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太熊了 这肌肉熊警 杠杠的

4,844被浏览2,742,604分享邀请回答2.7K1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091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b&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b&&/p&&p&&b&再说一遍,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b&&/p&&p&&br&&/p&&p&&br&&/p&&p&&b&这个问题下大多数答案,都「对」,但是「无用」。&/b&&/p&&p&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问题的最根本之处,完全就不在这一个个表面上的坏习惯上。你去告诉他「坏习惯有ABCDEFG,你去改吧」,他看完之后基本上不会去做。 &/p&&p&你现在的状态是,生活陷入死循环,注意力崩溃,记忆力崩溃,执行力崩溃,甚至对任何建议本身也不愿意去执行。&b&然后,你想强行改出这种已经稳定了的状态。&/b&&/p&&p&&b&这就好比瘟疫公司里的人类,连研究解药的科学家自己也中了病毒,头昏脑涨时,突然奋力一搏,解决关键问题,最后翻盘,一样的难度。&/b&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f0dd91316ccc52f991f4a62de10fc4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f0dd91316ccc52f991f4a62de10fc49_r.jpg&&&/figure&&p&&b&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b&&/p&&p&&br&&/p&&p&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曾经长期陷入那种无限恶性循环的状态,微信成瘾,知乎成瘾,无法集中精力,在图书馆四小时只学了半小时,看不进哪怕一本书,把手机扔床上下一秒就不记得,任何计划或者思考持续不超过两天。&/p&&p&真的要统计起来,可能有林林总总上百个不同的问题,犬牙交错,积重难返。 &/p&&p&&b&我也曾经以为,问题是出在手机上瘾,作息不规律,不会时间管理这些一个个具体的习惯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就能&/b& &b&「自救」&/b& &b&成功。&/b&&/p&&p&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p&&p&&b&这种状态的本质,根本就不在某个具体零散的习惯上。&/b&&/p&&p&&br&&/p&&p&&br&&/p&&p&&b&这种状态的本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b&&/p&&blockquote&&b&你的生活所最适应的刺激水平,远高于你需要做的事情(如学习、阅读等)对你而言的刺激水平。&/b&&/blockquote&&p&&b&那么多坏习惯,本质上都是一个习惯:「追求刺激」。&/b&&/p&&p&&br&&/p&&p&&br&&/p&&p&&b&刺激这种东西,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b& &/p&&p&你戒掉打游戏,也只会从打游戏改为刷知乎,而不是从打游戏改为学习。&/p&&p&你戒掉刷知乎,也只会从刷知乎改为刷朋友圈,而不是从刷知乎改为学习。&/p&&p&你戒掉刷朋友圈,也只会从刷朋友圈改为刷微博,而不是从刷朋友圈改为学习。&/p&&p&你无论怎么戒,都只会从一个高刺激的事情跳到另一个高刺激的事情,而永远不会从高刺激的事情跳到低刺激的事情上去。&/p&&p&&br&&/p&&p&&br&&/p&&p&&b&你以为你刷知乎是为了去享受一篇篇具体的知乎回答,刷票圈是为了去看一张张八卦的票圈照片,打游戏是为了体验一幕幕游戏剧情。&/b&&/p&&p&&b&但其实,你做的事情,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持高刺激的状态」。&/b&&/p&&p&即便你把今天知乎上最好玩的文章都看完了,实在刷无可刷了,搜索也想不到关键词了,&b&你也只会瞬间感觉到巨大的失落感,然后拼命地想找其他同样高刺激的事情来替代,而不是去读书学习&/b&;&/p&&p&即便你已经筋疲力尽了,完全提不起精神了,你仍然舍不得睡觉,你会忍不住去刷完朋友圈刷B站,刷完B站刷新闻,&b&去维持那虚高的刺激水平,而不是去休息。&/b&一旦你把那段虚高的刺激剥离掉,你会马上昏昏欲睡,因为那是你本来应有的疲劳。&/p&&p&即便从你面前夺走手机,收走电脑,把你关在一个小屋子里面,你也会忍不住踱来踱去,胡思乱想。&/p&&p&你是如此地抗拒离开这种高刺激的状态,以至于这种刺激被中断一小会,比如网络卡上十秒钟,你都会浑身冷汗,坐如针毡。&/p&&p&&b&你回忆一下,最近一次能把平静淡泊的心态维持超过哪怕五分钟以上,都是多早以前的事情了?&/b&&/p&&p&&br&&/p&&p&&br&&/p&&p&&b&我们当下的生活中,刺激太泛滥了。&/b&&/p&&p&你在地铁上刷知乎时间线,几十篇回答一时看不过来,于是你只会去看轻松刺激的短文,而不是那些枯燥冗长的干货。&/p&&p&你在公交上拿手机看电子书,无数本小说当然目不暇接,于是你只会去看那些最刺激最起伏的故事,去看战争革命武侠修仙,而不是除了社交还是社交的经典文学。&/p&&p&你躺在家里的床上刷朋友圈,一篇篇推送肯定懒得看完,于是你只会去看那些最吸引眼球的推文,而不是那些臃肿无聊的生活状态。&/p&&p&&br&&/p&&p&&br&&/p&&p&&b&你的思维习惯就是这么被惯坏的。&/b&&/p&&p&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数的作者都在尝试争夺你的注意力,你的眼前越来越不缺高刺激的事物,&b&你越来越有资本去变得奢侈。&/b&&/p&&p&吸引眼球的回答已经满足不了你,只有最吸引眼球的回答才能;最吸引眼球的回答已经满足不了你,只有最最最吸引眼球的回答才能;凶杀和抢劫已经满足不了你,战争和政变才能;武侠恩仇已经满足不了你, 「败帝王斗苍天」 才能;核爆神曲已经满足不了你,《一拳超人》那个大喊大叫的主题曲才能。&/p&&p&这就像养蛊一样——越往后,越是只有那些最刺激的信息才能留在你眼前,&b&你的刺激阈值不断地升高,你的大脑越来越难以被满足,等到你发现的时候,你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刺激的海洋。&/b&&/p&&p&&br&&/p&&p&&br&&/p&&p&&b&为什么你的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呢?&/b&&/p&&p&因为你不缺刺激啊。&/p&&p&你看一篇文章,看到不刺激的地方,你马上就可以关掉换一篇刺激的继续看,玩一个游戏,玩到不刺激的地方,马上就可以换一个更刺激的继续打。&/p&&p&你习惯了「谁的刺激强,谁就能马上获得宠幸;谁不刺激了,谁就马上失宠」的模式,于是&b&「刺激」就几乎成了决定你注意力归属的唯一因素&/b&。&/p&&p&&br&&/p&&p&&br&&/p&&p&&b&为什么你看不下去书/听不进去课呢?&/b&&/p&&p&因为你不缺刺激啊。&/p&&p&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读的书,听的课,本质上都是 「低刺激」的信息流。而在最近脑海中全是高刺激事物,刺激阈值变得极高的你,根本就无法忍受这种低刺激的枯燥。&/p&&p&于是,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在低刺激的信息流中,&b&你的注意力更容易随时「滑落」至记忆中高刺激的事物&/b&,比如上着课突然想到刚才打的游戏,想到川普和希拉里的辩论。&/p&&p&&br&&/p&&p&&br&&/p&&p&&b&为什么你无法长时间做一件事呢?&/b& &/p&&p&因为你不缺刺激啊。&/p&&p&无论是执行计划,设计日程,长时间去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都是需要忍受长时间低刺激过程的。但刺激又是如此地渗透在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要想做完一件事,可能要避开几十上百个刺激的陷阱。&/p&&p&于是,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你本来想在手机上订计划,却被朋友圈夺走了注意力;你本来想查资料,却被冒出来的国际新闻带跑了不知多久。&b&你的生活被刺激射成了筛子,再也找不到完整的六十分钟,再也找不到能连续两天以上的计划。&/b& &/p&&p&&br&&/p&&p&&br&&/p&&p&&b&为什么你的作息会不正常呢?&/b& &/p&&p&因为你不缺刺激啊。&/p&&p&处在高刺激的状态下,你是很难舍得去放弃高刺激而切换至低刺激的。即便你强行切换至低刺激状态,你的刺激水平也很难马上真正降下来,只会被其他高刺激的事情所填补。&/p&&p&于是,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你在晚上玩手机打游戏刷知乎,刷到凌晨一两点,仍然「舍不得」睡觉。&b&即使放下手机上了床,你也会在大脑中胡思乱想一堆刺激的事情,然后失眠。&/b&由此引起的疲劳又加重了自控力的缺乏,从而恶性循环。&/p&&p&&br&&/p&&p&&br&&/p&&p&而这时的你,好不容易去知乎上翻回答,看到的却是一堆让你「放下手机」,「卸载知乎」,「给自己信心」,「每天订计划」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建议。&/p&&p&&br&&/p&&p&这就是我要答这道问题的原因。&/p&&p&&b&所谓的刷知乎,玩手机,打游戏,只是魔鬼的一千重幻影。真正的本尊,乃是「对高刺激事物的依恋」。&/b&&/p&&p&&b&很有可能,这种状态的唯一出口,就是直捣黄龙,直接把「刺激」戒掉。&/b&&/p&&p&&b&这就是我的回答。&/b&&/p&&p&&b&========================&/b&&/p&&p&&b&我记得我在开头说过,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b&&/p&&p&&b&我骗你的。&/b&&/p&&p&&b&这个问题,并没有被终结。&/b&&/p&&p&&b&我不这么骗你,追求刺激的你可能根本就不愿意点进来看。&/b&&/p&&p&&br&&/p&&p&&br&&/p&&p&诚然,你的第一步可能只有这一个,但是你的第二步可以有一万个。&/p&&p&&b&怎样戒掉对高刺激的追求呢?&/b&&/p&&p&&b&很简单,那么多低刺激的事情,总有那么一两个是你比较喜欢的吧?&/b&我就不信你真的那么倒霉,喜欢的统统都是高刺激的事物,一个例外都没有。&/p&&p&&b&那就多做这些事情,多体验那些来自低刺激事物的,不一样的快感。&/b&&/p&&p&譬如你喜欢看小说,那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拼命看自己喜欢的小说。你喜欢听轻音乐,那就把班得瑞的歌单,神秘园的歌单,循环听一百遍。你喜欢养生,那就去做瑜伽,去冥想,去练太极。&/p&&p&黄昏下的校园,刚洗过澡的你,沿着校园中的湖泊漫步,耳机中循环着《无边无际》,浑身清爽。继而夕阳西下,宿舍楼万家灯火,一群学生骑着自行车,伴着叮铃铃的铃声随风远去,夕阳箫鼓,汉宫秋月,&b&这时你就会切身体验到,「低刺激的幸福」中,有很多东西是你刷知乎,打游戏所体验不到的。高刺激的事物,很多时候换来的只是空虚和痛苦。&/b&&/p&&p&&b&人间有味是清欢,概莫如是。&/b&&/p&&p&&b&然后,你再平地起高楼,去知乎上看别人列出的习惯ABCDEFG,然后一个个改正,元气满满地开始新的一天。去开始有一万种可能的第二步。问题到这里,才算是终结。&/b&&/p&&p&&b&===============================================&/b&&/p&&p&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对你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于是学习对你而言,也是「高刺激」的事情,鉴于并非大多数人的情况,故不在此赘述。&/p&&p&&b&这篇回答,一开始是为了详细描写另一篇回答中列举的影响学习效率的诸多习惯之一,只是把其中一个习惯展开来详细讲了。至于更多的习惯作用,可以去看这篇回答——&/b&&/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a&&/p&&p&&b&附:&/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23/song%3Fid%3D36500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无边无际 - 网易云音乐&i class=&icon-external&&&/i&&/a&,一首很小众,但可能是我听过最唯美的音乐&/p&&p&&br&&/p&&p&&b&如果你有自己的降低刺激水平的方法,或对此感兴趣,欢迎关注问题:&/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怎样从高刺激的娱乐中静下心来,适应低刺激/枯燥的学习或工作? - 生活 - 知乎&/a&&/p&&p&&b&===============================================&/b& &/p&&p&这篇文章的写作比较追求让大多数人产生共鸣,所以也产生了一些容易被误读的地方,也受到了一些质疑,现在解释如下:&/p&&p&&b&很多人一眼扫去,就以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简单的「高刺激就是坏,低刺激就是好,学霸都是适应低刺激的人」,这个理解是错的。&/b&&/p&&p&&br&&/p&&p&&b&这篇文章一共就讲了两件事情:&/b&&/p&&ol&&li&&b&一个人所适应的刺激水平,是一个长期的全局变量,是像楞次定律一样,难以在短期内跃变的——所以,在刺激程度相近的事情之间,切换更加容易发生。同样对于一个低刺激的枯燥任务,从高刺激状态进入会有非常大的阻力,但如果本来就处于低刺激的状态,则可以很轻松地进入状态。&/b&&/li&&li&&b&并不是低刺激就能学习,而是【你所适应的刺激水平-你目标对你而言的刺激水平&/b&】&b&的绝对值小,才更容易投入目标学习。可能对一个学霸而言,学习就是一件高刺激的事情,他适应了高刺激反而是一件好事。&/b&&/li&&/ol&&p&我说,你做的事情本质是为了维持低刺激状态,翻来覆去都是高刺激的事物,就是在说第一点——&b&你所做的事情变来变去,但你已经适应的节奏和刺激度是变化不大的。&/b&&/p&&p&我说,你在高刺激的状态下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走神到高刺激的事物上,就是在说第二点——&b&你想要的状态和你现在的状态刺激度差别过大,强行改变状态后刺激水平难以跃变&/b&,所以才会走神到高刺激的事物上去。&/p&&p&&br&&/p&&p&举个例子,你玩了一上午手机,对应的刺激度是50,然后突然把你关到小房间里只给你一本课本,适应这个条件对应的刺激度是30,&b&但由于刺激水平难以跃变,你只会选择和你所适应的刺激度相匹配的事情——比如在书上画画&/b&,而这对应的刺激度是45。&/p&&p&但如果你打了一上午游戏,对应的刺激度是70,这个时候就算你在房间里选择在书上画画(刺激度为45),也很有可能画得极为烦躁,&b&因为即使你去做这个环境里最刺激的事情,也无法满足匹配上你所适应的刺激程度。&/b&&/p&&p&而如果你最近的生活中并没有特别高刺激的习惯,比如你这两天都在安安静静的读书跑步,你适应的刺激度就是30,那么这时就算把你突然关到小黑屋对着课本,你也可以很快适应这件事,也更能看得进去,&b&因为这是和你目前适应的刺激程度相近的事情,切换也就能自然顺滑地发生。&/b&&/p&&p&&b&这篇文章就是这个意思。&/b&&/p&&p&&br&&/p&&p&&b&并且,刺激程度也绝对不是影响你行为的唯一一个因素,很有可能只是无数种因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比如你在悬殊的利弊考量下也会去学习,在精力充沛的时候会更容易学习,等等。本文在此,只是指出这个刺激因素的存在而已。&/b&&/p&&p&&br&&/p&&p&=================================&/p&&p&&b&最后声明:我并不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以上内容也仅仅来源于一个普通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反思,抛砖引玉,只作一个参考。&/b&&/p&&p&&b&如果想学到专业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关注相关专业人士。如有不当之处,也还请专业人士指出,诚惶诚恐,不胜感激。&/b&&/p&
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再说一遍,我是来终结这个问题的。 这个问题下大多数答案,都「对」,但是「无用」。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问题的最根本之处,完全就不在这一个个表面上的坏习惯上。你去告诉他「坏习惯有ABCDEFG,你去改吧」,他看完之后基本上不会…
&p&谢邀&/p&&p&先放图为敬&/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066c6e4db85dc252cd9f81f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066c6e4db85dc252cd9f81fd_r.jpg&&&/figure&&p&&br&&/p&&p&&br&&/p&&p&---------------闲扯一下~-----------------&br&
话说我一开始练字也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以前写字歪歪扭扭,几乎没有遇到过字写得比我丑的人。但我爸就写得很好。感觉以后做父亲了,写字也要好看,才能对子女有更好榜样作用吧。&br&------------------回归正题-----------------&br&&b&&u&先大概谈谈庞中华先生为什么这么出名&/u&&/b&。&br&庞中华先生写硬笔字不是最好的,但对硬笔书法的贡献却是最大的。我看过庞中华先生的硬笔字,最多算写的好,但真不算很好。他之所以能成为“硬笔书法第一人”,很大程度上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硬笔书法尚未形成的时候,硬笔在民众中逐渐流行,但书法又难以借助硬笔表现在纸张上。随后庞中华先生把书法和硬笔的有机结合,并将硬笔书法在全国推广,很好的解决的上述矛盾,获得了很大的名气,是故媒体称之为“硬笔书法第一人” 链接在此:&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ianjinwe.com/tianjin/tbbd/693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庞中华 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i class=&icon-external&&&/i&&/a&。&br&认真练书法不要学庞体!&br&认真练书法不要学庞体!&br&认真练书法不要学庞体!&/p&&p&&u&&b&接下来有关谈谈硬笔入门该做的。&/b&&/u&&/p&&p&所谓的流派问题,对于楷书而言,分为四大流派,欧颜柳赵。如果你学钢笔字,建议学欧体字入门,欧体规律性强,比较容易上手&/p&&p&&u&&b&首先&/b&&/u&淘宝买一本欧体字书法家的硬笔字帖(田英章、田蕴章皆可),再买一些临摹用的纸张,也顺便买一些写作品用的格子纸,再买一只王者书法笔(物廉价美)。之所以买硬笔字帖,最重要的是它会说出各种笔法的重点,例如写”丶“画要注意角度,轻快入笔,缓重收笔,等等,就如启蒙老师一样带你粗略一窥书法的门径。&/p&&p&&b&&u&随后&/u&&/b&可以买一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买一支中楷毛笔,买两叠熟宣纸(也就10块不到,比你买水写布好多了)。逐个字临摹吧。&/p&&p&&u&&b&临摹的差不多了&/b&&/u&,买一本赵孟頫《道德经》或者《灵飞经》,用硬笔或小楷临摹。&/p&&p&&u&&b&临完《道德经》或《灵飞经》&/b&&/u&,你写的字应该可以碾压大部分人了,当然如果你圈子和书法、国画交集比较多就当我放屁吧╮(╯▽╰)╭。行楷写起来应该没问题了,当然往下练习就买一本赵孟頫《行书千字文》,临摹吧!&/p&&p&在临摹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多临摹,就可以写出一首好字了。&/p&&p&另外附田蕴章《每日一题每日一字》链接,田老师每天对一个话题进行讲解,看完讲解就可以停了,注意批判继承,不要盲目奉为圭臬,当开拓眼界用。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t.enorth.com.cn/system//.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田蕴章书法讲座&i class=&icon-external&&&/i&&/a&&/p&&p&——————再补充一点个人的血泪史————————&/p&&p&如果想在公务员考试或者司法考试时,拿下较高的卷面分而练字,千万不要按本文介绍的套路来!&/p&&p&那种一个字一个字工工整整练习的字帖最适合你们,虽然有股小学生的气息,但效果绝对倍儿棒。&/p&&p&例如这种,非常适合快速的打好卷面基础。&/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af6c5bf377d6e19a29e5e9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7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af6c5bf377d6e19a29e5e98_r.jpg&&&/figure&&p&&br&&/p&&p&如果你写下面这种,阅卷官很可能用低分糊你一脸,让你感慨,字TM都白练了(心路历程)。&/p&&p&有几个原因的嘛&/p&&ul&&li&写hi了容易爆格&/li&&li&大小不一影响卷面整齐&br&&/li&&li&字太出彩注意力都集中在字上面了,反而弱化了对文章的识别能力&/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81c2d6578cda137c5642cbcf1eb0cb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81c2d6578cda137c5642cbcf1eb0cb3_r.jpg&&&/figure&&p&关于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应试用什么字帖啊,用什么型号的王者钢笔啊,大家可以看看评论区的,里面有很多Q&A。我就不一一总结写出来了,我懒?&/p&
谢邀先放图为敬 ---------------闲扯一下~----------------- 话说我一开始练字也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以前写字歪歪扭扭,几乎没有遇到过字写得比我丑的人。但我爸就写得很好。感觉以后做父亲了,写字也要好看,才能对子女有更好榜样作用吧。 --------------…
在寝室练肩膀跟胳膊,有一对哑铃就足够了。&br&练宽肩膀就是锻炼三角肌。&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0f86066aba7b0a491d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0f86066aba7b0a491dd_r.jpg&&&/figure&&br&三角肌分前、中、后束,可以分别用三个动作锻炼。&br&我推荐这三个简单又经典的动作。&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e43d51d2bcf800f239d940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ab280abb46aedd022f109_b.jpg& data-rawwidth=&186& data-rawheight=&2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6&&&/figure&哑铃推举,锻炼三角前、中束。&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491f98c3e570ae41564e1_b.jp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3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043edb4bb7e2eea7a72c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figure&哑铃侧平举,锻炼三角肌中束。&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db20297fd80aaf3e2b93_b.jpg& data-rawwidth=&468&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db20297fd80aaf3e2b9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0cb028ffbae2f6ff2ccc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0cb028ffbae2f6ff2ccc_r.jpg&&&/figure&俯身侧平举,锻炼三角肌后束。&br&&br&每个动作4、5组左右,每组8~12个,组间休息时间短一点,一分钟左右。&br&锻炼前用小重量热身,动作注意挺腰,保护腰椎,动作要做得慢、稳定,在动作顶峰(每个动作的第二张图)稍加停顿,增加锻炼效果,放下时不要完全放松,保持肩部持续受力紧张。&br&一开始主要学动作,不要冲动加分量,&b&肩很容易伤&/b&,注意!!!&br&推荐视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DMwNDYzOTY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COACH,微教练,全新一期的健身视频,MAX的训练心得 1&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DMxNzMwNDY4.html%3Ffrom%3Dy1.2-1-98.3.1-2.1-1-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COACH,微教练,全新一期的健身视频-MAX的训练心得 2&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DMxOTczNTc2.html%3Ffrom%3Dy1.2-1-98.3.1-2.1-1-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COACH,微教练,全新一期的健身视频-MAX的训练心得 3&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DMyNjI5NjQ4.html%3Ffrom%3Dy1.2-1-98.3.1-2.1-1-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COACH,微教练,全新一期的健身视频-MAX的训练心得 4&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DMzMDA5OTg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COACH,微教练,全新一期的健身视频-MAX的训练心得 5&i class=&icon-external&&&/i&&/a&&br&视频里最后一个动作可以用我给的俯身侧平举代替。&br&&br&手臂,主要锻炼肱二头肌,肱三头肌。&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debddc421d1a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debddc421d1a_r.jpg&&&/figure&&br&肱二头肌:&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d26fedefafefa_b.jp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figure&哑铃交替弯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41dad8f7f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41dad8f7f_r.jpg&&&/figure&哑铃集中弯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eb2622eea4a65021e7e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eb2622eea4a65021e7e_r.jpg&&&/figure&反手引体向上&br&&br&肱三头肌:&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f90a5d284ed7dca63e97b_b.jpg& data-rawwidth=&198&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8&&&/figure&颈后臂屈伸(哑铃下放到脑后为结束动作,反复)&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5bc3a6991ffdbb3f626bd8afa518450_b.jpg& data-rawwidth=&418& data-rawheight=&1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8&&&/figure&俯身臂屈伸&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f8e5abcdeb72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8e5abcdeb72d_r.jpg&&&/figure&窄距俯卧撑&br&&br&每个动作3到4组,每组8~12个(不包括俯卧撑)。
在寝室练肩膀跟胳膊,有一对哑铃就足够了。 练宽肩膀就是锻炼三角肌。 三角肌分前、中、后束,可以分别用三个动作锻炼。 我推荐这三个简单又经典的动作。 哑铃推举,锻炼三角前、中束。 哑铃侧平举,锻炼三角肌中束。 俯身侧平举,锻炼三角肌后束。 每个动…
&p&&u&祛痘,其实很简单,就四步&/u&&/p&&p&&u&痘痘的专业术语叫痤疮什么的,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尽量以大家能懂得语言,给大家来点实际的。&/u&&/p&&p&&u&这里,我就以专业角度解释,为什么长痘,怎么祛痘,未来如何避免再次长痘。&/u&&/p&&p&&u&&b&为什么会长痘痘(这个我尽量简单哈)&/b&&/u&&/p&&p&痘痘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主要就是雄性激素分泌水平增高,促进皮脂分泌活跃,造成角化过度(什么漏斗这里就不多解释了),造成毛囊皮脂腺开口被脱落角化细胞阻塞,在毛囊闭塞的情况下,痤疮丙酸杆菌等大量繁殖,导致炎症,形成痘痘。在闭塞的毛囊皮脂腺内部,大量皮脂、大量脓细胞把毛囊皮脂腺破坏,形成结节、囊肿和粉瘤,最后破坏皮肤甚至形成疤痕。&/p&&p&综上,痘痘的发病机理:雄性激素增多——皮脂分泌增多——堵塞造成排脂受阻——细菌感染,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发病环节:&/p&&p&1. 雄性激素与皮脂腺功能亢进&/p&&p&雄性激素可刺激皮脂腺细胞分泌皮脂增多,增多的皮脂刺激毛囊导管过度角化,使毛囊壁肥厚,阻止皮脂排泄,这是痘痘始发因素。(常见:女性生理期,内分泌失调,激素紊乱,导致痘痘加剧)&/p&&p&2. 皮脂分泌受阻&/p&&p&(1)角化过度。正常情况,毛囊漏斗部仅出现非黏着性的角化细胞及单层细胞落入腔内。痘痘形成开始时,细胞间的粘着性增加,角化细胞脱落,同时细胞更替速度加快,这些变化导致毛囊漏斗部(这里绕不过去了)导管角化速度加快,形成微粉刺;&/p&&p&(2)分泌过多的皮脂及未及时清除的汗液、灰尘、细菌、螨虫等阻塞了皮脂腺口,导致皮脂排泄不畅,进而形成封闭的缺氧环境,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厌氧环境;(一支专业的洗面奶你们一直忽略了吧,如何选择适合的洗面奶,有空我另文说明哈)&/p&&p&(3)再次,轻度痘痘表皮出现局部红肿,产生局部炎症,导致皮脂腺导管、毛囊颈部细胞性水肿,皮脂腺口闭塞,皮脂腺分泌皮脂受阻,从而使痘痘加重。&/p&&p&3. 毛囊皮脂中微生物作用&/p&&p&毛囊皮脂单位中,最少有三类微生物:丙酸杆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与痘痘发病关系密切的是丙酸杆菌。一般毛囊中的丙酸杆菌有三种:痤疮丙酸杆菌、卵白丙酸杆菌、颗粒丙酸杆菌。正常时不会造成大的危害(不要怕哈),当皮脂腺受阻时,他们参与反应,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使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局部炎性反应(表现于局部发炎、红肿痛,出脓头等)及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表现于痤疮声部硬结等)&/p&&p&4. 痤疮的免疫机制紊乱(这个看标题就知道啥意思了哈)&/p&&p&所有处于青春期的人均具备痘痘发病的基础,如较多的皮脂溢出,一定程度的毛囊阻塞和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等等。&/p&&p&(这部分我已经尽可能通俗了,但好歹专业人士,请允许我嘚瑟下专业哈)&/p&&p&有客官问了,为什么肌肤状况差不多,为什么有的人长痘,有的人不长痘呢?&/p&&p&&u&&b&影响痤疮形成因素&/b&&/u&&/p&&p&1. 遗传因素(这里主要说的是肌肤的遗传反应)&/p&&p&2. 免疫机制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p&&p&3. 饮食/作息习惯&/p&&p&4. 精神因素/消化功能&/p&&p&5. 空气污染&/p&&p&6. 外用劣质化妆品&/p&&p&7. 长期处于冷热温差较大的空调环境&/p&&p&接下来,知道了WHY,我们来看看HOW的问题&/p&&p&&b&如何祛痘,其实很简单,注意三个方面就好:&/b&&/p&&p&1. 前面我们讲了为什么会产生痘痘,要完全治愈痘痘,首先就要改变痘痘形成的环境,主要有:控油、加速角质代谢、疏通毛囊、保湿四方面&/p&&p&控油:控制油脂分泌&br&&/p&&p&加速角质代谢:剥落表皮死亡细胞,打开毛孔&/p&&p&疏通毛囊:深层清洁毛囊,带走阻塞物,同时杀菌消炎&/p&&p&保湿:控制油脂同时,维持正常皮肤状态,形成水油平衡&/p&&p&2. 痘痘归根结底就是炎症,抑菌、杀菌和消炎就是祛痘主要手段&/p&&p&抑菌杀菌:迅速杀灭痤疮丙酸杆菌、螨虫等皮肤寄生菌群,防止细菌原体大量繁殖而引发炎症和长痘&/p&&p&消炎:对已经发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实施有效的消炎处理措施,防止相关炎症的加重和扩散,避免更严重的痤疮出现&/p&&p&3. 极度重要的事项,选用低油脂产品&/p&&p&低油脂:一方面防止高油量堵塞毛孔,恶化痤疮,另外促进活性物的分解和透皮吸收&/p&&p&&u&总结一下,要去掉脸上的痘痘按下面四步来&/u&&/p&&p&&u&&b&第一步:洁面&/b&&/u&&/p&&p&选用具备消炎,控油,深层清洁力的产品(这里还问为什么,只能说明上面你没认真看),慕斯为首选,同时避免用力揉搓脸部&/p&&p&&b&&u&第二步:补水&/u&&/b&&/p&&p&为了避免手部接触,喷雾为上策,而且喷雾便于携带,切记,由于祛痘过程讲究控油,每天多记得多碰几次,保证肌肤水油平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p&&p&&b&&u&第三步:乳液/霜(根据气候、地域选择)&/u&&/b&&/p&&p&以滋养、保湿、控油为主,同时最好具备抑菌作用(这个市面不太好找,我这几天找找先),一般祛痘产品都会忽略这个步骤,其实乳液的长效抑菌作用,对快速去除痘痘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再说三遍!!!&/p&&p&&b&&u&第四步:针对有痘痘地方,精华点涂&/u&&/b&&/p&&p&这里要强调,精华不仅仅要祛痘,还得防止痘印产生,这里太多人忽略,身边活生生惨不忍睹的例子太多,痘痘没了,一脸痘印,更不好处理,所以,各位痘痘君,在祛痘的时候最好开始用去痘印精华,别抱憾终身哈,这里我得说四遍!!!!&/p&&p&&b&&u&最后,周期性用点祛痘面膜,一般一周一次,最多两次&/u&&/b&。&/p&&p&哦了,这就是专业祛痘的四步骤,此处应该有掌声!!!&/p&&p&简单吧,只要针对性足够强,痘痘不足为虑,但为什么目前很多人痘痘就是顽固不化呢,两方面,一,针对性不强,产品选择有问题,还是供给侧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选对了针对性产品,你听说过仅用洗面奶就搞定痘痘的吗,呵呵,这可是事实哦;二,您这一边苦逼的祛着痘,一边任性的火锅、夜店到天明,您觉着太上老君的仙丹能就您吗?&/p&&p&&u&&b&好了,说完祛痘,最后一个话题,如何预防痘痘再生&/b&&/u&&/p&&p&前面提到,预防痘痘再生,只要改变痘痘易于生长的环境,就能长期解决痘痘问题(这里不包括火锅,夜店因素哈)&/p&&p&所以,对于易于长痘的人群,经常重复上面前两步,基本从此就跟痘痘永别了。&/p&&p&好了,收都断了,为了您的痘痘,我可耽误晚饭了,有用给个赞呗,说三遍哈!!!&/p&&p&用空我在补充未完话题哈!&/p&&br&编辑于 &br&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祛痘,其实很简单,就四步痘痘的专业术语叫痤疮什么的,这里我就不啰嗦了,尽量以大家能懂得语言,给大家来点实际的。这里,我就以专业角度解释,为什么长痘,怎么祛痘,未来如何避免再次长痘。为什么会长痘痘(这个我尽量简单哈)痘痘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他既非正信,也非邪执,其实呢,他是个演员。&br&根据我这么长时间观察,他这个人呐,心怀叵测,图谋不轨,你们一定要防范呐!&br&&br&···························&br&知乎佛教话题,就是一个票房,一帮票友狂欢着,并在互相认证中即身成佛。&br&&br&他们心如止水,他们目光如炬。他们轻翘小指摇头叹息。&br&“你着相了” “你破嗔戒了” “你太执着了” “××与××又有什么不同呢”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br&来,做个调查,随便找一问题点进去,尤其各个回答下的评论,你看看上边的话泛滥不泛滥。&br&似乎这里人人都是弘一法师乘愿再来,优波离尊者转世临凡,持戒那叫一严谨,态度那叫一端正,动不动就复制一大段经文给你贴上来,处处要依律依法,没这么虔诚的了。&br&&br&平时一张嘴就“不说僧过” “莫议人非” ,不流于俗,淡泊到家了。可最近的释永信风波里,除了刚开始有一题有十几个人邀请,我不说不合适,说了几句,到现在&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e42da8e2c5c07e4ec5a8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e42da8e2c5c07e4ec5a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01eab876e6fcb149a1af7dc_b.jpg& data-rawwidth=&521& data-rawheight=&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01eab876e6fcb149a1af7d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6bdbb6ee0c_b.jp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6bdbb6ee0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9f4c87a6abe31a49fb2_b.jpg& data-rawwidth=&526& data-rawheight=&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9f4c87a6abe31a49fb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2cade0fc5a37d0eb5a7ab41f1d72a86_b.jpg& data-rawwidth=&551& data-rawheight=&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2cade0fc5a37d0eb5a7ab41f1d72a8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df16e4fb411e34b1d18f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df16e4fb411e34b1d18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1a834fb5f7116e74ceda8e5ea49a7a9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1a834fb5f7116e74ceda8e5ea49a7a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8e1fd17d5e06f5ccfb7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8e1fd17d5e06f5ccfb7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cdda8d6a218e0f5d7ba441c14b7da56_b.jpg&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cdda8d6a218e0f5d7ba441c14b7da56_r.jpg&&&/figure&甚至直接问&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ff8feedf15bd852b01b248b29023d3f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ff8feedf15bd852b01b248b29023d3f_r.jpg&&&/figure&&br&·······&br&差不多有个相关问题就会冒出一些人来邀请,可我再没吭过一声。反倒是一些平时口口声声淡薄绝顶,不爱是非的同志倒答得不亦乐乎啊。&br&&br&当然了,管天管地,你还管得着人家答不答题吗?你谁呀你?!&br&&br&我自然是没这资格,可是现在知乎却风行一套理论:释永信如何,那是他的私德,又不犯法。令我耳目一新呐!&br&&br&释永信如何与我无关,我也不甚感兴趣,今天也不是要论他的黑白。这里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寺院的方丈,作为中国佛协的副会长,破不破戒竟然是私德,竟然是隐私,竟然无关紧要?!可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吧。&br&&br&今天不是要说这位和尚,是的,今天就是要说一说戒律的事儿。&br&&br&在知乎,我之前很少提戒律。&br&平时,我开个炮,点个火,大家看得不亦乐乎,当然,或许也有一部分人对这种“没规矩”的行为深恶痛绝。前几天,我一反常态,我答了个题,讲了讲规矩,我猜,题主也是由那个答案而发此一问。&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候车室老人去世,僧人为老人超度」? - 释宣导的回答&/a&?&br&这里涉及到了哪条规矩呢?&br&&br&就是佛教最最基础的三皈依之“&b&皈依佛竟,终不皈依&/b&&b&天魔外道&/b&”,&br&这句话什么意思?哈,我也不知道。&br&&br&我说我们实施宗教仪轨时应当考虑对方的身份,应当顾及对方的宗教信仰。群众很不满意,群情激奋,佛教徒、基督徒、乃至穆斯林都大喊着老子死后由其他宗教对我实施宗教仪轨,我很乐意,这是善,是人性,是高尚,你个冷血的玩意懂个屁。当然,您乐意不乐意跟我没什么关系,你认为是对是错对我也没什么影响,毕竟咱们走的路不一样。但是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我的原话,带回去给你信任的上师、师父、阿訇说一说,看一看他们怎么说。(自然,一部分道教徒除外,因为在某些道教教义上,三教可以不分家。)如果您的上师、神父、阿訇也认同您的观点,认为一个亡人可以接受异教徒的宗教仪式,一个教职人员在没有其他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主动对一个不知名身份的亡人实施宗教法事,并触摸他的尸体,那好,我公开道歉,怎么样?&br&&br&学佛从来不是凭感情和你以为如何。&br&&br&正如你以为我这是门户之见,所以你感情上过不去,所以你很愤怒。人家法师发慈悲心进行超度,你在这什么也不干还叨逼叨,还这个教那个教的乱择毛。&br&首先&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90f6fcd002a9b_b.jpg&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90f6fcd002a9b_r.jpg&&&/figure&这是我在网上听李海洋阿訇讲课,讲得很好,我很激动就随手转到了微博上。&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25b24b65cfd304cd44240_b.jp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25b24b65cfd304cd44240_r.jpg&&&/figure&&br&这是我在什刹海书院听车乃亮道长讲《道德经》&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c739f38a12d2f0a586eaaf3ea4e0aef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c739f38a12d2f0a586eaaf3ea4e0aef_r.jpg&&&/figure&&br&这是我陪朋友去基督堂听神父讲课。&br&···········&br&好了,还有一些其他图我就不贴,其实贴图我也嫌烦,只不过我觉得“口说无凭”。&br&我手机上有《圣经》的APP;我在大学泡图书馆只做过两次笔记,一次是《中国道教史》,一次关于一本伊斯兰教的,但名字我忘了;我的朋友里有基督徒;我的至亲里有穆斯林,而且其中一位还在当地的教坊里担任一定的教职;我们家就住在天主堂旁边,从院子里就能看见教堂,从屋里就能听到他们唱歌,平时我也会去逛逛·········&br&&br&真啰嗦是吧,我觉得也是,其实只是想说明,我并非对“异教徒”充满着仇恨,相反,在宗教交流问题上我可能比一些扯嗓子吼的同志做的更多。&br&&br&每一个宗教其实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教” 一个是“学”。譬如佛教与佛学。&br&仪轨、科仪之类属于教的层面。教义、理念属于学的层面。&br&&br&在学的层面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这里的学习不是依奉,不是皈依外道典籍。你可以寻其善,你可以不认同,甚至你可以反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相互了解。甚至我认为,多了解是好事,多知多懂才能明辨。佛教经论中也提过:“二分学佛法,一分学外典。”&br&&br&在人的层面,我们可以各依己教,发表对其他宗教的看法。但我们应尊重其他教徒,无论是普通教徒还是神职人员。我们要敬重其宗教神祇,不辱其神像乃至法器。&br&&br&在教的层面,既然选择了这个宗教,我们就应当虔心于自己的宗教,一个佛教徒决不允许去叩拜道教的神像,一个穆斯林决不允许去接受基督教的洗礼,一个和尚不能脖子上挂个十字架,一个基督徒也不能佩戴玉观音·····这是一个教徒的本分,也是一个宗教教义之所在。你可以选择不信,你可以选择信后退教,你也可以退教后改信其他宗教,但当你还保有这个身份时,当你还标榜自己是这个宗教教徒时你就要遵守这条纪律。因为这不是一条无聊的规则,这是修行的基础和保证。&br&&br&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规矩。&br&&br&天天嘴上空啊,嗔啊,相啊的,正经八百,可是在这条底线上却”博爱“ ,那就是拿大顶跑马拉松!不必多说。
他既非正信,也非邪执,其实呢,他是个演员。 根据我这么长时间观察,他这个人呐,心怀叵测,图谋不轨,你们一定要防范呐! ··························· 知乎佛教话题,就是一个票房,一帮票友狂欢着,并在互相认证中即身成佛…
本人酷爱奶茶,逛遍知乎,未能读到一篇关于奶茶安全性的回答,于是挽起袖管,自己来。&br&&br&我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则大多是奶茶不能喝,里面含有很多添加剂和不健康的物质,喝了对身体不好。至于究竟有什么不好,有多大的不好则一概语焉不详。&br&&br&其实那些说奶茶不能喝的人,他(她)们不懂食品。&br&&br&奶茶奶茶,顾名思义,一个是“奶”一个是“茶”。奶有“真奶”也有“假奶”。茶则不同,绿茶红茶乌龙茶……,多了去了不一而足。 &br&&br&真奶是牛奶,假奶就是我们常说的植脂末(奶精)。先罗嗦一下为何有真奶假奶之分。最早的奶茶当然是牛奶和茶,后来人们发现可以用植脂末替代牛奶,得到的奶茶和用牛奶制作的奶茶在外观和口感上很接近,甚至入口后提供的更好的感官体验,也就是口感更加顺滑。这样奶茶不需要牛奶也可以制作,其成本大幅降低,人们花同样的钱可以消费更多的奶茶,或者说花更少的钱就可以消费一杯奶茶了。&br&&br&植脂末的主要成分:氢化植物油、葡萄糖浆、酪朊酸钠、硅铝酸钠。酪朊酸钠是乳化剂,硅铝酸钠是抗结剂。问题就出在氢化植物油,按照目前氢化植物油工艺,大部分的氢化植物油是部分氢化的,不是完全氢化。部分氢化植物油(PHOs, 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含有反式脂肪酸(Trans Fat),而无数的科学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和人类心血管病有直接正相关的联系。&br&&br&&b&&u&那问题来了,是不是喝奶茶就会得心脏病?&/u&&/b&&br&&br&过多的摄入反式脂肪酸将导致人体血液内的低密度胆固醇(LDL Cholesterol)含量升高,而这会显著提高人类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是究竟摄入多少是多呢?吃一点是不是会得心脏病呢?我们说食品安全,一直强调一句话:“万物皆有毒,关键看剂量”。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要不多吃,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为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带来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建议反式脂肪的每天供能比应低于1%,按照成人每天需要8400千焦的能量基础值来换算的话,&b&&u&大约相当于每天摄入量不超过&/u&&/b&&b&&u&2.2&/u&&/b&&b&&u&克的反式脂肪酸。&/u&&/b&&br&&br&&b&&u&所以奶茶当然可以喝,主要的问题是喝多喝少的事了。当务之急是需要搞清楚,奶茶里到底有多少的反式脂肪酸。知道了这个数据,就可以知道答案了。&/u&&/b&&br&&br&我们把奶茶分为街头奶茶,奶茶杯和瓶装奶茶。抖机灵的那都是卖萌,数据说话真英雄。&br&&br&&b&1&/b&&b&.街头奶茶&/b&&br&&br&&p&1.1 如果是用牛奶做奶茶,只要知道牛奶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即可。液态乳中反式脂肪约占脂肪总量的2-3%左右,参照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见下图),全脂牛奶的脂肪总量在3.3g/100g,那么牛奶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在0.06-0.1g/100G的水平。(这里把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库链接分享给大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db.nal.usda.gov/&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DL/FNIC Food Composition Database Home Page&i class=&icon-external&&&/i&&/a&在这里可以查到几乎所有常见食品的营养成分信息,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去看。不用谢我,我不是美分,也不喜欢自干五)。&/p&&p&如果一杯300ml奶茶里一半是牛奶,那么按照含量上限换算一下,300ml的牛奶做的奶茶里面含有的反式脂肪酸为0.15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0d10d9bdc95e136cad84c37b2477923_b.jpg& data-rawheight=&523& data-rawwidth=&9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0d10d9bdc95e136cad84c37b2477923_r.jpg&&&/figure&&br&1.2 如果是植脂末为原料制作的街头奶茶,要看具体含量。这里参考一篇论文《气相色谱法测定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的数据,街头奶茶300ml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在0.5g-2.7g之间,见下图TFA含量数据。&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fd177e5cda727dfdd7197_b.jpg& data-rawheight=&256& data-rawwidth=&12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fd177e5cda727dfdd7197_r.jpg&&&/figure&&p&&b&2.&/b&&b&超市杯装冲泡奶茶(X&/b&&b&飘飘之流……&/b&&b&)&/b&&/p&&p&同样的数据来源显示一个奶茶杯中的反式脂肪的含量在0.012-0.518g之间,是不是觉得很低。&/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b73dc438b51fdbfc9ff5_b.jpg& data-rawheight=&354& data-rawwidth=&1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b73dc438b51fdbfc9ff5_r.jpg&&&/figure&&br&&br&&b&3&/b&&b&.瓶装饮料奶茶(阿萨姆之辈……&/b&&b&)&/b&&br&&br&这个不多说了,直接上图。下图的营养标签显示某瓶装饮料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为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法规对反式脂肪酸含量有如下规定:当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g/100g时,标签上可以标注为“零”。基于没有直接数据,这里就视瓶装饮料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3g/100g(实际的含量可能很低)。&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c371ed21a1ea355a1a8a8cf2e34edc9_b.jpg& data-rawheight=&420& data-rawwidth=&4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c371ed21a1ea355a1a8a8cf2e34edc9_r.jpg&&&/figure&&br&&b&4.&/b&&b&小结&/b&&br&&br&知道了上面的具体数据,我们就可以大概知道你一天可以喝多少奶茶了。当然我们还要考虑通过其他食品摄入的反式脂肪酸量。我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2年就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做了相当权威的评估,其结果显示北京、广州这种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酸供能比仅为0.34%(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0.75g反式脂肪酸),远低于WHO的建议值小于1%,也就是说反式脂肪酸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br&&br&那么如果取这个平均值来计算, 2.2g (每天摄入量) -0.75g(中国人平均每天摄入0.75g反式脂肪酸)=1.45g,也就是你每日还有1.45g的反式脂肪酸摄入空间。&br&&br&4.1 街头奶茶&br&&br&前面已经提过了,街头奶茶分为“牛奶”和“植脂末”两种。如果是牛奶做的,你每天喝个几杯都没问题,当然前提是你喝的下(这里只考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糖的摄入以及营养比什么的)。但是如果你喝的是植脂末做的奶茶,如前面的数据显示这类街头奶茶300ml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在0.5g-2.7g之间,也就是说你喝一杯300ml植脂末做的街头奶茶,你的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可能就超过2.2g这个推荐上限了,更进一步如果你每天都来这么一杯,时间一长(一年两年的),可能你血液里的低密度胆固醇含量就上来了,这会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当然你可以通过每年的体检对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进行监测)。 可是,如果你偶尔来这么一杯植脂末做的奶茶,根本就没什么问题。&br&&br&&b&&u&好了,下次你去街头奶茶店的时候,记得问奶茶妹妹她们家的奶茶是牛奶做的还是植脂末(奶精)做的。当然了,一般得到的回答是这两种都有,但是价格不一样。&/u&&/b&&br&&br&4.2 杯装冲泡奶茶或是瓶装饮料奶茶&br&&br&可以直接看食品外包装上的营养信息,上面标注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就是直接参考。如果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的,每天来个一杯也不要紧。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杯装冲泡奶茶或是瓶装饮料奶茶里反式脂肪酸含量低,这可能归因于生产厂家所用原料更加优良且有固定、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厂家使用的氢化植物油可能全部氢化工艺加工的,其原料本身反式脂肪酸含量就很低。&br&&br&&b&&u&&b&&u&如果你是奶茶狂魔,每天不来一杯你浑身难受,那你一定要喝牛奶为原料的奶茶(就街头奶茶而言)。如果你只是偶尔来一杯,英雄不问出处,买一杯然后插上吸管尽情的喝就是了。&/u&&/b&&/u&&/b&&br&&br&奶茶爱好者们,如果觉得这个答案还算靠谱,请帮忙点赞,谢谢!&br&&br&另:本回答只考量奶茶中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如果大家说奶茶中还有食品添加剂,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回答,里面对添加剂有详细的回答和解读。&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食品安全对我们民众带来的伤害,为什么国家不下大力气解决? - Jason Guo 的回答&/a&&br&&br&参考文献:&br&&br&&p&1. 曹君,李静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食品科学,2011&/p&&p&2.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2012&/p&&p&3. 世界卫生组织,膳食、营养和慢性疾病预防,2003&/p&
本人酷爱奶茶,逛遍知乎,未能读到一篇关于奶茶安全性的回答,于是挽起袖管,自己来。 我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则大多是奶茶不能喝,里面含有很多添加剂和不健康的物质,喝了对身体不好。至于究竟有什么不好,有多大的不好则一概语焉不详。 其实那些说奶茶不能…
说我冤枉了大西北的:西宁是世界白酒消费量前三甲的城市。西宁是在黑河-腾冲人口线西边的城市,还有很多回族人口因为宗教不喝酒,却在白酒消费量上打败了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我冤枉大西北了吗?就算你觉得我冤枉大西北了吧,我说一句西北,是因为我不想暴露我是谁,故事细节人物关系都是真的,万一让我家人看到我怎么办?再说这个文化的范围还真不好把握,我们省肯定有不喝酒的男人,我们市也肯定有不喝酒的男人,我们小区还有不喝酒的男人呢,那请问我到底要说这是哪里的文化?批评之前,先替我考虑下这个问题亲!&br&&br&说我爸的问题不关劝酒的事儿的:首先,肯定我爸有严重问题。我都想给他去报心理医生的课。但是你跟我说不关劝酒文化的问题?可能你没见过我们那城市的酒桌上是怎么劝酒的。我给你举三个例子,一、某人和领导喝酒,解释说自己开车来的,不能喝,那段时间酒驾直接拘留,领导把酒举到他的脸上,鼻子跟前,说:“喝!进了监狱我给你送饭!” 二、某人在酒桌上说,自己上次喝吐血了,不能再喝,劝酒的搂着他的肩膀说:“兄弟!人活一世,痛快最重要!听医生的话没法活,没qiu意思!喝!”三、我爸爸喝醉已经坐不住凳子了,往下掉,我要拉他回家,被一个叔叔一把甩开,说:“酒桌子上没有你女娃娃的事情!” 这种文化用“劝酒”来形容已经不足了,我说应该叫逼酒。什么最高兴?喝吐了,喝吐血,喝到跌跌撞撞走不了路,最高兴。对就是这么恐怖。我用恐怖一点儿没夸张。&br&&br&每年冬天是喝白酒的时节,开车死一车的,睡在马路上冻掉耳朵手指的,睡着了自己被呕吐物憋死的……例子太多太多。这些人的死,固然他们自己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他们面对着酒桌上领导的指责、朋友的嘲笑、兄弟双手把酒送到你面前甚至跪着让你喝,你说他们一点儿都不能怪这些人?他们能想不喝就不喝?要不你再想想?&br&&br&拜托各位不要把我的答案再传播出去了。真的,我特别怕我家里人看见,他们一定会觉得我居然把家丑外扬,大不孝。&br&&br&那些说我误伤表姐夫的,我说一个事儿。我爸戒烟的时候,让我负责看着他,他抽烟就管他。我表姐夫偷偷摸摸地给我爸塞烟哦,一顿饭能塞十次,一边塞一边假装用眼睛偷偷瞄我,感觉我爸就是我的罪犯,到了他身边就是出来望风的。我爸现在上三楼,呼吸声音都是不对的了,医生让戒烟很久了,全家人都知道。你说我表姐夫贱不贱?我算误伤吗?&br&==============================================================================&br&&br&我痛恨中国的酒桌文化,我无数的童年阴影都是拜其所赐。而且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妈妈能忍,我爸妈估计也会因为酒桌文化而老早离婚了。&br&&br&小学的时候,我爸爸喝的烂醉如泥被单位的车送回来,送到家门口他不进去,躺在小马路上不起来。单位的司机估计被他骂了一路,气得够呛,一脚油门走了。只留下我无助地看着躺在马路上一身呕吐物的爸爸。邻居的小朋友走来走去,像看怪物一样地看着我们父女两。&br&&br&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爸爸已经喝到失去了意识,不能再做什么了。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只是喝到失去理智,但是他没有失去体力。他像一个发脾气的孩子,但是有成年人的体力。&br&&br&我记得他曾经从客厅一直追打我到厨房,理由就是看见他喝的烂醉露出了不高兴的神情。被追到厨房死角的我靠在柜子上,用背在身后的手拉开抽屉,拿出了我们家的厨刀紧紧捏在手里。那个时候我大概刚刚上初中,这个动作被我爸爸记住了好久,直到我大学毕业还在以此说我伤了他的心。&br&&br&我痛恨酒桌文化,不仅因为它把我爸爸变成一个暂时的神经病,还因为它同时给我爸爸找到了行为的正当性。在我们大西北,一个男人坐在宴会桌上就必须喝酒,否则就是不真诚,不够哥们,看不起敬酒的人。&br&&br&我懂事了以后,屡次在人前反对我爸爸喝酒。但是我的亲戚们说,男人么,风俗就是要喝酒,不喝酒没面子。酒桌上的叔叔阿姨们更是视我为无物。&br&&br&我记得我有好几次站在那里听着他们大着舌头互相敬酒,筷子甩的啪啪响,闻着刺鼻的酒气,看着他们把桌子上的菜盘和餐具拉的七零八乱,都冲动地想把桌子掀掉,让他们都滚蛋。现在都他妈的是好兄弟,喝醉以后他打老婆骂孩子的时候,喝酒喝到脂肪肝的时候,洗刷他呕吐物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好兄弟都在哪里?&br&&br&在西北,因为“喝醉了”,一个男人做的一切蠢事、暴力都可以被原谅。女人小孩的哭诉都被劝忍耐,无法在家族中寻找到精神支持和实际帮助,社会更是对这种事情司空见惯。&br&&br&我一直不明白这都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的爸爸为了让那些一年见不到一次面的陌生叔叔开心,就要灌醉自己,然后回来打骂我和妈妈。&br&&br&我恋爱以后,带自己的男朋友回家。男朋友是酒精过敏,一杯白酒就得呕吐,起疹子,脸红。第一次喝酒我就让男朋友喝醉一次给爸爸看看,好让他相信。没想到过了几天,家里表姐夫过来吃饭,又硬逼着我爸爸和男朋友喝酒。爸爸自己喝了不算,还要逼着我男朋友喝。&br&&br&那个小时候躲在角落里的小女孩突然爆发了,我大声喊道:“你看看你喝的那个样子,还叫别人喝。他喝酒了过敏为什么还要喝?!”爸爸拉下脸子,表姐夫继续劝酒:“来来来,你女儿发飙了,别害怕,喝了这一杯。”我忍无可忍,让表姐夫滚出我们家。表姐夫感到受了深深的侮辱,从此不和我来往。&br&&br&我感到非常痛快,如释重负。时至今日我终于可以不用害怕爸爸喝醉酒打我,而不敢说话。面对暴力,我起码有了逃跑的力量,才敢大声对这种行为说不。&br&&br&听起来很可笑,因为要热闹,要高兴,要人情,所以一个成年男人就要把自己喝到失去理智,把家里老婆孩子打的鸡飞狗跳,这个男人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要改正,整个社会还支持他的行为,使得他受害的家人无处申诉。&br&&br&我和妈妈还算比较轻的受害者,没有被爸爸打出个三长两短来。我相信酒桌文化的受害者肯定还有更惨痛的经历,只是在这种恐怖的社会风气下,没有人听到他们,没有人看到他们。他们是不存在的。&br&&br&希望每个受害的小孩,都像我一样,最终获得了拒绝的力量。
说我冤枉了大西北的:西宁是世界白酒消费量前三甲的城市。西宁是在黑河-腾冲人口线西边的城市,还有很多回族人口因为宗教不喝酒,却在白酒消费量上打败了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我冤枉大西北了吗?就算你觉得我冤枉大西北了吧,我说一句西北,是因为我不想暴…
&p&看到这个问题,直接的会让我想起来这样一个故事。我还挺想分享给题主的:&/p&&br&&p&从前有一个住在森林边缘的小孩子,他是一个很礼貌的孩子。他认识了来自森林里的一头熊,他和这个熊很快成为了朋友。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熊实在是嘴太臭了。而且这个熊总是喜欢走的很近和他说话,这个孩子非常头疼。但是由于他真的很喜欢这头熊,于是他就忍住了这股臭味,每次都笑而不语。但是这股臭味实在是太大了,这个孩子终于被熏得头晕眼花,甚至当熊不在的时候,他看到有毛的动物都会想吐,仿佛那个气味就不停地在身边徘徊着。孩子很愤怒,他很生气为什么这个熊从来都看不到他在接近自己时候,自己的龇牙咧嘴,他恼怒为什么这个熊总是忽略,他略微远离熊嘴的小动作。孩子越想越生气。于是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他气冲冲的和熊说“我再也不要和你做朋友了,你这个又脏又臭的笨熊!”熊听了以后愣了一小会,轻轻地从孩子的房间里拿出了一把餐刀,和孩子说“来给我一刀”孩子听了以后大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餐刀在熊的身上划出了一个非常巨大的伤口,鲜血淋漓。但是熊并没有说什么,他告诉孩子“我现在要离开这里,一年以后我会回来找你”说完熊就离开了,果然他走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孩子开始怀念熊的温暖,怀念熊的憨厚,怀念熊在的一切一切,他开始记不起来熊的口臭,甚至都记不起来熊把一嘴大黄牙凑过来的样子。孩子很想念熊,他开始在森林的边缘等熊。一年到了,熊回来了,孩子迫不及待的跑过去抱着熊,说“我错了,我不该嫌弃你的口臭。”熊轻轻地拍打着孩子的后背,说“不,你说的对,你应该嫌弃我的口臭。”说完,熊轻轻地推开了孩子,把自己的伤口展现给孩子,“你真的应该嫌弃我的口臭,因为他真的臭。这个问题就像是你在我身上砍的这一刀一样,你看现在这已经好了。”孩子懊悔的抚摸着熊的伤口,果然已经愈合了。熊接着说道“但是你知道,你当时那句又脏又臭的笨熊,在我心里留下的伤口,直到现在还滴着血,它从未愈合过。”说完熊转身离开,慢慢的走回了森林里,再也没有回来过。&/p&&br&&p&&b&不知道你怎么看这个故事,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很好地展现了一个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恋人的观点会越来越难以忍受,以及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和影响的故事。&/b&&/p&&p&事实上每个人在进入亲密关系时,都是带着一身的优点,同时也带着一身的缺点的。只不过由于在进入亲密关系时,那份爱情的味道过于浓郁。它会让这些优点变得更大,而缺点变得相对容易忍受。就如同故事中狗熊和孩子的友情一般,用脚趾头都能想象出狗熊的嘴臭,你能想象一个野生狗熊天天刷牙洗脸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孩子好像在一开始真的没有关注到这些,他眼中所有的或许只是狗熊的憨厚和强壮,而选择性的忽略了或者忍耐了对方的缺点。&/p&&br&&p&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爱情会从最开始的浓郁变得逐渐平稳;另一方面,用于忽略和忍耐对方缺点的力量早晚会耗尽。故事中的孩子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他不是没有去忍耐,他做了,而且做得非常用心。但是他真的真的会有做不到的一天,他内在的委屈和郁闷迟早会积蓄的溢出池塘,最后让自己愤怒难当。&/p&&br&&p&而后婚姻中常见的一幕来了,&b&我们会开始因为愤怒的积累而把对这个人缺点的痛恨扩大到这个人本身&/b&,情侣们会彼此指责吵架。正如同故事中孩子所做,也许我们真的会说出“我怎么以前就看上你了,真瞎了眼了之类的话语。”这是一些杀伤力非常大的话语。真的真的会在人的心里面留下一道伤口。正如同故事里说的那样,这些伤口很难愈合,狗熊即使走了一年,也不能愈合这样的伤口。于是婚姻开始出现裂痕,甚至走向败亡。&/p&&br&&p&听上去让人很沮丧不是吗?确实是的。但别急,这就是为什么我想讲这个故事的原因。&b&因为这个故事在表述了这个过程的同时,也给出了我们如何去规避这一点的方法。那就是狗熊让孩子做的事情,砍一刀,只不过跟故事中不一样的是,这一刀要早砍。&/b&&/p&&p&当然这里我所说的砍一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砍,而是磋商。你知道如果在一开始你们就能够开诚布公的就这些缺点磋商的话,事情也许会变得不一样。如果故事中的孩子一开始就严肃的告诉狗熊,嘿我很喜欢你,但是你的嘴真的太臭了,我想我们也许得一起想个办法的话。也许狗熊一开始也会感到很沮丧,但是这个沮丧就会像是身上的一刀,很疼,但是能愈合。也许他们之间会有争吵,或是激烈的交锋。但是当他们达成共识的时候,他们之间一定更加紧密且和谐。毕竟身上的一刀比心里的一刀要好愈合的多不是吗?&br&&/p&&br&&p&婚姻是两个人的共同磋商,而绝不是一个人的孤独忍耐和默默承受。非常希望,那些准备进入婚姻或者爱情的人们,心中都能随时想起这个故事,不要让孩子和狗熊的故事在自己的爱情中上演。&/p&&br&&p&---------------------------&/p&&p&&b&&u&新书《愈亲密,&/u&&/b&&b&&u&愈伤害&/u&&/b&&b&&u&》已在知乎电子书上架,欢迎大家指正 :-)&/u&&/b&&/p&&p&&a href=&https://www.zhihu.com/publications/hour/& class=&internal&&愈亲密,愈伤害 - 「一小时」系列 - 知乎出版&/a&&/p&
看到这个问题,直接的会让我想起来这样一个故事。我还挺想分享给题主的: 从前有一个住在森林边缘的小孩子,他是一个很礼貌的孩子。他认识了来自森林里的一头熊,他和这个熊很快成为了朋友。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熊实在是嘴太臭了。而且这个熊总是喜欢…
战了黑头好几年的人终于找到正确前进道路的人怒答一记。&br&&br&最早看到那个“用眼镜布擦”的答案的时候还只有200多票,高冷的我心里呵呵了一下也没多想。没想到这几天一直被刷屏,现在竟然有2K+票了。你们都是傻啊还是蠢啊……细腻的泡沫就能进入毛孔把黑头哗啦啦冲走了?你们是不是看可伶可俐电视广告的那个动画看得太多了,觉得黑头都是18岁少女心头的忧伤,风一吹就散了?&br&黑头那是什么?是油脂形成的角栓啊!角栓!刀枪不入!比你家抽油烟机上的油垢还要难洗掉好嘛!就连各种刺激性强得像浓硫酸一样的黑头导出液,都要敷半个小时才能稍稍软化的角栓啊?你那点表面活性剂只能轻轻地来轻轻地去不留一点痕迹,黑头岿然不动好嘛!你给我搓点“细腻的泡沫”往你家抽油烟机上抹抹看看那些油腻腻会不会随风消散哼。&br&然后评论里一群人竟然还真的跑去试了!然后挥着小眼镜布,泪眼朦胧地跑回来评论说:哎呀人家把鼻头擦破了,疼~。然后答主还楼出慈母的光辉端来一碗鸡汤说:亲爱的小朋友们,黑头可不是一两天就能祛除的哟,让我们一起坚持不懈努力努力再努力,摩擦摩擦在这鼻头上摩擦。&br&&br&顺便再吐槽一下,看看这个问题下,除了几个正经答主的答案靠谱。其余的都是些啥啊?!我已经听过一万遍的拿着牙膏、糖和盐在鼻子上磨就能去黑头,还有高级一点的拿珍珠粉。你用脑子想想毛孔深处的污垢,你在表面摩擦能有用吗?还有用鸡蛋膜啊鸡蛋清的,答主还特别强调要草鸡蛋。拜托鸡蛋就请你吃掉补补脑好嘛。还有人民科学家创新性地提出了酸碱中和理论,小苏打碳酸钠什么都敢往脸上整。最玄的是有妹子说以前有黑头是因为自己不爱喝水,每天喝水黑头就消失了。喝绿豆汤效果会不会更好?&br&一群人反对中医的时候都是满口跑科学,怎么到了这就啥偏方都敢信啊!&br&&br&咳咳。对不起吐槽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主要是我当年也是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带着走了许多弯路,浪费了大好青春。大学四年顶着一鼻子黑头导致我找不到对象(并不是)。心里总是有些郁闷。俗话说久病成医。现在写出来我的方法,也是希望大家能少走弯路,不要再去浪费时间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br&&br&————————————————正文分割————————————————&br&&br&首先介绍下我黑头最严重时候的情况。毫不夸张的说,T区每个毛孔都有角栓。后来还扩散到两颊和下颌。因为平常洗脸比较勤快,角栓没有氧化变黑。所以视觉上来看不明显。但是用指甲一挠,一群白色角栓就纷纷探出了头。那种密密麻麻的感觉……而且角栓马上又会缩回去,加上露出来部分的很短但毛孔里边的部分很深,所以也很难拔掉。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洗脸方法简直就是隔靴搔痒。&br&&br&正常人的鼻梁都是高光的,就我的鼻子是磨砂质感亚光的。当我说磨砂的时候我是真的再说摸上去和砂纸一样……如果两天不做彻底的清洁,那个鼻子啊,摸上去全是咯手的角栓。&br&&br&当然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虽然现在黑头还是没有根除,但是已经到了与人面对面距离正常交流的距离下看不出来的程度。&br&&br&先说说其他答主提到的有效的方法(虽然确实有效,但是多半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我这种懒人自然坚持不下去,遂放弃):&br&&br&1、含有有水杨酸的洗面奶。撸主最开始用“卵肌”那洗面奶的时候,效果真是惊为天人。普通的洗面奶晚上洗完第二天早上鼻子就磨砂质感了。而用这个卵肌彻底清洁一次,我接下来两天只用常规洗脸就能保持很干净的状态。&br&但是注意,水杨酸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我以前买的大管的,用到后边就没什么效果了。大家要买的话最好买小管的。&br&另外一个问题是,用了这个需要做防晒。我比较懒而且不喜欢防晒霜油油的感觉,遂不用。然后果然变黑了……我本来是夏天晒黑秋天就白回去的汉子。但是这样变黑之后好像就一直是黑黑的了……&br&2、黑头导出液&br&确实有效果。但是刺激性太大,我用过bedook的。敷的时候疼得我满地打滚。敷完之后确实软化了也冒出来了,但并不是再洗一把脸就能把黑头都洗掉,还是要用粉刺针一点一点的清。&br&这么麻烦的事我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遂放弃。&br&3、粉刺针清理。&br&效果一般,但确实是太太麻烦了。而且很容易搞得鼻子一片红。后来从实验室偷了一个精密镊子回来。夹着角栓一头一拔一个。还不会刺激到皮肤。&br&但是还是太麻烦了,遂放弃。&br&&br&大家也看出来了,我黑头缠身的主要原因就是太懒了。不不不,是这些方法都太麻烦了。&br&&b&寻寻觅觅多年,最后终于发现了真真的神器:——&/b&&b&&u&电动洁&/u&&/b&&u&面刷&/u&。估计很多人已经在翻白眼了觉得答主扯了这么久结果憋出来个屁。洁面刷根本就不能深入毛孔捣碎黑头。&br&我说啊,你们还是电视广告动画看得太多了。刷毛伸入毛孔直接把黑头刷干净的动画看起来很爽,但是现实根本就不行。&br&&b&洁面刷最大的作用在于,它能把角栓给刷掉&/b&!也就是说,露出毛孔一个头的角栓很容易就被刷头带走。这样就能把生生不息堵塞毛孔的源头掐灭。撸主现在脸上已经找不到角栓的痕迹了。当年一挤鼻头,各种脂栓,黄色油腻腻的污垢就冒出来。现在挤鼻头顶多出一点点白色的液体。&br&&b&另外一个好处是,洁面刷真的能把脸洗干净&/b&。大家以前觉得打点泡沫手抹一抹就干净了。其实差得还远。用了洁面刷才知道洗完脸是这种干净的感觉。而且撸主以前由于洗脸不仔细,额头或两腮偶尔会长一两颗痘痘。用了洁面刷之后再也没长过。&br&&b&而且一切都不麻烦!简直是懒人福音。&/b&你不用特意花半个钟头敷脸或者打鸡蛋。只不过是换了种洗脸工具而已。而且以前搓半天都搓不干净的地方,现在刷两下就好了。和电动牙刷一样,在同样的时间里能够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br&&br&放心大胆地刷!不仅要刷,还要大力刷,大力出奇迹!话说回来,撸主是糙汉子当然不怕,细皮嫩肉的妹子还是请联系我,哦不,还是请轻轻地刷吧。而且建议大家刷鼻翼的时候,用手指把鼻孔撑开(……),这样效果更好。当然作死完之后就赶紧上收敛毛孔的吧。收敛水我没用到特别好的,大家有的话请推荐给我。&br&&br&有人提到,洁面刷会导致角质层变薄从而使皮肤变得敏感进而毁灭世界。对此我表示怀疑态度。首先我没有搜到有相关的科学研究。而且就洁面刷最出名的Clarisonic来说,我在FDA上也没找到它会对皮肤有损害的危险。&br&个人体会来说的话,反正我的皮肤用完之后是变好了。这就是我的答案。大家都知道衣服搓不干净可以拿刷子刷。电动牙刷大家也纷纷认可了它的效果。为什么一个电动洁面刷大家就觉得不安全呢……&br&推荐大家还是买正规大品牌的刷子。淘宝上几十块钱的就别浪费钱了。别以为那刷毛就是塑料而已,你知道那毛技术含量多高吗(其实我并不知道)!&br&&br&还等什么,马上拿起电话订购吧!&br&&br&——————————————&br&update:&br&本来我是写完一个答案就再也不会管的人……但最近收到的各种私信实在太多。&br&1、以前用的哪个牌子感觉也不是特别好,不打算推荐给大家。&br&2、说我写软文的。拜托,我这么有钱,我有毛病吗我来写软文?一天到晚喷这个广告喷那个软文的,一副看穿一切的模样,你以为你是谁!
战了黑头好几年的人终于找到正确前进道路的人怒答一记。 最早看到那个“用眼镜布擦”的答案的时候还只有200多票,高冷的我心里呵呵了一下也没多想。没想到这几天一直被刷屏,现在竟然有2K+票了。你们都是傻啊还是蠢啊……细腻的泡沫就能进入毛孔把黑头哗啦…
&b&我们天天叫嚣着独立思考&/b&&b&独立思考&/b&&b&,事实上,我们的整个社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反独立思考的&/b&。&br&这个问题,我曾经在&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年轻人不听劝,非要吃了亏才会得到教训? - 万方中的回答&/a& 答过一部分,现在我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再来系统而完整地答一遍。&br&&br&&b&通常而言,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先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有了观察,有了对事物的体验,最后才行成了我们对事物的概念。&/b&&br&譬如,我们观察苹果,才知道了什么叫苹果,我们观察了牛,才知道什么叫牛,我们观察了蜜蜂,才知道了什么叫蜜蜂。&br&&br&&b&然而,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在你还没有广泛地认识世界本身和观察世界之前,先往你脑子里塞概念,这样,你就不知不觉地,对这个世界有了偏见。&/b&&br&&br&譬如,在我们还是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告诉你,蜜蜂和牛是人类的朋友,因为蜜蜂为人类酿蜜,牛为人类耕地,牛耕完地,肉还奉献给人吃。&br&而蚊子则是人类的敌人,因为蚊子吸人血。这样,先入为主的印象由此产生,以致于以后有什么新的内容再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错的“,偏见就由此产生,更谈不上什么思考。&br&&br&其实你理性地思考一下,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完全不是。&br&这些动物他们作为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他们客观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客观的,是中性的,我们大多数时候来判断动物的好坏,将他们定性为“益虫”和“害虫”,都是因为私心,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这些动物的爱与憎都是源自于一种非常自私的情感。&br&&br&比如,蜜蜂本来辛辛苦苦酿的蜂蜜,是喂给其他幼蜂和蜂王吃的,人类强取豪夺,把数百只蜜蜂辛辛苦苦酿的蜜一口给喝干,完了来一句:“啊!蜜蜂啊,人世间可爱的精灵!”&br&还比如,牛本来就是要在草原里生长,人类把它们绑起来,命令它们为其耕地,耕不动地了又将牛杀掉,吃牛肉,扒牛皮做鞋子、皮包,完了来一句:“你看,牛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啊,生前勤勤恳恳,生后又将自己奉献给人类。”如果蜜蜂和牛知道这些,非得气死不可:“谁他妈愿意勤勤恳恳、奉献给你了?”&br&&br&至于这样的理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在&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吃狗肉这种行为? - 万方中的回答&/a& 这个答案里面回答得非常详细了,不赘述。&br&&br&也许你觉得造成这样的偏见没什么,我在此就跟你举一个更为严重的例子:&br&&br&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我们早些年,小学生有所谓的爱国教育。&br&就是一没事,大家都不用上课了,组织所有的学生去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片“。&br&里面的内容,无非就是《小兵张嘎》、《地雷战》这些片子,关于政治方面的东西,我就不多讲了,有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那就是,这些片子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性格塑造,过度的将日本人丑化了。&br&这种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致于,当我们长大以后,我跟很多人一谈到日本的产品,先来一句:”日本的东西,反正我是不买,不管他好不好,我只支持国货。“&br&不谈数据、不谈体验、不谈做工,什么都不谈,只谈立场。&br&假如你公开场合下赞扬日本的东西好,你就更有麻烦了:“你这种人要是碰到打仗,一定是个卖国贼。”&br&这种思想,倘或仅是在对待日本这一方面,带给他民族主义偏见,那也就罢了。&br&给他带来更多的是,当他判断任何问题的时候,情绪不由自主地起了主导的作用。在他看其他事物的时候,他更是带有偏见、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尽管在他本人看来,一切都是“非常合理”的。&br&&br&我想如果你有机会,在他还没接受这些概念的时候,带他去一去日本,感受一下当地的异域风情,他又会对日本有着不同的理解。&br&&br&你可能觉得我举的这几个例子太偏了,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灌输概念,不解释、不推理、不讲逻辑,比如说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bccb625ad5e9f53a415d_b.jpg& data-rawwidth=&930& data-rawheight=&15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bccb625ad5e9f53a415d_r.jpg&&&/figure&&br&这是我的一个亲戚,他不仅仅喜欢在朋友圈发这种东西,他生怕我没看到,所以朋友圈发完,还私下里发给我。最后我不胜其扰,跟他说了一句“不要再发给我了”——为了让他感受到我是对事不对人,我耐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要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仅对我没有帮助,对他也是一种祸害。&br&&br&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我看看你的观点和我的有什么不一样、学习一下”,我发过去的东西,压根就不看,根本就不思考,因为此时对于他而言,他追求的是情感上的一致,直接回一句:&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f1cd9bdbba32dd4855edb37b9e72176_b.jpg& data-rawwidth=&917& data-rawheight=&1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f1cd9bdbba32dd4855edb37b9e72176_r.jpg&&&/figure&&br&这些东西,我摘抄其中的一条,然后来解释下,你就明白我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们去看这些东西:&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0ddfff99d456dddb43d060b_b.jpg& data-rawwidth=&1065& data-rawheight=&1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0ddfff99d456dddb43d060b_r.jpg&&&/figure&他这么说有道理吗?&br&看上去有点道理,但是你看了以后,和没看是一回事,和我们平时在街上路过的标语口号没什么区别。&br&究其原因,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只向你灌输概念,至于这个概念正不正确、如何得到的、他的立论在哪,讲述者完全不在乎。&br&&br&比如&br&&blockquote&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blockquote&我不知道你这一句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我们稍微细想一下就知道,这话对吗?&br&显然不对,不然那些重点班怎么会有差生的?既然跟着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请问,那些跟着优秀同学在一个班的差生是如何诞生的?&br&你是调查了100个人,然后有90个人有这种结果还是怎样?然而他给出来的态度是不解释——你去照着我说的做吧!相信我!&br&&br&还比如这句:&br&&blockquote&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blockquote&在这里,你既然定义了勤奋的人,请问什么叫勤奋的人?是朝九晚五上班就叫勤奋?还是晚上加班到10点叫勤奋?还是通宵才叫勤奋?&br&为什么和勤奋的人在一起,我就不会懒惰?&br&不解释、不推导,他只给你灌输一个概念:“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你去领悟吧!&br&&br&事实上,这些东西都谈不上是思想,更谈不上思考,但是他在很多地方很流行,为什么呢?&br&归根结底,他满足了很多人急切的心理:看一句话我就要起效,看一篇文章就要改变我的一生。&br&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br&做一件事情,只想知道结果到底赚了多少钱,不想知道其中的经历和过程。&br&做一道题,不想知道到底哪里错了、需要改进,只想知道最后得了多少分。&br&”我不想知道过程,我只想听结果,你就告诉我,你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这不是我们很多家长喜欢说的话吗?&br&因此,当我们看一个问题时,就只想得到结果,根本就不想去思考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突然有一天,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这么一句话,所以这下正好满足了你的这种欲望: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嗯嗯嗯,我知道了,讲得太好了。&br&&br&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到处充满着一股子,我称之为的“钙片文化”。&br&什么叫“钙片文化”呢?&br&“腰疼背疼腿抽筋?一粒钙片,够了,一片顶两片,马上吃马上有效。”&br&&br&我们在对待文化上面也有着同样的态度:试图用一句话感悟人生道理,用一篇文章概括人生,大家都很急,都很焦虑,都想用最短的时间收获最多的知识。这个过程中就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思考,所以也别怪自己没有独立思考,因为平时就没思考,所以也谈不上什么独立。&br&&br&我父亲甚至曾经对我这么说:“要是知识可以像汤一样灌就好了,我直接把我我的脑袋撬开,倒到你的脑子里,这个世界要这么简单该多好。“&br&当时我也觉得这样真好,那样我就不用去花力气去学习了。现在细想,真可怕。&br&要我全部复制了我父亲的思维,那么我这一辈子也就我父亲这种水平了,如果我要提升和进步,必须要花更大的力气,将里面的偏见和错误一一去除掉——与其这样,还不如从头开始学。&br&&br&我在一个鞋厂工作的时候,一个版房的师傅跟我说,他平时没事也想像我一样,多看看书,提升提升自己的水平,希望我介绍几本书给他,于是我介绍《引爆点》给他看。&br&这位师傅就是我说的经常喜欢看朋友圈“大师语录”、“心灵感悟”那一类的人,平时他的朋友圈全是这样一类的东西。&br&看了一半他对我说:”我觉得你这本书,太啰嗦了,你看啊,一本书,他就讲了三点: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太慢了,“最后他补充:“我喜欢看一些有用的书。”——他的意思是,希望看了就能能赚钱的书。&br&&br&你看,一个人看惯了这一类“心灵感悟”、“大师语录”,他就再也受不了要思考的东西了。毕竟很多人还是没明白,赚钱难,学知识更艰难。既然你想着学知识,就别想着轻松。学了知识,要将知识变作思考,再进行变现,那就更难了,尤其在这个对知识产权不怎么保护的国度里面。&br&&br&你生产一台手机,大到用什么材料、你的盈利模式怎样、如何营销,小到你的倒角要怎么处理、你的字体怎么渲染、你的图标怎么设计,你都要懂,这里面要看多少的书?要学多少的知识?&br&&br&事实上,一个人生道理,哪怕是一个我们平时看起来很细小的人生道理,我们通常要经过“举例子(或者摆数据)”、“分析”、“得结论”一个完整的循环,并且,当你引入每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都要小心地审视前后逻辑的衔接,经过一个完美的逻辑演绎,最后才能把一个精彩的答案呈现给读者。撇去感悟、思考的时间,光是打字,都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岂是一句话就能参悟的?&br&&br&最后回答你的问题:如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br&&br&在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去得结论,而是着重去观察,思考,在验证你的观点时,仔细观察你的证明方法是否有错误。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着用个别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慢慢的,可以尝试用大概率事件或者数据。&br&在看别人分析问题的时候也是一样,着重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结果。&br&&br&当别人跟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看书时,不要过度的放松,相反,应高度的警惕。因为这时,别人的经验代替了我们的经验,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们的思考。这个过程看起来毫不费力,事实上,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跑,将别人的观点和见解全盘接受。当你停止自己的思考而将别人的思考完全接受时,很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br&&br&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着或多或少,对世界的偏见,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极熊肌肉萎缩暴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