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队大比分领先以后继续部落冲突进攻对手算不算尊重对手

德国队大比分领先以后继续进攻算不算尊重对手?_虎扑
如题今天德国对巴西的比赛结束以后,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感叹德国的残暴。我发了状态说德国总是很认真的进攻,不管比分如何。底下的朋友们大概评论分成了两派:1. 德国队大比分领先以后继续进攻是尊重对手的表现2.得饶人处且饶人,德国赢4,5个以后就应该意思意思就算了。大家怎么认为呢?
这些回帖亮了
这帮人是经历过那场4:4的
饶了他们吧
足球比赛,尊重对手的表现就是认真比赛。消极比赛才是真正不尊重对手。
德国下半场明显收了,上来就是巴西围攻德国,但是那两个反击机会出现前的局面,球员估计在想这球除了进攻真想不出来其他方式了。难道踢出边线,去勒夫那里领鼻屎?
巴西这时候才知道,“放弃比赛”的选项是多么重要啊!
5:0是一波流 下半场那2个球是反击啊
已经全线退守,控球率都那么低了,只怪巴西防的差以及许尔勒不解风情
中国队:我们每场比赛都得到了对手的尊重
本身对于场上球员就很为难的事情,我们场下就不讨论了吧
这帮人是经历过那场4:4的
饶了他们吧
5:0是一波流 下半场那2个球是反击啊
本来输球巴西的球迷怎样都是伤心欲绝
现在轮了7次巴西球迷估计麻木了也就没这么难过
巴西这时候才知道,“放弃比赛”的选项是多么重要啊!
足球比赛,尊重对手的表现就是认真比赛。消极比赛才是真正不尊重对手。
已经全线退守,控球率都那么低了,只怪巴西防的差以及许尔勒不解风情
尽力比赛是球员的责任,巴西后卫全军压上,
尼玛,
这么烂的防守,这么容易进的球,打歪也对不起主人家
你以为巴西最后一个怎么进的?
看了球的,这场十比零以下都是攒人品了
认真踢才叫尊重!就好比西班牙胜塔提西。对于博阿腾最后的眼神防守让奥斯卡进球的攒rp行为,我只想说:为什么不多攒几次??
不认真 踢假球才是侮辱足球
自己输多了怪对手不尊敬?德国放水是不是又要被喷不尊重足球?
别玷污足球了
自打经历了德国和瑞典的那场4:4,球员们已经不敢松懈了......
不然呢?主动申请一两张红牌下场?
国外这边小孩踢球,如果赢了7个球就不过中场了,所以德国队应该知道这个潜规则吧。
怎么都能被黑不尊重对手………………
德国一向是赶尽杀绝型的,大比分也不收手。
这不是不尊重对手而是太尊重自己,也没啥错,只是让东道主忒难堪了
德国下半场明显收了,上来就是巴西围攻德国,但是那两个反击机会出现前的局面,球员估计在想这球除了进攻真想不出来其他方式了。难道踢出边线,去勒夫那里领鼻屎?
下半场德国队基本没有铲球了,防守基本靠站位。
已经很收着踢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其他人正在看帖子主题:[原创]从1942年开始 德军为什么越来越不是苏联军队的对手?
共&21984&个阅读者&
军号:2343940 工分:2577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从1942年开始 德军为什么越来越不是苏联军队的对手?
文章提交者:sosoyo1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72-0-1.html
本文原是网友
在主帖第4楼的回复,因发言内容真实精彩,
由设为独立主帖。
原帖已被删除的确,对于东线的1942年开始,对于苏联感到越来越头痛:主要原因如下:1.对于苏联源源不断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兵员优势和。在1941年开始,德国东线每个师都有使用苏制武器的单位,从个人使用到一个单位整体使用,比如T-34坦克连。而且比例逐年上升。这里不是说明苏制武器实用性强,而是说明总类太多了,小到波波夫,大到吉普车、大卡车、坦克、,甚至苏制的122、152口径的火炮。。也说明随着战争不断的延续,德国的物资匮乏,明显跟不上苏军的节奏。当然,英美的援助也是关键点。2. 苏联军队在战争中的成长,随着经验和自信心的增加,苏联军队的韧性和耐力这些优势逐渐明显,士气增加,战斗力增强,再也不是1941年那个肉丸子了。尤其是苏军指挥官的成长和进步,这个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是血与火的洗礼中学习来的,相对于德军将领,苏联将领在指挥作战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但并非指的德国就是教条主义。在训练水平上,苏军仍然不是德军的对手,在小型战斗的战术和单兵素养上,苏军也比不上德军。3. 辽阔的地域疆土和残酷的气候。德军能在西欧速战速决,除了本身军事力量整体庞大以外,西欧国家的地貌和地域及气候,对于德军的影响不大,反而是优势。一两个战役的成功,就有可能取得全局的胜利。在苏联则是另外一码子事,天地之别,不管多强大的德军,在12月来临之前,都得找地方建立防线,趴窝了。等到来年5月再打,从1941年开始,就是这样。而苏联从1941年年底,哪年不是在冬季大反攻?相比二战其它战场,苏德战场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规模宏大,时间超长,一大批双方的将领成名或者成仁,有无数个经典的战例值得后世研讨,也有无数个典范军人值得后人们的敬仰和尊重。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从1942年开始 德军为什么越来越不是苏联军队的对手?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9765 工分:744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苏军已经掌握了德军的作战方法,了解了击败德军的办法。朱可夫早在莫斯科保卫战之前,在西方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战败被召回时,朱可夫与他有一段谈话:德国的行动意图并不难推测,无非是从两翼包抄、合围,早在41年的那次首长司令部演习时……。巴甫洛夫回答说:谁能想到,德国人想的会和朱可夫一样。早在41年战争爆发前,朱可夫当任苏军总参谋长之前,苏联大本营举行过一次首长司令部演习,朱可夫指挥蓝军代表从西方入侵的敌人,巴甫洛夫指挥红军代表在西方向上防御的苏军,巴甫洛夫把红军平均的部属在西方向的边境线上,而朱可夫则将自己的全部的装甲机动兵力集中在红军防线的薄弱两翼,从两翼突破红军防御,并向纵深钳形攻击,最终合围了巴甫洛夫的西方面军部队。而这个合围的终点就是明斯克。这正是后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路线,但是在演习中失败的巴甫洛夫并没有改变自己在西方面的军队的部属,导致演习最终变成了现实,西方面军被大部合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德军得以长驱直入,占领明斯克、扑向斯摩棱斯克,巴甫洛夫本人也落得个被枪毙的下场。在没有西方援助之前的莫斯科会战反攻前,苏军已经掌握了击败德军的方法。但因为在这之前苏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这重大的损失决不会因为苏联有多于德国的人口,就可以一声喊就马上弥补的,要知道战争初期的损失不仅仅是土地和军队,它同样损失了大量可以征召入伍的人口,要知道苏联一开始丢失的正好是其人口密集的西部地区,而其东部地区的人口并不多,要给不断消耗的军队补充兵力,还要为以后的进攻准备兵力,那需要时间,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正是苏联弥补损失所需要的时间。在掌握了击败德军的方法之后,补充了损失的巨大军力,苏军才能在42年最终实现转守为攻。我很反感的就是西方军事史学家,总是把德军进攻苏联的陆军兵力拿来和苏军全国的总兵力来比较,要知道苏军的总兵力不可能都布置在西部,它有广阔的领土需要守备,在它的东方还有一个正在耀武扬威的日本,在德国进攻以前,苏联在东方就布置了超过百万的军队,这占去了其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它还有许多同样需要派驻兵力驻守的地区,它们将不会和德军发生任何的战斗,不能计算在与德军对阵的军队中去。而德国进攻的兵力并不只有德国陆军,西方军事史学家总是健忘的把德国空军和它的地面作战部队忽略不计,把和德军共同进攻的其它同盟国军队也不计算在内。而苏联当时根本没有同盟军加入到西部的对德战场。认为德国进攻苏联时,兵力少于苏军,完全是个可耻的谎言。被神吹的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其进攻英军的方式和东线德军进攻苏军的方式如出一辙,其最终的失败也和东线德军一样。一旦对手掌握了德军从两翼和侧翼集中优势装甲兵力进攻的特点,击败德军只是个时间问题。这一点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就表现的最为明显,德军还是老套路,从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两侧根部集中装甲兵力向心突击,而早有准备的苏军则在德军进攻的路线上设下层层防御,逐层防御,阻击并消耗德军的进攻兵力,当德军的进攻兵力被消耗的差不多、兵力疲劳时,苏军才派出自己早已集结在后方等待出击的草原方面军对已经疲惫的德军展开了最后的反击,一举击败德军。在苏军进攻柏林之前,德国的古德里安临危受命,想从东普鲁士集中装甲力量从苏军的侧后翼进攻,但被朱可夫看穿,朱可夫首先对东普鲁士展开了攻击,最终令古德里安的计划破产。在对东普鲁士的进攻还没有完全结束时,苏军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没有得到必要的休整和足够的准备时间,较为仓促的展开了对柏林的进攻。同样因为政治的原因,苏联在最后攻克德国总理府前两天,就宣布柏林战役成功结束,当然就这场旨在攻取柏林的战役中,总理府只是一个象征,柏林也已在事实上被攻克,总理府这一最后据点,对于守卫柏林实际已经毫无意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9765 工分:744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3楼&你的基本倾向有问题,加上智力不够,导致没有基本的判断力 。铁路能把军队运到前线?能配合军队进行大纵深突击? 别说汽车, 就是苏联兵吃的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帝给的。德国人半骡马化的军队都能跟苏联人玩闪电战, 要是美帝让他们机械化,苏联人连投降都不一定来得及。27楼&我早已给你下了准确的评价,也建议你不要回复了,你看不懂吗?本来写了一大堆想细致的给你这种,只知道大概,人芸亦芸的家伙讲解一下。突然想到你的智力,还是算了。喊口号说什么“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喊着容易,以为谁不知道这句口号,其实根本不懂后勤是什么,说美国人援助了多少,光知道援助了多少,却根本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就谈什么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战胜了德国,去查查那场战争消耗了多少,美国人的那点援助占百分之几。苏军好像不是美械部队。31楼&还在死犟,没有基本的常识可以上网查。即使你没有任何智力也应该注意到美帝给苏联的卡车单论数量都在苏联所用的30%以上。如果你稍微有那么点智力,并且稍微勤奋点,你会发现美帝的卡车跟苏联自产的那种垃圾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考虑到运力,出勤率和超载的能力,以及掉链子的几率,美帝的卡车绝对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41楼&我想你不但脑子有问题,而且眼睛也是瞎的,那是1945年的比例。70%和30%,你分的清大小吗,这就是你所谓的苏德战争是靠美国的援助获胜的理由。还是在45年?43年下半年到45年美国的援助占全部援助的80%,也就是说美国的援助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的41年至43年上半年只有20%。美国援助苏联的协议不是从41年到45年一个完整的援助协议。而是在41年10月签订的第一个协议,美国人已经说明了实际达到的数量很少,美国基本没有完成这个协议。这个协议有效期只有一年。而第二次援助的协议是在42年中才签订的,签订后履行已经是42年下半年,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打完了前面的防御作战,德军已经被阻止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已经在准备反攻了,显然制定反攻计划的人,不会把还没有运到,而且即便是运到的也不能马上使用的坦克计算在反攻计划中去,他只能基于自己现实拥有的力量来决定反攻的计划和投入的兵力、兵器。而且我们看到42年到达的坦克直到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才真正可以在战争中使用。也就是说美国人在41年援助的204辆坦克根本没机会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使用,而这点数量的坦克倒底能起多大作用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初期的苏军进攻和德军遭遇的交战中,这点数量的坦克早消耗完全了,根本起不到扭转和稳定战局的作用,德国人击败了进攻的苏军,转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和高加索方向的进攻。我举的那个搬铁板的例子正是证明了你就是那第11个人。43楼&你根本没有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苏联要是真牛逼到可以自己跟德国开干,干嘛死皮赖脸要什么援助? 41年底完全可以跟英美摊牌嘛,要求美帝中立,或者同时卖武器给苏德。美帝要不是认为德国人灭了苏联对自己无益,干嘛要援助苏联?美国人又不是苏联他爹。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记得曾经回答过别人。这如同我们现在贷款买车、买房一样,可能有些人是确实手上没那么多钱,需要借来周转,可同样有些人,却并不是一个拿不出,只是拿银行的钱用一用不好吗?虽说要付出一定的利息,但是如果这笔钱你用在其它方面,它所产生的价值可能远高那点利息。不理解的,只能说明,不够了解时间的价值。美国人的确不是苏联它爹,苏联也没死逼着它要,而是美国人自己愿意给,为什么美国人愿意给呢?因为它爱好和平、支持正义?你该去问美国人。你这一问,只证明你缺乏战略眼光。在向美国人要援助的时候,斯大林同志想到的:一个是,有人肯支援一些,就算现在用不上,将来也用的上,不用白不用,人家愿意给,干嘛不要,又不要认它作爹,也不要额外的利息,这生意不亏本;二一个是,西欧及美国本是苏联的敌人,如果不是希特勒先下手收拾了西欧大陆,打残了英国,而是直接攻完了波兰,再打它,英国和美国才不会赶着来了解情况,提供援助,它们骨子里恨不得德国和苏联一块完蛋,如果没有美国和英国的参与,难道让它们坐山观虎斗?苏联或可以和德国独斗,并最终得到胜利,但那个胜利对于苏联来说也是惨胜,它必然要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胜利之后呢?如果养精蓄锐的英美看到苏联是如此的虚弱,只怕苏联就会变成它们的下一个目标,到那个时候苏联该怎么办?拖着美英一起干,让它们也花些力气,付出些代价,让它们的民众充分体会到战争的恐怖,当一场世界大战之后,谁还愿意再战呢?显然,丘吉尔没想通这一点,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丘吉尔还想着和苏联对抗,已经取得世界大战胜利的英国人民及时觉察到丘吉尔有把英国再次带入战争的危险,所以用选票送他下了台。作为带领自己国家的人民取得了一场大战胜利的领导人,丘吉尔的下场还不够深刻吗?从后来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来看,斯大林所想,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想的那么远,那么深,在二战结束之时,他就已经为朝鲜半岛上那场最终演变成中美大战的战争埋下了伏笔,连还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都被他算计到了。丘吉尔还没在欧洲登陆,就想着从意大利攻入亚平宁,想着如何把苏联排除在欧洲之外。而美国很清楚丘吉尔的打算,但美国人有自己的盘算,它可不想让英国继续在欧洲及至世界上重振雄风,它打算自己取代英国,这就需要和苏联的配合。战争时期的三巨头,都是各怀心腹事,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都在提防谁,又在相互算计,这就是权谋之术。他们三人想的都很远,很深,希特勒不过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当前的危害,但他们早已想到了希特勒身后的事,算计到了日后的较量。这跟美国是不是苏联它爹没关系。当然了,我是不反对某些人想给美国人当干儿子地,因为这种人,虽然思想上是偏向它“干爹”地,但骨子里还是中国人,不论它是中国人中好的,还是不好的,爱国的,还是不爱国的,英雄还是狗熊,如果它”爹“欢迎它去陪”爹“,这样的人多去点也好,能去个两、三个亿的也挺好,未来我国的国防开支或可少一些,能省点,就省点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44426 工分:80982
左箭头-小图标
六集德军的老底,老兵大部分没了,关键是人,能打的老兵损耗大班,怎么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75295 工分:991
左箭头-小图标
说 的 好 特别是 第六集团军没了以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7286 工分:33
左箭头-小图标
实际看看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就明白了,希特勒老是热衷于建立新的师,而对旧的师不予以补充,让他们消磨干净,久经训练的老兵越来越少,而新兵只是训练了几天没有老兵的带领,伤亡在战争后期越来越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38251 工分:18952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是单挑,苏联就是输定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69099 工分:169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军队应集中精力抓战备,搞军事训练。不能为后勤这样的事,让部队分心。90年代我军曾出现部队经商的风气,腐蚀了部队,影响了战斗力。后来军委及时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我们一定要将“后勤制胜论”批倒批臭!军队是军事部门,不是经济部门,他的主要任务是打仗,而不是搞后勤,搞经济。如果你们这些“别有用心”的后勤制胜论者真的关心军队后勤。那么就应该提倡军队多支援地方,支持地方发展经济。军队还应该支持地方发展教育,这样地方才能为军队输送合格的兵员。精兵简政,裁军应该继续搞下去。军费要继续缩减,国防费用不应占GDP太多。不能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只有国家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军队提供更好的后勤。我主张撤销“总后勤部”,地方政府完全可以代替“总后勤部”的职能。毕竟“一把炒面一把雪”已近成为历史,我们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下一场战争我们将:吃着双汇火腿,喝着可口可乐,抽着红塔山,穿着李宁,安踏??????没必要对“一把炒面一把雪”恋恋不忘,人总是要向前看的。现在民营公司生产的罐头完全可以满足部队的需求。自己去超市看看就知道了。部队没必要专门去研究“专用罐头”。这样重复建设,浪费了军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69099 工分:16931
左箭头-小图标
解放军总参谋长与总政治主任都是是上将级别人,而总装备部长、总后勤部长都是中将级别人物!高低不言而喻!!美国不叫总参谋长,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这个军衔就不用说了,很多都是五星上将。你自己去研究下“国防后勤局”局长是什么军衔。46楼& 潜水很久,说两句。1。 25L的'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那句,我想说,你当初说的是战胜德军的方法,这不等于战略。从回复来看,你所指的是在前线的苏军打赢战役的方法(如果你想说是获得战争胜利的方法,那就没必要说了,战争的一切都为这个服务,当然比后勤重要)。这里概念被偷换了,战略是最高层面的东西,用这个和它下面的分支比太可笑了吧。据我所知,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因对百年一遇的严寒没有准备而失败,这不是后勤的问题吗?当时这些冬季用的物资已经在后方的仓库了,就是因为运力不够而送不到前线。一场战役有几十到上百公里不等的推进,为什么要停,除了战术上不要孤军深入外,基本就是受制于后勤了吧?后勤有多重要就不说了,大家都承认现代战争就是后勤的比拼。2。 关于后勤的建立和古代没有后勤这个东西。古代战争主要的物资就是粮草,人吃的和马吃的,要想以战养战也能做得到;可现代战争可完全不一样,汽油(柴油)、弹药、武器保养和维修还有补充都是很吃后勤的这种东西地里长不出来一定要从后方运的。这两者在这方面没有可比性。3。 关于美国的援助,诚然苏联造了10W辆坦克,可其他装甲运输车和卡车总共才2W多辆,不知道你70%的数字是怎么来的。我是知道美国总共援助了40W+的车辆(卡车为主)。对比一下德军,他们的34W辆车仍不足以支撑总数不到5W的坦克部队机械化,不知道说美国援助是第11个人是什么心态。不要以为铁路是万能的,铁轨铺设要时间吧?铁轨能直接铺到前线吗?最后势必要用卡车来解决问题。就算是铁路,美国还援助了1W+的火车头,没这个你拿什么来运哪10W+的坦克。不要说苏联自己造,造这个需要新的生产线,占用更多物资,投入研发成本,而且质量还没援助的好。具体的援助数目还是自己去搜吧,很多的。坦克确实不多,但那个后勤物资都是天文数字,尤其是很多苏联无法生产的化工产品。4。 空军方面,苏联是造了一堆飞机,可你可以查一下里面有多少是木头的,放没多久就会烂掉的,而且本来就粗制滥造,战斗力低。如果分开算苏联制造和英美援助的飞机的损失的话,差距就出来了。47楼&那我反问你一个问题:当今世界,无论是美军,还是解放军,“后勤干部”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直接显示了“后勤”在军队中的地位。据我所知,解放军四总部里面“总参”“总政”“总装”“总后”,“总后”是地位最低的。历经朝鲜战争,深知“后勤”重要性的解放军难道不知道“后勤”重要性?就这样解放军也没有让“总后”凌驾于“总参”之上!在所有的军事院校里面,“后勤指挥学院”地位是比较低的。谁都知道,后勤兵就是混日子。要想学到东西,就得去野战部队。你见过靠搞后勤提干的吗?美国国防后勤局(DLA)主管美军后勤,隶属于美国国防部,成员主要是平民,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位。49楼& http://bbs.tiexue.net/post2_.html这个就能回答了,人少不见的不重要。二战至今,后勤的地位只增不减,随着武器的更精密,也只会更加重要。还有,我不认为有美国人会支持你DLA不重要的观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38628 工分:31880
左箭头-小图标
......29楼&没人说后勤保障不包括在内,但也不代表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它只是基础。你明白了基础、前提条件、决定因素的区别之后,才可能分辨的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在人类战争中,有几场战争是靠后勤取胜的呢?你不防例举一下,它倒底占多少?波希战争(含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中失败的波斯帝国、高卢战争的高卢人、布匿战争中的伽太基人、马其顿战争中的马其顿人、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的山东六国、日耳曼战争中的日耳曼人、罗马灭亡时的罗马人、中国封建朝代更替的战争中被替代的前朝、百年战争中的英国人、三十年战争中的西班牙人和奥地利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国人、拿破仑战争中的法国人、普法战争中的法国人、俄土战争中的土耳其人、欧洲列强对世界的殖民战争、一战。战败者谁是因为后勤保障失败的,谁又是因为后勤而胜利的。有人会对一战表示不同意见,但那已经不是什么后勤保障的问题,德军的防线不是被敌人从外部攻破的,而是因为内部的人民和军队的反对,它涉及的不是什么后勤保障问题。二战也是如此,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并非后勤保障的问题输掉了战役,而是人员的消耗、疲劳,作战指挥的错误。在莫斯科德国人怪苏联恶劣的天气、遭糕的道路、游击队的袭击、怪希特勒不该分散兵力,延误了进攻的速度。在斯大林格勒,完全是因为德国人孤军深入,兵力不足所致,进攻的德军显然不缺乏弹药和油料,而之后被合围而导致的缺乏弹药、补及,那完全是因为作战指挥的错误,而不是后勤保障不力造成的。在苏德战场最重要的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与1942年5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开始于42年的7月到43年的2月结束,而在42年的8月美军才开始参于对德突袭,但整个42年它们只是对法、比、荷等西欧国家的德国驻军进行了小规模的空袭,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果,它们没有在德国本土投下一颗炸弹,而英国也只是对德国进行了一些报复性的空袭,它的主要空中力量和作战还是用于国土防空和保障大西洋上的运输线,只到43年1月,英美才达成了一致的战略空袭意见,43年3月英美的大规模战略空袭才正式开始,但在43年8月,美军在空袭行动中遭受巨大损失,其超出了容忍的损失范围,美军不得不暂时退出了自己对德国空袭的战略部队,直到他们制造出远程战斗机之后,它们才重新开始了对德国的战略空袭行动。也就是说在德国已经走向失败之后,英美才展开了美粉、德粉们所谓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大空袭。到1941年底,美国供给苏联二百零四架飞机,而按议定书规定应为六百架;供给一百八十二辆坦克,按规定应为七百五十辆。据哈里曼的资料,美国只完成了根据第一个议定书所承担义务的1/4。“可见在1941年下半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才开始,斯大林主要是依靠苏联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把希特勒的闪电战粉碎于莫斯科城下。美国官方史家也是这么评价的,那时“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影响还无关重要,在莫斯科附近的反击德国进攻中没有起什么作用。”42年9月到达苏联的M4坦克,经过1年的整训到43年8月才参战。它们根本没机会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43年下半年到45年结束的援助总量占总援助量的80%。斯大林格勒战役已在43年2月结束。在战争年代,苏联也向美国提供不少稀有金属,其中有三十万吨铬矿石,三万二千吨锰矿石以及其他贵重产品。45年苏联卡车装备辆中 60%是国产,10%是缴获,30%是援助车辆。这还是最高比例的45年。援助食品总量占苏联战争期间的士兵消耗量的3%。在整个战争期间英美援助的飞机一万八千多架,坦克一万3千多辆;而苏联在整个战争自己生产了111850架,坦克自行火炮10.4万辆,战争中损失飞机88300架,坦克10万辆。英美援助够帮忙苏联打胜仗吗?30楼&开创一场远征本身,就是后勤的结果。军队又不是流民。33楼&人类诞生军队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本没有什么现在所谓的后勤保障,西方直到瑞典的古斯塔夫出现才真正建立你所谓的后勤保障体制。而这之前的罗马军队的后勤保障完全是依靠自愿跟随其后的商畈和奴隶贩子,而于古斯塔夫为敌的华伦斯坦的军队就是一支完全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它们被称为“蝗虫”,所到之处就地取粮。就是这样一支军队照样令一代军事天才古斯塔夫战死杀场,曾经在欧洲称雄一时的瑞典军队从此威名不在。拿破仑战争中的拿破仑法军也是靠缩减后勤保障纵队,因地就粮来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而在欧洲屡败包括普鲁士军队在内的依赖大规模后勤保障纵队的欧洲各国军队。希特勒之所以采纳古德里安的主张,热衷于建立装甲部队展开闪击战,也是基于长期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巨大需求,而期望通过一场快速的战争,降低对后勤保障的过分依赖,以适应德国有限的战争资源。现代的美军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但随着国力的衰退,他们也加快了对高速、高效、不过多依赖后勤保障的高科技武器的研究,他们在研的和新投入现役的许多新型装备都在降低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方面作出了最大尝试。我国兵圣孙武子也在其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提倡因地就粮、速战速胜。从古今中外,有多少杰出的军事将领都在想办法减低军队对后勤保障的过分依赖,以更简洁、高效的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所谓一味追求充分后勤保障的军队将领,实则是一群庸碌之材,作点纸上谈兵的文章还行,领兵打仗,实不可取。美国军队正是一支过分依靠充足的军事装备、后勤保障取胜的军队,这掩盖了其军事将领实则无能、少谋的本质。如果它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支援的话,它就无法作战,是一支地道的富家子军队。而美国军队的实际战果又如何呢?依靠法国军队打主力,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合围,在法军逼迫英军投降后,将法军的功劳归功于华盛顿;一次世界大战,当欧洲各国都打的精疲力尽时,它跳出来摘果子。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先坐壁上观,大发各国的战争财,当苏军在苏德战场转败为胜时,他才派出轰炸机在德国来个狂轰滥炸,援助了一点微薄的物资,就被美粉们一把将击败德国的功劳算在了它的头上。而在太平洋战场,一场由三艘航母主导的中途大海战以一比四的代价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何其简单明了,所谓的夺岛战役,完全是在掌握制海、制空权的条件下无悬念的胜利进军,即使这样,还在多个夺岛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被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中国军队赶过三八线,最终在一场力量悬殊的局部战争中勉强打成平手,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也因为摄于中国出兵的危险,自缚手脚,一败涂地。在科索沃战争中,号称强大的美国陆军,竟可耻的躲在空军的背后,等南联盟军队撤出之后才敢露面。而在伊拉克,由于美国空军忙于图劳的斩首行动,无遐关照美国陆军,失去了空军的支援,强大的美国陆军竟攻不下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三座守军不多、也非伊军精锐驻守、并不太大的城镇,却还嘲笑俄军在格罗兹尼的败北。在我看来美国陆军人太多了,没必要,大可以解甲归田,因为他们离开了空军就是一支无用的军队,有海军陆战队就够了,在美国历次的战争中,也就海军陆战队的战绩尚可,空、海军的航空兵才是其取胜的唯一功臣。美国陆军的那些所谓名将们还不如海军的一个尼米兹。34楼&不知道坚壁清野么?有几个敌人会如你愿老老实实做运输大队长?孙子虽然强调最好能就地补给,但可没把战争寄托于此。“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36楼&当然没有敌人会老实的让你去破坏他的后勤保障,这就在于指挥的艺术了。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同样的是断敌粮道,曹操成功了,而袁绍派出去劫粮的却是大败而回。有不懂历史的人常把此役的胜败归于曹操的火烧乌巢的结果,可事实上导致袁绍兵败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的不团结、派系间的相互倾轧。乌巢本身不过是袁绍军的一个重要粮食中转站,虽被烧毁,袁绍军并不会当即无粮可食,袁绍也有能力马上从后方再次组织粮食供及前线的军队。反正拿破仑同志极大压缩了自己的后勤保障纵队,他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亚历山大也没有什么强大的后勤保障纵队、没有强大的舰队,他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各国(包含拥有强大舰队的腓尼基人),打败了波斯;华伦斯坦依靠因地就粮的“蝗虫”大军令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的古斯塔夫陨命疆场,瑞典军队雄风不在;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领兵数万打败了王离、章邯率领的数十万秦军;韩信背水一战平定了赵国;后勤保障简单的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孤军深入的汉尼拔打的罗马军队只能龟缩在罗马城内;同样孤军深入,远隔地中海的西庇阿平灭了伽太基;中央红军长征万里而到陕北;八路军北上抗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勤保障只够七天作战需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把挟二战余威、被美粉称为可以一统全世界的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靠一条被称为胡志明小道的山间小道,越南人民军解放了全越南,实现了越南的统一,而后勤保障天下第一的美军却大败而逃。这么多鲜活的例子摆在那,你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倒底是什么,是后勤吗?拜托,曹操是烧粮而不是抢粮。曹操也不是靠请袁绍做运输大队长来解决自己后勤问题的。就地补给是一种过于完美,也过于小概率的事件,作为后勤的补充可以,作为后勤的基础依赖就完蛋了。即使是蒙古骑兵,他们的后勤也是依靠自家随军龙城里的畜群。拿破仑连野战食品都准备和发明了,至于亚历山大,只需看亚历山大不顾大流士正在重整旗鼓,坚持围攻在推罗消耗的时间,就知道他对后勤的重视。本文内容于
11:29:28 被肖苏纯3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09781 工分:20
左箭头-小图标
46楼& 潜水很久,说两句。1。 25L的'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那句,我想说,你当初说的是战胜德军的方法,这不等于战略。从回复来看,你所指的是在前线的苏军打赢战役的方法(如果你想说是获得战争胜利的方法,那就没必要说了,战争的一切都为这个服务,当然比后勤重要)。这里概念被偷换了,战略是最高层面的东西,用这个和它下面的分支比太可笑了吧。据我所知,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因对百年一遇的严寒没有准备而失败,这不是后勤的问题吗?当时这些冬季用的物资已经在后方的仓库了,就是因为运力不够而送不到前线。一场战役有几十到上百公里不等的推进,为什么要停,除了战术上不要孤军深入外,基本就是受制于后勤了吧?后勤有多重要就不说了,大家都承认现代战争就是后勤的比拼。2。 关于后勤的建立和古代没有后勤这个东西。古代战争主要的物资就是粮草,人吃的和马吃的,要想以战养战也能做得到;可现代战争可完全不一样,汽油(柴油)、弹药、武器保养和维修还有补充都是很吃后勤的这种东西地里长不出来一定要从后方运的。这两者在这方面没有可比性。3。 关于美国的援助,诚然苏联造了10W辆坦克,可其他装甲运输车和卡车总共才2W多辆,不知道你70%的数字是怎么来的。我是知道美国总共援助了40W+的车辆(卡车为主)。对比一下德军,他们的34W辆车仍不足以支撑总数不到5W的坦克部队机械化,不知道说美国援助是第11个人是什么心态。不要以为铁路是万能的,铁轨铺设要时间吧?铁轨能直接铺到前线吗?最后势必要用卡车来解决问题。就算是铁路,美国还援助了1W+的火车头,没这个你拿什么来运哪10W+的坦克。不要说苏联自己造,造这个需要新的生产线,占用更多物资,投入研发成本,而且质量还没援助的好。具体的援助数目还是自己去搜吧,很多的。坦克确实不多,但那个后勤物资都是天文数字,尤其是很多苏联无法生产的化工产品。4。 空军方面,苏联是造了一堆飞机,可你可以查一下里面有多少是木头的,放没多久就会烂掉的,而且本来就粗制滥造,战斗力低。如果分开算苏联制造和英美援助的飞机的损失的话,差距就出来了。47楼&那我反问你一个问题:当今世界,无论是美军,还是解放军,“后勤干部”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直接显示了“后勤”在军队中的地位。据我所知,解放军四总部里面“总参”“总政”“总装”“总后”,“总后”是地位最低的。历经朝鲜战争,深知“后勤”重要性的解放军难道不知道“后勤”重要性?就这样解放军也没有让“总后”凌驾于“总参”之上!在所有的军事院校里面,“后勤指挥学院”地位是比较低的。谁都知道,后勤兵就是混日子。要想学到东西,就得去野战部队。你见过靠搞后勤提干的吗?美国国防后勤局(DLA)主管美军后勤,隶属于美国国防部,成员主要是平民,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位。http://bbs.tiexue.net/post2_.html这个就能回答了,人少不见的不重要。二战至今,后勤的地位只增不减,随着武器的更精密,也只会更加重要。还有,我不认为有美国人会支持你DLA不重要的观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29922 工分:52054
左箭头-小图标
皮实耐操,跟老毛子造的东西一样。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69099 工分:169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那我反问你一个问题:当今世界,无论是美军,还是解放军,“后勤干部”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直接显示了“后勤”在军队中的地位。据我所知,解放军四总部里面“总参”“总政”“总装”“总后”,“总后”是地位最低的。历经朝鲜战争,深知“后勤”重要性的解放军难道不知道“后勤”重要性?就这样解放军也没有让“总后”凌驾于“总参”之上!在所有的军事院校里面,“后勤指挥学院”地位是比较低的。谁都知道,后勤兵就是混日子。要想学到东西,就得去野战部队。你见过靠搞后勤提干的吗?美国国防后勤局(DLA)主管美军后勤,隶属于美国国防部,成员主要是平民,并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位。46楼& 潜水很久,说两句。1。 25L的'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那句,我想说,你当初说的是战胜德军的方法,这不等于战略。从回复来看,你所指的是在前线的苏军打赢战役的方法(如果你想说是获得战争胜利的方法,那就没必要说了,战争的一切都为这个服务,当然比后勤重要)。这里概念被偷换了,战略是最高层面的东西,用这个和它下面的分支比太可笑了吧。据我所知,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因对百年一遇的严寒没有准备而失败,这不是后勤的问题吗?当时这些冬季用的物资已经在后方的仓库了,就是因为运力不够而送不到前线。一场战役有几十到上百公里不等的推进,为什么要停,除了战术上不要孤军深入外,基本就是受制于后勤了吧?后勤有多重要就不说了,大家都承认现代战争就是后勤的比拼。2。 关于后勤的建立和古代没有后勤这个东西。古代战争主要的物资就是粮草,人吃的和马吃的,要想以战养战也能做得到;可现代战争可完全不一样,汽油(柴油)、弹药、武器保养和维修还有补充都是很吃后勤的这种东西地里长不出来一定要从后方运的。这两者在这方面没有可比性。3。 关于美国的援助,诚然苏联造了10W辆坦克,可其他装甲运输车和卡车总共才2W多辆,不知道你70%的数字是怎么来的。我是知道美国总共援助了40W+的车辆(卡车为主)。对比一下德军,他们的34W辆车仍不足以支撑总数不到5W的坦克部队机械化,不知道说美国援助是第11个人是什么心态。不要以为铁路是万能的,铁轨铺设要时间吧?铁轨能直接铺到前线吗?最后势必要用卡车来解决问题。就算是铁路,美国还援助了1W+的火车头,没这个你拿什么来运哪10W+的坦克。不要说苏联自己造,造这个需要新的生产线,占用更多物资,投入研发成本,而且质量还没援助的好。具体的援助数目还是自己去搜吧,很多的。坦克确实不多,但那个后勤物资都是天文数字,尤其是很多苏联无法生产的化工产品。4。 空军方面,苏联是造了一堆飞机,可你可以查一下里面有多少是木头的,放没多久就会烂掉的,而且本来就粗制滥造,战斗力低。如果分开算苏联制造和英美援助的飞机的损失的话,差距就出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09781 工分: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潜水很久,说两句。1。 25L的'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那句,我想说,你当初说的是战胜德军的方法,这不等于战略。从回复来看,你所指的是在前线的苏军打赢战役的方法(如果你想说是获得战争胜利的方法,那就没必要说了,战争的一切都为这个服务,当然比后勤重要)。这里概念被偷换了,战略是最高层面的东西,用这个和它下面的分支比太可笑了吧。据我所知,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因对百年一遇的严寒没有准备而失败,这不是后勤的问题吗?当时这些冬季用的物资已经在后方的仓库了,就是因为运力不够而送不到前线。一场战役有几十到上百公里不等的推进,为什么要停,除了战术上不要孤军深入外,基本就是受制于后勤了吧?后勤有多重要就不说了,大家都承认现代战争就是后勤的比拼。2。 关于后勤的建立和古代没有后勤这个东西。古代战争主要的物资就是粮草,人吃的和马吃的,要想以战养战也能做得到;可现代战争可完全不一样,汽油(柴油)、弹药、武器保养和维修还有补充都是很吃后勤的这种东西地里长不出来一定要从后方运的。这两者在这方面没有可比性。3。 关于美国的援助,诚然苏联造了10W辆坦克,可其他装甲运输车和卡车总共才2W多辆,不知道你70%的数字是怎么来的。我是知道美国总共援助了40W+的车辆(卡车为主)。对比一下德军,他们的34W辆车仍不足以支撑总数不到5W的坦克部队机械化,不知道说美国援助是第11个人是什么心态。不要以为铁路是万能的,铁轨铺设要时间吧?铁轨能直接铺到前线吗?最后势必要用卡车来解决问题。就算是铁路,美国还援助了1W+的火车头,没这个你拿什么来运哪10W+的坦克。不要说苏联自己造,造这个需要新的生产线,占用更多物资,投入研发成本,而且质量还没援助的好。具体的援助数目还是自己去搜吧,很多的。坦克确实不多,但那个后勤物资都是天文数字,尤其是很多苏联无法生产的化工产品。4。 空军方面,苏联是造了一堆飞机,可你可以查一下里面有多少是木头的,放没多久就会烂掉的,而且本来就粗制滥造,战斗力低。如果分开算苏联制造和英美援助的飞机的损失的话,差距就出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69099 工分:16931
左箭头-小图标
美国看着自己的小弟“英国”被德国差点干死,都不敢出手相救!谁遇到这样的老大真是倒霉。美国只能求苏联出手救英国。你以为美国援助苏联,是为了苏联?是为了自己的“同宗兄弟”英国不至于被德国干死。......23楼&你的基本倾向有问题,加上智力不够,导致没有基本的判断力 。铁路能把军队运到前线?能配合军队进行大纵深突击? 别说汽车, 就是苏联兵吃的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帝给的。德国人半骡马化的军队都能跟苏联人玩闪电战, 要是美帝让他们机械化,苏联人连投降都不一定来得及。27楼&我早已给你下了准确的评价,也建议你不要回复了,你看不懂吗?本来写了一大堆想细致的给你这种,只知道大概,人芸亦芸的家伙讲解一下。突然想到你的智力,还是算了。喊口号说什么“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喊着容易,以为谁不知道这句口号,其实根本不懂后勤是什么,说美国人援助了多少,光知道援助了多少,却根本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就谈什么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战胜了德国,去查查那场战争消耗了多少,美国人的那点援助占百分之几。苏军好像不是美械部队。31楼&还在死犟,没有基本的常识可以上网查。即使你没有任何智力也应该注意到美帝给苏联的卡车单论数量都在苏联所用的30%以上。如果你稍微有那么点智力,并且稍微勤奋点,你会发现美帝的卡车跟苏联自产的那种垃圾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考虑到运力,出勤率和超载的能力,以及掉链子的几率,美帝的卡车绝对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41楼&我想你不但脑子有问题,而且眼睛也是瞎的,那是1945年的比例。70%和30%,你分的清大小吗,这就是你所谓的苏德战争是靠美国的援助获胜的理由。还是在45年?43年下半年到45年美国的援助占全部援助的80%,也就是说美国的援助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的41年至43年上半年只有20%。美国援助苏联的协议不是从41年到45年一个完整的援助协议。而是在41年10月签订的第一个协议,美国人已经说明了实际达到的数量很少,美国基本没有完成这个协议。这个协议有效期只有一年。而第二次援助的协议是在42年中才签订的,签订后履行已经是42年下半年,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打完了前面的防御作战,德军已经被阻止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已经在准备反攻了,显然制定反攻计划的人,不会把还没有运到,而且即便是运到的也不能马上使用的坦克计算在反攻计划中去,他只能基于自己现实拥有的力量来决定反攻的计划和投入的兵力、兵器。而且我们看到42年到达的坦克直到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才真正可以在战争中使用。也就是说美国人在41年援助的204辆坦克根本没机会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使用,而这点数量的坦克倒底能起多大作用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初期的苏军进攻和德军遭遇的交战中,这点数量的坦克早消耗完全了,根本起不到扭转和稳定战局的作用,德国人击败了进攻的苏军,转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和高加索方向的进攻。我举的那个搬铁板的例子正是证明了你就是那第11个人。43楼&你根本没有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苏联要是真牛逼到可以自己跟德国开干,干嘛死皮赖脸要什么援助? 41年底完全可以跟英美摊牌嘛,要求美帝中立,或者同时卖武器给苏德。美帝要不是认为德国人灭了苏联对自己无益,干嘛要援助苏联?美国人又不是苏联他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69099 工分:169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能证明是美英“求”――“跪求”和苏联结盟的,有丘吉尔的原话为证: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黯然失色了。在这一切令人头晕目眩的突然袭击背后,我看到了那一小撮计划、组织和发动这种造成人类极大恐怖的活动的恶棍。我们只有一个宗旨,一个唯一的、不可改变的目标。我们决心消灭希特勒,以及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我们决不同希特勒和他的党羽谈判。《《《根据上述理由,我们将要给予俄国和俄国人民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俄国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也是美国的苦难。》》》《《《正如俄国人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一样。》》》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失败得来的教训吧。让我们加倍努力,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23楼&你的基本倾向有问题,加上智力不够,导致没有基本的判断力 。铁路能把军队运到前线?能配合军队进行大纵深突击? 别说汽车, 就是苏联兵吃的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帝给的。德国人半骡马化的军队都能跟苏联人玩闪电战, 要是美帝让他们机械化,苏联人连投降都不一定来得及。27楼&我早已给你下了准确的评价,也建议你不要回复了,你看不懂吗?本来写了一大堆想细致的给你这种,只知道大概,人芸亦芸的家伙讲解一下。突然想到你的智力,还是算了。喊口号说什么“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喊着容易,以为谁不知道这句口号,其实根本不懂后勤是什么,说美国人援助了多少,光知道援助了多少,却根本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就谈什么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战胜了德国,去查查那场战争消耗了多少,美国人的那点援助占百分之几。苏军好像不是美械部队。31楼&还在死犟,没有基本的常识可以上网查。即使你没有任何智力也应该注意到美帝给苏联的卡车单论数量都在苏联所用的30%以上。如果你稍微有那么点智力,并且稍微勤奋点,你会发现美帝的卡车跟苏联自产的那种垃圾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考虑到运力,出勤率和超载的能力,以及掉链子的几率,美帝的卡车绝对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41楼&我想你不但脑子有问题,而且眼睛也是瞎的,那是1945年的比例。70%和30%,你分的清大小吗,这就是你所谓的苏德战争是靠美国的援助获胜的理由。还是在45年?43年下半年到45年美国的援助占全部援助的80%,也就是说美国的援助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的41年至43年上半年只有20%。美国援助苏联的协议不是从41年到45年一个完整的援助协议。而是在41年10月签订的第一个协议,美国人已经说明了实际达到的数量很少,美国基本没有完成这个协议。这个协议有效期只有一年。而第二次援助的协议是在42年中才签订的,签订后履行已经是42年下半年,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打完了前面的防御作战,德军已经被阻止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已经在准备反攻了,显然制定反攻计划的人,不会把还没有运到,而且即便是运到的也不能马上使用的坦克计算在反攻计划中去,他只能基于自己现实拥有的力量来决定反攻的计划和投入的兵力、兵器。而且我们看到42年到达的坦克直到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才真正可以在战争中使用。也就是说美国人在41年援助的204辆坦克根本没机会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使用,而这点数量的坦克倒底能起多大作用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初期的苏军进攻和德军遭遇的交战中,这点数量的坦克早消耗完全了,根本起不到扭转和稳定战局的作用,德国人击败了进攻的苏军,转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和高加索方向的进攻。我举的那个搬铁板的例子正是证明了你就是那第11个人。43楼&你根本没有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苏联要是真牛逼到可以自己跟德国开干,干嘛死皮赖脸要什么援助? 41年底完全可以跟英美摊牌嘛,要求美帝中立,或者同时卖武器给苏德。美帝要不是认为德国人灭了苏联对自己无益,干嘛要援助苏联?美国人又不是苏联他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9252 工分:110529
/ 排名:9881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二战中苏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的是铁路线,而不是你狗屁的卡车,苏军拿美国人支援的卡车只是作为后勤保障的一个辅助手段,苏联军队认为步兵的徒步行军本身就是对士兵的一种体能和意志力的锻炼,苏联军队并不象美军那样依赖卡车作为步兵机动的主要手段,在苏联极其落后的公路网络面前(在西方军事评论家们看来,许多根本就称不上是公路),美国卡车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倒是苏联人自己生产的卡车比美国卡车更实用,而履带式车辆比轮式车辆更管用的多,苏联士兵更愿意搭载坦克。因为同样的原因,德军的军事后勤保障也更依赖铁路线,他们不得不重新修建通往苏联内陆的铁路线来运输补及,德军也大量使用畜力来运输自己的后勤保障。德国步兵也大多是徒步行军,而不是想像中的主要依靠摩托化,二战德军的摩托化程度并不太高,德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的数量在整个德国陆军中的比重中并不高,它们只占陆军的一小部分。所以,当德军装甲部队快速推进一段距离后,他们的上级指挥官常常会命令他们停下来等待步兵的到来,这也导致德军的行进速度的下降。当苏军打出国境后,卡车的机动作用才真正开始体现,但此时德军已经失败。关于后勤的重要性,我不需要你的“教训”,我比脑残的你要懂,而你不懂的是后勤再好,没有掌握击败对手的手段和方法,再好的后勤也没用,那只是更多的给敌人输送战利品。我国内战国军有比共军更强的后勤保障能力,但蒋介石却被共军戏称为“运输大队长”。好了,有智障的你请不要再回复我了。23楼&你的基本倾向有问题,加上智力不够,导致没有基本的判断力 。铁路能把军队运到前线?能配合军队进行大纵深突击? 别说汽车, 就是苏联兵吃的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帝给的。德国人半骡马化的军队都能跟苏联人玩闪电战, 要是美帝让他们机械化,苏联人连投降都不一定来得及。27楼&我早已给你下了准确的评价,也建议你不要回复了,你看不懂吗?本来写了一大堆想细致的给你这种,只知道大概,人芸亦芸的家伙讲解一下。突然想到你的智力,还是算了。喊口号说什么“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喊着容易,以为谁不知道这句口号,其实根本不懂后勤是什么,说美国人援助了多少,光知道援助了多少,却根本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就谈什么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战胜了德国,去查查那场战争消耗了多少,美国人的那点援助占百分之几。苏军好像不是美械部队。31楼&还在死犟,没有基本的常识可以上网查。即使你没有任何智力也应该注意到美帝给苏联的卡车单论数量都在苏联所用的30%以上。如果你稍微有那么点智力,并且稍微勤奋点,你会发现美帝的卡车跟苏联自产的那种垃圾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考虑到运力,出勤率和超载的能力,以及掉链子的几率,美帝的卡车绝对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41楼&我想你不但脑子有问题,而且眼睛也是瞎的,那是1945年的比例。70%和30%,你分的清大小吗,这就是你所谓的苏德战争是靠美国的援助获胜的理由。还是在45年?43年下半年到45年美国的援助占全部援助的80%,也就是说美国的援助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的41年至43年上半年只有20%。美国援助苏联的协议不是从41年到45年一个完整的援助协议。而是在41年10月签订的第一个协议,美国人已经说明了实际达到的数量很少,美国基本没有完成这个协议。这个协议有效期只有一年。而第二次援助的协议是在42年中才签订的,签订后履行已经是42年下半年,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打完了前面的防御作战,德军已经被阻止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已经在准备反攻了,显然制定反攻计划的人,不会把还没有运到,而且即便是运到的也不能马上使用的坦克计算在反攻计划中去,他只能基于自己现实拥有的力量来决定反攻的计划和投入的兵力、兵器。而且我们看到42年到达的坦克直到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才真正可以在战争中使用。也就是说美国人在41年援助的204辆坦克根本没机会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使用,而这点数量的坦克倒底能起多大作用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初期的苏军进攻和德军遭遇的交战中,这点数量的坦克早消耗完全了,根本起不到扭转和稳定战局的作用,德国人击败了进攻的苏军,转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和高加索方向的进攻。我举的那个搬铁板的例子正是证明了你就是那第11个人。你根本没有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苏联要是真牛逼到可以自己跟德国开干,干嘛死皮赖脸要什么援助? 41年底完全可以跟英美摊牌嘛,要求美帝中立,或者同时卖武器给苏德。美帝要不是认为德国人灭了苏联对自己无益,干嘛要援助苏联?美国人又不是苏联他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2954 工分:41259
左箭头-小图标
苏军从1943年开始就不是冬季大反攻了,都是在夏季进攻。你以为苏军喜欢冬天?那是没办法,实力不如只好选对手弱时,强起来时当然夏天各方面后勤调动更方便。1944年德军不也是选择冬天在西线反攻,以为美军怕恶劣天气,飞机没法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9765 工分:744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1楼&你的智力显然不能讨论这种问题。没后勤你打个JB。至少世界上还有德粉美粉,苏粉只怕是比哈日的还少。22楼&二战中苏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的是铁路线,而不是你狗屁的卡车,苏军拿美国人支援的卡车只是作为后勤保障的一个辅助手段,苏联军队认为步兵的徒步行军本身就是对士兵的一种体能和意志力的锻炼,苏联军队并不象美军那样依赖卡车作为步兵机动的主要手段,在苏联极其落后的公路网络面前(在西方军事评论家们看来,许多根本就称不上是公路),美国卡车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倒是苏联人自己生产的卡车比美国卡车更实用,而履带式车辆比轮式车辆更管用的多,苏联士兵更愿意搭载坦克。因为同样的原因,德军的军事后勤保障也更依赖铁路线,他们不得不重新修建通往苏联内陆的铁路线来运输补及,德军也大量使用畜力来运输自己的后勤保障。德国步兵也大多是徒步行军,而不是想像中的主要依靠摩托化,二战德军的摩托化程度并不太高,德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的数量在整个德国陆军中的比重中并不高,它们只占陆军的一小部分。所以,当德军装甲部队快速推进一段距离后,他们的上级指挥官常常会命令他们停下来等待步兵的到来,这也导致德军的行进速度的下降。当苏军打出国境后,卡车的机动作用才真正开始体现,但此时德军已经失败。关于后勤的重要性,我不需要你的“教训”,我比脑残的你要懂,而你不懂的是后勤再好,没有掌握击败对手的手段和方法,再好的后勤也没用,那只是更多的给敌人输送战利品。我国内战国军有比共军更强的后勤保障能力,但蒋介石却被共军戏称为“运输大队长”。好了,有智障的你请不要再回复我了。23楼&你的基本倾向有问题,加上智力不够,导致没有基本的判断力 。铁路能把军队运到前线?能配合军队进行大纵深突击? 别说汽车, 就是苏联兵吃的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帝给的。德国人半骡马化的军队都能跟苏联人玩闪电战, 要是美帝让他们机械化,苏联人连投降都不一定来得及。27楼&我早已给你下了准确的评价,也建议你不要回复了,你看不懂吗?本来写了一大堆想细致的给你这种,只知道大概,人芸亦芸的家伙讲解一下。突然想到你的智力,还是算了。喊口号说什么“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喊着容易,以为谁不知道这句口号,其实根本不懂后勤是什么,说美国人援助了多少,光知道援助了多少,却根本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就谈什么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战胜了德国,去查查那场战争消耗了多少,美国人的那点援助占百分之几。苏军好像不是美械部队。31楼&还在死犟,没有基本的常识可以上网查。即使你没有任何智力也应该注意到美帝给苏联的卡车单论数量都在苏联所用的30%以上。如果你稍微有那么点智力,并且稍微勤奋点,你会发现美帝的卡车跟苏联自产的那种垃圾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考虑到运力,出勤率和超载的能力,以及掉链子的几率,美帝的卡车绝对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我想你不但脑子有问题,而且眼睛也是瞎的,那是1945年的比例。70%和30%,你分的清大小吗,这就是你所谓的苏德战争是靠美国的援助获胜的理由。还是在45年?43年下半年到45年美国的援助占全部援助的80%,也就是说美国的援助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的41年至43年上半年只有20%。美国援助苏联的协议不是从41年到45年一个完整的援助协议。而是在41年10月签订的第一个协议,美国人已经说明了实际达到的数量很少,美国基本没有完成这个协议。这个协议有效期只有一年。而第二次援助的协议是在42年中才签订的,签订后履行已经是42年下半年,此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打完了前面的防御作战,德军已经被阻止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已经在准备反攻了,显然制定反攻计划的人,不会把还没有运到,而且即便是运到的也不能马上使用的坦克计算在反攻计划中去,他只能基于自己现实拥有的力量来决定反攻的计划和投入的兵力、兵器。而且我们看到42年到达的坦克直到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才真正可以在战争中使用。也就是说美国人在41年援助的204辆坦克根本没机会在莫斯科保卫战中使用,而这点数量的坦克倒底能起多大作用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初期的苏军进攻和德军遭遇的交战中,这点数量的坦克早消耗完全了,根本起不到扭转和稳定战局的作用,德国人击败了进攻的苏军,转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和高加索方向的进攻。我举的那个搬铁板的例子正是证明了你就是那第11个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9765 工分:74484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二战中苏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的是铁路线,而不是你狗屁的卡车,苏军拿美国人支援的卡车只是作为后勤保障的一个辅助手段,苏联军队认为步兵的徒步行军本身就是对士兵的一种体能和意志力的锻炼,苏联军队并不象美军那样依赖卡车作为步兵机动的主要手段,在苏联极其落后的公路网络面前(在西方军事评论家们看来,许多根本就称不上是公路),美国卡车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倒是苏联人自己生产的卡车比美国卡车更实用,而履带式车辆比轮式车辆更管用的多,苏联士兵更愿意搭载坦克。因为同样的原因,德军的军事后勤保障也更依赖铁路线,他们不得不重新修建通往苏联内陆的铁路线来运输补及,德军也大量使用畜力来运输自己的后勤保障。德国步兵也大多是徒步行军,而不是想像中的主要依靠摩托化,二战德军的摩托化程度并不太高,德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的数量在整个德国陆军中的比重中并不高,它们只占陆军的一小部分。所以,当德军装甲部队快速推进一段距离后,他们的上级指挥官常常会命令他们停下来等待步兵的到来,这也导致德军的行进速度的下降。当苏军打出国境后,卡车的机动作用才真正开始体现,但此时德军已经失败。关于后勤的重要性,我不需要你的“教训”,我比脑残的你要懂,而你不懂的是后勤再好,没有掌握击败对手的手段和方法,再好的后勤也没用,那只是更多的给敌人输送战利品。我国内战国军有比共军更强的后勤保障能力,但蒋介石却被共军戏称为“运输大队长”。好了,有智障的你请不要再回复我了。23楼&你的基本倾向有问题,加上智力不够,导致没有基本的判断力 。铁路能把军队运到前线?能配合军队进行大纵深突击? 别说汽车, 就是苏联兵吃的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帝给的。德国人半骡马化的军队都能跟苏联人玩闪电战, 要是美帝让他们机械化,苏联人连投降都不一定来得及。27楼&我早已给你下了准确的评价,也建议你不要回复了,你看不懂吗?本来写了一大堆想细致的给你这种,只知道大概,人芸亦芸的家伙讲解一下。突然想到你的智力,还是算了。喊口号说什么“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喊着容易,以为谁不知道这句口号,其实根本不懂后勤是什么,说美国人援助了多少,光知道援助了多少,却根本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就谈什么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战胜了德国,去查查那场战争消耗了多少,美国人的那点援助占百分之几。苏军好像不是美械部队。31楼&还在死犟,没有基本的常识可以上网查。即使你没有任何智力也应该注意到美帝给苏联的卡车单论数量都在苏联所用的30%以上。如果你稍微有那么点智力,并且稍微勤奋点,你会发现美帝的卡车跟苏联自产的那种垃圾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考虑到运力,出勤率和超载的能力,以及掉链子的几率,美帝的卡车绝对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38楼&“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的人应该授什么军衔呢?你们有谁听说过靠开车,混到将军军衔的?建议你去查查“车队队长”是什么军衔,我估计能给个“少校团长”都不错了。那是1945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02486 工分:73414
左箭头-小图标
主要还有清洗的结果,这些战士迅速成长了,知道为了祖国和信仰打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69099 工分:16931
左箭头-小图标
“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的人应该授什么军衔呢?你们有谁听说过靠开车,混到将军军衔的?建议你去查查“车队队长”是什么军衔,我估计能给个“少校团长”都不错了。......21楼&你的智力显然不能讨论这种问题。没后勤你打个JB。至少世界上还有德粉美粉,苏粉只怕是比哈日的还少。22楼&二战中苏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的是铁路线,而不是你狗屁的卡车,苏军拿美国人支援的卡车只是作为后勤保障的一个辅助手段,苏联军队认为步兵的徒步行军本身就是对士兵的一种体能和意志力的锻炼,苏联军队并不象美军那样依赖卡车作为步兵机动的主要手段,在苏联极其落后的公路网络面前(在西方军事评论家们看来,许多根本就称不上是公路),美国卡车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倒是苏联人自己生产的卡车比美国卡车更实用,而履带式车辆比轮式车辆更管用的多,苏联士兵更愿意搭载坦克。因为同样的原因,德军的军事后勤保障也更依赖铁路线,他们不得不重新修建通往苏联内陆的铁路线来运输补及,德军也大量使用畜力来运输自己的后勤保障。德国步兵也大多是徒步行军,而不是想像中的主要依靠摩托化,二战德军的摩托化程度并不太高,德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的数量在整个德国陆军中的比重中并不高,它们只占陆军的一小部分。所以,当德军装甲部队快速推进一段距离后,他们的上级指挥官常常会命令他们停下来等待步兵的到来,这也导致德军的行进速度的下降。当苏军打出国境后,卡车的机动作用才真正开始体现,但此时德军已经失败。关于后勤的重要性,我不需要你的“教训”,我比脑残的你要懂,而你不懂的是后勤再好,没有掌握击败对手的手段和方法,再好的后勤也没用,那只是更多的给敌人输送战利品。我国内战国军有比共军更强的后勤保障能力,但蒋介石却被共军戏称为“运输大队长”。好了,有智障的你请不要再回复我了。23楼&你的基本倾向有问题,加上智力不够,导致没有基本的判断力 。铁路能把军队运到前线?能配合军队进行大纵深突击? 别说汽车, 就是苏联兵吃的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帝给的。德国人半骡马化的军队都能跟苏联人玩闪电战, 要是美帝让他们机械化,苏联人连投降都不一定来得及。27楼&我早已给你下了准确的评价,也建议你不要回复了,你看不懂吗?本来写了一大堆想细致的给你这种,只知道大概,人芸亦芸的家伙讲解一下。突然想到你的智力,还是算了。喊口号说什么“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喊着容易,以为谁不知道这句口号,其实根本不懂后勤是什么,说美国人援助了多少,光知道援助了多少,却根本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就谈什么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战胜了德国,去查查那场战争消耗了多少,美国人的那点援助占百分之几。苏军好像不是美械部队。31楼&还在死犟,没有基本的常识可以上网查。即使你没有任何智力也应该注意到美帝给苏联的卡车单论数量都在苏联所用的30%以上。如果你稍微有那么点智力,并且稍微勤奋点,你会发现美帝的卡车跟苏联自产的那种垃圾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考虑到运力,出勤率和超载的能力,以及掉链子的几率,美帝的卡车绝对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69099 工分:16931
左箭头-小图标
你狠适合当“司机”。军人你就不要当了你以为一个摆弄方向盘的“车夫”,在部队能有多大的地位?一个给“首长”开车的人,能有什么战略思维?因为他们脑子里面除了“方向盘”,就全是浆糊。真正左右战争的是那些“首长”,而不是你们这些“车夫”!......21楼&你的智力显然不能讨论这种问题。没后勤你打个JB。至少世界上还有德粉美粉,苏粉只怕是比哈日的还少。22楼&二战中苏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的是铁路线,而不是你狗屁的卡车,苏军拿美国人支援的卡车只是作为后勤保障的一个辅助手段,苏联军队认为步兵的徒步行军本身就是对士兵的一种体能和意志力的锻炼,苏联军队并不象美军那样依赖卡车作为步兵机动的主要手段,在苏联极其落后的公路网络面前(在西方军事评论家们看来,许多根本就称不上是公路),美国卡车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倒是苏联人自己生产的卡车比美国卡车更实用,而履带式车辆比轮式车辆更管用的多,苏联士兵更愿意搭载坦克。因为同样的原因,德军的军事后勤保障也更依赖铁路线,他们不得不重新修建通往苏联内陆的铁路线来运输补及,德军也大量使用畜力来运输自己的后勤保障。德国步兵也大多是徒步行军,而不是想像中的主要依靠摩托化,二战德军的摩托化程度并不太高,德军的装甲、摩托化部队的数量在整个德国陆军中的比重中并不高,它们只占陆军的一小部分。所以,当德军装甲部队快速推进一段距离后,他们的上级指挥官常常会命令他们停下来等待步兵的到来,这也导致德军的行进速度的下降。当苏军打出国境后,卡车的机动作用才真正开始体现,但此时德军已经失败。关于后勤的重要性,我不需要你的“教训”,我比脑残的你要懂,而你不懂的是后勤再好,没有掌握击败对手的手段和方法,再好的后勤也没用,那只是更多的给敌人输送战利品。我国内战国军有比共军更强的后勤保障能力,但蒋介石却被共军戏称为“运输大队长”。好了,有智障的你请不要再回复我了。23楼&你的基本倾向有问题,加上智力不够,导致没有基本的判断力 。铁路能把军队运到前线?能配合军队进行大纵深突击? 别说汽车, 就是苏联兵吃的穿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帝给的。德国人半骡马化的军队都能跟苏联人玩闪电战, 要是美帝让他们机械化,苏联人连投降都不一定来得及。27楼&我早已给你下了准确的评价,也建议你不要回复了,你看不懂吗?本来写了一大堆想细致的给你这种,只知道大概,人芸亦芸的家伙讲解一下。突然想到你的智力,还是算了。喊口号说什么“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喊着容易,以为谁不知道这句口号,其实根本不懂后勤是什么,说美国人援助了多少,光知道援助了多少,却根本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就谈什么苏联是靠美国的援助战胜了德国,去查查那场战争消耗了多少,美国人的那点援助占百分之几。苏军好像不是美械部队。31楼&还在死犟,没有基本的常识可以上网查。即使你没有任何智力也应该注意到美帝给苏联的卡车单论数量都在苏联所用的30%以上。如果你稍微有那么点智力,并且稍微勤奋点,你会发现美帝的卡车跟苏联自产的那种垃圾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考虑到运力,出勤率和超载的能力,以及掉链子的几率,美帝的卡车绝对可以左右整个苏联军队的战略运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9765 工分:744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6楼&只有“外行谈战术,内行谈后勤”。因为大胆创新采用非主流战术,往往会给后勤带来相应的麻烦。没有相应配套的话,很容易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军事战略必然是把后勤包括在内的。29楼&没人说后勤保障不包括在内,但也不代表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它只是基础。你明白了基础、前提条件、决定因素的区别之后,才可能分辨的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在人类战争中,有几场战争是靠后勤取胜的呢?你不防例举一下,它倒底占多少?波希战争(含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中失败的波斯帝国、高卢战争的高卢人、布匿战争中的伽太基人、马其顿战争中的马其顿人、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的山东六国、日耳曼战争中的日耳曼人、罗马灭亡时的罗马人、中国封建朝代更替的战争中被替代的前朝、百年战争中的英国人、三十年战争中的西班牙人和奥地利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国人、拿破仑战争中的法国人、普法战争中的法国人、俄土战争中的土耳其人、欧洲列强对世界的殖民战争、一战。战败者谁是因为后勤保障失败的,谁又是因为后勤而胜利的。有人会对一战表示不同意见,但那已经不是什么后勤保障的问题,德军的防线不是被敌人从外部攻破的,而是因为内部的人民和军队的反对,它涉及的不是什么后勤保障问题。二战也是如此,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并非后勤保障的问题输掉了战役,而是人员的消耗、疲劳,作战指挥的错误。在莫斯科德国人怪苏联恶劣的天气、遭糕的道路、游击队的袭击、怪希特勒不该分散兵力,延误了进攻的速度。在斯大林格勒,完全是因为德国人孤军深入,兵力不足所致,进攻的德军显然不缺乏弹药和油料,而之后被合围而导致的缺乏弹药、补及,那完全是因为作战指挥的错误,而不是后勤保障不力造成的。在苏德战场最重要的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与1942年5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开始于42年的7月到43年的2月结束,而在42年的8月美军才开始参于对德突袭,但整个42年它们只是对法、比、荷等西欧国家的德国驻军进行了小规模的空袭,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果,它们没有在德国本土投下一颗炸弹,而英国也只是对德国进行了一些报复性的空袭,它的主要空中力量和作战还是用于国土防空和保障大西洋上的运输线,只到43年1月,英美才达成了一致的战略空袭意见,43年3月英美的大规模战略空袭才正式开始,但在43年8月,美军在空袭行动中遭受巨大损失,其超出了容忍的损失范围,美军不得不暂时退出了自己对德国空袭的战略部队,直到他们制造出远程战斗机之后,它们才重新开始了对德国的战略空袭行动。也就是说在德国已经走向失败之后,英美才展开了美粉、德粉们所谓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大空袭。到1941年底,美国供给苏联二百零四架飞机,而按议定书规定应为六百架;供给一百八十二辆坦克,按规定应为七百五十辆。据哈里曼的资料,美国只完成了根据第一个议定书所承担义务的1/4。“可见在1941年下半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才开始,斯大林主要是依靠苏联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把希特勒的闪电战粉碎于莫斯科城下。美国官方史家也是这么评价的,那时“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影响还无关重要,在莫斯科附近的反击德国进攻中没有起什么作用。”42年9月到达苏联的M4坦克,经过1年的整训到43年8月才参战。它们根本没机会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43年下半年到45年结束的援助总量占总援助量的80%。斯大林格勒战役已在43年2月结束。在战争年代,苏联也向美国提供不少稀有金属,其中有三十万吨铬矿石,三万二千吨锰矿石以及其他贵重产品。45年苏联卡车装备辆中 60%是国产,10%是缴获,30%是援助车辆。这还是最高比例的45年。援助食品总量占苏联战争期间的士兵消耗量的3%。在整个战争期间英美援助的飞机一万八千多架,坦克一万3千多辆;而苏联在整个战争自己生产了111850架,坦克自行火炮10.4万辆,战争中损失飞机88300架,坦克10万辆。英美援助够帮忙苏联打胜仗吗?30楼&开创一场远征本身,就是后勤的结果。军队又不是流民。33楼&人类诞生军队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本没有什么现在所谓的后勤保障,西方直到瑞典的古斯塔夫出现才真正建立你所谓的后勤保障体制。而这之前的罗马军队的后勤保障完全是依靠自愿跟随其后的商畈和奴隶贩子,而于古斯塔夫为敌的华伦斯坦的军队就是一支完全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它们被称为“蝗虫”,所到之处就地取粮。就是这样一支军队照样令一代军事天才古斯塔夫战死杀场,曾经在欧洲称雄一时的瑞典军队从此威名不在。拿破仑战争中的拿破仑法军也是靠缩减后勤保障纵队,因地就粮来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而在欧洲屡败包括普鲁士军队在内的依赖大规模后勤保障纵队的欧洲各国军队。希特勒之所以采纳古德里安的主张,热衷于建立装甲部队展开闪击战,也是基于长期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巨大需求,而期望通过一场快速的战争,降低对后勤保障的过分依赖,以适应德国有限的战争资源。现代的美军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但随着国力的衰退,他们也加快了对高速、高效、不过多依赖后勤保障的高科技武器的研究,他们在研的和新投入现役的许多新型装备都在降低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方面作出了最大尝试。我国兵圣孙武子也在其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提倡因地就粮、速战速胜。从古今中外,有多少杰出的军事将领都在想办法减低军队对后勤保障的过分依赖,以更简洁、高效的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所谓一味追求充分后勤保障的军队将领,实则是一群庸碌之材,作点纸上谈兵的文章还行,领兵打仗,实不可取。美国军队正是一支过分依靠充足的军事装备、后勤保障取胜的军队,这掩盖了其军事将领实则无能、少谋的本质。如果它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支援的话,它就无法作战,是一支地道的富家子军队。而美国军队的实际战果又如何呢?依靠法国军队打主力,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合围,在法军逼迫英军投降后,将法军的功劳归功于华盛顿;一次世界大战,当欧洲各国都打的精疲力尽时,它跳出来摘果子。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先坐壁上观,大发各国的战争财,当苏军在苏德战场转败为胜时,他才派出轰炸机在德国来个狂轰滥炸,援助了一点微薄的物资,就被美粉们一把将击败德国的功劳算在了它的头上。而在太平洋战场,一场由三艘航母主导的中途大海战以一比四的代价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何其简单明了,所谓的夺岛战役,完全是在掌握制海、制空权的条件下无悬念的胜利进军,即使这样,还在多个夺岛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被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中国军队赶过三八线,最终在一场力量悬殊的局部战争中勉强打成平手,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也因为摄于中国出兵的危险,自缚手脚,一败涂地。在科索沃战争中,号称强大的美国陆军,竟可耻的躲在空军的背后,等南联盟军队撤出之后才敢露面。而在伊拉克,由于美国空军忙于图劳的斩首行动,无遐关照美国陆军,失去了空军的支援,强大的美国陆军竟攻不下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三座守军不多、也非伊军精锐驻守、并不太大的城镇,却还嘲笑俄军在格罗兹尼的败北。在我看来美国陆军人太多了,没必要,大可以解甲归田,因为他们离开了空军就是一支无用的军队,有海军陆战队就够了,在美国历次的战争中,也就海军陆战队的战绩尚可,空、海军的航空兵才是其取胜的唯一功臣。美国陆军的那些所谓名将们还不如海军的一个尼米兹。34楼&不知道坚壁清野么?有几个敌人会如你愿老老实实做运输大队长?孙子虽然强调最好能就地补给,但可没把战争寄托于此。“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当然没有敌人会老实的让你去破坏他的后勤保障,这就在于指挥的艺术了。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同样的是断敌粮道,曹操成功了,而袁绍派出去劫粮的却是大败而回。有不懂历史的人常把此役的胜败归于曹操的火烧乌巢的结果,可事实上导致袁绍兵败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的不团结、派系间的相互倾轧。乌巢本身不过是袁绍军的一个重要粮食中转站,虽被烧毁,袁绍军并不会当即无粮可食,袁绍也有能力马上从后方再次组织粮食供及前线的军队。反正拿破仑同志极大压缩了自己的后勤保障纵队,他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亚历山大也没有什么强大的后勤保障纵队、没有强大的舰队,他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各国(包含拥有强大舰队的腓尼基人),打败了波斯;华伦斯坦依靠因地就粮的“蝗虫”大军令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的古斯塔夫陨命疆场,瑞典军队雄风不在;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领兵数万打败了王离、章邯率领的数十万秦军;韩信背水一战平定了赵国;后勤保障简单的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孤军深入的汉尼拔打的罗马军队只能龟缩在罗马城内;同样孤军深入,远隔地中海的西庇阿平灭了伽太基;中央红军长征万里而到陕北;八路军北上抗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勤保障只够七天作战需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把挟二战余威、被美粉称为可以一统全世界的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靠一条被称为胡志明小道的山间小道,越南人民军解放了全越南,实现了越南的统一,而后勤保障天下第一的美军却大败而逃。这么多鲜活的例子摆在那,你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倒底是什么,是后勤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9765 工分:7448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6楼&只有“外行谈战术,内行谈后勤”。因为大胆创新采用非主流战术,往往会给后勤带来相应的麻烦。没有相应配套的话,很容易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军事战略必然是把后勤包括在内的。29楼&没人说后勤保障不包括在内,但也不代表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它只是基础。你明白了基础、前提条件、决定因素的区别之后,才可能分辨的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在人类战争中,有几场战争是靠后勤取胜的呢?你不防例举一下,它倒底占多少?波希战争(含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中失败的波斯帝国、高卢战争的高卢人、布匿战争中的伽太基人、马其顿战争中的马其顿人、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的山东六国、日耳曼战争中的日耳曼人、罗马灭亡时的罗马人、中国封建朝代更替的战争中被替代的前朝、百年战争中的英国人、三十年战争中的西班牙人和奥地利人、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国人、拿破仑战争中的法国人、普法战争中的法国人、俄土战争中的土耳其人、欧洲列强对世界的殖民战争、一战。战败者谁是因为后勤保障失败的,谁又是因为后勤而胜利的。有人会对一战表示不同意见,但那已经不是什么后勤保障的问题,德军的防线不是被敌人从外部攻破的,而是因为内部的人民和军队的反对,它涉及的不是什么后勤保障问题。二战也是如此,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并非后勤保障的问题输掉了战役,而是人员的消耗、疲劳,作战指挥的错误。在莫斯科德国人怪苏联恶劣的天气、遭糕的道路、游击队的袭击、怪希特勒不该分散兵力,延误了进攻的速度。在斯大林格勒,完全是因为德国人孤军深入,兵力不足所致,进攻的德军显然不缺乏弹药和油料,而之后被合围而导致的缺乏弹药、补及,那完全是因为作战指挥的错误,而不是后勤保障不力造成的。在苏德战场最重要的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与1942年5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开始于42年的7月到43年的2月结束,而在42年的8月美军才开始参于对德突袭,但整个42年它们只是对法、比、荷等西欧国家的德国驻军进行了小规模的空袭,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战果,它们没有在德国本土投下一颗炸弹,而英国也只是对德国进行了一些报复性的空袭,它的主要空中力量和作战还是用于国土防空和保障大西洋上的运输线,只到43年1月,英美才达成了一致的战略空袭意见,43年3月英美的大规模战略空袭才正式开始,但在43年8月,美军在空袭行动中遭受巨大损失,其超出了容忍的损失范围,美军不得不暂时退出了自己对德国空袭的战略部队,直到他们制造出远程战斗机之后,它们才重新开始了对德国的战略空袭行动。也就是说在德国已经走向失败之后,英美才展开了美粉、德粉们所谓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大空袭。到1941年底,美国供给苏联二百零四架飞机,而按议定书规定应为六百架;供给一百八十二辆坦克,按规定应为七百五十辆。据哈里曼的资料,美国只完成了根据第一个议定书所承担义务的1/4。“可见在1941年下半年美国对苏联的援助才开始,斯大林主要是依靠苏联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把希特勒的闪电战粉碎于莫斯科城下。美国官方史家也是这么评价的,那时“美国对苏联援助的影响还无关重要,在莫斯科附近的反击德国进攻中没有起什么作用。”42年9月到达苏联的M4坦克,经过1年的整训到43年8月才参战。它们根本没机会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43年下半年到45年结束的援助总量占总援助量的80%。斯大林格勒战役已在43年2月结束。在战争年代,苏联也向美国提供不少稀有金属,其中有三十万吨铬矿石,三万二千吨锰矿石以及其他贵重产品。45年苏联卡车装备辆中 60%是国产,10%是缴获,30%是援助车辆。这还是最高比例的45年。援助食品总量占苏联战争期间的士兵消耗量的3%。在整个战争期间英美援助的飞机一万八千多架,坦克一万3千多辆;而苏联在整个战争自己生产了111850架,坦克自行火炮10.4万辆,战争中损失飞机88300架,坦克10万辆。英美援助够帮忙苏联打胜仗吗?30楼&开创一场远征本身,就是后勤的结果。军队又不是流民。33楼&人类诞生军队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本没有什么现在所谓的后勤保障,西方直到瑞典的古斯塔夫出现才真正建立你所谓的后勤保障体制。而这之前的罗马军队的后勤保障完全是依靠自愿跟随其后的商畈和奴隶贩子,而于古斯塔夫为敌的华伦斯坦的军队就是一支完全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它们被称为“蝗虫”,所到之处就地取粮。就是这样一支军队照样令一代军事天才古斯塔夫战死杀场,曾经在欧洲称雄一时的瑞典军队从此威名不在。拿破仑战争中的拿破仑法军也是靠缩减后勤保障纵队,因地就粮来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而在欧洲屡败包括普鲁士军队在内的依赖大规模后勤保障纵队的欧洲各国军队。希特勒之所以采纳古德里安的主张,热衷于建立装甲部队展开闪击战,也是基于长期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巨大需求,而期望通过一场快速的战争,降低对后勤保障的过分依赖,以适应德国有限的战争资源。现代的美军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但随着国力的衰退,他们也加快了对高速、高效、不过多依赖后勤保障的高科技武器的研究,他们在研的和新投入现役的许多新型装备都在降低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方面作出了最大尝试。我国兵圣孙武子也在其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提倡因地就粮、速战速胜。从古今中外,有多少杰出的军事将领都在想办法减低军队对后勤保障的过分依赖,以更简洁、高效的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所谓一味追求充分后勤保障的军队将领,实则是一群庸碌之材,作点纸上谈兵的文章还行,领兵打仗,实不可取。美国军队正是一支过分依靠充足的军事装备、后勤保障取胜的军队,这掩盖了其军事将领实则无能、少谋的本质。如果它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支援的话,它就无法作战,是一支地道的富家子军队。而美国军队的实际战果又如何呢?依靠法国军队打主力,完成了对约克敦的合围,在法军逼迫英军投降后,将法军的功劳归功于华盛顿;一次世界大战,当欧洲各国都打的精疲力尽时,它跳出来摘果子。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先坐壁上观,大发各国的战争财,当苏军在苏德战场转败为胜时,他才派出轰炸机在德国来个狂轰滥炸,援助了一点微薄的物资,就被美粉们一把将击败德国的功劳算在了它的头上。而在太平洋战场,一场由三艘航母主导的中途大海战以一比四的代价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何其简单明了,所谓的夺岛战役,完全是在掌握制海、制空权的条件下无悬念的胜利进军,即使这样,还在多个夺岛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被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中国军队赶过三八线,最终在一场力量悬殊的局部战争中勉强打成平手,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也因为摄于中国出兵的危险,自缚手脚,一败涂地。在科索沃战争中,号称强大的美国陆军,竟可耻的躲在空军的背后,等南联盟军队撤出之后才敢露面。而在伊拉克,由于美国空军忙于图劳的斩首行动,无遐关照美国陆军,失去了空军的支援,强大的美国陆军竟攻不下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三座守军不多、也非伊军精锐驻守、并不太大的城镇,却还嘲笑俄军在格罗兹尼的败北。在我看来美国陆军人太多了,没必要,大可以解甲归田,因为他们离开了空军就是一支无用的军队,有海军陆战队就够了,在美国历次的战争中,也就海军陆战队的战绩尚可,空、海军的航空兵才是其取胜的唯一功臣。美国陆军的那些所谓名将们还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意进攻对手淘宝店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