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 wafer2如何查看wafer2是否安装依赖

大家对金山的印象还停留在WPS啊~那我简单介绍下金山云呗&br&&br&作为目前拥有最多直播APP用户的金山视频云在众多视频云厂商中独树一帜,从端到端松散耦合,推出开放的一站式视频云解决方案&br&&br&金山云去年6月份做视频云,有差不多100人研发团队,做到现在,累积投入的人力达到一两百个人,研发团队成员都是非常资深的视频领域专业人才。针对直播需求,对推动、网络、播放都进行了整体的优化开发。&br&&br&&b&第一,全方位的技术能力和绝对的平台稳定性。&/b&&br&金山云拥有针对卡顿优化和管理的特色技术。除此以外,金山云支持多维度调度策略,配合精准的带宽预测,实现跨运营商、跨地域、最小粒度的实时动态资源调度。同时,全链路打点质量监控,CDN覆盖全球30万监控节点,实时统计数据分析,智能资源调度优化,把控质量,辅助客户业务运营。&br&在平台稳定性方面,金山云拥有全球的网络覆盖,多个BGP机房,保证了多源站覆盖。国内网络通过电信、联通、移动、教育网、科技网、鹏博士、铁通、广电等诸多大小运营商实现了无死角覆盖。在大数据分析上,金山云可以做到实时码率、帧率,全链路实时日志采集、分析和链路实时优化,可协助客户展开业务分析。&br&可以说,金山云通过强大的网络覆盖和平台优势,已经形成了视频云最完整的技术链条,针对网络直播等新生业务,也可以做到尽善尽美。&br&&br&&b&第二,运维管理能力。&/b&&br&毕竟视频云提供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服务,是能力的输出。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在问题出现后,及时解决才是一个合格的视频云服务商。&br&金山云是业界最早将视频业务作为公司核心战略的云服务商,所以在过去的两年里,金山云建立了一个专业的服务团队。如今,金山云的客服运维体系,已经可以高效且负责任的解决问题,并已经形成了反馈机制及处理流程的完善机制。目前排名前200的网络直播公司已经有一半以上采用了金山云的解决方案,这表示,金山云对于问题提前的预警和通过服务经验有效的进行前瞻性的沟通提醒已做到了最好。&br&&br&&b&第三,专业化&/b&&br&移动直播是当下最新的视频云业务,所以要求专业的研发能力,其中包括专业的一站式端到端视频云解决方案,为流媒体定制开发的CDN,对于新的一些技术需求是否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提供研发支持等,以及服务能力和专业性都是最高的选择标准,事实已经证明了,金山云具备这样的素质。&br&&br&&b&第四,打造开放的视频云平台。&/b&&br&作为视频云服务商,开放性甚至比技术与服务更为关键,如果一旦造成不开放群体现象的发生,势必会对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影响。&br&金山视频云一直秉承着开放的原则,用户可以免费使用金山云推流、播放SDK,尤其推流SDK,实现了封装类和积木类两种方式。封装类包涵了推流过程中采集、音视频处理、压缩编码、推流全部类,实现了各个组件的创建和链接,而积木类则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把内部各模块进行了单独的封装处理,方便使用者对各个组件进行单独的控制和调用,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通过简单步骤即可集成自己或第三方提供的功能。因为积木化设计理念,使用金山云SDK可以自由搭建出其他应用场景APP,并不局限于移动直播。&br&金山云将自有免费美颜算法处理后的音视频数据接口、以及自研的业界领先的高性能H.265编码器无私地提供给开放者,可自由用于直播、点播、短视频录制等各种场景,极大程度地降低带宽成本。这种无偿使用,不取回报的方式,使得国外的一些开发者都在使用金山云直播SDK。
大家对金山的印象还停留在WPS啊~那我简单介绍下金山云呗 作为目前拥有最多直播APP用户的金山视频云在众多视频云厂商中独树一帜,从端到端松散耦合,推出开放的一站式视频云解决方案 金山云去年6月份做视频云,有差不多100人研发团队,做到现在,累积投入的…
1、sla,995还是9995来的。&br&2、中国的价格确实略坑,几次降价后目前还是比国际版的性价比略差。&br&3、微软在互联网上卖东西到现在都整不太明白,尤其是在中国。所以打电话给业务,据说会有discount。&br&4、配套服务,可伸缩性好很多。不会自动给你装莫名其妙的东西,提供莫名其妙的防护,以及虚假的带宽和坑爹的流量费。&br&&br&其实用过aws中国区后,觉得aws某些方面还是要领先azure的,唯一不爽后付费不好控制成本。&br&&br&&br&再多说一点吧,如果你是按使用时间付费计算的,阿里云绝对相较于aws和azure没有半点优势,只有包月包年才有优势。你可以想一下这是为啥?绝不仅仅是管理水平的问题。&br&因为只要你入坑了,你不能退,各种小问题恶心你你吭不了声。像aws和azure这样按时付费,就不可能一开始让你爽,随后各种恶心你。你不爽随时可以不用,连招呼都不用打。&br&&br&&br&&br&你用了真正的云服务后,你就会发现包月包年的那些都特么垃圾,就是个虚拟机而已。&br&&br&&br&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用aws中国区,开20台实例测试分布式计算,开一个小时也就百来块钱,随便玩。&br&做负载均衡和自动扩展,一天之内都可以伸展收缩,服务器利用效率却大大提升。&br&计算报表,大数据分析,开一台巨型实例带SQL Server的,几十分钟跑完了,花费也就几百块。一周或者一个月才跑一次,你会花几十万去买个那么大的实例么?爽到飞起。&br&再比如说发布新版本,先开一堆实例部署新版本,测试好后直接配置负载均衡器把新服务器纳入负载均衡,这就灰度发布了。没问题了,直接把老服务器一关,发布就完成了,巨省心。所有这些还都可以用脚本完成。&br&云计算根本不能用传统思路去看,去玩。
1、sla,995还是9995来的。 2、中国的价格确实略坑,几次降价后目前还是比国际版的性价比略差。 3、微软在互联网上卖东西到现在都整不太明白,尤其是在中国。所以打电话给业务,据说会有discount。 4、配套服务,可伸缩性好很多。不会自动给你装莫名其妙的…
只能说,哥已经玩到顶了
只能说,哥已经玩到顶了
&p&作为 GitHub 中国区首席 markdown 工程师,明知道会被折叠。我还是想说一句:希望腾讯&b&能看懂&/b&开源世界的 License 啊,不要再被挂到 FFmpeg 的耻辱名单上:&/p&&br&&figure&&img src=&/v2-2db8d295d9a_b.jpg& data-rawwidth=&427& data-rawheight=&3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7& data-original=&/v2-2db8d295d9a_r.jpg&&&/figure&&br&&p&附,开源 License 选择:&/p&&br&&figure&&img src=&/v2-3c47ec938b349e6bee27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3c47ec938b349e6bee27_r.png&&&/figure&&br&&br&&p&《&a href=&/p/& class=&internal&&3.15 让我们来看看开源世界的抄袭 - 知乎专栏&/a&》&/p&
作为 GitHub 中国区首席 markdown 工程师,明知道会被折叠。我还是想说一句:希望腾讯能看懂开源世界的 License 啊,不要再被挂到 FFmpeg 的耻辱名单上: 附,开源 License 选择: 《》
作为一名滴滴的前工程狮,虽然本人并不想在知乎撕x,但看到楼上鹅肠员工如此勤奋地给自己打广告,还是觉得有必要还公众一个真相。。。&br&&br&腾讯云和滴滴合作这件事还真没有机场广告或者楼上的说得那么高大上。说白了无非是给企鹅干爹面子,把几万台的服务器托管生意交给了干爹。。。&br&&br&服务器托管是怎么回事,相信知乎er都懂。上个世纪的老古董怎么到了鹅肠这里就摇身一变成云计算了,我也是大写的服——佩服大公司的产品包装能力,以及,PR水平。&br&&br&我猜想,大概是云计算这件事众说纷纭,似乎没有谁对谁错,所以腾讯云也就毫不忌讳地把服务器托管服务也大言不惭地说成是云计算。不信,看这个链接&a href=&///?target=https%3A///product/cpm.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roduct/cpm.&/span&&span class=&invisible&&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黑石物理服务器?呵呵 !&br&&br&回到我自己的工作上说,表面上看好像省事了,别人把该干的事都替你干完了,工程狮门似乎可以仰天睡大觉了。但是别急,架不住需求变化多啊,又不像别人家的云计算那般鼠标点点在控制台就可以操作,沟通起来那叫一个费劲,有多费劲我就不详细描述了,说多了都是泪。。。也怪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天生沟通能力就差,所以呢。。。我就离职了。哈哈哈,开个玩笑~&br&&br&最后报个料,听说滴滴正在把托管的服务器往回迁,我想这是迟早的事情。做到滴滴这个体量的互联网公司,自己又有大把的技术人才,还把服务器托管在别人家里,说出去也不怕人家笑话 - -&br&&br&看了下面的评论,再补充2点:&br&&p&滴滴刚开始起步的时候的确没有自己的机房,但是为什么托管给腾讯而不是其他成本更低的托管商,肯定是因为腾讯给了很多资源,当然这一点也无可厚非;&/p&&p&但是随着滴滴的壮大,托管的弊端逐渐显露。腾讯云不但满足不了滴滴的一些特殊需求,比如异地双活,比如一些安全功能等等,而且托管成本也高企,所以回归自建合情合理。&/p&&p&之所以跳出来说这件事,主要是看不惯腾讯打着云计算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还拉上滴滴站台。诚如下面一位知友所说,dropbox也放在亚马逊aws上,我想那是因为aws的技术实力足够让客户放心。所以,鹅肠还是多招点牛人先把技术练练好吧。&/p&
作为一名滴滴的前工程狮,虽然本人并不想在知乎撕x,但看到楼上鹅肠员工如此勤奋地给自己打广告,还是觉得有必要还公众一个真相。。。 腾讯云和滴滴合作这件事还真没有机场广告或者楼上的说得那么高大上。说白了无非是给企鹅干爹面子,把几万台的服务器托管…
&p&被轮子哥 &a data-hash=&ecc0ec035f& href=&///people/ecc0ec035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vczh& data-hovercard=&p$b$ecc0ec035f&&@vczh&/a& 翻牌子了,感谢感谢!&br&&/p&&p&乐得我饭吃了一半,赶紧吐哺来更,哈哈~&/p&&br&&p&——————原文——————&br&&/p&&br&&br&&p&Well,先抛结论,&/p&&br&&p&&b&AWS正式由光环新网代运营更像是AWS对中国市场的无奈妥协,而不是阶段性胜利。&/b&&/p&&br&&p&其实早在两年前,AWS就开始尝试在华开展业务。其间经历了两种发展模式:&/p&&br&&p&1:前店后厂模式——2013年12月,北京、宁夏政府和亚马逊AWS、云基地四家在北京签订备忘录,以北京、宁夏分别作“前店”、“后厂”的模式,发展和推广云服务。服务对象是全国各地的客户。在具体运作中,云基地负责运营和管理工作,而亚马逊AWS提供技术和服务。&/p&&br&&p&2:有限预览模式——2014年年初,AWS发布面向中国地区的有限预览服务,并通过邀请的方式限量向中国本土企业和在华的跨国企业开放。此时,将AWS有限预览服务执行落地的两家公司变成了光环新网和网宿科技,前者提供IDC服务,后者提供ISP接入。&/p&&br&&p&有限预览模式下,没有IDC牌照的AWS或可以绕过光环新网直接参与数据中心的运营和管理,但在日渐收紧的网络安全环境下,这种擦边球的做法也受到了中国政府很大的挑战。&/p&&br&&p&详见:&a href=&///?target=http%3A///news/201604/rYiXkg4uzL9aidv8.html%3FviewType%3Dweix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亚马逊AWS入华两年多,被曝出“违法”提供公有云服务&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反观Azure和世纪互联的合作模式:&/p&&br&&p&2012年底,微软同世纪互联宣布签署了战略合作,达成协议由世纪互联运营、搭建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世纪互联负责微软Azure在中国的&i&运营,管理和运维微软在华公有云数据中心&/i&;紫光互联(世纪互联的大股东)负责微软公有云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微软提供&i&相应的产品、技术升级、培训支持。&/i&&/p&&br&&p&这种模式下,Azure的自主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p&&br&&p&&b&1:产品严重滞后&/b&&/p&&p&Azure中国的发布流程十分复杂,需要先在北美服务器上构建一份,然后通过跳板机复制到中国的服务器上,再启动发布流程,所有的服务器,监控系统,预警系统都需要独立部署一套。这严重影响了云服务的快捷性和一致性,Azure中国的产品与其全球主线相比起码落后了6个月。&/p&&br&&p&&b&2:后续运营跟不上&/b&&/p&&p&Azure由世纪互联代运营的机房,Azure无权进行管理。数据中心所有的安装,部署,排错,包括后续的运维,技术支持等工作也均由世纪互联来处理,但世联团队往往并不具有现网处理问题的技术能力,这给国内用户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p&&br&&p&参考资料:&a href=&///?target=http%3A///14/HVKQ5C1000915B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世纪互联和微软联姻的那点事儿&i class=&icon-external&&&/i&&/a&&br&&/p&&br&&p&事实上,Azure中国更像一个独立的专有云,区别于Azure全球版本,它与其它区完全隔离。Azure中国版本甚至有个专属名,Mooncake。&/p&&br&&p&AWS走上了Azure的老路,实际上放弃了更多的自由权,强悍的贝索斯也在我国网信办的管理下低了头认了怂。&/p&&br&&p&但AWS获得合法身份还是值得我们欢呼一下,因为其能真正在中国运营起来,对于国内云计算发展来说,是&b&利远大于弊&/b&的。&/p&&br&&p&室友叫我去吃饭,具体分析晚上再更~&br&&/p&&br&&p&——————二更正文——————&/p&&br&&p&AWS在华合法运营,对国内云计算格局的影响如下:&/p&&br&&p&&b&1. 促进市场成熟,规范市场运作体系&/b&&/p&&br&&p&国内云厂商与AWS的差距在哪里,是资源?是技术?是起步晚?&/p&&br&&p&不,&i&更主要在于生态建设&/i&。这不仅体现在产品线的完整性,合作伙伴的多样化和涉猎业务的广度,更体现在其核心技术的开源性,API的丰富性,文档的完整性这一系列“细节”上。AWS是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鼻祖及先驱者,其业务规范性毋庸置疑。AWS的进入,对国内所有玩家都是一个正向刺激,相信将推动国内云厂商规范化运营,下苦功夫完善产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p&&br&&p&其次,AWS的进入也会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目前《网络安全法》正处于二审阶段,说明国家对数据安全这块倍加重视。放于云端数据到底如何规范化管理,如何构建合理的竞争体系,AWS这样的有外资背景的高新企业又应该如何管理,这些是国家关注且正严肃讨论的问题。&/p&&br&&p&&b&2. 加速行业洗牌,促进多赢格局&/b&&/p&&br&&p&国内云服务的使用者大体可以分为三类:&/p&&br&&p&1:大中型国企、央企或政府机构&/p&&p&2: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或开发团队&/p&&p&3:跨国集团或外资企业&/p&&br&&p&目前来看,本土化运营并不是AWS的强项,在需求个性化的特定行业和细分领域,AWS并不占优势。这意味着AWS今后更可能在通用的基础产品层面发力,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预测AWS的客户将以3为主,2为辅,至于1,我想国家基于数据主权的考虑,还是会更偏向于选择像UCloud这样的全内资云计算公司。&/p&&br&&p&所以,可能会出现的格局是,&br&&/p&&br&&p&国内云厂商们开始更多在本土定制化需求上发力,&i&一是在特定行业or细分领域深扎&/i&,如七牛专注于云存储、乐视云选择从视频云切入;&i&二是面向本土需求,推出有特色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i&,如面对政务云和传统企业上云转型等业务,UCloud的&a href=&///?target=https%3A///site/solution/hybr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混合云&i class=&icon-external&&&/i&&/a&和阿里的&a href=&///?target=https%3A///solution/dedicatedcloud%3Fspm%3D..hVlt1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专有云&i class=&icon-external&&&/i&&/a&就有很大优势,其能在保留原有设备及架构的基础上,通过公有云计算资源扩展客户业务能力,提升业务稳定性及灵活性。&/p&&br&&p&事实上,不论是深扎行业还是面向本土需求推出定制化产品,本身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也更容易被客户接纳,也符合整个行业的趋势,其实是一种 win-win 的格局。&/p&&br&&p&所以,AWS真正在中国运营起来,对于国内云计算发展来说,&b&利远大于弊&/b&。&br&&/p&&br&&p&————————&/p&&br&&p&在写最后一段的时候,脑子里面吊诡地回响着小时候看过的《春光灿烂猪八戒》的主题曲,也许是饿昏头了。&/p&&br&&p&后百度了一下,歌名叫《好春光》,演唱者吴彤。&/p&&br&&p&好春光&/p&&p&不如梦一场&/p&&p&梦里青草香&/p&&p&抓一把梦想在身上&/p&&p&蓝天白云青山绿水&/p&&p&还有清风吹斜阳&/p&&p&……&/p&&br&&br&&p&利益相关:本人为 &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Cloud – 专业云计算服务商&i class=&icon-external&&&/i&&/a& 员工,专业吐槽。&/p&&p&以上~&/p&
翻牌子了,感谢感谢! 乐得我饭吃了一半,赶紧吐哺来更,哈哈~ ——————原文—————— Well,先抛结论, AWS正式由光环新网代运营更像是AWS对中国市场的无奈妥协,而不是阶段性胜利。 其实早在两年前,AWS就开始尝试在华开展业务。其…
看到的,贴过来。侵删。&br&&br&&br&&br&&p&今天被本来该说双十一,却被那个&strong&排序大赛&/strong&撞了一下腰,先是&strong&腾讯云&/strong&说自己摘取了四项桂冠,接着&strong&阿里云&/strong&又说拿了两项冠军。&/p&&br&&br&&p&排序大赛&em&(Sort Benchmark)&/em&到底是个啥?吃瓜群众表示不明白,去官网恶补了一下,苦于功力实在有限,只能胡乱解读了。&/p&&br&&br&&blockquote&&p&&strong&如何通俗理解排序大赛?&/strong&&br&&/p&&/blockquote&&br&&p&说白了,就是给数字排序,数字很多很大。&/p&&p&&strong&数之多,一顿吃不完,数之大,一锅炖不下。&/strong&&/p&&p&比赛官方有专门的数据生成软件,叫做“&strong&gensort Data Generator&/strong& ”,用来生成待排序的记录,每条记录有100字节,总数据量可多达几百T。&/p&&br&&p&具体比赛,分几种玩法&&&/p&&p&&strong&Gray排序比赛:&/strong&根据这个玩法的发明者&em&Jim Gray&/em&来命名。Gray排序的规则是,甭管用什么样的架构和硬件,至少完成100TB的数据排序,谁用的时间少,谁就牛逼。&/p&&br&&p&&strong&Cloud排序比赛:&/strong&这个有意思,租用公有云来完成排序,完成100TB的数据排序,谁花钱少谁就算赢。这是考量性价比的比赛。&/p&&br&&p&&strong&Minute排序比赛:&/strong&顾名思义,在不计成本的前提下,谁在1分钟内完成的排序数据多,谁就获胜。&/p&&p&……&/p&&p&&em&详情可以看这里:&a href=&///?target=http%3A//sortbenchmark.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rt Benchmark Home Page&i class=&icon-external&&&/i&&/a&&/em&&/p&&br&&br&&blockquote&&p&&strong&如何看待腾讯与阿里的成绩?&/strong&&/p&&/blockquote&&br&&p&腾讯的获得了&strong&Gray&/strong&排序和&strong&Minute&/strong&排序的冠军,每项排序由分为通用场景和专用场景,所以总共是四项冠军,看了规则我们就会明白,Gray排序的冠军一般都会是Minute的冠军。&/p&&br&&p&看看他们的系统硬件配置吧:&/p&&p&512个节点,每个节点配置两颗OpenPOWER处理器,512GB内存,4块华为 NVMe SSD盘,100Gb Mellanox网卡。&strong&真是亮瞎眼,&/strong&不的不说&strong&十八摸、大菊花、卖螺丝&/strong&,三家硬件供应商都牛B闪闪,给足了料。&/p&&br&&br&&br&&p&企鹅100TB的排序速度是98.8秒,对比下阿里去年的夺冠数据是329秒,确实快了不少。&/p&&p&但是不要忘记一点,Gray排序是不计硬件成本的,理论上讲,&strong&单个机器的配置越高,集群调度的能力越强&/strong&,排序成绩就会越好,因为排序算法本身没什么奥妙,大学课程&计算方法&我们就学过了。&br&&/p&&br&&p&这个恰似当下超算圈的比拼,或者是造原子弹,属于单目标系统,只要向着KPI目标努力,以国内BAT的能力,我相信都能做到,属于实力的象征。&/p&&p&但绝非独领风骚。就像原子弹,我放了一炮,证明有这个能力了,但只能用于核威慑,对吃瓜群众来讲,意义不大,没有推广意义。&/p&&br&&p&额外八卦一下阿里去年的夺冠配置:3134个节点,每节点两颗至强E5-2630,96G内存,12块SATA硬盘,10G网卡。这些机器的配置比起来,可就土鳖之极了。&/p&&br&&br&&br&&p&看看排序规则,&strong&所有的数据必须要“落盘”,不得使用缓存来预读&/strong&,特别考验磁盘IO能力,所以我们看到腾讯选了顶级的NVMe SSD来应对,但阿里这个配置竟然是SATA盘。&/p&&br&&p&这种排序,算法都很简单,核心考验的是集群调度能力。所以,调度一大堆“烂机器”来排序,一定比调度较少的“牛机器”来排序,更具备技术含量。(&em&只是我的臆测,也许不对&/em&)&/p&&br&&p&&strong&百度是上上届Gray排序冠军、阿里是上届冠军,他们有没有能力拿更高配置的硬件来获得更好的成绩呢?我想都是有的。&/strong&&/p&&br&&p&阿里上届夺冠以后,&strong&就被网友喷得很厉害,说他们花钱放卫星,不计成本&/strong&,只为了跑个好数字。所以,这届比赛,阿里学乖了,不造“原子弹”,改造“AK47”了。&/p&&br&&p&什么是&strong&AK47&/strong&,就是这个Cloud Sort,基于公有云平台,租用资源完成排序,最后按照花钱的多少来评判优劣,就像超算比拼,现在人们更看性能功耗比一样,排序能力,更有价值的应该是每TB排序成本,性价比为王。&/p&&br&&br&&p&&em&阿里巴巴CloudSort排序配置和成绩&/em&&/p&&br&&p&CloudSort就像AK47,经济实惠,吃瓜群众也有机会Biu~Biu~Biu~,所以,这次Cloud排序的夺冠主体是南京大学(还有阿里和DataBricks配合),租用了阿里云的资源。&/p&&p&&strong&这把AK47的成本做到了每100T数据排序,只需要144美金&/strong&,而云是按需付费的,未来,吃瓜群众拿着这把AK47,想Biu多少,就Biu多少,具备实际应用价值。但Gray排序是原子弹,就只能给大公司当“核威慑”用。&/p&&br&&p&&strong&所以,这次比赛,我也必须学习网友,喷一喷腾讯:明年别放原子弹了,也造一把AK47吧。&/strong&&/p&&br&&blockquote&&p&&em&去年,阿里Gray排序拿冠军的时候,阿里云的PR稿件铺天盖地;而上届的Cloud排序冠军,恰恰是公有云的老大AWS。&/em&&/p&&p&&em&今年,腾讯Gray排序拿了冠军,腾讯云的PR稿开始普天盖地,而阿里云则拿了Cloud排序冠军,改写了AWS的记录。&/em&&/p&&p&&em&AWS,似乎早已不再Care什么排序,因为那个记录,是它在2014年创造的。&/em&&/p&&/blockquote&&br&&br&&p&&strong&我想,这也许,就是阿里云和AWS的差距,也是腾讯云和阿里云的差距。&/strong&&/p&&br&&br&&br&&p&&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5MjA2MjgyN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37fefbbf70b53bfa6b0d4%26chksm%3D8874337fbf03ba69fa02dd89e00fa3a8f243d73e82ef27%26scene%3D0%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排序大赛(Sort Benchmark)里的原子弹和AK47&i class=&icon-external&&&/i&&/a&&/p&
看到的,贴过来。侵删。 今天被本来该说双十一,却被那个排序大赛撞了一下腰,先是腾讯云说自己摘取了四项桂冠,接着阿里云又说拿了两项冠军。 排序大赛(Sort Benchmark)到底是个啥?吃瓜群众表示不明白,去官网恶补了一下,苦于功力实在有限,只能胡乱解读…
对不起,我觉得有个事情必须要核实一下。&br&&br&也就是这些业内人士信誓旦旦,口口声声说的什么 &b&实际虚拟出的虚拟机台数会超过本应虚拟出的虚拟机台数。这是业内普遍的赚钱的商业模式&/b& 。&br&&br&&br&&br&先说这个模式能不能说成是超卖,航空公司的超卖的确是公开的秘密,因为总有一小部分人会最终不上飞机,但是&b&航空公司绝对不会在额定100个乘员的飞机上塞101个人进去&/b&。&br&&br&云计算是不是可以超卖?当然可以,我没有这么多服务器,但是我可以卖授权给你,赌你不用。但是,一旦你开始用,&b&我能不能给你假的虚拟机&/b&?&br&&br&&b&这已经是商业信誉问题,我很难相信所谓的业界普遍。&/b&&br&&br&&br&&br&顺便说一下,&b&我所认同的业界,并不包括国内这些牛鬼蛇神&/b&。&br&也不包括明确告诉你资源会共享不保证计算能力的云计算产品。&br&&br&&br&我们就说AWS和Azure的标准虚拟机。&br&&br&不夸张的说,我们的AWS的虚拟机负载都是做在70%的水平上的,轻型多台,动态伸缩才是云服务的标准使用模式。&br&&br&AWS甚至提供一个报表告诉你哪些虚拟资源被你浪费了,你可以缩减来降低成本。&br&&br&我想问一下,在轻型多台,每台负载都控制在70%/80%左右的云计算模式里面,到底要怎样超卖赚钱?&br&&br&我的请求量、流量各种指标被监控的一清二楚,机器数量/负载和流量的关系,&b&如果你超卖以为我看不出来&/b&?&br&&br&&br&&br&所以我跟你讲,我根本就不信有业界普遍有超卖这回事儿。&br&&br&你卖的是服务,共享资源,只保证一定范围内的服务质量,这不叫超卖。&br&&br&&br&你卖的是计算资源,超额提供计算资源,去赌别人用不上。这不叫做超卖,这叫做无耻!&br&&br&你干脆赌微软不会来查你,装点盗版的Windows上去多好。你干脆赌用户用不了那么大的磁盘空间,给个按需增长的虚拟磁盘多好。&br&&br&&br&&br&还有,AWS提供的专有服务器实例会带来额外的成本,收费也更贵,但绝对不是保证什么服务质量,而是为了合规性!&br&&br&简单说就是某些应用&b&在政策上要求硬件设备需要单独隔离,&/b&才会考虑使用这种实例。&br&&br&服务质量是SLA保证的,和专用实例一毛钱关系没。
对不起,我觉得有个事情必须要核实一下。 也就是这些业内人士信誓旦旦,口口声声说的什么 实际虚拟出的虚拟机台数会超过本应虚拟出的虚拟机台数。这是业内普遍的赚钱的商业模式 。 先说这个模式能不能说成是超卖,航空公司的超卖的确是公开的秘密,因为总有…
用户真是难伺候。不装 agent 看不到准确的资源占用喷垃圾;装了 agent 回传数据又喷侵犯隐私;默认不安装 agent 喷初始配置麻烦,默认装了 agent 喷做坏事;不加密回传喷不安全,加了密回传喷在做见不得人的事情。&br&&br&况且这个 agent 还是可选的,创 vm 时自己勾了的,还说不知情?&br&&br&反正做啥都可以被喷的。讲道理,在 vmware 上装个 client tools 回传数据咋不喷
用户真是难伺候。不装 agent 看不到准确的资源占用喷垃圾;装了 agent 回传数据又喷侵犯隐私;默认不安装 agent 喷初始配置麻烦,默认装了 agent 喷做坏事;不加密回传喷不安全,加了密回传喷在做见不得人的事情。 况且这个 agent 还是可选的,创 vm 时自己…
看你需要什么样子的云了。国内的众多产品顶多是提供了computing这一个产品,至于Storage我就不说了国内基本就一网盘而已。而Azure能提供的是整套Infrastructure。要web有web,要数据库有数据库,要集群给你load balancing,要storage给你多种不同应用范围的选择。除开互联网业务,Azure也可以实现全套IT基础设施,你可以把你公司AD整个搬到Azure而在办公室只需要普通工作电脑。VPN接入,分支办公室通过Internet的互相通信都可以搞定。&br&&br&说白了Azure和Amazon这两家云服务商跟目前其它厂商能提供的服务根本不在一个次元,所以论定价对比这俩就好,尤其现在不要跟国内一众服务商比。国内服务商现在也就比刀耕火种时代的手工卖VPS的略强。
看你需要什么样子的云了。国内的众多产品顶多是提供了computing这一个产品,至于Storage我就不说了国内基本就一网盘而已。而Azure能提供的是整套Infrastructure。要web有web,要数据库有数据库,要集群给你load balancing,要storage给你多种不同应用范围的…
别的不说,至少可以戳中几个痛点&br&1、每个网站挨个记帐号密码,即使用了1password,使用起来还是很麻烦,也无法避免单个网站密码被盗,只能某种程度上减少损失。用了洋葱后,你再也没有账号和密码了。&br&2、解决了验证体验的问题。6位数字的令牌、硬件令牌、U盾、手机短信等非常难用。&br&3、使用了生物识别,即使手机丢了也没关系,生物验证过不去。&br&4、最大的好处,不怕账号被盗了。&br&5、用户在每个网站都有一个随机的id(网站和洋葱交互用的,用户无感知)。即使网站数据库被扒,黑客也无法在各个网站之间对你的个人数据做交叉比对。彻底的防社工。&br&&br&你们觉得还需要更多吗?
别的不说,至少可以戳中几个痛点 1、每个网站挨个记帐号密码,即使用了1password,使用起来还是很麻烦,也无法避免单个网站密码被盗,只能某种程度上减少损失。用了洋葱后,你再也没有账号和密码了。 2、解决了验证体验的问题。6位数字的令牌、硬件令牌、U…
这个,作为一个前 DNSPod 人,我尽量客观地从我个人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br&&br&我本人是2013年11月离开的,以前负责后端的 DNS 系统开发&br&&br&套用一下流行体,大家谈离职一般从两个方面,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干的不爽&br&我的原因跟上面的关系不大&br&离开的原因是,留住的力量不足,加上外面的拉力太大&br&&br&先说钱的问题,我在的时候薪资待遇基本在烟台的 IT 企业中算是顶级的;我走了以后,又有一次涨薪,我估计在烟台所有企业中都算是顶级的了吧&br&DNSPod 因为老板是搞技术的,所以是个典型的技术驱动型的企业,搞技术的人是最爽的,工作时间比起北上广只能用悠闲来形容了&br&&br&有充足的资金保证,轻松的技术氛围。基本上算是技术人员的天堂了。我在 DNSPod 这几年个人各方面的提升也非常巨大&br&&br&留住的力量不足是因为技术栈太浅。DNS 服务器开发相关的技术其实只有 UDP,TCP 算有一部分吧。那我现在可以说,我很了解 UDP,TCP 的技术。但这对一个系统开发者来说,很不够。&br&DNSPod 系统开发这块在网络研发方面技术一流。存储开发,分布式计算两个方面都不是&br&&br&所以给的钱越多,过得越爽,我的危机感就越强烈&br&&br&另外一个方面,我已经拿到了去新西兰的签证,明年出发。目前休息一段时间(大概三个月左右),丰富一下技术栈。我有99%的把握,今年在 MySQL 开发和分布式算法技术上提升一个档次,明年英语水平提升一个档次。这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消解了我的危机感&br&&br&----&br&搜了一下发现,原来基本互联网公司都问过了。看来知乎用户现在把归纳技术用得相当娴熟了哈。&br&把阿里的 Fenng 的回答复制一段:&br&&br&&blockquote&最后补充一个所谓的定律:&br&&br&&p&入职1个月:离职与 HR 关系较大;&/p&&p&入职3个月:离职原因与直接上级关系较大;&/p&&p&入职6个月:离职原因与企业文化关系较大;&/p&&p&入职1年: 离职原因与职业晋升关系较大;&/p&&p&入职3年: 离职原因与发展平台关系较大;&/p&&p&入职6年: 员工离职的可能性很小。&/p&&/blockquote&&br&&p&大概就是这个样子。&/p&&br&&p&看到本答案的人越来越多,我再加一句好了。&/p&&p&我从大学学习到的东西多半是技术,毕业后来到 DNSPod,她的创业气质改变了我很多。&/p&&p&也许我这样性格的人,只有互联网行业才能挽救。&/p&
这个,作为一个前 DNSPod 人,我尽量客观地从我个人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本人是2013年11月离开的,以前负责后端的 DNS 系统开发 套用一下流行体,大家谈离职一般从两个方面,一是钱没给够,二是干的不爽 我的原因跟上面的关系不大 离开的原因是,留住的…
看到有所谓的滴滴前同事的高论,所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br&1. 滴滴前同事混淆了一个概念,也就是Bare Metal Cloud 和 主机托管的概念,Bare Metal Cloud 是国外比较成熟的一种云产品形态。国外有很多相关的产品,譬如SoftLayer,NewServers等。云计算并不等于虚拟化,我们通常说的IAAS,除了包含主机以外,还包括云的网络,存储,安全等一系列的IT基础设施。所以云计算是一种将IT基础设施作为产品售卖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滴滴前同事简单的将Bare Metal Cloud当做主机托管,显然是混淆了概念。当然腾讯云也有全系列的虚拟化的云主机,只是使用场景和需求不同。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br&2. 腾讯拿过时的主机托管来包装,这个说法有点意思。腾讯自己的业务早就云化了,社交网络的很多业务早在五年前就已经跑在容器里面了。主机托管这玩意都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自己再研发一个这种东西,除非是脑子进水了。反而是有一些厂商,收购了一些传统的主机托管商,由于存量系统难以改造的原因,里面提供的服务可能是主机托管包装出来的&br&3. 另外“前同事”说到了自建机房和使用公有云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业界有很多争论。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自己的策略。至少滴滴目前还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创业公司。主要的策略还是聚焦在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不是挥霍大量的研发资源,重复造轮子。前同事提到由于要异地双活的能力,所以要自建机房。不知道搞懂了异地双活的原理没有。异地双活需要全国分布的网络以及机房的支持。我想,没有哪个创业公司,在业务高速发展过程中,去鼓捣这个东西。另外,异地双活好像是阿里的叫法,难道前同事辞职去了阿里? 其实这个功能,腾讯云早就提供了,只不过叫BGP跨域切换,滴滴早用上了。&br&5. 关于为什么会有Bare Metal Cloud ,还是用户需求决定的。云端售卖的物理机,主要用在下面几种特殊的场景:&br&
1) 用户对于性能(特别是IO性能)要求比较高,我们知道,kvm的虚拟化机制,在IO的隔离上面还没有做到非常的完美,有的客户,希望自己独享整个物理机,不希望和别人分享宿主机。所以才有了黑石,有了CDH(专用宿主机)&br&
2) 有的客户需要构建自己的容器服务,不希望在虚拟机的层次上,再起一层容器,这个时候,直接可以购买物理机,在此基础上,做一层自己的容器。&br&
3) 现在很多新兴的云服务商基于IAAS厂商,推出了自己的PAAS,SAAS, BAAS,CAAS之类的云服务,通过物理机的方式,直接在上面构建一层自己的服务,也是刚性需求。&br&&br&综上,任何产品,都是基于特定时期,特定用户需求所生长出来的。腾讯云Bare Metal Cloud 虽然不是腾讯所独创,但是在国内已经走在了前列,黑石推出后,很多客户使用也证明了这个产品是有生命力的。另外,具有讽刺意义的,知乎的一部分服务就是跑的黑石系统上面。这个滴滴前同事,你发帖抨击黑石时,有可能你的帖子就是运行在黑石上。
看到有所谓的滴滴前同事的高论,所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1. 滴滴前同事混淆了一个概念,也就是Bare Metal Cloud 和 主机托管的概念,Bare Metal Cloud 是国外比较成熟的一种云产品形态。国外有很多相关的产品,譬如SoftLayer,NewServers等。云计算并不等…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云 wafer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