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车将会在人类最快的宇宙飞行器中飞行超过10亿年为什么?

马斯克再创史上奇迹!送价值100万跑车上太空,人类移民火星指日可待
如果你没有偶像
马斯克就是你的首选
文/浅夏(来源:创业邦)
美国东部时间日,这一天是Elon Musk(伊隆·马斯克)日。
多次推迟发射的SpaceX“重型猎鹰”发射成功,完成一级火箭回收!并将第一辆红色跑车带入太空。人类离火星移民又近了一步。
就在几天前,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一板一眼地放下狠话称,再也不会相信马斯克的一个字了。他曾是马斯克最忠实的粉丝之一。当然,这话是针对特斯拉的。
2017年几乎一整年,特斯拉的种种不顺利告诉马斯克,从天堂到地狱不过瞬间。
2018年伊始,这位钢铁侠的另一项事业SpaceX又告诉他,人要有梦想,“管它的乐观悲观,我只想把事情搞定”。(马斯克曾在多次火箭发射失败后如是说)
看看这个值得重复看三遍以上的视频吧:
猎鹰重型火箭载着马斯克的价值近100万元人民币的樱桃红色特斯拉Roadster跑车,以及虚拟驾驶员。
车子会被送入地球—火星转移轨道,并不间断播放1969年戴维·鲍伊(David Bowie) 的成名作《太空怪咖》(Space Oddity)。按照马斯克本人的原话,“这辆车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10亿年。”
火箭还携带了一个几乎坚不可摧的磁盘,上面存储了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科幻小说。
另外,6000名SpaceX员工的名字也被刻在了饰板上,被猎鹰重型火箭携带升空。
“猎鹰重型火箭”发射升空后,SpaceX完成了太空史上从未取得过的成就:它在陆地上同时回收了两枚火箭。直播画面显示,侧面的两枚一级火箭回收成功。就在第三枚一级火箭在大西洋无人船上确认回收前,信号被切断。
稍有遗憾的地方,最新消息显示,猎鹰重型火箭中间的中央助推器没有按计划在无人船上着陆。
“重型猎鹰”的此次发射成功,之所以取得全世界的瞩目和振奋,是因为它几乎超越了人类的想象。
2011年4月,马斯克对外公布了猎鹰重型火箭的研发意图,但当时在外界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从2013年起,火箭年年都号称要首飞,结果年年推迟,设计改了又改,首飞推了又推。一些航天界人士甚至认为猎鹰重型火箭永远不会发射。
7年后,马斯克以钢铁般不屈不挠的意志,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本次发射,就连他自己也没有足够自信,悲观地预测称,“我甚至认为它不将发射台炸成碎片就是一种成功,毕竟这枚火箭相当于400万磅TNT炸药。”
回到技术本身。重型猎鹰火箭的牛逼之处在哪里?分三点来说:
1、运载能力史上最强。重型猎鹰火箭高70米(约20层楼高),宽12.2米,起飞重量1420吨。仅次于美国倾国之力打造的土星五号巨兽。
下面是其运载能力的几个数字:
标称近地轨道运力高达63.8吨——基本等于10头成年的非洲大象,或是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737客机,比目前纪录保持者德尔塔IV重型火箭的28.8吨足足提高了两倍还多。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26.7吨——相当于4头大象,或是二战时英军一辆“玛蒂尔达”II型坦克。而且运得更远了。
火星轨道的运载能力16.8吨——相当于一台LAV3装甲车。如果火星降落问题不考虑,分分钟丢两头大象到火星上。
2、除了大推力之外,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重型猎鹰的可重复使用能力。此次发射的三枚一级箭体全部实现回收,而其中两枚助推火箭还是此前用过的“二手货”,由此也可见SpaceX的回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2002年,马斯克投入自己的一亿美元身家,创立 Space X,开始进军可回收火箭发射,要将太空飞船发射升空成本降低100倍。
在此之前,许多观点认为美国有航天飞机的底子有利于发展重复利用火箭,然而航天飞机停止使用的很大原因就是,每一次使用都需要花费大量经费进行几乎是“再制造”的费时费力的“恢复”作业,可谓吸钱的无底洞。
美国5架航天飞机,每架研发费用20亿美元,总共发射一百多次,每飞行一次费用高达5亿美元,这让美航天局的财政不堪重负。
有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1988年10月间,航天飞机的发射价格增加了85%,即每次发射费用飙升到9000万美元。这笔花费完全违背了NASA最初设计航天飞机的预算。按照计划美国的航天飞机寿命最多为20年,每架应飞行100次。
而截至到今天,5架航天飞机加起来飞行了才132次,其中2架在飞行中爆炸,2架已严重超期限服役。
航天飞机的事故率也非常高,美国的5架航天飞机中,有2架在执行任务时候发生了爆炸、解体,有14位宇航员为此丧命。
此外,航天飞机在起飞时主要是依靠推力强劲的固体推进器,其能重复利用的主发动机并不以推力见长。
在普通人类无法解答的难题面前,天才马斯克站出来说:我牛逼,我从小就喜欢太空,我给你们造!
NASA愉快地答应了。毕竟一旦拥有了马斯克的大脑,剩下的就只需要提供火箭场地、导航,以及相关技术人员。
3、最深远的意义放在最后。此次重型猎鹰发射,是人类重型火箭首次飞往火星。未来如果能多次取得成功,代表人类在继土星5号火箭及苏联的能源号以后,获得了另外一种运载能力――低轨道达到50吨以上的重型运载火箭。这对于未来人类的太空探索活动,以及载人登月、太空旅游、深空探测等都有重要意义。
搭载一辆特斯拉,不仅仅是马斯克的小私心,它意味着人类正式开辟地球到火星的商业航线!美国将在这一方面形成绝对垄断优势。
在马斯克的太空计划里,Space X会在2022年之前实现至少两次货运飞船登陆火星,并在2024年实现载人登陆。届时,两艘载人飞船会将第一批人送上火星,两艘货船负责运送补给品,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火星基地。
不少人预言,未来十年内,这位生于南非的科技狂人将为美国带来世界上最现代的交通系统:由上千座太阳能电站、无数电动车、隧道组成的高速通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可能每天都会发射火箭升空,更多人将抵达不同的太空基地,为移民火星准备……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马斯克的火星移民、管道高铁、地下隧道等想法嗤之以鼻,甚至称他为骗子。
但粗略回顾马斯克的历史发现,他才是极少的真正负责任的创业者。
如果汽车一直消耗石油,污染会越严重,石油会耗尽,抢夺石油的战争会一直不断,于是马斯克做了电动车。
如果电力一直依靠石油煤炭甚至核能这些自然资源,它们可能有枯竭的一天,并且地球在升温,臭氧层在变稀薄,于是马斯克做了太阳能电池。
如果人类的贪婪和科技一直缠在一起膨胀下去,最终把地球毁掉,人类必需在外太空生存,于是马斯克做了火箭发射。
如果人类作为一个文明要繁衍下去,必需有一个最低的规模比如100万人,于是马斯克实现了火箭的回收再用以及成本的数量级的下降,这样才可能把100万人送到火星。
无数次的不被理解、不间断的质疑,马斯克没有把这些声音放在心上,他只关心人类无路可走的那一天有没有奇迹发生。而且不惧失败,意志坚若磐石。
他早年的一个罕见流泪视频前不久流传出来,看哭无数创业者。
视频中提到, Space X创立之初,甚至遭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首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和最后一位登月者塞尔南的反对和批评。
镜头面前,马斯克哽咽地说,“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除非我死去”。
16年以后,这些英雄可以来看看马斯克,和Space X交出来的作业了。
以后,别再说什么“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了,今天重型猎鹰的发射,才是“一个人将全世界踩在脚下的航天征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就是马斯克本人。
“如果你没有偶像,Elon Musk(伊隆·马斯克)就是你的首选。”英国《每日电讯报》这样评价马斯克。让我们向这个带领人类奔向浩瀚无垠宇宙的钢铁男人,致以无限敬意。
*作者:浅夏。重点关注大公司动态、各行业趋势、消费升级。如果你有好玩有意思的创业项目,可找我交流报道;如果你对热点事件、热门人物有想说的,也可微信找我聊聊。微信号:lightpinks,加好友请说明公司、来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搭着猎鹰重型火箭上天 特斯拉太空打广告 | 爱活网 Evolife.cn
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拖动验证码到相应位置
已有账号, 立即
已发送密码重置邮件到您的注册邮箱,请立即点击密码重置链接修改密码!
验证邮件24小时内有效,请尽快登录您的邮箱点击验证链接完成验证。若未收到邮件请先确认是否在垃圾邮件中。
确认新密码
确认新密码
30天内免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没有账号? 立即
Follow us on
@EVOLIFE 公众账号
@爱活新鲜播
@EVOLIFE.CN
On Instagram
Follow our feed
搭着猎鹰重型火箭上天 特斯拉太空打广告
搭着猎鹰重型火箭上天 特斯拉太空打广告
苦等7年的猎鹰重型火箭终于在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发射成功。这是人类现役载重最大的火箭,它成功把Space X CEO马斯克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和一名穿着宇航服的假人送上了天。
在火箭发射成功后,两枚猎鹰重型火箭的核心已经成功返回地球,在两个相聚1000英尺的平台成功着陆,但中间核心未能降落到准备在大西洋上的无人船。不过这和发射成功相比,只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这次发射成功也正好顺应了美国总统特朗普重启登月的愿望,Space X随后应该会收到不少来自军方、NASA以及商业公司的订单。
猎鹰重型火箭搭载有三枚核心火箭总计27个引擎,能够提供2268吨推力,载重达到63.8吨,相当于一架满载的波音737客机,是现役载重最大的火箭,也是第二名Delta IV重型火箭28.8吨两倍有余。它从计划到发射可谓命运多舛,早在2011年马斯克就宣布了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计划,不过具体发射时间从2013年到2017年一推再推,中间还经历了两次猎鹰9号火箭发射失败。
Space X和马斯克为今天凌晨的发射做足了准备,而整场发射也充满噱头。此次火箭的载重是马斯克本人的特斯拉Roadster跑车,跑车上装有三个摄像头,还有一名穿着Space X宇航服的假人驾驶员,可以看到太空开车第一人称视角。
除此之外,整个发射中还隐藏着许多彩蛋。跑车会不间断播放David Bowie的成名作《Space Oddity》、货物还包括微缩版阿西莫夫小说《基地》、中控屏上显示着科幻作品《银河系搭车指南》中的经典台词:Don’t Panic(不要惊慌)、在跑车一块电路板上,还印着这样一行文字*Made on Earth by humans*。不出意外,用马斯克本人的话来说,“这辆车将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10亿年。”
发射成功了,马斯克想怎么玩都可以,不过在当年,美国航天英雄们普遍对Space X不看好,甚至让他在采访中一度双目含泪。在承受如此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最后获得成功,不得不让人感叹梦想的力量。
双目含泪采访视频
Update1:用一首歌的时间,看看特斯拉天上开车的美妙风景
Update2:在天上行驶的那辆特斯拉Roadster已经越过火星轨道,朝着小行星带进军。莫非是要在小行星带中测试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
Update3:关于这次发射的主角之一马斯克,网友们发现了贾跃亭和他的相似之处。
贾跃亭一直在紧紧跟随伊隆马斯克的步伐。马斯克造了特斯拉,老贾也去造电动车,连名字也学特斯拉以物理学家命名。马斯克娶了明星老婆投资拍电影,老贾也娶了明星老婆投资拍电影。马斯克的梦想是去火星,老贾的梦想也是去火星。在火星,马斯克可以开拓人类的未来,老贾可以躲债。
Update4:对于特斯拉跑车中控屏上的“DON’T PANIC”,现在也有了不同的解读,它或许是对程序员的安慰,因为Kernel Panic(内核错误)可是他们的噩梦。
版权 (C) 2017 爱活网 Evolife.cn 科技进化生活我们想要飞行的汽车,却得到了 140 个字
SpaceX 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家公司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回收了两枚一级助推火箭。
他在火箭里放置了一辆他自己的特斯拉跑车。身着 SpaceX 公司宇航服的假人也坐在驾驶座,与火箭一起被送入到地球—火星的转移轨道上。根据马斯克的设想,这辆跑车将在宇宙中飞行超过10亿年。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个创造历史的时刻,可以通过上面这个视频了解。如果你已经看过了,完全可以重温一下。
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我们此刻看到的这个画面,将会被永远载入人类历史的画册。
社交网络对这一壮举充满溢美之词,仿佛它是击破一切黑暗的曙光。这种击破,反映出马斯克的成功不仅是科技或是历史意义上的,它还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意义。因为在这个时刻之前,人们几乎已经习惯了坏消息的到来。
我这样说,并不只是顺应时评,而是猛然想起三年前的迪士尼电影《明日世界》里的那个问题:
“从前有两只狼,一只的名字叫黑暗和绝望,一只的名字叫光明和希望,要是有一天两只狼打起来,那一只会赢?”
□ 电影《明日世界》剧照
尽管当时《明日世界》的评价并不高,票房也不好。但是,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这部电影是说什么的。
它讲述了一个极其普通的冒险故事:
女孩凯茜对科学和生命都充满热情,在无意间发现了能指引她到达“明日世界”的徽章,她需要破解零星线索,找到隐藏在神秘时空里的“明日世界”,以改变人类的命运。
在《明日世界》中,你会看到几乎所有人都收到了这样的信息:地球会灭亡,只有“被选中的人”才能拯救它。
改变人类的命运——这是多么老套的剧情设置!
□ 电影《明日世界》剧照中的“明日世界”
出人意料的是,《明日世界》最后对这个设置提出了质疑:
为什么在所有关于未来的故事、电影里,我们能看到的画面都是灾难性的?
为什么不间断地,我们被告知世界会变糟,陷入混乱,紧接着地球也会毁于一旦。
为什么我们让所有人都坚信这一点,并希望这会导致他们从自己做起,去改善这个世界,“否则这就是你糟糕的明天”。
可是,那些看过《后天》的人,会因为看了这样的电影,而变身成为一个保护地球的卫士吗?
答案是未必。
所以《明日世界》提出了新的观点:我们不应该让人相信未来会变糟。
应该让他们相信未来是美好的,让他们看到未来美好的样子,让他们知道为了达到理想中的美好状态他们做的还不够,他们出于自愿停止破坏,否则他们很有可能会失去美好的未来。
□ 电影《明日世界》剧照
“我们想要飞行的汽车,结果却得到了140个字。”
这是 Paypal 创始人彼得·蒂尔的著名论调。表面上看,这个世界一直在进步,但是我们也有可能被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例如沉浸在繁荣的社交网络中)束缚了手脚,走去了相反的方向,陷入悲观主义。
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一辆飞行的汽车,不是吗?
各位,这不是效果图,是真的。在太空中,一辆特斯拉正在地球的轨道上飞着。
不用过于仔细地观察,透过媒体和社交网络,你就能体会到人们的喜悦之情。在那个时刻,我们可能暂时忘记了接连不断的负面信息,那些日常或是重大的坏消息,那些无意义的事……
而想起了一些崇高的壮举,伟大的时刻,心中的梦想……
□ 马斯克的 instagram 更新了这辆车中的“小彩蛋”——“由人类制造于地球”
这就是我说的,埃隆·马斯克和 SpaceX 带来的“击破”感。它击破了一种情绪,也击破了我们对想象力的质疑,它让我们重新发现,拥有想象力,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
以及,它击破了我们对“明日世界”的预设——万一它不会变得更糟,而是会变得更好呢?
这就是那两只狼的故事。
“从前有两只狼,一只的名字叫黑暗和绝望,一只的名字叫光明和希望,要是有一天两只狼打起来,那一只会赢?”
——这取决于,你会喂养哪一只。
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内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刚刚,几番推迟之后,在逾十万现场观众的注视下,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 LC-39A 发射工位,这个曾经承载了&土星 5 号&火箭登月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飞的发射位再次为自己的光荣传统添上了传奇的一笔&& 人类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重型猎鹰(Falcon Heavy)成功在这里完成了首飞并完成一级火箭回收! 那家叫做 SpaceX 的公司和那个名为马斯克的男人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图丨发射现场 图丨特斯拉跑车镜头 图丨助推器回收成功 这既是一次火箭发射任务,也可以说是马斯克自导自演的一次&太空级&的大 Show。在火箭发射的前一天,马斯克的 Twitter 就开始不断&刷屏&。先是推出一支最新的重型猎鹰概念片,配以 David Bowie 的《Life on Mars?》可以说是十分应景。 随后,老马又大打情怀牌,随手贴出了几张颇具年代感的太空海报,随图配文更是简单直接&&&Mars Awaits&。
在发射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是派头十足,妥妥的一副好莱坞明星的架势。 图丨马斯克现场接受采访 一向严肃脸示人的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也借这次发射刷了一波存在感! 图丨FAA 发给 SpaceX 的发射许可 甚至是马斯克的老对手、亚马逊和蓝色起源公司的创始人贝索斯也发来了一轮&助攻&! 图丨贝索斯的祝福推文被马斯克&深情&回复 而正如马斯克此前频频允诺的一样,这次的重型猎鹰发射所搭载的正是他本人的一辆 红色 特斯拉 Roadster 跑车。
不仅如此,一个身着 SpaceX 公司已经公布的宇航服的&驾驶员 &假人&Starma n&(同样是Bowie的一首歌)以非常酷炫的方式坐在驾驶位。更为神奇的是,在特斯拉跑车的仪表板上还藏着一个跑车的微缩模型,同样有一个宇航员小人坐在里面,车上还带有一套微缩版本的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不得不说马斯克真是&彩蛋&多多,硬是要一次发射为其旗下的两家公司打了免费广告。 图丨本次载荷&&特斯拉 Roadster 跑车 根据 SpaceX 公司介绍,这辆车会被送入地球&火星转移轨道,同时,车子会不间断的播放 David Bowie 的成名作《太空怪咖》(Space Oddity),届时,跑车上装有的 3 台摄像头应该会拍车里的假人所看到的宇宙视角。马斯克说,&一切顺利的话,它们应该会提供非常棒的画面。&如果不出意 外,按照马斯克本人的原话,&这辆车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 10 亿年。&试想一下,动人的音乐搭配深邃的星空,一幅难得的华章美景。
但回到这次发射本身,之所以外界对这枚火箭期待已久,除了闪耀着光环的&SpaceX&和其创始人&马斯克&之外,
重型猎鹰火箭自身的超强性能和绝佳的性价比也一举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使其成为目前人类现役的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强的一款。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LEO): 63.8 吨 &&相当于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 737 客机,比目前纪录保持者德尔塔 IV 重型火箭的 28.8 吨足足提高了两倍还多;
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GTO): 26.7 吨 &&相当于二战时英军一辆 &玛蒂尔达&II 型坦克;
火星轨道的运载能力: 16.8 吨 &&相当于一台 LAV3 装甲车。
重型猎鹰火箭高 70 米 ,宽 12.2 米 ,起飞重量
1420 吨 ,起飞时 27 台梅林 1D 发动机同时工作,可以提供高达 2280 多吨 的起飞推力。这种运载能力也只有专用登月的土星 5 号和前苏联的航天飞机&御驾&能源号火箭可以俯视。
而除了大推力之外,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重型猎鹰的可重复使用能力,此次发射的三枚一级箭体全部实现回收,而其中两枚助推火箭还是此前用过的&二手货&,由此也可见 SpaceX 的回收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除此之外,例如重型猎鹰火箭的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均采用的无损式&冷分离&模式(主要为冷氮喷射或机械式推杆)也是一大亮点,
其相较于更为传统的爆炸式&热分离&无疑会更具优势,目前,SpaceX 所进行的数十次冷分离操作无一失败,证明足以被其他人借鉴应用。 图丨重型猎鹰助推器分离 不过,虽然这次重型猎鹰成功完成了首飞,但殊不知马斯克和整个 SpaceX 团队已经在这背后默默耕耘了数年之久, 可以说,每一次亮眼的表现都是由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换来的。 &猎鹰&问世
有关于重型猎鹰诞生的故事还要追溯 7 年前。
2011 年 4 月份,那时只有三十几岁的马斯克还没有成为&钢铁侠&,SpaceX 和特斯拉也远没有形成如今这样的誉满天下的影响力。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马斯克却通过寥寥几位记者向世界宣告了&他想要造出重型猎鹰火箭&的疯狂想法。
图丨 2011 年 4 月 5 日,马斯克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上首次宣布了重型猎鹰火箭的计划 之所以&疯狂&,是因为在当时那个时间点,美国的航天业似乎已经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困顿之中,
仅仅几个月之后,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航天飞机就迎来了最后一飞,之后便彻底终结了历史使命,这意味着曾经的航天霸主已经在兜兜转转之中变得没有了将人送入太空的能力。而 NASA 除了要被迫接受来自俄罗斯的强势态度之外,国内的联合发射联盟(ULA)也是将垄断做到了极致,不断攀升的发射要价使得美国政府有苦难说。 内外交困之中,马斯克带来了希望,他大胆承诺,重型猎鹰的运载能力将达到航天飞机和德尔塔 IV 重型火箭的两倍以上,只需要发射一次就可以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甚至火星。同时,在记者们的追问之下,他还大胆给出了重型猎鹰火箭的首飞时间:2012 年底。
不过,就像马斯克本人当时所说的一样,&发射这件事本身就很难预测&,几经拖延之后,直到今天他才兑现了当时的诺言。
2011年,马斯克在重型猎鹰火箭新闻发布会 自然,在科研人员眼里,在符合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之下,进度拖延可能并算不上什么致命的问题,但在商战江湖上的竞争对手看来,任何的一点瑕疵都可以被用来大做一番文章。 从项目提出,重型猎鹰就不断遭到以 ULA 为代表的同行的冷嘲热讽,
除了反复推迟之外,最大的一个梗就是 27 台梅林 1D 发动机(Merlin-1D)的捆绑式设计了。这很容易让外界联想到当年苏联 N-1 登月火箭的 30 台 NK-15 发动机的壮观景象,可时运不济,从 1969 年到 1972 年,&怪兽&N-1 四射四败,苏联的登月计划也因此而草草收场。 图丨 苏联 N-1 火箭 多年过去,红色帝国早已解体,但太空竞赛中的胜出者美国却似乎并没有能继续引领全球范围内航天领域的创新,反而是体制愈加保守,整个行业如同一潭沉寂死水。就以 NASA 和美国军方的航天项目为例,在没有议价能力的情况之下,政府只能乖乖的掏出真金白银,交由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大型军工企业进行设计、开发、测试,直到马斯克的出现才开始逐渐打破这一日渐陈旧的局面。 大约十年之前,SpaceX 公司首款产品&猎鹰 1 号&火箭在历经了 3 次失败之后终于发射成功,并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要知道,历史上可从来没有一家私人公司能够做到这一点。旗开得胜之后,SpaceX 又推出了拳头产品&猎鹰 9 号&火箭,于是,来自 NASA 的空间站货运补给大单纷至沓来。 图丨 SpaceX & 功臣 &&&猎鹰 9 号 在最近的 2017 年,SpaceX 总共完成了 18 次的发射,约占全球发射总量的五分之一,比肩中国全年的发射总数。
一鼓作气之下,酝酿已久的重型猎鹰趁此登上了舞台。 前景迷局
随着重型猎鹰火箭首飞成功,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也被抛了出来,重型猎鹰火箭的市场在哪里?换句话说,在已有的猎鹰 9 号面前,重型猎鹰会不会稍显多余? 当马斯克在 2011 年首次公布重型猎鹰计划时,猎鹰 9 号才仅仅飞行过两次,最初版本的运载能力也仅有 10.5 吨,随着梅林发动机的升级,两年之后的猎鹰 9 号 1.1 版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才得以提升到 13.2 吨。 在那之后,猎鹰 9 号不断进行迭代,发动机升级、箭体材料优化、使用密度更高的燃料以增大载重。等到 2015 年 12 月,猎鹰 9 号成功实现首次回收时,其最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已经达到了接近 23 吨。而即将在今年年底亮相的& Block 5 &最终版猎鹰 9 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仍将在此基础上提升至少 10%。 图丨猎鹰 9 号一级被成功回收 这也就意味着,从 2011 年到2018 年的七年间,猎鹰 9 号火箭的运载能力已经几乎翻倍,在此期间 SpaceX 承接的很多重要发射任务也都是由这款明星火箭所完成,可以说,猎鹰 9 号完全有能力揽下当下绝大部分的发射任务。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重型猎鹰看起来似乎显得有些&生不逢时&,
而依据目前已经签订的订单来看,重型猎鹰火箭的目标市场也是依旧不太明朗。 目前,今年已知的重型猎鹰的发射计划只有两个,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一枚重达 6 吨的 Arabsat 6A 卫星,以及美国空军将利用重型猎鹰火箭执行的空间测试计划-2(Space Test Program-2,STP-2)任务,该任务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它会搭载一个由知名非盈利太空探索组织 The Planetary Society 所研制的
2 航天器,目标就在于测试太阳帆的可用性。 图丨 LightSail 2 航天器 按照以前的猜测,重型猎鹰很有可能会被用于卫星星座的组网发射。因为在未来几年,包括 SpaceX、OneWeb 和 Planet 在内很多公司都有在近地轨道建造用于通信、测绘的卫星群的计划,每个方案动辄就是成百上千颗卫星。 不过在目前看来,这一市场未必适合重型猎鹰,随着诸如国外 Rocket Lab 和国内零壹空间等小型火箭公司的崛起,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国家采用&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这部分需求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前白宫&NASA 联络专员 Greg Autry 就直截了当地评价道,&重型猎鹰在这个市场排不上号。& 除了为企业进行商业发射,另一个存在可能性的市场就是为美国军方执行发射任务。
早在 2015 年,美国空军就开始与 SpaceX 公司探讨用猎鹰火箭为军方发射间谍卫星和绝密空间飞行器的可能性。而至今为止,SpaceX 已经为军方完成了 3 次发射,包括 2017 年 5 月 1 日 NROL-76 军事卫星、2017 年 9 月 7 日的 X-37B 飞行器以及今年年初的神秘卫星&ZUMA&,接下来,SpaceX 公司还将参与到新一代 GPS 卫星的发射之中。
与前面所论述的微小卫星不同,这些政府卫星每个都价值不菲,成本往往都在上亿美元,而且重量往往也以吨计。根据统计,美国的军用航天发射市场在未来的 10 几年内达到 500 亿美元以上,如果重型猎鹰火箭可以投入使用的话,那么凭借着其 9000 万美元的单次发射费用,完全有可能从 ULA 手中分得一杯羹。(ULA 性价比最高的宇宙神 V 的军用发射报价通常在 1.5 亿美元以上,德尔塔 IV 更是超过 4 亿美元。) 另外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市场就是 NASA 的科学研究发射项目。以往,这部分市场依旧是被宇宙神 V 和德尔塔 IV 所垄断,即便 NASA 自研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的运载能力将会远超它们,但这型堪比土星 5 号的巨兽并不便宜,成本估计会超过重型猎鹰 10 倍,而且首飞日期一拖再拖,近几年内还暂时看不到投入应用的可能,
这样看来,在性价比绝佳的重型猎鹰的助力下,胜利的天平开始向马斯克倾斜。
图丨科研项目不失为重型猎鹰的一块市场 &我认为马斯克用重型猎鹰火箭向太空发射重量较高的载荷就是一种展示,向 NASA 和其它的科研机构证明自己有能力向太阳系内的任何一颗星球发射探测仪器。&
Greg Autry 这样说到。 对此,The Planetary Society 太空政策主任 Casey Dreier 也标表示了赞同,&目前,NASA 进行太阳系内科学探索的项目往往超过数十亿美元,这些任务规模庞大、流程复杂且数量稀少,很多科学家在其职业生涯中只能经历一次这样的科学任务,这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科学数据不易收集,科研工作进展缓慢。而要想改变现状,可行的办法就是依靠廉价的运载火箭发射更多的低成本探测器。& &如果重型猎鹰这样的火箭可以执行批量化的发射任务的话,那么 NASA 对其它的行星进行探索的庞大任务将有可能会被分割为数个小任务同时进行,那整个计划的周转周期将会得到极大地压缩,现在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任务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得以完成。&Dreier 评论到。 图丨 The Planetary Society 太空政策主任 Casey Dreier 看得更远一点的话,人类进入太空的能力在被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未来探测器也完全可以实现批量化的生产,再辅以核能等动力来源,人类完全可以做到向更广的宇宙空间发射探测设备,这样一来,我们对星系的认知和了解将会成倍地增加。而重型猎鹰将为这一愿景首开先河。 返月利器
重型猎鹰火箭的推出可谓是赶上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时机。在去年,特朗普政府已经批准重组了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重返月球也被提上了日程。在土星 5 号退役已久、SLS 尚未入役的青黄不接时期,重型猎鹰无疑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最佳人选&。 图丨 特朗普政府批准重组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 而马斯克也早在 2011 年就很有先见之明地提到了登月的项目,&理论上讲,你只需要两发重型猎鹰火箭就能实现登月&&一枚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另一枚运送返回载具。这样日积月累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理想中的月球基地。& 一些独立的研究表明,如果 NASA 想要打造一个廉价可行的&月球计划&,那么以 SpaceX 为代表的私人火箭将会是不二首选。 在业内看来,重型猎鹰火箭的一个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当马斯克在 2011 年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他曾坚定地表示 SpaceX 的发射报价是独一无二的,任何竞争对手都难以企及。那时,他便立下军令状,&猎鹰 9 号的发射报价只有 5000 万美元,重型猎鹰也不会超过 1 亿美元,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之外,我们不会涨价。&最后他还补充一句,&就让历史来作证,我说到做到。& 图丨2011年,马斯克向记者发布重型猎鹰火箭 如今,七年过去了,马斯克基本兑现了他的承诺。
从 2011 年到现在,结合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猎鹰 9 号的发射报价应该调整为 5500 万美元,和当前 6200 万美元的价格相差无多,但考虑到最新版猎鹰 9 号的发射能力是最初版的一倍还多,单位载荷报价倒是不降反升。而再来看重型猎鹰,如今 9000 万美元的报价低于预期的 1 亿美元。 对此,XCOR、Agile Aero 公司的创始人 Jeff Greason 评价到,&SpaceX 价格透明的做法为业界做出了持久而重大的贡献,这也是其杰出的地方之一。事实上,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忽视掉定价的重要性,没有了价格的决定因素,市场将会混乱,任何一件商品的价值都将会在& 一文不值 &和& 无价之宝 &之间游走。& 图丨 XCOR、Agile Aero 公司的创始人 Jeff Greason其实,NASA 自身也早已认识到了物美价廉这一点,他们从很久之前就开始关注重型猎鹰的研发进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达成合作。但即便如此,国会还是每年将 20 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投入到遥遥无期的 SLS 项目之中,个中原因不难理解,除了对私人公司的不信任外,最主要的就是 SLS 上百亿美元的项目将会为 NASA 和相关承包商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和资金。相信这次重型猎鹰首飞成功之后,一切将会出现转机。 未来奠基石
或许是因为研发和准备的时间过长,重型猎鹰已经错过了成为主力运载火箭的最佳时机。对此,国防部专家 Harrison 就认为,&我们在猜测 SpaceX 已经开始对重型猎鹰项目有些后悔,他们曾经设想通过三枚猎鹰 9 号并联的方式来打造一枚重型火箭,但现在看来,这种方案似乎不太行得通。& 而之所以 SpaceX 选择了这种看似&捷径&的方案,主要是因为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西岸的洛杉矶,火箭的设计、生产也都是在这里完成,最终只能通过高速公路运送到几千公里之外的佛州发射位,这一流程自然而然地就限制了每枚火箭的芯级尺寸。 图丨重型猎鹰整流罩运输 重型猎鹰这种解决方案看起来只能算是权宜之计,但却并非是最佳出路。和其结构类似的德尔塔 IV 重型火箭就因为同样的原因导致的高成本而逐渐被 ULA 所舍弃。这样看来,重型猎鹰也是前途堪忧。 更为重要的是,在连续两届的国际宇航大会(IAC)上,马斯克先后两次公布了不断迭代的 BFR 超级火箭(旧称 ITS),和猎鹰 9 号一样,BFR 也采用了单芯的简单结构设计,而超百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更是使其一时风头无两,完全盖掉了重型猎鹰的势头。 图丨 BFR 超级火箭 同样的,SpaceX 的老对头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最新佳作新格伦(New Glenn)巨型火箭也采用了同样的单芯构型,其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的火箭工厂已经开始投入运行,无疑将给马斯克称霸太空的梦想增添一份压力。 图丨 新格伦火箭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重型猎鹰都不会成为一款服役长达几十年的元老火箭,甚至是其最为人称道的运载能力也会因为后续的新格伦、SLS 等火箭的陆续服役而黯然失色。 但对于即将到来的商业航天和大规模宇宙探索和太空开发来讲,重型猎鹰可以说是树立了一个榜样,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依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结尾彩蛋※)
24小时报不停
K12科技教育平台”智慧喵“完成数百万天使轮融资
北京今年将推5G网络试点,全国预计2020年规模化商用
交通部就共享单车的押金监管制定初步方案,将适时发布
起底“培训贷”:承诺包就业 应聘无果反被贷款2.1万
美团领投摩拜E轮融资?回应:没有此事
魅族粉丝画像:七成不满30岁,男爱理财女爱学习
雷军:小米要在10个季度内重回国内第一,寸土不让血战到底
中消协:聚美优品、网易考拉等海淘商品涉假,部分为电商自营
滴滴与12家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苹果向美国会解释“电池门”事件,与最初说法不一样了
消费者携程上订酒店被坑:900多元豪华房竟还未竣工
传谷歌又买地产:位于纽约,花费超20亿美元
短短一个月,数字加密货币市值蒸发了5500多亿美元
博通报 1460 亿美元收购高通,但还未达成一致
世界最庞大天文设备SKA首台天线在华诞生
传Spotify去年第三财季营收破10亿欧元,目标今年上市
IDC:平板电脑出货量连降13个季度 亚马逊首超三星居第二
Facebook优质视频计划:不投巨资,仍靠广告分成
新加坡航空公司计划推出区块链数字钱包
保时捷加大电动汽车研发力度,到2022年累计投资74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iPhone销量下滑库存增加,供应商面临巨大风险
研究发现社会意识强的品牌更能赢得消费者青睐
苹果移动健康业务研发一把手离职
Waymo诉Uber案开审:律师挤满法庭,尴尬内料公之于众
三星“太子”李在镕获释后致歉:今后处事将更加严谨负责
爆料大神泄露更多Galaxy S9照片,新旗舰几无秘密可言
苹果新专利:用触控笔在空中自由挥舞创作
供应链消息:苹果2018年首次重大产品发布会最早3月份举行
专家:2018年我国无人店发展或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华为Mate 10 Pro开始在美国接受预订,售价799美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飞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