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好数学引导小学生上好数学课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使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注意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第一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988486.htm  【关键词】浅谈 数学 课堂 培养 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5)21-   注意力是人意识的具体表现,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学习,更谈不上学习效果,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成绩了。然而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少部分孩子上课总走神,做作业也特别的慢,别的孩子用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有的孩子就要用两个小时,有些时候两个小时都完不成,拖到三四个小时。每次老师就布置那么一点点作业,有的孩子总是会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还有部分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一会儿玩弄橡皮和摆弄小玩具,就是上厕所、吃东西。他的注意力是一会儿集中在作业上,一会儿就游离在作业之外,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上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才会出现慢、拖拉这一现象。不仅如此,你还会发现稍微有点难的题目他都不愿意深入思考,结果当然也解不出来,而且简单的题目都会出错,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造成的。因此说,注意力对一个人的学习、事业、乃至人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我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哪些地方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   一、关注每个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和老师教学一致;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才会出现高效课堂。一堂高效数学课堂,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随时都要注意孩子的表现、听课的状态。从坐姿、眼神、参与度可以看出学生是否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从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能明显表现出学生注意力程度。比如,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的任务交代清楚,由学生利用圆的学具一起合作探究,学生会很快就会利用学具动手进行测量,然后共同找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关注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师要有激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感觉、知觉、理解、记忆、思维等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时,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在数学课上教师是主导者、是引领者、是主持人,那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都应保持有足够的激情,要像主持人那样,语言连贯、精炼,不拖泥带水。要保持足够的激情,那么我们教师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本堂课内容非常熟悉,问题设计非常明白,每个环节时间把握非常准确。这样课堂各个环节如行云流水,学生就会参与其中,享受课堂的精彩和乐趣。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声音、形象、气质、精神上保持足够的精力,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   三、长期训练,让注意力成为习惯;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在每一堂数学课堂中教师都不要忘记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培养,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身。在课堂中,又是教师无意识的采取提问后,抽学生说说教师提的什么问题,学生能正确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可抽抽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同学,把同学回答的内容再重复一遍。为了更好的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时应注意到:一是引入设计更加有趣更贴近生活;二是过程更加有悬念,像魔术师那样每个环节都是“接下来将会出现奇迹”,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会容易吸引学生。三是教师语言幽默风趣,有人说“有才不如有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回味无穷。四是每节课设计时要考虑下一节课内容之间的联系,留下思考的余地,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每节课教师都可以总结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情况,表扬在课堂中注意力特别专注的同学,表扬那些进步快的同学,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课堂注意力就会不断提高。是及时总结和表扬进步的同学,   四、让学生参与过程,凝聚学生注意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 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重要的学习手段。”要到新课标的要求,那就必须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时就要考虑让学生参与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师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8、9”时,教师就让学生用小棍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说一说”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过程,反复说“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再由学生说“8可以分成2和6,2和6组成8”---反复训练,这样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力就很容易凝聚在一起,让学生牢固掌握数的组成。一位教师在上六年级下册“简单的抽屉原理”一课时,教师首先就让学生玩“抢凳子的游戏”,游戏首先设计是3个人抢3根凳子,学生觉得没什么趣,接着变成4个人抢3根凳子让学生马上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况?先抽学生说出结果“4个人坐3根凳子,总有一根凳子上会坐2个人”老师马上捕捉到学生用的好的词语和说的好的句子,再抽学生说一遍,再用游戏让学生验证结果,教师顺势转入新课。这样也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知识掌握也牢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重视学生注意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重要数学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书目:   1、《教育学》;   2、《心理学》;   3、《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怎样教学龄前孩子学数学?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学前相关信息阶段的数学内容及教育方法总结如下:
我感觉下面这些教育内容及方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数学是一项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需要从小培养。其实,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学数学,并以数学的方法让孩子的思维敏捷。
一、数学的概念
1、数概念
唱数、数数、认写数字、一一对应、集合、分解合成、加减运算、进位、序数
2、量概念
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快慢
3、图形空间概念
基本平面图形、基本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
4、逻辑关系概念
推理、相关位置、分类、部分与全体、序列、前后顺序、因果、几率
二、孩子不讨厌的数学学习法
如,:“两只老虎”“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等。
有关的儿歌
上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的阶数;吃水果时一起数“一共5个苹果,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学前相关信息阶段的数学内容及教育方法总结如下:
我感觉下面这些教育内容及方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数学是一项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需要从小培养。其实,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学数学,并以数学的方法让孩子的思维敏捷。
一、数学的概念
1、数概念
唱数、数数、认写数字、一一对应、集合、分解合成、加减运算、进位、序数
2、量概念
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快慢
3、图形空间概念
基本平面图形、基本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
4、逻辑关系概念
推理、相关位置、分类、部分与全体、序列、前后顺序、因果、几率
二、孩子不讨厌的数学学习法
如,:“两只老虎”“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等。
有关的儿歌
上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的阶数;吃水果时一起数“一共5个苹果,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宝一个,还剩几个”等 。
水喝一点少一点,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来,类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与少的概念。
4、排队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让孩子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让孩子理解远近、快慢的概念。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长度,客厅到卧室要走几步,宝宝的衣服如果用妈妈的手来量有几个手掌那么长,用宝宝的手来量呢?
6、 堆积木
玩积木不仅可以通过数数学得基本的数字概念,还可以通过堆放积木感知尺寸、形状、重量、体积、对称、空间关系等基本概念。
7、区别粗细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说明太粗),还可以按小棒粗细来排列顺序。也可以让孩子比其它物品的粗细。
8、看日历
准备一本日历,妈妈提出问题,和孩子一起观察得到答案。今年是哪一年?一年有几个月?数一数一月份有几天?二月份有几天一周有几天?小朋友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星期几等
摘自《宝宝启智文摘》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数的概念没那么复杂!平时吃东西,分给宝宝时,告诉他几个,问他是几个,然后在给两个,再问是几个,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平时数数数一百,正着数,倒着数(很重要的,对以后减法意义重大),两个两个数(1,3,5....,2,4,6,8...),三个三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的数,等等.
关键是让宝宝有数的概念,数的多少,平时没事就问几加几等于几.不能光教算,要有多和少的概念,数的概念.
一,怎样启发学龄前孩子学数学
数学是关于数与形的知识。任何知识都产生于生活实践。数学也不例外,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有趣的,宝宝可以感知、触摸和理解的关于数学的奥秘。比方说吃饭的碗筷就隐含着一和二、单和双的对应关系。再比方说,你给宝宝买了一套用玻璃球制作的跳棋玩具,在这个游戏之中就可以让孩子学习数数,认识形状,比较大小,尝试归类等各种数学问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数学使人周密。这就是说,人们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发展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这种能力就蕴藏在这五彩斑斓的玻璃球之中,蕴藏在这简单有趣的游戏之中,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因此,尽管数学在宝宝将来的求学之路上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在启发宝宝的数学心智方面仍然不能操之过急,不能盲目地将教小学生和大孩子的方法套用在2-3岁的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简单地说,过早地、生硬地、抽象地教宝宝计算是很不明智的。
二, 怎?咏毯⒆???
?孩子在客人??面前??担?3J歉改副阂?逃?Y果的方式之一。?孩子成功地?膌?档?0?r,父母??X得教孩子??狄埠芎??巍F???K非如此,如果把20??小石頭放在一堆,再?他?担????挡磺辶恕_@說明???f?档秸嬲???颠?有很大差?。那麼怎?咏??⒆??的?
我??先瞭解一下3—5?q孩子認識?档囊?律:「孩子?是先?目陬^??甸_始,然後再點著??物?担?又?拍芨??档慕Y果說出??担?侔粗??物?的贸鐾?佣嗟??物」這一全過程的特點,是「由掌握?o意義的?底致?音到掌握?档??際意義,由?W??J?档??\用?担?尚纬?档挠^念到形成?档母拍睢!?
由此?律出發,?孩子開始?W??r,首先?孩子像背歌謠一?拥???档?0、20等。?孩子掌握了這一點,才能開始?孩子手腦?K用,點一????物,?狄???底郑?@一點需要慢慢掌握。如:家裡的水果、積木等不同種?的?|西都可以?他?W著?怠C看尉??的?r間,以不超過5分??橐耍??t孩子就?┝恕T诮毯⒆???r,先少????,然後再慢慢增加。要注意結合??際生活,例如:家裡吃點心,每人拿一?K,拿到最後?]有了,這有助於孩子認識1和許多的概念。
???—4?q的孩子可以?W??以?鹊?底指拍睢???q半起,孩子就可以開始認識?底值母拍睿??q左右的可以懂得2,到3?q半???能懂得5。
其??,?W齡前的孩子在家裡,或者在幼??@?仁强梢?W到很多有關?档谋绢I,但都是以??物?榛?A的,他????]有抽像的??W概念。有些父母急於求成,或者不瞭解幼??W??档囊?律,?渴望教他?某橄竦?底值匠橄竦??W,結果只能使孩子頭疼,而且覺得?W???W是困難而?o趣味的?|西,以致影?了一生??I的選?瘛T⒔逃?哆[?虬?不使孩子感到這是在教育他、培養他,使他覺得??颠[?颍?且患??酚腥さ氖隆U?缭?人曼斯菲特所說的:「快?返?r光使我???明!」
三,年轻父母如何教孩子学数学
常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在小学阶段我们还能给他辅导数学,现在上初中了,我们自己学了也忘了,这样孩子的成绩就脱节了。
目前年轻的父母基本上是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而且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心切。特别是孩子在学龄前或小学低段,整天把孩子搞得团团转,因为这时的加、减、乘、除运算,家长都会,编题也脱口而成,孩子重复计算这些枯燥乏味的题目,只是无奈的应付,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烦情绪;而有些家长给孩子辅导小学数学作业,因为没有传授知识的方法,却只把演算出的答案给孩子,而且孩子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想着反正到家爸妈会做,产生了依赖性。这些情况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开发智力等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那么在这一年龄段,家长应辅导些什么?如何辅导?在这里想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当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就要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如当孩子能玩玩具或看儿童书籍时,教育孩子要爱护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每次玩过或看完后一定要让孩子整理好,放回原处。笔者作过统计,约有45%的学生不爱护书籍,不会整理自己的书本及学习用具。当孩子第一次拿笔写字时,就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握笔方法及写字姿势,否则,习惯成自然,到上小学了,老师也很难纠正。笔者也作过统计,约有60%的学生握笔不正确。
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做作业。否则会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思想开小差等。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让孩子学习,任何别的事全由父母包办,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能培养刻苦耐劳的精神。
二、培养孩子有思考问题的习惯
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是因为他能思考问题。苹果成熟了掉到地上,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现象,而牛顿在想:苹果为什么要掉到地上,不飞起来呢?他发现有重力的作用,那这重力是谁给的呢?因为有这一层层问题的思考,所以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小孩子没被世俗束缚,好奇性强,每件事情都要问个明白。这时做父母的要耐心解释,引导孩子思考,有些浅近的问题,可以叫孩子再想一想。当提出的某些问题连父母也回答不上来时,如头上长有几根头发,这河塘里有几尾鱼等。你可以说,这些问题在书本上可以找到,等你掌握了知识就能解决。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哄骗孩子,更不能责骂孩子:连大人也不知道的问题,问什么!烦死了!这样为挫伤孩子问问题的积极性,刚萌发的活跃思维会因受父母的责骂而受压抑。
三、怎样辅导孩子学数学
给孩子辅导数学,不像在学校,受场地及人数限制,可以灵活多变,不只是在家里坐在凳子上辅导,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看到的、听到的,能找到数学问题的就提出让他去想;不只是讲书本的知识,还要把实际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他思考;不只是动笔计算,还要培养孩子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1.在家里给孩子辅导数学,问题要灵活多样,能激起孩子的思考。
好多家长给孩子辅导数学就是呆板的几道算题,这样孩子容易厌烦,会觉得数学没有兴趣。如3+7等于多少?7+3呢?8+2呢?这时你如果反过来编题:那两个数相加得10?这样的算式共有几个?如何判定你已经写完了?有规律吗?让孩子找到:0+10,1+9,2+8,3+7,……,10+0这一规律后,又提出那两个数的和等于11?这样的式子共有几个?然后提出两个数的和等于100,这样的算式能编出几道。这些问题可培养孩子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有时,你做家务忙,但孩子要求你出一道题给他做,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几何图形,叫孩子说说这个像什么?比如画一个圆,让孩子去想象。有的孩子说像大饼;像圆圆的月亮;像妈妈漂亮外衣的纽扣等等。只要是圆的,不管说什么都对,说得越多越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观察力。
2.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编的题, 能让孩子体会生活,丰富生活知识。
养金鱼是小孩子挺喜欢的事。为让孩子做减法,可编制“金鱼缸中有5条金鱼,死了一条,还剩下几条?”有过养金鱼经验的孩子不一定就简单的回答4条,他要提出这条死了的金鱼捞出来了没有?这样他就有两个答案:4条或5条。多思考这样的问题可培养孩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在餐桌上,如果有一桌丰盛的菜,叫孩子把菜分为两类。按什么方法分,由孩子自己决定。特别是孩子多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分的方法很多:如按动、植物分,或按海产类或非海水类分,也可按炒菜、汤菜分;冷菜、热菜分等。做父母的要作适当的提示,让孩子学一点分类思想,还丰富了生活知识。
家里买来一袋绿豆,问孩子:你能知道这袋绿豆有几粒吗?如果一粒一粒数,当然是很费事的,你能想出好方法吗?(如:先秤出一两,数出这一两绿豆的粒数,然后秤出这袋绿豆的总重量,就可算出这袋绿豆的粒数。)又如怎样知道一本书中的每页纸的厚度等问题可培养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能动手操作的题,父母不要给出答案,让孩子去操作、体验、领悟。
为考孩子的智力,家长会给孩子提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孩子会脱口而出,3个。这时家长不要告诉孩子答案,要孩子亲手去剪一剪。一剪才发现有5个角。继续剪,看能不能剪出3个?当孩子沿着对角线剪得3 个角时,这高兴劲儿就不用提了。
如图,与孩子一起走路时,本该从A到B,B到C的道路上走,可孩子偏从花坛中从E到F穿过。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走?孩子说:近!你怎么知道就近呢?要孩子回家动手画出图形,量一量,并比较EB+BF与的长度与EF的长度的大小。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多做几次,让孩子领悟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等三边”。
孩子都看过能伸缩的活动推拉门或防盗窗,这些门或窗的结构是四边形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边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围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压一压,看那个会变形。让孩子领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能领悟出某些结论,为创造发明打下基础。
总之,孩子良好的学习素质一半来自家长的熏陶。给孩子提问题,也要讲究方法,让孩子积极地想,愉快地做,能激发兴趣,开发智力,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习数学从比大小开始
  通常我们会由报数字、数数的歌谣、手指歌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数学。事实上,除了认识数字的训练外,大小概念的培养也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借着对大小的区分,孩子能理解量的概念、量的变化,使数学变得生动,更对日后幼儿推理、判断、学习有很大助益。
  大小概念的形成,要推溯至婴儿时期。由于视觉能力的成长,对物体深浅、黑白、强弱光线乃至于大小的概念,约至六个月时已有初步建立。
  一、大小概念的内容
  物体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
  物体的形状。
  排序:比如按照高矮、大小、厚薄、长短等顺序或逆序排列。
  方向:大小、左右、中间。
  数字的集合与分解。
  简单地测量、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教孩子比大小的误区
  不要直接灌输
  数学学习是抽象、复杂的过程。很多家长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都会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即直接告诉孩子某个大,某个小,然后让孩子记住。表面看来孩子是知道了,实际却没有真正理解。一昧地记诵公式、强迫记忆,不但无法引起幼儿学习兴趣,更容易使日后对数学造成心理压力,故要小心辅导。
  数学≠运算
  数学是个很大的范围,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加、减、乘、除,以及1、2、3、4只是数学的极小一部分。对于小小孩而言,量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属于具体思考期,因此教孩子数学的理想方式,便是先从数的量上比较大小、多寡,在日常生活中配合直接有形的操作,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比大小,不要限定标准答案
  由于幼儿自我中心强,所以,在大小的辨别上,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决定,如何去辅导常是令人头疼的问题。首先,不要设限标准的答案;其次,不要拒绝孩子有其他的回答;再者,运用实际操作经验来引导,最后,允许孩子一再尝试。大小和相等不同的概念,约略至五岁孩子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表现,可以辨别大小的差异,也能理解相等的意义。
  三、给孩子六个机会学习比大小
  让孩子亲身经历数字的生活,他就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并对数学产生兴趣,理论化的教育和无趣的数字游戏,只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恐惧感。
  机会一:让孩子记住与自身有关的数据
  1、早早告诉孩子自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自己的年龄。
  2、给孩子称重时,让孩子比较公斤与斤、重与轻。
  3、学会穿多大号码的衣服,并且能判断那件合身和那件不合身。
  机会二:大人每次在准备做饭时,要倒水、量米、让孩子们参与。
  1、倒米时让他也拿个木勺子在锅里搅拌。
  2、让孩子看你是如何调控微波炉温度的高低。记住要警告孩子食物太烫不能摸不能吃。
  机会三:事实上,小小孩子也可以摸钱、数钱、存钱、和在大人督导下花钱。
  1、领孩子逛商场告诉他们买东西必须付多少钱,打折可以节省多少钱。
  2、随着孩子长大,当他们做家务活时给他零用钱,让他们开始学会工作挣钱。
  机会四:日常生活会给孩子提供极好的机会来练习数学技能。
  1、你在墙中间挂一幅画时,让孩子帮你看是否挂正。
  2 、你要修理某件某品,可以让孩子帮助做点事,像拿大大小小的钉子、螺丝和工具。
  3、和孩子一起设定闹钟的时间。
  机会五:通过游戏来学习
  1、孩子可以对着钟跑步或者测量他打一个球或扔一个球的距离。
  2、和孩子一起跳绳,边跳边数个数。
  机会六:当孩子在玩过家家时,他们常常创造与现实生活一样的处境。
  1、别忘了数学概念也涉及在游戏里,孩子在玩搭积木的同时会学到比大小。
  2、教孩子查公交车时刻表,或长途开车要多少时间。
美国原版,有助于孩子的发音和听力
包括幼儿园见识、实习、幼儿师范学校实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一般安排6--8周。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俗话说“教无定法,各有各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新课程的要求下,现在的教学已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在这种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到知识,教师要达到这么一个目的,那就得好好地准备好一堂课。并且,新课改以来,教师的角色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满堂灌”教学转变到了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教师的地位;改变了教师包讲,学生包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也就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呢?我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已有经验和知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并且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开展这活动的合作者。
二、学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如果在一个学习气氛比较淡薄的班级里,再好的教师(哪怕是教授),他也上不好本班的一堂数学课。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不想学,不爱学,认为来学校学习是来学校玩耍,讲台上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讲台下面的学生呢却不当作一回事;教师安排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了,而学生呢却一动不动,连嘴也不想张开。因此,如果你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学生就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平时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课堂开始,教师要做好“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在上课刚开始时,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起“诱发”、“点拔”作用。我在六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引导”在一堂数学课的开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动机,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层层深入
课堂上,教师要满腔热情、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后进生的面前,赤诚热心地为后进生服务,使后进生提高兴趣,感受到学好数学的乐趣,产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树立起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为使后进生有决心、有恒心坚持学习,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责任感,想尽办法,通过多种途径,不但激发起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保持、巩固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在,教师要逐步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满观察,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数学学习的个性特征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
五、课堂作业要设计得恰如其分
新课结束后,教师都要布置课堂作业,我认为布置课堂作业时,要做到量少,学生完成后仍然做到精讲,这样才能起到复习的作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本节数学课的巩固。
六、课堂结束要做好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也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充分体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如果通过课堂开始的正确引导、课堂过程中的正确辅导,小结就会很有成效,但是,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将以前的教师小结转变为现在的学生自己小结,这样学生才会全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来。
总之,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要深入地理解学生平时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建构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并且授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应该是灌进去的、背进去的,而应该是通过活跃的探究与学习过程建构起来的。每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并且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让孩子学好数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