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能力,尽量还是让他去北上广深杭

感统训练的好处,北上广深感觉统合培训加盟合作机构-重庆社区
感统训练的好处,北上广深感觉统合培训加盟合作机构
发布时间: 0:29
感统训练的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不是盲目的,而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原则贯穿感统训练的始末,对训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1.顺应性原则
如果儿童的顺应性反应发展良好,那就可以促进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并使儿童的大脑处在一种有条理的清晰状态中。而且,每一种顺应性反应又会引起进一步的感觉统合。儿童为了统合这些感觉,就会试着顺应它们,如此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内驱力原则
内驱力,是在儿童内心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感统训练中注重内驱力原则可以让儿童产生努力改变现状的内在愿望,并积极主动。自觉独立地参与到训练中去。
3.快乐原则
良好的情绪是大脑思维的润滑剂,所以在感统训练中,老师会尽量满足儿童对“快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感统能力。
4.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
在训练中,老师们会以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差异发展,学会从儿童的角度看问题。
5.培养信心的原则
自信,是有利于感统训练的一种心理素质。所以感统训练中,老师们会经常用积极、正面的赞扬和肯定目光鼓励儿童,让儿童感到喜悦,帮他们逐步培养起对训练的信心。
感统训练的作用
1.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改善其厌学情绪。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感统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同时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
2.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感觉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3.提高运动协调能力。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对那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训练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4.促进触觉系统的发育。无论是触觉敏感还是触觉迟钝,经过针对性强的感统训练,都可以改变孩子胆小、爱哭、脾气暴躁和人情冷漠的状态。不吹不黑,在北上广深30岁年薪30万是一种什么感受?
小弟20岁上大学,知道步行街JR平均年薪30万,想必生活在一线城市年薪30万的JR应该不少,不知道在30岁之前年薪30万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过来人麻烦给解释解释。谢谢!居然上首页了,再次感谢JRS的踊跃发言。不管钱的多少,活得开心快乐是最重要的,祝JRS们都走上人生巅峰!
[&此帖被史上最吊ID在 13:40修改&]
这些回帖亮了
其实很有压力的,就比如我吧,有了孩子每个月奶粉钱3000多,房贷6000,还有车子要保养油钱,这差不多3000吧。还有吃饭3000多,还有其他各种来往2000多,这一个月没多少了…………………………还有…我编不下去了,我还没有老婆,年薪没到30万PS.居然随便调戏下就上百了,JRS挺有爱的,想必也是大家想要的幸福,祝众JRS早日走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另外什么奶粉3000,我是以前看网上贴子说的,不要在意细节啊
[&此帖被隔壁张大爷在 21:50修改&]
现在在四线城市。。。每年大概18个吧。。。活得相当滋润。。房价,消费也不贵,每月贷款3000出头,吃饭,省点可以存个10万一年。
PS,市中心一套100平房子~~~~A4L一部(基本很少开),这个和人的志向有关吧,我同学都往大城市跑,也有混出头的,但是一般现在都很苦,为了车,房子,活得很累。而我,舒坦,胸无大志,享受人生,他们说,他们有种气质,叫奋斗,我说,我习惯随遇而安。
PSSS.鉴于很多说年薪的问题,我是江西某曾经牛B现今堕落的学校会计硕士毕业,CPA,18W一年,一个月15000左右,我觉得真心不算很过分,如果加上其他理财,一年23-24W应该没问题。不过其中副部工资税后8900(其中包括学历补贴,CPA补贴等),年终奖两个半月工资,兼职了两家小公司,一个月共(工作很轻松),还有一些补贴,不过不多,几百块。还有人拿“随遇而安”说事,只能说这个是心态的问题,我曾经月薪也不到4000,不过心态和钱,我自己觉得没什么关系,如果去大城市,我觉得我也能活下去,钱也许会多很多,但是真心活得累,作为一个女屌丝,大龄未婚女屌丝,我真心喜欢小城市,喜欢喝喝茶,散 散 步,遛遛狗。
引用161楼 @ 发表的: 本来就是,你这种条件在哪都算是金字塔偏上那一部分人群了,生活的压力对你来说自然没有那么大。你要说你事业成功我没话说,非要强调自己随遇而安不在乎名利,我只能说你只是没经历过那种生活罢了。
不懂哪触及到你了,如果有,我说句抱歉。随遇而安,是种生活态度,和钱无关。不是说只有没钱,才能随遇而安,也不是生活富足,就没资格随遇而安,而是在于你看待生活的质量。这个“遇”字的含义是境遇,但不一定是差的,踏踏实实,努力为了生活幸福努力,得到了,我开心,没得到我也不难过,接受生活所有的压力与考验,不过分去追求物质,得,我所愿,失,亦不挂怀,这是一种态度,伴随着我读书,求学,工作,还有以后的婚姻,只能解释这么多了。抱歉。
最后说说,只是一个普通回复,没想让一部分JR不舒服,给你们说句抱歉啦~随遇而安只是我从求学伊始 对自己的人生的一个标签,是我喜欢的一个人生态度,并且努力去实践着,哪怕不如意,或者生活安逸了,我从来没变过。随遇而安不代表堕落,不代表不奋斗,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勤勉,接受所遇到的一切,不过分追求物质,追求恰如其分的生活质量,享受生活。我不宣教,不强加自己观点给任何人,虽然回帖里有一些态度不是很友好,我也尽可能解释了,难得回复个帖子,看来我还是潜水吧~到此为止哟!
[&此帖被隋小姐在 14:44修改&]
一个月奶粉3000++
玩具 衣服 营养品 出去玩之类的+1500
2部车油费2000打底
老婆在家带孩子
压力极大!一年到头也就余个20W
引用6楼 @ 发表的:
现在在四线城市。。。每年大概18个吧。。。活得相当滋润。。房价,消费也不贵,每月贷款3000出头,吃饭,省点可以存个10万一年。
PS,市中心一套100平房子~~~~A4L一部(基本很少开),这个和人的志向有关吧,我同学都往大城市跑,也有混出头的,但是一般现在都很苦,为了车,房子,活得很累。而我,舒坦,胸无大志,享受人生,他们说,他们有种气质,叫奋斗,我说,我习惯随遇而安。
四线城市除了自己做生意的,你这18W基本是收入上限了吧...算是凤毛麟角了
你的同学们即便不出去打拼,留在四线城市也完全不可能达到你的水平...
坐等楼下吹牛逼
bxj的论调是年入百万在北上广深也就是勉强温饱,单单衣食就要一半,花销少了就是消费观有问题
北京土著,也生活在北京,已婚,无小孩,有房贷,一辆车,双方父母基本在60上下,工薪阶层且身体健康。两人的家庭年收入税后50w,我和老婆的收入比大概在4:6,我是少的那一个。以上是背景信息。
每月的房贷1.3w,车上的所有成本摊到每月大概在0.2w,目前房子还没有住进去,租房的房租每月0.4w。这些是固定且不可浮动的开销,加起来接近2w。
吃上面,我和老婆在吃上面比较在意,经常想吃点好的,且老婆的写字楼地处CBD,每天的午餐也不便宜。吃上面算下来,每月大概在0.5w。(由于工作忙,几乎没法在家吃饭,也就没有买菜的钱)(我们俩讨论过,以咱们一般人的吃法,就算你放开吃,也真吃不穷的,“吃”真不是开销的大头)。
穿上面,浮动蛮大,有的月份会多,有的月份就根本没有购物的欲望。我想了一下,每个月平摊下来的置装成本大概在0.4w。我俩几乎不买奢侈品级别的牌子,但平均水平是中端或者再高一些的牌子吧。
旅游方面,这几年基本是一年一次出国旅行。算下来每年两人的旅行成本在4-5w。
其他的,就是一些日用生活成本了。这个不会有太多钱,每个月0.1w吧。
这些基本是绝大多数开销了。
我们这个家庭收入,在北京完全算不上高收入人群,有其是老婆的同事,几乎家家都是这个水平,甚至更多。我们这样,最多只能算是个入门级的中产阶级。
我并没有觉得钱紧张,但也根本不会觉得有富裕。现在还没有孩子,等到老婆怀孕之后,想让她有好一点的备孕条件,想去私立医院,这就会是不小的开销。等孩子出来了,我们想让他/她吃的用的能稍微好一些。教育上就更不用说了,赞助费、学区房。。。
说到房子方面,由于觉得还有一定的还贷能力,所以就设想着,在现在还没有住进去的这套房子里面迎接孩子降生,几年之后,能换一套更大一点的或者说档次更高一点的房子,那就还要再承担更多的房贷。
父母逐渐老了,得给他们留一些养老的钱。
我们还想尽可能多的去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走走看看,长长见识。
上述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可以说,我们现在这个时点的资金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我俩肩负着很重的攒钱过更好的生活的压力。
我没有所谓的“吹牛B”,在步行街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我有什么必要去吹牛呢?我只是觉得,在中国当今这个变革的社会中,人和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太不一样了,你有你的生活现状与理想,我也有我的。没必要看到一个说年收入多少多少的,就去讽刺或者猜疑。这只能证明你生活圈子的狭小和见识的短缺。
我们每个人都在背负着压力前行,压力各不一样,但我们都在面对着生活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
如果全都靠自己,也不用支援父母。没买房的话,应该过得还行。 买了房买了车,生活还是挺紧的。 生活质量高低是否年薪三十万只是一个方面,父母有没有钱的影响更大。。。
坐等楼下吹牛逼
其实很有压力的,就比如我吧,有了孩子每个月奶粉钱3000多,房贷6000,还有车子要保养油钱,这差不多3000吧。还有吃饭3000多,还有其他各种来往2000多,这一个月没多少了…………………………还有…我编不下去了,我还没有老婆,年薪没到30万PS.居然随便调戏下就上百了,JRS挺有爱的,想必也是大家想要的幸福,祝众JRS早日走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另外什么奶粉3000,我是以前看网上贴子说的,不要在意细节啊
[&此帖被隔壁张大爷在 21:50修改&]
什么时候才能买套房啊
不会没人吧。。。。
年薪30万,算你是税后纯收入。。。至少也能每年存个10万吧。。。5年50万,家里再支持个50万,可以在市区首付了。。
PS:100万首付就是买个80平方的二房(单价4万的位置也很不错,别想那些高大上的豪宅)
现在在四线城市。。。每年大概18个吧。。。活得相当滋润。。房价,消费也不贵,每月贷款3000出头,吃饭,省点可以存个10万一年。
PS,市中心一套100平房子~~~~A4L一部(基本很少开),这个和人的志向有关吧,我同学都往大城市跑,也有混出头的,但是一般现在都很苦,为了车,房子,活得很累。而我,舒坦,胸无大志,享受人生,他们说,他们有种气质,叫奋斗,我说,我习惯随遇而安。
PSSS.鉴于很多说年薪的问题,我是江西某曾经牛B现今堕落的学校会计硕士毕业,CPA,18W一年,一个月15000左右,我觉得真心不算很过分,如果加上其他理财,一年23-24W应该没问题。不过其中副部工资税后8900(其中包括学历补贴,CPA补贴等),年终奖两个半月工资,兼职了两家小公司,一个月共(工作很轻松),还有一些补贴,不过不多,几百块。还有人拿“随遇而安”说事,只能说这个是心态的问题,我曾经月薪也不到4000,不过心态和钱,我自己觉得没什么关系,如果去大城市,我觉得我也能活下去,钱也许会多很多,但是真心活得累,作为一个女屌丝,大龄未婚女屌丝,我真心喜欢小城市,喜欢喝喝茶,散 散 步,遛遛狗。
引用161楼 @ 发表的: 本来就是,你这种条件在哪都算是金字塔偏上那一部分人群了,生活的压力对你来说自然没有那么大。你要说你事业成功我没话说,非要强调自己随遇而安不在乎名利,我只能说你只是没经历过那种生活罢了。
不懂哪触及到你了,如果有,我说句抱歉。随遇而安,是种生活态度,和钱无关。不是说只有没钱,才能随遇而安,也不是生活富足,就没资格随遇而安,而是在于你看待生活的质量。这个“遇”字的含义是境遇,但不一定是差的,踏踏实实,努力为了生活幸福努力,得到了,我开心,没得到我也不难过,接受生活所有的压力与考验,不过分去追求物质,得,我所愿,失,亦不挂怀,这是一种态度,伴随着我读书,求学,工作,还有以后的婚姻,只能解释这么多了。抱歉。
最后说说,只是一个普通回复,没想让一部分JR不舒服,给你们说句抱歉啦~随遇而安只是我从求学伊始 对自己的人生的一个标签,是我喜欢的一个人生态度,并且努力去实践着,哪怕不如意,或者生活安逸了,我从来没变过。随遇而安不代表堕落,不代表不奋斗,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勤勉,接受所遇到的一切,不过分追求物质,追求恰如其分的生活质量,享受生活。我不宣教,不强加自己观点给任何人,虽然回帖里有一些态度不是很友好,我也尽可能解释了,难得回复个帖子,看来我还是潜水吧~到此为止哟!
[&此帖被隋小姐在 14:44修改&]
引用2楼 @ 发表的:
其实很有压力的,就比如我吧,有了孩子每个月奶粉钱3000多,房贷6000,还有车子要保养油钱,这差不多3000吧。还有吃饭3000多,还有其他各种来往2000多,这一个月没多少了…………………………还有…我编不下去了,我还没有老婆,年薪没到30万
奶粉钱3000……你养猪的吧
发自手机虎扑
路过,真不是太多,不到30w一年,不过也差不多了,自己用3-4k,一个月给老妈6-7k,女朋友用1-2k,有时买点礼物什么的,每年2份国内保险,一份香港保险,加起来25k左右,还有每年去长假旅游一次,短期两三次,一年真存不了多少钱。
引用6楼 @ 发表的:现在在四线城市。。。每年大概18个吧。。。活得相当滋润。。房价,消费也不贵,每月贷款3000出头,吃饭,省点可以存个10万一年。
四线城市水果蔬菜很便宜吗?出国旅行会不会有折扣?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9楼 @ 发表的:
四线城市水果蔬菜很便宜吗?出国旅行会不会有折扣?
感觉水果还是贵啊,不觉得便宜,旅游我都是网上报的团,感觉和大城市没区别,要开车过去就是了。
引用6楼 @ 发表的:
现在在四线城市。。。每年大概18个吧。。。活得相当滋润。。房价,消费也不贵,每月贷款3000出头,吃饭,省点可以存个10万一年。
PS,市中心一套100平房子~~~~A4L一部(基本很少开),这个和人的志向有关吧,我同学都往大城市跑,也有混出头的,但是一般现在都很苦,为了车,房子,活得很累。而我,舒坦,胸无大志,享受人生,他们说,他们有种气质,叫奋斗,我说,我习惯随遇而安。
四线城市除了自己做生意的,你这18W基本是收入上限了吧...算是凤毛麟角了
你的同学们即便不出去打拼,留在四线城市也完全不可能达到你的水平...
单身人士很潇洒
养一个全职老婆和小孩后就难说了。
bxj的论调是年入百万在北上广深也就是勉强温饱,单单衣食就要一半,花销少了就是消费观有问题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标准的一半,帝都车房,无贷款,一年出去玩4,5次,自驾无数,帝都除了房子和车牌其他成本不算太高,再加上赚钱机会多,如果以后有幸达到标准可能会考虑把A4升级到5系之类的
如果全都靠自己,也不用支援父母。没买房的话,应该过得还行。 买了房买了车,生活还是挺紧的。 生活质量高低是否年薪三十万只是一个方面,父母有没有钱的影响更大。。。
引用6楼 @ 发表的:
现在在四线城市。。。每年大概18个吧。。。活得相当滋润。。房价,消费也不贵,每月贷款3000出头,吃饭,省点可以存个10万一年。
PS,市中心一套100平房子~~~~A4L一部(基本很少开),这个和人的志向有关吧,我同学都往大城市跑,也有混出头的,但是一般现在都很苦,为了车,房子,活得很累。而我,舒坦,胸无大志,享受人生,他们说,他们有种气质,叫奋斗,我说,我习惯随遇而安。
我要抱大腿
累成狗没工夫来谈感受的水平
引用2楼 @ 发表的:
其实很有压力的,就比如我吧,有了孩子每个月奶粉钱3000多,房贷6000,还有车子要保养油钱,这差不多3000吧。还有吃饭3000多,还有其他各种来往2000多,这一个月没多少了…………………………还有…我编不下去了,我还没有老婆,年薪没到30万
我有孩子,奶粉用国外的爱他美,每个月也不超过1000.你家孩子啥奶。
引用17楼 @ 发表的:
我要抱大腿
哎呀,我只是心态好,没啥钱钱,哥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77人参加团购788.00元&1399.00元
249人参加团购488.00元&899.00元
219人参加团购188.00元&699.00元
734人参加团购128.00元&349.00元
225人参加团购179.00元&399.00元
481人参加团购219.00元&539.00元
302人参加团购439.00元&899.00元
326人参加团购499.00元&899.00元
455人参加团购468.00元&799.00元
53人参加团购79.00元&179.00元
1162人参加团购348.00元&890.00元
390人参加团购313.00元&698.00元北上广深之后,谁会是下一个一线城市?
中国城市比大、好高、求多,容易产生雷同性,而只有深植在自己的文化和个性中,城市才能与众不同。
  经常在国内外出差、交流,让我对不同城市产生了很多直观印象。“城市”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制造”的最大产品,它通过各种要素资源的空间集聚,提升经济效率,提高人民福祉。
  城市化、工业化是贯穿中国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5年的56.1%,数亿人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创造出了更多的劳动价值,这是中国增长的根源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中国居住在城市的7.7亿人口中,有相当大规模的人口没有城市户籍,进城不落户。他们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不能和户籍居民有同等待遇。这是中国增长的另一面,即在以人为本的方向上欠债,没有和城市建设更加同步的那一面,所以“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在中国城市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后,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未来的“城市中国”会有哪些新的看点?我会尝试从“世界城市”的角度作出回答。
  我的基本看法是,由于GDP增量,中国一些城市的经济规模必将在世界城市中位居前列。美国有十多座“世界城市”,分布在东西海岸、中北部、中部、南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中国未来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形,这要求中国的城市建立新的“世界观”,尽早把自己放在世界城市的角度,展开新思考,促进新发展。城市服务于人,也依赖人,“世界城市”要建成,也离不开人的现代化。
中国会涌现出怎样的世界级城市?
  在我看来,世界城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综合影响力意义上的世界级城市,一种是经济和人口规模意义上的世界城市,一种是特色型的世界城市,如风景名胜、奥运会举办地、历史文化名城等。在三种方向上,中国城市都大有可为。
  中国有没有、会不会出现世界城市、世界级城市,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中国会涌现怎样的世界级城市?涌现出多少世界城市?
  走在最前面的无疑是上海。上海市委刚刚审议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送审稿)》体现了这方面的新思维。这个总规给我比较深的印象有三点:一是将上海的城市愿景确立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在原有的四个国际中心之外又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体现出上海对世界城市的理解是综合的、全面的世界级城市,而不是只有经济这个单一维度。
  二是强化自我约束,提出到2040年实现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削减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用地比重,控制城市PM2.5浓度。这显示出上海所追求的发展模式不是“吃光用尽”、“见缝插针”的外延扩张。
  三是“上海2040”有一些特别具体的以人为本的反映,比如将中央商务区改称为中央生活区,更突出人的体验和活动;建设城市副中心布局,城市副中心的公共资源也参照大城市标准,打破原来的层级式城郊布局;恢复禁行道路的非机动车通行权,同时突出绿道建设,设置骑行、步行、复合三类慢行道,形成总长度逾2000公里的慢行休闲骨干网络。
  这三个方面的共同指向,是通过创新实现城市价值的提升,让城市真正成为人的城市,不只有经济、而且有生态和人文的城市。除了上海这样的世界级城市,中国应该还会有十几座城市,在成为中国的区域中心的同时,也跻身世界城市的行列。中国也会有一些城市,依靠独特禀赋成为特色型的世界城市。
从世界城市角度看中国一线城市
  北上广深一直被看作是中国的四座一线城市,因为它们的GDP一直是中国最前列。而假如是从世界城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也就是在经济之外还要考虑国际影响力和鲜明的城市特色,一线城市会不会有变化?
  中国目前GDP在1万亿以上的城市有10座,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的GDP分别是9600多亿和9400多亿,很快也会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之后是长沙、无锡、佛山、宁波、大连、郑州、沈阳和烟台。我认为,这20座城市的前12座基本都是世界城市候选对象,后面8座距离比较远,但也不是没有希望。
  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类似中国乒乓球队那样的“在世界拿名次容易,在中国拿名次难”的局面。中国的一线,我们假定只能在5个以内。除了北上广深,下一个是谁,我觉得是杭州。
  虽然单就GDP总量,杭州还只是中国第十。杭州的自然禀赋不必说,G20峰会大大提升了杭州的世界性影响力,接下来杭州还有2022年的亚运会。在国内大城市中,杭州是屈指可数的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目前第三产业比重接近6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10%以上是在杭州的企业。
  杭州市长张鸿铭说,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第一,杭州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在大家一提到杭州,不用再介绍这是离上海多少距离一个地方,杭州就是杭州;第二,峰会以后,杭州正逐步成为人才的洼地,各路精英、海归人员、高端人士向杭州集聚;第三,现在很多企业、很多外资都愿意到杭州来投资发展。”
  杭州的政策红利还包括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鸿铭说:“杭州有1个国家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2个国家级的高新区,2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的众创空间,19个省级的特色小镇,这些都是创新的载体。可以说现在杭州的创新在全国处于前列,除了北京、深圳,那就是杭州。”
  杭州的企图心毫不掩饰!但这可能正是其成功的原因。对比和杭州同为“天堂”的苏州,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苏州就是苏州”、“不是距离上海多少距离一个地方”的说法,反而有不少苏州官员说,苏州更希望融入上海,借力上海。苏州不是省会,吴文化和越文化的风格也有不同,经济成分也有区别,所以苏州没有杭州那样的雄心勃勃和大胆想象。苏州的GDP比杭州多40%,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世界一流,我对比过那里和上海,就生态论,苏州要好很多。可是,谁更像一线城市呢?我觉得是杭州。
  从世界城市角度,我认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应该是五座。上海、北京是一个层面,是世界级的,且经济总量比后面的广州、深圳、杭州要高出一个级别。这是一线城市的“2+3”结构。如果更注重城市的创新权重,则北京、深圳、上海是一个层面,深圳的创新能力是世界水平,而杭州、广州在一个层面,这是一线城市的“3+2”结构。
中国城市排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中国重视排名,城市GDP排名、百强县排名都如此。排名相当于一种品牌定位,一个建立了品牌的城市,对内对外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最近,我翻看中国城市的GDP百强排名(2015年数据),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省域四强拥有最强城市军团。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拥有最多的全国城市百强。广东21个省辖市有9个进入全国百强,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山东17个省辖市15个进入全国百强,浙江11个省辖市8个进入全国百强。广东总量第一,但各地发展均衡程度不如江苏。广东、江苏各有四个城市跻身全国城市前30,广东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苏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
  经济中心不一定是省会城市。不是省会城市而能跻身全国前20位的城市有8座:深圳、苏州、青岛、无锡、佛山、宁波、大连、烟台。
  增速最快的是中西部城市。长沙、重庆、武汉、贵阳、南宁与西安在过去十年增速最快,东部比较突出的是天津滨海新区。东部的无锡、青岛都曾是全国城市前十,现在被成都和武汉代替。东北振而不兴,目前排名最前的城市是大连。郑州已经超过沈阳,应该很快赶上大连。长江中上游城市的增速较快,如长沙、武汉、重庆、贵阳、成都等。
  外向型、资源、重工依赖的城市表现欠佳。曾经的外向型经济样板苏州、无锡、宁波、厦门、东莞、佛山、温州等,在增速表现上不如省会城市如杭州、福州、南京、郑州、长沙、合肥。资源依赖型或重工依赖型城市如太原、石家庄、沈阳、长春、大连、大庆、榆林,表现不好。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从当年的广东、浦东、滨海新区到今天中西部城市增速领先,的确如此。这是更加依赖内需的必然结果,也是在更大空间推动城市群建设和区域整合的结果。以河南为例,目前郑州占河南省的GDP不到20%,而成都、武汉占全省GDP的比重都在35%以上,如果加速郑州和开封以及周边区域的一体化,经济体量可望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创新永不停”也是“城市中国”的图景,比如深圳,直到今天仍然锐气十足,不减当年。
分享、移动和个性化是三个关键词
  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也是一个移动的时代,还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我用这三个关键词,给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出三点建言。
  第一,中国城市的发展和中央政府的有形无形、硬和软的资源配置是分不开的。在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优势远超其他城市的背景下,未来应该把更多资源和机会投向其他城市。中国的世界城市会有多座,不是北京、上海两座,就像美国不能只是纽约和华盛顿。
  另一重分享的意思,是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的北京、上海以及深圳,要更好地为其他城市服务。不要把自身的优势当成了所在地的特有权利,而要张开怀抱,把很多资源朝向全国打开。过去上海周边到上海的路都修不好,今后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要主动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像高铁一样方便,辐射更远的地方。须知你是代表中国去享受世界级城市的红利,而不是孤芳自赏,唯我独享。
  整个中国的城市化都有一种“向下汲取”的倾向,今后必须改变。不只是定向扶贫,关键是把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彻底开放。
  第二,关于移动。资本是会移动的,信息是会移动的,人才也是会跑的资产。过去几十年的中国城市演进史,也是人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的变化史。哪里有更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哪里就净流入,就兴旺发达。一个地方政府,能不能营造出引流而不是断流的环境,对地方的发展十分关键。这方面的正反例子数不胜数。
  第三,关于个性化。正如中国大学的合并“消灭”了不少品牌学校一样,中国城市在撤县建区等做大的过程中,既收获了规模效益,也流失了不少城市品牌资产。比如顺德、南海并入佛山之后,它们的经济仍在发展,但作为一座城市的影响力不知不觉中下降了。而看全世界,有不少小而美、或有独特性和差异化的城市,人民的幸福感不亚于大城市。中国城市比大、好高、求多,容易产生雷同性,而只有深植在自己的文化和个性中,城市才能与众不同。只有让更多城市、城镇有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去建设自己的家园,城市才会打上烙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当人被焕发,当城市和人之间建立起“我与你”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城市才会真正地属于人,这比世界城市的头衔更重要。
  今天的年轻人,将来更年轻的一代人,他们不是螺丝钉思维,而是蜜蜂思维,哪里有花香鸟语就飞向哪里,能力越强、越有抱负的人飞得越快。这一定会造成中国城市更大的分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国式的城市破产、凋敝、一栋房子1美元那样的情况,中国也可能出现,远者不想来,近者想离开。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28424&次阅读&&&&7&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最新鲜,最热辣的时事评论。无惧冲突辛辣,只忧平庸逐流。
您还能输入&300&字
时长:7分钟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时长:10分钟
时长:17分钟
北上广深之后,谁会是下一个一线城市?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类似中国乒乓球队那样的“在世界拿名次容易,在中国拿名次难”的局面。中国的一线,我们假定只能在5个以内。除了北上广深,下一个是谁?
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类似中国乒乓球队那样的“在世界拿名次容易,在中国拿名次难”的局面。中国的一线,我们假定只能在5个以内。除了北上广深,下一个是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上广深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