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领导,老师或给长辈老师拜年相处有障碍是怎么回事

亲爱的ta挚友同学家人师长商务职场为啥送送长辈老师领导这些礼物表示尊重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礼节。当遇到节日或者长辈们过生日时,合理的礼物可以表达我们的小心意,也是对他们的报答。如何选择合适的礼物呢?1天然健康茶香对枕许多长辈因为年纪大而睡觉不太好,会导致精神疲惫。此款天然茶叶枕头,有着中医“闻香疗法”,可以有效提升睡眠质量,是送父母长辈老师的健康孝敬礼品。价格:?255.002高档鹅卵石按摩指压版 按摩垫石头也是一种幸运的象征,踏上“幸福”,体味孩子们的拳拳孝心。纯正的鹅卵石设计,经常走动,可以有效按摩足底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配有专业足底穴位说明,深层次促进新陈代谢。当然,这是对长辈祝福加祝愿健康的双重礼品了。价格:?56.003百家姓紫砂杯 定制姓氏专属姓氏定制的紫砂杯,可以根据您的需求定制百家姓。古朴高雅,不失尊贵,可谓独一无二高大上的礼品是送给长辈的满分礼物。价格:?198.004安溪铁观音兰花木茶叶礼盒香醇诱人,提神醒脑,对人的身心大有裨益的正品铁观音,是高性价比的礼品。看那精美的包装盒,也是让人欣赏其做工精致,如此礼品,当然是对长辈老师皆宜了。价格:?149.005花花公子钢笔墨水礼盒送钢笔表示对一个人的认可,也是对其气质的肯定。有木有挺华贵的呢?花花公子钢笔墨水礼盒满足这个要求,送给老师,笔尖写出你对老师恩情的没齿难忘;送给长辈,流露你对长辈的尊敬爱戴。价格:?75.006手绘陶瓷工艺品笔筒作为一款桌面摆件,它优雅纯洁。越窑陶瓷工艺制成,手绘荷花淡雅无染,无论作为办公用品还是桌面摆件都独一无二、气质出众。价格:?198.007师恩泽厚炭雕工艺品摆件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送老师的感恩礼物当然要慎重了。此款礼物,为活性炭材质,可吸附甲醛、微笑颗粒等,既净化空气,表达心意有,是赠送给老师的好礼品。价格:?118.008中国风男士丝绸折扇炎炎夏日,手握一把中国风的扇子,有没有很有范儿?哈哈,这把扇子采用上等丝绸材质的绢扇,上面绘制中国传统山水人物图案,高雅美丽,尽显魅力。何不是对长辈老师的最佳赞赏呢?价格:?149.009桃李满门高档画框摆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们呕心沥血,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可谓桃李满门了。这款摆件,采用24K金箔画,实木相框装饰,内刻桃李满门金字,是送老师的高档纪念礼物。价格:?168.0010谭木匠天然牛角木梳每天梳头这个小动作对健康可是大大滴,舒筋活血。天然水牛角经过打磨而成的木梳,每天那么几分钟,就达到了镇痛止痒、安神健脑的功效,送长辈老师,递上健康。价格:?118.007人觉得很赞 分享:相关攻略推荐13人已赞11人已赞35人已赞19人已赞7人已赞10人已赞67人已赞2人已赞14人已赞5人已赞感谢礼物排行榜1?138.002?239.003?198.004?136.005?255.006?79.007?129.008?269.009?138.0010?99.00当前位置: >
感恩节送给爱人,朋友,父母,领导,老师,家人长辈的感恩祝福短信
1、感谢上天赐予空气,让我生存;感谢上天给予食物,让我健康;最重要的是感谢上天把你赐予了我,让我永远幸福!
2、赐与我生命者,赐与我一粥一饭者,赐与我无尽关爱者,我心中都存有无限的感激。在今天,这感恩节,也在每天每时每刻!
3、有一棵树,一年常青,我知道那种绿是你关注我的眼神。如果还有机会,我会为你浇水,开出友谊之花。祝感恩节快乐!
4、人生的旅途,因你而明亮,生活的道路,因你而不再迷茫,是你让我找到了飞翔的翅膀,感谢你的我最真心的朋友。感恩节快乐。
5、千言万语说不尽的感谢,千回百转诉不尽的真情,在这个真情流露的日子里,我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最真诚的问候,感恩节快乐。
6、我用最真的心谱写了一首感恩的旋律,伴随着朗朗夜空中闪烁的星光整夜为你祈祷,祝愿天下所有爱我的人一生平安。感恩节快乐
7、曾经有一份真挚的关怀摆在我面前,我却将他忽略,人生的最大幸福莫过于充满感激之心,在这感恩的日子里我想要对你三个字:谢谢你。
8、理想不论远近,行动就好;财富不论多少,知足就好;身体不论胖瘦,健康就好;心境不论宽窄,乐观就好;短信不论先后,祝福就好!
9、祝天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四季都是幸福时光,为安全别开疯狂的赛车,玩一把爱情呼叫转移,呼朋唤友要吹集结号,爱情事业金钱一个都不能少
PS:也许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感恩节是哪天?几月几日,感恩节是外国的节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中国人也过上了感恩节,在感恩节的这天给我们的父母,朋友,老师,爱人,领导送去一声感恩的祝福,让我们一起在感恩节这天行动起来吧!
10、今天是感恩节!虽然我不信基督,但我认同感恩,真的感谢上苍让我们相识,但愿我们成为一生的好朋友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
11、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温暖,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友情带给你快乐,希望我的信息能给你带来好运!感恩节快乐!
12、一朵花摘了许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一把伞撑了许久雨停了也记不起收,一条路走了许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一句话想了很久才说出口,有你真好!
13、感谢的心就像一瓶陈年的老酒,时时刻刻在心中酝酿着沉香,无限的情谊蕴藏着美好的祝愿,希望老朋友在感恩节能收获一份快乐。
14、人生的路上感谢你为我遮风挡雨,情感的路上感谢你对我宽容包含,生活的路上感谢你对我的温暖呵护,感恩节的日子里献上我最真的谢意。
15、星星对月亮说你真好,大地对太阳说你真好,小鸟对绿树说你真好,我对你说你真好,一切都缘于感恩的心!祝你感恩节快乐!
16、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朋友,感恩节到了,愿你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享受感恩带来的美好与温情。祝你感恩节快乐!
17、直到有一天,当我发现我们都已经渐渐地老去的时候,我才感悟到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朋友之间的友谊!朋友,谢谢人生路上曾有你,祝感恩节快乐!
18、忆往昔,孤单时有你,落寞时有你,沮丧时有你,无助时有你;展明朝,快乐时有你,庆祝时有你,开心时有你,收获时有你,用我的心爱你。祝感恩节快乐。
19、时间是链子,快乐是珠子,用链子串上珠子,挂在胸前就可以幸福一辈子。幸福是石子,烦恼是沙子,时间是筛子,用筛子漏掉沙子,石子就会陪你一辈子!节日快乐!
相关文章推荐:
(责任编辑:可爱你)
还没有人发言,您是第一个,来说两句吧!
赞助商链接
本类经典文章阅读
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 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觉 。 感情随着时间沉淀, 感觉随着时...
相见如果注定了是一场分离,那么我宁愿不见,那么就抱着一丝幻想一直等你,直到天荒地...
今天是感恩节,大家要感谢谁呢?其实真正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勤苦养育我们的父母,...
1、爸爸,告诉您一个秘密,您是我的偶像,我打心眼里祟拜您!感谢您! 2、老爸您辛苦...
1、感谢上天赐予空气,让我生存;感谢上天给予食物,让我健康;最重要的是感谢上天把...
不管什么时代,不管在世界的什么地方,社会的先驱总是青年,尤其是学生,或者是年龄与...
随机推荐经典文章推荐到广播
4220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马尔泰·若智)
(大爷还是你大爷)
第三方登录:東拉西扯 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
我的图书馆
東拉西扯 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
&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一) 我生於一九二一年,今年九十二歲了,大家不能否認我是一個老人吧? 由老人來說有關老人的事,應該是真話、實話,不是妄語吧?
老人也是由年輕漸漸變老的,我這個老人,在未老的時候,有很多照應老人的寶貴經驗,更有不少照應老人的錯誤經驗。
現在我已經是一個頗老的老人了,很想把這些種種的經驗和老人的感受,對年輕人說一說,更想對那些還不太老的老人說一說,因為,你們將來都會成為老人的,也許會很老很老。
南懷瑾老師生前,常提醒大家注意一句古話:長壽是五種災難之一。
所謂災難,其實包括了許多,首先是麻煩。老人很可憐,不是因為窮或富,而是麻煩他人,更麻煩自己。
老人的尊嚴何在
二0一二年的元月,我由廟港回台北,春節前,參加一個“尾牙”宴。我已先到了,看見與我同歲的詩人周夢蝶前來。這時幾個年輕人熱心去攙扶他,兩邊有兩個人架著他的膀子走過來。我見狀大吃一驚,因為那個形狀,活像是警察抓住犯人一樣。
其實,周夢蝶很健碩,除了耳朵稍重聽之外,芝麻大的小字他不用老花鏡仍可看,與人握手尤其有力。當然,年輕人絕對是敬老尊賢的善意和熱情,只是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說到敬老尊賢,使我想到五、六年前的往事,那時我住在“凈名蘭若”所在的地方,那裡共有三幢房子,離大學堂兩公里,這個地方是太湖大學堂建造之前就有的,是台灣“十方書院”的幾個同學買下來的,以出家人較多。我在廟港時,從二00五年開始一直住在這裡,每天下午兩點,隨小張的車子去大學堂辦公室。
凈名蘭若常有各方同學等來訪,或小住,那天我出門前正在穿鞋,一位美國來的劉小姐,一定要幫我穿。
我說:“謝謝你,我自己會穿”,可是她堅持要幫我穿,推讓再三後,我忍不住了,就對她吼了起來。
我說:“不要你幫忙,就是不要你幫忙”。她聽了很不高興,就說:“我這是敬老尊賢啊!我對別人敬老尊賢,別人都會感謝我,只有你,反而罵我”。
我說:“我既不老也不賢,不要你敬”。
這件事應該算是我的錯,我未能滿足她敬老尊賢的善心欲望。可是,天下老人各式各樣,我是屬於那種沒修養的老人,又不喜歡啰嗦。
南老師比我大三歲,他的修養功力太不得了啦,對於這一類的敬老尊賢動作,他的反應真夠優雅的。
那一天,在大學堂的飯桌上,年輕同學們不斷幫南老師夾菜,甚至幫他剝蝦皮……這時有個同學勸老師多吃某一樣菜。我這個沒修養的人聽見馬上說:“不要勸老人吃東西”。
老師立刻看了我一眼,並且說:“你知道嗎?他們都把我當小孩!”
天哪!這句話有多嚴重,你們年輕人知道嗎?什麽是小孩?那是幼稚,是無知,是沒有判斷啊!老師是這樣的人嗎?當然年輕的同學聽不懂,他們都是好意,是熱心,但是,不瞭解對象,所以助人的分寸不對。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老人的煩惱
&&&&&&&& 大約是六、七年前,我已八十多歲了,決心不再染頭髮,實際上已是銀髮滿頭了。有一天我和女兒去餐館吃飯,剛坐下,就有一個男服務員拿菜單過來,他很熱情的對我說:“老太太,你想開一點,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千萬不要管別人,年紀大了,只要自己高興就好……”。
&&&&&&& 他這番熱情,已令我啼笑皆非了,豈知,他還不善罷甘休,端菜來的時候,把剛才的熱心話,差不多又說了一遍……
老天爺呀!人老了有這麼令人憐恤嗎?好像我快翹辮子似的,又好像我連吃都捨不得那樣,連去飯館吃飯都不能自在,怪就怪我這一頭白髮,害得我吃的不愉快。回家後立刻又把頭髮染黑了,到現在還在染。
可怕的母親節
&&&&&&&& 母親節,真不知道是哪個生意人發明的,太奇特了,一年之中,總算有那麼一天,讓那些成家立業的兒女們,想到自己還有一個老媽。母親節那一天,各餐廳都擠滿了人,都是兒女加上媳婦女婿孫子等,一大推陪著一個老媽,好不熱鬧。
&&&&&&& 那一次,我也是以老媽媽的高貴身份在那家很大的餐廳,接受年輕人對我的招待。放眼看去,有些六七十歲的媽媽們,多數都還很愉快的樣子,但是有些年紀更老一點的媽媽們,有些卻很呆滯,有些則是木訥的樣子,是否有人是老人癡呆,或是不喜歡在外用餐,很難確定。但見她們的兒女子孫們,倒是興高彩烈,對老太太也十分熱心照應,不免令人想到,多數老人一定是孤獨的,有些老人的臉上掛著冷漠,掛著淒涼……可能她們只是爲了滿足兒女的孝心,才忍辱負重來被慶祝的……但是,這又能怪誰呢?這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之中,總算還有一天團圓吧!再環視四周,令人難堪的場景還真不少。&我立刻與女兒約法三章,一年中的三百六十四天,任何一天請我吃飯都可以,就是不能在母親節這天請,因為我這個老媽,看到別的許多老媽……反正,不想去湊熱鬧了。&父親節也差不多一樣,一般說來,父親比母親好辦,因為父親是曾經在外工作,有與外人相處的經驗,這些老爸們除了有些人酗酒,或愛搞小三外,多數退休后都能夠自得其樂,除非健康有問題,那就太麻煩了。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三)生日快樂
&&&&&&&& 除父母親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老人的生日了。做兒女的,爲了慶祝父母的六十大壽、七十大壽、八十大壽,簡直忙翻了天,不表示孝道能行嗎?會被人罵的,有些則是表示面上光彩,反正各顯神通。
先母到了八十歲的時候,是堅決不過生日的,她說,到了八十歲,是在世上偷生,意思是偷偷的活著,如果慶祝生日被閻王老爺發現,就要招去報到,因為人到七十已經古來稀了。所以從前有不少案例,老人慶祝八十歲生日之後,第二天,這老人就病了,然後一命嗚呼,被閻王爺招去了。
其實,這其中是有些原故的:由於祝壽客人多,不免有勞身心,再多吃兩口,又吹上一點風,就停食不消化,這麼一折騰,老人自然病倒,只得駕鶴西歸到閻王老爺那裡去報到了。
由於先母的堅持,到了八十歲就不敢為她慶生了,等到她九十歲時,我對她說:閻王爺十年以來已把你忘記了,現在小小慶祝一下吧,於是約了十幾個至親好友,前來見面,向老人家賀壽,宴請來客是在餐館,壽星老就不去參加了。所以她沒有勞累,也沒有多飲食,而平安度過。我這個老媽壽至九十七歲,那天清晨未起,昏睡至次日即安詳的走了。
&飲食的煩惱
年輕的時候,吃許多東西都很香甜可口,年紀大了,由於各部份的退化,像眼睛老花了,耳朵不靈敏了……但是最被人忽略的,就是老人味覺的變化了,所以老人吃東西很麻煩。
有一個年輕的女性,常常抱怨她的婆婆,說婆婆故意找她的麻煩,婆婆說要吃炸醬麵,做好端給她,她又說不想吃了。諸如此類的事很多很多。
自從我發現自己也常有這個現象時,我才明白這是老人的普遍現象,尤其是以往很愛吃的食物,爲什麽現在都沒什麼味道呢?原來是味覺失靈了。
1946年抗戰勝利后,學校從四川遷回南京,秋高氣爽的十月,南京新街口馬路邊,有許多賣蟹的農人,手提兩串大閘蟹叫賣,一串十隻,賣掉就回家了。那個螃蟹味之鮮美,仙丹來換都不會換,那時我才二十五歲。
前兩年住在南京的親戚,打電話給我說:“你愛吃螃蟹,你來南京我請你吃螃蟹。”我說:“我現在就住在廟港螃蟹堆裏啊”。太湖每到秋季,蟹太多了,可是我真的不太想吃,不是蟹太小,是我太老了,有時竟然會感覺蟹肉和蛋黃味道差不多。可憐呀!口福也沒有了。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四)老人怎麼吃
&&&&&&&有些老人吃飯,年輕人是看不順眼的。有一個老人,用餐時有五六樣食物,一小碗燴麵,外加稀飯一小碗,燒豆腐一點,三文魚洋蔥三明治,地瓜或玉米……東吃一口,西吃一口,才算勉強吃飽了,反正五六種不同的,不中不西的,絕對不能只吃一兩種。
其實我就是這種老人,不過,我比較注意營養均衡,水果蔬菜都會吃,也接受西方的營養觀念。南老師則十分傳統,又不愛吃水果,大概是幼年生活在海邊,只愛吃海鮮。
其實,這些年來,南老師沒有吃過一頓合胃口舒服的飯,因為十天之中九天有客人,有時生張熟李,前來的各方豪傑志士們同桌進餐,老師酬酢應對,哪有工夫吃啊!因為客人都是來拜望老師的。晚上九點多十點回到自己的地方,發現有些餓了,吃什麽呢?也只能胡亂將就吃一些作罷。&
說到南老師吃東西的事,有一次真是太有趣了。老師是每天夜裡工作的,有一天到清晨三、四點鐘,有點餓了,在冰箱中找到一包生水餃,他那個智慧的頭腦,突然感覺水煮沒有蒸的快,就在電鍋中蒸。結果蒸了一個小時仍是硬的……怪不得愛迪生有兩隻貓,他就在牆上挖了一大一小兩個洞,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所以頭腦極不平凡的人,做法就是特別。
老師結果吃什麽,不知道。第二天他在辦公室自己說這件事,大家都大笑不止。所以我常跟老師說:“老師啊!我的福氣比你好,因為我自己會做啊。”
我說這個話,大家不要誤會,以為沒人照顧老師的飲食。其實幫忙的有好幾個人呢,只因為老師不願意麻煩別人,所以問他想吃什麽,他都是說“隨便吧”。偶爾會說皮蛋粥或豆腐之類的,結果大家只好瞎猜了。
&老人的進補
&&&&&&& 中國人逢年過節,都喜歡買些補品,回家孝敬老人。
這可是很嚴重的一件事,因為按照清代大名醫徐靈胎的說法,老人的進補,各有不同,有人須補陰,有人須補陽。所以不能亂補,老人需要的是平衡。
其實,吃多了就是補,老人活動少,消耗少,多吃造成腸胃堵塞,麻煩就大了。
有些人太有錢了,家中老太爺老太太被補得胖墩墩的,可敬可愛又可怕。
古人說“有錢難買老來瘦”,老師也常說“人沒有餓死的,大都是飽死的”,年輕人小心吧。好人和壞人&&&&
這兩天見到幾個從台灣來的熟人,不覺想起從前的種種,記得認識老師還不太久時,有一天我和行亷姐到老師辦公室去問些問題,行亷姐說:老師這裡都是學佛的,都是好人。
老師一聽立刻說:你錯了,學佛的人大多是普通人,普通人有好也有壞。很多學佛的人,貪心比普通人還重,光想成佛,想有神通,實際上他連一個好人都作不到。
我們聽了,傻傻的,算是學了第一課吧。轉眼到了幾十年後,在太湖大學堂的辦公室,大約是兩年前吧,小崔說到他的生辰八字。我就說:“老師,小崔命裡有兩個貴人呢”。
老師聽到後,卻幽幽的說:“你們遇到的都是貴人,我遇到的都是壞人”。
聽見老師這樣說,我很不甘心,立刻站起來對老師喊道:“老師什麽意思啊?我們都是壞人嗎?”
老師不得已,只好說:“你們是好人,可是我遇到的人,壞的佔多數”。
天哪!我心裡想,老師這句話可不是說著玩的,可能我也在壞人之列吧?我可要好好反省反省……
反過來我又想到,老師啊,誰叫你有教無類呢?當然壞人多啦!這只是我心中在想,並沒有說出來。
老師心目中的壞人到底是啥樣的人?當然不是打家劫舍的江湖大盜,也不會是搶銀行或詐騙的人。可能吧,我猜想,大概就是那些外表是好人,是學佛的善人,但是滿肚子貪嗔癡慢疑,利用老師求名求利,又是口是心非,暗箭傷人。老師教來教去都改不了這些人分毫,多洩氣啊!
現在老師已離我們而去,離開了好人,更離開了壞人,留下來的仍是好人和佔多數的壞人。不過,老師如果看到紀念他的留言和文字的話,反而會發現,他們多數是好人,更多的是改邪歸正的人。這些人,卻多半是老師不認識的人。可惜呀!老師,爲什麽你生前不認識他們呢?爲什麽許多壞人反而認識你呢?因為你太仁慈了嗎?還是方便出下流呢?我真的有些迷糊了。
再說,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就拿自己來說吧,我到底算好人,還是壞人?如果是好人,我以後應該如何對待認識人中的壞人呢?
如果我是壞人,爲什麽我不知道呢?我還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呢!對了,我現在要去查一查十惡業,看看自己佔了幾條再說吧。反正,大概是有時好,有時壞,自己壞行為都不知道,這個“知”字多難啊!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六)&息事寧人又發露&南老師絕對是個不一樣的人,那個時候,我十分的不明白。記得是1972年台北蓮雲禪院的時期。老師辦公室和講堂在四樓,是走另一個門出入的。四樓以下是出家人的地方,上下樓是互不相涉。行亷姐在寺院是護法,住在三樓。我與她則是擔任溝通樓上樓下的任務。那天聽到有人說,老師講了什麽話,內容使出家人方面有些誤解。內容已記不得了,反正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不過我還是到四樓告訴了老師,并問老師爲什麽這樣說。豈知老師卻很意外,他說絕對不是他說的話,可能是別人說錯了。但是老師卻說:不必去解釋了,就讓別人誤會我吧;如果說個清楚明白的話,既費口舌,又牽涉他人,反而惹出許多事來。可是我心中卻很不以為然,事情不是應該弄清楚嗎?胡裡胡塗算了,多窩囊啊!我覺得老師很不應該,一連很多天我都不理老師,我覺得老師太莫名其妙了。哪裡知道老師是息事寧人,是忍辱波羅蜜啊,誰能做得到這樣啊!我那時真太淺薄無知了。還有一樁事,差不多也是那幾年的事,我們在四樓老師辦公室,當時大家說到某教授的論點,老師就說了一句不客氣的評語,略有輕視的意思。老師說完就到洗手間去了。因為那個教授是我們的熟人,聽了不免心中有些不爽。豈知老師回來就對我們說:“剛才我批評某教授的話不應該,是我的錯,我剛才在洗手間已經懺悔了”。我們聽了老師的話,真有點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我當時心裡想:你懺悔就懺悔吧!何必對我們說呢?有必要嗎?我們是你的學生啊。這件事我曾在不久前,偶然的機緣對宏忍師提到,宏忍師立刻對我說,這叫做“發露”,是學佛很重要必須遵守的。意思是,當你犯了錯誤,不但自己要懺悔,還必須公開表達悔意才是真懺悔。公開表達就叫做“發露”。聽到宏忍師的解釋,我真有些吃驚,有幾個人能做到啊?不要說在家人了,就說出家的修行人吧,能這樣誠信的大概也不多吧!怪不得有人問老師是不是佛教徒時,老師回答說:“我沒有資格,因為我達不到佛教所要求的標準”。慚愧呀!自己太慚愧了,那時老師已經很了不起了,很有名望了,還這樣做這樣說,我聽到宏忍師的解說,真正覺得無地自容了。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七)關於“一代奇人”由於說到南老師以前的事,不免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是刊登在台灣《壹週刊》十月號的《一代奇人南懷瑾》。該文作者江春男先生,是頗有文名的作家,他的文章爽利又有內容,大家對他都很敬佩。不過,他這篇文章卻使我頗為不解,因為文中有幾件事,與事實差異很大,令我納悶的是,像江先生這樣資深優秀的文人,怎麼會有這種錯誤呢?他在文中說:“我在政大研究所的同學張炳文,離開台視編輯組,追隨南懷瑾到美國修道。隔兩年發生肌肉萎縮症怪病去世”。事實上,張炳文是早於南老師幾年去的美國,南老師到了美國之後才認識他的,此事已由李素美女士證實。一九八七年,我寫過一篇悼念朱文光的文章,張炳文曾將此文刊登在他工作的《世界日報》。後來一九八九年我到美國時,還拜訪過他,那時他是病了,不錯,是肌肉萎縮症。但是,張炳文不是追隨老師去美國學道的。(二),江先生文中說:一九六九年成立東西精華協會,“後來協會搬到信義路二段,更名為‘十方叢林書院’,他欠下一屁股債,無力維持,幸好碰到施主李傳洪伸出援手。出生台北望族的李傳洪和他姊姊李素美與他結緣……”。首先“十方叢林書院”是香港洗塵法師出資興辦的,特請南老師為教授師,并委託老師全力協辦。這個書院與“東西精華協會”是不同的兩個單位,更沒有“欠一屁股債,無力維持”的情況。因為當時的老師,不但沒有欠債,他還有房產呢,去美國時將房子賣了一千萬台幣帶去美國。此事的全部內容和經過,在一九九九年出版的《禪門內外》中,都有詳細的記載,並經老師審閱無誤。(三),江先生文中又說:“……金溫鐵路。南老師大發願心,挺身作催生者,李傳洪出資上億美元……”。李傳洪的確出資了,但他出的是一千萬美元,現在江先生說得多了十倍,是否太誇張了一點?在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南懷瑾與金溫鐵路》一書中,對投資事也有詳細的記錄,出資的人還有尹衍梁等。令我十分納悶的是,在我的心目中,像江先生這樣高潔儒雅的文化人,絕不可能作出這樣誤差之事,但是他確實是寫錯了。爲什麽?是被迫嗎?是與老師有過節嗎?好像也不太可能。那麼,難道是故意寫幾個錯誤,表示是他人有意提供不實的資料嗎?如果是如此,目的又是什麽呢?江先生真太高明了,讓讀者隨便去想吧,看樣子,我只好繼續納悶下去了。
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八)
自從開始東拉西扯後,好像回到了少年時期,想到什麽就口無遮攔,直言不諱起來。怪不得剛認識南老師的時候,他就說我:“你是吃兩碗飯長大的,娘家一碗,婆家一碗”,意思是說我不懂世上人心的複雜、難測和醜陋。也就是說我太天真、太幼稚了。
當時我還很不服氣,因為我自認還很有人生閱歷呢!自以為還頗有一點見識呢!
其實,我真正見識到的人情、人心和各種的奇形怪事,都是在老師這個因緣環境中才體會到的。或目睹,或耳聞,總之,這個小小的世界,人的心態和行為,各式各樣,令人歎為觀止。
多年前,老師在講課時說:爲什麽要學佛啊?目的是要作一個活活潑潑的平凡人。在“十方叢林書院”時,還請牧師來給大家講《聖經》呢!
老師是要大家先作好一個合格的人,老師的心是平等的,不僅對宗教,對人更是一樣。有時會感覺他對有問題的人更好,對壞人更寬容,這種人如果做了一些善行,老師更會加鹽添醋的宣揚一番,鼓勵又鼓勵,讚美再讚美,為人師表多難啊!
爲了這個問題,大家不免私下議論不休。不過,老師說了:“人做壞事是因為愚蠢,不知道有果報,這是多生累世的惡業所造成的惡果,太可憐了,所以要幫助他們去惡存善,對這些人要寬容,多鼓勵”。
老師這樣說這樣做,我猜是他的教化,是他的愛心和憐憫心。所以,不分好壞,沒有分別心,一樣平等對待。
但是,知道好與壞,是要用分別心的吧?否則怎能去惡存善,怎麼修行善業呢?
老師所說的:“遇見的多數是壞人”這句話,我猜那只是他的感歎,因為教了多少年,這人都沒有改過自新,也只好歎氣了。
但是,在對待方面,不論好人壞人,老師一視同仁,絕對沒有分別心的。
記得佛經上好像說:“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不是分別嗎?如果老師連好壞都弄不清,都沒有分別,那還是“師”嗎?
所以,許多從學老師的人,大概也像我一樣幼稚罷,看見一個人對老師說的是謊話,老師卻不點破,好像不知道一樣,爲什麽呢?我們都不明白。連我們這些笨人都明白是假話,老師不知道嗎?是“於第一義而不動”嗎?
我的佛法是糊裡糊塗的,我這是東拉西扯,信口雌黃,大家千萬不要當真。
對了!有人提醒我,關於前面曾說到老人進補,我說“吃多了就是補”這句話有誤,掉了一個字,應該是“吃多了就是惡補”,這是我的錯。
看官們!我現在向大家“發露”了。&&&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九)( 11:45:19)不信因果的人前幾天說到“十方叢林書院”,不免想起洗塵法師,是他發心興辦這個書院的。那時(一九七九年),他從香港來到台北,本來是想辦一個佛學院,請南老師為教授師,專門培養佛門弟子。但南老師認為,要增廣佛門弟子的學識,也可以招收一般學子,學習內容也要兼顧各方面,於是就定名為“十方叢林書院”了。爲了辦這個書院,洗塵法師出資又出力,多次往來於港台之間,風塵僕僕,到了一九八0年,書院才告正式成立招生。有一天我到老師辦公室,看見洗塵法師正在與老師說話,聽見他說:“南老師啊!出家人之中,還有不信因果的”。聽他這句話,使我很迷糊,待他走後,我就問老師:“僧人中有不信因果的,這是什麽意思啊?”老師說:“不信因果就是不信因果嘛!就是這個意思”。我那時真有點笨(現在也不聰明),我竟然又問:“他怎麼知道人家不信因果呢?是人家告訴他的嗎?”老師聽見我這個糊塗又荒謬的問題,倒也沒有發火,只斜了我一眼,冷冷的說:“那還用說嗎?只看那人的行為就知道了,如果他信因果的話,就不會做出那樣的事了”。這一下驚醒了我這個迷糊人,因為我從來沒有把人的行為與因果連在一起想過。一般人做事不就是隨心所欲嗎?或者是去做必須要做的事,像上學啊!工作啊!吃飯睡覺啊!誰會去想什麽因果啊?頂多去想一下辦好辦不好,結果成功與否,那也不能算是因果的考量吧!當然,不管做事結果如何,都有果報,如果再加上起心動念先要考量因果,那真使人有點不知所措,頭皮發麻了。更複雜的是,有一类果报叫異熟果,意思是說,你打人一拳,果報不一定是被人打一拳,也可能是被車子撞到,或摔斷手掌等等。真太複雜了,可能是種下的“因”複雜吧,到時候“因”聚攏來就成為複雜的果報了。反正就是一句話,不管你想什麽,做什麽,都有異熟果,都有果報。看樣子,想說啥就說啥,想幹嘛就幹嘛,那可要小心了,那可是又不怕因,又不怕果了。這可不是我說的,這是近兩年來,老師帶領大家研究王肯堂那本《成唯識論證義》時所說的。佛門大德說:“菩薩怕因,凡夫怕果”,聖人起心動念都戒慎恐懼,但是一般人真怕果嗎?有些人果報到來,還不知這是自己造成的“因”呢,還說是別人害的,還繼續造惡業……想到這裡,真覺得有點冷湫湫的害怕呢!去年有一天,南方科技大學的朱校長來了,老師正在說到異熟果,因為朱校長是核物理學家,他特別從科學的角度,講解因果之理,令人大開眼界,知道因果可不是迷信。大家看到這裡,一定很想知道朱校長怎麼說的吧?可惜我無法簡說,正好有人提到《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一文,是朱校長在2009年3月发表的演講。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誰信因果&一說到因果,不免聯想到許多事,先說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吧。現在有錢的人多,有汽車的人更多,可惜的是,夜晚開車的人,只有極極極極少數的人,會在對面來車時,轉換為小燈,以免刺激對面來車人的眼睛。我們不是文明古國嗎?我們不是有五千年的文化嗎?我們的先聖孔夫子不是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嗎?爲什麽連這麼微小的該做的小善都不做呢?其實這也只是不傷害人罷了。事情雖小,應該也有因果吧?除了個人的行徑之外,還有團體的作為,大概就是佛門中所說的共業之類的。話說我從一九九0年開始,爲了老師的著作在大陸發行,我經常代表老師到大陸各地接洽簽約。十年之中,我所瞭解的出版界,很多都是簽約五千本付著作版權費,暗中多印一萬本,就可以不付版權費了。這種行為不就是偷盜嗎?但卻公認為聰明之舉。這頗符合古人所說的“無商不奸”的道理。曾幾何時,文化工作者也變成了商人,而且是屬於奸商之流,(其實也有很多商人是不奸的)。我衷心相信,現在大概一定改進很多了,因為我們已經進步得有了航空母艦啊。早些年有一天,我有一個遠親對我說,他的一個朋友在台商工廠工作,但他是個大笨蛋,因為他除了工資以外,沒有額外弄到一點油水。我說這不就是一個誠實規矩的人嗎?我本來想說他是個善人,可是我的分別心認為,善人可能有積極的含義,應有些善行才算;這人只是守本分,所以應該說他是一個誠實規矩的人。可是我那個年輕的遠親認為不對,只說別人都暗中搞了外快、好處,只有他沒有,所以大家都笑他太笨,是個笨蛋。這些情況台灣當然也有,只是多少的差別,十步與五步而已,誰叫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呢。洗塵法師所說的“出家人有不信因果的”這句話,因為他是出家人,故而對出家人發出感歎。我們這些在家人,有幾個信因果的呢?我們只有感歎自己了。至於南老師,我猜他在世的時候,一天到晚大概都在感歎,因為司空見慣,遍地都是啊!所以老師常常提到那句:開口常笑,笑天下愚癡之人。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愚癡罷了。古人說“偷書不算賊”,這句話很有意思,如果不算賊,爲什麽是“偷”呢?偷本身不就是賊的行為嗎?古人又說了:“偷書的是雅賊”,這句話更好玩了,反正不管你雅不雅,就是一個賊。既然作賊,想必是不信因果吧!至少,不知道因果吧!“知”之一字,真的太深奧了。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一) 照片的故事&&&&&&& 看見這張照片了嗎?那是去年我唸《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的文稿給老師聽時所攝的。當時辦公室的小烏和小馬、小牟,看到一個九十一歲的老人(我),唸給一個九十四歲的老人(老師)聽,真是奇景、奇事,於是就拍下了這張照片,宏忍師則在旁邊看著笑。前兩天看到簡體字版的這本書出版了,心中百感交集,因為整理老師一九八0年這個講稿,是最吃力的一部書,從二0一一年三月開始,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整整一年的時光,才告完成。由於兩三年來,老師的視力欠佳,看一般的字太吃力,故而三天兩天,要把整理好的稿子唸給他聽,老師如有修正,就比較方便即時改正。協助工作的,主要是宏忍師,她對佛法經論較熟悉,由於她的幫忙,才能夠一遍又一遍的仔細查核、訂正。老師爲了這個簡體字版,曾再三叮囑東方出版社的孫涵小姐,不可以分成上下冊,要集成一冊印行,以免失散,否則一套書常因而零落不全。老師更關心的,是字字句句的認真,不能有錯誤,因為這是一本極重要又嚴謹的書,是超凡入聖的修證法門,不能有任何差錯而貽誤學人,所以書在付印前,都經由老師這邊審閱過。繁體字版是二0一二年四月在台灣出版的,有一位不學佛的佟君說,偶然一讀,發現書中前面所說的二十種法門,其中十九條是作人的基本修養和方法。我向老師提到這句話,老師說:不錯,佟君說對了,學佛第一步先要把自己這個人做好,這本書是五乘道,第一步就是作人,而且要作一個誠實又堂正的人。
&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二)&
說到南老師的書,有一本,我認為最淺顯,又是最高深的,就是那本《列子臆說》。
乍看起來,這本書都是在說故事、神話之類的。有一天大家說到小張養的兩隻羊,我忽然想到《列子》中的“多歧亡羊”那一段;因為歧路太多,跑掉的羊追不回來了。
想到這裡,我忽然像大徹大悟似的,很興奮的對老師說:“列子的多歧亡羊,那不就像學佛的人一樣嗎?歧路太多,自己不知道岔到哪裡去了。”
老師一聽我興奮的語調,也就很大聲的說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我的那些學佛的學生們,個個都在歧路上。”
老師此言一出,震驚了整個辦公室的五六個人,大家都嚇了一跳,因為老師聲音很大,好像生怕大家聽不見一樣。
這還不打緊,老師接著又說了一句更驚人的話,他說:
“像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他們統統都在歧路上。”
老師一口氣說出了六個人的名字,可惜我記性不好,沒有記住。而辦公室中其他幾人,記性也比我好不了多少,一定也沒記清楚,因為太吃驚了,可能當時腦子一片空白。
不過,那時我心中卻有那麼一點喜,又有那麼一點憂。喜的是,我在老師心目中可能不算一個學佛的人,所以根本沒有上路,當然也沒有什麽在不在歧路上了。
但我又有一點憂,因為萬一老師認為我也算是一個學佛的人,豈不是歧路上就有我在內了嗎?
我迷糊了一會兒,馬上又得了一個結論,我心中想:老師點名的那六個人,應該都是學佛有些程度的人;至於我們這些泛泛之輩,既談不到走上正路,自然也無所謂岔不岔,歧不歧了。
想到這裡,自覺心中平靜了不少,此事與我大概不相干吧。
不過,好奇心使我不肯罷休,不免又拐彎抹角的想打聽一個明白。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瞭解,說話有時要直言,有時一定要拐彎抹角才能達到效果。
於是我就像是問,又像是自言自語的說:
“歧路?一定很多吧!每人也許不同吧!不知道什麽才算歧路。”
豈知老師聽見我這些話,立刻直言道:“不在正路就是在歧路。”
這話不是白說嗎?誰都知道不正就是偏,偏路就是岔路、歧路;問題是:什麽情況算是在歧路上?
我只好再歪歪扭扭的,自說自話的講:“真不曉得什麽才叫做歧路!”
老師於是東一句、西一句,說了不少。但我記性不好,無法重複,印象中大概是:好為人師的,自認是接棒傳人的,宗教迷信的,妄語偏見的,自讚毀他的,順便求名求利的……最嚴重的是我慢,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最對,喜歡糾正別人,教訓人像個領導一樣……
其實這不就是作人應該注意的事嗎?我猜老師的意思可能是說:這些在歧路上的修行人,當然在佛學佛法上多少是有一些成就的,但是得少為足,不免妄自膨脹起來,一下子就膨脹到正路外面去了。
這可是我猜的,不是老師說的,大家不可誤會,至於是對是錯,各自隨意認定如何!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三)再來的人&&
常聽有人說,某人是某個古人轉世來的,學佛的圈子中常有“再來人”之說,尤其是小乘的經典中,就有羅漢再來人世幾次的說法。
六道輪回是佛法的基本理論,許多人都信;西方人本來不一定信,後來好萊塢的電影也率先描寫了人有前生。可能因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現在洋人相信有前世的也很多。
最有趣的是,有人竟然指名道姓的,說自己是什麽人轉世來的。有一個人說自己是秦始皇轉世來的;說自己前生是王陽明的有兩個人,自稱是乾隆皇帝轉世的有三個人,另外康熙、雍正、蘇東坡、司馬相如等等都轉世來了。
更有趣的是,這些自認是轉世來的,都是歷史上的名人大人物,從來沒有聽人說自己是豬狗、豺狼、江洋大盜之類轉世再來的。
令人奇怪的是,爲什麽夏桀和商紂王不來啊?周幽王也沒聽說來過,有人說這些人可能獄中刑期未滿……
幸虧沒有人說自己是孔子或孟子轉世來的,可見天良未泯,選自己的前世時,還算有點顧忌,不敢冒犯聖人。
很特別的是,自稱是大人物轉世再來的,多半是男人,女人較少,可見男人好大喜功的多,這輩子平庸不打緊,選一個名人當做自己的前世前生,也聊勝於無,可惜無法證明,只能作為人們茶餘酒後的笑料罷了。
我這樣說,有些口德不好,不應該。其實我也是相信轉世之說的,這本來就是屬於六道輪回之理。問題是,要有宿命通才會知道前生是誰。
如果一個有宿命通的高人,說你的前生是什麽人的話,你不必沾沾自喜,逢人便宣揚一番,因為那可能只是高人的“飄飄黃葉止兒啼”罷了,哄哄你而已,也就是《法華經》上說的:“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罷了。
聽說那個自稱秦始皇轉世的人,沒有一絲一毫的作為像秦始皇。更可笑的是,那個自稱項羽轉世的人,聽說不但絲毫無英雄氣概,相反的,他很怯懦,大概被劉邦的四面楚歌嚇破了膽,這輩子還在害怕。司馬相如的文采那麼了不起,這個自稱轉世來的人,既無文,又無才,我猜大概他對不起卓文君,老天爺罰他吧。
對於轉世之說,西藏那個米列日巴大師的回應,堪稱擲地有聲,當大家都稱讚他前世如何如何時,他說:我只知道我是一個博地凡夫,自己努力而有今日的成績。(大意如此)
你前世是個大人物嗎?唉!靠前世撐門面,真不長進,證明你墮落了。
中國人說酒後吐真言,醉後吐亂言。大概我這是醉後的胡言亂語,請多包涵。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四) 一百天&&
一百天了,老師走後一百天了。
這一百天裡,我們在做什麽?想什麽?是不停的悲傷思念嗎?是惶惶不可終日嗎?是急於營私謀利嗎?還是忙著幹損人利己的勾當呢?反省了沒有?覺悟了沒有?……
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每晚都要祈禱反省;孔子的大弟子曾子,也是“吾日三省吾身”,一天要反省多次,檢查自己的心行。
昨天,元月六日,老師西歸百日,老同學李慈雄發起,請宏忍師和永會師二位,在上海浦東恒南路的恒南書院,帶領大家一同拜八十八佛,共修懺法,前來參加的有從新加坡、香港、北京、山東、廈門、台灣各地友朋同學,大約二百人之多。
古聖先賢都曾說過:“思過遷善”,要時時刻刻檢查自己的過錯,才能夠改過而向善;因為我們是人,是人就會在人海中浮沉,怕的是“近墨則黑”。黑不是外表,是內心,因為墮落是漸漸的,是在不知不覺中被染汙,變成了“去善存惡”。
人生百年,太坎坷,太複雜,如果再有一個崇高的目標去追求去達到,只能捨弃一切,忍受折磨。
&&&&& 南老師常說:“學佛的目的是爲了作一個活活潑潑平凡的人”。我們拜懺、謙恭自省,目的也是爲了先作一個平凡正當的人,進一步再努力、修持,希望能超凡入聖。當然囉!超凡已經很難了,入聖更加千萬倍的難。自古至今,真不知道有多少人算是聖人。信宗教的人,與學佛的人不太一樣,目的五花八門,有求保佑的,有求赦免罪行的,求升官發財的,求心靈依歸的……各式各樣都有。當然也有很多人,信佛教是爲了學佛、成佛。有趣的是,多年前台灣有一個小偷,被抓到後竟然說,自己每次作案,都先去寺廟燒香拜佛,求保佑不被抓到,這一次卻不靈了。信佛教要皈依三寶,關於皈依這件事,顯明法師說得最有意思,他說:皈依是皈依佛的智慧,如果是因為哪個法師功力高,可以給你改運而皈依,那是迷信,不是正信。說起顯明法師,他在抗戰時期重慶的救國息災法會上(一九四三年),是虛雲老和尚的首座,那時也結識了南老師。法會結束後,他代表佛門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還俗參加了遠征軍。到台灣後,有一次去聽一個雷老師講經,大約是七十年代中期。聽後我大吃一驚,奇怪!除了南老師以外,原來還有一個雷老師,講得也很圓融易懂。雷老師不久再披僧袍,原來就是顯明法師。一九八零年,他受南老師邀請,任教於十方叢林書院,極受同學生的愛戴。一九八四年,我在洛杉磯時,顯明法師辦妥手續,也到美國來了。那天我們幾個人到機場去接他,回程路上,有人提議去吃海鮮,我則建議陪法師去吃素齋。豈知顯明法師連忙說:“不必不必,來的時候南老師已經交代我了,不要麻煩人,去任何餐館都可以,我只要一片麵包一杯牛奶就行了。”於是我們就去了海鮮餐廳,不過,特別為法師點了一個素什錦,結果素什錦都被我們吃光了,法師只吃了一點點,真慚愧!當時朱文光的一個美國朋友,是加州大學分部的一個女教授,教哲學的,喜歡研究《易經》。她見到顯明法師後,非要請他去她學校講演不可。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人作翻譯,只好由我濫竽充數了。她的那門課,選修的學生本來只有十個,聽說一個和尚來講演,學生立刻多了兩倍,教室坐滿了,因為那些學生從來沒有見到過和尚,更何況這個和尚又是天臺宗的傳人呢!說到那次的講演,真夠滑稽的,顯明法師講得引經據典,鏗鏘有力,而我的翻譯有些是他講的,有些不是他講的。我們各說各話,十分荒唐可笑。爲什麽會這樣呢?因為完全真實的翻譯,我的能力辦不到;而且學生也不會懂,只好隨機說些簡單的,一般外國人能瞭解的佛言佛語!幸虧教室中沒有兼通中英兩種語言的,所以沒有露出馬腳。結果同學們還踴躍發問,十分熱鬧,後來還要求再去講呢。這件事,回台灣後說給南老師聽,老師大笑不止,還說:“可以!可以!這叫方便法門。”這差不多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我說的這些老話,真希望那天教室中的人不知道才好。阿彌陀佛!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六)&&
前幾天忽然下雪,清晨起來,看見窗外的銀色世界,不禁想起小時候開封的冬天,一場鵝毛一樣的大片雪花空中飛舞,小孩子們歡呼大叫,不畏寒冷,冒著大雪跑到學校,可以打雪仗了。
記得是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天老師看到大雪,看到孩子們興奮的模樣,就說了一個笑話給大家聽。他說:一個有錢人家,四個人在客廳飲酒賞雪,有一個人提議作詩詠雪,每人說一句。
第一人說:“大雪紛飛滿地”,
第二人說:“都是皇家瑞氣”,
第三人說:“再下十年何妨”,
這第四人正在猶豫如何接下去時,忽聽院牆外一個叫花子接了一句:“放你媽的狗屁”。
孩子們聽了都大笑起來,老師停了一會兒又說:我們在屋子裡有火烤,有棉衣穿,又可以賞雪;但是不要忘了,外面有多少挨餓受凍的人啊!將來你們長大,不管做什麽工作,永遠不要忘記世界上還有飢寒交迫的人,有需要幫助的人……
這一幕至今不忘,這首詩始終記得,只是現在說起來,大家只當聽了一個笑話而已。
童年的感受是非常非常深的,幾年後又開始了對日抗戰,物資缺乏,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敢奢侈、不敢浪費的習慣。年齡相近的老友們,多有這個習慣,或可說有這個毛病。
有一個老朋友,她是很有錢的人,住在美國,除了常做義工,隨緣助貧之外,仍然把快用完的肥皂留著,積幾個又黏在一起繼續使用。
還有一個老友,兒子特意買了一件羽絨衣給他,因為不願老爸仍穿那些舊衣,索性把老爸的舊棉襖偷偷丟掉。我這老友找不到舊棉襖,忍不住大罵兒子一頓,第二天還在罵。兒子和老爸雙雙都令人同情,所以,怪不得古人說“子欲養而親不在”,等到兒子老了,才瞭解從前的老父老母,而兩老早作古了。
人與人之間太難了,難溝通,難了解,最難的更是原諒。
雪啊!引起我八九十年前的回憶,往事猶如昨天一樣。哎呀!九十年怎麼像一彈指間那麼快啊!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七)( 20:32:07)想起抗戰想起來對日抗戰,那些年所經歷的種種酸辣苦澀,真叫一言難盡。七七盧溝橋事變時,我剛考上高中。到了冬天,前方不斷失利,大家人心惶惶,書也唸不下去了。這時聽說有人組織抗敵宣傳隊,要到接近前線的地方,對老百姓宣導抗日。因為窮鄉僻壤地方的老百姓,很多不知道打仗是抵抗日本人的侵略,還以為是軍閥內戰呢。我和另外三個女同學,參加了開封抗敵宣傳隊第一隊,湊合了六個女生、八個男生組成了這一隊。當時全隊中我的年紀最小,只有十六歲,其他的隊員有河南大學的,開封師範的,以及別的學校的,都是愛國的熱血青年學生,年紀最大的也只有二十多歲。當時像這樣的抗敵宣傳隊,都是學生自動自發組成,不屬於任何機構,所以不但沒有薪水,連生活都要自己設法。我們這一隊,都由那些老大哥們籌措一切,因陋就簡,就朝北方出發了。到了新鄉、焦作一帶,展開訪問農村,宣導抗日的工作。首要的勸導就是不能當漢奸。我們的工作安排,上午外出訪問農家,下午演街頭劇,唱愛國歌曲。當時最火紅的劇是“放下你的鞭子”;最主要的歌就是“義勇軍進行曲”了。可笑的是,到了台灣之後,這個歌不許唱了,因為已經變成大陸的國歌了,直到兩岸和解才再解除管制。回頭再說參加宣傳隊之前的一年,面對日本的不斷挑釁,全國各地都在高喊抗日。因為國民政府主張攘外必先安內,所謂安內,就是先要對付共產黨。那一年,各處風起雲湧的學生罷課、請願、鬧風潮,要求政府抗戰。我們學校(開封第一女中),也曾罷課,遊行示威,還到火車站臥軌。這些事,我當然都積極參加了,好不興奮!先父對我一向寬容,對於遊行示威臥軌這些事,他只說了一句話:“領頭鬧的是敢死隊,當炮灰的”。不過,我輟學參加抗敵宣傳隊之事,他沒有反對;不但不反對,還對他的朋友說:“我的女兒才十六歲,都到前方去了,你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的軍人,你怕什麽啊?”因為這個人被調往前方,他害怕,很不想去。再說我們這個宣傳隊,在河南河北交界區域,屬於第一戰區的地方,折騰了兩三個月之後,有一天,忽然第一戰區司令部有人來找我們,帶走了我們的兩個男隊員,並將我們這一隊散兵游勇收編進他們的政治部。於是我們被送到鄭州,什麽事都不讓我們做了。過了一段時間,我和另兩位女同學黃灼、孟大可,就離隊一起到西安去了。當時是國共合作抗日的時期,不過,國方仍防範共方,那兩個被帶走的,當然是共產黨員,其他的隊友們,除我之外,大概多數是共產黨員。早期的共產黨員,我所認識的,都是赤誠無私,勇敢為國為民的,只不過,當時我並不知道他們是共產黨員罷了。光陰似箭,轉眼到了一九九二年,兩岸已互通往來,化敵為友了。我到了北京,輾轉聯絡到一些老隊友們,大家在五十多年後終於再相逢了。見面我第一句話就問他們:“當時你們是不是共產黨啊?”他們齊聲說:“我們早就是黨員了”。大家互敘以往,才知道都已退休。祁俊,解放後曾任建設材料部副部長;張煌,是我們的隊長,解放後曾任駐南美某國大使;劉影,書法家,曾任北京人大秘書;黃灼,國際廣播公司退休,她的丈夫左營,也是我們的隊友,在去世前也在廣播文化界任職。另外隊友孟大可也已去世,蕭檬在上海四明醫院工作也退休了。相聚有說不完的話,也記起了很多趣事。人生有聚有散,有時是友,有時成敵,一切莫非定數?&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八) 唯識與生命科學元月二十日,在廟港的“江村市隱”所在處,舉行了一個“唯識與生命科學研討會”,主持的人是呂松濤先生,參加的人大部份是太湖大學堂時代從學南老師的同學們,半數為滬東醫院的醫師和醫務人員,共有百人之多。上午九時開始,首先由南方科技大學的朱清時校長,報告科學方面有關生命完結後的研究,目前已證明,人在死後有量子意識存在,應該就是我們普通說的靈魂。凡是科學界的新學說,一開始多不被同行的人認同,過了三年兩載,大概不認同的人作了研究,漸漸也都認同了。這個所謂的量子意識(靈魂),現在已被科學界認同了。朱校長講了一個小時,題目是《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現代科學與佛學談宇宙的本體》,他用淺顯的語句,解說深奧的科研,內容精彩引人,講完後有多人發問,有人問的問題也深不可測(是我不懂),有人還問:“死後有靈魂確定了,如何投胎再來的事,研究出來沒有啊?”朱校長笑答:“現在還沒有,一步一步來吧”。我心裡想,這問的人未免太心急了。後來知道問的人就是李慈雄老同學,他是台大電機系畢業的,到美國又在斯坦福大學唸了博士。接著由成都文殊院大和尚宗性法師,講有關學習唯識的問題。唯識學是佛學中頗為艱深的部份,名相太多,使人如墜五里霧中,所以這門學問,自來多是學者們當做學術研究的較多,而宗性法師特別提醒大家,是要以唯識檢驗自己修持的。宗性法師少年出家,對唯識學,以及《大學》、《中庸》等,都是從背誦入門的。經過多年研究心得,向大家介紹如何研究唯識。他講解的方式,通俗易懂,不像學院派那麼高不可攀,所以大家皆踴躍發問。他說常常有人問他爲什麽出家,他回答得很妙,很輕鬆,他說:“我也不知道啊!就那麼出家了”。在休息的時候,李慈雄立刻上前邀請他,在三月十七日,到他的恒南書院去講唯識,宗性法師也痛快的答應了。第三個上臺講的是主辦人呂松濤先生,這位綠谷企業的老闆,自七年前從學南老師之後,做人處事的目標有180度的改變。他本是哲學系畢業的,文思和口才都不簡單,他講的題目是《唯識如何應世》,內容包括很廣,因為任何學說理論,能應用於生活工作中的,才有價值。其實,生命的一切思維和活動,都離不開唯識學的範圍。下午的節目是各地從學南師的學友們共同討論并敘舊。大家熱烈發言,晚飯後才盡歡而散。&<img name="image_operate_81350" title="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八)" alt="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八)" src="http://image62.360doc.com/DownloadImg/1/" real_src="http://image62.360doc.com/DownloadImg/1/" action-data="http%3A%2F%2Fs11.sinaimg.cn%2Fmw690%2Fb2f84fe0ndca%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十九)誰是天才&  前兩天看到中央電視台的報導,美國有一個天才青年自殺了(好像是元月十三日)。這個天才從十五六歲就出人頭地了,自殺時才二十多歲,大概紅了十年吧。中國的古話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童年少年的時代,表現特殊優異的孩子們,可能是天才。如果自己的小兒女是天才,做父母的可要特別小心謹慎了,因為對這些天才孩子的教育或引導,是非常不容易的。不管孩子是不是天才,人是生活在人的世界中的,一個天才也是要能融入社會人群,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自我定位,才能漸漸發展自己的特長,才能圓滿成就,對社會有貢獻。反過來看,小時候很差勁的孩子,長大後也有會有很不平凡成就的。舉例來說吧,二次大戰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帶領英國度過難關,未被德國佔領。戰後他寫了《二次大戰回憶錄》,竟然獲得一九五三年諾貝爾文學獎,當年並得到英國最高榮譽的嘉德勳章,並被封為爵士。邱吉爾從政壇退休後,在畫藝方面也有些名氣,此人多才多藝,應該算是天才吧!可是邱吉爾小時候卻是個讀書不靈光,很會惹麻煩的孩子。他曾被迫轉學四、五次。英國有名的伊頓學校校長,寫信說明要他轉學的道理(其實就是開除他的原因)。信寫得很客氣,英國紳士作風,只說邱吉爾的特點,像不守校規等等,認為他不適合在伊頓讀書之類的話。邱吉爾長大成人後很不同,很特殊,很不平凡,成為英國的首相。在歐戰最激烈的時候,有一次英軍大失利,下屬向他請示該如何重新佈局。邱吉爾接到緊急請示的電報後,坐在打字機前陷入深思,腦子只是一片空白。過了不知多久,他的兩手自動開始打字,劈劈拍拍一件指令打好了,內容精確睿智,解決了問題。信基督的人說,是上帝給他的指示;信佛的人說,是佛菩薩的加持;禪宗的信徒說,是「定」而生「慧」……反正,他是個不平凡的人物,而幼年的他,卻是比平凡更平凡的孩子。邱吉爾抽雪茄又喝酒,到了大約八十歲時,有人問他長壽之道,他回答說:「抽煙喝酒」。真是一個老頑童,一生精彩又瀟洒。戰時大公報駐英倫的特派記者蕭乾,每週寫一篇英倫報導,那是大家必讀的,最欣賞的。九零年代為了南師書籍出版事,我經常來往大陸台灣之間,每於到北京時,都由大學同學鄒霆(外文局作家)陪同造訪前輩蕭乾,不免談到戰時的英倫三島。戰時的英國,由於物資困難,食物管控,每週每人只配給一個雞蛋(可能記錯,也許兩個),孩子們過生日那天,清晨醒來,摸到枕邊有兩個煮熟的雞蛋,欣喜萬分,那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了。
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 戰時的名將們&
&&& 說到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不久,中國海上交通已被日軍封鎖,一九四一年底,美國派史迪威將軍來華,首先就修一條從雲南到緬甸的公路,解除對外交通的困擾,當時就叫史迪威公路,現在叫做滇緬公路,經由這條公路,當時每月可運兩萬噸物質進入中國,打破了物質不能進入的障礙。
當時的緬甸,除了擔負滇緬公路的重任外,也是英軍保衛印度的前哨站,那時的印度,還是英國的屬地。所以一九四一年底,中國和英國簽訂了軍事協定,中國要組織遠征軍,進入緬甸與英軍共同作戰,保衛滇緬公路,保衛印度。
遠征軍組成時,號召十萬青年十萬軍,那時我正在西昌技藝(農工)專科學校,讀的是土木工程科,校中許多男同學都響應號召,參加了遠征軍。
遠征軍的統帥是孫立人將軍,安徽人,美國軍校畢業(VMI),但是,現在的史料,統帥不是孫立人將軍,而是美國人史迪威將軍。
試問,中國人組成的遠征軍,怎麼會任命一個美國軍人作領導呢?蔣介石再糊塗也不會這樣做吧!所以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原因是在國民政府遷台灣後,爆發了朝韓戰爭,美國立即調派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并成立美軍顧問團常駐台灣(自一九五三年起,我曾在這個顧問團工作十二年之久)。
由於孫立人將軍出身美國軍校,所以在台灣的美國軍方與他往來較多,以致被有心人構陷有政變企圖,終被蔣介石停職看管,像對張學良一樣,失去了自由。更有甚之,把他的功勳從史料中刪除或改寫。
遠征軍在孫立人的指揮下,曾以少量軍力,解救被日軍圍困的三千英軍,因而榮獲英國頒發的勳章。
我有緣曾多次晤見孫將軍,那是在抗戰勝利回南京後的一兩年間,在曉園大姐家見到的(在南京廣州路底的五台山)。因大姐夫葉南,是法國軍校畢業,也是遠征軍的一員,故而與孫將軍常相往來。曉園大姐曾說,孫將軍人品高尚,有傲骨,又是軍事天才,恐會遭妒,難被政治圈中的某些人容納。
孫立人將軍在一九九0年在台去世,享年九十歲,紀念會也很隆重,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冤枉的。
當時在緬甸作戰的,還有美國空軍組成的飛虎隊,在中國也有基地。有一次,飛虎隊一架飛機受傷返航,飛行員跳傘落在雲貴山區,當地夷人看見空中掉下來一個紅頭髮藍眼睛的人,以為是個妖精,就把他打死了。
政府爲了避免不幸再發生,特別製作了一個標誌“來華助戰洋人”,縫在飛行員的夾克背面。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三日,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在紀念停戰五十年的集會上,一個飛虎隊的飛行員還展示了他的夾克。
飛虎隊的領隊是陳納德將軍,他的太太陳香梅女士是中國人。中美建交不久,北京開設了“友誼商店”,專供持外匯劵的人購物。陳香梅女士寫過一篇文章《友誼商店不友誼》,因為服務員不客氣,對顧客沒禮貌。可能是文革過去不夠久,人們還沒有從冷漠和仇恨中完全清醒過來吧。
這些事都是記憶中的,也許與史料有小差異,但都是真實的。
图片引用自Meehan的部落格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一)拜年,拜早年&小時候最喜歡過年,當時也有順口溜:「臘八,祭灶,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妞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老婆要核桃」。在我小的時候,過年除了有好吃的,好玩的,又有壓歲錢之外,還有些傳統的禮數要遵守。首先除夕那天要去長輩那裡「辭歲」,當然這是大人的事;有些當部屬的,則要去向長官辭歲,表示告別舊年。辭歲不能說拜年,也不多停留,有時三五分鐘就告辭。反正是個禮數而已。等到初一那天才能說拜年,與熟人相遇也互道「恭喜」、「恭喜發財」之類的吉祥語。那時拜年的紅包,也是初一才給的,只有家中給晚輩或佣人的紅包,是在年夜飯之後給的,叫做壓歲錢。我的父母會在我們入睡後,把壓歲錢放在我們枕邊,初一醒來,急忙先找那包壓歲錢,一年開始就有錢,象徵一年好運,高興萬分。從前還是農業社會的習俗,那時人口比較穩定,流動少,所以能沿襲傳統的規矩。現在的社會進步了,商業化,工業化,人口流動不停,年底熟人分手可能不再相見,所以只好先拜年,叫做拜早年。連外國也是一樣,聖誕節前就說聖誕快樂了。我們剛到台灣時(五零年代),仍然是老規矩,又辭歲又拜年,漸漸就免掉了辭歲。六十年代中期,電話開始普遍了,大家就開始了電話拜年。再說到親友家拜年時,除了給孩子們紅包外,也要給佣人們節賞。但是一定要說明,並交給主人,不可以私下交給佣人。與人家的佣人私自交往,在傳統禮節上來說是不可以的,是不光明正大的。再說訪親友帶去的禮物,應該親自先對主人說明再交付,表示敬意。以前常有人來拜訪南老師,進門把禮物隨便放在一處,沒有交代,告辭走後,才發現這些禮物,不知是誰送的,也不知道是送給誰的。中國本是禮儀之邦,現在許多人的舉止言談,常令人混淆不知所措,尤其是有些人,自己的定位弄不清楚,主客不分。自己分明是個客人,言談舉止像是主人;有的人對待朋友同學,言談舉止卻像是領導對下屬。有一次我到老友家作客,用餐時,一個中年人,大概是敬老尊賢之故,立刻向主人(老人)敬菜,熱烈照應,弄得我這個老友很尷尬。我忍不住說:「客人不要招待主人」,他聽了很不好意思。其實客人也是可以照應主人的,要看情況,要有分寸。也有些人,在職場工作,雖是人家的部屬,偏要堅持己見,要上級聽從他的,結果或被解僱,或只得辭職了事。這都是屬於難溝通,難相處的人,自我定位不清。寫到這裡想起來,北方人愛吃餃子,據說起源於北宋首都開封,在除夕守夜時,全家包餃子守夜,因為是守夜到交子時,所以當時叫做「交子」,後人把「交」字加上「食」邊,才變成了餃子。這些老話、廢話,供大家茶餘飯後一粲。癸巳年,祝望國泰民安,一切順遂如願。
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二)兩個人&&
過年前,一陣子忙忙亂亂,總算混到了蛇年,友朋互賀新春稍歇,不免閒坐聽風。入夜偶翻《聊齋誌異》,就想到了作者蒲松齡。這個才子,沒有塵緣的功名富貴,但是,兩三百年來,卻感動著各階層人們的心。
我是十一歲看《聊齋》的,當時是躲在被窩中用手電筒照著看的。越看越害怕,因為那時的了解,鬼就是鬼,所以害怕。
年齡漸長再看這本書,每次的感受都不同,可見一個人對事物的了解,對人的了解,都因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學養不同而有差異;更因各有自設立場,而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不知道為什麼,想到蒲松齡就聯想到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我沒有看過莫言的小說,只看過他的小說拍成的電影《紅高粱》。但是,我看了莫言得獎當時那篇講話。
莫言得獎後受到很多讚揚,也受到不少負面的批評。這當然是社會上的自然現象,反正在許多人哭時,一定有人不哭;在許多人不哭時,也一定可能有人哭。
莫言領獎時的一番話,道盡了一切,包羅很多,感人至深。也許應該說感我至深,這是無法說道理的,這就是文學。
莫言的故鄉,就是蒲松齡的故鄉,所以我一陣子胡思亂想,感覺莫言大概就是蒲松齡轉世再來的吧?
我這樣猜測也是有一絲半縷根據的,因為佛經上說,人在死的時候,「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意思是說,人死後,房屋、汽車、錢財等等,一切東西都帶不走,只有你行為所造的無形的業力,不管善業、惡業、無記業,都會跟隨著你,永遠跟隨著你輪迴、受果報。
所以,會寫文章的人是有慧業的,這個慧業隨著你,是你的一部分,再世為人當然會寫文章。因此我才猜想,莫言就是從前的蒲松齡再來;也因為這二人的文章,皆簡淨平常,但其感人之處卻是深不可測,這就是文學。
也有人連字都不認識,悟道後忽然會背誦文章。據說是前世的慧業激發出來之故。難怪清朝大文人龔定庵有詩說:「萬一禪關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萬一」就是沒有什麼可能,只能算是一個意外而已,因為平時不努力,哪有可能破禪關?不過,萬一破了禪關,也是由於自己多世修行,此生有緣……反正說來說去只是文人的俏皮話罷了。
再說《聊齋》寫好後,蒲松齡向進士出身的一代大文人王漁洋請教。王漁洋閱後大為激賞,竟出數百金擬收購書稿。蒲不肯,王只好題辭讚之:「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後人有將「時」改作「詩」)。
由此可見,文人對「名」的欲望,自古有之,也很強烈,想把別人的智慧產品據為己有。不過,雖說是對「名」的欲望,倒還願付出代價。而今人的盜印他人著作,雖非為名,卻是為利,但又不付代價。也許將來會付代價,大概是在果報來到時吧。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三)老話咖啡&新春友朋同學聚會,東拉西扯之際,不免想起昔日在大學堂相處的一些趣事。有人提到武藝高強的那個老同學某君,雖在大學堂時間不久,但大家都記得他。提到此人,立刻想到一樁妙事。那是五六年前,因為他的武功好,初來時,常隨在南老師左右照應。有一天下課後,我離開禪堂時,他走在我後面;當我去飯堂時,發現他也正在我後面走。當時我不以為意,認為是巧合,豈知第二天他仍然如此,走在我後面。可能他看我年紀大,又用拐杖,大概怕我摔倒,所以好心照應。於是我就對他說:“謝謝你,我沒問題,你就自便吧,不要再跟著我了。”哪知道,第三天,當我到院中散步時,他仍然跟著我。我突然心生煩惱,覺得老有人跟著,自己像個犯人一樣,被人監視,不由自主的對他大聲說:“拜託!請不要跟著我好不好!”哪知道他卻回答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話,他說:“是老師叫我跟著你的。”我大吃一驚,心有不平,就去找老師理論,問老師:“爲什麽叫人跟著我?”老師見我不太禮貌的樣子,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滿面笑容的,也說了一句驚天動地的話,他說:“因為他老跟著我!”大家聽了我講的這件事,哄堂大笑,並且囑咐我,一定要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其實老師表達意見時,還有許多拐彎抹角的法門和方式,那是傳統文化的禮貌和修養,不直接說,避免造成別人的不便。可是年輕一代的不懂,以致笑話連連。譬如說吧,那時在大學堂辦公室,大家每天下午會喝咖啡,時間也不一定,大約是三點半到五點之間。有一天老師下午四點進來辦公室,他坐下來就叫某某,問她:“你們預備什麽時候喝咖啡啊?”由於我的年齡接近老師,聽慣了從前有教養的人說話方式,所以一聽就知道老師想喝咖啡了。不料這個年輕人,卻很老實的說:“我們準備五點喝咖啡。”聽了她的回答,我禁不住喊她一聲:“二百五,你真笨啊!爲什麽不說現在正要去煮呢?”大家也都大笑起來。又有一次,也是爲了喝咖啡,幾個年輕人認為,爲了老師的健康關係,咖啡不可太濃。那天老師喝完咖啡之後,就問煮咖啡的那個年輕人說:“今天喝的是什麽啊,是咖啡嗎?”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對咖啡的不滿。這個年輕人只好老實的說:“是啊!只不過咖啡少了一點,牛奶多了一點,還把剩下的一點牛奶,都倒進您的咖啡裡了。”原來給老師喝的,只是咖啡味的牛奶。老師聽了,無奈的笑了一下,又嘆了一口氣,沒再說什麽。不過,我替老師抱不平,忍不住又罵了她一聲二百五。她說:“劉老師,您不要再駡了,我已經是五百了。”老人的事&一想到以前的事,就會想到許多雞零狗碎的小事,昨天有個老朋友從台灣打電話給我,說起我們這些老人都很固執,為什麼會固執呢?可能是先入為主的原故,外加多年前的習慣所造成。這是那些學唯識學的人說的,大概是研究的結果吧。所以學佛的人要破掉我執,可能固執和我執的意思差不多吧。舉例來說,前幾年有一天,大學堂有個大廚師小林,是四川人,因為老師愛吃四川菜,所以特意找一個川菜師傅。那一天,請小林做一個連鍋湯。湯端上來了,只看湯上漂著一些紅色的小東西,就問小林那是什麼,因為連鍋湯只有白肉和白蘿蔔,怎麼會漂些紅色的玩意兒呢?小林的回答很好玩,他說:那是枸杞,現在流行這樣做,比較漂亮。老師與我都不以為然,因為我們抗戰時期在成都吃的連鍋湯,並沒有枸杞。不過,老師只嘆了一口氣,就算了;我比較執著,爽性把那幾點紅玩意挑了出來才罷休。最固執的算是那位古琴大師孫公了,記得是八零年左右,他大約是六十來歲,來台這麼多年也沒有再婚。有一天忽然來到老師辦公室,告訴我們快要結婚了,現在正在修整粉刷房屋,整理好就請大家喝喜酒。大家聽了都恭喜他,替他高興,終於有個伴了。豈知過了很久也沒音信。那一天他又出現了,老師就問他何時結婚,他說:不結了。我們都大吃一驚,六十多歲的人,怎麼像少年人那樣?說了結婚,還沒結婚就變卦了,這算是返老還童嗎?大家趕忙問他原因。他說:粉刷房子的時候,曾交待他這位女友,不能移動整理他的東西,尤其是書桌上的一切。哪知道她不聽,仍然替他整理得井井有條,弄得他亂套了,不知如何是好,當然就不會與這個女子結婚了。這位女士也四十多歲了,難得結交一個投緣的人,結果被她的熱心把婚事搞砸了,多不幸啊。說到老人的固執,又想到老師那個美國學生艾德,服務於美國外交部,也曾在四川作過領事,現在已經退休了。三四年前他來大學堂看望老師,我們偶然談到老人的問題。他說有一次他從紐約到華盛頓看父母,看見廚房比較亂,一時孝心大發,就替母親整理了一番,心想總算有機會給母親做了些事。一週後,父親到紐約來了,對他說:你媽媽看到你替她整理過的廚房,只說了一句話:「這不是我的廚房了」。這句話使得當兒子的吃驚,也困擾,因為兒子還沒有老,當然不懂老人的心態,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加諸於別人的身上。結果一片好心,給老人製造了一個不高興,真冤啊。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五)修法的往事&說起陳年舊事,又想到好幾年前的一件事。有人打電話到辦公室來問,說他修準提法有一段時間了,現在發生了問題。他描述了一下他的問題,因為時間太久,我已忘記具體的內容了。於是我就跟他說,你應該去問傳你法的上師才是。他說:「我曾問過這老師兩次,但他都沒有回答」。當時我心中很同情他,因為他的傳法師不回答,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解決學生修行的問題。禪宗的教化,有時以不答作為回答,但修準提法不是禪宗。所以指導學人修法,是個大問題,傳法的人,必須是過來人,因為自己修法有成,才知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自己既然是過來人,當然有解決問題的經驗,所以才有當「師」的資格,才能傳法。怪不得唐代雖然禪宗鼎盛,但卻有禪師說:「大唐國內無禪師,不道無禪,只道無師」。意思大概是說,縱然禪宗很盛,悟道的人也不少,但是有資格當「師」的人卻沒有,或者說很少很少。所以當人家的老師是很嚴重的事,對於來電話的那個人,我只得對他說:「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不是我不願意,而是我沒資格,也沒能力。如果你真要我說一點意見的話,我只能說,如果我是你,我就暫時不修這個法,等到遇見有緣的上師再說」。學法是要有緣份的,記得《指月錄》上有一個修行人曾說:「我眼本正,因師故邪」。意思是老師指導錯誤,把學子引到邪路上了。所以密宗的戒律,上師選錯弟子是犯戒的,弟子選錯上師也是犯戒的。當然最重要的是,當老師的必須是過來人,才不會誤導弟子,否則,弟子非但未得益,反而受害。回想起來,許多受南師傳法的同學們真是幸運(包括我在內),因為修法有問題時,有南老師這個過來人指導。但是我後來並未繼續修,因為狀況多,又因老師說:「你們是越級修行」。所謂越級修行,我的了解就是小學生修高中或大學的課程,連雞兔同籠的數學問題都還沒弄清楚,就去學幾何、代數、微積分,怎麼能成呢?所以,程度不到,功德資糧不夠,就不要貪心成就了,還是慢慢來吧。可是南老師為什麼又要傳給大家呢?我猜老師認為許多人之中,可能有具備資格的人,趁老師教化的機緣,趕快修;我又猜想,老師是叫有緣的學子們修,修成功才能傳,並且要慎選弟子。這是我的猜想,對不對不一定。這又使我想起從前學太極拳的事。四十多年前,我請了一個很傑出的老師,教我太極拳,只教我一個人。記得每月學費四百元,當時有朋友笑我上當了,因為他們在公園集體學太極拳,每月只交五十元。教我拳的老師,教了一個月還沒有教一勢,每週上課兩次,先教基本各種動作,站樁啊!雲手啊!扭腰轉腳等等,真是掰著手指頭教。後來都熟練了,身體也柔軟了,再教一百零八勢的拳,很快就學會,姿勢不會錯,該先轉腳時,就不會先轉腰;該先轉身時,就不會先移腿……,效果很好。不像公園一批學拳的人,動作各自不同,因為老師照顧不到每一個人,所以大家不是學拳,只是依樣畫葫蘆罷了,畫的各式各樣,很有趣。學拳尚且不易,學法修行不是只用一個範本就可以了,是需要能指導的老師,否則身心出了毛病找誰?我囉嗦了一堆,只是個人見解和體會,不一定對,只是隨便閒談罷了。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六)一樁奇怪的事說到學道修法之類的事,真正複雜。大約是七0年代中期,有一天南老師接到一封來信,是一個學道家工夫的人寫來的,他的師父某某過世了,要南老師出面主持喪事。老師想了一會兒才想起來,這位某師,的確見過,那是在剛到台灣時。老師本來是個好學的人,一聽說某處有個有道之士,馬上就會去參訪。所以初到台灣,聽說有高人,自然要去探訪。見面之後,大概無緣吧,以後也就不再聯絡了。事隔二十多年,忽然冒出來這樣一封信,可能寫信的人當時在某師處,曾與南老師見過面,所以才寫信要老師主持喪事。猜想因為南老師這時已頗有盛名,所以這個某師的弟子才希望南師出面辦喪事。南老師當然不會出面,因為自己既不是他的門人,也不是他的朋友,更不是他的家人,所以於禮不合,於情於理也不得體。過了兩三天又收到此人來信,信中語氣頗不友善,南老師只有置之不理了。此事也就無疾而終。天下事無巧不成書,有一天堂姐來告訴我,朋友介紹她去看一個有道的人,此人打坐的椅凳上都會發光,所以她要我去開開眼界,見他一下。我對這類神奇古怪的人和事,一向沒興趣,不喜歡去湊熱鬧,所以沒有去,也不知道此人姓甚名誰。豈知大約一兩年之後,有一天堂姐告訴我,那位有道的高人已被送進醫院了,是精神病科。我大吃一驚,他不是有道的高人嗎?怎麼會這樣呢?更令我吃驚的是,幾天后,我剛進到老師的辦公室,看見大家正在感嘆,說有一個精神病患,夜裡從醫院跑出來,死在路旁的陰溝之中了。而這個人就是寫信要南老師替他師父辦喪事的人。令我更吃驚的是,此人正是堂姐告訴我的那個有道的高人。天下事怎麼會這樣?這件事使我迷糊不解很久。記得朱文光曾告訴我,常打坐的人消耗鉀較多,缺鉀會使精神系統紊亂,朱博士說是美國醫學方面的資料。怪不得那位常坐不臥的廣欽老和尚,早已不食人間煙火了,但平時仍吃香蕉,可能因為香蕉中含鉀量較高之故。總之,此事令人不爽,是醫藥問題嗎?是果報問題嗎?怪不得學佛要懂“醫方明”,修行處處是岔路,是難關,也怪不得古人說要先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沒有善業的資糧,恐怕想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都難,更別說成聖成道了。也因此之故,我始終是一個徘徊在門外的人,對於有些修行問題,恕我不能回答,不是不願,而是無能,更怕“問者眼本正,因我變成邪”。話又說回來了,南老師的書中不是都說了嗎?在書中自會找到答案啊!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七)五0年代又一樁事我是一九四八年十月從南京到台灣去的,當時的南京是初冬時節,山已禿,枝已枯,一片蕭瑟;外加戰爭的影響,人人心中充滿了不安。於是各尋出路,或回鄉,或出國,我則偕家人一夥到台灣去了。當時搭乘的飛機,可不是現在的客機,而是軍用的運輸機,兩邊長排的座位,連安全帶都沒有。飛機在台北要降落時,我從窗口向外看,但見下面翠綠遍地,生機勃然,不由得心中大喊:好美的寶島啊!後來才知道,當荷蘭人初次發現台灣時,也是這樣驚呼的。太幸運了,遠離戰爭,遠離寒冷,遠離隆冬,來到了春尚在,花仍開的地方……這時忽然想起馬關條約,日本要清朝政府割讓台灣給他的這件事。當時慈禧太后說了一句話,她說,台灣花不香鳥不語,就給日本吧。她言下之意,台灣沒什麼好,送給日本沒損失,沒什麼了不起。這個慈禧真是個笨蛋,因為她沒去過台灣,她什麽都不瞭解。到台灣一年後,我開始新聞方面的工作,兩年後又轉入了駐台美軍機構工作。現在我要說的,是五0年代初期的一樁事。台灣的經濟起飛是六0年代初期開始的,當我們初到台灣時,不論官方與民間,多半都很艱難,很困苦。最可憐的是軍人,待遇菲薄,如果是人口多的家庭,連飯都吃不飽。由於朝韓之戰,美國開始派第七艦隊防衛台灣,不僅如此,美國還向台灣方面提出建議,把台灣軍隊的薪餉由美國負責發放。唯一的條件是,台灣軍隊各階層的副領導,須有美國軍方擔任。蔣公(介石)爲了這件事,特別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參加的人,當然都是官方重要單位的主管,還有從大陸過來的部份立法委員代表。當蔣公說明美方所提的建議時,座中人各個心中大喜,總算有望改善生活了。但蔣公接著又說,此事萬不可行,如果讓外人參與軍權,自己就無法做主了,只得變成他人的附庸。座中人眾聽到這個決定,心中當然大大的不快,只是敢怒而不敢言。於是,有一個人開始輕輕用雙腳跺地,接著有人跟進,也參加了跺腳,再接著,一個一個陸續都加入了跺腳行列,以致滿堂都是跺腳的聲音。因為那時是威權時代,沒有人敢提反對意見,只好跺腳以示不滿。蔣公無法,只能接著再說,大意是不能爲了錢,而把外國軍人引進自家的隊伍中來,以後只能作人家的馬前卒了,不但失掉國格,將來可能亡國滅族。我們是炎黃子孫,兄弟相爭是自家的事,不可投入外人懷抱……聽說朝韓戰爭時,韓國軍隊是接受美方付薪資的,現在如何,不得而知。至於美韓的關係,大家一定都心知肚明了。古話說:拿人錢財,為人消災,只得聽人指揮了。拒絕美方發薪水之事,是我在辦公室聽美國人說的;蔣公在會中所說的話,是由老立委們傳出來的。蔣公是王陽明學說的忠實信徒,到台灣後,把他居住的地方?草山?改名為陽明山,就是這個原因。古人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領導人喜歡什麽,下面也會跟著學。所以軍中才有多次邀請南老師去講演之事。現在台北市長郝龍斌的父親郝伯村,在擔任參謀總長的時候,也帶領在職的將官們定期集會,研究討論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傳統文化早在軍中扎根了。又如邀請南老師去講《論語》和《孟子》的?青年戰士報?,就是軍中的報刊。今天這些書能夠大量流通,說起來,追根溯源,也與蔣公提倡的有一點關係。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八)自然事件昨天在吃晚飯的時候,忽聽屋外有奇怪的響聲,一個年輕的客人立刻跑到窗口,掀起窗簾的一角向外看。這個舉動使我想起一個英文字句Peeping Tom,意思是偷窺的人。想到這個英文,立刻又想到多年前與這個字有關的一件事。記得大約是五0年代中期,有一個在台的美國軍人槍殺了一個台灣人,被殺的這個人名叫劉自然。這個槍殺事件引起了軒然大波,後來竟演變成聚眾砸毀美國駐台大使館事件。槍殺是晚上發生的,第二天已見報載,行兇的美國人自首,被在台灣的美軍帶到辦公室問話,也就是我工作的那個辦公室。兇手說:發現一個Peeping
Tom,在窗外偷窺他妻子洗澡,所以就開槍把這個人打死了,這個人就是劉自然。依照美國的法律,未得許可進入別人的住所,主人有權對他開槍,因為闖入的人,可能意圖行兇,所以主人爲了自衛可以開槍。問題是,劉自然已死,他如何進入美國人家中死無對證,他也極可能是被邀請進去的。後來台灣方面調查發現,這二人本來熟稔,有交往,據劉的妻子說,劉自然是應邀去談事情的。這件事也有一些旁證,據說真象是二人合夥賺錢。當時美軍在台灣有福利社,美國貨又好又便宜,但是美國人只許買給自己用,不許轉賣,也不許替別人買。事實上很多美國人常會幫台灣同事或朋友買一些小東西。不過,也有人爲了賺外快,經過中間人出賣冷氣機、洗衣機等。據說替美國人賣東西的中間商很多,劉自然就是這種商人。據說這二人由於分財問題起了爭執,結果以殺人告終。被殺者的妻子心有不甘,天天坐在美國大使館門前哭,引來同情民眾越聚越多;而就在此時,美國軍方將兇手急速送回了美國。於是惹惱了台灣,一大群人稀裡嘩啦衝進美國大使館又打又砸,幸虧沒有傷人。第二天,美國報紙的頭條寫道:“台灣咬了喂它的手”,大意是說,美國喂養台灣,反被台灣咬了一口。也有一些人說,這話是把台灣形容成美國養的狗。後來,美國人認為,搗毀美使館是台灣官方的授意和支持,因為那時是威權時代,老百姓絕對不敢聚眾打鬧外國使館,民進黨也是二十年後才成立的。所以,美國人的猜想有道理,因為中國人也不是那麼忍氣吞聲的。如果琉球人知道台灣人曾搗毀過美國大使館,恐怕在駐琉球美軍多次強暴當地女子後,琉球人也想去搗毀美使館吧!可惜他們的政府不支持。古人說:人貴自立啊!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二十九)儒和佛&&
由於前些日子說到準提法的事,今天有朋友從美國打電話來,也談到這件事。這使我想到南老師去年所說的一番話。
去年有一天,在整理老師《瑜伽師地論》的講稿時,我發覺一個修法的問題,老師當時講解簡單,令人不能清楚明瞭,於是就問老師。
老師解釋完之後,又很慎重的說,其實不學佛照樣可以悟道,只要能認真學通並實踐儒家的學說即可。老師說,他從小讀四書,當時的理解是我們文化的傳統理解;直到抗戰時在四川學禪宗悟道後,回頭再看四書五經,才發現與佛法並沒有差別。只不過,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比較簡單扼要,佛法禪宗等,方法較多較詳細罷了。
老師這一番話,是在辦公室講的,大家都聽到了;其實這話在很多場合,老師也提到過,只是大家都當耳邊風。因為我們個個都想成仙成佛,所以喜歡學佛學道,希望快速成功,超人一等,神通全能……
所以老師常說,學佛的人,有些人的那種熱切的心態,就是貪瞋癡的充分表現,恨不得點石成金,不肯腳踏實地去用功,聽到法門就要學。雖然學了許多法門,卻沒有專心修任何一個,連作人的基本都還沒有完備。
記得有位活佛到台灣弘法時,參加灌頂的人有十萬之眾,都是重覆參加的,只要有灌頂就去參加。雖然那位活佛再三說,灌頂一次就行了,不必再參加,可是信眾每次都還是要來,要再接受灌頂。反正灌頂越多越好,好像只要灌頂多了,就可以成佛似的。
老師曾多次講過,如果一個國家的人都去學佛修道,這個國家必定滅亡。不過老師也講過,沒有幾個人是真正學佛修道的,多數都是鬧著玩的,否則,為什麼學佛的人眾之中,那麼多不信因果,貪得無厭,因利忘義的人呢!
真巧,剛寫到這裡,聽見李宗盛在電視上正唱《凡人歌》中那句:「道義放兩旁,把利字擺中間」。搞了半天,我們仍是凡人啊。
記得前幾年有一位女士,因丈夫的行為不良,寫信質問老師說:「我先生跟您學佛多年,怎麼會做出這種事呢?」老師的回答也很妙,老師說:「誰跟我學佛啊?都是來吃飯照像的」。
沒見過老師的人,看了這句話應該心安了吧!至少你不是來吃飯照像的,你還可能是個真正的佛弟子呢。
所以,在老師的著作中,《論語別裁》這本書,是老師第一重視的,因為內容是講作人修養的根本。如果全體國民都中規中矩,既正派又有德,也就不會有人做有害健康的食品了,連豬啊,雞啊,也都不會吃抗生素,被打激素的針了。
再說修法吧!佛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只是針對根性不同的眾生;老師說,在釋迦佛教導的法門中,有兩個最為重要,一個是安般呼吸法門,一個是白骨觀。但是,現在修這兩個法門的人似乎不多,反而以準提法最為熱門。大概以為可以快速成就。反正現在一切流行快速,速食麵、麥當勞、速食雞……這一句話是我的感想,不是老師說的。
再說,不管什麼法門,自己選好去修就是了,誰對誰錯以自己修行成果為實,因為只有上師才能判斷對錯。況且,佛有佛眷,魔有魔眷,每人都有自己有緣的同伴隨眾,所以因果各自承擔。
一個真正有修有證的大師,是有資格評論的,評論是否為正法,教導的是否正確。連大唐國內都無師,現在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不過,作為一個修行人,選擇自認為正的路就好了,自己努力吧,何必浪費時間在人我是非之中呢?老師不是常常這樣告誡我們嗎!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三十) 二月初六&&
三月十七日,上海恆南書院舉辦了一個「身心性命研討會」,邀請了四位專家前來專題演講,第一位是南方科技大學的朱清時校長。
由於朱校長曾於元月廿日,在廟港的「江村市隱」處,講過有關「量子意識」的問題,文化界反應頗為熱烈,此次由這個問題,再講到現代科學與佛學的匯合之處。
朱校長以一個科學家的立場,多年來以科學精神探研佛學的深義,有見解,有發現,也有突破。這是南老師對他的評語。所以幾年前老師就鼓勵他,專注於科學與佛學的相通、相合、相融會的研究,那將是對人類文化進展的大貢獻。
這次朱校長所講的內容,頗為深入,又因為舉例說明較多,容易了解。這也是佛陀以及各宗教教主的教化方式,因為眾生根器平凡的較多,只好舉例說明。
修行人不是要修禪定嗎?朱校長講量子意識時說到,在禪定狀態中,人的認知狀態就提高了。這就像是儒家所謂的「寧靜致遠」。
我覺得,這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定能生慧」吧!
總之,這次朱校長所講的道理和科學實驗結果,對學佛的修行者,有很多的啟示。
第二個講演的人是宗性法師,題目是「唯識佛法與因果」。記得從前南老師一說到要研究唯識,我都會有點頭昏的感覺,因為唯識學太嚴肅,太邏輯;要很用力,很專心的去聽,去了解才行。所以我建議先講唯識入門吧,減低一些「難懂」的壓力再說。
不過,法師講到因果,用圖解說明,使人能了解得深入又擴大,確實淺顯明瞭易懂,尤以兩句話為修學者之警惕:
    起心動念皆因果  轉變心性是修持
下午林德深醫師的講題是「遺傳學與佛法」。林醫師是遺傳學專家,現為世界遺傳學會聯盟主席,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名譽教授。多年前他來大學堂從老師研習佛法,為了在他的專業領域中拓展研究。他學習認真,經常有修學報告給老師,聽老師說,他是有心得的。
去年九月廿八日,他與夫人李丹醫師,從香港來到太湖大學堂,對南師做了檢驗,確認已逝,故而決定卅日火化。由於二位醫師的解說,大家才明瞭,醫學界對死亡的認定,也是不斷的在修正,無形中,對生命的生與死,逐漸走進了佛學的範疇。
此次林醫師所講,包含了入胎及死亡,照片中顯示的女子因癌症去世,但是她的癌細胞,目前仍然存活。
第四位是台灣的書法大家杜忠誥教授,題目是「書藝中的生命意味」。杜老師在上大學時代已與南師結緣,因為《論語別裁》這本書。當時的杜同學由於對這本書十分欣賞,向同學大力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领导相处的9大禁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