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试题题,第三小问,为什么测量值偏大

当前位置: >>
云南省201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试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
第 51 讲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一)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体验成功 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为 4 V、额定功率为 1.6 W 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 曲线.要求所测电压的范围为 0.1 V~4 V. 现有器材: 直流电源 E(电动势为 4.5 V, 内阻不计)、 电压表 (量程为 4.5 V, 内阻约 4× 4 10 Ω)、电流表 (量程为 250 mA,内阻约 2 Ω)、电流表 (量程为 500 mA,内阻约 1 Ω)、滑 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约 30 Ω)、开关 S 和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使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在如图 甲、乙所示的两个电路中,应该选用的是 .[2006 年高考? 全国理综卷Ⅱ]甲 乙 P U2 解析: 小灯泡的额定电流 I= =0.4 A, 故电流表应选用 ; 小灯泡的电阻 R= =10 Ω, U P 由于 R?RV,故应选电流表外接法. 答案: 甲 2.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用导线 a、b、c、d、e、f、g 和 h 按如 图所示的方式连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1)若电压表的示数为 2 V, 电流表的示数为零, 小灯泡不亮, 则断路的导线为 . (2)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电流表的示数为 0.3 A, 小灯泡亮, 则断路的导线为 . (3)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 为零,则断路的导线为 . [2007 年高考? 重庆理综卷] 解析:(1)电压表的示数为 2 V,电流表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说明电压表与小灯泡 没有并联好(可能是 d、h 导线断路),但电压表又与其他部分组成了闭合电路,故断路的导 线只可能是 d. (2)小灯泡亮,但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同样说明电压表与小灯泡没有并联好(可能是 d、h 导线断路),也可能说明电压表没有接入电路中,故断路的导线只可能是 h. (3)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 零, 说明滑动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没有起到如连接电路中应起到的分压作用, 而仅起到限流 作用,故可断定断路的导线为 g. 答案:(1)d (2)h (3)g 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绘标有“3.8 V 0.3 A”字样的小灯泡的灯丝 电阻 R 随电压 U 变化的图象. (1)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下列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 (量程为 100 mA,内阻约为 2 Ω);电流表 (量程为 0.6 A,内阻约用心 爱心 专心 为 0.3 Ω); 电压表 (量程为 5 V, 内阻约为 5 kΩ); 电压表 (量程为 15 V, 内阻约为 15 kΩ); 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为 5 Ω); 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为 50 Ω); 电源 E1(电动势为 1.5 V, 内阻为 0.2 Ω);电源 E2(电动势为 4 V,内阻约为 0.04 Ω).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 器 ,电源 .(填器材符号)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 R-U 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灯泡在不工 作时,灯丝的电阻为 Ω;当所加电压为 3.00 V 时,灯丝的电阻为 Ω,灯 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 W.乙 (3)根据 R-U 图象,可确定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P 与外加电压 U 的关系.符合该关系的 示意图是图丙中的 .丙 解析:(1)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0.3 A,额定电压为 3.8 V,故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 应选用 ,电源应选 E2,分压接法中滑动变阻器应小于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选 R1. (2)由图象可知,当小灯泡不工作时 U=0,R=1.5 Ω 当 U=3.00 V 时,R′=11.5 Ω,此时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 U2 P′= =0.78 W. R′ (3)虽然随着工作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灯丝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增大,但由图乙可 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流过它的电流也越大,根据 P=IU 可知,P-U 图象如选项 A 所示. 答案:(1) R1 E2 (2)1.5 11.5 0.78 (3)A (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体验成功 1.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R 的阻值,并求出其电阻率 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 50 kΩ)、电流表(内阻约为 40 Ω)、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待 测电阻(约为 250 Ω)及导线若干.(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用心爱心专心 (1)画出测量 R 的电路图. (2)图甲中的 6 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 6 组电流 I、电压 U 的值,写出根据此图求 R 的 步骤: . 求出的电阻值 R= Ω.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 50 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 结果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cm,直径为 cm.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 ρ= Ω?cm.[2003 年高考? 全国理综卷] 答案:(1)电路图如图丁或戊所示丁戊(2)①作 U-I 图线, 舍去左起第 2 点, 其余 5 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②求该直线的斜率,则斜率大小就等于电阻大小 229(221~237 均可) (3)0.800 0.194 - (4)8.46× 2 10 2.某电压表的内阻在 20 kΩ~50 kΩ 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待测电压表 (量程为 3 V)、电流表 (量程为 200 μA)、电流表 (量程为 5 mA)、电流表 (量程为 0.6 A)、滑动变阻器 R(最大值为 1 kΩ)、电源 E(电动势为 4 V)、开关 S.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 . (2)为了减小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电路图. 解析:(1)因为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必须由电流表测定,所以电流表与电压表应串联,这用心 爱心 专心 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伏安法, 电压表成了一个“可自报电压的大电阻”, 由于电压表的内 阻在 20 kΩ~50 kΩ 之间,电流表的内阻与电压表的内阻相比可忽略不计,而滑动变阻器 R 的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 且实验要求测多组数据, 因此实验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 压式,这样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在 80 μA~200 μA 之间,故电流表应选 .根据电流表、电压 U 表的示数,可求得电压表的内阻 RV= . I (2)电路图如图所示.答案:(1)(2)如图所示用心爱心专心 金典练习二十五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选择题部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若电流表的内阻为 1 Ω,电压表的内阻为 5000 Ω,Rx 约为 10 Ω, 则图甲、 乙两个电路中哪个测量结果较为准确?该电路的系统误差使得测量值比真实 值偏大还是偏小?( )甲 乙 A.甲电路,偏大 B.甲电路,偏小 C.乙电路,偏大 D.乙电路,偏小 RV Rx RxRV 解析:因为 > ,应选用甲电路;若不考虑偶然误差,R 测= ,测量值偏小. Rx RA Rx+RV 答案:B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 10 mA 和 2 V,电压表的内阻为 1000 Ω,则待测电阻 Rx 的真实值应为( ) A.150 Ω B.200 Ω C.250 Ω D.300 Ω U RxRV 解析:R 测= = Ix+IV Rx+RV 2 Rx × 1000 即 = 0.01 Rx+1000 解得:Rx=250 Ω. 答案:C 3.图示是一种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电路图,其中 R1、R2 是未知的定值电阻,R3 是保护 电阻,R 是电阻箱,Rx 为待测电阻, 是一只零刻度在中央、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双向电 压表.闭合开关 S1、S2,调节 R,使电压表 的指针指在零刻度处,这时 R 的示数为 90 Ω; 将 R1、R2 互换后再次闭合 S1、S2,调节 R,使指针指在零刻度处,这时 R 的示数为 160 Ω. 那么,被测电阻 Rx 的数值和 R1 与 R2 的比值分别为( ) A.120 Ω,3∶4 B.125 Ω,4∶3 C.160 Ω,16∶9 D.250 Ω,9∶16 解析:R1、R2 交换位置前,有: Rx R2 = R R1 R1、R2 交换位置后,有: Rx R1 = R′ R2 解得:R= RR′=120 Ω R1 =3∶4. R2 答案:A 4.许多精密仪器中常常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精确地调节某一电阻两 端的电压, 图中 R1、 2 是两只滑动变阻器, R 通过它们可以对负载电阻 R0(阻 值约为 500 Ω)两端的电压进行粗调和微调.已知两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分别为 200 Ω 和 10 Ω,下列关于 R1、R2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 R1=200 Ω,R2=10 Ω,则调节 R1 起粗调作用 B.如果 R1=10 Ω,R2=200 Ω,则调节 R1 起微调作用 C.如果 R1=200 Ω,R2=10 Ω,则调节 R2 起粗调作用用心 爱心 专心 D.如果 R1=10 Ω,R2=200 Ω,则调节 R2 起微调作用 解析:若 R1=200 Ω,R2=10 Ω,则 R2 与 R0 组成的部分电路的电阻远小于 R1,移动 R1 上的滑片很不方便调节 R2 两端的电压.当 R1=10 Ω,R2=200 Ω 时,移动 R1 上的滑片使 R1 两端的电压变化较快,移动 R2 上的滑片使 R0 两端的电压变化相对较慢,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D 非选择题部分共 8 小题,共 76 分. 5.(8 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得电阻丝的长度为 60.00 cm, 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运用伏安法测得的电压、电流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示数计 算出电阻率 ρ 的大小为 Ω?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甲 乙 解析:由题图可得:d=0.400 mm U=2.20 V,I=0.44 A πUd2 - 可得:ρ= =1.0× 6 Ω?m. 10 4IL - 答案:1.0× 6 10 6.(8 分)某同学测绘标有“4.8 V 0.3 A”字样的小灯泡的电功率 P 随电压 U 变化的图 象,要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 0 到 4.8 V 连续变化,为了使测量尽可能地准确,除了导线和 开关外,可供选择的仪器还有: A.电流表(量程为 0.6 A,内阻约为 1 Ω); B.电流表(量程为 3 A,内阻约为 0.2 Ω); C.电压表(量程为 6 V,内阻约为 2 kΩ); D.电压表(量程为 15 V,内阻约为 4.5 kΩ);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 0~20 Ω,额定电流为 2 A);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 0~2 kΩ,额定电流为 0.5 A); G.电池组(电动势为 6 V,内阻约为 1 Ω). (1)选用的器材代号为 . (2)在图甲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3)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描出 P-U 图象,如图乙所示,小灯泡在 1.5 V 电压下的阻值为 Ω.甲乙丙解析:根据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4.8 V,额定电流为 0.3 A 可知,电流表选择 A,电压 表选择 C. 要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由 0 到 4.8 V 连续变化,应采用分压电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 宜太大,应选 E. U 4.8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R= = Ω=16 Ω,R?RV,因此选用电流表外接法,电路 I 0.3 如图丙所示. U2 由图甲可得, 小灯泡在 1.5 V 电压下的功率为 1.0 W, 故此时小灯泡的电阻 R= =2.25 P用心 爱心 专心 Ω. 答案:(1)ACEG (2)如图丙所示 (3)2.25 7.(10 分)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 通过实验得 到如下数据(I 和 U 分别表示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 I/A 0.12 0.21 0.29 0.34 0.38 0.45 0.47 0.49 0.50 U/V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1)该同学漏填了 U=1.20 V 时对应的电流 I,请根据如图甲所 示的指针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在上表空格中填上相应的示数. (2)在如图乙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可用的器材有: 电压表、 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为 0~10 Ω)、 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3)在图丙所示的坐标中画出小灯泡的 U-I 曲线. [2004 年高考? 上海物理卷]答案:(1)0.42 (2)如图丁所示 (3)如图戊所示8.(10 分)需要测量电流表 的内阻 r1,实验室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器材(代号) 规格 量程为 10 mA,内阻 r1 待测(约 40 Ω) 电流表 量程为 750 μA,内阻 r2=600 Ω 电流表 量程为 15 V,阻值约为 10 kΩ 电压表 电源 E 电动势 E=1.5 V,内阻可以忽略 滑动变阻器 R1 阻值范围为 0~20 Ω 电阻箱 R2 阻值范围为 0~9999.9 Ω 开关 S 两个 导线若干 在下列设计的四个电路图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的在对应的横线上写出 r1 的表达式, 并说明所用符号的物理意义;认为不合适的在对应的横线上写出理由.用心爱心专心 A 图: B 图: C 图: D 图:; ; ; .1 表测量电压,工作电压最大为量程的 ,示数误差会很大.由数据表可 10 知, 、 表满偏时电压相近,故可将 当电压表使用. 答案:A 图: 的示数远小于量程,无法准确读数 B 图: 、R1、R2 都被短路 I2?2 r C 图:r1= ,I1、I2 分别为 、 的示数 I1 D 图: 、 、R1 被短路 9.(10 分)用下列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 Rx 的阻值 (900~1000 Ω): 解析:若选用 电源 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 9.0 V); 电压表 (量程为 1.5 V,内阻 r1=750 Ω); 电压表 (量程为 5 V,内阻 r2=2500 Ω); 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约为 100 Ω); 单刀单掷开关 S,导线若干. 1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示数不小于其量程的 , 试画出测量电阻 Rx 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 3 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图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连线. (3)若电压表 的示数用 U1 表示,电压表 的示数用 U2 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 示 Rx 的公式为: . 1 解析:(1)由于题目中要求电压表的示数不小于其量程的 ,所以必须采用分压式电路; 3 而测量电阻 Rx 的值还必须知道 Rx 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已知,所 以可以用电压表充当电流表,可以选用下列两种中的任一种.乙 (2)实物连接图如图丁或戊所示.丙丁戊用心爱心专心 U1 U2 U1 (3)采用乙图,则: = - Rx r2 r1 U1r1r2 所以 Rx= U2r1-U1r2 U1 U2-U1 采用丙图,则: = r1 Rx U2-U1 所以 Rx= r. U1 1 答案:(1)如图乙或丙所示 (2)如图丁或戊所示 U2-U1 U1r1r2 (3)Rx= 或 Rx= r U1 1 U2r1-U1r2 10.(10 分)要测量一长度为 L、直径为 D 的电阻丝的阻值. (1)用多用电表粗测该段电阻丝的阻值.用已经调零且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 10”位置 的多用电表测量, 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大, 这时应将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 ”位置; 调零后测量,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段电阻丝的电阻为 Ω.(2)现在需要进一步精确测量该电阻丝的阻值.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量程为 0.6 A、内阻为 0.5 Ω 的电流表; B.量程为 3 A、内阻为 0.1 Ω 的电流表; C.量程为 3 V、内阻为 6 kΩ 的电压表; D.量程为 15 V、内阻为 30 kΩ 的电压表; E.阻值范围为 1 kΩ 的滑动变阻器 R1; F.阻值范围为 50 Ω 的滑动变阻器 R2; G.蓄电池的电动势为 6 V,内阻很小;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为使测量结果尽可能准确,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 器应选用 .(填仪器的代号) 若选择了最合适的器材,采用最恰当的实验电路进行实验测量,电流表的示数是 I,电 压表的示数是 U,则该电阻丝的电阻率 ρ= . 解析:(1)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说明电阻值小,这时应使选择旋钮指向较小倍率,即欧 姆挡的“× 1”位置,多用电表欧姆挡的示数是表针示数乘以旋钮所在位置的倍率,所以电 阻值为 22× Ω=22 Ω. 1 E 6 (2)测量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 I= = A<0.3 A,所以电流表应选择 A,电压表应选 R 22 择 C,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F. U L 4L 由 R= 和 R=ρ =ρ 2 I S πD πD2U 联立解得:ρ= . 4LI πD2U 答案:(1)× 22 (2)A C F 1 4LI 11.(10 分)有一根细而均匀的导电材料样品,截面为同心圆环,如图甲所示.此样品的长用心 爱心 专心 L 约为 3 cm,电阻约为 100 Ω,已知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 ρ,且该样品的内径太小而无法直 接测量.现提供以下实验器材: A.20 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 B.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 (量程为 50 mA,内阻 r1=100 Ω); D.电流表 (量程为 100 mA,内阻 r2 约为 40 Ω); E.滑动变阻器 R1(0~10 Ω,额定电流为 2 A); F.直流电源 E(电动势为 12 V,内阻很小); G.导电材料样品 R2(长 L 约为 3 cm,电阻 R2 约为 100 Ω); H.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样品内径 d 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样品的长度如图乙所示, 其示数 L= mm; 用螺旋测微器 测得该样品的外径如图丙所示,其示数 D= mm.(2)在虚线框中画出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并标明所选器材的字母. (3)用已知物理量和所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样品的内径 d(写出推导过程). 答案:(1)30.35 3.204~3.206 (2)电路如图丁所示 (3)设电流表 、 的示数分别为 I1、I2,则: I1r1=(I2-I1)R2 L 根据电阻定律 R2=ρ ,由几何知识得: S π(D2-d2) S= 4 4ρL(I2-I1) 联立解得:d= D2- . πI1r1 12.(10 分)检测一个最大阻值为 5 Ω 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滑动变阻器 Rx,全电阻约为 5 Ω(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 B.电流表 (量程为 0.6 A,内阻约为 0.6 Ω); C.电流表 (量程为 3 A,内阻约为 0.12 Ω); D.电压表 (量程为 15 V,内阻约为 15 kΩ); E.电压表 (量程为 3 V,内阻约为 3 kΩ); F.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为 20 Ω); G.直流电源 E(电动势为 3 V,内阻不计); H.游标卡尺; I.毫米刻度尺; J.开关 S、导线若干. (1)用伏安法测定 Rx 的最大阻值, 所选电流表为 (填 “ ” 或 “ ”), 所 选 电 压表 为 (填 “ ” 或 “ ”). (2)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 图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3)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 率, 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 在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 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骤,并给出用心 爱心 专心 直径和总长度的表达式.[2007 年高考? 山东理综卷] 解析:(1)电源的电动势为 3 V,故电压表应选 .若在待测滑动变阻器 Rx 两端加上 3 V E 3 的电压,通过 Rx 的电流也仅约为 0.6 A(I= = A=0.6 A),故电流表应选 . Rx 5 (2)设计此题中的测量电路时,根据题中提供的可使用器材,要注意考虑两个方面的问 题:①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②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分压式和 限流式接法的选择.由于选用的电压表 的内阻(约为 3 kΩ)远大于待测滑动变阻器 Rx 的阻值 (最大阻值为 5 Ω),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由于滑动变阻器的全电阻约为 20 Ω,在此题中,采 用分压式或限流式接法均能满足要求完成实验,故有两种方案可供选 用.(答题时选用任一种均可) 答案:(1) 方案一 (2)电路原理图和对应的实物连接图如图乙所示 (3)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的匝数 n; ②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所有线圈的排列长度 l, 可得 l 电阻丝的直径 d= ; n ③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 D, 可得电阻丝 l 的总长度 L=nπ(D- ),也可以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瓷管部 n l 分的外径 D,得电阻丝的总长度 L=nπ(D+ ); n ④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 方案二 (2)电路原理图和对应的实物连接图如图丙所示 (3)需要的器材:游标卡尺.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数出变阻器线圈缠绕的匝数 n; ②用游标卡尺测量变阻器线圈部分的外径 D1 和瓷管部分 D1-D2 的外径 D2, 可得电阻丝的直径 d= , 电阻丝的总长度 L 2 n = π(D1-D2); 2 ③重复测量三次,求出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的平均值.用心爱心专心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13200所
24小时更新:3845
总量:617437
2013届高三物理名校试题精选+解析第二部分专题18
运动和力学实验(包括长度的测量)
2013届高三物理名校试题精选+解析第二部分专题18
运动和力学实验(包括长度的测量)
时间: 13:49:01
下载量:5040次
大小:2.27M
所属资料:无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在手机端浏览文档
1/252/253/254/255/256/25
预览已结束,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哦~
&#xe6热门推荐
&#xe6相关资源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浏览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三物理第一轮考点综合测试题3.doc 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高三物理第一轮考点综合测试题3.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走路时,只有地对脚的作用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时,人才能往前走
B.走路时,地对脚的作用力与脚蹬地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C.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则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
D.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解析: 地对脚的作用力与脚蹬地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A不正确,B正确;物体A对B的作用力总是等于B对A的作用力,与A、B两物体的质量无关,C不正确;以卵击石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等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但鸡蛋的承受能力较小,所以鸡蛋会破,D不正确.
2.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数字化信息实验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学校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天花板上固定一个拉力传感器,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 N的钩码,在电梯运动过程中,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如右图所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B.t1到t2时间内,电梯一定在向下运动,t3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正在向上运动
C.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
D.t1到t4时间内,电梯可能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
解析: 在t1~t2时间内F&mg,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t3~t4时间内F&mg,电梯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A正确.因电梯速度方向未知,故当速度方向向上时,电梯先减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加速向上,当速度方向向下时,电梯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C正确.
答案: AC
3.如右图所示,圆柱形的仓库内有三块长度不同的滑板aO、bO、cO,其下端都固定于底部圆心O,而上端则搁在仓库侧壁上,三块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是30°、45°、60°.若有三个小孩同时从a、b、c处开始下滑(忽略阻力),则(  )
A.a处小孩最先到O点
B.b处小孩最后到O点
C.c处小孩最先到O点
D.a、c处小孩同时到O点
4.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在此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
解析: 物体所受合力先增大后减小,所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一直增大,D正确.
5.木箱以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在箱内有一轻弹簧,其一端被固定在箱子的右侧壁,另一端拴接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车,木箱与小车相对静止,如右图所示.不计小车与木箱之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 N
B.弹簧被压缩,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 N
C.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0 N
D.弹簧被拉伸,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 N
解析: 由木箱水平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可知小车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小车所受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左,弹簧向左的弹力提供合外力,弹力大小为F=ma=2 N,选项B正确.
6.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D.斜面对球的弹力不仅有,而且是一个定值
7.如右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解析: 小木块被释放后的开始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为a1.当小木块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小木块开始以a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小木块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所以a1&a2,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选项D对.
8.质量为M的光滑圆槽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其上促使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圆槽上,如下图所示,则(  )
A.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
B.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
C.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增加
D.水平恒力F变大后,如果小球仍静止在圆槽上,小球对圆槽的压力减小
解析: 利用整体法可求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9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三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三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00:57:5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三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物理力学专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