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不能针灸有人说发病7天后怎样才能锻炼出肌肉针灸能不能肌肉注

针灸学试题二_伤城文章网
针灸学试题二
针 灸 学 绪习 题 言一、填空题 1.在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的文献,即 和 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为 。 3.1979 年 12 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 种病应用针灸治疗。 4.公元 562 年我国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同年吴人知聪携 及 两本针灸专 著到日本。 5.据目前考证,针刺疗法真正产生的时间应该是 时代。 二、选择题 (一) A 型题 6.针具的前身或雏形是( ) A.骨针 B.陶针 C.竹针 D.砭石 E.青铜针 7.被称为《针经》的著作是( ) A. 《难经》 B. 《素问》 C. 《灵枢》 D. 《针灸甲乙经》 E.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8.针灸被传到欧洲大约开始于( ) A.公元 6 世纪 B.公元 10 世纪 C.公元 16 世纪 D.公元 1 8 世纪 E.公元 20 世纪 9.下列哪本著作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 A. 《足臂十一脉灸经》 B. 《阴阳十一脉灸经》 C. 《黄帝内经》 D. 《难经》 E. 《针灸甲乙经》 10.继《内经》之后,不但对针灸学是一次总结,而且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著作是( ) A. 《难经》 B. 《针灸甲乙经》 C.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 《十四经发挥》 E. 《针灸大成》 11.对针灸学进行第三次总结的著作是( ) A. 《针灸大全》 B. 《针灸大成》 C. 《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D. 《针灸集成》 E. 《针灸逢源》 (二) B 型题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滑伯仁 E.何若愚 12.我国第一个绘制彩色经络腧穴图的医家是( ) 13.我国第一个铸造针灸铜人的医家是 ( ) 14.首次提出“十四经”这一名称的医家是( ) 15.首创阿是穴的医家是( ) 16.创立子午流注针法的医家是( ) A.皇甫谧 B.王惟一 C.杨继洲 D.徐凤 E.李时珍 17. 《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 18.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作者足( ) 19. 《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 20. 《针灸大全》的作者是( ) 21. 《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是( ) (三) X 型题 2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是( ) A. 《足臂十一脉灸经》 B. 《阴阳十一脉灸经》 C. 《黄帝内经》 D. 《难经》 E. 《针灸甲乙经》 23. 《针灸甲乙经》是由哪些书的针灸内容汇合而成的( A. 《素问》 B. 《灵枢》 C. 《难经》 D.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E. 《十四经发挥》 24.唐太医署在针灸教学机构中已经设有( ) A.针博士 B.针生 C.针助教) D.针师 E.针工 25.以下著作中,具有对我国针灸医学总结意义的是( ) A. 《内经》 B. 《难经》 C. 《针灸甲乙经》 D. 《针灸大成》 E. 《针灸大全》 26.公元 6 世纪,吴人知聪将下列哪些著作携带到日本( ) A. 《针经》 B. 《针灸甲乙经》 C. 《明堂图》 D. 《内经》 E. 《十四经发挥》参 考 答 案一、填空题 1.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2. 《针灸甲乙经》 3.43 4. 《明堂图》 《针灸甲乙经》 5.新石器 二、选择题 (一)A 型题 6.D 7.C 8.C 9.C 10.B 11.B (二)B 型题 12.B 1 3.C 14.D 15.B 16.E 17.A 1 8.B 1 9.C 20.D 21. .E (三)X 型题 22.A、B 23.A、B、D 24.A、B、C、D、E 25.A、C、D 26.B、C上篇针 灸 理 论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填空题 1.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 、 、 及其与 相互关系的理论 体系。 2.经络系统由 和 组成,其中经脉包括 、 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 的 、 、 ;络脉包括 和难以计数的 、 等。 3.十二经脉的名称由 、 、 三部分组成。 4.六阴经分布在 和 ,六阳经分布在 、 和 。 5.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 8 寸以下为 在前, 在中, 在后;至内踝上 8 寸以上 交出于之前。 6.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络属,阴经属 络 ,阳经属 络 。 7. 奇经八脉指 的经脉, 包括 、 、 、 、 、 、 、 。 8.奇经八脉中 、 、 、皆起于 ,同出于 ,而分别行于 人体的 和 两侧,故称“一源三歧” 。 9.十四经是指 、 和 。 10. 和 、 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 ,总计 1 5 条,称为 十五络脉。 11.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 、 、 、 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人 体腔的支脉。 12.十二经筋行于 ,不入 ,有 、 之分。其循行分布均起始 于 ,结聚于 、 ,走向 。 13.气街是 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 14.四海即 、 、 、 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 15. 头痛一证, 病在前额者多与有关, 病在两侧者多与 有关, 病在后项者多与 有 关,病在巅顶者多与 、 有关。 二、选择题 (一)A 型题 16.十二经脉的名称由哪几部分组成 ( )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脏腑、手足、 、五行 D.手足、阴阳、脏腑 E.手足、阴阳、五行、脏腑 17.手足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 )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1 8.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同名经)的交接部位在( ) A.头面部 B.上肢末端 C.胸中 D.下肢末端 E.腹中 19.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 A.胸中 B.腹中 C.头面部 D.手足末端 E.上肢末端 2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交接的部位在( ) A.胸中 B。腹中 C.胸腹中 D.手足末端 E.头面部 2l. 下列经脉排列中,没有按照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的是( A.胆、肝、肺经 B.大肠、胃、脾经 C.心、小肠、肾经 D.肾、心包、三焦经 E.三焦、胆、肝经 22.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 B.无表里配合关系 C.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 D.均有所属的腧穴 E.除任督二脉外没有专属的腧穴 23. “阳脉之海&是指( )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 24. “阴脉之海”是指( )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 25.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 )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以上都不是 26.下列经脉循行与足少阴肾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E.阴跻脉 27.阴维、阳维两脉会合的部位是( ) A.目内眦 B.目外眦 C.目下 D.口角旁)) E.以上都不是 28.阴趼、阳趼两脉会合的部位是( ) A.目内眦 B.目外眦 C.目下 D.口角旁 E.以上都不是 29.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 ) A.任脉与督脉 B.阴维脉与阳维脉 C.阴跻脉与阳跻脉 D.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 30.下列哪个不属于十五络脉的分出部位( ) A.鸠尾 B.长强 C.大包 D.会阴 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 31.十五络脉中的脾之大络散布于 ( ) A.颈项 B.腹部 C.头 D.胸胁 E.全身 32.在经络系统中,十二正经之离、人、出、合的别行的部分是指( )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络脉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33.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根据其先后次序可以概括为( ) A.离、出、入、合 B.离、入、出、合 C.离、合、出、人 D.出、人、离、合 E.人、出、离、合 34.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主要是由于( ) A.表里经之间的相互联系 B.依靠络脉联系 C.腧穴主治的相对特异性 D.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于头面 E.阴阳经通过任督二脉相互联系 35.十二经筋是指( ) A.经络系统中能够联系脏腑、筋肉、骨骼的部分 B.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 C.是十二正经离人出合的别行部分 D.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E.能够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部分 36.经络系统中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是( A.十二正经 B.奇经八脉 C.十五络脉 D.十二经别 E.十二经筋 37.十二皮部是指( ) A.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B.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 C.与十二经脉无直接联系的皮表区域 D.十二经脉的别行部分 E.十二经脉中位于皮表的浮络 38. 《素问?皮部论》指出: “欲知皮部,以( )为纪者,诸经皆然。 ” A.脏腑 B.皮部 C.经脉 D.络脉 E.经别 39.足太阳膀胱经标、本的相应腧穴为( ) A.人迎、厉兑 B.睛明、跗阳 C.听会、足窍阴 D.攒竹、养老 E.迎香、曲池 40.经络理论中的四海是指( ) A.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 B.水谷之海、阴脉之海、气海、血海 C.阳脉之海、阴脉之海、气海、血海 D.髓海、血海、气海、阴脉之海 E.髓海、血海、气海、阳脉之海 41.下列哪项不属于经络的生理作用( ) A.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B.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C.抗御病邪 D.保卫机体 E.反映病候 42.外邪侵入机体,一般的传注次序是( ) A.皮部、孙络、络脉、经脉、脏腑 B.皮部、络脉、孙络、经脉、脏腑) C.皮部、络脉、经脉、孙络、脏腑 D.皮部、孙络、经脉、络脉、脏腑 E.皮部二经脉、络脉、孙络、脏腑 43.下列哪一项不属四总穴( ) A.委中 B.合谷 C.列缺 D.足三里 E.支沟 (二)B 型题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44.人上齿的经脉是( ) 45.人下齿的经脉是( ) 46.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的经脉是( ) A.足少阴肾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太阴肺经 47.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 ) 48.夹舌本的经脉是( ) 49.环唇内的经脉是( ) A.目内眦 B.目外眦 C.足大趾外端 D.足大趾内端 E.无名指端 50.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 ) 5 1.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 ) 52.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 ) A.足阳明胃经 B.冲脉 C.任脉 D.督脉 E.带脉 53.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54.被称为“血海”“十二经之海”的经脉是( 、 55.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 ) A.阴经别络走向阳经,阳经别络走向阴经 B.阳经别络走向阳经,阴经别络走向阴经) C.散布于胸胁 D.别于鸠尾,散布于腹部 E.别于长强,散布于头 56.十二经络脉的分布特点是( ) 57.督脉的别络的分布特点是( ) 58.脾之大络的分布特点是( ) A.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 B.行于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C.行于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 D.行于足跟内_倾 IJ,伴足少阴等经上行 E.行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 59.阴趼脉的分布部位大致是( ) 60.阳维脉的分布部位大致是( ) 61.冲脉的分布部位大致是( ) A.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顺(面) B.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 (腹) C.起于手指,循膈外上行结于角 (头) D.起于手指,循膈内上行结于贲 (胸) E.起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走向其表里的经脉 62.足三阳经筋分布为( ) 63.手三阴经筋分布为( ) 64.十二经脉的别络分布为( ) A.四肢末端的井穴 B.胸腹 C.头、胸、腹 D.头、胸、腹、胫 E.脑 65.十二经脉的根是指( ) 66.十二经脉的结是指( ) 67.气街分为( ) (三)C 型题 A.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阴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8.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大体分布规律是( ) 69.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 ) 70.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是( ) A.心 B.肺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71.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联系到( ) 72.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联系到( ) 73.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联系到( ) A.连目系 B.循喉咙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74.手少阴心经的循行( ) 75.足厥阴肝经的循行( ) 76.足少阴肾经的循行( ) A.至目内外眦,入耳中 B.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77.手太阳小肠经循行( ) 78.手阳明大肠经循行( ) 79.手少阳三焦经循行( ) A.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B.补充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经穴的主治范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80.奇经八脉的作用( ) 81.十二经筋的作用( ) 82.十二经别的作用( ) A.强调经脉分布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 B.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83.标本理论强调( ) 84.根结理论强调( ) 85.气街理论强调( ) A.指导辨证归经 B.指导针灸临床治疗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86.经络的作用( ) 87.经络学说的应用( ) (四) X 型题 88.下列经脉名称中正确的是( ) A.手太阴肺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厥阴心经 89.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是( ) A.纵行的 B.横行的 C.可深入体腔 D.与脏腑直接联系 E.左右对称 90.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 ) A.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B.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C.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D.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E.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91.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的系统及特点是( ) A.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 B.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C.流注不已 D.周而复始 E.如环无端 92.下列各组经脉,按流注次序正确的是( ) A.肝、胆、三焦 B.肾、脾、心包 C.肾、肺、大肠 D.大肠、胃、脾 E.胆、肝、肺 93.下面有关奇经八脉说法正确的有( ) A.均为纵向循行 B.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 C.无表里配合关系 D.沟通十二经之间的联系 E.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94.奇经八脉中的冲脉又称作( ) A.气海 B.血海 C.阴脉之海 D.十二经之海 E.阳脉之海 95.十四经的特点是( ) A.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病候 B.均具有所属腧穴 C.与相关脏腑有相互络属关系 D.均为纵向循行 E.均有表里配合关系 96.十五络脉的作用主要是( ) A.加强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 B.沟通表里两经的经气 C.补充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D.沟通腹、背和全身经气 E.联系同名经脉 97.足少阳、足厥阴经别( ) A.从下肢分出 B.行至毛际 C.入走肝胆 D.上系于目 E.合于足少阳胆经 98.经别在经络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 ) A.加强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 B.加强经脉所络属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 C.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 D.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 E.加强了经脉的体表联系 99.十二经筋的主要作用是( ) A.约束骨骼 B.屈伸关节 C.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 D.调节肢体运动 E.司眼睑开合. 100.在十二经筋中结于烦的经筋是( ) A.手太阳经筋 B.足太阳经筋 C.手阳明经筋 D.足阳明经筋 E.足少阳经筋 101.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 ) A.行于体表 B.不入内脏 C.从四肢末端走向躯干头面 D.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E.结聚于关节、骨骼部 102.下列有关十二皮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B.居于人体的最外层 C.与经络气血相通 D.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E.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103.络脉与经脉的不同点是( ) A.只行于四末,不走于胸腹 B.循行部位浅,分支细小 C.循行方向是从头面、躯干向四肢 D.网络全身 E.从经脉中分出侧行 104.经别与正经的不同点是( ) A.经别有离、人、出、合之特点 B.经别有六合关系 C.经别无独立病候 D.正经有阴阳表里关系 E.正经有独立病候和主治 105.在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络属关系的是( )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络脉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 106.气街的特点和核心内容是( ) A.横向为主 B.上下分布_ C.紧邻脏腑 D.前后相连 E.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背 107.经络的作用为( ) A.联系脏腑 B.沟通内外 C.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D.抗御病邪 E.保卫机体 三、改错题 108.足三阴经在下肢内侧的分布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109.十二经脉中与舌联系的经脉有足太阴、足少阴、足厥。 110.与足太阳膀胱经联络的脏腑有肾、膀胱、肝、心、 肺。 111.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外端。 112.同出一源的经脉是任脉、督脉和带脉。 11 3.冲脉和阴维脉与足少阴肾经循行关系密切。 四、简答题 114.什么是经络? 115.经络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116.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如何? 117.奇经八脉有何特点? 五、论述题 118.什么是十二经别?其内容、作用何在? 119.何为标本、根结?二者有何关系及意义? 120.临床怎样应用经络学说指导辨证归经? 121.经络学说是怎样指导针灸治疗疾病的?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脏腑 2.经脉 络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络脉 浮 络 孙络 3.手足 阴阳 脏腑 4.四肢内侧 胸腹 四肢外侧 头面 躯干 5.厥阴 太阴 少阴 太阴 厥阴 6.脏 腑 腑 脏 7.别道奇行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跤脉 阳跤脉 8.督脉 任脉 冲脉 胞中 会阴 前后正中线 腹部 9.十二经脉任脉督脉 10.十二经脉 任 督 脾之大络 11.离 人 出 合 12.体表 内脏 刚筋 柔筋 四肢末端 关节 骨骼部 头面躯干 13.经气 14.髓海 血海 气海 水谷之海 15.阳明经 少阳经 太阳经 督脉足厥阴经 二、选择题 (一)A 型题 16.D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的,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 经等. 17.D 手足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o 18.A 手足阳明经在鼻旁交接;手足太阳经在目内眦交接;手足少阳经在目外眦交接. 19.D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足 大趾内端; 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足小趾端;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 手小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 足大趾外端。 20.A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一起于胸,一止于胸中,所以阴经 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胸中而非腹中或胸腹中。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足少阴 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手太阴肺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肺内。 21. 十二经脉循环流注次序为: C 肺大肠一胃◆脾◆心◆小肠一膀胱一肾一心包一三焦 一胆一肝一肺。 22.D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 经” ,其余各经无所属的穴位。 23.C 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 24.B 任脉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 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 。 25.A 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26.B 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 27. 阴维脉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E 阳维脉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 两脉并未直接会合。 28.A 分析:阴趼脉伴足少阴等经上行;阳跻脉伴足太阳等经上行,二者在目内眦会 合。 29.C 阴阳跻脉调节肢体运动,并司眼睑开合。 30.D 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而非从会阴分出。 31.D 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32.B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人体腔的 支脉。 33.B 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 腑联系(人),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 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故其先后次序应为离、人、出、合。 34.D 十二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 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而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 35.B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 统。 36.E 《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 ”即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 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37.A 38.C 39.B 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 5 寸中,穴为跗阳;其标在两络命门(目),穴为睛明。 40.A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的汇 聚之处。 41.E 反映病候是经络理论在说明病理变化时的临床应用之一。 42.A 《素问?缪刺论》说: “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 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 43.E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 (二)B 型题 44.B 45.A 46.E 47.C 48.A 49.D 50.D 51.B 52.E 53.C 54.B 55.D 56.A 57.E 58.C 59.D 60.C 61.A 62.A 63.D 64.E 65.A 66.C 67.D (三)C 型题 68.C 69.D 70.D 71.A 72.C 73.B 74.D 75.A 76.B 77.A 78.D 79.B 80.A 81.D 82.B 83.A 84.B 85.D 86.D 87.C (四)X 型题 88.A、B、C、D 89.A、C、D、E 90.A、B、C、D 91.A、B、C、D、E 92.D、E 93.B、C、D、E 94.B、D 95.A、B、D 96.A、B、C、D 97.A、B、C、D、E 98.A、B、C、D 99.A、B、C 100.B、D、E 101.A、B、C、E 102.A、B、C、D、E 103.B、D、E 104.A、B、C、D、E 105.A、B、C、D、E 106.A、B、C、D、E 107.A、B、C、D、E 三、改错题 108.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 8 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 8 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故应将下肢内侧改为足内踝上 8 寸以上。 109.足太阴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夹舌本;而足厥阴连目系,环唇内,并未与 舌相联系。故应去掉足厥阴。 110.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人肺中,络心;而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 络肾,仅与肾和膀胱相联络。故应去掉肝、心、肺。 111.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足 大趾外端。故应将足大趾外端改为足大趾内端。 112.奇经八脉中冲、任、督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和腹部两侧,故称“一源三歧” 。而带脉起于季胁部,横行绕身一周,故应将带脉改为冲脉。 113.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行,阴维脉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而阴趼脉伴足少阴等经 上行。故应将阴维脉改为阴趼脉。 四、简答题 114.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 ,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 的主干; “络” ,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 115.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 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 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 孙络等。 116.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 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是: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 经在头面部交接;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o 117.(1)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故称“奇经” ,也称“别 道奇行”的经脉。 (2)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 (3)奇经八脉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五、论述题 118.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人、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内容: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 腑联系(人),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 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故有“六合”之称。 作用:由于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于人体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的 内外联系, 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 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 不足,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 119.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 “标”原意是树梢,引申为上 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 “本”是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根”指根本、开始,即 四肢末端的井穴; “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 ,以头、 胸、腹三部为“结” 。 二者关系: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 “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 “根&有“本&意, “结&有“标&意。 “根&与“本&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 所出; “结”与“标”部位在上,皆为经气所结、所聚之处,为经气之所归。但它们在具体 内容上又有所区别,即“根之上有本” , “结之外有标&,说明“标本”的范围较“根结& 为广。 “标本”理论强调经脉分布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而“根结”理论则强调经气两极间 的联系。 意义:标本根结的理论补充说明了经气的流注运行状况, 。即经气循行的多样和弥散 作用, 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 说明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治疗远离部位的脏腑及 头面五官疾病的道理。 120.辨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 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①根据经脉分布特点辨证归经。如头 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 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②临床上还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 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 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 肝经有关。 121.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 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 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的选取、针灸方法的选用是针灸治疗的两大关键, 均依靠经络学说的指导。针灸临床通常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进行循经取穴,如《四总穴 歌》所载: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就是循经取穴的具 体体现。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 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叩刺中脘、胃俞穴,也可在该穴皮内埋针;锰络闭 阻、气血瘀滞,可以刺其络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 伤局部刺络拔罐等。第二章腧 穴 总 论一、填空题 1.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 、 、 、 、 等。后世医家还称 之为 、 、 ;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 ” 。 2. 《内经》论及穴名约 个, 《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经穴名 个, 《铜人针灸 腧穴图经》详载了 个腧穴, 《十四经发挥》记载经穴 个, 《针灸大成》记载经穴 个, 《针灸逢源》定经穴 个,并沿用至今。 3.人体的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 、 和 三类。 4 . 五 输 穴 是 十 二 经 脉 分 布 在 的 五 个 特 定 输 穴 , 即 、 、 、 、 穴,简称 。 5 . 特 定 穴 分 为 、 、 、 、 、 、 、 、 、和 等 10 类。 二、选择题 (一)A 型题 6.腧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这三类是( ) A.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B.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 C.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阿是穴 E.络穴、郄穴、五输穴 7.经外奇穴是指( ) A.经脉以外的穴位 B.十二经穴以外的穴位 C.十二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穴位 D.十四经穴以外的穴位 E.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穴位 8.阿是穴是指( ) A.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 B.经穴以外的穴位 C.病变局部的穴位 D.病变部位中心的穴位 E.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 9.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A.神志病 B.胃肠病 C.胸部病 D.咽喉病 E.前阴病 10.足三阴经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A.神志病 B.胃肠病 C.胸部病 D.咽喉病 E.前阴病 11.任督两脉穴位都可以治疗( ) A.热病 B.头面病 C.腰背病 D.妇科病 E.咽喉病 12.五输穴中以所注为输,所溜为( )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13.在五输穴中,所行为( )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14.在五输穴中,所出为( )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15.五输穴中,所人为( )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16.下述有关募穴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B.均位于胸腹部 C.其位置与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D.在各脏腑所属的经脉循行线上 E.六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 17.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 A.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 B.脏、腑、经、脉、气、血、阴、阳 C.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D.气、血、脑、髓、津、神、脉、络 E.脑、髓、脏、腑、脉、胆、筋、骨 18.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 ) A.奇经八脉循行线上 B.腕踝关节附近 C.肘膝关节附近 D.肘膝关节以下 E.胸腹部 19.下列特定穴中除哪项外基本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 A.八脉交会穴 B.五输穴 C.十二络穴 D.八.会穴 E.原穴 20.现时采用的骨度分寸是以哪本书为基础( ) A. 《素问》 B. 《针灸甲乙经》 C. 《千金要方》 D. 《难经》 E. 《灵枢》 21.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哪项两者距离不是 9 寸( ) A.两完骨间 B.天突至歧骨 C.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 D.歧骨至脐中 E.两头维之间 22.根据骨度分寸法,印堂至大椎为( ) A.1 8 寸 B.15 寸 C.1 2 寸 D.10 寸 E.8 寸 23.根据骨度分寸法,上缘(曲骨)为( ) A.5 寸 B.6 寸 C.8 寸 D.9 寸 E.以上都不是 24.根据骨度分寸法,横纹为( ) A.12 寸 B.1 3 寸 C.16 寸 D.1 8 寸 E.19 寸 25.根据骨度分寸法,侧横纹为( ) A.8 寸 B.9 寸 C.1 2 寸 D.1 3 寸 E.16 寸 26.根据骨度分寸法,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为( ) A.8 寸 B.9 寸 C.1 2 寸 D.1 3 寸 E.1 6 寸 27.一夫法是指将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四指的宽度为 3 寸,其量取标准 应按( )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远端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以上都不是 28.一夫法是指( ) A.手指同身寸 B.中指同身寸 C.拇指同身寸 D.横指同身寸 E.以上均不是 29.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取列缺,属于( A.活动标志定位法 B.中指同身寸法 C.简便定位法 D.拇指同身寸法 E.骨度分寸定位法 30.以下不属于指寸法定位的是( ) A.中指同身寸 B.拇指同身寸 C.横指同身寸 D.手指同身寸 E.一夫法 (二)B 型题 A.1 6 寸 B.19 寸 C.12 寸 D.1 3 寸 E.1 8 寸 31.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 7 颈椎棘突下( ) 32.肘横纹至腕横纹( ) 33.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 34.胭横纹至外踝尖( ) A.6 寸 B.8 寸 C.9 寸 D.12 寸 E.1 3 寸 35.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 36.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 37.两肩胛骨内缘之间( ) 38.前两额发角之间( ) A.光明 B.腕骨 C.天井 D.攒竹 E.日月 39.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 40.根据天体地貌命名( ) 41.参照动植物命名( ) A.水分 B.曲泽 C.地仓 D.神堂 E.大椎) 4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 43.借助建筑物命名( ) 44.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 A.肘膝关节以下 B.腕踝关节附近 C.背腰部 D.四肢末端 E.腕横纹 45.五输穴分布在( ) 46.十二原穴分布在( ) 47.十二经络穴分布在( ) 48.背俞穴分布在( ) 49.八脉交会穴分布在( ) 50.井穴分布在( ) (三)C 型题 A.经穴 B.天应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51.阿是穴也称( ) 52.十四经穴也称( ) 53.奇穴也称( ) A.小海 B.百会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54.根据天体地貌命名( ) 55.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 5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 A.近治作用 B.远治作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57.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的规律说明( 58.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说明( 59.天枢穴治疗泻泄和便秘说明( ) A.热病 B.神志病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0.手三阳经相同主治( ) 61.足三阳经相同主治( ) 62.任督二脉相同主治( ) A.五输穴) ) B.十二经络穴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3.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的是( ) 64.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是( ) A.9 寸 B.8 寸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5.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为( ) 66.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为( ) 67.肩峰缘至后正中线之间的骨度分寸为( ) A.固定标志定位法 B.活动标志定位法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8.脐中旁开 2 寸定天枢属( ) 69.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取听宫属( ) 70.立正姿势,手臂自然下垂取风市属( ) (四)X 型题 71.腧穴分类应包括( ) A.阿是穴 B.经穴 C.奇穴 D.特定穴 E.五输穴 72.记载 354 个腧穴的著作是( ) A. 《内经》 B. 《针灸甲乙经》 C.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 《十四经发挥》 E. 《针灸大成》 73.阿是穴又称( ) A.天应穴 B.不定穴 C.压痛点 D.特定穴 E.奇穴 74.阿是穴的特点是( ) A.无固定名称 B.无固定位置 C.以压痛点为穴 D.以阳性反应点为穴 E.无一定数目 75.经外奇穴是指( ) A.十二经以外的穴位 B.有一定的名称 C.有明确的位置 D.未归人十四经系统 E.未归人十二经系统 76.经穴为( ) A.归属十二经的腧穴 B.归人任督二脉的腧穴 C.有固定名称 D.有固定位置 E.有主治本经病候的特点 77.腧穴的主治特点是( ) A.近治作用 B.远治作用 C.局部治疗作用 D.相对特异治疗作用 E.特殊作用 78.可主治神志病的经脉有( ) A.手厥阴、手少阴 B.手三阳经 C.足三阳经 D.任督二脉 E.足三阴经 79.下列属于特定穴的有( ) A.五输穴 B.阿是穴 C.八脉交会穴 D.郄穴 E.下合穴 80.以下概念正确的是( ) A.郄穴是经气深聚的部位 B.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C.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 D.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 E.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 81.八脉交会穴是( ) A.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 B.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 C.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 D.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 E.位于四肢腕踝关节上下 82.下列有关原穴说法正确的有( ) A.原含有本原、原气之意 B.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腧穴 C.是五输穴中之“输穴” D.阴经以输为原 E.阳经在输之后另置一原 83.以下骨度分寸中,间距为 8 寸的是( ) A.前额两发角之间 B.两乳头之间 C.耳后两乳突之间 D.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E.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4.以下骨度分寸中,间距为 9 寸的是( ) A.前额两发角之间 B.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C.耳后两乳突之间 D.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 E.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85.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 ) A.骨度分寸定位法 B.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C.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D.指寸法 E.简便定位法 三、改错题 86.输穴是对五输穴的专称。 87.16 个郄穴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88.络穴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89.腧穴的主治规律大体上是四肢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 90.胸骨上窝至剑突之间的骨度分寸为 9 寸。 四、简答题 91.腧穴、输穴、俞穴这三个词有何异同? 92.下合穴的含义及其分布如何? 93.八会穴的含义及其分布如何? 94.什么是阿是穴? 95.什么是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 常用的有哪几种? 五、论述题 96.试述特定穴的定义、分类、分布。 97.什么是五输穴?试述井、荥、输、经、合的含义。 98.如何理解腧穴的特殊作用? 99.试述腧穴发展的三个阶段。参 考 答 案一、填空题 1.节 会 气穴 气府 骨空 孔穴穴道穴位腧穴 2.160 349 354 354 359 361 3.十四经穴 奇穴 阿是穴 4.肘膝关节以下 井 荥 输 经合 五输 5.五输穴 原穴 络穴 郄穴 下合穴 背俞穴 募穴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二、选择题 (一)A 型题 6.C 人体的腧穴大体上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络穴、郄穴、五输穴均为特 定穴。 7.E 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人十四经系统的腧 穴,因未归入十四经系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 8.E 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的名称,亦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 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9.A 足三阳经相同主治是眼病、神志病、热病。 10.E 足三阴经相同主治是前阴病、妇科病。 11.D 任督二脉主治相同的病证是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热病、头面病由督脉主治, 故选 D。 12.B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 合” 。 13.D 同 12 题 o 14.A 同 12 题。 15.E 同 12 题 o 16.D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的经脉上,而非脏腑所属的经脉循行线上。 17.C ]k 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八个腧穴。 18.B 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19.D /\会穴分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 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20.E 现时采用的骨度分寸是以《灵枢?骨度》所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 21.D 歧骨至脐中为 8 寸。 22.A 23.A 24.E 25.C 26.D 27.E 一夫法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 28.D 因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即一夫法是指横指同身寸法。 29.C 30.D 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一夫法),手指 同身寸定位法又称指寸法。 (二)B 型题 31.E 32.C 33.E 34.A 35.D 36.B 37.A 38.C 39.B 40.E 41.D 42.A 43.C 44.D 45.A 46.B 47.A 48.C 49.B 50.D (三)C 型题 51.B 52.A 53.D 54.A 55.D 56.B 57.A 58.B 59.D 60.A 61.C 62.B 63.D 64.C 65.B 66.A 67.B 68.A 69.B 70.D (四)X 型题 71.A、B、C 72.C、D 73.A、B、C 74.A、B、C、D、E 75.B、C、D 76.A、B、C、D、E 77.A、B、E 腧穴的主治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因 近治作用包括了局部、邻近治疗作用,故不选 C。特殊作用包括双向调节作用和相对特异性 治疗作用,故不选 D。 78.A、C、D 79.A、C、D、E 80.A、B、C、D、E 81.A、E 82.A、B、D、E 83.B、D、E 84.A、B、C、D 85.A、B、C、D、E 三、改错题 86.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第三个穴位的专称,而不是对五输穴的专称,故应将五输穴改为 五输穴中第三个穴位。 87.郄穴共有 1 6 个,除胃经的郄穴梁丘在膝关节以上外,其余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 以下。故应改为除胃经的郄穴梁丘外,其余郄穴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88.十二经脉的络穴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 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故应将络穴改为十二经脉络穴。 89. 腧穴的主治规律大体上是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 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故应将分部改为分经,将分经改为分部。 90.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的骨度分寸为 9 寸,故应将剑突改为胸剑联合中点。 四、简答题 91.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本写作 腧, “输” 或从简作 , “俞” 。 虽然“腧&、 “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腧穴,是对穴位的统 、 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92.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 ,又称“六腑下合穴” 。下合 穴共有 6 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三焦 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93.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分 散在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 四肢部。 94.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 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 、 “压痛点”等。 95.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分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 又称“指寸法” 。 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三种: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 五、论述题 96.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称为特定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 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 10 类。 五输穴、十二经络穴、除胃经梁丘外的郄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 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十二原穴 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背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 1 侧线上。募穴均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下合穴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 位于本经,胃、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八会穴分散在 躯干部和四肢部,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 穴位于四肢部。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97.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 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 古人把经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人深的特点。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 ,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 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 “荥” ,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 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 “输” ,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 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 ,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 以上之前臂、 、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 ,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人海;合穴位 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 “所出为井,所溜 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 ,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98.腧穴的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所谓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 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 效的治疗作用。如腹泻时针天枢穴可止泻,便秘时针天枢穴可以通便;内关可治心动过缓, 又可治疗心动过速; 又如实验证明, 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 状态的胃运动加强,又可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状态的胃运动减弱。 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阑尾穴治疗阑 尾炎等。 99.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被发现的治病部位。远古时代,当人体某一部位或 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这 种“以痛为输”所认识的腧穴,既无定位,又无定名,是认识腧穴的最初阶段。 在医疗实践中,对体表施术部位及其治疗作用的了解逐步深入,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发 现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的病证, 并予以位置的描述和命名。 这是腧穴发展的第二阶 段,即定位、定名阶段。 随着对经络以及腧穴主治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古代医家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 类, 并与经络相联系, 说明腧穴不是体表孤立的点, 而是与经络脏腑相通的。 通过不断总结、 分析归纳, 逐步将腧穴分别归属各经。这是腧穴发展的成熟阶段, 即定位、定名,归经阶段。第三章第 一 节经络腧穴各论十 二 经 脉一、填空题 1.列缺穴属于――经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寸,当肱桡肌与拇长伸肌 腱之间,在特定穴为 、 ,通于 。 2.孔最穴位于 穴与 穴连线上,腕横纹上 寸处,为 经 穴。 3.扶突穴属 经穴,位于结喉旁约 寸,当胸锁乳突肌的与 之间,操 作时应注意 、 、 。 4.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 ,络穴为 ,郄穴为 ,合穴为 。 5.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 ,当屈膝时,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 上缘上 寸。主治 、 、 。 6.止于鼻旁的是 经脉,注人心中的是 经脉。 7.足太阴脾经起于 ,循行于胸腹部第 侧线,止于腋下穴。 8.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 寸,胫骨内侧面 缘, 禁针。 9.手少阴经原穴为 ,络穴为 ,郄穴为 , 井穴为 。 10. 手少阴心经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由近到远的四穴为 、 、 、 。 11.以手掌向胸,养老穴位于尺骨茎突是 侧骨缝凹陷中,属 经,主治 、 等。 12.后溪穴属于 经穴,微握拳,位于第 5 指掌关节后 侧的 侧掌横纹头 赤白肉际处。 13.手太阳小肠经起于 穴,止于 穴,共有 个穴。 14.针刺睛明穴时,医者应直刺寸,不 ,不 。 15.曲差、五处、承光、 .通天 4 穴,均距头部正中线 寸。 16.玉枕与天柱二穴,均距头部正中线 寸,两穴距后发际的距离分别为 寸和 寸。 17.在膀胱经背部第 1 侧线上,从大杼至白环俞共有 个穴位;第 2 侧线从附分至秩 边共有 个穴位。 18.位于第 2 腰椎棘突下水平线,由内而外依次为 、 、 三穴。 19. 过第 2 骶后孑 L 水平线, 共有 3 个穴, 它们由内而外依次是 、 、 。 20.殷门穴位于 穴与 穴连线上,乘扶穴下 寸。 21.飞扬穴是足太阳经 穴,位于昆仑穴直上 寸,承山穴外下方 。 22.跗阳穴位于昆仑穴直上 寸,为 脉的郄穴。申脉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 脉。 23.至阴穴常用于治疗妇科的病证是 和 ,胎位不正常用 法。 24.足少阴肾经腧穴主治 、 、 ,以及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 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 25.复溜和交信二穴,均在胫骨内侧面后方,太溪穴直上 寸,复溜与交信相距 寸,交信为 之郄穴。筑宾穴在太溪穴上 寸,为 的郄穴。 26.取阴谷穴时,当屈膝位,胭窝内侧,在 与 之阄。 27. 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腹部旁开正中线 寸, 在腹部经穴始于 穴, 止于 穴。 28.手厥阴心包经,起于 穴,止于 走,共有 个穴。 29.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主治 、 、 、 、 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 的其他病证。 30.天池穴位于胸部,在第 肋间隙,乳头外侧 寸。 31.手厥阴心包经在前臂的腧穴,均位于 与 之间,由近心端至远心端的穴位 依次是 、 、 、 四穴。 32.内关为手厥阴经的 穴,又为 之一,通于 。 33.外关在腕横纹上 寸, 与 之间,在特定穴为 、 ,通 于 。 34.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为 ,络穴为 ,郄穴为 。 35.天牖穴位于 后下方,胸锁乳突肌的 ,平 。 36.手少阳三焦经,起于 穴,止于 穴,共有 个穴。 37.足少阳胆经在阳白穴直上,从前向后共有 、 、 、 、 5 个穴,它们均距头正中线 寸。 38.针刺风池穴时,针尖宜 ,向鼻尖斜刺 寸。 39.针刺肩井时,宜直刺 寸;不可 ,因为内有肺尖, 禁针。 40.取环跳穴时,一般患者体位宜选 。 41.阳陵泉是足少阳经之 穴,又是胆之 穴,同时又是,为 会。 42.外踝高点上 7 寸水平线上,胆经有 2 个腧穴,在腓骨前缘的是 穴,在腓骨后 缘的是 穴。 43.悬钟穴在外踝高点上 寸,为 之会穴。 44.胆经在足部第 4 跖趾关节后方有 2 个腧穴,位于小趾伸肌腱外侧的是 穴,位 于小趾伸肌腱内侧缘的是 穴。 45.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为 ,络穴为 ,郄穴为 。 46.章门位于第 肋游离端下际,特定穴为 之募穴 之会穴。 47.期门穴在乳头直下,第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寸。 二、选择题 (一)A 型题 48.手太阴肺经的起止穴为( ) A.中府、少商 B.尺泽、少商 C.中府、商阳 D.少商、中府 E.商阳、中府 49.经脉循行不上达头面部的是( ) A.手太阴 B.足厥阴 C.手少阴 D.足太阴 E.足少阴 50.位于腕上 7 寸,主治肺部急性疾患的穴位是( ) A.手三里 B.列缺 C.孔最 D.偏历 E.曲池 51.下列经脉循行“夹鼻孔”的是( ) A.任脉 B.足阳明经 C.手阳明经 D.督脉 E.冲脉 52.以下各经中,除哪项外与目内眦或目外眦发生联系( ) A.手太阳 B.手少阳 C.手阳明 D.足太阳 E.足少阳 53.主治大肠疾患的首选穴位为( ) A.上巨虚 B.归来 C.足三里 D.下巨虚 E.伏兔 54.足阳明胃经的主干线止于( ) A.足大趾 B.足次趾 C.足中趾 D.足四趾 E.足小趾 55.足阳明胃经在胫骨前嵴外 1 横指从上到下的穴位是(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 B.足三里、条口、上巨虚、下巨虚 C.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 D.足三里、下巨虚、上巨虚、条口 E.足三里弋条口、下巨虚、上巨虚 56.不位于瞳子直下的腧穴是( ) A.承泣 B.四白 C.巨髂 D.地仓 E.颧髂 57.足阳明胃经足跗部的经脉止于( ) A.大趾内间 B.大趾外间 C.次趾外间 D.次趾内间 E.中趾外间 58.足阳明胃经“却循颐后下廉’ ’的“颐”是指( ) A.唇部 B.颧骨 C.下颌底与甲状软骨之间 D.口角后,下颌部 E.下颌骨体 59.足阳明胃经在胫部的支脉“下膝三 A.膝下 3 寸处分出 B.三里下 3 寸处分出 C.巨虚上廉下 3 寸处分出 D.巨虚下廉下 3 寸处分出) E.以上均不是 60.足阳明胃经在胫部的支脉,下膝三寸而别,下人( ) A.大趾间, ,出其端 B.中趾内间 C.中趾外间 D.次趾内间 E.次趾外间 61.足阳明胃经循行“上耳前,过客主人”“客主人”是指( , ) A.颊车穴 B.下关穴 C.上关穴 D.耳门穴 E.听宫穴 62.以结喉为水平线,颈前部经脉排列(从前向后)顺序是( ) A.任脉、大肠经、胃经、小肠经 B.任脉、胃经、大肠经、小肠经 C.任脉、大肠经、小肠经、胃经 D.任脉、大肠经、小肠经、胃经 E.任脉、小肠经、大肠经、胃经 63.脾经中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是( ) A.阴陵泉 B.地机 C.公孙 D.商丘 E.大横 64.下列哪一项与公孙穴无关( ) A.络穴 B.八脉交会穴 C.足太阴经腧穴 D.位于第 1 跖骨基底后下方 E.主治脾胃、神志等病证 65.下列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符合原文的是( ) A.起于大趾内侧端 B.上踝,循胫后 C.循股内前廉 D.人腹,属脾络胃 E.上夹咽,散舌本 66.十二经中, “注心中”的经脉是( ) A.手厥阴经 B.手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足少阴经 E.足厥阴经 67.下列有关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错误的是( ) A.出属心 B.上夹咽 C.系目系 D.却上肺 E.抵掌后锐骨之端 68.与手太阳经相通,主治舌强不语的穴位是( ) A.廉泉 B.哑门 C.通里 D.神门 E.养老 69.不位于前臂内侧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的腧穴是( ) A.神门 B.郄门 C.通里 D.灵道 E.阴郄 70.位于耳屏前的小肠经穴为( ) B.耳门 C.听会 D.听宫 E.颧髂 71.不属于手太阳经脉的穴位是( ) A.养老 B.阳池 C.小海 D.听宫 E.少泽 72.下列有关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错误的是( ) A.出踝中 B.上颊 C.出耳上角 D.至:目锐眦 E.至目内眦 73.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出肘内侧两骨之间&的“两骨&指( A.臂骨与尺骨 B.尺骨与桡骨 C.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玑臂骨与桡骨 E.尺骨与肱骨 74.下列经脉在耳颊部没有穴位的是 ( ) A.足阳明经 B.足少阳经 C.手少阳经 D.足太阳经) E.手太阳经 75.在足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邻的经脉是( )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少阴肾经 76. “从巅至耳上角”的经脉是( ) A.足少阳胆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督脉 D.足厥阴肝经 E.以上都不对 77.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 2 侧线应位于( ) A.脊柱椎体横突外侧缘 B.脊柱正中与肩胛骨内侧连线中点处 C.肩胛骨内缘延长线上 D.肩胛骨下角与脊柱正中连线中点处 E.以上均不对 78.平第 2 骶后孔,督脉旁开 1.5 寸的穴位是( ) A.小肠俞 B.膀胱俞 C.中膂俞 D.胞肓 E.秩边 79.下列穴位不属于膀胱经的是( ) A.脑空 B.天柱 C.会阳 D.合阳 E.委阳 80.位于第 8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的穴位是( ) A.诫语 B.膈俞 C.魂门 D.膈关 E.胃脘下俞 81.第 5 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的穴位是( ) A.神道 B.神堂 C.灵台 D.心俞 E.厥阴俞 82.第 1 腰椎棘突下,旁开 3 寸的穴位是( ) A.肓门 B.悬枢 C.三焦俞 D.意舍 E.志室 83.十四椎下旁开 3 寸的穴位是( ) A.气海俞 B.大肠俞 C.肾俞 D.志室 E.三焦俞 84.承筋穴位于( ) A.委中和承山连线中点 B.委中下 3 寸 C.合阳与承山连线中点 D.委阳与合阳连线中点 E.以上都不对 85.承山治疗肛门疾患主要通过哪部分的内在联系( ) A.经脉 B.络脉 C.经别 D.经筋 E.皮部 86.下列足太阳膀胱经穴,除哪项外均位于背部距督脉 3 寸的侧线上( ) A.魄户 B.阳纲 C.风门 D.志室 E.胞肓 87.下列足太阳膀胱经穴,除哪项外均位于背部距督脉 1.5 寸的侧线上( ) A.膈俞 B.督俞 C.厥阴俞 D.胞肓 E.气海俞 88.根据“治风先治血”的理论,治疗风疹可以配用( ) j A.合谷 B.肝俞 C.膈俞 D.脾俞 E.天井 89.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穴,位于胭横纹外侧端,何肌腱内侧( ) A.股二头肌腱 B.股四头肌腱 C.缝匠肌肌腱 D.半腱肌肌腱 E.半膜肌肌腱 90.在下列井穴中,治疗胎位不正应选( ) A.足窍阴 B.中冲 C.至阴 D.少冲 E.厉兑 91.下列何经直通于脑( )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足少阳胆经 E.手太阳小肠经 92.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的经脉是( ) A.手太阴经 B.足少阴经 C.手太阳经 D.手厥阴经 E.手少阴经 93.足少阴肾经从哪个穴位处“贯脊,属肾,络膀胱。”( A.长强 B.腰俞 C.腰阳关 D.命门 E.悬枢 94.足少阴经“出于然骨之下”的“然骨”指的是( ) A.趾骨 B.跗骨 C.趾跗关节 D.跗骨底 E.舟骨粗隆 95.以下经脉中,除哪项外都经过肺( ) A.手厥阴经 B.手少阴经 C.足厥阴经 D.足少阴经 E.手阳明经 96.在舟骨粗隆下缘凹陷处的穴位是( ) A.太白 B.公孙 C.京骨 D.然谷 E.冲阳) 97.腹部正中线旁开 O.5 寸的经脉是( ) A.足太阴脾经 B.任脉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阴肾经 E.以上都不对 98.十二经脉中联系脏腑最多的是( ) A.足少阴肾经 B.手少阴心经 C.足太阴脾经 玑手太阴肺经 E.足厥阴肝经 99.除督脉外,还有哪条经脉“贯脊” ( )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阳明胃经 E.带脉 100.与冲脉交会最多的经脉是( ) A.足阳明胃经 B.任脉 C.足少阴肾经 D.足厥阴肝经 E.阴维脉 101.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A.大陵 B.内关 C.间使 D.阳溪 E.阳谷 102.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穴位是( ) A.曲池 B.曲泽 C.尺泽 D.少海 E.肘髂 103.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线中的“下腋 3 寸”指什么部位( A.腋前线直下 3 寸 B.腋中直下 3 寸 C.腋后直下 3 寸 D.清冷渊穴上 3 寸 E.乳头外开 1 寸的第 4 肋间 104.在下列穴位中,对心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主要是( A.足三里 B.内关))) C.合谷 D.巨阙 E.神门 105.下列何经行于前臂两筋之间( )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太阳小肠经 E.手少阳三焦经 106.外关穴在治疗外感病方面的作用基本上与哪穴近似( A.大杼 B.肺俞 C.风池 D.曲池 E.印堂 107.下列各组穴,治疗便秘较好的是 ( ) A.公孙、丰隆 B.中脘、下巨虚 C.水分、上巨虚 D.支沟、天枢 E.下脘、陷谷 108.足少阳胆经足跗部支脉是从何穴处分出( ) A.丘墟 B.足临泣 C.地五会 D.侠溪 E.以上均不是 109.足少阳胆经足跗部支脉终止于( ) A.足大趾内侧 B.足大趾三毛 C.足大趾外间 D.足第 4 趾内间 E.足第 4 趾外间 110.下列经脉中, “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的是( A.足少阳经支脉 B.足太阳经支脉 C.手太阳经支脉 D.足厥阴经支脉, E.手阳明经支脉 111.下列经脉中,除哪项外循行均经过“脊”( ) A.足少阴经 B.冲脉 C.阳维脉 D.督脉)) E.足少阳经 112.交会穴最多的经脉是( ) A.足太阳经 B.足少阳经 C.足阳明经 D.足太阴经 E.足少阴经 113.丘墟深刺时,可以透向( ) A.然骨 B.照海 C.公孙 D.解溪 E.太溪 114. “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其归经由上至下分别是:( ) A.八三焦经、小肠经、胆经 B.小肠经、胆经、三焦经 C.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D.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E.胆经、小肠经、三焦经 115.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位于耳尖直上( ) A.人发际处 B.人发际 O.5 寸 C.人发际 1 寸 D.入发际 1.5 寸 E.入发际 2 寸 116.风池穴操作错误者为( ) A.向前直刺 B.透对侧风池或平刺透风府 C.可灸 D.针尖微向前上方,朝眉心方向斜刺 0.8~1.2 寸 E.针尖微向前下方,朝鼻尖方向斜刺 O.8~1.2 寸 117.下列腧穴中,孕妇应该禁针的是( ) A.曲池 B.肩井 C.肩贞 D.大椎 E.足三里 118.定位足少阳胆经阳白穴,应两目正视,位于瞳孔直上,眉上( ) A.O.5 寸 B.1 寸 C.1.5 寸 D.2 寸 E.人发际处 119.足少阳经居髂穴位于( ) A.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外 1/3 与内 2/3 交界处 B.髂棘最高点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 C.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D.髂棘最高点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外 1/3 与内 2/3 交界处 E.以上都不对 120.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部的穴位,在腓骨前缘的是( ) A.阳交、光明、阳辅 B.外丘、光明、阳辅 C.阳交、外丘、光明 D.阳交、阳辅、悬钟 E.以上都不对 121.一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部的穴位,在腓骨后缘的是( ) A.外丘、光明 B.阳交、光明 C.光明、悬钟 D.阳交、外丘 E.以上都不对 122.足少阳胆经阳交穴的位置是( ) A.外踝_L 7 寸,腓骨前缘 B.外踝上 7 寸,外丘穴后 1 寸处 C.外踝尖直上 7 寸,腓骨后缘 D.外踝上 7 寸,外丘穴前 1 寸处 E.以上都不对 123.下列各穴中,具有利胆、舒筋、宽胁作用的是( ) A.期门 B.日月 C.丘墟 D.阳陵泉 E.悬钟 124.下列各穴中,属于胆经的是( ) A.期门 B.章门 C.京门 D.石门 E.梁门 125.头临泣穴至脑空穴连线上的 5 个腧穴排列顺序是( ) A.头临泣、正营、承灵、目窗、脑空 B.头临泣、承灵、目窗、正营、脑空 C.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 D.头临泣、目窗、承灵、正营、脑空 E.以上都不对 126.下列各穴中,属于胆经的是( ) A.承灵 B.耳门 C.翳风 D.天牖 E.角孙 127.悬钟穴的位置是( ) A.外踝下直上 3 寸,腓骨前缘 B.外踝上缘直上 3 寸,腓骨后缘 C.商丘穴直上 3 寸,腓骨后缘 D.外踝尖直上 3 寸,腓骨前缘 E.以上都不对 128.针刺环跳的最好体位是( ) A.侧卧位,双下肢平伸 B.侧卧位,屈上腿伸下腿 C.侧卧位,屈下腿伸上腿 D.侧卧位,双下肢都弯曲 E.以上都不对 129.在头足部有同名的穴位是( ) A.阳关 B.三里 C.通谷 D.五里 E.临泣 130.下列不属于胆经的穴位是( ) A.头窍阴 B.头临泣 C.足临泣 D.角孙 E.率谷 131.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的穴位是( ) A.曲垣 B.天髂 C.肩井 D.秉风 E-巨骨 132.下列何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A.足太阳膀胱经 B.手太阳小肠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二)B 型题 A.阴陵泉 B.地机 C.公孙 D.三阴交) E.大横 133.治疗月经不调的首选腧穴是( ) 134.位于踝以下的腧穴是( ) 135.属于八脉交会穴的是( ) A.尺泽 B.曲泽 C.小海 D.少海 E.曲池 136.属于手少阴经合穴的腧穴是( ) 137.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的腧穴是( 138.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的腧穴是( ) A.隐白 B.少商 C.商阳 D.少冲 E.少泽 139.手少阴心经井穴是( ) 140.主治乳疾的腧穴是( ) 141.属于手太阴经、主治咽喉肿痛的腧穴是( ) A.肺经 B.大肠经 C.胃经 D.脾经 E.心经 142.属胃、络脾的经脉是( ) 143. “注心中”的经脉是( ) 144.起于鼻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阴肾经 E.手厥阴一心包经 145. “从巅人络脑”的经脉是( ) 146. “邪走足心”的经脉是( ) 147. “历络三焦”的经脉是( ) A.足少阳胆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任脉 148.在经脉循行中,有 4 条支脉的是( ) 149.在经脉循行中,有 3 条支脉的是 150.在经脉循行中,有两条支脉的是) 151.在经脉循行中,有一条支脉的是 152.在经脉循行中,没有支脉是 A.44 个 B.27 个 C.23 个 D.67 个 E.9 个 153.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有( ) 154.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有( ) 155.足少阳胆经的腧穴有( ) 156.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有( ) 157.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有,( ) A.5 分 B.1 寸 C.1.5 寸 D.2 寸 E.3 寸 158.五处、承光_、通天、络却之间的骨度分寸都是( 159.肓俞、中注、四满、气穴之间的骨度分寸都是( A.手厥阴心包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少阴肾经 E.手少阳三焦经 160.上关穴归属于( ) 161.外关穴归属于( ) 162.间使穴归属于( ) 163.神藏穴归属于( ) 164.章门穴归属于( ) A.足太阳膀胱经 B.督脉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少阴肾经 E.足厥阴肝经 165.肓俞穴归属于( ) 166.督俞穴归属于( ) 167.腰俞穴归属于( ) 168.膈俞穴归属于( ) A.足阳明胃经穴 B.足太阳膀胱经穴 C.足少阳胆经穴 D.足少阴肾经穴 E.督脉穴 169.腰阳关穴是( )) ) 170.膝阳关穴是( ) 171.腹通谷穴是( ) 172.足通谷穴是( ) A.大肠的下合穴 B.小肠的下合穴 C.三焦的下合穴 D.膀胱的下合穴 E.胆的下合穴 173.委阳是( ) 174.委中是( ) 175.阳陵泉是( ) 176.上巨虚是( ) 177.下巨虚是( ) A.会宗 B.郄门 C.外丘 D.金门 E.水泉 178.心包经之郄穴( ) 179.胆经之郄穴( ) 180.肾经之郄穴( ) 181.膀胱经之郄穴( ) 182.三焦经之郄穴( ) A.心痛、心悸、咳嗽、胸闷、呕吐 B.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 C.呕吐、呃逆、气喘、吐血、贫血 D.胁痛、黄疸、目视不明 E.呕吐、腹泻、水肿、小便不利 183.心俞主治( ) 184.厥阴俞主治( ) 185.肝俞主治( ) 186.膈俞主治( ) 187.三焦俞主治( ) A.腰腿痛 B.疝气 C.水肿 D.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E.带下病、月经不调 188.关元俞主治( ) 189.大肠俞主治( ) 190.小肠俞主治( ) 191.膀胱俞主治( ) 192.白环俞主治( ) A.黄疸、胁痛 B.水肿、小便不利 C.赤白带下 D.疝气、少腹痛 E.坐骨神经痛 193.日月主治( ) 194.带脉主治( ) 195.环跳主治( ) 196.居髂主治( ) 197.京门主治( ) (三)C 型题 A.便秘 B.腹泻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98.天枢穴可以治疗( ) 199.大横穴可以治疗( ) 200.伏兔穴可以治疗( ) A.阳溪 B.阳谷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01:属于手阳明经的腧穴是( ) 202.位于腕背横纹的腧穴是( ) 203.治疗心悸的腧穴是( ) A.心 B.肺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04.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联系到 205.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联系到( ) 206.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联系到( ) A.巅顶 B.目系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07.膀胱经向上行至( ) 208.胆经向上行至( ) 209.肝经向上行至( ) A.手足阳明经 B.手足少阳经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10.经脉循行经过缺盆的是( ) 211. “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的经脉是 () A.额、巅 B.颃颡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12.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 ) 213.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 ) A.从耳后,入耳中 B.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14.手太阳小肠经循行( ) 215.足少阳胆经循行( ) A.足太阳膀胱经 B.阳趼脉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16.金门穴分布在( ) 217.跗阳穴分布在( ) 218.阳交穴分布在( ) A.后正中线旁开 3 寸处 B.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处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219.背俞穴的定位都在( ) 220.足太阳经第 2 侧线的穴位在( ) (四)X 型题 221.太渊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 A.肺经原穴 B.肺经输穴 C.肺经络穴 D.八会穴之脉会 E.主治无脉症 222.丰隆穴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 A.足阳明络穴 B.孕妇禁针 C.位于外踝尖 8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 D.治疗头痛、眩晕 E.治疗咳嗽痰多 223.足阳明经脉循行与下列哪些有关( ) A.胸腹第 2 侧线 B.有穴通路起于目下 C.从足背分出的支脉止于大趾 D.膝下 3 寸而别者止于第 2 趾 E.主干线止于中趾 224.属于足太阴经脉的穴位有( ) A.血海 B.梁丘 C.梁门 D.大包 E.商丘 225.足太阳膀胱经体表循行路线为( ) A.从巅至耳上角 B.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C.贯踹内,出外踝之后 D.下夹脊,贯臀,入胭中 E.贯胛,夹脊内,过髀枢 226.与第 7 胸椎棘突下相平的穴位是 ( ) A.膈关 B.至阳 C.膈俞 D.灵台 E.漶请 227.平第 2 腰椎棘突下的穴位是 ( ) A.腰阳关 B.志室 C.气海俞 D.肾俞 E.命门 228.分布于前发际上 4 寸的穴位有( ) A.前顶 B.通天 C.正营 D.承灵 E.承光 229.属于膀胱经的腧穴有( ) A.委中 B.昆仑 C.承山 D.侠溪 E.阳辅 230.承山穴主治( ) A.腰腿拘急疼痛 B.便秘 C.痔疾 D.头痛 E.癫痫 231.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的 3 条支脉是( A.面部支脉) B.巅顶部支脉 C.腰部支脉 D.后项支脉 E.下肢支脉 232.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共同主治( ) A.头项病 B.背腰部病 C.下肢病 D.脏腑病 E.神志病 233.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穴和止穴分别是( ) A.承泣 B.睛明 C.瞳子髂 D.至阴 E.侠溪 234.下列各穴中,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是( ) A.京骨 B.陷谷 C.束骨 D.横骨 E.足通骨 235.治疗痔疮的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 ( ) A.昆仑 B.承山 C.承筋 D.秩边 E.会阳 236.治疗难产的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 ) A.承山 B.委中 C.昆仑 D.至阴 E.申脉 237.足少阴肾经的循行线,下列正确的是( ) A.出于然骨之下 B.循外踝之后,别人跟中 C.贯脊属肾,络膀胱 D.循喉咙,夹舌本 E.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238.足少阴肾经除属肾络膀胱外,还与哪些脏腑相关联( A.肝 B.脾 C.肺) D.心 E.心包 239.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中的“两筋&指的是( ) A.尺侧腕屈肌腱 B.桡侧腕屈肌腱 C.肱骨内上踝 D.掌长肌腱 E.肱骨外上踝 240.位于腕横纹上 2 寸的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属特定穴的( A.郄穴 B.原穴 C.八会穴 D.络穴 E.八脉交会穴 241.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为( ) A.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 B.下出腋下,下循膈内后廉 C.人肘中,下臂,行两筋间,入掌中 D.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 E.循中指,出其端 242.属于胆经的腧穴有( ) A.头临泣 B.足临泣 C.头窍阴 D.足窍阴 E.完骨 243.下列穴位中,属于足少阳胆经的有( ) A.悬厘 B.颅息 C.率谷 D.角孙 E.翳风 244.足少阳胆经中是“募穴”的穴位是( ) A.日月 B.期门 C.京门 D.章门 E.金门 245.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又是( ) A.原穴 B.下合穴 C.八会穴 D.交会穴 E.八脉交会穴) 246.环跳穴在取穴时的体位宜采取( )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屈上侧大腿 E.伸下侧大腿 247.属于络穴的是( ) A.列缺 B.偏历 C.通里 D.支正 E.丰隆 248.属于阴经的络穴有( ) A.列缺 B.偏历 C.通里 D.支正 E.公孙 249.与足太阴经脉联系的脏器有( ) A.肺 B.胃 C.大肠 D.心 E.脾 250.与手太阳经脉联系的脏器有( ) A.肺: B.胃 C.大肠 D.心 E.脾 三、改错题 251.手太阴肺经共有 11 个穴,手阳明大肠经共有 21 个穴。 252.鱼际为手阳明经荥穴,商阳为手阳明经井穴。 253.当臂外展或平举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为肩髂穴。 254.温溜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一 L 7 寸处。 255.归来穴为胃经腧穴,位于脐下 3 寸,旁开 2 寸。 256.下关穴应闭口取穴、张口进针。 257.大包为脾之络穴,在第 6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258.商丘主治脾胃病证、黄疸、下肢痿痹、足踝痛。 259.通里为手少阴心经郄穴,在腕横纹上 1 寸,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260.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大肠。 261.听会是手太阳小肠经穴,耳门是手少阳三焦经穴。 262.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出肩解,绕肩胛” ,包括的穴位有肩贞、膈俞、天宗、秉风、曲垣、 肩外俞和肩中俞。 263.睛明穴沿眶缘直刺 O.5。1 寸,施以捻转提插手法,可灸。 264.委中穴可深刺,或用三棱针点刺N静脉出血。 265.足少阴肾经起于俞府,止于涌泉。 266.肾经在大腿部有 1 个腧穴。 267.郄门为手厥阴心包经郄穴,位于腕横纹上 7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268.主治心、心包、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病证的是手少阴心经。 269.在腕背横纹上 3 寸,尺骨桡侧缘为支沟,尺桡骨之间为会宗。 270.翳风、瘼脉、颅息、角孙四穴均可治疗耳鸣、耳聋等耳疾。 271.足少阳经腧穴不治妇科病。 272.光明穴主治头面五官病。 273.章门为肝之募穴,八脉交会穴之一,主治胃肠及肝脾病证。 四、简答题 274.试述列缺的定位和主治。 275.迎香穴归何经?主治何病证? 276.试述丰隆穴的定位和主治。 277.试述睛明穴的主治及操作。 278.试述委中穴的特定穴属性、定位、主治及操作。 279.内关在特定穴为何穴?主治何病证? 280.试述外关的特定穴属性、定位和主治。 281.试述风池穴的定位和主治。 282.试述太冲穴的定位和主治。 283.简述极泉穴的主治病证。 五、论述题 284.位于足阳明经脉的下合穴名称及定位。 285.试述三阴交、阴陵泉、大包三穴的定位和主治。 286.试述曲池穴和合谷穴的归经、特定穴属性、定位和主治。 287.试述手三阴经原穴的定位及主治。 288.试述太溪和照海穴的特定穴属性、定位及主治 o 289.试述曲泽和尺泽的归经、定位和主治。 290.下关和上关分别属何经穴?试述其定位和主洽。 291.试述耳门、听宫及听会三穴的归经、定位、主治及操作。 292.试述巨髂、颧髂、口禾髂、耳和髂、瞳子穆的归经和定位。 293.试述梁门、关门、滑肉门、幽门、京门、章门、期门、石门的归经和定位。参 考 答 案一、填空题 1.手太阴肺 1.5 络穴 八脉交会穴任脉 2.尺泽 太渊 7 手太阴肺 郄 3.手阳明大肠 3 胸骨头 锁骨头 避开颈动脉 不可过深 一般不使用电针 4.合谷偏历 温溜 曲池 5.梁一 2 急性胃病 (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 (乳痈、乳痛等)乳疾 6.手阳明 足太阴 7.足大趾(隐白) 3 大包 8.3 后 孕妇 9.神门 通里 阴郄 少冲 10.灵道 通里 阴郄 神门 11.桡 手太阳小肠 目视不明 肩背肘臂酸痛 12.手太阳 尺 远 13.少泽 听宫 19 14.O.5~1 捻转 提插 15.1.5 16.1.3 2.5 0.5 17.20 14 18.命门 肾俞志室 19.次髂膀胱俞胞肓 20.承扶 委中 6 21.络 7 1 22. 3 阳跻 阳趼 23.胎位不正滞产灸 24.妇科病 前阴病 肾脏病 25.20. 5 阴跻脉 5 阴维脉 26.半腱肌腱半膜肌腱 27.O.5 横骨 幽门 28.天池 中冲 9 29.心 心包 胸 胃 神志病 30.4 1 31.掌长肌腱 桡侧腕屈肌腱 郄门间使 内关大陵 32.络 八脉交会穴 阴维脉 33.2 尺骨 桡骨 络穴 八脉交会穴 阳维脉 34.阳池外关会宗 35.乳突 后缘下颌角 36.关冲丝竹空 23 37.头临泣 目窗 正营 承灵 脑空 2.25 38.微下 O.8~1.2 39.O.5~0.8 深刺 孕妇 40.侧卧屈股 41.合下合八会穴筋 42.外丘 阳交 43.3 髓 44.足临泣地五会 45.太冲 蠡沟 中都 46. 11 脾 脏 47. 6 4 二、选择题 (一)A 型题 48.A 49.A 足厥阴、足太阴、手少阴和足少阴经脉均有内行线上抵头部,只有手太阴经脉 不上达头面。 50.C 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穴位主要是列缺和孔最,而孔最为郄穴,位于腕上 7 寸, 常用来治疗急性肺疾. 51.C 52.C 53.A 根据“合治内腑”的理论,应选其下合穴。足阳明胃经上巨虚穴为大肠下合穴, 主治大肠疾患。 54.B 足阳明经脉有三个止点,分另是大趾、次趾和中趾,但主干线止于次趾。 55.C 56.E 57.A 58.D 59.A 60.C 61.C 62.B 63.B 脾经腧穴中有不少用来治疗变科疾病,但在所给 5 个选择中,地机最为莆用。 64.D 65.D 66.C 67.A 68.C 治疗舌强不语的穴位有廉泉哑门和通里,但通里穴为手少阴络穴,通于手太阳 经脉,故只有 C 正确。 69. B 70.D 位于耳屏前的腧穴有耳门、马宫和听会三穴,但只有听宫属于手太阳经。 71.B 除阳池属于手少阳经脉外,墨他四穴均属于手太阳经脉。 72.C 73.C 两骨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 74.D 75.B 76.B 77.C 78.I 79.A 80.E 81.B 82.A 83.I 84.C 85.C 足太阳经别人于肛,因此该兰承山穴常用来治疗肛疾。 86. C 87.D 88.C 因膈俞为血会,具有活血作用。 89.A 90.C 至阴是治疗胎位不正的经验效穴。 91.B 92.B 93.A 94.E 95.A 96.D 97.D 98.A 在《灵枢?经脉》论述的经脉循行原文中,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 人肺中,络心,联系四脏一腑,因此是十二经脉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 99.B 肾经“贯脊,属肾,络膀胱&。另外,带脉起于季胁部下面,向前下行,横绕身 一周,从理论上也与脊联系,但本题是指经脉循行的原文中有“贯脊”特点的经脉。 100.C 101.A 102.B 103.E 104.B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确实对心率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105.C 106.C 外关在治疗感冒时以祛风解表散热为主要特点,故与风池作用相近。从经络理 论上讲,风池的作用与阳维脉密切相关,因风池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而外关是八脉交 会穴之一,通阳维。 “阳维为病苦寒热” ,因此,二穴在治疗外感方面均与调理阳维脉有关。 107.D 108.B 109.B 110.A 111.E 五条经脉中,除胆经,其余四经均与脊相联系。 112.B 113.B 114.A 115.D 116.D 117.B 118.B. 119.C 120.B 121.E 122.C 123.D 124.C 125.C 126.A 127.D 128.B 129.E 130.D 131.C 132.E (二)B 型题 133.D 三阴交是治疗月经病的首选穴位。 134.C 135.C 136.D 137.A 138.C 139.D 140.E 以上井穴中,少泽穴常用来治疗乳疾。 141.B 治疗咽喉肿痛的腧穴有少商、商阳,少商属肺经。 142.C 143.D 心经起于心中,小肠经络心,但“注心中&的是足太阴经脉。 144.C 大肠经和胃经的起止点与鼻有关,起于鼻的是胃经。 145.C 146.D 147.E 148.C 149.A 150.B 151.D 152.E 153.E 154.D 155.A 156.B 157.C 158.C 159.B 160.C 161.E 162.A 163.D 164.B 165.D 166.A 167.B 168.C 169.E 170.C 171.D 172.B 173.C 174.D 175.E 176.A 177.B 178.B 179.C 180.E 181.D 182.A 183.B 184.A 185.D 186.C 187.E 188.D 189.A 大肠俞是治疗腰腿痛的常用穴位,如根性坐骨神经痛。 190.B 191.D 192.E 193.A 194.C 195.E 196.D 197.B (三)C 型题 198.C 天枢既可治疗便秘,又可治疗腹。 199.C 200.D 伏兔穴主要用于治疗下肢痿痹等。 201.A 202.C 阳溪和阳池均位于腕背横纹上。 203.D 阳溪和阳池均不用来治疗心悸。 204.D 205.C 206.B 207.A 208.D 209.C 210.C 211.D 212.A 213. C 214.B 215.A 216.A 217.C 218.D 219.B 220.A (四)X 型题 221. .A、B、D、E 222.A、D、E 丰隆穴为足阳明络穴,治疗头痛、眩晕和咳嗽多痰等,但不属于孕妇禁 针穴位,同时位置在胫骨前嵴外 2 横指处. 223.A、B、C 224.A、D、E 225.A、B、C、D、E 226.A、B、C 227.B、D、E 228.B、D 229.A、B、C 230.A、B、C 231.B、C、D 232.A、B、C、D、E 233.B、D 234.A、C、E 235.B、C、D、E 236.C、D 237.A、C、D、E 238.A、C、D 239.B、D 240.D、E 241.A、C、E 242.A、B、C、D、E 243.A、C 244.A、C 245.B、C 246.B、D、E 247.A、B、C、D、E 248.A、C、E 249.B、D、E 250.B、D 三、改错题 251.手阳明大肠经共有 20 个穴,故应将 21 改为 20。 252.鱼际为手太阴经荥穴,故应将第 1 个手阳明经改为手太阴经。 253.当臂外展或平举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为肩髑穴,肩髂穴当肩髑后寸许凹陷中, 故应将肩髂改为肩髑。 254.温溜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一 L 5 寸处,肘横纹下 7 寸处,故应将 7 改 为 5。 255.归来穴为胃经腧穴,位于脐下 4 寸旁开 2 寸,故应将 3 改为 4。 256.下关穴应闭口取穴、闭口进针,故应将张口改为闭口 o 257.大包在第 6 肋间隙,侧胸部腋中线上,故应将前正中线旁开 6 寸改为侧胸部腋中 线上。 258.商丘主治病证中没有下肢痿痹,故应去掉。 259.通里为手少阴心经络穴,故应将郄穴改为络穴 o 260.手少阴心经属心系、络小肠,故应将心改为心系,大肠改为小肠。 261. .听会是足少阳胆经穴,听宫是手太阳小肠经穴,耳门是手少阳三焦经穴,故应将 手太阳小肠经改为足少阳胆经。 262.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出肩解,绕肩胛&,其中腧穴不包括肩外俞和肩中俞,故应去 掉。 263.睛明穴紧靠眶缘直刺 O.5~1 寸,不捻转,不提插,禁灸。 264.委中穴针刺不宜过深,因深刺易损伤血管和神经,通常直刺 1~5 寸,故将可深刺 改为不宜深刺。 265.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266.在足六经中,肾经是唯一一条在大腿部位没有腧穴的经脉。 267.郄门位于腕横纹一 It.5 寸,故应将 7 改为 5。 268.手厥阴经与心包相联系,心主神志,故能主治心、心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经过 部位的病证。同时,手厥阴经在体腔中循行“下膈,历络三焦” ,与中焦脾胃相联系,故还 能治疗胃病,如内关可治胃病,故应将手少阴心经改为手厥阴心包经。 269.在腕背横纹_L 3 寸,尺骨桡侧缘为会宗,尺桡骨之间为支沟。 270.角孙不治疗耳鸣、耳聋等耳疾,故应去掉。 271.足少阳、经中有些腧穴能够治疗妇科病,例如带脉、五枢、维道穴交于带脉,可 治疗妇科病。 272.光明是胆经络穴,胆之络脉从光明分出联系于肝,肝开窍于目,故光明主治目疾, 故将头面五官病改为目疾。 273.章门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故应将肝改为脾,将八脉交会穴改为八会穴。 四、简答题 274.列缺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275.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主治:①鼻塞、鼻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276.丰隆位于外踝尖一 E 8 寸,条口外 1 寸,胫骨前嵴外 2 横指处。主治:①头痛、 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277.睛明穴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 ②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③心动过速。 操作方法: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 O。5~1 寸。遇到阻力时,不宜强行进针,应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不捻转,不提插(或只 轻微捻转和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针具宜细,消毒宜严,禁灸。 278.委中位于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属特定穴的合穴、膀胱 下合穴。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 ④丹毒。 操作:用毫针直刺 1。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胭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 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279.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 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 痛。 280.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位于腕背横纹上 2 寸,尺 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 ⑤上肢痿痹不遂。 281.风池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感冒、鼻塞、鼽 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282.太冲穴位于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及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 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E;③黄疸、胁痛、腹胀、 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窿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283.极泉穴的主治病证有:①心痛、心悸等心疾;②肩臂疼痛、胁肋疼痛、臂丛神经 损伤等痛证;③瘰疬;④腋臭;⑤上肢针麻用穴。 五、论述题 284.位于足阳明经脉的下合穴为胃之下合穴足三里、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和小肠下合穴 下巨虚。足三里位于犊鼻穴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上巨虚在犊鼻穴下 6 寸,足三里 穴下 3 寸;下巨虚在上巨虚穴 3 寸。 285.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 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 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 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大包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 6 肋间隙处。主治: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 痛;④岔气;⑤四肢无力。 286.曲池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为合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 连线中点是穴。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 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湿疹、瘰 疬等皮、外科疾患。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为原穴。在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 处。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 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287.手太阴经原穴是太渊,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主治:①咳 嗽、气喘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手少阴经原穴是神门, 位于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心痛、 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变;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手厥阴经原穴为大陵, 位于腕横纹中央,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悸, 心痛,胸胁满痛;②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③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病变;④手 臂挛痛。 288.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输穴、原穴。位于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主 治: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 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 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趼脉。位于内踝高点正下方凹陷处。主治:①失眠、癫痫等 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 病证;④小便频数,窿闭。 289.曲泽是手厥阴心包经腧穴。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主治:①心 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吐等热性胃疾;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腧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①咳嗽、气喘、 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290.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 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 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聘耳等耳疾。颧弓上缘凹陷处。主治:①耳鸣、耳聋、 聘耳等耳疾;②齿痛、面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号15天后才能解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