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手表可以看跑步距离和配速心率手表哪个牌子好?

跑步手表什么牌子好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跑步手表什么牌子好
跑步手表是跑步者一个常用的辅助工具, 一般专业跑步表可以显示跑步的速度,距离,消耗卡路里,秒表,配合无线心率带还可以显示心率等信息帮助跑步者在运动中掌握自己的速度和体力分配达到最佳的练习目的。专业的智能跑步表需要输入个人的体重,年龄,步长,性别等信息。跑步手表推荐一:迪卡侬GEONAUTE ONMOVE 100跑步手表推荐二:Garmin Forerunner 10跑步手表推荐三:PolarRC3 GPS运动手表
采纳率:81%
来自团队:
可以感应人体运动时候比如走路跑步产生的三维的运动加速度,手戴计步手表不会影响跑步或者走路的动作,从而能记录单位时间的步数。通过输入的步长来计算人体的运动速度, 距离, 并且通过输入的体重来推算消耗的卡路里。其优点是计步准确,可以适用全天候的室外室内运动,电池续航力长,可以存储几天的运动数据计步手表其运动传感器是3D 加速度传感器
佳明 220或者620
跑步手表 选用计步心率表 ,可以显示速度,距离,卡路里,分圈秒表,心率,心率区间设置,心率报警,步频,配速,基本上跑步训练要用的东西都全了。
果断卡西欧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跑步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跑步光电手表VS心率带,光电手表心率真的准吗?
很多跑友最开始会选择拿手机记录跑步数据,而进阶跑者则会开始选择佩戴跑步手表,这样除了配速、距离外,跑步手表最赞的就是它的心率功能。现在市面上的跑步手表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佩戴的心率带,绑在胸口;另一种是光电心率手表,手表内有测心率的光电,光电手表VS心率带究竟孰优孰劣呢?光学心率的原理:跑步手表一般是透过光学感应技术 (PPG) 来侦测心率。手表的背面设有LED灯,会发放绿色光线穿透皮肤表面深入血管,然后反射回表底的光学感应器。运动时心跳脉搏加速,手腕内的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增大,反射到感应器的光线也会随之减少 (因红血球会吸光),手表的内置程式便能探测此差异来运算出用家的心率变化。心率带的原理:跑步心率带都有两片感应电极。心脏在跳动的时候会产生微量电流,电极就会感应这些电流,通过电流的变化来计算心率。跑步光电心率手表的优缺点:| 优点:舒服。光电比起心率带,能够少去胸口的负担。| 缺点:1. 反应慢:侦测手腕血流变化量,即时性不如心率带,运动强度增加时,心跳的反应会较快提高,血流量会延迟几秒钟才变快,手腕的血液会延迟,反应延后。2. 比较耗电:手表要一直发光,耗电量比较大。现代各产商加大了电池量。3. 造成误差:皮肤黑、刺青、外界光源强烈、皮肤的汗水都会造成误差。皮肤过黑,黑色会额外吸收光源,皮肤越黑,吸收越多,这样造成手表的计算误差越大,导致数据不准确。4. 估算:通过血流量来推估,并非准确测量。以上光学方法有别于传统运动心率胸带。后者透过胸带上的电极片来直接探测心跳发出的电流,虽然较为准确,但使用时不甚方便亦容易带来束缚不适。光学手表的出现正好提供一个较便利的测量心率方法。光电心率真实的准确性?上文提到的光学手表的准确性,还有影响因素包括有佩戴的松紧、手腕脂肪厚度、摆手导致手表移位、皮肤颜色和周围光线的干扰等。直至早前,有学者于著名《英国运动医学期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找来50位19至43岁有固定运动习惯的跑手,分别戴上传统心率胸带 (Polar),和6只最新不同品牌的运动手表 (包括 Fitbit, Tomtom, Mio 和 Microsoft) 同时来作比较。参加者分别需要在跑步机上步行、跑步和静止休息。结果发现六款手表的数据皆与传统胸带相近,误差介乎 3.3%-6.2%,属合理水平。所以运动手表就一定准?根据上述研究,新款的光学手表除了能带来便利外,技术上似乎亦能提供一定的准确性! 但在应用研究结果时,仍有数个要点需要留意:研究参加者都是严格依照生产商的指引来佩戴手表才得出准确心率数据。一般而言,手表不应扣得太松,表背的感应面应贴近皮肤,以减少摆臂时手表的移位。上述提及的研究对象为较年轻的经常跑步选手。手表的准确性是否也适用于其他运动 (如球类/HIIT) 、其他人士 (如中老年人/肥胖体型)和实验室以外环境,还需更多研究去证实。怎样跑才能瘦?心率很重要!1、跑步时间,要超过30分钟。2、最大心率的60% & 跑步时的心率 & 最大心率的75%。通常,有两个方法可以获得最大心率:方法一:最大心率估算法最大心率 = 220 - 年龄方法二:最大心率精确法戴上心率装备,例如:心率带或者心率手表,找一个400米的标准操场,前4圈热身,第5圈用80%的力量跑,第6圈的前200米用90%的力量跑,最后再全力冲刺200米。然后慢跑第7圈,再重复第6-7圈的形式3次,取心率装备测得的最高心率值,就是我们的最大心率。最后必须强调的一点: 数据再准确也只宜作参考,每个人每天的状态皆不同,最重要还是配合自己的真实感觉去调整练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跑者的精神花园,分享跑步知识、跑步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408被浏览299675分享邀请回答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扫码下载极果客户端
佳明这款大屏智能跑表,让你可以全天候检测自己的心率
首先感谢极果对我的信任,将 Garmin Forerunner 235 的评测机会给了我。也希望我的评测能让大家对 Garmin Forerunner 235 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先介绍一下本人的跑步经历,从2010年5月份开始跑步,到目前为止跑龄6年,到目前用过的
手表有 Garmin 家族的 305、910XT、Fenix 3,宜准的 G1,TOMTOM 的 Cardio Runner 和 Spark+music。
Garmin Forerunner 235 是去年 Garmin 推出首款光学心率跑步腕表 Forerunner 225 之后的升级版,相比于225,235增加了近 44% 的显示屏面积,同时增加了最大摄氧量、恢复建议、完赛预估这些620、920和 Fenix3 才有的数据,更加专业化。继续提供 7X24 小时心率监测、步数统计、久坐提示、睡眠日记这些日常数据,同时通过与连接,可实时接收短信、来电,以及微博、微信等应用消息,更加贴近日常生活。通过 Connect IQ,和之前用过的 Fenix 3 一样,可以 DIY 表盘,增加 Data Field,更加的个性化。下面我将从开箱、功能介绍到实际使用依次对 Forerunner 235 进行考察。
Forerunner 235 有别于 Fenix 3 的全纸包装盒,采用透明塑封包装,一眼就能看到里面的手表,同时包装盒上介绍了 Forerunner 235 的功能特点,高分辨率大彩屏、7X24 小时全天候光学心率记录、跑步 VO2 max、丰富的进阶专业跑步功能、50m 防水、内置加速计支持室内跑步、自定义或免费下载专业的跑步计划、Live Track 实时位置追踪与分享。
2、撕开两侧的塑封,打开包装盒,所有物品如下:Garmin Forerunner 235 中文版主机(黄黑配色)、专用替换腕带(黑黄配色)、腕带替换工具、数据线、中文使用手册、检查合格证。
3、主角Garmin Forerunner 235
上手感觉很轻,表盘比225显示面积更大,表盘黑色为主色调,外沿有黄色线条包边,与黄色表带相得益彰。表背侧中部为光测心率部件,三个测灯,外边缘为充电数据传输触点(尚未测试在长距离时是否可以边跑边充电),表带背侧为黑色主题加黄色边缘,与替换表带颜色正好反过来。
Forerunner 235 重量为 42g,替换表带重量 16g,可知主机重量为 26g,相比于 84g 的 Fenix3 和 82g 的2016东京马拉松奖牌,235的重量真是太轻了,这也让235看上去有点像玩具哈。
5、Forerunner表盘正面(尚未揭掉表膜)
顶部 GARMIN 标识,表盘显示面积增大,表膜为心率显示界面,外延顺时针5个图案对应5个按键,跑步小人为运动开始、结束、确认键,返回标志为返回、lap 键,&和&上下切换键,小太阳为电源、 light 键。
6、Forerunner 表盘背面
表盘背面正中为 Forerunner 235 的光点测试模块,是凸起的,这样保证表带扣紧的时候,该模块与手腕会紧密贴合,不过长时间佩戴会否造成该部位不适需要进一步测试。蓝牙和 ant+ 标志表明 Forerunner 支持两种数据传输,外侧4个金属触点是与数据线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的。
7、Forerunner 235外侧按键
左侧为3个按键,分别为电源键、上键和下键,相关功能刚才有提及;右侧为2个按键,黄色为运动键、黑色为返回、lap 键。按键键程比较合理。
8、Forerunner 235 表带
替换表带 16g,很轻,表带宽度相比于 910XT 和 Fenix3 要窄很多,跟普通手表的表带大小差不多,表带扣采用细孔,搭扣位置内部有固定锥,可以确保表带不会在运动过程中松开。
以上就是 Forerunner 235 的开箱,接下来就是开机啦。
因新表余电不足,开机未果,只好先充电啦。
充了2个小时的电,按住电源键开机,经过如下的一系列操作就可以正式使用啦。设定系统信息及个人信息。
戴在手上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表带固定紧后,怎么晃动手臂都没有错动。
2、相应界面
依次为主界面(可通过 Connect IQ 进行 DIY),心率监测界面,运动界面(也可通过 Connect IQ 进行下载 DIY),通知界面。通过&&键可以进行切换,也可以通过返回键直接返回到手表界面。
3、Forerunner 235 还提供了步数统计、久坐提醒、省电超时等功能。活动模式包括跑步、室内跑步、、。
从3月7日收到表后开始正式使用,完成跑步七次,其中5次路跑,1次,1次操场25圈,累计跑步距离90公里;骑车两次,累计骑行距离25公里;网球训练1次。因为时间有限,而且北京最近雾霾较重,尽量采用不同类型进行评测。
(1)3月8日晨跑爱心路线,这是之前探过路的一个路线,第一次使用 Forerunner 235 进行路跑。从家里出来打开跑步界面,Forerunner 235 搜星很快,不到10秒定位成功(仅使用
定位,未使用 +Glonass 双星定位)。本次为路跑,路线全长不到10公里,采用每公里提醒,Forerunner 235 每公里会有配速显示,43分11秒完成9.43公里,中间红绿灯有暂停。使用悦跑圈进行对比,悦跑圈未暂停,距离为9.49公里,耗时44分56秒。第一次使用就测出我的 VO2max 有54,成绩预测进305,真的是太开心了。
(2)3月8日下午跑奥森13.73公里,用时1小时25分13秒,平均配速612,平均心率132。奥森作为背景的跑步圣地,环境是相当不错的。在停车场停好车换好衣服后,开表搜星,依然很快就搜到。慢跑13公里,中间多次停顿,从配速和心率曲线上可以明显看到。本次活动后无新纪录,VO2max 无提高。与 TOMTOM Spark+music 对比,spark 距离显示为13.70公里,几无差距。
(3)3月9日下午跑奥森17公里,平均配速429,平均心率158,步频203。第三次路跑,前两次忘记截图恢复心率和恢复时间啦。搜星依旧很快,每公里配速提醒也正常。从数据上看,这次强度很大,恢复时间需要72小时,最大摄氧量又提升一位。从心率曲线来看,开始还是有一点异常,后续恢复正常,中间心率下降位置为停下来和别人聊了几句。与之对比的
手表也是17.02公里,数据一致。悦跑圈误碰暂停,未记录。
(4)3月11日晚长颈鹿路线19.29公里,用时1小时32分31秒,平均配速448,平均心率149,步频198,VO2max 再提升一位到56。这条路线也是之前跑的路线,距离明确。使用悦跑圈进行对比,从步频图中可以看到,中间停了2次等红绿灯,相应的对 Forerunner 235 和悦跑圈进行了暂停和继续,总时间上也有了误差。 记录图一致无漂移。当周跑量77.22公里。
(5)3月12日晨奥森12.5公里,用时1小时1分35秒,平均配速456,平均心率176。由于前一晚跑了19公里,今早的状态不是很好,从心率上可以看到平均心率很高,这也提醒我在训练时要注意恢复。
跑步机测试
3月10日晚去壹季参加体能课,课前在跑步机上对 Forerunner 235 进行了室内跑步的测试,Forerunner 235 内置加速度计支持室内跑步,跑步机从1速开始,加到10.9速跑了不到800米后,调整到速度11.1速跑到1.3公里,再调整到12.3速,跑完5.21公里。Forerunner 235 显示数据为5.24公里,两者相差30米不到,对于内置加速度计来说,精度已经很不错了。平均移动速度也与跑步机上显示一致均为12.3速。室内跑步测试合格。
操场测试(测试使用 lap 键进行400米记圈)
3月14日晚,在中国人民大学操场对 Forerunner 235 进行操场测试,搜星依旧很快,采用每400米按一次 lap 键的形式进行测试,因跑道上有散步遛弯及速度较慢的跑友,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基本在1道和2道跑动,但要保证不撞人需要不停的闪身及从身旁穿过,单圈从1分52开始,一直保持在1分50内,最后几圈冲进1分40,最终44分完成25圈操场测试。从数据上看,每圈距离在0.41-0.42公里之间,常规400米跑道1道最内侧400米,2道最内侧407米,最外侧与3道最内侧一直为415米,可知 Forerunner 235 在操场测试的精度也是相当高的。
3月7日收到手表当天晚上就骑车前往三里屯,并从三里屯往返回家。下班后在楼下将运动模式调整为骑行模式,搜星时间不到20秒,未做调整,开始计时,默认每5公里一次提醒,提醒包含震动和声音,并在屏幕上显示5公里用时。从提醒功能和数据详细度来说已满足我的需要。不过因为仅有2次骑行,所以骑行测试还需要后面更多次数的测试以便给出更好的测评报告。
VO2max 最大摄氧量数据
VO2max 全称为 Maximal oxygen uptake,中文为最大摄氧量,缩写为 VO2max,定义为一个人在海平面上,从事最激烈的运动时,组织细胞所能消耗或利用的氧气的最高值。通俗的解释就是一个人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所能够摄入的最大氧气量。最大摄氧量通常是评价一个人有氧作业量级心肺耐力的判定标准。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最大摄氧量来指定不同的运动强度。并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最终通过相应的训练来提升 VO2max。训练数据越详细越充分,相应的数据应该也就越准确。我经过7次跑步,测得的 VO2max 从开始的54增加到目前的57,已达到紫色区,相信经过更加完备的训练,应该还会有提高的。
比赛预测是指根据训练情况来对今后参加比赛的成绩进行一个预测,也是数据越丰富越详细,相应的预测越接近于真实水平。我经过7次的跑步记录之后,预测的全马成绩已经从303进入到 sub2,256啦,作为一个激励目标,看来后面要好好练啦。
步数、睡眠、心率、日历
Forerunner 235 提供步数统计、睡眠记录和 7X24 小时心率记录,只要手表戴在手上,就会一刻不停的记录你的各项数据。从3月7日收到 Garmin Forerunner 235 到现在,除了几次洗澡没敢戴之外,其他时间一直戴在手上,综合这些数据,可以更好的查看自己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改正或保持。
Forerunner 235标称GPS模式10小时,手表模式9周的使用时间,从这几次使用上来看,1小时左右的跑动距离,掉电量在12%左右,与标称的10小时GPS模式时间差别不大。至于9周的手表模式,因时间尚短,尚不能给出测评结论。
Connect IQ
Garmin 设备提供了2种方式进行数据同步和程序下载,针对 PC 端的 Garmin Express 和针对移动端的 Connect。PC 端的需要数据线和手表连接后进行同步及下载更新,移动端需要下载相应 App 后,通过蓝牙进行数据同步及更新。
即可浏览数据记录。
移动端打开 Connect 可以先跳过连接设备,对快照进行设置,设置顺序如下。
同时也可以连接 Garmin 设备,先后打开 Forerunner 235 和手机的蓝牙,然后根据顺序进行如下设置就可以顺利互联啦。
顺利配对之后,之后使用 Forerunner 235 记录的任何数据就可以通过 Connect 进行同步和更新啦。此外 Forerunner 235 还可以通过 Connect IQ 商店下载喜欢的屏幕背景和数据字段,看看我下载的是不是很好看啊!不过要注意的是,手表给屏幕背景和数据字段预留的内存是有限的,不能一股脑的全装进去,要根据需要精挑细选才好。
下图是在网上找到的 Garmin forerunner 235 和 Garmin 产品的规格比较,从图中不难看出235的功能更趋于完备性。
从图中不难看出,Forerunner 235 除了虚拟配速(好像可以通过数据字段来实现,尚未测试)、跑步动态(需要佩戴 HRM 心率带取得相应数据)这两项数据之外,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数据,而且提供长达10小时的 GPS 记录时间和连续9周的使用时间。
由于仅使用了10天时间,还无法将 Forerunner 235 的所有功能都进行详细的测试,在之后的使用中会继续对其进行测试,结合目前的使用情况,个人总结的 Forerunner 235 的优点如下:
1、颜色靓丽,重量轻;
2、腕测心率,远离心率带束缚;
3、心率测试偏差小;
4、+Glonass 双星定位,更快速准确;
5、7X24 实时监控心率、步数、睡眠,更贴近生活;
6、Connect IQ 个性化定制;
7、使用时长增加;
8、与网站协同使用,功能强大。
个人总结的 Forerunner 235 的缺点如下:
1、玩具感较重;
2、心率测试模块凸起较大,长时间佩戴有压迫感;
3、无海拔爬升下降数据显示(从记录数据上看是有海拔数据的,但是显示界面没有。从Connect IQ上只能下载到Ascent和attitude数据字段,但尚未测试);
4、无跑步动态分析数据(需要搭配HRM心率带才能得到相关数据)。
Garmin Forerunner 235,235谐音“爱上我”,作为一款如此功能强大的
手表,或许不能再只称为
手表了,应该改称智能腕式设备更准确些,叫我怎么不能爱上你呢!Garmin Forerunner 235,在等你爱上我!
佳明 Forerunner 235 智能跑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心率速度对照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