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指数单位单位是什么啊?新闻里说微克,用字母怎么表示啊?

网页版学习工具 &
近来,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持续低能见度的雾霾天气令人担忧,也同时再度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思。随着新闻报道的深入,PM2.5这个词不断出现,什么是PM2.5?PM2.5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来看看日本新闻对PM2.5的定义吧!状(PM2.5)について|关于微小颗粒物(PM2.5)&2.5メートル(2.5の千分の1)以下の粒子状物質である。&粒子直径小于2.5微米(2.5毫米的千分之一)的微小颗粒物。&PM2.5は、呼吸器系の奥深くまで入りやすいことなどから、より健康への影響(、及び肺がんの)がされている。&PM2.5更容易深入我们的呼吸道,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呼吸道疾病、循环器官及肺癌等疾病),因此更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環境中の粒子状物質の環境は、粒径10マイクロメートル以下の粒子状物質(SPM)と粒径2.5マイクロメートル以下のPM2.5の2種類がある。&大气环境中的微小颗粒物的监测标准分为两种,一是粒径10微米以下的悬浮颗粒物(spm),一是粒径2.5微米以下的PM2.5。&PM2.5の環境基準は、長期と短期曝露、両者の健康影響を踏まえ、1年平均値に関する基準(長期基準)と1日平均値に関する基準(短期基準)を併せて。&PM2.5的监测标准以长期暴露、短期暴露以及两者对健康的影响为基础,其标准的设定包括年平均值(即长期标准)和日平均值(即短期标准)。&PM2.5及びSPMは、車の効果もあって低下傾向にあり、SPMについては、都内大気環境局のすべてで環境基準をしている。&PM2.5和spm的浓度在柴油机的限制使用下有所下降,spm则完全达到了城市大气环境检测局的标准。&PM2.5は、されたときに既に粒子のものと、などのガスが大気中で化学反応し二次的に粒子化するものとがある。&PM2.5包括排放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微小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气体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的微小颗粒物。表:2011年日本、美国及欧洲各国的PM2.5标准值(单位:微克/立方米)&&中国方面,根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一级标准限值:年平均为1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为35微克/立方米;二级标准限值:年平均为3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为75微克/立方米。其中一级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级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也就是说我国PM2.5标准值最大为75微克/立方米。图:PM2.5与头发、杉树花粉的大小比较&&声明:本双语文章的中文翻译系沪江日语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中文翻译仅代表译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相关热点:简介/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在中,特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PM2.5)。颗粒物能够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聚在或中,影响身体健康。
来源/PM2.5
PM2.5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在学术界的分为一次气溶胶(Primary&aerosol)和二次气溶胶(Secondary&aerosol)两种。自然源PM2.5从哪儿来?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人为源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
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在发展中国家,煤炭燃烧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没有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燃烧柴油的卡车,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颗粒物较多。
在室内,二手烟是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颗粒物的来源是不完全燃烧、因此只要是靠燃烧的烟草产品,都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也只是吸烟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为臭味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适用于金纸燃烧、焚香及燃烧蚊香。但是炒菜5分钟,PM2.5增加20倍系误读。&大气化学反应
除自然源和人为源之外,大气中的气态前体污染物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实现由气体到粒子的相态转换。
其中气态硫酸来自OH自由基氧化二氧化硫SO2的气态反应。&盐的水合物:如xCl·yH2O、xNO3·yH2O、xSO4·yH2O,随着湿度的变化,水合物对PM2.5的影响较大,水不仅与盐化合物生成水合物,由于湿度的改变还形成了盐的微小溶液液滴。
危害影响/PM2.5
危害介绍PM2.5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颗粒物能飘到较远的地方,因此影响范围较大。
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全球每年约210万人死于PM2.5等颗粒物浓度上升
据悉,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全球环境展望5》指出,每年有70万人死于因臭氧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近200万的过早死亡病例与颗粒物污染有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也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中称,人类的平均寿命因为空气污染很可能已经缩短了5年半。&NASA 2010年9月公布的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表明,由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平均为每天1000人,每年有35至40万的人面临着死亡。具体来讲,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就预计有5万中国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总体来说,这份报告发现,中国的空气污染使得城市居民的寿命减少了18年。
伦敦毒雾事件
日的毒雾事件是伦敦历史上最惨痛的时刻之一,那场毒雾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无数伦敦市民呼吸困难,交通瘫痪多日,数百万人受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认定PM2.5致癌
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然而,虽然空气污染作为一个整体致癌因素被提出,它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是由其所含的几大污染物同时作用的结果。
对颗粒的长期暴露可引发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5]&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总死亡风险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此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
人们一般认为,PM2.5只是空气污染。其实,PM2.5对整体气候的影响可能更糟糕。PM2.5能影响成云和降雨过程,间接影响着气候变化。大气中雨水的凝结核,除了海水中的盐分,细颗粒物PM2.5也是重要的源。有些条件下,PM2.5太多了,可能“分食”水分,使天空中的云滴都长不大,蓝天白云就变得比以前更少;有些条件下,PM2.5会增加凝结核的数量,使天空中的雨滴增多,极端时可能发生暴雨。影响分布图PM2.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细颗粒物的密度。地图由达尔豪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制作。他们根据NASA的两台卫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了一张显示出2001年至2006年细颗粒物平均值的地图。&在这张图上红色(即细颗粒物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细颗粒物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在这张年间平均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上,全球细颗粒物最高的地区在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细颗粒物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比撒哈拉沙漠还要高很多。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球观测站(NASA's&Earth&Observatory)公布了一幅地图,展示了1850年至2000年之间全球各地区大气污染物细颗粒物浓度变化和致死人数情况。PM2.5与机动车2010年,韦斯特发表了一项基于单一的大气环境计算机模型的研究报告,估算了全球空气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韦斯特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利用一系列不同的大气环境计算机模型,总共六个,他们可以提高此前估算数据的精确度。2013年,他们在《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发表了他们的研究论文,得出如下结论:全世界每年因为室外的有毒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而死亡的人数为210万。
这幅地图显示了1850年至2000年全球空气污染水平变化,以及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因空气污染致死人数分布情况。颜色越深,表明该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每年空气污染致死人数越多。咖啡色地区比浅棕色地区有更多的人过早死亡。蓝色地区的空气质量1850年以来已经改善,早逝人数下降。
在中国东部、印度北部和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导致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大大增加,并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些人口稠密、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深褐色),人为造成的空气污染导致每年每平方公里超过1000人过早死亡。
少数地区(蓝色),如美国东南部,细颗粒物浓度相对于工业化前的水平有所下降,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下降。在美国东南部地区,细颗粒物浓度的下降可能与过去160年中当地生物质燃烧水平的下降有关。图解空气污染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注意到颗粒物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在,每年由于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人(2000年数据),在欧洲这一数字则高达20万。 现在,许多研究已证实颗粒物会对和造成伤害,导致、、、和。 颗粒物的大小决定了它们最终在中的位置。较大的颗粒物往往会被和过滤,无法通过和。然而,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以穿透这些屏障达到和。而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大于PM10,更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在城市中以重金属元素最为严重,较突出的有Zn、Pb、As、Cd等,而不同地区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有毒微生物等。由于体积更小,PM2.5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更小的微粒(直径小于等于100)会通过肺部传递影响其他器官。 其中,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PM2.5会导致动脉斑块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和,最终导致或其他心血管问题。这项始于1982年的研究证实,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μg/m3 ,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μg/m3 ,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此外,PM2.5极易吸附等和,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等研究者,于《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估计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在35万-50万人之间。
监测方法/PM2.5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2年5月下发的《PM2.5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指标与要求(试行)》确定了三种PM2.5的自动监测方法,分别是β射线方法仪器加装动态加热系统,β射线方法仪器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微量振荡天平方法仪器加膜动态测量系统(FDMS)。
应对措施/PM2.5
预防方法1、过滤法包括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优点是明显降低PM2.5的浓度,缺点是滤膜需要清洗或更换。2、水吸附法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鱼缸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亲水性PM2.5,缺点是增加湿度,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3、植物吸收法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优点是能产生有利气体,缺点是吸收效率低,有些植物会产生有害气体。4、空气负离子去除法空气负离子具有极佳的空气净化效果。能有效消灭可入肺颗粒物的危害,从而显著减少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PM2.5的数量和颗粒物上所带有的细菌及病毒。北美发达国家早运用负离子技术来消除PM2.5带来的危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生活应对
1、雾霾天气少开窗,最好不出门或晨练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月亮出来再开窗通风。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高,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升高,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食管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2、外出戴专业防尘口罩
一般常规口罩不会起到作用,因为颗粒物太细小,KN90,KN95,N95级别的防尘口罩才能有效过滤这类细颗粒物,同时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避免不密合导致周围泄漏。另外,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比较好的防PM2.5的口罩主要是滤片而不是口罩,比如有活性炭滤片的口罩以及医用口罩是无法防PM2.5的。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加强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能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4、少量补充维生素D
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太少,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压抑、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5、饮食清淡多喝蜂蜜水
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食品。
6、深层清洁
人体表面的皮肤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很容易受到雾霾天气的伤害。尤其是在繁华喧嚣十面“霾”伏的都市中,除了随时要应对雾霾危“肌”外,由于建筑施工、汽车尾汽、工业燃料燃烧、燃放烟花爆烛等原因造成悬浮颗粒物多,难免会堵塞在毛孔中形成黑头,造成毛孔阻塞、角质堆积、肌肤起皮等肌肤问题,所以自我保护的首要措施就是深层清洁肌肤表层,清洁毛孔。
7、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
烟雾中有大量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
各国标准/PM2.5
由于颗粒物对健康影响巨大,各国政府均设立了相关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就减少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全球性指导,于2005年发布了《空气质量准则》,其中包括了对颗粒物浓度的限制:
PM10PM2.5选择浓度依据过渡时期目标-1(IT-1)70 ug/m?35 ug/m?相对于AQG水平而言,在这些水平的长期暴露会增加大约15%的死亡风险。过渡时期目标-2(IT-2)50 ug/m?25 ug/m?除了其它健康利益外,与过渡时期目标-1相比,在这个水平的暴露会降低大约6% [2%~11%]的死亡风险。过渡时期目标-3(IT-3)30 ug/m?15 ug/m?除了其它健康利益外,与过渡时期目标-2相比,在这个水平的暴露会降低大约6% [2%~11%]的死亡风险。空气质量准则值(AQG)20 ug/m?10 ug/m?对于PM2.5的长期暴露,这是一个最低水平,在这个水平,总死亡率、心肺疾病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会增加(95%以上可信度)欧盟对PM10的限制标准(法案1999/30/EC和96/62/EC)如下表: 第一期(起)第二期(起)年平均值40 ug/m?20 ug/m?24小时平均值50 ug/m?50 ug/m?每年允许超标天数357美国作为较早研究PM2.5的国家,于1997年就首次发布包括PM2.5空气污染物年平均值和24小时平均值之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接续发布更严格PM2.5之24小时平均值标准;日,美国环保署依据更新近之医学研究结论,将保护国民健康之PM2.5首要年平均值标准再从每立方米15微克降低至12微克。美国通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tional&Ambient&Air&Quality&Standards)对颗粒物进行限制,最新标准如下:
PM10PM2.5年平均值无12 ug/m?24小时平均值150 ug/m?35 ug/m?中国大陆雾霾笼罩下的CBD由于开展相关监测和研究起步较晚,大陆从2012年起在各主要城市开展PM2.5监测的试验工作,并定于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时期目标-1”等同的G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PM10(一级/二级)PM2.5(一级/二级)年平均浓度限值40 / 70 ug/m?15 / 35 ug/m?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50 / 150 ug/m?35 / 75 ug/m?台湾环保署于日公告修正空气品质标准,增订PM2.5空气品质标准,并依据其台湾健康影响研究结果,以健康影响为优先考量,将PM2.5&24小时值订为35μg/m3、年平均值订为15μg&/m3。台湾保署初步订于民国109(2020)年达成台湾细悬浮微粒浓度年平均值15μg/m3的目标,同时将依国际管制趋势发展,逐期检讨其PM2.5空气品质标准,并朝达成WHO提出之空气品质准则値(24小时值订为25μg/m3、年平均值订为10μg&/m3)为空气品质改善目标。 PM10PM2.5年平均浓度限值65 ug/m?15 ug/m?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125 ug/m?35 ug/m?
各国政策/PM2.5
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在环保部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被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
日环保部公布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国74个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国控点”监测的试运行。
日,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环保部明确提出了新标准实施的“三步走”目标。按照计划,2012年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按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95个站点完成PM2.5仪器安装调试并试运行,有138个站点开始正式PM2.5监测并发布数据。德国
短期解决措施
首先,对某类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第二,就是要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此外,关闭城市内的建筑工地也有助缓解污染。在火炉中燃烧木头、焚烧垃圾等行为一定要注意避免。
一、设定机动车排放标准。
二、严格大型锅炉和工业设施排放标准。欧洲已统一规定了工业排放标准,出台《工业排放令》。
三、设定小型锅炉设备排放标准,例如房屋暖气等供暖设备。
四、设定机械设备排放标准,如工程机械。
五、设立“环保区域”,德国超过40个城市以及许多欧洲国家均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驶入。
六、禁止重型货车通行。重型货车的污染物排放通常较高。
七、限速。
八、通过补贴或宣传项目,鼓励乘坐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
九、通过合理的交通指示灯变化、设置机动车专用道等更好管理交通。法国
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并预防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法国于2010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法令,其中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
在法国,空气质量监测协会负责监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并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提供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天会在网站上发布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并就如何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建议。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
法国公共卫生高级委员会在2012年4月公布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新的保护公众健康的建议,尤其是针对肺病和心脏病患者、幼龄儿童与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建议指出,当空气中PM10浓度为50至80微克每立方米时,已表现出症状的肺病和心脏病患者应考虑减少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当PM10浓度超过80微克每立方米时,敏感人群应减少甚至避免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哮喘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使用吸入类药物的次数,健康人群如果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或咽喉痛等症状,也应减少户外活动与激烈体育运动。美国PM2.5定期审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网站的信息显示,空气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美国面临的空气污染主要由六大因素所致:气态污染物、温室气体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气候影响。
美国环保署和其他机构合作设立了“空气质量指数”,向公众提供有关地方空气质量以及空气污染水平是否达到威胁公众健康的及时、易懂信息。登录美国环保署和其他机构合办的AIRNow网站,可以看到全美各地动态空气质量指数图、臭氧指数图、PM2.5指数图以及根据各指数列出的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5处地点。
根据《洁净空气法》,环保署须定期审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2006年,美国环保署针对PM2.5标准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规定全美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任何地区、任何24小时周期内PM2.5最高浓度由先前的每立方米65微克降至每立方米35微克,而年平均浓度标准则是每立方米小于或等于15微克。直径在2.5微米到10微米之间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标准为24小时周期内每立方米150微克。根据可吸入颗粒物水平,环保署将各地的空气质量分为三类:未达标、达标或虽然数据不足但可被认为达标、数据不足。如果某个区域被列为未达标,所在的州和地方政府需要在三年内制定执行计划,列出该地如何减少导致可吸入颗粒物聚集的污染物排放,以达到并保持环保署列出的空气质量标准。&英国
依法划定“烟尘控制区”
日的毒雾事件是伦敦历史上最惨痛的时刻之一,当时那场毒雾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无数伦敦市民呼吸困难,交通瘫痪多日,数百万人受影响,而在那场灾难之后,英国政府做了补救工作。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禁止直接燃烧煤炭。此外,还陆续关停了伦敦所有烧煤的火电厂,将其搬到城市以外的地方。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伦敦的空气质量一直在改进中。
据伦敦市政府提供的数据,大约有72.2万人住在伦敦以外的地区,每天搭乘各类交通工具来伦敦工作。伦敦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规模巨大的通勤者意味着道路交通网络已经承受巨大的压力。比如在伦敦最繁忙的火车站滑铁卢车站里,每天交通高峰期的3个小时里客流量有5.1万人。道路交通同样也是如此,有超过300万辆机动车在路面上行驶。而自从2003年开始征收道路拥堵税以来,据估计每天路上的车流量减少了7万辆。
在过去50年间,由于在伦敦的家庭和工业中使用煤炭已经逐渐销声匿迹,交通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最大的来源。伦敦空气中58%的氮氧化物,以及68%的PM10污染物颗粒都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
英国环境专家、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弗兰克·凯利教授指出,由于人口密度高,通勤者众多,从事商务和旅行的车辆川流不息,这都给空气质量带来压力。对此,凯利建议在城市地区尽量使用小排量的汽油动力汽车以及清洁的公共交通,并对使用柴油的公交车和出租车进行升级改造。
中国现状&/PM2.5
日 北京在中国大部分,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然而,中国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API)却没有把PM2.5纳入监测之列。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于2011年1月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20个国内评价城市普遍未开展细颗粒物监测。PM2.5这类细颗粒物对光的散射作用比较强,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导致灰霾形成。2009年,中国的环保部门曾对灰霾天进行了试点监测,结果显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的天数在51至211天;其中天津灰霾天达到51天,深圳为115天,重庆133天,上海134天,苏州169天。而我国细颗粒物污染在全球范围内的横向对比同样不容乐观。2010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利用卫星测量数据和计算机模拟信息制作的地图展示了2001年至2006年全球平均PM2.5分布情况,地图显示,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都处于细颗粒物浓度最高的地区。&对于空气净化,应该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最基础的个人卫生做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PM2.5不再成为威胁大家的因素,我们的空气质量也将改善,天空也将绽放蔚蓝。日,美驻华使馆的PM2.5监测数据曾爆表一次,使馆在上描述其为“Crazy&bad(糟糕透顶)”。 2011年,随着部分地区的空气监测引发关注和热议。PM2.5和这两种空气监测标准也进入公众视野。2011年年初《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版征求公开意见,PM2.5可吸入颗粒物尚未列入新标准,但开始作为各地指标的参考值。日,著名大气环境专家称若将PM2.5纳入评价,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的北京PM2.5监测数据再次爆表,指数为522,超过了最高污染指数500,也因“超出该污染物的值域”,在美国环保局网站上无法转换为。 而同一天,北京环保局公告为轻度污染。 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网站开始实时发布PM2.5的小时浓度数据,市民可登录该中心网站查询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综合观测实验室的研究性监测数据,只能代表其所在地(海淀区车公庄西路14号&)这一点位的PM2.5浓度水平。通过该点位的监测情况,可以大致反映出PM2.5的变化趋势,但不能代表全市情况,数据仅供市民参考。& 日,国务院常务会同意发布新修订的。会议要求2012年在、、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 日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496个监测点位,开展细颗粒物(PM2.5)监测,并向公众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日,环保部发布了2013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74个城市中94.6%的城市PM2.5不达标,达标城市仅有4个——舟山、惠州、海口和拉萨。 日,北京市环保局首次发布2013年全年空气质量状况及首个PM2.5年均浓度值,相比每立方米35微克的国家标准,2013年北京的PM2.5浓度超标约1.5倍,全年优良天数不足一半。 日,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预计未来三天将持续重度污染状态。周六夜间随着冷空气影响北京,污染状况将明显改善。
其他/PM2.5
北京计划5年内新增100万亩森林控制污染日北京市政府专题会议中,《北京市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获得原则通过,方案提出将重点控制PM2.5污染,并计划五年内新增森林面积100万亩,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中国PM2.5差异中美双方所采用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不同,中国采用的是第一阶段的评价标准,而美国采用第三阶段评价标准。以标志着“优质”的指数50为例,它在中国对应着“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而在美国采用的第三阶段标准中,则对应着“PM2.5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媒体证实炒菜5分钟室内PM2.5飙升近20倍近日,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一句“中国人习惯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也不小”,引爆了网民的调侃和讨论。烹饪究竟会不会产生PM2.5?哪种烹饪方式产生的PM2.5比较大?昨日,新京报记者邀请环保公益组织“自然大学”研究人员,在家中使用蒸、煮、炸、炒这4种方式,监测PM2.5的数值变化。结果显示,烹饪确实能产生PM2.5,但蒸、煮方式,产生的PM2.5并不多,而油炸、炒菜时,PM2.5则迅速飙升8倍到近20倍,达到严重污染甚至爆表的级别,其中炒菜产生的PM2.5最多,5分钟内PM2.5数值就从开始时的38微克/立方米增加到了787微克/立方米。“自然大学”研究人员谢新源表示,通过实验不难看出,烹饪尤其是炒、炸的方式,确实会产生不可忽视的PM2.5,尽管它可能比起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产生的PM2.5来说,占比算小的,但由于油烟中吸附了有害物质,因此公众也不能低估。可致初次怀孕孕妇流产日,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博士生齐伟的最新科研成果显示,PM2.5中的碳纳米颗粒对初次怀孕孕体具有很明显的损伤作用,造成率高达70%。北京城市核心区不再烧煤为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北京市出台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减排工程,到2015年,城市核心区将实现无煤化。日本新型显微镜 能“看透”雾霾日,日本工学院大学教授坂本哲夫的研究小组宣布,开发出了能逐个分析微小颗粒物PM2.5成分和内部构造的新型。报道称,新型显微镜将有助于识别中国和日本等地的PM2.5发生源、厘清分量差异以及对人体的有害程度。报道指出,研究小组在日本不易受大气污染源影响的福江岛采集PM2.5颗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PM2.5含有烧煤时释放的碳素。专家称PM2.5已被确认为致癌物2014年&1月14日,《中国气候公报》公布,2013年的霾天创52年来最多。而近期网络流传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核雾染”这个新词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与热议。1月15日,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表示:大气颗粒物,即所谓的PM2.5是一种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肯定是的一个致病因子。但公众不必过于恐慌,实际上我们每天接触的空气里都有致癌物,但没到这个程度,也并不是说就一定会得肺癌。PM2.5会增加婴儿致畸率和早产率201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称,天气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影响生殖能力、改变免疫结构等,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郭应禄表示,即使有影响也不会太大,目前来看,雾霾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主要还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PM0.5对健康危害甚于PM2.52013年10月,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结果显示,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
显示方式: |
共有19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三峡环境与生态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25次
参与编辑人数:6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6:5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m2.5浓度单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