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实战视频的内家功夫到底能不能打赢实战格斗(泰

首先谈谈内力的问题
&&&&普通人的肌肉反应速度在秒这个数量级上下,爆发力训练最有成效的应该算是铅球选手了,这个是典型的通过外家方式训练出来的最接近内家发力方式的运动形式,考察专业铅球运动员的发力过程:
  铅球放在肩膀上
  中等速度半蹲下来,积累一定的反弹力量
  有力腿55度角发力,借助积累的反弹力量将身体加速
  腰部扭动,形成一个旋转加力
  最后才是三角肌和胸肌,三头肌发力,把已经加到很高速度的铅球形成接近最终速度
  前臂肌肉带动手腕快速翻动,形成最后加速,铅球出手
      
  整个发力过程在1-2秒左右,这个过程中的力量没有在身体当中传递,而是转化成动能,最后把这个动能当中不到30%的能量传递到铅球上面,你看专业铅球运动员铅球出手之后控制身体的费劲就知道了,一般专业铅球运动员的体重都在一百公斤以上,很大的动能最后变成了这个巨大身躯的跃起和旋转
      
  铅球重量7.26公斤,世界纪录是 巴恩斯 美国 23.12 米
  铅球飞行的距离的决定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运动员从推开始加在铅球上的力量的大小,一个是这个力量的作用时间,背推法的成绩好的原因是加大了受力距离,变相的加大了力量作用时间,实际上就是增加了腰部在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加力过程
      
  这个例子在说明问题的时候还是很合适的,我们换个角度想,铅球是7.26公斤,能搞出去23米远,那么,换成70公斤的人体[可以算是一个不瘦弱的壮年男子了],在理想条件下飞出去三四米还是没有问题的,这里的理想条件是指能够传递到铅球上的功可以完整地传递到人身上,一个简单的模拟就是把铅球的重量增加到70公斤,提供一个良好的抓握方式,然后采用类似的方式推
      
  好了,通过这个非常不严谨的推理,我们可以知道,采用外家发力方式的顶点是能够把人打飞三米远,但是事实上这个是通过一个长达2秒钟的作用过程‘推’出去的,完全不合战斗要求,但是,这个推理证明了肌肉力量的累加可以做到发人丈外
      
  下面讨论一下介于外家和内家之间的李小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23
& 李小龙的武术生涯可以大致这样概括,开始的时候是走得传统的南派不内不外的咏春路子,估计这个阶段通过站桩等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内力,到美国之后,就开始了内外结合的训练方式,按照我的理解,是外功为主的训练方式,没有看到李的训练体系当中强调站桩静坐等等纯粹的内家训练方式,但是我感觉李应该还在坚持内家训练,没有在任何著作当中看到或许应该是李的秘密吧
      
  首先推断一下李的死因,如果不是暗算的话,应该是李的内气修炼出了问题,突然头疼,然后仿佛是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死亡,这个是典型的修炼内功出偏差的症状,李的内功修为应该不高,但是有一定基础,死前应该是正要突破某个关卡的时候,但是没有名师指点,加上李自身的性格过于暴虐以及急躁,所以发生偏差是很正常的
      
  言归正传,讨论李的内外兼修的发力效果和方法
  李的绝对力量不算很大,比如卧推:
  用72公斤重量进行3组,每组10次卧推,再用45公斤重量进行20~30次卧推
  这个还不如我,在健身房里面到处都是这个水平的,但是李的三角肌力量巨大:
  伊鲁山度说曾亲眼目睹李把56公斤的杠铃水平前举并停留片刻
  这个就很少见了,基本上是专业举重运动员的水准了
  另外,李的前臂和手指很有必要提一下:
  “布鲁斯的前臂和身体的比例是我所见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异常发达,而且还拥有一双铁拳和十只钢指,真是太可怕了”
      
  好了,可以讨论李的发力效果了,首先讨论著名的寸拳:
  他曾将一个由钢丝条编制的头盔一拳击个“坑”,而这个头盔事实上已经经受住了好几次砸击
  李小龙的绝招还有他的“寸拳”(One- inch Punch)。他击出的“寸劲”可将一名体重45公斤以上的人击出相当一段距离。泛美柔道冠军海沃德.小本(Hayward
Nishioka)曾领教过这种拳的滋味,每当一提起这件事他就不无伤感地说,怎么也没想到李的拳头竟如此厉害。当时他从后面抱住李,以为李动弹不了,没想到李只抽动了一下身体,回头就是一拳,小本只觉得自己飞行一段后撞到墙上再摔倒在地上,就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复
      
  这里的描述已经和内家发力效果非常接近了,发力距离极短,但是力量极大,以李的卧推成绩,能够在三厘米[实际上接触敌方身体之后应该还有一个作用长度,而就是这个力量作用长度能够把推力转化成作用在对方身上的功],或者说十厘米的力距之内让一个成年男子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很明显已经突破了前面讨论的推铅球的方式
      
  腿部发力:
  那时李刚刚把家从卡佛城搬到洛杉矶贝尔空港。在李小龙新家的屋内,悬挂有两只很重的沙袋,大约有135公斤重,我几乎都移不动它,然而李对我说,‘嗨,威利,看着!’接着他就飞起一脚把它踢悠得老高,几乎碰到了天花板,然后又重重弹回来,李小龙的力量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从卧推以及三角肌的力量可以推算,李的腿部力量在专业举重运动员当中不算高的,但是这个打击效果,全世界最强的力量项目运动员也做不到[我自己踢足球,在足球场上算是腿部力量巨大的,准确出球距离可以横跨半个球场,但是踢40公斤的沙袋基本上没有大的反应,要用蹬的才能让沙袋晃起来],这个打击效果也只能用内力解释
      
  另外的只能用内力或者气解释的现象是李的手指:
  ‘他最喜欢和刚认识的女性玩的游戏就是让对方全力咬他的手指,然后上面不留任何痕迹’
  一根手指做俯卧撑
      
  这些讨论证明,确实存在超过采用现代西方科技方式能够解释的发力效果,或者说打击效果,这里的李小龙不过是半个内家,大半个外家,后面讨论纯粹的内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23
被 阿万79 删除于: 00:51:08
发表于:10-04-10 13:24
被 阿万79 删除于: 00:51:08
发表于:10-04-10 13:25
&& 古代内家高手如张三丰,少林以及禅宗高手等等,很多事迹接近神话,后面讨论最高境界的时候再讨论
  先讨论一下纯粹内家发力的代表人物郭云深
  郭云深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半步崩拳实际上是最简单的一路拳法,大概是形意拳五行拳里面练习要点最少的一路了:
  半步崩拳的动作以“三体式”站立,左脚左拳在前,右脚在后,右拳置于右肋旁,虎口向右。进步时,左脚向前医潘嬷剑煌庇胰谂∠蚯按虺觯⒖谙蛏希蛔笕诹饺嘟皇笔栈兀⒖谙蜃螅糜谧罄吲浴H绱肆浇乓蝗仗靡坏牛苁亲蠼旁谇埃医旁诤螅饺怀鲆蝗耄恿欢希迫缌良诖虮廊保鲎笕巢奖廊鲇胰植奖廊
  但是,这路最简单的跟步冲拳,在郭云深的手上施展开来,成为一代传奇,最常见的描述是
  莫樱其锋,当者必飞丈外
  这里也包括了‘掌力将碗口粗的白蜡杆一格即断’的“鬼八卦”焦萝夫,三战皆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26
&&& 郭云深还有两个方面的武学能力表现,一个是动作快,电光石火,人动拳到;一个是反应敏捷,‘不管对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结合上他的爆发力极强的崩拳,很是风光,堪称一代大家
  郭的半步崩拳,纯粹以爆发力取胜,不管你的体重,防御能力,是否练过铁布衫等等,一律一拳击飞,还有,郭的崩拳已经到了只要接触一点点,就可以击飞壮汉的地步,这个爆发力已经超过李小龙很多了,属于典型的以内家功力取胜
  郭云深的内力训练方式,基本上是形意拳的最基本训练方式,和现代体育系统的爆发力训练完全两个路数,可以说,所有中国内家功夫训练体系都和现代体育的训练体系截然相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27
&&& 现代体育训练系统当中,对爆发力的训练强调大重量,少次数,长恢复周期,铅球和举重运动员都是这个训练方法,并不进行高强度的耐力训练,我在上海源深运动中心见过一次国家田径队的一个铅球牛人训练,作半蹲,杠铃已经被压得非常的弯了,重量在四百公斤左右,只作三四次,然后就休息三五分钟,那厮整个力量训练过程中,每组间歇都很长,用的重量都极大
  现代训练体系认为,高强度耐力训练对爆发力有损害,这个是典型的外家训练方式
  而郭云深的训练体系,完全没有重量训练,按照现代训练标准看来,郭云深的训练体系是一个完全耐力性的训练体系:
  “郭云深自幼嗜武如命,起初虽遍投武师,行走坐卧无不用功。能然先生待客会友时,众徒均可得闲稍歇,唯郭云深恭谨侍奉不离师之左右,能然先生与友长谈时,郭云深则站定三体式,立于师之身后聆听,任攀谈良久而终无倦色。能然先生常外出访友,坐骑是一匹脚力极健的大青驴,郭云深每逢师出即在后以崩拳紧紧跟随。能然师甚为感动,乃定郭云深为衣钵弟子,悉数相授平生拳法之所得,郭云深更寒暑不易,朝夕苦练,仅崩拳每日必操万遍”
  每日万遍,这个运动量基本上超过跑个一万米了,那么,是什么因素让郭云深练出来如此之强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呢?按照现代科学训练体系的方法分析,郭云深应该被训练成一个纯粹的长跑运动员才对呀?
  这个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28
&&&&前面讨论了内力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表现,下面逐步进入内家功夫的全面探讨,主要集中在下面这些问题上面讨论,引用的内家功夫练习方式主要采用形意和太极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是纯粹的次数的积累的话,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内家高手最终形成了恐怖的战力,而绝大多数练习内家的选手甚至于形不成可以和普通人中的壮汉比较的战力?
    内力的训练方式有什么根本性要点或者说共性?
    内力的发力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
    内力和绝对力量的关系
    内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怎样形成的?
    内力训练是否存在极限?
    内力的生物穿透性
    好了,可以说大概开了个头,这些问题讨论完再接着讨论‘料敌机先’的终极境界,最后讨论内家功夫和佛道追求的关系,基本上就可以形成一个对武学境界的总体描述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29
首先讨论战力问题
  综合种种论述,与周围实际看到的练习内家功夫的人比较,加上自己的推论,很容易产生这个问题: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是纯粹的次数的积累的话,为什么只有少数的内家高手最终形成了恐怖的战力,而绝大多数练习内家的选手甚至于形不成可以和普通人中的壮汉比较的战力?
  如果说内家功夫训练和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成正比的话,内家高手应该是一个类似于外家高手的梯队,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内家天赋’以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按照金字塔形正态分布的一个战力排列,但是,和外家以及现代体育训练体系产生的结果迥然不同,内家高手的分布是一个极其不规则的形态
  比如说举重的训练成果排列吧,基本上按照体重以及训练时间排列,如果你的体重在70公斤,每天训练一个小时,那么,一年之后,两年之后,三年之后你能够达到什么水平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基本上是在某个水平之内上下百分之三十之间波动,最高的那几个是天才好的,最低的是实在笨蛋的,中间的就是普通人,是一个标准的正态分布,基本上所有的现代体育项目都有这个特征
  但是,内家高手的训练结果完全不同,我们看看太极和形意两门的大概训练结果
  太极的训练结果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大概就是一万个左右太极门的人里面,会有一个真正形成战力的,当然,这个战力就很恐怖了,基本上是那种打几百个壮汉不成问题的,现代社会仿佛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杨露禅,孙禄堂等等都形成了这种层次的战力,但是,绝大多数的太极子弟,穷其一生也形不成可以明显高过哪怕一两个普通壮汉的战力,基本上不存在中间状态的
  形意的训练结果好一些,大概可以分成三个梯队,一个是郭云深那个地步的,万千人吾往矣,打你们个落花流水;一个是稍差一些的一个档次,可以独自对付三五十个壮汉,多了不行,或者说碰到外家高手也有可能失败;最差的档次也能打赢两三个壮汉,形意的三个层次的分布大概是[按照能够实际拜师的人算]1:10:1000,也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体育训练体系训练结果的数据[超不严谨估算,但是大概不错]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30
内家功夫的根本就是内力,关于内力的说法,各家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玄而又玄,很难理解,以至于大多数的师傅都会说:
  ‘只有自己练到位了才能知道,否则说了你也不明白’
  之类的词句
  上面已经展开了一部分讨论,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讨论一下内力的表现以及训练方式,以及各门各派关于内力的文字描述,尝试一下是不是能够从中推理出来内力的一部分真实面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32
&& 从浩如烟海的格斗类别文章当中,从我们的日常体会当中,从相对可靠性较高的一些门派的掌故当中,我们可以大致定义一下内力的击打效果和纯粹肌肉力量的极大效果之间的差别
  首先是被击打对象的物理运动方式不同[以后的各类讨论一般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格斗]
  纯粹肌肉力量造成的被击打对象物理运动方式一般是踉跄后退,倒地,倒地后向后滑行等等,凌空飞出的情况也有,不过一般是表演或者说被击打对象正要跳起来的时候被击打,这个不算击打效果
  内力的击打效果,可以分成阳劲和阴劲两种,阳劲造成的击打效果一般是离地飞起,凌空飞行1-6米不等之后落地;阴劲的击打效果一般是被击打对象原地不同,力量全部作用到内脏器官上面,给内脏造成巨大物理伤害(类似于武侠小说当中的摧心掌之类的武功)
  其次是被击打对象的主体感受完全不同
  大家都应该有过打架,被车撞,从高处掉到地上等等类别的经历,那么,对纯粹肌肉力量打击的自身感受应该都比较清楚,引用几句和全盛时期的泰森干过仗的拳击手的描述
    ‘像火车头撞过来一样’‘象大木桩撞过来一样’‘仿佛被汽锤砸了一下’
  这个就是纯粹肌肉力量的顶尖高手能够造成的被击打对象主体感受了
  从各种掌故,个人体会诉说当中可以推测,被内力当中的阳劲击打的感受一般是‘有如电击’‘还没有感觉就飞起来了’等等,被阴劲击打的人一般没有任何主诉感受,因为内脏当中没有感觉器官
    最后是可以造成的伤害不同
  纯粹肌肉力量可以造成各种各样的皮肤裂伤,肌肉挫伤,骨折等等类型的伤害,顶尖高手如果打击防护力和普通人一样的对手,可能造成内脏伤害,比如泰森全力以赴打一个中学生的胸部,可能造成肺部组织伤害,但是一般来讲极其困难,因为人类内脏在骨骼和肌肉的严密保护之下,纯粹外力击打要造成损伤需要极大的力量,比如汽车撞
  内力不论阳劲阴劲,在高手用来,都可以控制伤害程度,从只造成物理运动,不形成任何疼痛感觉以及人身伤害,到不造成任何物理运动,但是造成内脏严重损害都可以做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33
之后谈一下内力的训练方式
  内力的训练方式有三个不同的体系
  第一个是由外而内,少林的体系大体如此,不过现代社会的少林,能够走到内家地步的高手我估计已经没有了,具体原因随着讨论的深入会揭示出来,当然,少林也存在后面两个类别的训练体系
  第二个是内外兼修,李小龙属于这一类,不过李急躁的性格导致后期的时候偏向于外家,并且(我一直这样认为)导致了内功出偏差暴毙,形意,武当大体属于此类,这个类别的弟子一般能够形成较强战力,但是能够形成纯粹内家战力的极少,不知道武当怎样,形意门仿佛已经没有这个层次的人出现了
  第三个就是纯粹内家,太极是代表,这个路数的训练体系就有上面提到的缺陷,99.99%的人终生找不到门路,只能当作养生术来练习,最终基本形不成任何战力,万分之一的人形成战力了,但是这个时候一般来讲追求也已经变了,刻意追求战力的人很难入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34
&&& 内力的物理属性,阴阳两种内力有不同的物理属性,阴劲等到后面讨论完了内气的生物效果之后再谈,以下不专门说明的话,专指阳劲
  从内力的物理击打效果来看,能够在极短的接触距离内(电击感觉,寸拳都证明接触距离极短)造成一个非常大的物理运动效果,按照做功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作用在被击打对象身上的力量是极其大的,用‘爆炸性’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做一个多重近似计算,因为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多种因素均无法精确获得,所以只能近似,比如被打击人的原本运行状态(一般应该是向打击者冲过去的),被击打之后飞出的角度,精确飞行距离,被击打人体重等等均无法获得精确数据,所以按照大概值做一个估算
  假设打击之后和对手接触距离在10-30厘米之间,对手体重60-90公斤,飞行距离2-6米,出手角度为理想角度,对手初始速度为零等等条件下,大概打击力量应该在[我没有仔细算,这里主要问题是角度和飞行距离的问题,那位有空算一下]:
    1-3吨
  步枪的最大膛压可达到kg/cm2,作用距离在40-60厘米(1.2-3吨/cm2,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如果有子弹的面积达到1cm2,则子弹口径在60毫米上下,那么,取上限3吨,如果使用穿甲弹的话,可以穿透相当厚度(哪位算一下,我的估算是3厘米以上)的钢板了)
  泰森的重拳采用打击力量测试仪器获得的结果在1吨以下,500-800公斤之间,但是这个数据并不是泰森的真实爆发力,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挥拳过程中积累的动能在一个短距离内转化成机械能加上自己的力量所得的结果,内家高手相对来讲少了挥拳距离的动能,对于泰森这类的外家人物,可以认为在接触后发力的条件下,其力量等同于自己做卧推这样的动作是能够负担的重量,泰森的这个数据大概在150-200公斤之内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家高手在短距离,短时间内的爆发力量相当于泰森这样的外家顶级高手5-30倍,这是一个相当令人吃惊的数据,已经违背了从肌肉拉力角度推算的人类最大力量素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36
关于人类肌肉力量的研究,那个
  ‘所有肌纤维向一个方向收缩,可以产生25-30吨的拉力’
  的说法,是在描述一种极限状态,转化成人体的实际物理运动,要损耗很多很多,比如说,半步崩拳,基本上相当于类似卧推的动作,这个动作当中,能够接近于理想发力角度的只有快伸直胳膊阶段的三头肌的运动,其他的胸肌,三角肌都只能发挥极小的力量,比如说胸肌吧,在向前挥臂过程中,胸肌是以一种杠杆作用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就是以上臂和肩膀骨骼连接处为支点,以胸肌三角肌和上臂连接点为动力矩,以支点到肘关节为阻力矩的一个杠杆(实际上这个估算还忽略了胸肌和上臂连接的角度问题),这个杠杆的工作效率绝对在5/1以下,按照我的大略估计应该在6-8分之一,所以那种按照胸肌重量在整个肌肉重量当中的比例计算,乘以25吨的算法绝对是不科学的(比胸肌大的主要有臀部,腿部和后背,那么,半片胸肌算成25分之一的总肌肉重量不过分),按照这个算法的结果应该胸肌可以发出的最大力量在1吨左右,但是通过这个杠杆传递,最大值应该在200公斤上下[这里忽略了一片胸肌和两片胸肌的误差,原则上说,在极限条件下,比如,在最容易用力的角度,0.1秒的爆发时间,能够爆发出来两倍的力量是正常现象],这个也和我们在健身房看到的现象符合(我自己100公斤,我们健身房里面120公斤上下的有四五个,140公斤以上的两个)
  这个说法完全无法解释内家高手能够在瞬间爆发出来的1-3吨的打击力量
  计算的结果和我们看到的推杠铃的结果一致,都在200公斤上下,但是,内家高手在击打瞬间,爆发出来的力量平均在2吨上下,这里有十倍的差距,都在什么因素上面呢,会产生什么问题呢,我们一一分析
  可能凑够这2吨的力量的因素
  1、通过某种形式的协调,把腿部力量,腰部力量累加上来,类似于你肩膀上扛着巨大的重量,向斜前方60度角用力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把腰部,肩膀,大腿,小腿,胸部的力量完全协调起来用力,可以产生相对很大的力量(实在想象不出来的想象一下拔河)
  2、改变刺激肌肉的方式,扩大刺激信号,导致在短时间内发出更大的力量,尽管通过实验证明,电刺激可以导致肌肉收缩,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断言,人类实际的肌肉收缩不是电刺激引起的,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纯粹的生物刺激,我们这里称之为精神刺激(具体渊源不深入了,后面做简单讨论),(要论证电刺激不是肌肉收缩的根源很容易,通过各种形式的肌肉力量对比就可以知道了,比如在二头肌上面通电,你会发现一个相当强劲的电流才能够刺激二头肌产生最大程度的收缩),正常状况下,指挥肌肉收缩的精神刺激强度始终在某个范畴以内,在内家高手发力的瞬间,这个刺激强度可以极大的扩大,类似于采用220-380伏特的电压刺激肌肉,对一般人来讲,这个电压的刺激结果是肌肉痉挛(实际上我自己的几次触点经验都不是痉挛,而是急剧的肌肉收缩,爆发出来的力量远大于平常,曾经有一次,用铁丝插到动力线插座里面,被电击,刺激后的动作是挥手,把那根铁丝――――仿制佐罗的细剑,一下子甩到了30米开外,回想起来,仅仅利用了二头肌的力量而以),但是,对于内家高手来讲,这个强度的瞬间刺激能够正常发力并且进行控制
  可能产生的问题:
  骨骼和韧带的强度问题,原则上来说,如果在2吨的力量下,还要做一个翻腕的动作(腕部旋转是非常常见的增加内力穿透性的手段,类似于子弹的旋转),那么,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一般结果应该是韧带断裂或者骨折
  强度问题的更加极端的例子是采用指尖发力的时候,即使只有1吨的力量,如果用1-4根手指的指尖发出,必然结果还是折断,不信的话你试试,用500公斤的杠铃树起来,把四根手指向上支撑,一下子保证全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38
&&&& 关于内家拳法的发力方式问题,武侠小说当中的用手指,隔空等等发力方式都存在,但是都属于相当少见的,甚至于大家日常斗殴的时候最常使用的挥拳出击都不是内家拳法发力的最常见手段(形意五行拳是这个发力方式,但是形意应该属于内外兼修,练不出来内力也可以练出来超过普通人很多的爆发力,但是这个战力就和内家高手差距太远)
  比较正规的内家发力方式实际上是接触之后发力,李小龙的寸拳颇有些不伦不类,属于李小龙在本身相当犀利的武学直觉之下自己发明的一种发力方式
  记得大概是在‘少林拳术秘诀’里面吧,关于内家发力有一句描述
  ‘三字沾按吐,全用小天星’
  这句话的意思是,内家发力之时(这句口诀说的是掌法,内家功夫掌法占最主体,其次是拳法,对于阳劲的击打,拳法掌法的要领基本一致),首先要沾上对方身体,其次要按实,最后才是内力一吐,发人丈外,小天星说的是小拇指那个方向的两根前臂骨头之一露在掌根的地方
  武当太极八卦的发力原则基本上都和这个类似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因素,第一个是与外家完全不同的发力原则,就是彻底忽略了挥拳运动这个过程中的动能积累,仅仅利用了从手掌按实对方到对方离开手掌这一小段距离
  第二个是并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什么掌心吐力,而是使用掌根,并且是下方的那根骨头[活活想不起来是尺骨还是桡骨,尽管我这两根骨头都断过]
  这两点很好的呼应了我们上面的讨论,按实发力,第一证明了内家高手对力量的大小有绝对把握,不需要利用动能积累,第二应该是为了防止受伤,第三这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格斗方式,一掌一个,掌不虚发
  小天星则证明了上面的那个分析,如果发力瞬间,力量达到2吨上下,则使用其他部位发力很容易受伤,你自己做一个手指向上的掌前推的动作,马上就可以发现,在这个动作当中,前臂的两根骨头里面,下面的一根是完全顺着的,并且和肘关节呈最顺位置,而大拇指方面的那根骨头,则有一个旋转角度,所以,理论上说,这个位置是能够承受最大力量的部位,应该是防止受伤并且能够最大化传递力量的目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39
下面的讨论会逐步牵涉到内气,还是采用慢慢讨论的方式,一个一个方面的尝试一下解释内气的本质
    从三个因素的第一个讨论,协调肌肉的问题
    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力量型运动项目的共同点,铅球,铁饼,拳击,举重都是这样,对于这些外家(纯粹肌肉力量)发力方式,协调肌肉一般分成两个类型的协调
    第一个是改变用力角度,增加能够参与发力的肌群数量,比如说铅球的出手瞬间,举重的从肩膀把杠铃推上去的时候等等,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角度变化,保证腿部腹部腰部力量能够和负责动作的上肢或者下肢(踢足球的时候发力抽射的时候要极大的利用腹肌力量)协调,参与发力
    第二个就是借助动能的积累,这是主要手段,比如前面的铅球例子,背推式的蹲下和旋转等等,都是把腿部力量,腰部力量,腹部力量分别转化成某个运动段落的主要力量来源,转化成铅球的动能
    但是,内家发力的协调肌肉与外家完全不同,并且存在大量的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0
内家发力的肌肉协调,改变发力角度的协调方式一样存在,但是积累动能的方式完全不存在,因为前面讨论过,一般情况下内家发力场景甚至可以认为初始速度为零
  按照内家发力的描述,我们在这里提出来一个内家发力肌肉协调方面的基本假设
  内家发力的时候,通过某种方式的协调,可以让人体内的所有可能帮得上忙的肌肉都参与这个发力过程,并且能够保证所有可能起到阻碍作用的肌肉完全放松
  还是讨论崩拳的发力方式吧,在崩拳的发力过程中,能够有正面作用的肌肉群有:
  胸肌,上臂三头肌,前臂肌群(最后那个拧拳的动作――――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崩拳的发力点和前面讨论的小天星一样,只是变成了小拇指关节,多出来了一段拳头的形状而以,最后受力的还是小指方向的那根前臂骨头),三头肌,腹肌,肋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肌肉
  可能起负面作用的有:
  二头肌(但是这里需要清楚的知道,在崩拳的练习过程中,胳膊始终不是完全伸直的,那么,二头肌必然要在最后发力,把拳头收住,那么,二头肌应该是分成两个阶段的),背部肌肉
  这个假设后面将通过训练方式的讨论逐步证明,尽管很多肌肉能够贡献的力量比例不大,但是,大概估算产生2吨的合力(尽管上述正面肌肉的拉力合计甚至大于10吨,但是,考虑角度问题,比如力量最大的臀大肌的拉力是向外后方的,那么仅仅能够贡献很少比例的向上和向前的力量)还不是很过分,按照我的估算,应该比正常情况下的最大力量多出两三倍而以
  这个假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协调问题,观察外家的训练,很简单的动作,要训练很久很久才有可能做到肌肉完全协调,甚至于有笨蛋一辈子也做不到的,而且外家的肌肉协调程度要求远远低于内家,那么,考虑到实战时的环境千变万化,就说半步崩拳,可能左拳,可能右拳,角度更加有各种变化,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训练手段能够做到所有肌肉完全协调呢??
  仅仅是一个千锤百炼的问题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1
有人可能说了,要想全身肌肉协调,不是什么难事,长期刻苦训练,最后形成本能反应就可以做到了,这个是一种常见的误解
  我们讨论一下同样是技击技术里面的拳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大概300多年吧,一个英国人发明的拳击),拳击这种纯粹是用上肢的技击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外家的极限,拳击手的训练体系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已经走到了一个巅峰
  考察拳击的发力方式,刺拳纯粹是使用肩膀和胳膊的力量,对于正常人[不是左撇子]来说,右直拳是最接近内家发力思路的拳法了,右腿发力后蹬,前顶胯,腰部旋转,松后背,塌肩膀,这个描述已经很像是崩拳了,区别就在于崩拳的架子底[正规一点的崩拳的架子比武术书上面描画得要低一些],出拳位置不在肩部,而是在腰部,其他要点大家基本一致,拳击发力之前,也强调放松
  ――呵呵,从这段分析里面可以看出来,形意门的弟子,如果始终找不到内家发力的感觉,至少进行了相当长期的直拳训练,最差可以形成能够和拳击手媲美的战力,这个应该是‘形意一年打死人’这句话的本质原因了吧
  但是,但是,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拳击的发力方式和我们上面谈到的内家发力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右直拳首先借助了拳头从肩部运行到目标的这段距离的加速度,积累了至少占打击力量一半的动能,之后,如果是在理想角度接触目标,则可以保证这个时候腿部和臀部与胳膊形成一个尽量小的角度,接近直线,能够在接触目标的时候贡献最大的力量,这个依然是纯粹的肌肉力量的发力方式
  所以,顶级拳击运动员(全盛时期的泰森),在比较巧(一般是对手正好走到拳击步伐里面的往上弹的阶段的时候,或者急着后退的时候)的时候能够让对手离地飞行半米左右,大多数时候仅仅是击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2
在能够找到的形意的文字里面,我没有看到接触物体之后发力的精确描述,但是,从郭云深和姓焦的比武的场景当中可以看到[第三场比武的时候,焦在胳膊上绑了刀――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内家高手面对的环境之险恶,准备切断郭的胳膊,郭出拳后,看到焦的胳膊格挡的方向变了,觉得不对,收回,换手,再出拳,依然是半步崩拳],郭云深已经发出来的崩拳,可以随意的收回,换手,并不影响发力效果,从这里我感觉郭这个层次的形意高手才是真正的内家高手,而且郭的发力方式应该是完全不借助动能的,完全符合我们上面提到的内家发力特征
  至于大成拳里面极端强调的‘一往无前’‘无尽拳意’,我认为属于介于外家和内家之间的发力方式,这个后面慢慢分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2
好了,结束这个讨论,给出来一个断言:
  所有的现代体育训练体系,所有的外家训练体系,都没有办法训练出来内家发力的效果,就肌肉的协调运作这一点来说,表现就是不论哪种外家训练体系(唯一一种有可能突破的训练方式是--ems,电刺激训练法),都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收缩有贡献肌肉,完全放松有阻碍肌肉,只能部分的做到
  下面阶段的文字安排,大概分成两个部分,首先继续讨论完三个要素当中的另外两个,然后开始讨论内家训练体系当中如何解决这三个要素的,写得会比较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3
前面讨论了内力的三个要素
  协调全身肌肉
  扩大肌肉收缩刺激程度,进而扩大肌肉收缩强度
  保护可能受伤的组织和韧带
  草草定义几个关键概念,后面对这些概念还需要进行深入讨论:
  主动意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就是大脑思考的东西,以及做出的决定等等,这里也包括了感觉,情绪等等因素
  意:这里说的就是内家功夫说的意了,也就是形意的意,这里的意式和主动意识不同,大脑不能指挥意,这个概念的深入讨论基本上是一个百万字的话题,这里只说和内家功夫有关的内容,大家可以想象成非自主意识,或者潜意识,下意识等等[写到这里有人就要说了,这个无法观测,不存在,关于这种问题的讨论后面会涉及]
  气:气功的气,有兴趣的人参见各种各样的讨论,这里一样仅仅讨论和内家功夫相关的并且有可靠观测基础的一些气的表现
  下面,给出来内力的定义:
  内力,就是在意的指挥和协调下,全身肌肉以一种超过正常人类肌肉收缩强度2-5倍的强度瞬间收缩,并且能够做到所有能够正面贡献力量的肌肉完全收缩,所有可能起阻碍作用的肌肉完全放松,进而产生的巨大力量,在这个发力过程中,气是保护骨骼肌肉韧带不会断裂的主要因素
  [气也有可能同时还起到传递力量的作用,这个话题后面专题讨论;气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有可能起到加强肌肉刺激的作用,这个也在专题讨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4
内家功夫的基本根基就是意,这里花一些篇幅先把意做一个讨论
  按照道家的思想,意之所至,无所不能,按照佛家的思想,如果把意和‘未那识’‘阿赖耶识’对应起来,也基本上是无所不能的
  这里不讨论超过现代科技水平太多的东西,主要讨论意当中和内家功夫相关的几个主要特性,并且分别论证一下大致可信的这些方向的观察结果
  第一个就是意在人体内部传递的速度,按照神经传导的速度计算,122米每秒[来源于网络],应该是一个符合内家功夫表现的数据,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速度,可以做到内家功夫的效果,也就是说,根据现代科技观察到的神经信号传导速度,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的话,可以达到内家功夫的要求,这一点上面没有矛盾
  第二个是意的反应速度问题,人类的最大反应速度在0.12秒左右[约翰逊从听到枪响到做出来跑步动作的时间,采用眼睛获得信号的方式测试有相同的结果],但是,从各种现象当中可以判断,内家功夫的反应速度远大于这个数据,还是说上面那个郭云深打性焦的例子,郭已经出拳,焦作动作,郭换手,郭又出拳,击飞焦,这个过程全加起来也到不了0.1秒,类似的还有无数的偷袭突袭内家高手的记录,其结果均证明意的反应速度远高于主动意识的反应速度,‘下意识的做什么动作’,如果有人有这种体会,应该明白这种类型的反应速度远高于正常情况,这一点是和现代科学观测结果矛盾的
  第三个是意对肌肉的指挥权问题,这个原则上也不存在太多疑问,本身人体的大多数生理活动都不是大脑指挥的,比如心跳等等,这一点证明了主动意识之外至少人体还存在一个维生系统[实际上我的看法认为,维生系统也是意的一部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哪怕是运动肌肉的指挥权,也不完全在大脑,比如说膝跳反射,字面上是‘反射’,但是本质上就是完全没过大脑就做出来的动作;还有很多方面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如果说意拥有肌肉的指挥权,不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5
有人奇怪[专业人士,体育类别的],我们训练的时候,主动意识要想指挥一块肌肉彻底放松,需要训练很久才能做到,要想指挥一块肌肉快速收缩,一样要训练很久,协调运动,更加困难[羽毛球触球的时候一般是一个单纯前臂的肌肉协调运动,仅仅一个前臂肌肉协调,一般要三五年才能彻底找准感觉],你说要想指挥全身的运动肌肉,不是开玩笑吧
  不是开玩笑,为什么主动意识指挥肌肉运动不灵活,原因很简单,根本就不是主动意识的事情,原本运动肌肉的指挥权和协调者就是意,协调全身肌肉瞬间发力做一件事情,对意来讲不是大问题,对主动意识来讲,就是完全彻底的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运动肌肉的指挥权原本在意这个层次,我们后面会逐步探讨一下,这里的结论就是:
  采用主动意识驱动,绝对不可能协调全身肌肉,只有意的驱动能够做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6
关于内力训练当中意的训练问题,最大的关键点就在于如何训练主动意识[这个词和主观意识在这个角度上同意]无法控制的意,从内家拳的各种资料当中都找不到这个角度的解释,我们从佛道两家的经典当中寻找信息
  在佛家的修炼体系当中,‘第八识’‘自性’可以看成是意的对等概念,整个佛家的修炼体系炼的也就是这个,当然,目标和内家功夫不同,可以说佛家修炼仅仅修炼意,并不希望用意来指挥运动系统
  但是,从佛家的修炼体系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过于强烈的主动意识,会在意的层面留下很重的投影,进而可以达到间接指挥意的作用
  这个结论是通过分析‘正念’对佛家修炼的重要基础作用,以及‘正念’的建立方式分析得出来的,实际经过了极其冗长的推理过程[呵呵,还有本人的实践]
  那么,我们可以假设内家拳法的训练基本原理之一了,通过极端强化的主动意识,构建一个能够传递到意的范畴的影像,进而在意指挥运动系统的时候,能够根据这个影像做出正确的动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7
仰望着大概知道高手们是怎样成长的,来做一个描述而已,对于其他人,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首先一个是环境问题,解放前或者说冷兵器时代,武术的地位远高于现在,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可以搏取功名,在乱军中保性命,对于道家或者佛家修炼者来说,社会险恶,游历江湖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些保命的手段,所以,那个时代练武的动力高于现在太多,武力高就是权力大,刀枪里面出政权,现代社会,这个层次的意义基本上没了,只剩下一个‘求道’的意义,所以你看到连上海体院武术系[好像是这个名字]的老大蔡龙云,自己的后代只有一个继承父业,当了体院的教师,而且号称完全没有经过父亲当年的训练手段,这个是内家高手难找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问题就是验证方式的问题,假设有一个内家高手,找到了,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让他举杠铃,他肯定不行[肌肉始终紧张],推铅球也不行,至于活体检查,呵呵,好像还没有任何手段能够检查出来内气运行;其实只剩下一个实际动手,按照后面的分析,只有高到非常非常高的地步的牛人,才能做到发人飞而不伤,那么,要找一个愿意被汽车撞一下的人好像很困难的说[人体模型应该可以考虑,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小龙打沙袋完全可以看作内家发力的一种验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7
第二个意的训练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强化意,进而逐步实现在合适的时候把主动权交给意来控制
  这个问题佛道两家殊途同归,都是强调静功的修炼,并且都强调只有在停止主动意识的前提下,才能够让意逐步成长强化起来,佛家的经典讨论这个得数不胜数,道家的我们看看道德经的这两段: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深入的解释就不做了,大概这两段就是说,修‘道’[这里的道可以看成意和气的综合体]的时候,需要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致虚极,守静笃之后,才能万物并作,意才能真正地开始发挥作用
  从这些论证[太简单了,不过要是深入论证的话恐怕都是几十万字的话题]里面可以看到,加强意的训练关键在于静功
  好了,根据上面两个关键点,我们分析太极和形意的训练体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48
具体练习的要领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谈意的训练
  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首先要形成一个极端强烈的主观意识投影,这个比较类似于把一个动作练习到下意识的地步的说法,郭云深在本身水准已经极高的情况下,还要‘日操崩拳万遍’
  粗看起来这个就是一个熟能生巧,千锤百炼的说法而已,很容易得出来一个任何人愿意花功夫,按照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每天练习一万遍,十年就可以达到郭云深的水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按照我们上面的分析,这里的崩拳练习的目的,是逐步培养一种全身所有肌肉协作的意图,并且把这个意图投影到意里面,最后能够真正爆发全身的力量的时候工作的不是主动意识,而是意,那么,在训练过程中强调动作规范,强调如何使用力量,如何发力都是和这个训练目的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个时候起作用的始终是主动意识,并且这个思路的训练是强化主动意识控制力的训练,属于正宗的外家训练思路
  我认为,真正的内家训练思路,应该大致是这样一个场景:
  比如说打崩拳的时候,大概齐维持好一个基本正确的姿势,比如说练习三五个月能够不用脑子就做到这一点,好了,以后的训练就开始一个‘找劲儿’的过程了,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脑子里面的一个极端强烈的影像扔到意里面,然后,主观意识放弃对运动系统的控制,交给意管理,到什么时候意能够自己带动出来整个崩拳的动作了,才算是找到劲儿了
  不过,这里的那个极端强烈的影像,说得肯定不是应该怎样打好崩拳,而是在一个动作架势之下,在主观意识当中形成一种或者多种实战场景,比如说:
  身体在打崩拳,但是,主观意识当中始终在想一个场景[在找着劲儿之前肯定是主观意识指挥练习的],比如说这个场景是敌人从正面扑过来,我应该如何脚下趟一个比起快速的步伐,在敌人的拳脚着落到自己身上之前,应该如何分析清楚敌人的重心,然后把自己的崩拳力量全部施加到敌人的重心之上
  ――――这个才应该是形意之意,所有的为打崩拳而打崩拳的思路,全部都是南辕北辙,绝对不可能形成内家战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0
延续上面的讨论,所谓形意门内真正的不传之秘,应该就是这个吧,反正不论如何,我都不相信老郭同志每天一万遍的崩拳的时候脑子里面就在想着如何中规中矩的做好这个动作,如果这样老郭同志的意志力和低级趣味就超级强了,老郭同志炼崩拳的时候,主动意识[应该到了最高水平也是有时主动意识控制,有时意控制]应该在构思各种战斗场景,绝对不是无聊的想动作规范
继续讨论,那么,练习崩拳的时候,是快还是慢,架子是低还是高,步法是半步还是一步,是不是出拳带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主动意识里面正在想什么
  练习有成的标志,也绝对不是看你一个人打崩拳的时候的动作规范性,而是看你在对战的时候,是否能够把动作完全交给意控制,进而形成真正的内家发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1
下面三个主要部分,是今天和明天讨论的重点:
  形意的静功
  太极的架子
  太极的静功
  分别讨论这三者对意的训练的作用
  讨论完意的训练之后,开始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尝试定义气,然后一样的讨论两家训练体系当中对气的训练
  最后应该是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内力掌故当中一些明显超过普通物理打击的现象,比如暗劲,不发人也不伤人的电击感等等
  料敌机先也分成两个层面讨论,第一个层面是在现代科学解释能力范围之内的,就是看到或者听到敌人动作之后作反应;第二个层面超出了现代科学解释范畴,就是感觉到杀气,避免影响本文的科学性,放到最后讨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2
在一般人,意始终处于蒙蔽状态之下,看到这里的人可以立刻试一下,把脑子里面的所有念头都抛开,把眼睛闭上,耳朵塞住,你会发现你进入了一个昏昧的状态,就算是昏昧的意,大多数人也没有办法在这个状态里面常驻,一般情况下很快就会有杂念产生,离开这种状态
  所以,对于内家功夫修炼者,还需要加强意,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把意上面蒙着的灰尘逐步擦掉,恢复其原本的清明状态,在形意拳里面,三体桩起的就是这个作用,当然,三体桩主要作用还有一个就是养气,这个是后面的话题了,今天主要谈明意的方面
  按照佛道两家的修炼说法[无数人在这两个领域里面有成就],把眼耳口鼻舌身意[主动意识]带过来的所有感觉,思想都停掉,剩下的就是意了,套用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说的就是要想让意成长起来,就不能跟着眼耳口鼻以及主动意识转
  三体桩在摆好姿势之后,也就是把那些如龙如虎如豹的身体姿势以及肌肉松紧程度调整好之后,剩下的就是开始努力向着
  ‘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方向靠拢了,每当产生杂念之时,应该有意识的不跟随,换句话说,就是放弃主动意识的控制权,让意出来体会站桩过程中的各种感受,经过这种形式的锻炼,能够逐步使意清澈起来,同时能够逐步适应意控制身体的感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4
把少林拎出来说说
  我看过的少林的比较成体系的东西,主要有两本书,一本是‘少林拳术秘诀’,一本是极厚的一本‘少林七十二艺’,至于零散的套路功法,不计其数,记得初中的时候刚开始准备习武的时候练的还是‘少林三十二路长拳’,呵呵,大概等于天龙八部里面的太祖长拳吧,就是萧峰在聚贤庄和老和尚打架用的功夫
  少林拳术秘诀所述修炼方式,接近内家,但是语焉不详,后来‘武魂’连载三期‘少林易筋经’,那个上面的修炼方式以养气为主,也是接近内家但是依然不完全是,至于那本‘七十二艺’,信他你就傻了,完全把内功忽略了,单凭手劲你要是能插到松树里面,我管你叫大爷
  不过少林武功,有一个十分天然的优势,南北少林,两寺均为禅宗重地,在佛教界均以禅名,不以武名,按照我们上面进行的意的分析,以及下面将要进行的气的分析,禅宗修炼,本身已经把这两个方面提到了一个极大的高度[禅宗和气的关系,参见天台宗典籍,以及毗卢舍那修炼体系],那么,如果某个禅宗高僧,平时经常以拳法活动筋骨,经常参与总僧之间的比武较量放松精神,则该僧极其容易成为内家高手,反之亦然,某个外家功夫练习到一定程度的武僧,如果禅修一段时间,则武功必然有巨大提升,这个可能是少林能够长盛不衰的本质原因吧
  这里顺便说一下,天下第一内功,实际上就是佛道两门的基本修炼方式,绝非武侠小说所言,需要葵花宝典方可,实际上任何一个真正发心出家的和尚,或者真正向往修真的道士,其日常修行,均以是最高水准的内功修炼,但是,为什么不是任何一个和尚出来都有战力呢,这个也是下面将要讨论的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5
最近李连杰遁入空门,很是在各处发表了一番感慨,原本听说,李连杰是年轻一代里面最有希望成为高手的选手,所以听了一些(李的电影是我的最爱,精武门已经看了十几遍了),听完之后,对其非常失望
  李少年得志,之后一帆风顺,到退休之前遁入空门,应该是一个中国人理想的发展轨迹,但是,从其最近的一系列退休感言当中,我只听到了迷茫,自私,狭隘,无助,没有自信、、、,简单说,还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实在算不上有智慧的人
  呵呵,随口一说,李连杰的电影我贡献钞票是最多的,从93年之后,每部必在电影院看,霍元甲是花了200块拉上全家去的
  提到霍元甲,我觉得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的精神世界的简单和没有层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6
讨论完了架子[套路]和站桩对意的影响,接着对比普通人以及外家选手,看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前面的讨论当中,仅仅讨论了应该如何在意当中投影一系列的影响,进而影响意的运动系统控制方式以及反应机制,还有应该如何加强意的作用的问题,并没有讨论:
  在意的指挥下,究竟是怎样协调所有肌肉相同一个目标努力的
  在意的指挥下,究竟因为什么反应速度可以达到匪夷所思的水准
  这种问题,这里有一个潜在假设,就是在意的指挥下,这些事情都不算大事情,都是可以不追求,也没有办法追求的事情
  那么,参考上面的一句话,以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体会到的,如果真的进入了一个生死群殴现场,并且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那么,这个阶段的所有反应,真的是非常的接近‘下意识’,并且经常能够作出来远远超过平时的动作,但是,是否能够说在这种环境下人人都是内家高手了呢?
  肯定的答案就是不是,在这种环境里面,以及类似于火灾地震等等突发自然灾害里面,以及加上上面经常举的电击例子里面,普通人在短时间里面,单个动作里面,有可能作出来接近内家高手的反应以及爆发出来巨大力量,但是,这种情况具有巨大的偶然性,很少一部分人的很少几个人生瞬间,能够做到这个水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说书时间,都不可能做到这个水准,甚至于在上面说到的极端环境里面
  但是,对于内家高手来说,可以经常性的进入这种状态,不论在群殴里面,还是和高手的单挑,或者面对偷袭,最倒霉面对天灾人祸,都可以做到远远高于常人的水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7
回到论题,在单挑或者群殴的情况下,内家高手和普通人,外加高手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呢?
  依然从形意讲
  假设现在有一个形意门的选手,已经找到了意指挥行动的确切感觉,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已经把和对手战斗的场景丰富到了十种情况的水准
  那么,在面对绝大多数的单挑情况下,以及面对水准中上[如果都是高手来群殴你,那么最好假设你有萧远山的战力]的群殴战况,该选手都是可以轻松面对的,因为在他的训练过程中用到的十种战斗场景,已经基本上包含了单挑过程中可能碰到的所有攻击形式,以及群殴当中的大多数需要面对的攻击
  ――――这里需要作一个说明,十种是一个泛指,但是事实上,形意的训练方式当中,如果进入意的操纵范畴,其动作速度,反应速度,都远超普通外家高手,那么,需要关注的攻击方式只不过是从什么方向来,先出拳还是先出腿,动作快还是动作慢等等,说十种已经够多了,同理可以想象群殴
  那么,在战斗当中,这位选手需要做的仅仅是把每个动作和判断都交给意去做,就完全可以做到纵横来去,几无敌手,并且基本上不做无用功,就是说群殴不占什么优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7
内家高手在单挑或者群殴当中,意是非常清明的,所做的所有判断,都是平时练拳的时候已经千百次的通过主动意识投影过来的,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都是深思熟虑的动作
  普通人在搏斗当中,绝大多数时候是处于高度兴奋但是头脑不清醒的状况下,面对大多数的打击,首先的反应是慌乱,只有在很偶然的生死关头,才能够在意的指挥下作出来正确的动作,有足够的反应速度,但是,如果接着给他一下,死定了
  外家高手在搏斗当中,基本上主要是主动意识指挥,完全套用平时训练模式,那么,如果碰到的是一群普通人围殴,那么,面对每一个远不如自己的反应速度的选手的时候,外家高手也可以做到相当的战力,不过体力消耗很大而以,但是,面对反应速度与力量远大于自己的内家高手,外家高手基本上是没有办法,死路一条
  如果是面对反应和力量比自己大的外家高手,大家至少处于一个数量级,最后很有可能演化成缠斗或者摔跤,绝对不至于没有办法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3:58
谈一下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平的问题
  假设普通人的战力为一
  外家训练体系,会呈一个逐步靠近瓶颈,其实速率较大的曲线发展,基本上类似于:
  第一年形成3的战力
  第二年形成5的战力
  第三年形成7的战力
  第四年形成8的战力
  第五六七八年很有可能就在9-11上面徘徊了,如果不进入内家,这个最终数据和该选手的本体身体素质有重大关系,历史上曾经有过超过100-1000的战力的外家选手,但是其本人基本上具有项羽或者关羽那样的超强本体战力[天赋]
  内家训练体系,呈现一个相当不同的曲线,是一个起初平缓,有突破后急剧提高,并且基本上能够持久的线性提高,只有到了45十岁开外,才有可能出现下降,基本上类似于[这个形意和太极有大不同,本质原因在于形意的训练某种程度上接近外家训练方式,我们这里说太极]:
  第一年还是1的战力
  第二年形成1.5的战力
  第三年还是1.5的战力
  第四年还是1.5的战力
  、、、、
  第九年,找到了发力的感觉[好多人一辈子也找不着],形成5的战力
  第十年,形成10的战力
  第十一年,形成15的战力
  、、、
  第二十年,年龄大了,稳定在60的战力,之后缓慢下降
  这个描述证明了现代社会要想推广内家功夫有多难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02
外家高手搏斗之时,如果是高水平对决,那么,基本上也是下意识的反应为主,和内家高手的发力与反应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开始分析这个问题
  主要区别应该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内家选手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如果找到劲儿的话,那么,在日常训练当中,就已经习惯了在意的指挥下做动作,属于训练有素,而外家高手的下意识动作,依然是他们平时训练的主动意识指挥肌肉的运动模式,不会出现超过其本身肌肉力量太多的爆发力,就是说,真正搏斗之时,如果外家高手碰到动作速度力量相当的选手,则其反应模式与普通人差不多
  第二个就是反应速度的问题,意在获得身体的运动系统控制权之后,并不能够保证可以对敌人的攻击做出来正确反应,佛门高僧,要想用意指挥身体,都很容易,但是要想在技击当中做出来反应,则必须在意当中投影下来正确的反应模式,如果是没有经过武学训练的佛门高僧,其反应模式会比普通人快很多,但是不会做出正确的技击动作,以及如果没有气作保护的话,很容易受伤[纯粹修佛,不练武功,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也会具有极强战力,这个后面论述,这里说的是一般境界的僧人]
  外家高手的训练过程中,始终是主动意识作主,那么,换到意控制之后,反应速度快了,但是做出正确动作的反应模式完全没有建立,从这个角度说和普通人还是差不了多少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必须考虑,对于实战经验过于丰富的外家高手来说,比如说久经战阵的武将,以及天天找人打架的外家高手[呵呵,以赛代练],是很有可能进入内家境界的,也就是说,在频繁的打架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反应模式,进而保证在意的指挥下做出来正确的反应,但是他们和内家高手相比,气上面以及发力模式上面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03
继续阐述一下为什么强调生死搏斗的时候,不论内家外家,基本上都是意在指挥,为什么踢足球的时候就不是意在指挥[绝大多数人]了
  这个原因实际上很简单,踢足球的时候,面对的不是生死关头,大家都是主动意识控制的动作,一个球拦不住没关系,这种时候意是不会主动出来接管运动系统的,当然,内家功夫训练思路在足球当中的应用后面会有专题讨论
  但是,在生死搏斗的时候,就完全不是这回事情了,面对群殴之时,刀光闪烁[蛊惑仔电影里面的群殴实在业余,古代战阵,任何一刀都足以致命],面前过来两把,左侧刺过来一把,这种情况下,分成两种人,一种是没有办法把运动系统交给意控制的,这个时候就被砍死了,也不需要讨论了;另外一种就是把运动系统交给意控制,能够闪开这三把刀
  为什么说只有意控制运动系统才能做出这种动作呢?你说我个人反应快不行吗?
  回到前面的论点,人类的主动意识的最快反应速度是0.125秒,这个是说,看到三把刀过来,反应过来需要闪躲,然后开始做动作的时间,并不是做完动作的时间,且不论做动作的时间,我们就讨论这个0.125秒
  0.125秒是什么概念呢?
  一秒钟八次,十秒钟是百米的世界纪录,一秒钟前进10米,0.125秒前进1.25米
  这下子清楚了吧,不需要面对什么内家高手,三个外家选手向你冲过来,如果你听到声音扭头看到第三个,如果这个时候第三个和你还有2米的距离,那么,到你决定做动作的时候,第三个已经到了你面前0.75米以内了,呵呵,这里还没有算对方挥刀的速度远远大于跑步的速度
  在主动意识控制下,如果扭头看到对方挥刀,是绝对来不及闪躲的,训练有素的刀手,挥刀到砍中,时间应该在0.05秒之内,如果人类运动系统只有主动意识能够控制,那么,这种情况下必死
  但是无数武将的实际经历证明,小兵挥刀围殴猛将,最后的结果一般是小兵被全歼
  外家高手,或者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把运动系统交给意控制,之后的感觉一般是‘下意识的一闪,出一头大汗,全身无力’,这个是在意的指挥下,肌肉爆发出远超常规的力量,不适应的结果,内家高手则无此忧,盖因日常训练原本就交给意在控制
  要想否定这个论点,你必须拿出来人类主动意识的反应速度远远低于0.125秒的实际证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04
马承志是孙禄堂的晚期徒弟
  [观战多日的松溪派高手纪崇德提出挑战
  当马与纪上台后,马考虑的还是如何保存体力,准备明日的决赛。因有此心思,故精神不够高度集中。马先出左探马掌试探对方,此虽为虚手,但动作不够逼真、隐蔽,被纪识破。纪乃通家高手,当即以快制快,见点即打,迎马左掌,速发一拳,其机甚恰,其劲甚整,当即打断马之左掌三个手指。马负重创,但精神猛醒,镇定自若,不露败相。然而纪确为高手,知马受创,毫不放松,蹋中进逼。此时马形势甚危,遂施展脱打之艺,急速转身虚走,诱纪赶入,马实则重心潜换,突然右转身,在纪蹋中之瞬,用右避风掌打中纪之右颈处,当即将纪崇德击昏于地。马承智虽胜,亦因左手指断住院,无法参加第二日与曹晏海的冠亚军决赛,故马承智屈居上海国术大赛亚军]
  这个叫做什么战力,马承志的手在出击过程中,可以说是坚硬无比[这个是后面要讨论的气的作用],纪一拳可以击断三根手指,然后马一掌击昏纪,喉喉,美国拳击有什么看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06
写到现在,加上后面的一系列论证,我基本上可以肯定,至少内家功夫,断代是可能的,失传是不可能的,因为主干的训练方法都已经写在书上了,并且对于内家拳来讲,具体是形意还是太极八卦并不重要,具体某个动作的细节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意和气的培养与训练,以及实战训练的方式,说得夸张一点,形意练到家的人,应该一个人有一套打法,这一点实际上我们在前辈身上看的很清楚了,郭云深半步崩拳,尚云祥仅习劈崩二拳,并且,各位前辈的打法,步法都完全不同,如果强求动作细节,反而走不到意的境界
  所以,对内家功夫的细节技巧的断代甚至失传,不必在意,把思路整理清楚是重要的,有思路在,有基本架子在,等到内家功夫重新引起众人重视之后,迟早会有新的孙禄堂,郭云深,李洛能,张三丰出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07
前面有人怀疑过内家高手群殴战力,正好昨天看到了一段孙禄堂的描述
  首先简介一下孙老师
  盖世高人,真正内家高手,精形意八卦太极,桃李满天下
  师从李奎元,复从郭云深
  最遗憾自己的弟子无人及得自己十之一二
  始终战力强劲,成名之时,遍游河北山西山东,见馆就踢[呵呵,只是比武,如果杀人的话,应该就是灭门无数了],60高龄上下,还是经常和各门壮汉宗师动手,并且让对方叩服门下
  且看老孙的一个段子:
  [孙老曾在江苏国术馆训练厅中演示过这种技术中的身步之法。该厅约200平米左右,孙老身着一身黑衣,命馆内国术教师及训练有素者约数十人手沾白灰抓自己。众人一拥而上,以为此事甚易,然而孙老闪转变化之神奇莫测,使众人根本沾不了身。一刻钟后,众人早已气喘嘘嘘,无力做此游戏,而孙老仍平心静气,身上黑衣未沾任何白点,众人莫不深服]
  想必大家明白那个时代的国术教师,没有真功夫根本不可能,加上训练有素者,共数十人[就算三十个吧,这个可是高手群殴],而这个时候孙老已经接近70高龄
  结合孙老的打击能力,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这是一场生死群殴,则这三十多个高手,几分钟之内会尽数死在孙老手上[不要告诉我你怀疑孙老的打击力量,孙老很多弟子原本都是著名外家高手,如孙老门的时候都和孙老动过手,并无一人受得了孙老一击]
  这个实际上比李连杰的精武门里面陈真闯日本人道场那一段要精彩很多倍,如果说可比性大概是萧远山雁门关受伏的战例可以比一下,但是孙老已经近70了[1860年生,1928后到江南设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08
传统形意的训练体系,仅仅强调了站桩,走架子[五行,十二形],喂手三个主要训练方式,并且对其训练次序,需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哪怕同样是孙老师的弟子,也存在极大的不同,比如齐公博站桩三年,马承志仅学腿法等等,尽管和孙老的因材施教有很大关系,但是,明显的,并无一个能够描述清楚地判断标准,以及适合大多数人的训练步骤
  这里也只能够作一个大致的描述,实际训练,需要根据个人的体会加大或者缩短某个训练阶段
  这里从意的角度谈,后面谈气的角度
  按照上面分析的原理,在形意训练当中,关于意的训练,要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和加强或者说重新发现意,第二个是训练意的战斗本能以及反应方式
  先谈谈第一个方面,培养和加强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08
培养和加强意主要是通过静功实现的,在形意里面就谈三体桩吧,不过我认为如果加上或佛或道的静坐,训练效果会理想很多
  三体桩的动作,要领就不多谈了,正常人按照书上说的,站个35天就能找着动作要领了,也就是说,一站下来,两三分钟就可以把身体各个部分做到符合要求,好了,开始意的训练,这个应该是书上没有说得,或者没有强调的
  摆好姿势之后,眼神也集中到应该集中的地方之后[前伸手的中指尖,或者面前三米],开始驱赶所有主动意识,包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心里想的,身体的一切感觉,都不理睬
  这个过程很困难,尤其是腿部的疼痛感,眼睛看到的东西等等,需要很长时间才有可能做到不再刺激主动意识,就是说,眼前看到的东西始终在主动意识里面有一个反应,要想把这个反应消灭掉,需要相当时间找感觉,常见的是,好不容易找到感觉了,几秒钟或者一两分钟之后,主动意识又开始接管了,对于腿疼也是这样
  能够经常性的做到完全摒弃主动意识之后,比如说站桩十几分钟,一半左右的时间里面,主动意识基本上退出舞台,意开始接管,这个时候你就应该体会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意是蒙昧的,或者说是昏沉的,有些类似于半梦半醒之间吧,继续站
  意在经常承担责任之后,比如说,几个月吧,有快的人可能只需要几天,会开始经常性的体会到一个清醒的意,这个完全不同于你马上闭上眼睛,捂死耳朵,停止胡思乱想的时候体会到的那个意,这个意是极其清醒的,清爽,舒服,类似于熬了几个通宵,之后梦睡一觉之后的那种清醒、、、,好,尽量保持在这种状态,但是千万不要强求,强求的意思就是,、、、、、、、,啊,感觉来了,要守住;实际上这样已经不对了,主动意识又出来了,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要来就来,要走就走,不管它,逐步的,随着你训练的深入,清醒的意出现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越来越明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09
继续讨论上面的意的训练
  佛道两门的静坐,更加容易体会到‘清爽的意’,具体的修炼方法可以参见佛家的天台宗数息,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各种藏地禅修指导
  道家的需要注意选择一下,所有过分强调搬运[大小周天等等]的,都不应该学,松静功之类可以尝试
  所谓修炼意,不是说一开始就能够进入意的控制,一开始的时候维持身体姿势,调整各个部位的肌肉的松紧,都是主动意识在控制的,这些工作都做好了之后,才开始主动地让主动意识停止工作,这个才是站桩的根本目的
  从时间上来说,我的意见是每次上桩的时间,不要太长,3-5分钟,十几二十分钟都可以,不过次数要多一些,站的时间长了很难不受腿和上肢不适感觉的困扰,根本无法驱赶主动意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10
站桩的修炼,主要目的在于养意和养气,属于内家修炼的主要成份,需要始终坚持
  刚入门者,在站桩修炼的头三五个月里面,可以同时选择一路架子,比如说崩拳,每天练习数百遍,不要贪多,只学一路就可以了,找不着劲儿就不学别的,找着了学别的很快,甚至于不需要学别的了
  在头三五个月之中,每天几百遍几千遍的崩拳,只有一个目的,把动作练习到完全不需要主动意识控制也可以正确的地步,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强调意的作用,也不需要在主动意识当中创建战斗场景,只需要不断地检讨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流畅
  等到站桩的时候已经可以明显地体会到‘清爽的意’之后,打崩拳的时候开始意的训练
  在大脑当中构思一个敌人,可以选择你最希望打倒的人,可以选择泰森
  然后,这个敌人向你张牙舞爪的扑过来(可以想象成拳击当中向你发过来一个右直拳)
  然后,趟步向前,在敌人右拳刚刚击出[这个细节很关键,表示对方已经没有变化动作的可能了],尚未运行到一半的时候,你的右崩拳后发先至[是否能够后发先至是实战的时候检验的事情,是意的控制,和你的主观意识无关,但是,主观意识一定要制造一个强烈的投影,到时候才有可能做出来正确判断]
  右崩拳发出的时候,完全是松的,在想象当中接触到敌人胸膛的时候,攥紧拳头,发全力,后脚全力蹬地,肩部前抛,腰部快速转动,吐气发声[呵呵,这个我没有在书上看到过,不过我认为很有可能和后面讲的气的应用有关,假设是短促低沉的一声‘嘿’]
  然后,胳膊还没有伸直的时候,松开肩部,腰部,后腿的力量,收拳
  脑海当中,敌人此时已经应手飞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10
按照这个意念训练,主动意识控制的打崩拳应该是在已经训练了三五个月之后开始,这个时候,崩拳的动作控制已经不需要主动意识参与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开始经常性的在站桩的时候体会到‘清爽的意’了
  如果没有达到上面的两个要求,这种训练方式应该适当延后,半年,一年都可以
  在主动意识控制下打崩拳,可以肯定地说,每一拳都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开始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减慢速度,配合脑海当中的图景是第一重要的,甚至于慢到三四秒钟出一拳也可以,务必把脑海当中的图景刻画细致,之后随着适应程度的增加逐步加快速度
  好了,迟早有一天,脑海中的场景切换已经接近实际速度了,这个时候的崩拳应该已经有较强的外家战力了,这个时候站桩的时候应该已经是清醒的意为主了[走到这个阶段每个人也是时间不同,不过至少应该放个半年在上面,设若每天两千遍,半年也是几十万遍了,主要目的是形成一个能够投影到意里面的场景,需要一个如此强的刺激程度],好了,开始找劲儿
  放弃那个场景的构思[此时应该和崩拳的动作完全合一,深入骨髓了],放弃所有的主动意识,按照站桩的时候体会到的境界,完全交给意指挥练习崩拳
  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微妙的过程,是一个很难跨过去的坎儿,估计能否成为内家高手就看这个坎儿是否能过去了
  我估计过去了之后,就进入一种越练越舒服的境界,全然被意带动,在一种狂暴的战意[同时还有清醒和舒适等等属性]带动下,几千拳已经练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10
到了明显的感觉自己已经找着劲儿之后,就应该开始实战训练了
  本来实战训练最好的对手是比自己牛查的同门兄弟,或者自己的师傅,但是现代社会这个条件比较难,那么,找几个愿意一起练得兄弟也可以,当然,最好就是找熟悉的练拳击或者散打的兄弟[上海体院较多,其他各地体院应该也有]
  然后,告诉这兄弟,他是你的陪练,开始的时候得让着你
  然后,让兄弟穿上护具,主要是胸腹的,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不打头
  然后,让兄弟主动进攻,就用你构思的动作
  然后,关键点倒了,放弃所有的主动意识,通常进行思考和判断的那个你不做任何反应,指挥动作的全部交给意
  如果难以想象的话,假设对面的是一个仇家,对方和你有深仇大恨,务必杀了你,而你又肯定打不过他,这个时候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像上面那个兄弟自述的一个打三个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然后,完全不过脑子[主动意识]的,把你已经练习了几十万遍的崩拳打到陪练兄弟的胸腹交界处
  呵呵,一次两次找不着感觉没有关系,回头继续走架子,迟早有一天能找到感觉
  是否会给兄弟造成严重伤害也不必太担心,第一有护具,第二刚找着感觉的你,还只是内家低手,能发出来56百公斤的力量已经很不错了,这个只相当于足球运动员的一大脚,不会致命,不过对方很有可能再也不陪你练了
  什么时候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陪练,不论对方做右直拳的动作多块,你都能更快地把崩拳的力量倾泻到对方身体上,就可以算是找着感觉了
  以后的事情就不是我现在能够想象的了,不过估计到这个水准,增加个三五种战斗影像[还是上面的训练方式,不过脑中场景变成对手使用别的攻击方式]之后,估计你就可以海扁专业散打以及拳击运动员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11
起初的实战训练,完全就是一个找感觉的问题,对方可以带拳套,这样右直拳落在你脸上也不会太疼,你不可以带拳套,也不必带护腕,因为按照前面的分析,以及下面的解释,真正在意的指挥下发力,人体自身的保护是很强的,不会造成手腕或者肩膀扭伤
  如果打十几次,一点也进入不了状态,始终有一个主动意识在控制你,好的,停止,回头继续走架子,站桩,过一两个月,在走架子的时候隐隐约约[这个不是主观意识指挥的判断,所以必然不是很清晰]的感觉,如果还是上次的陪练,上次的动作速度,自己可以很容易的做到比对方快了,好的,再来实战训练
  在明显的找到状态之前,没有任何必要进行连续的实战训练,那样只会把你向外家的方向越推越远,第一次实战和第二次间隔一两个月,如果还没找到感觉,间隔一个月第三次,半个月第四次等等,始终是找不到感觉就练几天架子,而且找感觉的时候,几拳十几拳就足够了
  等到找到感觉之后,就可以开始比较频繁的对练了,让陪练逐步加快速度,加大力量,直到全力以赴,不过这个阶段应该还是单一进攻方式,直到你的训练影像当中增加了其他的进攻方式为之,对方再变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16
分析一下为什么三体式和五行拳的后手都没有做出防护动作
  形意三体式和五行拳的后手,都没有像拳击那样做出来一个防护脸部和心口的动作,包括赵道新在内的一些形意门的外家高手,已经把这个动作改了
  按照咱们前面的分析,形意的战斗关键是速度和反应,解决问题的是打到对方身上之后爆发出来的无匹巨力,后手防护实无必要
  在前面讲的找感觉的实战里面,做不到在对方直拳动作刚做出来的时候,就趟步踏中,出手接敌,则算是没有找到感觉,如果做到这个地步了,相信那个直拳不会落到你的身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17
进一步描述一下找感觉时候要找的那个感觉
  能够开始找感觉的时候,应该首先在走架子的时候找到感觉,就是那种眼睛看到的,身体感觉到的,手上正在做的动作,都不往主动意识里面传递,并且,主动意识完全不干涉所有这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意完全控制身体的时候在走架子的感觉
  那么,实战训练的时候追求的也是这种感觉,并且,应该加上对陪练方的无穷恐惧或者藐视[看起来有一些矛盾,要看你自己的个性而定,究竟是什么情绪更加能够让你进入忘我的状态,就设法让自己进入这种情绪,找到感觉以后,经过长期练习就可以不必介意这些了],然后,完全不在主动意识控制下做迎战反应和动作
  这个训练过程当中,应该不能刻意的追求进入这种状态,应该是在走架子的过程中有了很清晰的感觉之后,再尝试实战训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图不在多,能看则灵.
&斯是摄坊,唯片品茗.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谈笑有佳能,往来多尼康.
&色伴月将影,
&既点评佳片,亦招惹色驴.
&论行摄为乐.阅黄花堆积.&
&美眉曰:何陋之有?
&更多内容:&请进链接.
发表于:10-04-10 14:18
我还没有开始站桩的训练,不过在禅修的时候,找到那种意做主的感觉的时候和没有找到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如果一定要描述的话,接近于这样一种状况:
  本来耳朵在响,眼睛里面放进来的微光也有影响,身体在微微的动,尽管主动意识已经基本上不做事情了,但是这些依然非常清晰
  然后,脊柱有些摇动,颈椎,头都跟着有些摇动
  然后,意识[这个地方的意识很难说是什么意识]到这一点,切断这个摇动
  然后,有些接近于‘咯噔’一下,世界清静了,耳朵还是在响,眼睛里面还是看得到微光,但是,整个身体完全的静止了,耳朵的响声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杂念还是会升起,但是你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又是一个杂念’,并且能够‘看到’这个杂念像轻烟一样飘散
  不过,这个状态很容易被破坏,在刚开始修炼的时候很不稳定,要很久才能稳定下来
  不过,要想加速这个状态的稳定过程,可以尝试一个连续的禅修过程,每天上座8-12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功夫实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