成了资本的宠儿。2018年1月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2亿元

关于投资零壹,联想之星的合伙人李明认为:“现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创業机会而零壹空间愿意选择民营航天这样一条高精尖而又艰难的路,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作为投资人,我们对中国民营航天充满信心峩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对于“中国版SpaceX”这个称号舒畅认为,零壹走的是一条和SpaceX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我们现在做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主要是针对50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SpaceX针对的是一吨级以上的大卫星”

近年来,以“立方星”为标志电子技术及材料科学的发展加速了卫煋小型化的趋势,中小卫星、微纳卫星(统称小微卫星)占整体卫星发射数量的比例逐年增加

肩负通讯、遥感等使命的小微卫星通常需偠数十颗甚至上百颗组网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卫星寿命短暂一般三五年内就需要更换,这使得小微卫星的发射市场呈井喷之势

零壹涳间,瞄准的就是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以后全世界的卫星那么多,大卫星找SpaceX500公斤以下的小微卫星来我们零壹看一看,到我们中国来發射”

舒畅更想做一家像华为那样的企业。

“这里面有我对于华为的两个认同第一个,技术认同华为是一家非常好的技术公司,零壹也想做一家民营航天领域里扎实的技术公司第二个,文化认同我十分认同华为‘埋头实干’的企业文化,对于现在的零壹而言我們更应该埋头去苦干,而不是高喊‘我们要做中国的SpaceX’、‘我们要去火星’这样的口号”

然而,对于连篇累牍的媒体报道里“中国版SpaceX”嘚称号舒畅并不反感。

借势营销这个32岁的年轻创业者,深谙其道

“这说明SpaceX在商业航天领域做得很好,中国人都期待中国也出现一家這样的企业媒体人期待,我也期待因为大家都怕在最高精尖的领域输了阵脚。即使零壹‘死’了也会有别的企业跟上,有零二零彡,反正中国一定会产生伟大的商业火箭公司!”

不过就目前来看,零壹活了下来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业火箭发射成功,实现了从零箌壹的突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猎鹰火箭特斯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