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菊花,荷花,水仙,水草个代表什么最有象征性的定情信物意义

> > >菊花象征什么意义第一篇:《菊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是清新高雅,寓意优美,色泽动人,是古往今来人们尤为喜欢的一种花卉。我国是菊花的故乡,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栽种菊花了。历代文人都有吟咏菊花的作品流传至今,菊花早已成为中国古代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并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
菊花的象征意义详解
zhōngyáo
一、象征天道。三国时有个著名书画家叫锺 繇。他的儿子锺会文武双全,曾写过一篇名为《菊花赋》的文章。他认为悬崖菊(菊花的一种)是天地之气交感所生,它让人感觉到天道的存在,因此是天道的象征。
二、象征正直。菊花多为纯黄色,我们祖先认为黄色时中华民族最高贵的颜色,并称黄色为中色,也叫正色,所以菊花可以象征做人正直,不偏斜。
三、象征吉祥,长寿。
四、象征高洁的品格。
屈原《离骚》“西餐秋菊之落英”。白居易《咏菊》“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五、隐士。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六、斗士。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道:“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咏菊》中写道:“待到秋开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七、伤感。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象征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豪情和高尚情操。
陈毅《秋菊诗》中写道:“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辽阔江天万里霜。”
古诗词中菊花的象征意义
菊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一隐士的象征
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二、斗士的象征
一改菊花隐逸者形象的,当然要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同时唐o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菊花也成为战士的代表。
三、伤感的象征
宋o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四、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o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也有因风雨关系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苏改诗”的故事,见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不在,只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步原韵,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读过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观察不够全面。后来二人政见不和,苏东坡被贬滴黄州。
苏到黄州后,一天正值风雨交加,苏与友人在菊园赏菊,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场面。这时才懂得了当初错批了王安石,还是自己见识不广。
第二篇:《菊花的象征意义》
第三篇:《松树,菊花,荷花,水仙,水草个代表什么象征性的意义知道文库》
百合花-----纯洁
向日葵-----敬慕
白山茶-----真爱
白丁香-----愉快
矢车菊-----雅致
石楠花-----庄重
玉蝉花-----信任
毋忘我-----永恒的爱
水仙花-----尊敬
大丽花-----华丽
三色堇-----思念
牵牛花-----爱情永结
延龄草-----美貌
风铃草-----温柔的爱
文竹-----永恒
白茶-----无瑕
牡丹-----富贵
剑兰-----坚强
睡莲-----清净
菊花-----高尚
棕榈-----胜利
荷花-----默念
梅花-----高洁
雏菊-----清白
红玫瑰-----我爱您
紫罗兰-----贞节
紫丁香-----初恋
康乃馨-----母爱
1 石解兰:慈爱,祝福,喜悦 2 牡丹:富贵兴盛
3 菊花:高洁,长寿 4 杜鹃:艳美华丽,生意兴隆
5 向日葵:爱慕光辉,忠诚,尊敬
6 满天星:关心纯洁 7 圣诞红:祝福
8 风信子:胜利喜悦,爱情,浓情蜜意
9 火鹤花:新婚祝福,幸运快乐
10非洲菊:神秘,兴奋,有毅力
11剑兰:长寿,福禄,康宁,性格坚强
12桃花:鸿图大展,好运将至 14风铃草:温柔的爱
15白丁香:青春欢笑 16紫丁香:初恋
17月见草:默默的爱 18长春花:愉快的回忆
19紫罗兰:贞洁 20文竹:永恒
21月季:兴旺发达 22月桂:光荣
23桔梗;高雅 24大丽花:优雅,尊重
25茉莉:和蔼可亲 26栏花:灵魂高尚
27合欢:夫妻相爱 28山容:真爱
29熏衣草:等待爱情 30玫瑰:美丽纯洁的爱情
31金鱼草:有金有余,繁荣昌盛
32康乃馨:伟大,神圣,慈祥的母亲
33红康乃馨:长久的友谊 34粉康乃馨:祝福母亲永远年轻美丽
35黄康乃馨:长久的友谊 36白康乃馨:纯洁的友谊
37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
38白百合:百年好合,山山相映
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以牡丹象征富贵。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
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以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条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以桑梓代故乡。《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以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以桃象征长寿。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以枫叶象征鸿运。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头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第四篇:《菊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的寓意
小说将“菊花”作为标题,说明其具有不同寻常
的作用。而以“菊花”为切入点评论此篇小说的文章
也不少:新西娅·比利(Cynthia B ily)认为,爱丽莎和
菊花的关系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体现; 托马斯(Leroy
Thomas)则从性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爱丽莎种菊
花的行为特征;马科斯(MordecaiMarcus)认为,菊花
弥补了爱丽莎与亨利婚姻中孩子形象的缺失等[ 2 ] 。
本文仅从菊花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菊花与爱丽莎的关
小说中的爱丽莎在当时,社会的男人眼中可谓典
型的好女人形象,她善于操持家务,里里外外都收拾
得很干净。更重要的是,她还是种菊花的能手,但这
一点却不为男人们所称道。这是因为,在当时,对男
人们来说,种菊花还不如种水果来得实惠。而种菊花
对爱丽莎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料理菊
花,爱丽莎倾注了她几乎全部的情感与心血。她种的
菊花在附近一带是长得最好的,“直径足足有十英
寸”。当亨利谈论起她种的菊花时,爱丽莎的脸上,
乃至语调中都洋溢着沾沾自喜的骄傲。这是因为,从
某种意义上讲,菊花象征着爱丽莎的梦想和渴望,也
是她全部价值所在。她渴望外面无拘无束的世界,即
使自己走不出峡谷,只要她的菊花能被带出去,也就
等于自己走了出去。在她心里,菊花就是她自己。所
以,菊花备受爱丽莎的呵护、宠爱。同时菊花也象征
了爱丽莎作为女人的天真。爱丽莎之所以对外面的
世界充满向往,是因为她对男性世界充满了好奇,她
渴望走出去,总以为外面的男性世界能够接纳她。但
男人们既然已经为女人们界定好了身份,当然也就不
希望她们能逾越这个身份。故事的结尾,爱丽莎送去
的菊花竟被补锅匠弃之路旁,而花盆却被拿走了。至
此,男人的自私、虚伪、欺诈已经完全打碎了爱丽莎的
梦想,也摧毁了她的天真。事实上,不管菊花是代表
爱丽莎的梦想也好,还是天真也罢,其结局只有一种:
破灭。也就是说,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总是处于被打
击被摧残的弱者地位,女人是属于男人的,在男人心
目中,女人是没有感情、没有发言权的[ 3 ] 。
难圆的梦——读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z( 01:59:43)
转载标签: 杂谈
———读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菊花》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摘 要:《菊花》是约翰·斯坦贝克短篇小说中体现其卓越文学成就的一篇力作。本文从构成小说要素中的环
境、象征、人物等方面解读其女主人公———爱丽莎·艾伦的心理成长过程,探讨其蕴涵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菊花;象征;人物;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 I106. 4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 dream rea lized with d iff iculty———Read ing John Ste inbeck’s novel the Crysan themum s
ZHENG L ing2ling
(Henan Normal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Abstract: The Crysanthemums is one of John Steinbeck’s famous novels. This novel p resents a story about a female2
Elisa Allen. From the aspects of setting, symbols and character ,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 lore the growth p rocess of Elisa’
s personality and finds out the rich feministmeanings behind it.
Key words: feministmeaning
  约翰·斯坦贝克( John . Steinbeck, 1902 ~
1968)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小说家,他曾写过
不少短篇小说,《菊花》( the chrysanthemums) [ 1 ]便是
其中的一篇杰作。《菊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
事发生在斯坦贝克的故乡———南加州的萨利纳斯峡
谷。女主人公爱丽莎·艾伦是一位能干的35岁的家
庭主妇,她十分擅长种菊花,和丈夫亨利一起过着一
种平淡如水的生活。但平淡的生活压制不了爱丽莎
内心充满的勇气和渴望,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走
出峡谷去领略生活的风光。她的这种渴望在碰到一
位四处流浪,过着自由生活的补锅匠后变得更加强
烈。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爱丽莎送给补锅
匠的菊花被弃之路旁,她对男性世界彻底绝望,她的
梦想也随之破灭。小说开篇渲染的环境气氛,标题
《菊花》的象征意义以及斯坦贝克着力塑造的爱丽莎
的人物形象,都蕴涵着女性主义思想。正是这三方面
的共同作用,才推动了爱丽莎心理活动的发展,使其
女性身份由被界定到自我发现的完成。
1 氛围的暗示
斯坦贝克把故事的发生地定在萨利纳斯峡谷,然
而,他呈现给读者的并不是峡谷的旖旎风光,而是一
副沉闷的备受压抑的画面。“厚重的,灰蒙蒙的法兰
绒般的冬雾紧紧笼罩着萨利纳斯峡谷,仿佛要与天
空,与外部的整个世界隔绝开一样”,而“这冬雾像扣
在山峰上的铁锅,使得整个峡谷看起来像一个紧密扣
实的锅盖”。“紧紧笼罩”,“锅盖”,“紧密扣实的铁
锅”,以及紧接着的“苍白的冷冷的阳光”,“焦黄的柳
树叶子”等意象词无不暗示着爱丽莎生活的地方是
多么的萧条衰败而毫无生机。它衬托出当时的社会
环境或者说当时社会的大气候给人的一种压抑,无形
中摧残着女性内心的渴望,使她们像爱丽莎一样迷失
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女性身份。在男权统治的社会里,
她们不得不安于“家庭中的天使”一般的角色。
“社会认为真正的女性应该是虔诚的,纯洁的,
顺从的,持家有术和深居简出的,并将此定义强加于
女性身上。”这里的“社会”当然是指男权统治下的社
女性身份狭窄地界定在女性个体与父权制家
庭之间。很显然,故事开端的爱丽莎就是这样一位被界定的女性。家庭就是她的人生舞台,屋舍被打扫得
“一尘不染”,窗户擦得“光亮夺目”,甚至放在前门台
阶上的草垫子都是干干净净的。由此可见,爱丽莎是
一位十分称职的家庭主妇,但她又与一般的家庭妇女
不同。她生活在这么一个闭塞的环境里,除了家务事
和种菊花之外没有其它事可做。因此,她向往外面的
世界,渴望出去透透气。但遗憾的是,她所生活的世
界是男人给定的,外面的世界是男人的,哪有属于她
或者说整个女人的世界呢? 所以,故事开端所渲染的
消极与沉闷意在暗示:女人们深陷于一个被男人包围
着的无望的境地,她们想挣扎、摆脱,但那微弱的向往
自由的呐喊声终究被湮没在男人的包围中,包括爱丽
莎在内的女人的梦想必然会破灭。
2 “菊花”的寓意
小说将“菊花”作为标题,说明其具有不同寻常
的作用。而以“菊花”为切入点评论此篇小说的文章
也不少:新西娅·比利(Cynthia B ily)认为,爱丽莎和
菊花的关系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体现; 托马斯(Leroy
Thomas)则从性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爱丽莎种菊
花的行为特征;马科斯(MordecaiMarcus)认为,菊花
弥补了爱丽莎与亨利婚姻中孩子形象的缺失等[ 2 ] 。
本文仅从菊花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菊花与爱丽莎的关
小说中的爱丽莎在当时,社会的男人眼中可谓典
型的好女人形象,她善于操持家务,里里外外都收拾
得很干净。更重要的是,她还是种菊花的能手,但这
一点却不为男人们所称道。这是因为,在当时,对男
人们来说,种菊花还不如种水果来得实惠。而种菊花
对爱丽莎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料理菊
花,爱丽莎倾注了她几乎全部的情感与心血。她种的
菊花在附近一带是长得最好的,“直径足足有十英
寸”。当亨利谈论起她种的菊花时,爱丽莎的脸上,
乃至语调中都洋溢着沾沾自喜的骄傲。这是因为,从
某种意义上讲,菊花象征着爱丽莎的梦想和渴望,也
是她全部价值所在。她渴望外面无拘无束的世界,即
使自己走不出峡谷,只要她的菊花能被带出去,也就
等于自己走了出去。在她心里,菊花就是她自己。所
以,菊花备受爱丽莎的呵护、宠爱。同时菊花也象征
了爱丽莎作为女人的天真。爱丽莎之所以对外面的
世界充满向往,是因为她对男性世界充满了好奇,她
渴望走出去,总以为外面的男性世界能够接纳她。但
男人们既然已经为女人们界定好了身份,当然也就不
希望她们能逾越这个身份。故事的结尾,爱丽莎送去
的菊花竟被补锅匠弃之路旁,而花盆却被拿走了。至
此,男人的自私、
虚伪、欺诈已经完全打碎了爱丽莎的
梦想,也摧毁了她的天真。事实上,不管菊花是代表
爱丽莎的梦想也好,还是天真也罢,其结局只有一种:
破灭。也就是说,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总是处于被打
击被摧残的弱者地位,女人是属于男人的,在男人心
目中,女人是没有感情、没有发言权的[ 3 ] 。
3 爱丽莎的心理发展过程
冰心先生曾在《&关于女人&后记》中说过:“世
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个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
‘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所以,女
人是整个生命世界的一半,缺少了女人,这个世界就
会残缺。女人与男人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但遗
憾的是,在男人居统治地位的世界里,女人一直处于
被剥削、被压迫的境地,她们被遮蔽在男人身后,成为
一个沉默的代名词。但女人毕竟在成长,她们不会总
是“沉默”。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作家伊莱恩·肖瓦
尔特( Elaine Showalter)从女性经历的角度出发,对
由女人组成的文学亚文化进行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定
义[ 4 ] : (1)对主流传统流行模式的模仿以及对其艺术
标准和社会角色观点的内化。(2)对这些标准和价
值观的抗议。(3)自我发现阶段,这是摆脱了对对立
面的依赖之后向内在的转化,是对身份的寻找。而
《菊花》中爱丽莎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经历了这三个
阶段: 模仿(男人) ———反抗(男人) ———发现(自
我) ,只不过其间伴随着痛苦和挣扎而已。其实,在
爱丽莎的成长过程中,模仿阶段与反抗阶段的界限并
不分明,而是交叉进行的。一方面她希望自己能像男
人一样做想做的事;另一方面她又不满男人为女性设
定的角色,并试图挣脱这种角色的束缚。因此,她总
是在无意识地模仿,同时又在有意识地反抗。
爱丽莎有一颗不安的心,正是这颗心才驱使她不
认同当时社会规定给女人的应该安于家庭,相夫教子
的戒律,她希望女人(至少她自己)可以从家庭走向
社会,走向外部世界,与男人平起平坐。这种强烈的
愿望从爱丽莎与补锅匠的一段对话中可见一斑:
“(这种生活)肯定非常精彩,我希望女人也能过
这样的生活。”(爱丽莎)
“对女人来说,这并不是合适的生活方式。”(补
“你怎么知道? 你又怎能这样说?”(爱丽莎)
在男权社会里,女人被捆绑在家庭牢笼中,她们
不仅要做各种家务琐事,还要照顾丈夫、孩子,即便是
活也是为了丈夫、孩子而活,完全失去了自我[ 5 ] 。爱
丽莎并不想做这样的女人,她挣扎着要摆脱家庭的束
缚,但这谈何容易,她面对的敌人是如此的强大———
一个由男人控制着的社会。
故事开头作者用“强壮”一词描绘了爱丽莎的外
貌,而她一身男性化的装扮,
使其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有的“温柔,文静,脆弱”等特质在她身上荡然无存。
或许爱丽莎在其潜意识中把自己当作了男人,希望自
己与男人一样,于是便有意无意地模仿着男人。殊不
知,女人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一定要像男人
一样强壮,模仿男人事实上就是在迎合男权统治社会
的价值体系,这样无形中使得女人成为一种虚无,一
种“空洞的能指”[ 6 ] ,不利于女性价值体系的形成,甚
至会阻碍女性身份的找寻。
故事中的爱丽莎与亨利并没有孩子,“母亲”被
认为是一个女人的天职,但爱丽莎并没去履行她,这
或许是爱丽莎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无言反抗。当亨利
向爱丽莎炫耀他生意上的成功时,爱丽莎的回答可谓
精辟:“好,对你而言! ”是的,成功是你的,却不是我
的。她不愿把自己看作是丈夫的附属品,和丈夫与荣
俱荣、与损俱损。而当亨利提议去镇上吃顿饭,看个
画展以庆祝生意成功时,那种商量的语气———“我
想”,“你看呢”,这些字眼似乎在表明亨利对爱丽莎
的尊重以及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但小说结尾时,亨
利的一句一针见血的话语却道出了他们之间的主从
关系:“我应该经常带你去镇上吃顿饭,这样对我们
俩都好。”爱丽莎想要出门还得由作为丈夫的亨利领
着才行,这是多么残酷,又多么不公平啊! 不管你多
有能耐,你只能跟随在男人身后,这仅仅因为你是女
对此,爱丽莎一方面靠模仿男人来证明自己并不
比他们差;一方面又忍不住反抗这样的不公平。正是
在这种愤愤不平中,才促使爱丽莎的心理活动发展到
一个崭新阶段———寻找自我。转折点就是当补锅匠
把她的菊花带走之后。菊花代表着她的梦想,菊花走
出去了,爱丽莎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而潜
藏在她内心的作为女性的灵魂也复苏了。“她回到
屋里洗澡,准备与丈夫去镇上吃饭。当她擦干身子站
在起居室里的一面镜子前时,她观察着自己的身体,
她收紧腹部,然后长出一口气,她转过身子从背后看
她的肩膀。”此时的爱丽莎对自己身体的认知欲望格
外强烈,在镜子中反观自己,力图通过自己的目光来
认识自己的躯体,正视并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发现和鉴
赏自己的身体,重新发现和找回女性丢失和被淹没的
自我。这时的她已发现了自我,虽然肉体上的她不能
摆脱男权社会的束缚,但精神上的她至少是独立的,
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里不再是男人与女
人的两性战争,而是她一个人的战争,一个人的战争
没有输赢,只有漫长的自相交战过程,而人性的矛盾
本质使爱丽莎在自我审视中前行,但同时又在自我发
现中徘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却
不知自己应怎
样得到[ 8 ] 。在去镇上的途中,她看到被补锅匠弃之
路旁的菊花之后:“她像老女人一样哀哀地哭泣着。”
此时的爱丽莎更清楚地意识到:男人的世界不容许女
人踏入,女人的价值对男人来说微不足道,根本不被
男人重视。至此,爱丽莎的梦,爱丽莎的天真被彻底
击碎了,取而代之的是她的自省、顿悟,以及她无助的
徘徊[ 9 ] 。
爱丽莎在模仿与反抗的痛苦挣扎中,完成了她的
自省,但自省之后,爱丽莎作为一个女人未来的路该
怎么走呢? 一连串的问号摆在她的面前。法国女权
主义批评家西蒙·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
曾经说过:“为了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和男人一样平
等,女人一定要走进男人的世界,正如男人也要走进
女人的世界一样,一切应该是完全对等的交流。”[ 10 ]
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
(AliceWalker) ,她不主张女人与男人对立起来,而主
张建立一个两性和谐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不仅需要
女人们的努力,也需要男人们的参与。但在那个以男
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男人们愿意或者说会和女人们
一起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吗?
[ 1 ]  Fan Dongsheng . The Chrysanthemums [M ]. ShangHai :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
[ 2 ]  Guerin,Wilfred 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 roaches to Literature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3 ]  Shwalter, Elaine. 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ainWomen Novel2
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 4 ]  鲍晓兰.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M ]. 北京:三联书店, 1995.
[ 5 ]  姜淑琴,严启刚. 简析《菊花》的叙事结构[ J ]. 外国文学, 2005
[ 6 ]  林 斌. 从嘉莉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及其内在矛盾性[ J ]. 外
国文学研究, 2003 (2) : 66.
[ 7 ]  翟艳霞. 渴望的目光,自由的呼唤———评约翰·斯坦贝克短篇
小说《菊花》[ J ]. 河南大学学报, 2005 (4) : 88.
[ 8 ]  李有亮. 给男人命名:二十世纪女性文学中男权批判意识的流
变[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 9 ]  李宜燮,常耀信. 美国文学选读[M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 10 ]  [法]西蒙·德·波伏娃. 第二性,女人[M ]. 长沙:湖南出版
社, 1986. 分享
阅读(1995)┊ 评论 (0)┊ 收藏(0) ┊转载(0)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barbecue lunch
The Chrysanthemums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This article may need to be wikified to meet Wikipedia's quality standards. Please help by adding relevant internal links, or by improving the ar
ticle's layout. (July 2010)
&The Chrysanthemums& is a short story published by John Steinbeck in The Long Valley.
[edit] Plot summary
The story opens with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Salinas Valley in winter, shrouded in fog. The focus narrows and finally settles on Elisa Allen, cutting down the spent stalks of chrysanthemums in the garden on her husband’s ranch. Elisa is thirty-five, lean and strong, and she approaches her gardening with great energy. Her husband Henry comes from across the yard, where he has been arranging the sale of thirty steer, and offers to take Elisa to town for dinner and movie to celebrate the sale. He praises her skill with flowers, and she congratulates him on doing well in the negotiations for the steer. They seem a well-matched couple, though their way of talking together is formal and serious. Henry heads off to finish some chores, and Elisa decides to finish her transplanting before they get ready to leave for town.
Soon Elisa hears “a squeak of wheels and a plod of hoofs,” and a man drives up in an old wagon. (H the narrator calls him simply “the man.”) The man is large and dirty, and clearly used to being alone. He earns a meager living fixing pots and sharpening scissors and knives, traveling from San Diego, California, to Seattle, Washington, and back every year. The man chats and jokes with Elisa, who answers his bantering tone but has no work for him to do. When he presses for a small job, she becomes annoyed and tries to send him away.
Suddenly the man’s attention is caught by the chrysanthemum stalks and seedlings. When he asks about them, Elisa’s annoyance vanishes, and she becomes friendly again. The man remembers seeing chrysanthemums before, and describes them: “Kind of a long-stemmed flower? Looks like a quick puff of colored smoke?” Elisa is delighted with his description. The man tells her about one of his regular customers who also gardens, and who always has work for him when he comes by. She has asked him to keep his eyes open in his travels, and to bring her some chrysanthemum seeds if he ever finds some. Now Elisa is captivated. She invites the man into the yard, prepares a pot of chrysanthemum cuttings for the woman’s garden, and gives him full instructions for tending them. Clearly, Elisa envies the man’s life on the road and is attracted to him because he understands her love of flowers. In a moment of extreme emotion she nearly reaches for him, but snatches her hand back before she touches him. Instead, she finds him two pots to mend, and he drives away with fifty cents and the cuttings, promising to take care of the plants until he can deliver them to the other woman.
Elisa goes into the house to get dressed for dinner. She scrubs herself vigorously and examines her naked body in the mirror before putting on her dress and makeup. When Henry finds her, he compliments her, telling her she looks “different, strong and happy.” “I’m st
rong,” she boasts. “I never knew before how strong.” As Henry and Elisa drive into town, she sees a dark speck ahead on the road. It turns out to be the cuttings the man has tossed out of his wagon. She does not mention them to Henry, who has not seen them, and she turns her head so he cannot see her crying.1
第五篇:《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象征意义》
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因其所处环境恶劣,却仍在凌厉寒风中傲然绽放于枝头,是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梅的傲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前进、百折不挠。我们更加熟悉那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它的品格与气节就是民族精神的写意。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之花,坚强、高洁、谦虚的品格为世人所敬重,历代中引来无数爱梅、赞梅的文人志士,在文学艺术史上,关于梅的诗和梅的画数量之多恐怕是其它花卉所不及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诠释了梅花自强不息的傲雪的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说明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之美。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才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中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菊花象征什么意义”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菊花象征什么意义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征性的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