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指什么 反映了中国古代何种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度

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2014年www.shulihua.net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原卷版)本解析为www.shulihua.net名师解析团队原创,授权www.shulihua.net独家使用,如有盗用,依法追责!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01.(2014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02.(2014年新课标2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3.(2014年上海单科03)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04.(2014年上海单科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01.(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02.(2014年四川文综0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03.(2014年新课标2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04.(2014年浙江文综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05.(2014年安徽文综(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图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考点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01.(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02.(2014年北京文综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03.(2014年北京文综14)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D.施行将兵法04.(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05.(2014年重庆文综0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06.(2014年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①《山阴志》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②《临安志》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③《四明志》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④《绍兴志》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07.(2014年上海单科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08.(2014年海南单科0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D.大臣拉帮结派09.(2014年上海单科06)唐代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国家财富的增长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海诸国的交流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10.(2014年上海单科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11.(2014年安徽文综)(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图1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12.(2014年福建文综38)(36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6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0分)(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10分)(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0分)13.(2014年重庆文综)(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知识不合教育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育部令各省教育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绩计算学校成绩办法改为仅发表参加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绩,各校应严加考核。――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材料三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认真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育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被高校使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4分)争论的结果如何?(2分)(3)根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4分)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4分)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决定的?(2分)(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育考试改革的认识。(6分)14.(2014年江苏单科21(1)(2)(4))(9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t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t之,t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t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t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15.(2014年上海单科37)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问题:(14分)(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分)(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2分)(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4分)(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4分)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01.(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02.(2014年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03.(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04.(2014年天津文综0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05.(2014年新课标2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06.(2014年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07.(2014年海南单科0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08.(2014年海南单科0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09.(2014年上海单科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10.(2014年浙江文综38(1)(3))(17分)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9分)11.(2014年江苏单科(3)(4))(8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码支付,立即下载或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的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2、周礼中有以维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亊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教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A. 周王室安全
B.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C. 王位世袭制
D. 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
3、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当时政治中(
A. 周天子对地方实行垂 [来自e网通客户端]
审核人:高历付珍栋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当前位置: >>
年 五年高考真题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5? 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 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解析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实际上是指任人唯 )才,与宗法制无关,故选 D。A 项是分封制,B 项涉及家谱,C 项涉及嫡长 子继承制,都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符合题干要求,皆排除。 答案 D2.(2015? 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 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 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C.郡县制 解析 B.三公九卿制 D.郡国并行制 )本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 A 项正确;三公九卿是秦朝制度,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 C 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地方制 度,含有官僚政治成分,故 D 项错误。 答案 A3.(2014? 课标全国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 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 的( ) A.河南 C.陕西 解析B.河北 D.山东“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答案为 C 项。 答案 C4.(2014? 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 ” 象宫室屋宇之形, “ A.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解析 ”可能表示( )B.皇帝宝座 D.铁制农具图示显示“宗”是一个会意字,本义为宗庙,祖庙。古代《说文》记 ”判断可能是载:宗,尊祖庙也。“ ”象宫室屋宇之形,根据宗法制, “ 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故答案为 A 项。 答案 A5.(2013? 课标全国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 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 )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 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集权统治,故 C 项正确。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 分封制瓦解,A 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 序列,B 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 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6. (2013? 浙江文综, 14)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 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A.①③ 解析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C.①②③ D.②③④B.②④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 “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 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也体现了“② 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 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 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答案 D7.(2013? 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 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解析 秦汉以后,宗法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已经消失,但一些宗法原则被后 )世沿用下来, 如嫡长子继承制。封建社会皇位的继承有时也会遵循这一原则, 故 B 项正确。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 A。宗法制分大宗 和小宗,排除 C。宗法制有利于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 D。 答案 B8.(2012? 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 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 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 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②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解析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 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 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 C9.(2011? 课标全国,2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 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 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 董仲舒宣扬《春秋》是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服务, )是为实现“大一统”寻找历史依据和文化心理认同,故 C 项为正确答案。A、 B 两项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排除;D 项仅反映 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排除。 答案 C10.(2013? 安徽文综,37)(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 享宗庙;三思立,庙不(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 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 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 “还尔太子” 。 ――《新唐书? 狄仁杰传》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 宗法制有利于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分配、财产继承等方面的矛盾,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 (1)宗法制的影响或“家天下”政治传统等;礼乐制度等。 考点二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2015? 天津文综,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 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 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解析 秦汉时期,军国大事“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但事先已经群臣议定过,说明皇帝决策时进行了集思广益,故选 D。“最后必须经皇 帝裁决, 方能施行”, 说明军国大事决定权归皇帝, 并非“最终由朝臣议定”, 排除 A、C;材料中宰相只是起到“领衔上奏”的作用,未体现皇权与相权 的矛盾,排除 B。 答案 D2. (2014? 课标全国Ⅰ, 24)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 以“天子” 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 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 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 )故 A 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 料中“祭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 统治者借助人伦秩序来巩固统治,故 B 项正确;祖先祭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 现,故 C 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其统治,而不是突出宗 法制度的强化,故 D 项错误。 答案 B3.(2013? 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 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 □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 是( A.周 解析 ) B.秦 C.汉 D.唐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出碑文主要意思:秦朝结束战国分裂状态,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又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至隋朝重新实现统一。据此判断, □处后缺失的文字应该是秦。 答案 B4.(2012? 海南单科,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 、 “五 帝”之名而称“皇帝” ,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C.突出个人功业 解析 )B.承袭华夏传统 D.标榜君权神授秦王取名从 “三皇 ”“ 五帝 ” 中分别取 “ 皇 ” 和 “ 帝 ” ,表明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突出自我的功业。故答案选 C。 答案 C5.(2014? 安徽文综,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 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 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 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 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第 (1) 问,结合所学分别简析 “ 郡县制度 ”“ 尊儒制度 ”“ 科举制 度”“国有专营制度”四大制度产生的影响,应抓住“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的”逐一回答,四大制度分别从政治控制、思想基础、统治基础及经济基础 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属于历史小论文问题,解答时主要联系中国封建王 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 础;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 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 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 可。 等次 第一等 论述 观点明确,有概括性表述;史实正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论 证较完整,表述清楚。第二等第三等 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 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 表述不清。 6.(2011? 浙江文综,38)(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 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 变局”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 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解析 首先要指出西周与秦朝的政治制度,注意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君主‘独制’”等信息。其次要找出周制(分封、宗法制)与秦制(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的主要差别。主要从最高权力集中程度、血缘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等角 度思考。 答案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 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5? 课标全国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 小, 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 重社稷” 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解析 据题干情境,主要反映了两汉时期皇帝重用自己的舅舅、外祖父,封 )侯或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导致了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汉 代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的结果, 故选 C 项。 外戚有时本身就被任命为宰相, 故依靠外戚抑制相权说法错误,排除 A 项;“家天下”观念是以父系血缘关 系为纽带,故 B 项错误;汉武帝后,王国问题基本解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2.(2015? 课标全国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 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地方郡守的清正廉洁的治理,是辅助皇帝统治天下,维 )护社会和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选 A 项。从“共治”看,B 项材料未体现; C、D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A3.(2015? 北京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 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 解析 ) B.宋朝的枢密院 D.清朝的军机处解读材料可知皇帝下诏让王锷兼任宰相,被给事中李藩驳回,可见,给事中具有谏议和封驳皇帝诏书的权力,联系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门下 省不仅有权对宰相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诏令进行封驳,故选 A 项。 答案 A4.(2015? 广东文综,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 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C.主张加强相权 解析 B.主张建立内阁 D.反对三省六部制 )根据题干材料“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可知该朝臣反对皇帝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希望利用中书省来牵制皇帝,从侧面强调了 中书省的地位和相权的作用, 因此 C 项正确。 A、 B、 D 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排除。 答案 C5.(2015? 四川文综,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 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 之任。 ”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不同时期对中书、尚书令权力的描述 “ 西汉为少府属官”“东汉隶属少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可知 题干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中书、尚书令地位的不断提高,故答案为 C 项。A 项 中“位尊权重”不符合对少府的表述;B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材料体现 了“中书、尚书令”权力的发展过程,但无法体现“曲折”。 答案 C6.(2015? 山东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 在( )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A.瓦解宗法体系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解析地方官任职避亲和避籍是为了防止地方官与地方势力勾结,形成影响中央政权的地方势力,因此 B 项正确。秦代以来官僚政治的确立已经瓦解了 宗法体系,A 项错误;材料仅是地方官任职的原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监 察制度的建设,C、D 项错误。 答案 B7.(2015? 福建文综,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 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 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解析 材料主旨强调“奏事”“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意见 )不同时由皇帝裁决,材料表明强调集体决议,以防止大臣专权,故 B 项正确。 “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说明“省规”并不专为军国急务而设, 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分权”,并且意见不同时由皇帝裁决,说明强化皇权,故 C 项错误;并不是“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而是意见不同时由皇帝裁 决,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8.(2015? 浙江文综,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A.汉代益州郡 C.宋代扬州 解析 B.唐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汉代行政区划是郡县两级;唐、宋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两级制;元代行 政区划以行省-路-府或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由此判断元代顺宁府行 政级别最低,故选 D。 答案 D9. (2015? 安徽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 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 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 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 C.察举制的弊端 解析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据题干中“推举六名孝廉”信息,判断出察举制,再结合“多有贵戚书信相命”,说明察举制存在裙带之风,易受到豪门贵族请托、干扰,难以 选拔出真正有才学的人,故选 C 项;结合所学,察举制是一种由地方依据孝、 廉标准向中央举荐人才的选官机制,其特点是自下而上,故 A 项错在“无选 官权”;D 项错在“自上而下”;B 项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排 除。 答案 C10.(2014? 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 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地方权力机构的演变而不是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故 A )项错误;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设Z越来越完备,从而反映出中 央对地方控制的不断加强,故 B 项正确;C、D 两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B11.(2014? 北京文综,14)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 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C.设枢密院 ) B.设三司使 D.施行将兵法 解析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的主要表现是藩镇割据。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宋初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A 项正确。设三司使和枢密院,分别是为 了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军权,强化君主专制,故 B、C 两项错误;实行将兵法 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D 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信息,故答案为 A 项。 答案 A )12.(2013? 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趋势的的总体理解。从秦汉到宋元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国家行政权力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是在明朝废除宰相之后, B 错误。元朝宰相位高权重,直到明朝初年宰相才被废除,C 错误。世卿世 禄的贵族政治从秦朝就开始被打破了,D 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始建立 中央集权对地方有效管理,至汉、宋、元几代,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 地方的控制。 答案 A13.(2013? 大纲全国,1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 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解析 本题考查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由题干中的“州”“道”“路”等可 )以判断这是地方行政机构。故选择 A 项。 答案 A14.(2013? 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 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 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 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解析 材料仅是陈述学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排除 A;材料 )并没有指出学子的愚昧无知,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丧失了人才选 拔功能,排除 D;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学子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故选 C。 答案 C15.(2012? 山东文综,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 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 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解析 题干中宰相的任用资历限制被打破,低级的官员也行宰相权,参预朝政,这是对传统相权的分割,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材料未体现,C 项可以作为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 用,但不能体现高宗这种做法的目的。故选 B 项。 答案 B )16.(2012? 广东文综,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解析 B.宗法制的消亡 D.分封制的巩固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诸侯丧失了地方管理权,这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体现。因此,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 C 17.(2011? 江苏单科,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 科举制的设立使贫寒子弟获得了参与政治的机会,从而扩大了人才选 )拔的范围,故 A、C 两项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 标准,与九品中正制完全不符,故 B 有误。图片反映出科举制已经兼顾士族 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等多个阶层,但士族子弟所占比重仍然最大,表 明其还不完善。故 D 项正确。 答案 D18.(2011? 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 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 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 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解析 A 不能从材料反映出来,也不符合行省制的特点,可以排除。元朝行省的行政长官完全由朝廷任命,权力受中央的控制,故 C、D 两项均有误。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表明 元代的江浙行省获得了“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的紧急事务处Z权。故 答案为 B。 答案 B19.(2015? 江苏单科,21)(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 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 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 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 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 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 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 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 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 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即可得出“充分保留传统”的结论;由“按才干选拔”“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即可 得出“制定合理的选官制度,实行德政”的结论;由“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 连续性”即可得出“汉字延续功能强”的结论。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中的信 息“按照出身”可知该制度为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由“按才干选拔”可 知涉及制度为注重才干的科举制。 答案 (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0.(2014? 江苏单科,21)(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 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 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 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t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t之,t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 刘t之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刘t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郡举贤良??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 (平民),数 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 诎。 ”等进行归纳概括可总结出答案:举贤良,并在左右,与大臣辩论,大臣 数诎。第 (2) 问,根据材料二中 “ 不经凤阁 ( 中书省 ) 鸾台 ( 门下省 ) ,何名为 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唐朝的决策机构是三省,中书省起 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不经三省议决副署不合法。 答案 (1)举措:任用出身较低的贤良文学之士参与议政、奏事。(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 为是违制的。 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015? 重庆文综,5)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 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 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A.队形操练 C.阵法演练 解析 B.武艺训练 D.习惯养成 )题干所给材料中“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表明戚继光更注重士兵习惯的养成,故 D 项正确。 A、B、C 项与题干中“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不符,排除。 答案 D2.(2014? 课标全国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 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C.内阁取代六部 解析 B.君主集权加强 D.首辅权力失控 )阁权是皇权的延伸,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故 B 项正确;A、C、D 三 项说法错误。 答案 B3.(2014? 大纲全国,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解析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唐朝的宰相为百官之首,是法定的国家权力机构,是皇帝的助手,被赋予决策大权。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国家机关,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辅 助皇帝处理政务,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取决于皇帝的喜好,职权大小依皇 帝的旨意而定。题干材料中的“俨然”其意是指阁臣权力大,地位高的时候 大致和宰相差不多。因此,A、C、D 三项都是宰相的权力,阁臣没有相关权 力。故答案为 B 项。 答案 B4.(2014? 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 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C.唐朝六部尚书 解析 B.汉朝丞相 D.明朝内阁大学士 )材料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说明这样一类官员不是法定的官职或中央机构,可判断是明内阁官员。故答案为 D 项。 答案 D5.(2014? 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 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 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C.君权至上的后果 解析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通过题干材料可知,皇帝的权力受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制约而导致大权旁落,这实质上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所导致的后 果,故选 C 项。君主专制被推翻是在辛亥革命后,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 央集权被破坏,B 项错误;D 项说的只是表面现象,与设问“实质”这一限 定不符。 答案 C6.(2013? 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 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 (审)大狱, 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解析 )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材料中“议大政,谳(审)大狱”说明军机处参与政务, “得旨则与”说明军机处必须奉旨办事,故 B 项正确。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 权扩大,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国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由此可知 A、 D 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军机处机构完备,故 C 项错误。 答案 B7.(2013? 山东文综,12)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 嘉庆二十一年在雍正之后,军机处已经设立,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 )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故选 C。从材料分析是内阁奉上谕,上谕不是内阁起草,排除 B;清朝有中 书科,但不具备中书省地位,仅具有监察职能,排除 A;D 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 C8.(2013? 重庆文综,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又 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 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 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根据材料“又仿宋制Z殿阁大学士”,可知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内阁在明成祖时才正式设立,排除 A; 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 B 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 级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咨询的内侍机构,无实权,内阁大 学士也不是丞相,排除 C、D 两项。 答案 B9. (2012? 课标全国,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惟 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 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解析 内阁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排除其他选项干扰,抓住事物的本 )质,材料主要说明了内阁官员处理公务以原有案例为样本,反映了政治体制 的僵化。A 项说法官员无所事事和题干“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意思矛盾, 故 A 项错。 C 项不能体现题干的本质, D 项皇帝个人独裁从材料中无法显示。 答案 B10.(2012? 课标全国,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 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 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的特征。 A 项不确切,中央集权、思想大一统等都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 项说法不恰当,分散 的小农经济是专制权力产生的经济基础;D 项与史实不符。古代中国专制程 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加强,C 项与史实相符。 答案 C11.(2012? 江苏单科,4)明成祖时, “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 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 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解题的 )关键是对内阁职能的准确把握。材料介绍了从明成祖到嘉靖帝时内阁地位和 职能的情况, “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表明地位发生变化,但“入内阁者 皆编、检、讲读之官,不Z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表明其职能基本未变,故 D 项符合题意。内阁的设Z只是中央官制的变化,而不是选官制度的变化, A 项错误;内阁的职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不得专制诸司”,故 B、C 两 项错误。 答案 D12.(2014? 浙江文综,38)(节选)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 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 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 24 岁的万历皇帝。 他一方面依赖内阁, 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 制,后来创造了近 30 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 5 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 的助理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 4 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 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 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解析 第(1)问,本题考查明朝的政治形势。第一小问,根据题目的要求, “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 ,所以答案就在材料中,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整合。 例如: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内阁权力逐渐增强;宦官参政,导致政治黑暗; 第二小问,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就是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操纵内阁, 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原因。 答案 (1)政治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重要原因: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 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考点命题统计命题导向 (1)结合现实生活中与宗法制有关的家族情结、风一、商周时期的政 治制度5 年 17 考俗习惯等考查宗法制 (2)利用考古遗存、历史文物、文献记载或国名地 名的来历等考查分封制二、秦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1)引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郡县制的进步性 5年7考 (2)结合郡县制与行省制的联系考查中国古代地方 行政制度的演变轨迹 (1)引用新材料考查汉至元的政治制度,如郡国并三、汉到元政治制 度的演变5 年 25 考行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等 (2)联系现实政治生活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体现历 史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功能 四、明清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1)引用新材料考查明代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职能 5 年 14 考 (2)结合文物史料或历史遗存考查军机处的设置及 影响
2015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02.(2015 年江苏卷历史 1) 《礼记》记述了贵族...本题考向明确,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历年高考重要考向...2015年高考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真题汇编(含解析)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2015?江苏单科?1) 《礼记》记述了...2015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4...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试题 考点一 ...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高中...7.(2011 年全国新课 +申请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仝艳娜 教师 7 3.9 ...年近五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专题十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十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一 走进文化生活 1.(2015...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011 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 1. (2011 年江苏高考 4 题)据...【5年高考3年模拟】2015届高考历史(新课标版)一轮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11--2015选择题专题五年高考真题归类汇编_高三政史...(2011?全国卷)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2012?全国卷)2011 年 1 月,R 市以居住证制度...年近五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1.(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