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ZnO金属的费米能级级的位置

ZnO/Si异质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_博士论文_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ZnO/Si异质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关键词: &&&&&&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0次
能带补偿和界面态是影响半导体性能的两个最关键因素,也是最本质的物理根源。本文从能带补偿和界面态两个方面对异质结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p-n扩散模型和Anderson模型讨论了n-ZnO/p-Si异质结的I-V和C-V特性。分析了n-ZnO和p-Si中掺杂浓度,能带补偿等因素对异质结性能的影响。基于Shockley p-n结模型,分析在n-ZnO/p-Si异质结耗尽区两侧n-ZnO和p-Si中平衡载流子浓度之间的关系,讨论了n-ZnO/p-Si异质结的内建电势对光电压的影响,并给出了n-ZnO/p-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I-V特性表达式。和同质结相比,n-ZnO/p-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可以获得更高的开路电压, n-ZnO/p-Si这类结构的异质结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尤其是用在聚光太阳能电池。对n-ZnO/n-Si异质结理想状态下I-V和C-V特性进行了研究,由于n-ZnO与n-Si两种半导体的费米能级的相对位置不同,构成的n-ZnO/n-Si异质结表现出两种完全相反整流特性。在细致平衡理论基础上,针对异质结电池在结处由于能带不连续而形成载流子运动势垒可能对光生载流子的运输存在阻碍作用,建立了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模型,给出了基于细致平衡理论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极限效率的计算方法,推导出n-ZnO/p-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光照下的I-V特性表达式以及最大光电转换效率的求法,并求出在理想情况AM1.5的光照下n-ZnO/p-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最大转换效率可达到29%。由于ZnO/Si异质结界面处由于晶格不匹配而形成大量的界面态。和是分子晶体,物质特性比较柔软,虽然CuI、CuSCN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但分别与与Si和ZnO形成异质结时界面处不会产生较大应力,不会有大量位错和缺陷形成,不会产生大量界面态。为了更好地研究CuI和CuSCN薄膜的钝化作用,分别制备了n-ZnO/p-CuI、p-CuI/n-Si和p-CuSCN/n-Si异质结,其中CuI和CuSCN薄膜是采用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的,n-ZnO薄膜是化学浴法制备。制备的n-ZnO/p-CuI异质结二极管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3V正反电压下测量的整流比达600。理想因子与制备的n-ZnO/p-Si异质结相比,理想因子要小很多,说明界面态小很多。制备p-CuI/n-Si和p-CuSCN/n-Si异质结都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和光电效应。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ZnO/Si异质结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和光电效应,分别插入CuI和CuSCN界面钝化层能够减小ZnO/p-Si异质结的界面态,其中CuI效果最好,几乎不形成界面态,测量的表观内建电势与运用功函数计算的内建电势接近。插入CuI和CuSCN薄膜能够提高ZnO/p-Si异质结的整流比。但是对于ZnO/n-Si异质结,插入CuI和CuSCN界面钝化层后,由于降低了生长的ZnO薄膜的质量,从而无法提高异质结的电性能。
摘要&&5-7ABSTRACT&&7-14第一章 绪论&&14-19&&1.1 研究背景&&14-17&&1.2 论文结构的安排&&17-19第二章 理想状态下 的特性研究&&19-69&&2.1 理想状态下ZnO/p-Si 异质结的&&19-36&&&&2.1.1 ZnO/p-Si 异质结的能带结构-Anderson 模型&&19-20&&&&2.1.2 对Anderson 定则的修正&&20-23&&&&2.1.3 外加正向电压小于内建势垒高度时ZnO/p-Si 异质结的伏安特性&&23-25&&&&2.1.4 外加正向电压大于内建势垒高度时ZnO/p-Si 异质结的伏安特性&&25-28&&&&2.1.5 分析与讨论&&28-35&&&&2.1.6 结论&&35-36&&2.2 C-V 法分析ZnO/p-Si 异质结的内建电势&&36-38&&&&2.2.1 理想状态下的内建电势&&36-37&&&&2.2.2 界面态对内建电势的影响&&37-38&&2.3 ZnO/p-Si 异质结的特性&&38-45&&&&2.3.1 ZnO/p-Si 异质结的光电压与内建势垒的关系&&39-42&&&&2.3.2 ZnO/p-Si 异质结在光照下的I-V 特性&&42-45&&2.4 理想ZnO/n-Si 异质结的伏安特性&&45-57&&&&2.4.1 Anderson 模型分析ZnO/n-Si 异质结的能带结构&&45-49&&&&2.4.2 n-Si 的费米能级低于n-ZnO 费米能级时ZnO/n-Si 异质结的伏安特性&&49-56&&&&2.4.3 n-Si 的费米能级高于n-ZnO 费米能级时ZnO/n-Si 异质结的伏安特性&&56-57&&2.5 C-V 法分析ZnO/n-Si 异质结的内建电势&&57-59&&&&2.5.1 理想状态下C-V 法分析ZnO/n-Si 异质结的内建电势&&57-58&&&&2.5.2 存在界面态C-V 法分析ZnO/n-Si 异质结的内建电势&&58-59&&2.6 理想ZnO/Si 异质结的光电转换效率&&59-67&&&&2.6.1 基于细致平衡理论的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模型&&59-64&&&&2.6.2 计算ZnO/Si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极限转换效率&&64-67&&2.7 本章小结&&67-69第三章 ZnO/p-Si 异质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69-92&&3.1 ZnO/p-Si 异质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69-77&&&&3.1.1 ZnO/p-Si 异质结制备&&69-70&&&&3.1.2 ZnO/p-Si 异质结的晶体结构&&70&&&&3.1.3 ZnO/p-Si 异质结的I-V 特性&&70-72&&&&3.1.4 ZnO/p-Si 异质结的C-V 特性&&72-74&&&&3.1.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74-77&&3.2 p-/n-ZnO 异质结二极管&&77-85&&&&3.2.1 CuI 的制备&&77-78&&&&3.2.2 p-CuI/n-ZnO 异质结二极管&&78-79&&&&3.2.3 p-CuI/n-ZnO 异质结的晶体结构&&79-80&&&&3.2.4 p-CuI/n-ZnO 异质结的I-V 特性&&80-82&&&&3.2.5 p-CuI/n-ZnO 异质结的C-V 特性&&82&&&&3.2.6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82-85&&3.3 ZnO/CuI/p-Si 与ZnO//p-Si 异质结的特性&&85-91&&&&3.3.1 ZnO/CuI/p-Si 与ZnO/CuSCN/p-Si 异质结的XRD 特性&&85-86&&&&3.3.2 ZnO/CuI/p-Si 与ZnO/CuSCN/p-Si 异质结的I-V 特性&&86-88&&&&3.3.3 ZnO/CuI/p-Si 与ZnO/CuI/p-Si 异质结的C-V 特性&&88-89&&&&3.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89-91&&3.4 本章小结&&91-92第四章 ZnO/n-Si 异质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92-119&&4.1 ZnO/n-Si 异质结的制备与特性研究&&92-101&&&&4.1.1 在n-Si 片上制备的 ZnO 薄膜的晶体结构&&92-93&&&&4.1.2 ZnO/n-Si 异质结的I-V 特性&&93-96&&&&4.1.3 ZnO/n-Si 异质结的C-V 特性&&96-98&&&&4.1.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98-101&&4.2 界面钝化层对ZnO/n-Si 异质结性能的影响&&101-117&&&&4.2.1 n-Si/p-CuI 与n-Si/p-CuSCN 异质结的制备&&101-102&&&&4.2.2 n-Si/p-CuI 异质结的实验结果&&102-107&&&&4.2.3 n-Si/p-CuSCN 异质结的实验结果&&107-111&&&&4.2.4 界面钝化层对ZnO/n-Si 异质结性能的影响&&111-117&&4.3 本章小结&&117-119结论&&119-121参考文献&&121-13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35-137致谢&&137-139附件&&139
> 数理科学和化学 >贵金属与GaAs(110)界面上费米能级位置的测定--《半导体学报》1985年03期
贵金属与GaAs(110)界面上费米能级位置的测定
【摘要】:本文报道了用I-I'法测量在超高真空中n型GaAs(110)解理面上制备的Cu、Ag、Au二极管的肖特基势垒高度,以及用同步辐射的软X射线光电子谱测定的Cu在n型GaAs(110)上界面费米能级的位置.两种方法的结果符合得很好.贵金属在n型GaAs(110)上界面费米能级的位置处于导带以下0.9±0.05eV处,相当于同样数值的势垒高度,并与缺陷模型中的施主能级的位置相对应.
【作者单位】:
【正文快照】:
近年来尽管人们对GaAs(1 10)解理面上肖特基势垒的形成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1],但是用各种不同方法和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因此,从实验上精确测定在接近于理想条件下形成的肖特基势垒的高度仍然具有实际意义.利用传统的I一V法测定肖特基势垒高度切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海燕;;[J];电子世界;2011年07期
史桂珍;杜海;葛辽海;田宇;黄茂成;王文韵;;[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7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2002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牛智川;王晓东;汪辉;孔云川;澜清;周大勇;苗振华;封松林;;[A];2001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朱岩;倪海桥;王海莉;贺继方;李密峰;尚向军;牛智川;;[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季海铭;徐鹏飞;谷永先;杨晓光;杨涛;;[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崔晓英;;[A];2009第十三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牛沈军;王建利;丰梅霞;周传新;兰天平;;[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王勇刚;张志刚;马骁宇;宋宴蓉;;[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郝瑞亭;徐应强;周志强;任正伟;牛智川;;[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张务永;倪涛;高学邦;王生国;;[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管和松;李万成;高福斌;吴国光;夏小川;杜国同;;[A];第十五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小庆;[N];中国电子报;2002年
青山;[N];中国电子报;2001年
CCID微电子研究所;[N];中国电子报;2002年
孙定;[N];计算机世界;2002年
《技术预测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组、新材料领域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王占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王占国;[N];科技日报;2004年
;[N];通信产业报;2001年
;[N];大众科技报;2005年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立强;[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杨智;[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屈光辉;[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牛军;[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王卓;[D];天津大学;2009年
李冰寒;[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李晓峰;[D];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1年
詹琰;[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1年
龚仁喜;[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王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彦桥;[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宿磊;[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陈启燊;[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康建磊;[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杨跃;[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王生国;[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郑美妹;[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李寅鑫;[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邓国贵;[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曲光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ZnO电子结构和p型传导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ZnO电子结构和p型传导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ZnO纳米层缺陷及掺杂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论文资料-
当前位置:
ZnO纳米层缺陷及掺杂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馆藏:48462
下载此文档
同系列文档
Baidu Button END -->
官方公众微信表面改性对ZnO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及其密度泛函数理论计算研究
ZnO因其低成本、较高的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低毒性等优点被公认为优良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相比于TiO2,ZnO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率;另外,通过控制ZnO的形貌结构并经过一定的改性修饰可明显提升 ZnO的光催化和光电化学性能。因此,本文基于多孔ZnO纳米棒(ZnO NRs)材料,探究表面改性工艺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然后,进一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不同元素掺杂的ZnO晶胞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元素掺杂修饰对于ZnO光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  本文首先通过水热法制备多孔ZnO NRs材料,通过金属 Ag和碳点(C-dots)改性修饰多孔ZnO NRs材料,并研究其光催化和...展开
ZnO因其低成本、较高的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低毒性等优点被公认为优良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相比于TiO2,ZnO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率;另外,通过控制ZnO的形貌结构并经过一定的改性修饰可明显提升 ZnO的光催化和光电化学性能。因此,本文基于多孔ZnO纳米棒(ZnO NRs)材料,探究表面改性工艺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然后,进一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不同元素掺杂的ZnO晶胞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元素掺杂修饰对于ZnO光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  本文首先通过水热法制备多孔ZnO NRs材料,通过金属 Ag和碳点(C-dots)改性修饰多孔ZnO NRs材料,并研究其光催化和光电化学。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Ag和碳点改性ZnO能有效提高ZnO的光催化性能,其中摩尔分数为3%Ag和质量分数为1.2%碳点改性ZnO NRs光催化剂分别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进一步的光催化苯酚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纳米Ag颗粒改性ZnO NRs对苯酚的降解过程存在明显的影响。深入分析发现:Ag和碳点在光催化剂中起到光生电子载体的作用,能够促进光生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分离,从而增强光催化性能。  为了深入研究掺杂元素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基于光催化原理利用DFT理论探究金属(Fe、Cu、Cd)、非金属(B、N、S)掺杂Zn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表明:通过不同元素掺杂ZnO可以改变其近费米能级的电子态密度和并相应改变其电子结构,掺杂ZnO由于外层电子的差别的光学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元素的掺杂,能够使得ZnO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光学性能发生变化,这有利于提高ZnO的光催化性能。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导体费米能级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