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怎样最快找到失联的人多年的技校同学有什么办法吗?

寻找失联同学,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半个月来,我每天最重要、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通过同学们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同学,然后通过微信,把他们加到同学群里。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轻松。因为中学毕业快三十年了,有的同学毕业后根本没有联系过。
建立微信群,是付凤秋同学发起倡议的。在她的影响下,我积极响应,并以老班长的名义开始了寻找失联同学。说也奇怪,记忆力日益减退的我,每每见到同学的名字,同学的样子就会清晰出现在脑海。真真切切,让我自己都很惊讶不已。有人说,当你对往事念念不忘,而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很快就忘记的话,那么你就已经开始变老了。我不怕变老,甚至很感谢岁月。几十年的沉淀,让我们从青涩的少男少女变得成熟,变得沉稳,变成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回忆难忘的中学时代,那年、那景、那人历历在目。
几十年的岁月,十几岁的小男生、小女生都已经成家立业,有夫有妻,有子有女。而为了生存,同学们各奔东西。在通讯落后的年代,我们联系的很少,甚至见面只是打个招呼。那时候,还不知道同学感情有多么重要。当我们回首往事,当一个个熟悉而生动的名字跃然纸上,我们开始回忆。“是他,想起来了……”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情。
当几经周折,联系上我们尊敬的班主
任王波老师,我喜极而泣。现已82岁的老师,电话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说的一句话让我相当赞同。“当你想做一件正确的事,一定要放开去做,别等,别靠,有时候迈出一步就是进步。而一念之差就会错过。”她听说我们正在建立同学群,多方联系同学时,非常高兴。她甚至还记得我说出的同学名字,包括模样,这着实让我佩服不已。她关切询问我的身体、工作、家庭、孩子,还有父母的情况。热情邀请我去大连家中作客。还让我转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看望她,她要陪我们去看大海。放下电话,老师的音容笑貌,老师对我的关爱,中学时候的光阴象画面一样在脑海里闪现。老师的话,让我坚定了建立同学群的信心和勇气。
说实话,开始建立同学群,并不抱有多大的希望。毕竟同学间不联系,相隔甚远。而且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都是很现实的。可当拔通号码,传来惊喜,传来熟悉的声音时,我知道自己想得太多了。每一个同学,都让我激动万分,让我甚至有一个想拥抱他们的冲动。我想说:“可下找到你了!”每每看到同学群里又增加了一位,我的眼睛都会情不自禁的湿润。这段时间,我经常会想起一首歌,歌名叫《生死不离》。有句歌词唱道:“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为了能联系上同学们,大家倾其所能,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有一半的同学已经有了联系。在和同学们通话时,大家都又惊又喜。我相信,电话线的那端,更多的是感慨:这么多年,还有同学惦记,这该是多么幸福和感动的事情呀!
以前,不管是什么原因没有联系,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经过了近三十年,我们还能够在一起。当一个又一个同学,打来电话,互相倾诉别离的这些年,谈得最多的是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付凤秋同学说:“有钱也好,没钱也好,同学感情不能变。从来不把同学分成三六九等,在一起就是讲同学情。”梁忠波同学说:“如果没有同学,没有朋友,人生就是失败的。”张桂华同学说:“这些年,经常听身边的同事、朋友同学聚会,真是羡慕死了!”王洪军同学说:“以前回家,也没有同学联系。现在好了,以后回家就不再孤单了!”张海威同学说:“谢谢班长的努力,把我们同学在二十年后又联系在一起!使我们又回到少男少女时代。分享各自的人生,我们更快乐。感谢!同学间的感情是真挚的,是值得珍惜的!”朱海英、赵健伟、葛春福、刘宇、李武、李玉生、吕瑞生、蒋玉环、张亮、王彩凤、张丽、甄玉华、刘永珍、张玉全、宁树清等同学也通过电话和信息,字里行间表达了想念同学之间那种情深意浓的同学感情。对建立同学群,也都赞叹不已!从10月23日建立同学群,到11月6日,已经有千余条语音信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转载分享信息在同学群里。赵健伟同学说:“虽然有时候,我不群聊,但同学的每条信息我都关注。”她说的也代表了多数同学的心声。看同学们聊旧日的时光,了解同学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孝道、亲情,那些发自内心的语言,朴素真实,大方得体。我们之间仅隔着手机屏幕,纵然相隔千山万水,感觉就在手机的那端。
11月5日,付凤秋同学回到老家甘河。此次,她回去只是为了看望那里的同学们。当听说她是专程看望同学们的时候,相信身边的同学都会感动,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她走的时候,我说回去联系一下同学。她做到了,短短的二天,竟然找到了好多同学。听说她不放过同学们的任何一条线索,找同学的父母、兄弟姐妹,只要有一点消息,她都没有放过。她及时发来了聚会的照片,让我们过了眼瘾,让我们同欢喜,共欢乐!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回忆那难忘的时光,我们回不去的同学,心里象长草一样,真想长双翅膀飞回去。虽然没有和他们在一起,但相信心已经连在一起了。
当同学们语音发来一条又一条信息:“老班长,老鲍”这些曾经那么熟悉的字眼,我真的百感交集。曾经我们那么小,曾经我们那么任性,但在几十年后,我们终于回归,终于释然了。当一双双手激动地握在一起的时候,相信我们的力量,不说话,但幸福和感动是满满的!不管你我在哪里,记得有一份牵挂,有一个人,曾经我们在一起走过!好怀念同学间难忘记的旧时光,感谢我们长大,感谢我们终于懂得最富足的年代,最纯真的同学感情!以后,我们也可以骄傲自豪地说:“北京、兰州、齐齐哈尔、赤峰、辽宁、沈阳、加格达齐、山东、甘河”等地我们都有同学在那里!
想念一座城,其实是想念城里的那个人!同学们,请珍惜我们的同学情谊,沟通联系,增进感情,加深友谊!珍惜生命,珍惜情感,好好生活!喜欢白岩松老师同学聚会的感悟:“因同学在那里,聚会在那里,平日里一些日子才不那么难耐,起码都知道,不必担心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都会模糊,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同学们替我们记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哪怕未来不再让人期待,至少我们还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过去。”
同学们,请不要忘记,我们共同的微信家园名字:甘河三中87毕业班。记得经常联系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技校学生沉迷网游“失联”东津民警协助找回
湖北日报网
原标题:技校学生沉迷网游“失联”东津民警协助找回湖北日报网消息(通讯员 邓学兵 刘璋妍)9月3日16时许,家住襄阳市樊城区的袁某来到东津派出所报案称:自己的侄子袁文某在襄阳技师学院上学,前两天失去了联系,请求帮忙找到侄子。接到报案后,东津警方立即来到技师学院,找到袁文某的老师刘某核实情况,刘某说:袁文某在8月29号给他发了微信说请假出去买东西,30号就回来。结果,直到8月31号袁文某也没回学校。叔叔袁某说:8月30号去技师学院给袁文某送毛毯,打他的电话始终不接,之后他的电话就打不通了,QQ和微信联系也没回信息。了解情况后,东津警方高度重视,询问袁文某的家属,他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在得知袁文某平时比较喜欢上网后,民警迅速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在襄阳鼓楼一网吧内将袁文某找到。经查:袁文某是武汉是黄陂区王家河镇人,于8月28日来技师学院上学后,因沉迷于网游,便借口出去买东西向老师请假,没想到玩的忘记了时间,手机没电,也忘记回信息,这才造成叔叔袁某在外急找的事。侄子袁文某看见来寻找自己的警察和担心自己的叔叔,认识到了自己错误,表示今后不再沉迷于网游,好好学习。袁某看到侄子安然无恙的被找到,对民警连声道谢。(责编:刘雅薇 刘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barry]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校尉营小学63届6年6班 失联多年的7位同学还好吗_网易新闻
校尉营小学63届6年6班 失联多年的7位同学还好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校尉营小学63届6年6班 失联多年的7位同学还好吗)
校尉营小学63届6年6班当年的合影。
寻TA人:校尉营小学63届6年6班的同学代表于原生  TA:校尉营小学63届6年6班失联多年的7位同学  寻TA启事:我叫于原生,今年67岁,我想代表我们班的同学找到多年未联系的7位同学,其中女同学有:霍彩明、刘春香、李建伟、赵淑萍;男同学有:邱春长、王维甲、刘学武。我们班共有50人,自从1963年毕业后,我们举行过好几次聚会,每次都是30余人到场,现在大多数人都有联系,唯独这7位同学联系不上。眼瞅着大家都到了人生暮年,我们很想见见当年的那几位同学,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记者核实:3月31日上午,记者见到了于原生,他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班级故事。  于原生说,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制度改革时太原市第一批实施五年制的小学班级。当时,他们就读于校尉营小学,那一届共5个班级,每个班50个人。当他们上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教育政策又发生转变,要撤销五年制,实施六年制。“当时通过考试,按成绩前100名同学组成6年6班和6年7班,可以再读一年就毕业。其余的学生则施行六年制,上到六年级才毕业。”那时6班和7班的同学们相处得很不错,感情深厚。  1996年,6年6班的小学同学们进行了第一次聚会,这一次聚会的发起缘于他们的班主任田素梅老师。在于原生的印象中,田老师非常优秀,是学校里的教学骨干,还是太原市小学特级教师,当年学校请电视台拍宣传片时,她是为数不多的有单独镜头的老师。“我们毕业那一年,绝大多数同学都考取了当时太原市的重点中学,说到这个,老师就觉得很自豪。所以,对于我们这个班,田老师一直念念不忘,想见见我们。”于原生说,当时的田老师已确诊为癌症,为了完成老师的心愿,也为了联络感情,在当时通讯并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大家口口相传,召集同学们进行了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时隔三十多年,到场的有30多人。多年未见,当年稚嫩的小伙伴们也都到了不惑之年,大家相拥而泣,激动不已。  两年之后,同学们零零散散地也聚过几回,规模不大,且和外班有交叉,不是本班独立聚会。第二次大聚会便是在2016年4月,“人老了,更是恋旧,我们聚会之后建了微信群。到现在,当年的50个同学中,已经有6个同学因病或意外去世,只有7个同学毫无音讯。”于原生说,同学们都很牵挂他们。
  说起那7个失联同学,于原生介绍说,刘春香、赵淑萍和李建伟这3名女同学性格不是很活泼,毕业后一直就没有她们的消息。霍彩明的邻居说,霍彩明结婚比较早,在榆次开过饭店;邱春长第一次聚会留了个通讯地址,是“奶生堂64号”可后来始终找不到这个地儿;王维甲是部队子弟,跟着父亲调动来到太原,住前所街独立师宿舍;刘学武,曾在狄村住过。  若您有以上7位同学的任何消息,请拨打提供线索,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花甲老人们达成心愿!本报记者 冯华
(原标题:校尉营小学63届6年6班 失联多年的7位同学还好吗)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拒绝访问 | ll.sxgov.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ll.sxgov.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7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杭报集团主办
A04:浙江新闻
本版主要新闻
技术支持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失联半个世纪的老同学找到了
杨金根(左)与孟德根(右)
扫一扫关注
新年特辑·团圆故事 65届杭十中高三(2)班约定今年春天再聚 记者 杨丽 “多一份努力,多一分团圆”,这是我们一直秉承的座右铭。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我们一直在努力,各地的救援协会也在为大家的团圆出力。 因为你们,这个春节倍感温暖。 ——“快找人”想说的话 过完年,孟德根71岁了。 1962年,他在杭十中读高中,是65届高三(2)班的,当时班上有39位同学。 1965年,孟德根毕业后,报名去新疆当了知青,在新疆待了整整15年。 1980年,孟德根回到杭州。回来后,他开始陆续联系老同学,组建同学会,至今已经搞了30多次聚会。 当年班上的39个同学,大部分都还健在,几乎都在杭州,有几个去了国外……只有杨金根失联了。 我们“快找人”栏目收到求助后,帮孟德根找到了失散50年的高中同学杨金根。他就在杭州艮山西路的灯具厂上班。 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老同学们却彼此失联50年! 昨天,孟德根说,今年过年前,他特意为杨金根组织了一次同学会,让50年没见过他的同学们都来会一会。 杨金根的出现,这个高三(2)班算是圆满了。 “我建了一个微信群,现在同学们都在里面了!” 杨金根退休后,回到余杭闲林,和96岁的爸爸住在一起。因为他平时不喜欢用手机,算是深居简出,所以当时我们找到他也是费了蛮多周折。 “没想到,50年过去了,你们还能找到我!”接到孟德根的电话,杨金根很惊讶,性格内向的他,忍不住一直呵呵憨笑。 50年前,大家都还是愣头青年,现在则是两鬓白发。 回家路上,孟德根想着要给这位老同学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同学会。到微信群里与同学们一说,大家都既兴奋又意外,这才有了12月份的郭庄之行。 “当时一共来了29个人,有的请假了。”孟德根为杨金根安排的这场同学会也有点特色,不是光吃吃喝喝,他们还特地去郭庄好好转了一圈,边看风景边聊天。 “我就说大家走着去,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还可以聊聊天。”孟德根感慨,“在寻找过程中,虽有曲折,但你们帮我找到了杨金根这位老同学。当时我眼眶都湿润了,激动也感激。真的很感谢快报这个‘快找人’栏目,帮我们找到了失联半个世纪的同学!”同学会后,我们收到了孟德根写来的一封感谢信。 孟老伯说,感谢信的内容是同学们商量着写的。大伙约定,今年春天再聚。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吴同学会 微失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