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乙肝患者血液病人的血液,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污染到接触乙肝患者血液病毒吗

女大学生因乙肝自杀 病毒携带者并不是乙肝病人(组图)_网易新闻
女大学生因乙肝自杀 病毒携带者并不是乙肝病人(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讯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杨薇)据中国日报报道,日前,天津一名大一女生因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被区别对待,导致自杀身亡。
  乙肝病毒携带者通过日常普通性质的接触能够感染吗?
  昨日,记者咨询了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肝病中心主任金国贤,她强调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乙肝病人,他们没有发病。
  乙肝病毒携带者被区别对待
  近日,天津师范大学大一女生因义务献血血液未通过筛查,查出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于是学校给她安排了单独寝室,在独居寝室生活34天后,她选择了烧炭自杀。
  记者查到,《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规定,不得以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理由拒绝他们入职和入学。
  可虽然他们能够顺利入学或入职,但还是会接受到来自同学、同事的一些或有或无的区别对待。
  金国贤表示,她在工作的时候也会遇到这种问题,由于天天接触肝病患者,下班后别人知道她的工作性质后,会下意识地和她保持距离,当时她也挺难受。
  携带者的乙肝病毒经过治疗可消失
  什么途径可以感染乙肝病毒?
  金国贤表示,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不规范用血的危害比较大。
  “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可不是一回事。乙肝病毒携带者只是查到血液里有病毒,但并没有发病,没有发展成乙肝,所以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金国贤表示,哪怕是在公共场所,只要不通过血液接触到病毒就没有问题。所以平常的握手、交谈、拥抱、共餐等都不会感染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发病主要看病毒量,如果病毒量没有达到标准数值,就不是乙肝患者。病毒有耐受期和活跃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正处于与身体相抵抗的阶段,如果恢复和保养的好,病毒就可能被打败,他们就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了。
  也有人是通过治疗来消灭乙肝病毒的,但不是所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需要治疗。
  “要看年龄、肝脏有无炎症等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暂时不需要治疗的就说明此时不会感染,不过还是就是要定期复查,一旦检查出病毒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评估做抗病毒治疗。”金国贤说,如果接受抗病毒治疗,病毒是可以消失的。
  年轻女性更易因病毒导致心理问题
  检查自己是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查乙肝五项或乙肝DNA就可以。如果检查乙肝病毒含量高、乙肝五项是阳性的,病毒就有传染性,如果肝功异常就是慢性肝炎了。
  来门诊做检查的患者中,虽然医生不会调查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但金国贤表示,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观察、感受,她发现大多数年轻患者对于自己是否有乙肝病毒都比较介意。
  “特别是年轻女性,本来女性心思就细腻,容易多想,如果是未婚未育的,更加担心会传染给自己的宝宝,或者难找对象,所以她们在心理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还有就是学生和职场人,他们需要在公共环境下学习和工作,所以身边的人的一些看法他们就会比较在意。”金国贤表示,要是本人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遇到心理压力也无法自己疏通的,更不愿意和别人沟通的话,就比较容易走入极端。
  金国贤希望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够先从自身调整好心态面对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而社会也能给乙肝病毒携带者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空间,让不歧视不仅仅停留在文件中。
  另外,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注射疫苗,市民可以到肝病门诊检查乙肝五项,如果体内没有抗体,就需要注射疫苗,接种了疫苗后也不见得就真的接种上,还应该到医院进行复查。
  如何预防乙肝
  接种乙肝疫苗
  是预防乙肝关键
  记者从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肝病中心了解到,目前全世界有约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我国约有1.3亿人感染有乙肝病毒,9300多万人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乙肝疫苗接种对象重点是新生儿。全程需要接种3针,按照0、1、6月程序进行,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
  金国贤建议,未接种过疫苗的成年人也应接种疫苗,此外,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
  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一、母婴传播—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将病毒传染给胎儿和新生儿。
  二、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甚至不消毒而重复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牙钻、文身针等。
  三、性传播—通过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发生感染。
  在街头一些不卫生的场所理发、扎耳洞、修眉、文身等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
  以下行为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华商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乙肝患者的血滴到饭菜里,被别人吃了,会传染吗
来自于:上海|
提问时间: 07:56:10|
基本信息:
疾病 / 症状:
病情描述:
闫主任你好!我是大三阳携带者,请问我做饭时不小心把手割烂了,饭菜里有我的血,别人吃了饭菜,会碍事吗那时我不知道自己大三阳,急,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8750收到了:
病情分析: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乙肝的传染途径是: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指导意见:
你所说的情况,是属于消化道途径,理论上是不会传染的。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让那些人去医院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即可判断是否感染乙肝了。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6817收到了:
大三阳,其临床意义是乙肝活动期,传染性强、病毒持续复制非常活跃、肝细胞大量坏死和变异、需要及时隔离治疗,应对家人采取预防措施、隔离分开餐具和生活用器等,要抓紧时间找有经验的专家治疗,不要拖延,更不要认为肝功正常就不治。建议:治疗一定要找专业的医院和有经验的专家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4003收到了:
病情分析:
乙肝主要是经过血液、性交、母婴等途径进行传播,
指导意见:
乙肝病毒在沸水中加热持续10分钟就可死亡的,所以不一定有事的,不用过于担心,家人建议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查,没有抗体需要进行疫苗的注射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13428收到了:
你好,乙肝大三阳是传染性疾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血液、性、母婴、皮肤黏膜破损传染,你所说的情况一般是不会传染的,不用过于担心。不过可以让家人及时到医院做乙肝五项检查,没有乙肝抗体的要注意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做好预防措施。同时你也要注意积极进行治疗,治疗时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法,避免治疗误区,传统抗病毒药物治疗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有耐药性,建议你可考虑可视疫苗方法进行治疗,该方法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修复受损肝细胞,使患者转阴康复,你可以了解下。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肝病科医生
妇产科医生简介/乙肝病毒
HBV病毒颗粒图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很小的病毒,它属于(DNA)病毒组中的一个成员。病毒颗粒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完整的HBV颗粒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其外膜厚7nm,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称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由于其最早在发现,所以曾被称为“”,简称“”。中心部分的直径约28nm,为病毒的核心,其中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核中心含有病毒基因(DNA)和DNA多聚酶。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HBV DNA的两链长短不一,长链(L)完整,为负链,长度恒定,约3200个核苷酸。短链(S)为正链,长度可变,约为长链长度的50~100%,链的增生按5′-3′顺序进行。在不同分子中短链3′端的位置是可变的,而短链和长链的5′端位置固定点为粘性末端,通过250~300个核苷酸碱基配对,以维持DNA分子的环状结构。在粘性末端两侧,两链5′端各有一个由11个bp组成的直接重复序列(Direct repeat DR)-5′TTCACCTCTCC,该DR位于第1824个核苷酸者称DR1,位于第1590个核苷酸者称DR2,在病毒复制中起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侵入机体后,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DNA在肝细胞核内进行复制,转录,在合成核心颗粒后,被转运到肝细胞浆内,在通过内质网和细胞膜时合成其外壳部分,并以发芽的形式释放出肝细胞。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功能紊乱,致使病变的肝细胞产生或释放大量正常或异常的蛋白质,进一步促使免疫损害加重,使病情不断发展。 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
形态/乙肝病毒
1.大球形颗粒:亦称,它是一种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直径约42nm.核衣壳为20面体对称结构。游离的核衣壳只能在肝细胞核内观察到。血中Dane颗粒浓度以急性肝炎潜伏期后期为最高,在疾病起始后则迅速下降。Dane颗粒表面含有HBsAg,核心中还含有双股有缺口的DNA链和依赖DNA的DNA多聚酶。目前认为Dane颗粒即完整的HBV。 2.小形球颗粒:直径约22nm的是HBV感染后中最多见的一种。它由HBsAg,即病毒的囊膜组成。化学组成为脂蛋白,可按其特有的密度与正常部分分离。在此颗粒中未检出达DNA多聚酶活性。目前认为HBV的小颗粒不是HBV,可能是它感染肝细胞时合成过剩的囊膜而游离于血循环中。 3.管形颗粒:直径约22nm,长度可在100~700nm之间。实际上它是一串聚合起来的小颗粒,但同样具有HBsAg的抗原性。
结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模拟图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又名Dane颗粒,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外壳就是这件所谓的“外套”,它厚7-8纳米,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的囊膜。脂质双层内含有S抗原、前S1和前S2抗原,它们一起又构成了外壳上大、中、小三种蛋白形式,统称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澳抗。核心核心颗粒直径28纳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它的表面才是病毒真正的衣壳,由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 (HBcAg)组成。的核衣壳只能在肝细胞的细胞核内观察到。通过强去垢剂或者酶处理的方法,还可以暴露出HBV的另一个主要的抗原e抗原,它的本质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人认为是核心的断片。 基因组乙肝病毒的组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征就是它非常小,其DNA 分子大约含有约3200个核苷酸,比已知的最大的病毒组小几百倍,和人类拥有的基因组相比较,仅仅是百万分之一。而且乙肝病毒DNA的两链长短不一,长链完整,长度恒定,为负链。短链是正链,长度可变,大概是长链的50%~80%。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都是由Dane颗粒的DNA编码而来。
抗原组成/乙肝病毒
1.HBsAg:HBsAg是由HBV的基因组所特定的,为上述三种形态的颗粒所共有。HBsAg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HBS,它是HBV的中和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HBsAg的检出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 2.HBcAg: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和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核内。在的急性期、恢复期和HBcAg携带者中常可测出抗~HBc。此抗体对病毒无中和作用。体内如发现HBcAg或抗~HBc表示HBV在肝内持续复制。 3.HBeAg:有关e抗原的本质还不十分清楚,但多数认为它是潜藏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部分。到目前为止,尚未在HbsAg阴性的血清中出现过。HBeAg是一种溶性抗原。抗原已知有三种亚型:e1,e2及e3。由于HBeAg与DNA多聚酶在血液中的消长相符,故HBcAg的存在可作为体内有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一种标记,血中HBsAg滴度越高,HBeAg的检出率亦愈高。有些病人可出出现HBe抗体,可能也是一种有保护作用的抗体。
抗原及抗体/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电镜下的模样1.HBsAg:血清中检测到HBsAg,表示体内感染了HBV,因而是一种特异性标志。HBsAg阳性见于:①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大多短期阳性);②HBV致的慢性肝病、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或原发性等。③无症状携带者。 2.抗HBs:表示曾感染过HBV,不论临床上有无肝炎症状表现,均已得到恢复,并且对HBV有一定的免疫力。 3.HBcAg与抗HBc:由于HBc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内,并仅存在于Dane颗粒中。因此,对病人血清不能检测HBcAg,而测抗HBc.血清内抗HBc阳性反映:①新近有过HBV感染;②体内有HBV增殖;③有助于诊断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特别是少数病例就诊时已处于急性恢复期早期,HBsAg已从血中消失,此时血中仅有抗HBc存在,因此,对恢复期患者可作病因追索。 4.HBcAg和抗HBe:HBcAg的存在常表示病人血液有感染性。HBcAg阳性揭示病人肝脏可能有慢性损害,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抗HBe阳性对病人可能有一定的保护力。
致病机理与免疫性/乙肝病毒
&1.特异性抗体:受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三种抗体,抗HBs、抗HBc及抗HBe.抗HBs一般在感染HBV后4周出现,对乙肝有保护作用。2.免疫复合物的损伤作用:在乙型肝炎病人血循环中常可测出HBsAg—抗HBs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可引起Ⅲ型变态反应,其中以关节炎和肾炎最为常见。在暴发性肝炎病从血中有时也可同时测HBsAg—抗HBs,这种病人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因此,认为免疫复合物可在肝外引起病人的一系列症状。3.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目前认为HBV是非溶细胞性的,即不会增殖裂解被感染的细胞。因此,机体清除乙肝病毒主要依赖(Tc, T杀伤细胞)或通过抗体介导的K细胞来杀伤靶细胞,将病毒释放于体液中,以后再经抗体作用。4.自身免疫反应:HBV感染肝细胞后,一方面可引起肝细胞表面抗原的改变,暴露出膜上的肝特异蛋白抗原(Liver specific protein:;LSP),另一方面可能因HBsAg含有与宿主肝细胞蛋白相同的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对肝细胞膜抗原成份的自身免疫反应。5.乙型肝炎与:国内外资料均提示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病率比自然人群高。病人有HBV感染指示者也比自然人群高。
传染/乙肝病毒
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HBV抗原携带者。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病人血清均有传染性。HBV的传染性很强,据报道,接种0.00004ml含病毒的血液足以使人发生感染。输血或注射是重要的传染途径,也可口感染。外科和口腔手术、针剌、使用公用剃刀、牙刷等物品,皮肤微小操作污染含少量病毒的血液,均可成为传染源。通过呼血吸昆虫传染乙型肝炎亦有报道。近来有人报告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HBsAg携带者唾液标本中检测到HBsAg及Dane颗粒,因此,HBsAg随唾液经口传播的途径应当重视。孕妇在妊娠后期患急性乙型肝炎,其新生儿容易感染此病。由于乙型肝炎容易感染此病。由于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的、阴道分泌物均可检出HBsAg,因此,两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乙肝病毒的特点/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之所以鼎鼎大名,与它的特殊性很有关系。现在我们就把它展示给大家,让大家知道它的真面目。(1)乙肝病毒(HBv)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它对热、对低温、对干燥、对紫外线、对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都能够耐受;在零下20度也冻不死它,能活20年!在30—37度可存活6个月,在超过37度时可活7天,在55度时可活6小时。大家平日里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来苏儿、碘酒等对它根本不起作用,不能杀死它们,所以家里有了乙肝病人就不要用这些消毒剂来消毒,但是HBv怕高热,如加热到100度,只要10分钟就可使其失去传染性。HBv对0.5%过氧乙酸非常敏感,这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死它们。3%漂白粉、0.2%新洁尔灭也可用来杀灭HBV。(2)HBV有明显的嗜肝性:HBv也叫嗜肝病毒.是因为它侵人人体后就要专门进攻肝脏,钻入肝细胞,在那儿定居并繁衍后代。据研究,这是因为在肝细胞表面有一种HBv的“受体”,接受HBv。大量HBv集中在肝细胞内,不断地繁殖、复制,成熟的HBv被释放出肝细胞,又侵入别的健康的肝细胞,这样不断复制、不断侵袭,最终诱发了肝细胞的免疫损伤。(3)HBV还有轻度的“泛嗜性”:虽然HBv有嗜肝性,但它还有一定的“泛嗜性”!所谓“泛嗜性”,就是HBv偶尔也会侵犯除了肝脏之外的器官和组织,比如胆管上皮细胞、肾小管的细胞、胰腺的细胞、胃粘膜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等等,因而,HBv有时也可以引起上述部位的疾病,如HBV相关性糖尿病、HBv相关性肾炎、HBv相关性胃病、HBv相关性血液病等。但是这些“泛嗜性”侵害并不是必然发生,大多数感染HBV的人不发生“泛嗜性”损害,所以说它是轻度泛嗜性,HBv主要还是侵犯肝脏。(4)HBv的严格种属特性:也就要说HBv主要是侵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到目前为止,只有人类、黑猩猩、长臂猿、狒狒对HBV易于感染,其他动物不会感染HBv。虽然吸血昆虫体内可能查到HBv的踪迹,但只是暂时“寄居”而已,一般不会在它们体内复制和增殖。人们常接触的动物如鸡、马、牛、羊、猪、狗等都不能传播HBv。(5)HBv感染的慢性化特点:我国现有HBv携带者1.2亿人,他们都是HBv的慢性感染者。研究发现,这些人的感染几乎都是在胎儿期或幼儿期感染HBv的,经过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感染历程,HBv仍然在他们体内不消失,但也不发病.不过,他们仍然可以不断向外界排放HBv,是重要的乙肝传染源。(6)HBv的变异性:科学家们发现HBv是最容易变异的病毒之一。所谓变异,就是HBV的基因突变,变异也是病毒为了自己的生存所采取的“策略”,如果有强有力的抗HBV药物进人人体内,必然要对HBv构成生命威胁,为了抵抗药物的作用,它们就使自己发生“变异“。来对付药物,使药物失去效力,它们好继续为非作歹。HBv变异的特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许多麻烦。(7)HBv本身对肝脏的非致病性: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糊涂了,HBv明明有嗜肝性,专门损害肝脏,怎么又对肝脏没有致病性了?真奇怪。HBv确确实实对肝脏没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事实证明,我国大量的HBv携带者,体内虽有很多HBv,但并没有发生肝炎。如果说HBV能直接损伤肝细胞,那么这些无症状的HBv携带者就不存在了,都会是乙肝病人了。原来乙肝的发病,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参与,如免疫细胞不参与,HBv就不会致人发生肝损伤(以后我们将详细介绍)。(8)HBv的致癌性:现在已经肯定,HBv是致肝癌的重要因子,约80%—90%的肝癌都有HBv背景。有人观察发现,有20年HBv感染史者,约有5%—10%的发生癌变,癌变的原因是HBv的x基因整合到肝细胞基因上,发生了突变,导致肝癌。人们最为关心的也是HBV致癌问题.特别是无症状HBv携带者,最怕癌变。其实.大多数肝癌都是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HBV携带者的肝脏基本上没有炎症,更没有肝硬化,一般足不会直接癌变的,大家不必忧心如焚。
灭活/乙肝病毒
&HBV在体外抵抗力很强,照射,加热60℃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苯酚,硫柳汞等)均不能使之灭活,在干燥或冰冻环境下能生存数月到数年,加热60℃持续10小时,煮沸(100℃)20分钟,高压蒸汽122℃10分钟或过氧乙酸(0.5%)7.5分钟以上则可以灭活。
防治/乙肝病毒
: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目前使用的疫苗有:1.血源疫苗:从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中提纯的HBsAg经甲醛灭活而成。为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分别于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共3次,可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2.基因工程疫苗:将编码HBsAg的基因克隆于酵母菌中,使其高效表达出HBsAg,经纯化制成疫苗。此疫苗的优点是可大量制备并且排出血源疫苗中可能有潜在未知病毒引起感染的可能。 :用含有高效价抗-HBs抗体制备的人(HBIg),可用于紧急预防。一般在接触HBV后的8天内注射有预防效果。HBIg可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
酒精、高温能杀乙肝病毒吗?/乙肝病毒
&酒精、高温不能杀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在外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抵抗力,通常在37℃下能稳定60分钟,一般的化学消毒剂或加热到60℃4小时均不能将其消灭,在-20℃贮存20年以上仍具有抗原性及传染性。将HBsAg阳性的血清涂于塑料贴面、铅片、布片上,在25℃的条件下,2个星期后滴基本保持不变,在6℃条件下,1个月内滴度不变。HBsAg阳性的血清传染唾液和尿液后,其滴度在25℃下可维持1星期,6℃条件下可维持40天,有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121℃消毒10分钟或加热65℃10小时,才有可能将其杀灭。足见其顽固性。但不要把乙肝病毒看做是很可怕的恶魔,合理的消毒预防还是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乙肝病毒的危害/乙肝病毒
  如果HBV-DNA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说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含量比较高,病毒复制很活跃,传染性也就更强。这时的患者很容易通过血液、亲密接触、母婴、性生活、医源性等途径传染给别人,危害他人健康。  危害之一:HBV-DNA检测是说明患者体内的病毒状况的,那HBV-DNA阳性就意味着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高,复制比较活跃,传染性强烈。这时候患者身边的亲人以及朋友要注意防范,患者本身也要注意环境卫生,避免传播给他人。  危害之二:HBV-DNA显示为阳性时,那么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多且繁殖厉害,加大了对肝脏的伤害,这时候不论肝功能是否正常,随着病毒的不断复制,都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献血吗/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勇于献血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虽然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没有乙肝的症状,但是血液中仍然有乙肝病毒,一旦健康人使用这些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便会导致乙肝的血液传播 。  而且,由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如果被采用的话,就会通过血液传播的途径传染给输血者。因此专家提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了减少对他人传染的可能,是不允许献血的。  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对患者自身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由于乙肝病毒的存在,患者的肝脏处于慢性肝损伤状态,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不及时治疗,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不合理,熬夜、休息不当,盲目用治疗乙肝的药物等均会使患者发生病变的,是很容易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的。建议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比较轻,尽早治疗是关键。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保健/乙肝病毒
  1、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忌烟酒以及辛辣食物。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病人必须戒烟.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不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2、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以及乱用补品。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  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保健方法是什么还包括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可以非常好地调整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病人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病人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乙肝病毒是怎样传染的?/乙肝病毒
&&&&①母婴笔直传达:中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间85%经过母婴传达。笔直传达是中国乙型肝炎延伸和高发的首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达者。母婴传达首要是经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成品传达:被HBV污染的血成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大都会发作输血后肝炎,别的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③医源性传达: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达HBV。
&&&&④家庭内密切触摸:首要指性触摸、日常日子密切触摸(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也许。HBV可经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触摸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简单被HBV污染,如澡堂、剃刀等均可感染HBV。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现代免疫学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8次
参与编辑人数:20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40:36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人类离彻底治愈乙肝还有多远?-乙肝知识-文章中心-战胜乙肝网
/- 战胜乙肝网
网站资讯通告:&&&&&&&&&&&&
搜索: 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作者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人类离彻底治愈乙肝还有多远?
 点击次数:
乙肝病妻子被丈夫诉离婚,人类离彻底治愈乙肝还有多远?
在医学界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自有人类以来,还没有谁能够解救了全球几亿病患者(乙肝患者);因此谁发明了治愈乙肝的药,谁就应得诺贝尔奖和中国最高科技奖或人类文明进步特等奖。
乙肝是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在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之中,大概有1/6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乙肝,危险性较高则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口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中华医学会2006年首次发布《中国乙肝患者生存和治疗现状调查报告》指出,中国约有1/10的人口是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约占全球乙肝患者人数的1/4,且我国乙肝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
乙肝除了影响患者的生命以外,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婚姻幸福等。近日,北京顺义法院审理了一起因“相识相恋4年的夫妇,妻子在体检中查出携带乙肝病毒两对半,被丈夫诉至法院要求离婚”的案件。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乙肝两对半”指的是五项与乙肝病毒相关的指标: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它们具体的含义相对复杂,依次如下:
HBsAg(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是证明是否有乙肝的金指标,此项阳性或数值超标,通常意味着化验者体内有乙肝病毒,是乙肝患者;而当它阴性则通常意味着是正常人,健康人;乙肝患者此项由阳转阴通常意味着乙肝真正的痊愈。
HBsAb(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表面抗体是大分子免疫蛋白,大部分人群是注射了乙肝疫苗得来的,少部分人是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又痊愈同时产生抗体得来。抗体浓度会随时间逐渐降低,因此通常需要定期补种乙肝疫苗。
HBeAg (乙肝e抗原)
乙肝e抗原用于表明乙肝病毒的复制强弱,通常大三阳患者,e抗原浓度也会很高,病毒复制强烈,传染性高;而小三阳通常是阴性,病毒传染性弱(不意味着没有传染性),复制弱。
HBeAb (乙肝e抗体)
乙肝e抗体是人体针对e抗原表达出来的抗体,此项阳性或超标意味着近期乙肝感染或者病毒有复制的倾向。
HBcAb(乙肝核心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一般用于判断患者以往是否感染过,阳性通常意味着感染过,但是不清楚是近期感染还是以往感染。
特别提示:上述5项指标是不能单独拆开来看的,判断是否有乙肝及乙肝病情的轻重缓急需要综合5项指标的结果,最终得出结论。
慢性乙肝能否治疗?
在医学界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自有人类以来,还没有谁能够解救了全球几亿病患者(乙肝患者);因此谁发明了治愈乙肝的药,谁就应得诺贝尔奖和中国最高科技奖或人类文明进步特等奖。
乙肝疫苗可预防95%感染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号召给所有的儿童注射乙肝疫苗,不过疫苗仅具有95%的有效性来预防慢性乙肝的感染;
干扰素抑制乙肝患者体内cccDNA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组(rcDNA)进入到细胞核后,rcDNA在病毒蛋白和宿主细胞因子的帮助下修复成共价闭合的松弛环状双链DNA(covalently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
在过去,一般采用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治疗,优点是有固定疗程、不产生病毒耐药、HBeAg、HBsAg血清转换率高且应答持久、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病毒双重功效;缺点是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等(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有妊娠、精神病、酗酒、失代偿期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等禁忌症;
核苷(酸)类似物的优点是:三性“有效性、易行性、安全性”,部分慢性乙肝病人在接受干扰素或拉米夫定的治疗后效果明显,但是也有疗程不固定、药物大多只能在肝细胞的细胞浆中发挥作用,对于细胞核内的共价闭合的松弛环状双链DNA(cccDNA)作用有限,且易发生病毒耐药、停药后易复发等的缺点。ARC-520是一种基于RNA干扰(RNAi)用于治疗慢性B型肝炎(乙肝)的药物,具有功能性治愈乙肝的潜力。ARC-520介入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是乙肝病毒逆转录过程的上游,也是当前临床最常使用的核苷和核苷类似物标准治疗药物的作用靶标。
去年8月,贵州百灵披露了化药一类新药替芬泰项目进展,目前已经Ⅰ期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该药作为全新化学骨架类型的抗乙肝病毒(HBV)化合物,未来有可能治愈乙肝。
乙肝的基因治疗
为了针对性地抑制,不少研究者将目前投向了基因治疗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中。今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 系统,对受到感染的哺乳动物肝细胞进行基因组编辑,从中删除了乙肝病毒(HBV)DNA。
中国人何时摘掉乙肝帽子?
普查乙型肝炎、肺结核、艾滋病这三种中国最常见的感染病。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表示,预防乙肝最关键的其实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几乎每种体检套餐都会进行的血液检查,也只要增加相应的乙肝三系、HIV抗体检测就可以了。再过十几年的时间,通过他们的努力,或可让中国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
预防乙肝病小措施
1、肝病传播途径:
预防肝病应远离各种可能受血液污染的器具。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和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等,以及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
2、营养均衡: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年男性有58%的人体重超标,其中28%的人已经有脂肪肝的变化。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摄入,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热量和脂肪,加上平常缺乏运动,很容易出现心血管和肝脏等主要器官发生异常。因此中老年人应该格外注意营养均衡。
3、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的劳累,如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都使机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受寒:这种肝病因能使体内各种化学反应迟缓,抵抗力下降,肝病病毒得到了繁殖的机会;营养不良和疲劳、创伤、精神刺激及药物毒性作用的情况下也是引起乙肝的病因。
4、饮食有度养护肝脏:
饮食一个重要原则是“均衡”。为求速效减肥,三餐只吃水果,而不吃其它食物,或者是“低糖饮食”──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组合,不均衡的饮食增加肝脏负担。
5、注射疫苗:
肝炎疫苗安全性高,预防成功率在90%以上,所以中老年人应积极注射肝炎疫苗。对于平常肝脏不太好的患者,如乙肝、脂肪肝、肝硬化等,讲求预防和治疗同时进行,预防主要是指合理饮食、起居规律、定期复查、适度锻炼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液病毒感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