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问句,大家体育锻炼的好处,洗澡,洗手需要把表摘下吗

[转载]奇妙的人体
奇妙的人体
第一章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的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它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钙溶出、脊柱压缩性骨折,致使“龟背”出现,骨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加,难以承载原来负荷。
  那么,骨质疏松会有些什么害处呢?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受力不均,或骨质脆弱、机体产生修复性反应而形成骨刺,这种骨质成份异常分布的结果,也会引起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症往往是骨折、骨坏死、骨折不愈合的内在原因。骨质疏松症可产生骨痛、驼背、身材变矮、骨折乃至致残等后果。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有髋骨骨折和脊柱骨折,而且往往还会引起继发性并发症。
  人们一般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事,其实从少年开始就决定到老后骨质的质量。年轻的都市女性中罹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平均每三人中便有一人罹患此症。健康人群腰椎和股关节部位的骨组织量在青春期最为丰满。骨组织量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增加,达到青春期前半时期增加最明显,青春期后半时期开始增加速度缓慢。骨组织量的增加与身高增加有2年间的差距,进入青春期长管状骨向长度延伸。而骨的密度和强度还不能同步跟上来,因此,此阶段骨组织容易出现相对脆弱。实际上,这个时期骨代谢亢进,空隙增加,骨骼处于脆弱状态,又加上学龄期运动量增加,因此,容易发生骨折。
  儿童期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遗传及先天因素。如果女儿在青春期和母亲骨组织量比较,与母亲具有明显相关性。骨组织量18~37%与母亲遗传因素有关。最大骨组织量的20%到30%在学龄时期就已决定。
  营养因素。虽然骨组织量与遗传有关,但大部分后天在一定程度也可以改变。其中儿童营养非常重要,特别是钙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童对钙的摄取,主要来自乳制品。钙与骨组织发育有密切关系。
  运动与生长因素。除长跑运动员外,所有运动员骨组织量都比较高,无疑,决定骨组织量与运动有关。
  骨质疏松症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人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只有当不小心摔一跤,出现骨折时,这才意识到。没什么不适,就不会主动到医院检查,不能对骨质疏松进行早期的诊断及预防治疗,从而给骨折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软骨人”与玻璃姑娘
  骨骼是人身上的“铁柱子”,骨头是名副其实的“硬家伙”。拿成年男子的股骨来说,它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约2000千克的压力,而以硬度著称的花岗石,在同样大小的面积上只能经受不到1400千克的压力。
  然而,如果将一根骨头浸入盐酸里面,脱去了骨中的无机物,那么,它的弹性和韧性就变得特别强,甚至可以卷曲打结。
  活人自然是无法将骨头卷曲打结的。但是得了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人,骨头会因变软而发生畸形,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软骨病”。据郭沫若考证,秦始皇就是个软骨病人。但这种病人经过治疗,“软骨”也就会成为正常“硬骨”了。
  不是软骨病的人也可以使身子特别柔软,例如,自小训练的杂技演员和体操演员就是这样。
  1987年,一个孩子在瑞士苏黎世的一次比赛中,将两脚从前胸经腋窝拉到了后脑,而且保持这一姿态势达30分钟22秒,被誉为“软骨人”。加拿大蒙特利尔市30岁的比奇曼,手脚可以扭曲到身体的任何位置。1991年初,中央电视台也播放过一个“骨软如泥”者的神奇表演,这位青年男子竟能用脚从背后绕到前面端杯喝水,而在表演前后,他的坐、立、行与正常人并无两样。
  生活中还有一种人——“玻璃姑娘”。英国有个幼儿叫基狄,只要稍微被撞击一下,他的骨头就会被折断,一年至少要骨折20次。得这种病的人极少,医生也弄不清断骨的原因。所以防治办法只是将易骨折的部位用木板、药膏和厚衣服绑起来。
  我国广州也有一位奇特的“玻璃姑娘”。她20多岁了,可从小时候起,骨头就如玻璃般不结实,有时在床上翻一下身子就会骨折。据她的回忆,骨折最多的是手骨和脚骨。有趣的是,她自我感觉并不很痛苦,骨折处会很快地自动愈合。
  1996年报道,广州有位少年,因为骨头发育不全极易骨折而没有上过一天学。可这位自小只能坐在软椅和长沙发上的“玻璃骨”却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用“无骨”的手在电脑上编写了30多万字的少儿版《三国演义》。
  “玻璃姑娘”饱尝了经常骨折的折磨,不是“玻璃姑娘”的我们,有时也可能吃到骨折的苦头。由于种种原因,发生骨折的事很多。在医院的骨科病房里,往往挤满了各式各样的骨折病人。
  日本卫生部门的报告中说:在1953年。日本每天有11900人骨折,但到1985年,每天骨折的已达109800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14岁以下的儿童增长速度显著。我国的骨折病人也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努力保护好骨头,积极预防意外伤害,是防止发生骨折和其他骨病的有效措施。新的研究表明,心情抑郁的人骨密度低,容易造成骨折。但何以会如此?两者的关系尚未完全清楚。要紧的是应当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还有一点要记住:过度疲劳也能引起骨折,它多见于下肢,常在军事训练、登山和体育运动中发生。因此,要避免蛮干,注意安全。
  为什么人有高有矮
  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年龄基本相同,但是个子高矮却差别较大,这是什么缘故呢?
  人能够长高,主要是受生长素作用的结果。生长素是由人的脑垂体分泌的一种生长激素。脑垂体悬垂在脑的底面,如豌豆般大小。幼年期如果生长素分泌不足,则导致发育迟缓、身材矮小,而成“侏懦症”。如果分泌过多则造成过渡增长,四肢突出,而引起“巨人症”。
  生长素是通过调节骨骼的生长来控制身体的生长的。人在幼年时,长骨的骨骺与骨干相连的部分,有透明软骨相隔,生长素能够对软骨组织发生间接作用,促使软骨细胞增殖从而使骨增长,人就会长高。成年后,软骨骨化成骨,这时生长素分泌再多长骨也不能再生长,因而人也不会再长高了。
  人的身体高矮首先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的高矮对孩子身高的影响较大。体育锻炼也有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爱锻炼的人要高些。营养的好坏对身体的高矮也有影响,挑食、偏食也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影响骨骼的生长,也就影响了身体的高度。
  在学校里,有时可以看到有些青少年长得身体细高、胳臂细长、肩膀窄、臂部薄、背还有些弯,这是人们常称为“豆芽菜”的体型。这种体型给人以弱不禁风的感觉。那么,形成这种体型的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后天的原因与出生后的环境、营养、卫生、锻炼以及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营养不良或进食量少。比如,一日三餐不好好吃饭,或者早上不吃早餐,或者贪玩误了吃饭,或者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看书、挑食等坏习惯,长期如此,体内营养物质不够,尤其是蛋白质缺乏,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就没有物质基础,结果便会变得消瘦。
  学习或玩耍过于劳累,便会消耗体能,尤其是长期的沉重学习负担、思想紧张、食欲也会下降,这样进食就少了。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体内蛋白质消耗太多,身体发育就必然会受到影响。
  长期睡眠不足。例如,迷恋电视节目、睡觉较晚,不能通过足够的睡眠来消除疲劳,这样不仅会影响大脑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长期缺乏体育锻炼食欲也会减退。如此恶性循环,身体就长成“豆芽型”了。
  人类身高极限之谜
  大自然最杰出而神奇的创造,莫过于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了。
  比起长鲸大象,人类的体形过于矮小;比起昆虫田鼠,他们的身材却又如此高大。古往今来,人类一直拥有大自然规定的与之和谐的身高尺寸。
  从一米五到两米,这大约是地球上几十亿男男女女的身高范围,而层出不穷的巨人和侏儒又常常刷新人类的高矮纪录。
  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高大意味着健康、强壮和力量。顺应这种心理,教人如何长高的办法也五花八门。然而,我们有没有认真考虑过,人类究竟应该长多高才好呢?人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先以软软的豆腐为例。一块普通的豆腐,如果把它做得大些,将会出现什么情景呢?瞧,豆腐垮了!这个试验的含义显然对大个子不利。再看看现实生活中巨人步履蹒跚,行动迟缓的样子,便会明白高大的体态足以使人类的灵活机敏大打折扣。
  但是人类的身材有不断增高的趋势。近百年来的统计资料更清楚表明,全球人类的平均身高正以每年增加一厘米的速度直线上升。许多科学家都试图对这一现象做出解答:营养的充足,医疗条件的改善,电磁辐射剂量的增加……究竟什么才是人类身高持续增长的真正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证实。
  而地球生命史上其他物种的兴亡盛衰更不能不引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终于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动物而走上穷途末路。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曾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一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躯体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杰出的经济学家舒马哈说过:“人是小的,小是美丽的,追求庞大,就是自杀。”看来,我们有必要开始扭转人类优生观念上的错误导向,并重新思考,在未来的地球上,我们应该成为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民族和人类。
  肌肉——人体运动的发动机
  伸出你的左臂平放在桌子上,将你的右手轻轻放在左上臂的上面,然后慢慢抬起左臂,仔细体会右手所感到的变化。
  是不是感到有一块肌肉鼓了起来?对,正是这块肌肉一一肱二头肌的收缩,使我们完成了屈肘的动作。
  你也许会问:“那伸肘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
  是由肱三头肌,就是上臂后面的那块肌肉完成的。
  可以这样说,我们可以做的任何动作,比如说拼图、弹琴、纫针等,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收缩,牵弓l骨骼进行运动来完成的。
  人体全身大约有骨胳肌600多块,占体重40%之多。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分别固定在骨骼的不同部位上。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称肌,是肌肉收缩的主要部分。骨骼肌由许多的肌纤维组成,其间分布着营养肌肉的许多血管和支配肌肉的神经。我们身体的一切大小活动都要靠肌肉这个“发动机”的发动收缩,牵拉相应的骨骼的移位完成。所以说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
  每一块肌肉都是一个器官。肌肉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
  让我们看看肌肉的内部构造。
  如果我们像一个细胞那么小,能够随意进入人的身体,那么当我们来到肌肉群中时,就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这些钢缆组合成较粗较长的缆绳群组,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每根肌纤维是由较小的肌原纤维组成的。每根肌原纤维。则由缠在一起的两种丝状蛋白质(肌凝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这就是肌肉的最基本单位,那些大力士们的大块大块的肌肉,全是由这两种小得根本无法想像的蛋白组合成的,当它们联合起来以后,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动作来。人就是靠这些肌肉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控制骨头活动的横纹肌的弹性纤维会逐渐由结缔组织所代替。结缔组织虽然很结实,但没有弹性,因此肌肉变得较弱,不能强力收缩。所以老年时,肌肉的力量衰退,反应也迟钝了。人老了,肌肉的力量也就衰老了。
  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的发育,增强肌力。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仅部分肌肉参与活动,而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使全身的肌肉都参与活动,肌肉里的毛细血管网大都开放,以供给肌肉更多的营养,使肌肉逐渐锻炼得粗壮有力。
  肌肉是人体的力量源泉
  当我们从外表看人体时,比如在欣赏健美表演或举重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表演者肌肉的起伏,所以一般人或许会以为身体里面有许多种肌肉。其实,肌肉只有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第二种是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第三种是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
  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块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骨骼肌能在意识控制下作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这一类。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神经支配。
  肌肉被称作人体的发动机。肌肉里约有20%是蛋白质,其余80%是水,蛋白质是肌肉的重要物质成分。人的全身有600多块肌肉,总重量约占体重的40%左右,经常坚持锻炼的人甚至占50%。到了老年,肌肉开始萎缩,仅占体重的25%左右,那时做什么事就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组成肌肉的细胞细而长,又称肌纤维。由于它们的收缩和舒展,肌肉才能产生力量。
  肌肉的工作效率,是任何动力机器无法比拟的。而现代化的机器,耗费那么多汽油,烧那么多燃料,却只有30%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绝大部分能量都浪费掉了。
  如果要找出人身上运动频率最高的肌肉的话,那就是心脏的肌肉群——心肌人从胎儿期一直到死亡,伴随终生的是心的跳动,而心跳是心肌驱动的结果。所以,用“强韧”形容心脏,非常确切。心脏可以陪伴人活到100岁以上。一个人活到100岁时,心脏已跳动了约40亿次,总共压送了约55万吨血液到身体各部分。心肌的能量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生理学家认为,心肌之所以有那样强韧的耐久力,是因为心肌兼有横纹随意肌的力量,以及平滑不随意肌的稳定可靠性。况且,心肌纤维与骨骼肌或平滑肌的肌纤维不同,心肌纤维互有联系,形成一个互相支持的通讯网,使心脏细胞能不断交换电信号,以协调行动。
  人体肌肉之最
  人们平时的任何动作和活动,如走路、跑步、抬胳膊,甚至喜怒哀乐的表现,都是在神经支配下由肌肉收缩来完成的。
  人体共有肌肉639块。其中最善于表达感情的肌肉算是面部肌肉了。我们的面部有十几对肌肉,一切面部表情,如眉开眼笑、喜形于色等都是由面部肌肉完成的。一些喜剧演员能够表演“变脸”的节目,这是因为他们的面部肌肉经训练后比常人更加灵活。
  人体最有力量的肌肉是小腿肌。人的站立、行走、跳跃、奔跑全要靠它。咀嚼肌也很有力量,年年月月,它为人们服务,咀嚼食物,有人还能在牙齿的帮助下用它咬碎核桃、松子、胡桃。有些杂技演员在表演动作时还能用嘴衔一些重物,靠的是强有力的咀嚼叽。
  最劳累的肌肉是心肌。它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跳动着,成人的心跳每分钟为75次左右,到20岁时大约已跳了28亿次,50岁时约跳了70亿次,多么辛苦!
  最灵巧的肌肉是舌肌和喉肌。舌肌纵横交错,能使舌头翻滚卷曲,活动自如。舌头表面还长有味蕾,可以品尝酸甜苦辣。喉腔内外有几十条肌肉,可与唇齿、鼻腔共鸣,发出悦耳的声音。
  最协调的肌肉是手腕肌和手指肌。由于它们感觉细微,动作精巧,才使音乐家演奏出优美的乐曲,魔术师表演出天衣无缝的魔术,手工艺者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工艺晶。
  最厚实的肌肉是臀大肌,无论坐卧,它都使人四平八稳。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当人生病需要打针的时候,它都是默默无闻地甘受皮肉之苦。
  当我们了解了身体各处肌肉的主要功能后,就要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它们。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四肢肌肉更发达,还可以加强心肌的功能,减少日常心脏跳动的频率,使心肌搏动更加有力,使你成为更健康的人。
  你见过健美运动员的肌肉吗?你是否也想有那样发达的肌肉呢?那么从现在开始努力吧!
  首先,要多吃瘦肉、牛奶、蛋类、豆类等食物。
  其次,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因为运动可使肌肉获得更充足的养料、氧气。但要注意青少年正在长身体,不仅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而且运动也不要过于猛烈或过量,否则不仅不会增进健康,还会损伤身体。
  肌肉拉伤是怎么回事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会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造成肌肉拉伤的原因有下面几种: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准备活动不当,某部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运动所需的状态;训练水平不够,肌肉的弹性和力量较差;疲劳或过度负荷,使肌肉的机能下降,力量减弱,协调性降低;错误的技术动作或运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过猛或粗暴;气温过低湿度太大,场地或器械的质量不好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伤。
  在完成各种动作时,肌肉主动猛烈地收缩超过了肌肉本身的负担能力,或突然被动的过度拉长,超过了它的伸展性,都可发生拉伤。如举重运动弯腰抓提杠铃时,竖脊肌由于强烈收缩而拉伤;在做前压腿、纵劈叉等练习时,突然用力过猛,可使大腿后群肌肉过度被动拉长而发生损伤;横劈叉练习可使大腿内侧群肉过度被动拉长而发生拉伤。在体育运动中,大腿后群肌肉的拉伤最为常见,大腿内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头肌、上臂肌等都是肌肉拉伤的易发部位。
  当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肌肉收缩抗阻力试验呈阳性,即疼痛加剧或有断裂的凹陷出现。有些伤员受伤时有撕裂样感,肿胀明显及皮下淤血严重,触摸局部有凹陷或见一端异常隆起者。可能为肌肉断裂。
  肌纤维轻度拉伤及肌痉挛者,用针刺疗法会取得显著疗效。肌纤维部分断裂者,早期用冷敷、加压包扎,还要把患肢放在使受伤肌肉松弛的位置以减轻疼痛。48小时后开始按摩,手法要轻缓。怀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断裂者,应在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后,立即送医院确诊,必要时还要接受手术治疗。
  部分断裂者,局部停训2~3天,健肢及其他部位可以继续活动,以后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但应避免重复受伤的动作。1周后可逐渐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在做伸展练习时以不增加伤部疼痛为度。大约10~15天后,症状基本消除,可逐渐进行正规训练。训练时伤部必须使用保护支持带,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为什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肌肉比较发达
  近年来健美运动比较流行。健美运动员一上场就以结实粗壮的上肢和胸背肌肉来引人注目,无需用力收缩就能看到肌肉突出的轮廓。体操运动员、田径运动员,他们身上的肌肉都比一般人发达得多,这都是因为经常锻炼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体育锻炼能使肌肉发达呢?
  人体在安静的时候全身血量只有60~75%参与周身循环。其余血都贮存在人体血库的肝脏里,而且肌肉里的毛细血管大部分都处于关闭状态。
  人在体育运动时,由于肌肉活动的加强,需要消耗许多能量。为了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在大脑的指挥下,贮存的血液这时也流入血管,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量。
  此时,由于心脏跳动加快、收缩力加强,肌肉里毛细血管大量开放,流过肌肉组织的血量增加,肌肉所获得的营养物质也增多,肌肉里蛋白质含量也会增加,肌肉纤维增粗,肌肉间的结缔组织增厚,肌肉里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多,使整个肌肉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这就是常说的肌肉发达了。
  一般人肌肉只占体重的40%左右,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以达到45~50%。
  相反,我们知道,一个缺少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偶尔参加剧烈的运动,就会产生腰酸背痛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一般认为,肌肉酸痛和肌肉内部的能量代谢有关系。如果你参加一场足球赛,在迅速地奔跑中,你全:身的肌肉特别是腿部的肌肉就要进行剧烈的收缩。肌肉收缩需要能量,它是靠肌肉内的物质来供应的。
  肌肉组织内的变化有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在无氧代谢中,肌肉中的供给能量的物质分解,放出能量供给肌肉收缩,同时会产生乳酸。在有氧化谢时,乳酸就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乳酸氧化也放出能量。但是,被氧化的乳酸只有一小部分,剩下的乳酸在肝脏重新变成糖元。
  缺少经常锻炼的人,偶尔参加剧烈的运动,由于肌肉的血液供应不足,氧化缺少,这些乳酸就不能及时处理掉而积累在肌肉中。
  由于过多的乳酸刺激了肌肉中的化学感受器,增加了渗透压,而使肌肉组织吸收较多的水分,产生了局部的肿胀,这就会使肌肉产生酸痛的感觉。这种现象不要紧,经过几天就会消失。
  骨骼——人体的坚牢支架
  人之所以能像模像样地站在大地上,或者走来走去,或者爬山涉水,全赖于体内有一个支撑全身的支架——骨骼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共有206块骨头,其中头骨,脊椎骨和肋骨占80块,形成骨骼的中轴,也是这个系统的主干;其余的则是附属骨骼,包括肩、臂、手、髋、足等部位。头骨共有23块,起着保护脑部的作用。颅底有一个大洞,当中是脊柱的顶端。肩膀包括肩胛骨和锁骨。24块肋骨左右对称,成对地固定在脊柱上,与胸骨一起保护心、肺。下身的骨头从骨盆开始,最下面的是脚踝和足部的26块骨头。
  人体所有的骨骼,从形状和大小上各不相同,有的较大,如胫骨、肱骨等,有的则很小,如趾骨等。从形状上大致可分为5种: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扁平状的骨起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比如颅骨保护大脑等;棒状骨负责人体运动,例如四肢的骨骼等。
  根据骨的形态可以把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大腿骨、上臂骨都是长骨;短骨则分布在灵活运动又承受压力的部位,如手腕骨;肋骨则属于扁骨;不规则骨如椎骨。它们都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
  骨膜覆盖在骨表面,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骨膜分内外两层。内层有许多细胞,通过它的分裂繁殖,使骨加粗变长,并帮助骨在折伤后再生恢复。通过骨膜进入骨内的血管,供给骨所需要的营养。
  骨质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密质致密坚硬,位于骨的表面,在长骨中主要集中在骨干;骨松质主要位于短骨的内部与长骨的两端,结构疏松,像蜂窝一样。
  骨质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蛋白,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磷等,使骨有硬度与脆性。成年人的骨头有机物约1/3,无机物约2,3,这样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儿童、少年时期的骨,有机物含量超过1/3,骨柔韧,弹性大,不易骨折,但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因此青少年应注意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到了老年,骨内无机物相对增多,骨硬而脆,弹性小,因此老年人应注意预防骨折。
  骨髓存在于长骨的空腔里,成人的骨髓约占体重的5%。
  成年人骨骼的重量大约只有9千克左右,就其所占的体重来说,似乎无足轻重。但是骨头不仅使人能够站立和行走,而且保护着体内的器官。例如颅骨保护脑子,肋骨保护心脏和肺脏。
  有些骨头里的骨髓能生产红细胞,用来向体内各部分传输氧气和养料;另一些骨头的骨髓则生产千千万万的白细胞,以消灭有害的细菌。骨头受伤之后,能自行修补,折断之外可自行愈合。所以,骨骼并不单单是一个机械式的框架,而且还是很重要的生命细胞制造基地。
  骨髓是什么
  骨髓充满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骨髓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从5岁以后,四肢长骨的骨髓造血功能就开始逐渐减弱;成年以后,长骨骨髓腔里的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骨髓变成黄色,失去造血机能。当肌体遇到意外,大量失血或严重贫血时,黄骨髓又可转为红骨髓,暂时恢复造血机能,应付急需。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红、黄骨髓各占一半。红骨髓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它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医学临床上为了检查人的造血机能情况,常作骨髓穿刺,抽取某些扁状骨(如髂骨)的骨髓进行涂片检查,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对某些已确诊的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等,如今可采取骨髓移植的方法铲除病根,挽救生命。
  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这就是黄骨髓。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
  骨髓移植是器官移植的一种,将正常骨髓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骨髓的治疗方法。用以治疗造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用此疗法均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得到长生存期乃至根治。
  近年来,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显示骨髓移植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的趋势,而因骨髓移植所带来病人长期存活率也大大地增加,各种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贫血症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适当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长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亦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愈率。这些成果皆远非传统之化学疗法所能及,这也是这什么我们需要发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关节:人体活动自如的关键
  如果人体全像骨头那样僵硬,人就会像乌龟那样笨拙;而如果人软绵绵的全是肉,那就像一条软弱的青虫。人之所以能奔跑跳跃、活动自如,关键在于人有关节——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相连部分,这些关节使人既能折叠弯曲又能伸展自如。骨头之间有关节相连,使肌肉能带动骨头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人体的关节使人能做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动作。肘部和膝部能让四肢屈伸:球窝关节,比如肩部和髋部,可让一根骨头做多方向扭转,同时仍与另一根骨头牢固相连。
  健康的骨关节与骨相连既贴合又灵活,相邻的骨头末端各包着柔滑的软骨,彼此之间只有狭窄的缝隙,缝隙中有一层薄薄的润滑液。所以,骨头能够灵活地进行相对运动,不致因摩擦而受损。膝关节的空隙中还有扁平的软骨,叫做关节半月板,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最重的关节。它包在一个充满液体的滑液囊中,各部分由肌腱和韧带系在一起,面前有坚固的膝盖骨像盾牌一般保护着,空隙中有软骨衬垫,使股骨不致与小腿的腓骨和胫骨摩擦。虽然如此,膝关节仍然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
  膝关节受到较大的冲力或扭力时,韧带可能会撕裂或拉得太长,使膝盖骨脱位,并损及关节里的软骨。最触目惊心的例子,是打橄榄球时持球者突然被对方摔倒,把膝盖撞得歪向一边。
  关节在人体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的骨头都是由关节连接起来的,没有关节我们只能一动不动地躺着,不能走路,不能抬手,也不能摇头、动手指头。
  人体的关节有4种,一种是球状的,像肩部的关节,我们的胳膊能前后摆,全靠肩关节起作用。最大的球状关节是髋关节,连接下肢和髋骨。一种是椭圆形的,像腰关节,这种关节只能前后或左右活动。还有一种关节只能像门一样,向一个平向上前后移动,手指的关节就是这样。最后一种是旋转关节,我们的头盖骨底部就有旋转关节,所以头部可以来回转动,手腕处也有旋转关节,我们用钥匙开锁时,手能转动也是旋转关节在起作用。
  支撑人体的脊梁骨
  形容一个人在团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时,人们会用“支柱”或“脊梁”这样的词,比如鲁迅的名言中就有“民族的脊梁”,可见脊梁骨(脊柱)在支撑人体中的主干作用。
  人的脊柱有33块骨头,最上面的24块可分为3组:颈部的7块叫做颈椎,胸部的12块叫做胸椎,腰部的5块叫做腰椎。骶骨由5块骨融合而成,尾骨则由4块椎骨融合而成,骶骨和尾骨都是骨盆的一部分。脊柱由坚强的肌肉、肌腱和韧带构成的复杂网络来加固和维系。
  脊柱不仅结构合理,足以把人体撑起,而且还可以在足够大的范围内活动。脊柱的每一部分都极其紧凑结实,而且功能良好。脊柱不仅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骨架网,而且还是中枢神经的主干道,人体所有的信息都从这条主干道上扩散和传递。脊柱中有一条椎骨沟,脊髓就从脑部通过这条沟向下伸展,沿途收发信息。椎骨之间有椎间盘隔开,椎间盘是有弹性的软骨,起减震器的作用,约占脊柱总长度的25%。脊柱呈S形,像弹簧一样,强度高又富柔韧性。
  脊柱最底下是尖端已经卷曲的尾骨,这是人类远祖残留的纪念物,现在已经没什么用处,通常不受注意,除非不幸摔了一跤伤及尾骨,才会使人想起,自己是远古时代曾经长着尾巴的某些灵长类的后代,在痛苦之余,产生一点对远古祖先的遥想。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防止脊柱侧弯。脊柱是人体的支柱,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使我们可以又跑又跳,使体操运动员可以做出各种优美的高难动作,使我们可以有一个健康挺拔的身姿。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脊柱的发育还未完全定型。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造成脊柱的畸形。比如背书包时总在一侧背,就是常说的驼背;站的时候不挺直腰板,而是随随便便侧扭着身体,脊柱也会变形,造成难看的畸形。
  俗话说“坐如钟,立如松”,是很有道理的。你说呢?为了自己能有个健美挺拔的身躯,从现在起,注意自己的坐、立、行、卧的正确姿势吧!
  什么是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指椎骨边缘或关节边缘、关节面及骨突处骨小粱增多和骨密度增高。因有时其形状像口唇或像鸟嘴,故叫做唇状突起,叫骨刺,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问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骨关节病是南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刺,从而引起关节炎。继发性骨关节病则多因关节创伤、发育畸形等导致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
  骨质增生其实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衰老”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的脊柱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的确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使脊柱和关节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脊柱和关节的不稳定。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恢复新的平衡状态,就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更加稳定。可以说,骨质增生现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机体的一种本能。只是有时骨质增生造成了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使人感到不舒服时,人们才把骨质增生作为疾病来看待。
  绝大多数患者的骨质增生并无临床表现,患者只是在体检或就诊时偶然发现存在骨质增生。只有当骨质增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增生的骨质比较大,增生的骨质累及了神经和血管以及骨质增生造成了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时,才产生临床症状。
  虽然骨质增生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骨质增生的程度是有限度的,不会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因为骨质增生是机体恢复新的平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关节重新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骨质增生自然会停止。
  神奇的双手
  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大脑会思考,双手会创造。”我认为这两句话很有道理。大脑是我们的中枢系统,而双手就是工作部分,二者真可堪称无价之宝啊!
  人的双手也是神奇的!它无所不能,无所不创造。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到奴隶社会的青铜器,从封建社会的铁制工具,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乃至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产品,无一不是人类双手的杰作。它们充分展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展现了人类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此外,在人生中,双手伴我们度过了每一个春夏秋冬。儿童时代,我们用它数数,做一些小事;在校园里,我们学会用双手为学习和生活服务;当我们长大成才时,双手又让我们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譬如物理课上我们学习的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它对物理电磁学来说尤为重要。而这些定理的发现者正是自食其力、就地取材地为科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因此,请您别小看这一双手,只要能正确使用,是一定会创造出丰功伟绩的!
  手是人的重要肢体,靠它活动,从事生产,维持生活。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手,或者手失去作用,他的健康生活,幸福都谈不上了。所以,我们必须妥善地使用它和保护它。手接触的东西最多最广,经常弄脏,既不卫生,又很难看。最好用软性肥皂清洗,擦干后,涂上油脂,保持手的润洁。
  手的经脉和关节非常复杂,各种疾病都会发生,严重影响两手的功能和动作,所以,要求手部经脉血液要畅通。各种关节,筋络疏通,必须经常运动,大的如体操、打球、武术;小的如摩拳擦掌、摔手、按摩等,都是最好的运动方法。
  手的皮肤非常脆弱,随时都会受伤,所以在粗重劳动时,戴上手套,以免伤害皮肤。在超冷的环境里,必须戴上厚的手套,以免受冻。在肥皂中清洗东西,要戴橡皮手套,以免皮肤粗糙。在强酸强碱中工作,务必戴安全手套,以防腐蚀受损。
  手的大小精细、强弱、美丑可以提示心里健康与卫生,所以必须注意营养、运动、清洁。还可以对手进行按摩,按摩的方法是:摩擦手掌之后趁热相互摩擦手指和手背,使两手的皮肤发热,血脉畅通,关节灵活。使双手红润以反馈于肌体。中医认为手属脾,脾为后天之本。
  手与健康
  俗话说:十指连心。人类的手指蕴涵着人身的许多秘密。伸出您的手指来,让科学家给您看看“手相”。
  手的确能预报健康和疾病。手掌发热出汗,为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掌出现红斑点,为肝炎或糖尿病;指尖苍白为血流障碍;指关节肿胀为高尿酸、痛风;手背上有白色丘疹为胆固醇过高,手上出现红线为高血压、风湿病或心脏病。
  按摩手的不同部位,对身心有益:按摩手心有助于改善心肺血液循环和防止动脉硬化;揉搓大拇指可兴奋神经功能,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治疗肝脏疾病;揉搓食指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健脾胃、疏肝利胆,治疗肺脏疾患;按摩中指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患,治疗心脏病;按摩无名指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灵敏性,治疗脾脏疾患和癫痫;按摩小指可以增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功能,预防感冒及治疗其他感染疾患和肾脏疾患;按摩大小鱼际能预防便秘、腹泻和痔疮。
  最新研究结论称。手指的确能够暗示一个人的健康、生育能力、婚姻前景甚至患心脏疾病、乳腺癌等疾病的机率。另外,人的运动能力、攻击性、孤独症等也与食指和无名指的长短有联系。
  当我们的胚胎成长到5周左右时,手就已经出现了,但非常小,如同鱼鳍一般。在随后的发育中,手指慢慢开始成长,手指之问的蹼渐渐退化。到了11周的时候,手的关节、肌肉甚至指甲都已经发育完全,所有的功能已经齐备。一个20周大的宝宝,在母亲的肚子里。已经会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了。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食指相对比无名指更长的人,越有可能获得高学历。手指的生长和大脑的发育都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并且都与**内性激素的水平有关。因此,女性的无名指往往与食指一样长或者更短,男性的无名指则往往长于食指,而左撇子的无名指通常比食指长出许多。
  如果食指相对于无名指长。是女性的话就表示拥有更高的生育能力、比较谦虚、比较敏感、相对容易患乳腺癌、不爱冒风险;男性生育能力较弱、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攻击性弱、方向感差。
  如果无名指相对食指长,是女性的话说明其生育能力相对较弱、过分自信、相对不容易患乳腺癌、很爱冒风险;男性生育能力较强、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攻击力强、比较擅长数学、更容易患孤独症。
  另外,无名指长于食指还是有音乐天分的表现。对英国一个交响乐团乐手的调查表明,那些最出色的演奏家与其他人相比,无名指比食指相对要长很多。
  智慧就在手指上
  外国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
  这话有道理。如果我们承认劳动创造了人,承认智慧来源于实践,那么,双手不就是最重要的劳动器官吗?
  “手是表现在外面的大脑。”5000年前的印度瑜珈术就开始了对手的研究。而现代生理学家告诉我们,手在脑中占的“地盘”相当大,脑与手的“关系”最密切。因为研究表明,手指的活动会更好地刺激和增强脑的功能;常动手指(如练习打算盘)可使大脑反映灵敏,有利于智力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说,动手也是动脑。高尔基说得好:“只有先手教头脑,然后变聪明的头脑再教手,而聪明的手又更有力地促进大脑的发展时,人们的社会文化提高过程才能正常地发展。”事实很清楚,有了手和脑的真正结合,才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就这个意义上说,“智慧就在手指上”,这倒是恰如其分。
  不少人注意到,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大多会弹钢琴,所以,一些父母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都会加进练琴这一内容。美国一位人才专家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时发现,理化两科获奖者的平均年龄大大低于其他领域的获奖者。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就是理化两科动手多、思维操作频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世界上女性智力之所以高于男性,与女性手工劳作较多,尤其与厨房有关。因此美国一位专家指出,如果想培养视野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必须使他锻炼手指。手指多活动,刺激脑髓中的手指活动中心。就能促使其智力提高。
  英国一个学者指出,人的手不相同,其思维方式也不同,如手指强健发达、手形方正的人,思维精确而持久;手指骨节突出,拇指、手掌都很大的人擅长逻辑思维;手指柔和纤细的人,则以形象思维见长。
  动手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两只手越灵巧,就。越有助于大脑的积极思维;人的思维逻辑越好,双手就更灵巧。幼儿更是这样。手脚并用的训练,是发展思维的良好手段。
  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孩子1岁多时,要训练他拿勺吃饭;2岁左右要逐步训练穿简单的衣服及鞋袜;4岁左右要学会穿衣服及鞋袜,以及洗碗、拖地等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在动手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并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人左右手的奥秘
  在动物身上,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手脚分工,但据观察,它们使用左前肢和右前肢的概率基本上是相等的,无论是低等的动物还是灵长类动物均无例外。而作为万物之灵的有着灵巧双手的人类,左手与右手的使用概率却极不相同,大多数的人习惯于用右手。而使用左手的人仅占世界人口的6~12%,为什么比例会如此悬殊呢?
  有的人试图用左右脑的不同功能,来解释大多数人为什么都习惯用右手这一问题,然而,并未获得圆满的答案。
  瑞士科学家依尔文博士曾提出了一个假设。他认为在远古的时代,人类祖先使用左右手的几率与其它动物一样,都是均等的,只是由于还不认识周围的植物,而误食一些有毒的食物。左撇子的人对植物毒素的耐受力弱,而右撇子的人以其顽强的耐受力而最终在自然界中获得生存能力,并代代相传,使得使用右手的人成为当今世界中的绝大多数。
  美国科学家欧文也通过实验证实了依尔文的假说,他挑选88名实验对象,其中12名左撇子。他对这些志愿者用了药物后发现:左撇子者大脑的反应变化与右撇子者有极大的不同,几乎所有的左撇子都表现出极强烈的大脑反应,有的还出现了神经迟缓和学习功能紊乱的症状。
  如果同意依尔文的假说,那么,左撇子者少,就成了人类历史初期自然淘汰的结果,左撇子实际上是人类中的弱者。
  然而,事实却与依尔文假说推出的结论有很大的出入。我们生活中的左撇子大多是一些聪颖智慧、才思敏捷的人,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想像力的职业中,左撇子往往都是其中最优秀的人才。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A,的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0%。不仅如此,世界上最佳网球手的前四名中有三名是左撇子,而乒乓球、击剑队、羽毛球队中的左撇子的选手也相当多。
  现代解剖学给了我们如下的解释:人的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分工,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推理、逻辑和语言:而大脑右半球则主要负责感情、想像力和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因此,左撇子比右撇子在动作敏捷性方面占有优势。据此观点,左撇子又是生活中的强者。
  那么,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左右手真正的奥秘何在?这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分析,才能得到圆满的答案。
  作用最大的指头
  一只手有几个指头?你当然会回答:“是5个指头。”对于这个回答,不会有人说错的。但你应该知道,一些人却有6个指头,极少数的人甚至每只手就生有7个指头。从医学观点看,5指以外的多余手指统称为“枝指”。然而有“枝指”的人并不少见。四川省前几年调查过202359名婴儿,发现多指(趾)的发生率为14.8/每万,若按此例推算,全国多指(趾)的人则有150万。
  “枝指”是一种畸形现象,没有什么功能,是种“无用之指”,医生常采用手术的方法把它切除。真正有用的手指,看来仍是5个。
  在人手的5个指头中,最忙、最有用的就是大拇指。它既能独立活动,又能与另外4指密切合作。你不妨注意一下,人们抓榔头、拿笔管、端碗举筷、紧握枪支,都少不了要用大拇指。在古代,抓到俘虏后常会砍去他们的大拇指,为的是不让他们重新拿起武器。
  据研究,大拇指的功能要占全手功能的一半以上。各种精巧复杂的动作,都少不了要有大拇指来帮忙;没有大拇指,手的掐、握、抓捻本领都会大大削弱。有趣的是,专家认为,只有2节的大拇指最适用。如为1节,它就不便于与其余4指配合抓握东西了;如为3节(确有3节的,极个别的甚至是4节指体的大拇指),它将软弱无力而难以胜任复杂的动作。
  正因为大拇指特别重要,所以,美洲的印第安人称它为“手指之母”:非洲的索马里人,则把它看作是手指的“祖父”:我们汉字中的“拇”字,也有指中之母的意思呢。
  正因为大拇指特别重要,所以医生对于断去手指的伤残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接活断离了的大拇指。实在无法接活时,也要努力装个“人造拇指”——把病人自己的小手指或第二脚趾截下来,安到大拇指部位当作大拇指用。这种“丢卒保车”的做法是值得的,因为大拇指实在太重要了。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长六个手指呢?畸形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主要和遗传及环境的作用有很重要关系。多指的发生,有的人认为:人这种哺乳动物是从鱼类经过几千万年进化而来的。鱼有像桨一样可以游水的鳍,而靠近头部的一对胸鳍逐渐演变成我们的手。在鳍的中间有很多放射状的鳍刺,每根鳍刺可能就变成一个手指。
  在人类胚胎的发育中,有时会有反祖的现象,也就是我们老祖宗的形状会在胚胎中保留。假如因某种因素而不正常退化,就会出现多指的畸形现象。
  若要治疗这种多指畸形,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只要到医院请外科医生将多余手指头做切除手术,就可以矫正过来。
  小小指甲用途大
  伸出手来,我们就能看到每个手指上那片光洁、平滑、半透明的淡红色指甲。指甲个头虽小,但是它的用途可大啦!
  指甲一个月能长出5~12毫米。人的一生每个指头的指甲总共能有4.2~10米长。如果把这些指甲收集到一起,还能用来治病呢,因为指甲就是中药中的“人退”,能明目、利咽、解毒、止血。
  同时,指甲也是一扇观看身体健康情况的窗户,医生查看手指甲的颜色、形状的变化,就能知道人的身上到底哪里出了毛病。另外,由于指甲又硬又结实,所以,不仅能保护手指尖不受损伤,而且也使手抓握东西时,更有力量了。你们说,手指甲的用途有多大!
  那么,指甲是如何长出来的呢?指甲由一种角质蛋白组成,它是从表皮细胞演变而来的。表皮细胞从出生一直到死,一层一层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新角质蛋白不断产生,指甲就不断生长。
  指甲在皮肤下能够制造指甲的部分叫甲根,长出来的部分就是指甲的本体。指甲底部白色的半月形就是指甲刚长出来的部分。如果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好,就看不出这个半月形。指甲在甲根处刚刚形成时是软的,长出来以后就变硬了。甲根是制造指甲的工厂,指甲就是在这里造出来的。
  指甲生长非常缓慢,从半月形的白**域里开始生长算起,大约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全部长出。你不妨试试,把指甲油涂在指甲的半月形区域,看它到达指尖,需用多长时间。
  有的女孩子爱留指甲,其实指甲缝是个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讲究卫生,应经常修剪指甲。
  有趣的是,手指甲和脚趾甲生长的速度却不一样,手指甲每天生长0.1毫米,脚趾甲每天只长0.05毫米。那么,为什么手指甲长得快呢?
  指甲的生长速度受年龄、健康、季节和机械刺激的影响。经常摩擦就会使指甲生长速度加快。人一般用手活动的机会比脚多,所以,手指甲比脚趾甲损耗快,为了保护指尖,手指甲自然长得比脚趾甲快。
  同样地,右手的指甲长得比左手的快,而中指指甲长得最快。小指指甲长得最慢。
  指甲白天生长的速度比晚上快,夏天比冬天快,这就是说使用得越多,生长得越快。
  指甲留着不剪,它会按照一天长0.1毫米的速度不断地生长下去吗?不会的。因为指甲只有在耗损、修剪的情况下才正常生长,如果一味地保护着不剪,指甲生长的速度就会放慢。
  对脚的研究
  为什么脚能走万里路,承千吨重?原来这与脚的特殊结构有关。
  每只脚都由26块骨头组成。从脚底到脚趾有一层厚厚的骨垫,名叫足底筋膜,它对脚部组织起着支持、加固的作用。每只脚有107条韧带和19条肌肉,它们错综复杂地相互作用着。这样,我们才能像泰山上的青松般巍然屹立。不过,不论你自己主观上觉得是否站立不动,脚却是始终在运动的: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它必须不断地拉紧这条肌肉,放松那条肌肉。科学家通过特殊的精密仪器发现,人站立时的重心会随着呼吸而轻微变换位置。所以,从科学观点看,世界上没有“纹丝不动地站立着”的人。站立时,左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比右脚大,男女都一样。这说明,左脚主要是起支撑全身重量的作用,右脚则常常用来做各种动作,如踢毽子、踢足球、用脚表演动作……大家不是喜欢多用右脚吗?
  人的站立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总是摇摇晃晃的,长大些就好了。20岁左右的青年人站立能力最强,过了50岁就会有所减弱。人老以后,左脚的作用衰退,所以不易站稳。
  脚上的学问很多,这里且举几则有趣的数据。
  握起你的拳头,量一下它的周长,再量一下脚底的长度,你会发现,它们的长度大体是一样的。
  脚有一定的“伸缩性”:中午时最大,起床时最小;活动时增大,闲搁时缩小。脚在一天中的变化差别有时会达到5%。儿童的脚几乎天天在长,每月平均要长1毫米,大约到25岁才最后定型。
  一般说,无论男女,脚的长度相当于身高的1/7。量一下你的脚长乘以7,就可以知道你有多高了。
  一只脚上最多能有7只趾头。但在1987年,江苏发现一个5岁男孩的右足有8个趾头,台湾有个女婴的两足都有8个脚趾,真是稀奇。不过,少于5趾的人也是有的。有些人只有3趾,国外有一个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都只有2个脚趾。
  赤脚走在松软的泥土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可脚印的内侧前后并不相连,它好像一座拱形的门或桥。这拱形就是足弓。人类学家说,足弓从无到有,从不完整到完整,是从猿足到人足的一大进步,也是直立后步伐能从慢到快的一个重要生理条件。然而,有些人却没有或少有足弓,是个“平脚板”。我国几个地区的调查表明,学龄儿童“平脚板”(即“扁平足”)的发生率在10.3~19.4%之间,个别地区达40%。发生“平脚板”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过早地站立和走路,或是孩子站、走的时间过长、负重过大、体育活动过量;有的也与遗传及某些疾病有关,应当积极防治。
  步调一致的腿和脚
  人走路的时候一般不会想腿是怎样和腿合作的,它们怎么配合得这样协调。而生理学家和研究人体的科学家们,都会对腿和脚的相互配合大为惊叹。因为在大步行走或跑步的时候,下肢承受的重量为体重的五六倍,有时甚至高达0.9吨。小腿的肌肉十分结实,有强大的减震功用。小腿中有胫骨和腓骨,小腿肚有强有力的腓肠肌,一直连到跟骨处的跟腱。
  从工程师或建筑师的眼光看,脚的强度很了不起,犹如古罗马的斧柄。这种斧柄用几十根枝条扎成,单独一根枝条很容易弯曲或折断,但是许多根捆扎在一起就变得坚韧无比。同样,脚骨也很脆弱,然而由绳索般强韧的肌腱和韧带扎在一起,就十分结实了。脚部还有纵向和横向的脚底弓,就像弹簧一般,很有弹性。
  正因为小腿和脚有如此强健的功能,并且能接受大脑中枢神经的统一指挥。因此人才能够奔跑如飞,跋山涉水。
  人有男女老少,身体有强有弱。因此,每个人的走路速度是有很大差别的。
  根据当代的调查材料,法国巴黎人走路的平均秒速是1.46米,与日本都市人的走路速度差不多。例外的是,大坂人和东京人走得较快,大坂人每秒钟要走1.6米。但鹿儿岛人秒速却只有1.33米。中国人的平均秒速,有说为l米左右,也有说在1~1.4米之间。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看来应该改一改某些人慢吞吞的习惯了,这包括在日常行路时也要适度地加快步伐。而且,有的医学专家认为,如果平均每天有半小时的快步行走,还可以使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降低40%呢。
  双脚泄露的健康秘密
  对于女性而言,脚小就意味着其骨盆也很小,骨盆小的女性往往生育就会相对困难一些。英国医学专家解释称,女性脚的大小影响的不是产道,而是骨盆的宽度和形状。
  我们的双脚承受着人体的全部重量,可谓人体负担最重的部位。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会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间有很多穴位,双脚是全身健康的“窗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注重对脚部的保护。
  要选择合脚、尺码稍大一些的鞋,这样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能“养脚”。因为人站立或负重时,足弓要下降0.5~1cm,脚底会因之而相应地加宽或加长,如果鞋内较宽松。就不会挤脚。
  脚部有众多穴位,人体各脏器在脚部有相应的反射区;脚部还有大量的神经末梢。经常进行足部按摩,使诸多穴位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力刺激,从而帮助人体内环境得到调节与平衡,不仅能消除疲劳,还能提高免疫功能,达到调理脏腑、舒经活络、延缓衰老、祛病延年的功效。
  用热水泡脚,可使脚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增强御寒能力,有助于入睡。具体方法是: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时间15~20分钟(期间可加热水保持水温),浴脚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同时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一般来说,每晚一次足浴即可达到保健的目的,洗毕后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就寝,若条件允许。亦可早晚两次。
  天寒后,脚部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脚部毛细血管极易发生痉挛,血液循环受阻,出现紫斑、水肿等冻伤症状,因而脚部保暖显得十分重要。平时要穿上厚袜和暖鞋,减少脚部热量散失。如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要采取保暖措施。
  平时加强脚部活动,不仅可使脚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能得到活动,还能不断刺激脚底各相应的敏感区,并把“信号”输入相应内脏器官及与之相关的大脑皮层,进而调整全身功能,起到保健强身、防病以及辅助治疗的功效,同时,适量活动还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改善脚部供热状况。
  冬季气候干躁、寒冷,足部经脉会因之而阻滞,使皮肤失养而出现皲裂、冻疮等。除加强运动保暖外,还应及时医治。此外,冬季穿着厚鞋袜,透气性差,往往会导致足部真菌感染而出现足癣。平时应勤换鞋袜鞋垫,保持鞋内干躁,出现足癣要及时治疗。
  为什么冬天双脚冰冷
  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氧经过燃烧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情形。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手脚容易冰冷、麻木。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因为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
  手脚冰冷的主因有以下几种:
  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体内血液量不够,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血管中有阻塞,或发烧、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
  交感神经功能出了问题,使肌肉遇冷无法紧缩,产生热能以耐寒。
  对有些人群而言,冬天双脚冰冷的几率要大一些。
  体型较瘦、虚寒体质的女生最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形,因为这类型的人末梢血液循环较差,容易使体温调节的机制紊乱,而手脚冰冷正是自律神经功能调节不顺畅,血管变细所引起。而且脚趾、膝盖、肩膀和手指等部位,属于运动较多的关节区,因为脂肪、血管皆相对较少,热度容易散失。
  食物是身体很重要的热量来源,如果你减肥过度、饿过了头,让血糖太低时,都会有手脚冰冷的现象。而低血压时,血液循环也会不佳,疲劳、身体衰弱时,血压容易降低,就会手脚冰冷。
  压力过大时,因为工作紧绷的压力或时间逼迫的压力,都会让手脚发冷发抖,只要过了这个紧张时期,就会慢慢恢复温暖。
  脚的卫生,可以说是全身性的保健。怎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好脚呢?
  首先,作为合理的运动,除做各种室外运动外,还应在室内进行原地踏步或做摇摆动作,活动脚趾。另外,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时,坚持搓半小时的脚心。现代医学认为,经常搓脚心,能有效增强人体全身毛细血管的弹性,还能直接刺激人的大脑皮层,使人感到温暖舒服,从而调节人体全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再者,要养成早晚用温水洗脚的习惯。用温水洗脚,可相对扩张人体下肢血管,使血液循环增快。达到“良性刺激大脑”的目的。可以说常年坚持用温水洗脚,是一项最经济、最简易的方法。
第二章 如何穿鞋学问大
  1.穿小鞋害处多
  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随着身体长高,脚也变大了。原来合适的鞋子过一段时间就挤脚了。这些挤脚的小鞋如果不及时更换,害处可大了。
  人靠脚站立和走路。如果鞋太小,脚趾在鞋里你压我,我挤你的,日子久了,就会使拇趾向外翻,脚弓塌陷,第二个脚趾下端变成了小锒头那样的畸形。脚上也容易出鸡眼或滑囊。使脚变得畸形、疼痛,不敢走路,不敢活动。所以,小朋友脚上的鞋子,如果不合适,挤脚了,一定要马上告诉爸爸妈妈,改换合适的鞋,已经造成拇趾外翻畸形的人,也要赶快到医院请医生治疗。
  2.儿童穿皮鞋好吗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儿童鞋多数是皮鞋,样式和颜色都是精心设计的,穿在脚上很美观,小朋友心里一定都是美滋滋的。但是,皮鞋穿上虽然好看,却不利于脚的正常发育。儿童时期,他们的身体各器官都正处在发育阶段,脚的骨头较软,有可塑性,这时如果过早地穿上皮鞋,容易使脚长成畸形。皮鞋的底和帮都是很硬的猪皮或牛皮做成的,特别容易压迫脚部的血管和神经;如果鞋大了,又会造成扁平足的疾病。所以小朋友应向妈妈建议,给自己买好看的布鞋穿,布鞋柔软,不会影响脚的正常发育。
  3.少女不适合穿高跟鞋
  在城市的中青年妇女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穿高跟鞋。因为,穿上高度适宜的高跟鞋后,从体型上来看挺胸收腹,的确增加了风姿,走起路来,也增色不少。但是,少女就不宜穿高跟鞋。
  因为,即使是成年人穿高跟鞋,对身体也有不良影响。穿上高跟鞋后身体重心会向前移动,这样就会使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久而久之,必将导致腰肌劳损而腰酸背痛。
  此外,穿上高跟鞋后,步伐变小,脚移动就得快。小腿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和放松,就会感到酸痛难耐。
  其次,由于脚趾被挤在狭窄的鞋尖部分,脚趾受压缺血,时间久了,脚趾就会疼痛变形。甚至还会使局部坏死。
  而对于少女来说问题就更严重了。除了以上的不良影响,它还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和导致关节的损伤。因为,少女骨骼还没有发育成熟,骨质较柔软,若穿高跟鞋会使身体重心前倾,此时骨盆也要向前倾斜。这样就会使骨盆的双侧壁只能向内生长来承受上身的重量,而使骨盆口逐渐变得狭窄,严重的会造成以后成年时生育分娩困难。
  另外,少女活泼好动。穿上高跟鞋,活动时容易扭伤腰、膝关节和踝关节,对身体十分不利。这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能够精力充沛地面对我们自己的事业有好处。
  生育和遗传的秘密
  为什么宇航员、飞行员生女孩的几率高
  我们聚在一起,有的是男孩,有的是女孩。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分呢?人们分成男女,是因为在人体的细胞里有一种名叫“染色体”的东西,每个人的细胞里都有两条,就是它们决定了人的性别。人的细胞的染色体又分成两种,一种是用X表示,一种用Y来表示。如果一个人有孕育时,细胞的两条染色体是XY型,那么就是男孩;如果一个人在孕育时细胞里的两条染色体是XX型。那么就是女孩。
  据报导,美国的一个医学中心曾做过一项心理学、医学和生理学的综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宇宙员和战斗机飞行员所生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女孩,几率竟高达96%以上。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妙的现象呢?
  有些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与“正力”有关系。“正力”是指当战斗机和宇宙飞船加速到全速飞行时,飞行员用来把自己紧扣在座椅上的一种力。
  而且在考察飞行员的优劣程度时。“正力”经验的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而生女孩的飞行员中,大多是这“正力”经验多的人。
  我们知道生男生女主要决定在男性精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性质。因为,女性卵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当男性精子细胞中X染色体与之结合形成xX型受精卵,就发育成女孩;若Y染色体与之形成XY型受精卵,则生男孩。
  当飞行员持续使用“正力”时,身体需要很多的能量,从而加速了新陈代谢,使Y精子比X精子更快地失去活力。
  也有的科学家认为,高空氧气稀少,电离辐射等这些不利因素,刺激人的机体,X精子比Y精子有更强的抵抗刺激的能力。因而x精子的数量和质量都要超过Y精。子,这样飞行员就生女孩的几率高多了。
  X和Y性染色体使人们对性别决定有了正确认识,从此,我们便可以通过染色体来分析生育规律了。医学研究的发展,已使人们能够在怀孕早期识别胎儿的性别。如怀孕40~60天,吸取绒毛细胞;怀孕3~4个月后,用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经过特殊的细胞培养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染色体,就可以区分男、女了。
  但是,建立这些方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人们生男生女的意愿,而是为了优生。因为有些遗传病是与后代性别有关的,如血友病、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只传给男孩,如果已知某家系中有这种遗传疾病,那么该家庭成员怀孕时,就应做产前诊断,如是男孩,则应立即停止妊娠,以免患儿出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以确保每个家庭都能生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像爸爸?像妈妈?揭开宝宝遗传密码
  遗传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人的健康、智力、体力和绝大多数疾病,也无一不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寿命是有遗传基础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家族中的成员个个长寿,但也有短命的家族存在。寿命的长短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性。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长寿的先例,那么你的孩子长寿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过,寿命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人的寿命。
  身高研究表明,人的身高有70%取决于遗传,后天因素的影响只占到30%。一般来讲,如果父母身材较高,孩子身材高的机会为3,矮的机会为1,身材偏矮则反之;如果父母中一人较高,一人较低,就取决于其他因素。
  胖瘦人的体形有一定的遗传性。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吃同样的食物,有着同样的运动量,但有些人体形正常,有些人却偏胖或偏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代谢率,通常代谢率较低的人就容易长胖,这是由于体形遗传因素而决定的。如果父母体形属于容易长胖的那种类型。孩子就容易偏胖。也有些说法,认为母亲在孩子体形方面起到的作用较大,也就是说孩子不论性别如何,都比较像母亲。
  肤色在遗传时往往不偏不倚,让人别无选择。它总是遵循着“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给孩子打着父母“综合色”的烙印。比如,父母皮肤较黑,绝对不会有白嫩肌肤的孩子;如果父母中一个人较黑,一个人较白,那么在胚胎时“平均”后,便给孩子形成一个不黑不白的中性肤色。
  孩子的声音通常都会非常接近父母,其相似程度会比长相、形体更甚。如果父亲笑声爽朗,母亲又是个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细声细气。通常,儿子的声音与父亲很接近,女儿的声音则很像母亲。
  虽然智力不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但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人的智力取决于遗传、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一般认为,遗传发挥60%的作用,环境则决定了另外40%。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某些方面的天赋都有可能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潜力很高。因此,父母的某种天赋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就可以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高智能结构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莫扎特和韦伯家族中,几代人中都有诸多的音乐家出现。还有,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桓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也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种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才艺天赋的作用。
  什么叫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或14岁~17或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而青年期除了包括青春期外,还将延续至25~30岁。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称为少男,而同样年龄阶段的女性称为少女。在青春期,不仅身体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常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人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由依赖转向独立的时期。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可以不承担责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逐渐复杂化,他们逐渐有了一定的责任感并自己决定某些活动如何进行。对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部分犯罪行为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但少年也不同于成人。他们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还没有完全独立,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要依赖父母。所以,这种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的地位,使得青春期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时期。
  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育完成的时期。青春期的快速生长发育,被称之为青春期急速成长现象。男性的急速成长从10.5~14.5岁开始,在14.5~15.5岁左右达到顶峰期,以后逐渐减慢,到18岁左右时身高便达到充分发育水平,体重、肌肉力量、肩宽、骨盆宽等也都得到增加,与此同时性机能和第二性征也发育成熟。
  青春期是一个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但这些迅速的变化,会使少年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问题,甚至产生不良行为。因此,青春期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时期。
  青春期是一个反抗时期。
  在很早以前,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以后这一名称一直被使用。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女孩子十二三岁以后变化特别明显
  小时候,女孩子跟男孩子长相差不了多少,如果都留短发,往往分不清是男是女。可是女孩子十二三岁以后,变化就大了,身体各部分慢慢长得丰满起来。**慢慢鼓起来了,皮肤变得细嫩了,肤色红润,眼睛水灵,总之,越变越好看了。此外,性情也变得温柔了,也注意打扮自己了。
  青春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身高突然增长是青春期到来的重要特点,青春期女孩每年身高平均可增长9厘米,体重增加8~9公斤。
  身体各脏器功能趋向成熟。心脏重量增加至出生时的10倍,心肌增厚,心肌纤维比童年时代显著增粗,张力增加,心搏出量明显增加,接近成人标准。肺脏重量增加为出生时的9倍,肺活量明显增加10~13岁为1400毫升,14~15岁为毫升,到20岁时可达4800毫升。呼吸功能日趋完善。脑重量及容量变化不大,但在青春期,神经系统的结构已接近成年,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
  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功能完备。肾上腺开始分泌雄激素,刺激毛发生长,出现阴毛、腋毛。
  生殖系统发育成熟。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系统形成。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及少量雄激素,排卵后分泌孕激素。性激素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出现第二性征及内、外性器官发育。月经初潮。这是青春期最显著的标志。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很大,女孩较男孩更为明显。青春早期,往往保持儿童的某些心理特征,较为幼稚,但已具有成人的某些心理特征,能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思维活动完备,开始对异性产生爱慕。青春晚期,思维高度发展,能有系统、合乎逻辑地掌握知识,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已接近成人。
  女孩子到这个年龄变化特别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身体里女性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女孩子到十二三岁,卵巢开始发育成熟。卵巢能产生卵子,卵子跟男人的精子结合,就生儿育女。女性激素也是由卵巢分泌的。女性激素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流遍全身各处,发挥激素的奇妙作用,使女孩子全身逐渐显出女性的各种特性。到十**岁,身体发育成熟,这时候性格、相貌、性情等基本上就算定型了,整个青年时期一般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
  男孩在青春期会发生哪些变化
  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是在温暖的襁褓中度过的,幼儿的反抗充其量也不过是无力地挣扎、无望地哭闹。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迅猛,锐不可挡。此时,身体将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变化,这个时期是男子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在形态上,还是生理上,都有较大的改变。除身高、体重猛增外,主要是第二性征发育,如声音变粗,胡须和腋毛开始长出,生殖器官也逐渐向成熟的方面发展,长出阴毛,睾丸和**增大,性腺发育成熟,并开始有遗精现象。性格上也变得成熟、老练、稳重和自信起来,不再像小孩那样幼稚和无知了。
  那么,青春期是怎样启动的?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是由人体内一种叫做促性腺激素的生理活性物质所调控的,它影响着发育,并使其分泌性激素,以维持第二性征的发育及生殖功能和性功能。男子青春期开始时,促性腺激素PSH水平升高,促使睾丸逐渐发育,曲细精管发育完善,生精细胞发育成熟,产生精子。与此同时,促性腺激素CH水平也升高,促使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发育,并产生男性激素——睾丸酮,促进男子生殖器官进一步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青春期的到来。标志着男性发育至成年人的开始。男性在这个时期将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具有繁殖后代延续种族能力的个体。它与社会、家庭教育、个人的生活成长及精神心理状态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男性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又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又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虽然这时身体抵抗力比童年时期增强了,但一些传染病、常见病如结核、肝炎、肾炎、心肌炎等并不少见,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散发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亢进,神经官能症等明显比童年期增多。所以青春期卫生是不容忽视的,要注意营养、休息,还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为一生的健康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什么是青春期综合症
  青春期综合征是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失衡和由此引发的心理失衡病症,表现为:
  脑神经机能失衡。注意力不集中、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上课走神儿、思想开小差,从而影响记忆力、思维能力,影响学习。睡眠规律不正常,白天精神不振,上课易瞌睡、打哈欠、大脑昏昏沉沉;夜晚卧床后,大脑却兴奋起来,浮想联翩,难以入眠,乱梦纷纭,甚至直到天亮,醒后大脑特别疲困,提不起精神。
  性神经机能失衡。性冲动频繁,形成不良性习惯,并且难以用毅力克服,逐渐出现频繁遗精、滑精,性神经由兴奋亢进转为疲劳抑制;女性白带多,色发黄,月经来潮时小腹下坠隐痛,**发育不良等。
  心理机能失衡。由于上述种种生理失衡症状困扰着青少年,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表现为忧虑、紧张、抑郁、烦躁、消极、敏感、多疑、自卑、自责,表面上强打精神,内心充满困惑和痛苦,无奈和彷徨,继而产生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早恋,甚至有感到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好的念头。这种心脑肾机能的失衡,还会造成身体机能的失衡,出现头昏头痛、眼窝黯黑、视力疲劳、心悸气短、腰膝酸困、体质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等。
  这种青春期综合症在初中、高中学生中很容易产生,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业前程。预防青春期综合症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就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与行为适应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一般说来,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越接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保持心理的健康;相反,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差距越大,则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逐步提高受挫折的能力。挫折锻炼是利用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挫折情景,有目的地进行锻炼,从而增强应付各种难以预料的挫折的能力。挫折具有的实质是获取挫折的心理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挫折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努力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首先,应该是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懂得万事都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顺利发展;其次,必须纠正自我评价的偏差,避免不必要的消极情绪的产生。
  此外,也要有意识地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积极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如打球、下棋、游泳等,以分散青春期综合症对自己的影响,尽可能摆脱这种顽症。
  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壮年期
  青壮年期一般是指有生育能力的年限。青年时期18~25岁,壮年时期自25岁起,女性到45岁,男性到50岁左右为止。
  青壮年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工作效率最高、最发挥才能的时期,但是中年时期承前启后,业务和家务、责任和压力、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各种矛盾、问题往往使他们操劳过度、休逸过少,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体质下降、健康恶化。生活节奏太紧张,便为各种疾病打开了方便之门。
  那么青壮年应该如何获得健康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提出:健康的钥匙在自己手中。同时它还把健康教育比喻为“健康金钥匙”,是开启健康之门的关键。现在,包括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在认识上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青壮年正是精力充沛、大展宏图的好时期,应当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事业上,以为能吃能睡就是没病。即使有了症状,坚持一下顶过去就以为没事了,全然没有珍惜健康的观念,结果病人膏肓才如梦初醒,但一切都晚了。有许多科学家、事业鼎盛的企业家、艺术家英年早逝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其次,居住环境与“文明病”对青壮年的健康影响较大。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与“文明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这主要表现在:
  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区域性工业区迅速发展,工厂林立,浓烟滚滚,城市人口暴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汽车数量剧增,每天排出大量的含铅化物尾气,人类居住环境受到威胁。
  再次,掌握青壮年的生理变化特点,为自已的健康买“保险”。
  26~44岁正是青壮年的成熟期,它是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中的发育状况和生理功能变化的程度来推算的。这个时期,人体的八大系统及其所有的器官趋于完善,身体所消耗的能量大幅度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营养,多吃蔬菜和水果,经常供给身体均衡的营养,预防疾病的发生。
  然而事与愿违,我们的居住环境遭受污染,使得各种外来之毒素侵入,危害了人体健康;饮食习惯的改变,又往往导致饮食结构的不平衡;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人体新陈代谢紊乱,产生各种代谢毒素,这些内外因素久而久之导致许多“文明病”、“富贵病”,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各种疾病的发生,而且这些疾病发病的年龄日趋年轻化。
  因此,青壮年人更应该尽早为自己的健康买“保险”,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均衡的营养,加上适当的运动,从而实现健康人生。
  青壮年正值人生最辉煌的时期,正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多做贡献的黄金时期,不要因为在健康方面的愚昧,而透支了健康,缩短了人生。
  从受精卵到胎儿
  卵子受精4个星期后,发育成胚胎,形状像蝌蚪,长约半厘米,有一颗豌豆那么大。此时头部已经成形,可以看到耳朵的原基和眼睛,脑子刚开始出现,长四肢的部位开始凸出,但是还没有骨髓。
  再过一个星期,胚胎就长到蚕豆般大小,肢芽已长成小爪。由于要容纳迅速成长的脑子,头部也变大了。双手比双腿长得快,四肢一形成,差不多立刻就开始活动,不过孕妇还感觉不到。
  胎儿的性别在受精卵时已经确定。但要到几星期后才渐渐明显起来,这时胎儿只有约2.5厘米长,能放进一个核桃壳里。
  尽管胎儿在第8阁和第9周时还很小,但他在妈妈的肚子里已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平常他喜欢睡觉,而醒来的时候就做各种运动,这是为未来的生活而进行的练习。在第8个星期时,他的动作开始明显了,这时的动作比较生硬,很像牵线木偶的举止。但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动作会逐渐变得自然、协调。到第17~20个星期,虽然孕妇依然未能感到胎动,可是胎儿已经会张嘴、摸脸、挥手和踢腿了。胎儿在羊膜里只有脐带系住,活动起来就会慢慢滚动,好像太空人只靠生命索与宇宙飞船相连,在太空中飘浮一样。
  胎儿在初步成形的时候,头大尾小,像个逗号,然后身体比例逐渐变化,慢慢像个人样了。从第3个月起,胎儿显出人的形象。眼睑在第三个月初形成,逐渐把眼睛封闭起来,就像刚出生的小猫一样,等眼睛长好了再重新打开。五官逐渐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双眼互相靠拢,耳垂从低处慢慢上升;嘴唇形成,面颊鼓起,味蕾在舌头上出现,唾液腺也有了。
  到了第20个星期,全身已经长满了柔毛,这种毛叫做胎毛。第5至第6个月,又从新毛囊长出次生毛,逐渐代替胎毛。一个月之后,胎毛大部分脱落,可是有些婴儿出生时在头上、眼屑以及耳的边缘上。仍然会残留着一些柔软的毫毛。
  胎儿在**里迅速成长着,到妊娠期最后三个月,胎儿已长得足以适应在**内生活了。皮下脂肪开始积聚,瘦骨嶙峋的身体肥胖起来,即使离开母体也能保持体温。这时的胎儿已经为出生做好了基本的准备。在最后两个月,他的体重增长很快,一个月能长1.5千克。母亲必须一天吃好几顿才能满足胎儿对营养的需求。到妊娠后期,胎盘已停止生长,胎盘的营养供应能力已差不多无法满足胎儿的需要了。
  这时,胎儿长得越来越丰满,外面的世界在召唤着胎儿,他即将要脱离母亲温暖的**,开始独立的生活了。
  胎儿整天干什么
  母亲肚子里的胎儿,整天在干什么呢?这个谜过去是无法弄清楚的,现在借助于科学,人们已能略知一二了。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小而柔软的望远镜,伸进胎儿的“宫殿”去观察他们的行为,拍摄他们的“生活”,得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已经证明,胎儿至少不是又聋又哑者,他并不处于“两耳不闻宫外事,一心只知睡大觉”的境地。
  据仪器记录,胎儿能够听到超声和次声,但出生后似乎就听不到了。观察表明,胎儿喜欢慢节奏的音乐,节奏最好是与母瓣的心跳速度接近。他听到了声音就吮吸,如果听到的是熟悉的母瓣声音,则会加倍用力吮吸。
  胎儿还能看。当他睡觉或转换姿势时,眼睛会移动;透过**壁,他能“看”到母体的弱光;如果有不停的光闪,他的眼睛会眯起来。
  要是碰碰他的小脚丫,他会把脚丫张成小扇子形状;碰他的小手,他会握紧拳头;触碰他的手心时,他会紧握着不放。
  胎儿有时会小心地将手指伸进嘴里吮吸,也会将羊水咽下肚里。
  胎儿的大部分时间自然是睡觉,有趣的是,他还会做梦——因为研究者能记录到胎儿经常出现的快波睡眠。如果真能做梦,他又能梦见什么呢?
  胎儿的听觉在32周到35周时就迅速敏锐起来,此时,它会把头转向某一个声源。对胎儿最有吸引力的是妈妈的声音。胎儿会在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里倾听这种特殊的“音乐”。准妈妈们每天都把脚抬高并倾听同一首舒缓的乐曲对母子都有益处。在32周时,胎儿就能够记住自己天天都听的那支乐曲,并能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
  6个月时。胎儿就能够分辨出苦味、甜味或者酸味。未出生的婴儿对甜味有一种天生的偏爱。如果你平时不吃辣却偶然吃了很辣的一餐,你的胎儿甚至会用做鬼脸来表示不满呢。
  胎儿的发育所需的一切营养都是直接通过脐带传送的,因此,在**内不需要有进食的技术。但胎儿却花很多时间吸吮拇指,这不仅为胎儿日后的第一餐做好了准备,而且帮助他发现自己身体上有趣的东西,比如皮肤的感觉和拇指的大小。因此,胎儿在**内吸吮拇指的行为也是探索世界的开始。
  你看,胎儿从在**起,就已经开始在探索周围的世界了。
  胎儿性别是如何决定的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
  有性生殖离不开两个生殖细胞的融合。当两个将要融合的细胞出现差异时,这就是雌雄分化的真正开始。一般我们将雄性生殖细胞称之为精子,将雌性生殖细胞称为卵子。
  人类的卵子是一个直径大约为1/7毫米的球形细胞。尽管卵子这样微小,它却属于人体中最大的细胞之列,肉眼勉强可辨。卵子重量大约为0.0015毫克。在这样一块微小的物质里包含了一个母亲给予孩子的一份遗传贡献。
  父亲给予孩子的遗传贡献包含在精子内。精子的形状不大像细胞倒像一个小蝌蚪。它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个部分所组成。
  卵细胞比较大,但数目比较少,因为它的制造成本较大;精子比较小,但以数量取胜,因为它的制造成本低。精子只具有一个细胞核,它几乎不包含任何细胞质。
  受精就是精子与卵的结合。由于两者在数量上相差悬殊,也可说是上亿的精子竞争性地与一个卵细胞结合,所以,精子的运动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精细胞十分微小,若是依据比例,它游动的速度要超过成年人游泳速度的一半。最后的冠军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小生命。而我们每一个人的诞生都源于那最初的竞赛。不用说,我们都是胜利者。
  古代医学早就提出许多决定胎儿性别的理论,可惜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都是不能成立的。直到200年前,人们对性分化的理论仍然是空白。荷兰人安托尼万&列文胡克于1677年首先在显微镜下见到精子,150年后,德国人贝尔首先看到哺乳动物的卵子。这才以科学奥秘取代了古代关于受孕的种种故弄玄虚的神话。而生儿育女的秘密是美国人麦克鲁格1902年揭开的,他发现了决定性别的染色体X和Y。
  正常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还有一对是性染色体,男女不同,女性是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另一条是Y染色体。染色体通过一系列活动将遗传信息准确无误地传给后代。胎儿的性别就由它来决定。这两条性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如果两条都是X型,将来便会孕育出女孩;如果X型、Y型各有一条,便会孕育出男孩。
  男性的睾丸不断地产生精子,这些精子可有两种类型,一种含X型、一种含Y型的性染色体,两种精子的数量是相等的。卵细胞与不同类型的精子结合,便决定了胎儿的性别。
  然而哪型的精子能与卵子结合完全是随机的,并不受人们意志的支配,也和器官的功能没有联系。这样才能维持人类两性比例的大体平衡,这也是一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个平衡绝不容破坏,否则,必然造成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因此,科学而公正地说,生男生女和父母双方都不存在任何“责任”关系。
  走向逐渐衰弱的老年
  当人们走过中年期,逐渐经历不惑之年的时候,人也在慢慢经历变老。这一变化过程首先表现为人体结构成分的衰老变化。那么,衰老有哪些信号呢?
  水分减少。60岁以上老年人全身含水量男性为51.5%(正常为60%),女性为42~45.5%(正常为50%),所以老年人用发汗退烧药要注意发生脱水。
  脂肪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逐渐减慢,耗热量逐渐降低,因而食入热量常高于消耗量,所余热量即转化为脂肪而储积,使脂肪组织的比例逐渐增加,身体逐渐肥胖。人体脂含量与水含量呈反比,脂肪含量与血总胆固醇含量呈平行关系,因此血脂随增龄而上升。
  细胞数减少,器官及体重减轻。细胞减少随增龄而渐加剧。75岁老人组织细胞减少约30%,由于老年人细胞萎缩、死亡及水分减少等,致使人体各器官重量和体重减轻,其中以肌肉、性腺、脾、肾等减重更为明显。细胞萎缩最明显的是肌肉,肌肉弹性降低、力量减弱、易疲劳。老年人肌腱、韧带萎缩僵硬,致使动作缓慢,反应迟钝。
  器官功能下降。主要表现在各器官的储备能力减少,适应能力降低和抵抗能力减退等。
  其次,在代谢上也出现了老化的征兆,三大代谢的平衡发生了失调,衰老的症状开始了。主要表现为:
  糖代谢的变化。老年人糖代谢功能下降,有患糖尿病的倾向。科学家的研究证明,50岁以上糖代谢异常者占16%,70岁以上异常者占25%。
  脂代谢的变化。随年龄的增长,血中脂质明显增加,易患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脑血病。
  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蛋白质代谢的衰老变化是人体生理功能衰退的重要物质基础,随增龄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致使细胞活力降低,功能下降。老年人蛋白质代谢分解大于合成,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随年龄的增长,各种蛋白质的量和质趋于降低。蛋白质轻度缺乏时,可出现易疲劳、体重减轻、抵抗力降低等症状。严重缺乏时则可引致营养不良性水肿、低蛋白血症及肝、肾功能降低等。所以,老年人要多多食用高蛋白饮食,这样可以增加功能已减退的肝、肾等器官的负担。
  无机物代谢的变化。老年人细胞膜通透功能减退,离子交换能力低下。最显著的无机物异常代谢表现为骨关节性,尤以骨质疏松为甚。
  最后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