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40岁女人练瑜伽的好处 而不是太极

发布时间:作者: 瑜米之伽编辑
瑜伽是现如今非常流行的一种年轻人追捧的运动方式,而对于中国传统流传下来的太极,并且不知何时好像只有老年人才练习,而现如今的年轻人并不了解。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瑜伽和太极的差别,到底哪种人更适合瑜伽,哪种人更适合太极。
瑜伽和太极的相似处
通过了解太极和瑜伽,我发现练习太极和瑜伽有个共同特点,瑜伽和太极用于身体的位置和运动经常出现相似,都利用调节呼吸和冥想来提高效果。都是表面看似静雅、舒缓的动作,每日练习完之后却总是腿痛手酸直打颤。它们其实并不像我们眼中的那样轻柔无力,舒缓绕转的一招一式都包含这全身心和谐、平衡的结合。它们的作用也远超人们的想象,不仅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还能使得你神清气爽、提高食欲,而没有肚胀难受的感觉,精神气色明显增强。
瑜伽和太极的差别
1、基础准备不同
练习瑜伽需要注意环境安静、透气,练习前后不能吃饭,需要准备等装备。太极主要准备宽松的衣衫,平心静气的练习即可。
2、运动形态不同
太极主要是放松运动,姿势是不断发展的,也没有从一个姿势的暂停移动身体到下一个姿&势。另一方面,瑜伽主要是静态的运动。每一个体式都举行了几秒钟或几分钟,每一个动作使身体充满积极的能量。
3、侧重点不同
练习不要过度纠结体式动作是否到位,因为每个动作需要针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来判断是否能到哪几个阶段,所以练习时只需尽自己所能,达到舒展身心的目的就好了。多关心瑜伽这项魅力修习法的终极要义:身心灵的和谐统一。瑜伽在印度语里的含义,就是&一致&&结合&或&和谐&。古印度的瑜伽信徒,深信可以通过瑜伽姿势和瑜伽的呼吸法,达到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统一,并完全控制自己的心智和情感,保持身体的永远健康。(我最喜欢瑜伽的大休息式,摊尸一般全身放松,意识也完全放松,短短的10分钟就能让我的思想恢复清明,十分的了不起)。
其实,瑜伽和太极在某些意义上是相通的。如果说瑜伽是一种静态的美,那么太极就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美。太极和瑜伽都崇尚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都强调身心灵一致与协调;太极的&用意不用力&,瑜伽的&控制心智与情感&,都强调了意识与思维的重要性。
太极是中华文化的哲学瑰宝,而瑜伽是古印度人民的智慧结晶。
所以,无论是选择瑜伽还是选择太极,都不要被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因素干扰。如果你正好没时间赶去,或者没充足的时间来完成瑜伽练习,那么不妨试试太极。而如果你喜欢多样化的运动模式,则瑜伽会更适合你。
瑜伽装备选购,使用,保养技巧,瑜伽视频,瑜伽音乐资源下载,瑜伽行业动态尽在瑜米之伽,官方微信:yujiame_com
珍藏视频推荐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发布时间:
减压助睡眠的太极瑜伽视频下载01-12
官方微信二维码
手机版二维码瑜伽与太极的比较-----------转自
作者简介: 李旺华 ( 1952- ) , 男,
广东茂名人,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武术、传统体育养生
人类一直都在寻求健康之道。如今医疗保健事业
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令人叹为观止, 但同时,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预
防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成为现代社会
运动医疗、保健养生大行其道的最佳动因。据研究显示,
代疗法正逐渐步入医学界主流。保健养生获得了一次绝好的发
一时间运动保健市场百花齐放。中国的太极拳和印度的
瑜伽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并且颇具影响力。
笔者于1990年有幸受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使者赴印度
孟买瑜伽总部进行中印文化交流,
在讲授中国武术、传统体育养
生的同时, 也系统地学习了印度的瑜伽,
并深入考察了印度瑜伽
总部以及孟买、新德里等八大城市的瑜伽分会和香港瑜伽分会,
为本文的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瑜伽发源于印度。印度至今还
是发展中国家,
其现代化的步伐在90年代之前也一直迟缓。然
而, 就是这样一个现代化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
在文化的世界性
传播上却有众多的接收者和认同者。正如其瑜伽,
而且正呈现出
愈演愈烈之势。这让我们震惊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在民族传统体
太极拳与瑜伽的比较
—兼论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李旺华 高河永
( 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 广东广州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
首先形成了对瑜伽的初步认识, 继而从项目性质、健身原理、文化背景、养生理
念几个方面对瑜伽和太极拳进行了比较,
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 在健身方面各有千秋。最后基于对二者
探讨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对策。通过比较研究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太极拳, 以便找到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 瑜伽 太极拳 养生 传统文化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85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X(43- 04
Compar ing Taijiquan With
Yoga and Discussing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 atagem of
LI Wang- hua,GAO He-
(Dept. of Wushu,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00, China)
Abstr 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investigation research, the author has
formed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n yoga, from the event
nature, the body- building principle, the cultural bacjground and
preserving health idea several
aspects to compare the yoga
and the Taijiqu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al
modality, in body- building
aspect each has its
dominance. Finally, ponder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tactics of the Taijiquan based on the two
comparisons. Through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recognize the Taijiquan, aiming to
promote it further develop and
spread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on all over the world.
Key words: Y T
internationalization
第 27 卷 第 5
2007 年 9 月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43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第 27
育文化的发展壮大上,
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太极拳并没有表现出
比印度瑜伽有更明显的优势。 恰恰相反,
瑜伽目前的气势正咄咄
逼人。因此, 很有必要将太极拳和瑜伽进行比较研究,
视自身的成败得失,
从而更好地发展太极拳及以太极拳为代表
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1 瑜伽简述
印度瑜伽是20世纪80年代初经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
体宣传才被我国人民渐渐了解和认识,
但近年来正迅速流行, 甚
至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瑜伽健身热潮。
瑜伽的概念与起源
瑜伽 ( Yoga) ,
印度一种古老的健身养生方法。公元二世纪,
印度古圣贤帕斯坦珈利所著的 《瑜伽经》
中就有对瑜伽的准确定
对心作用的控制。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现代
瑜伽一般指练功方法, 通过瑜伽姿势的拉、 伸、 挤、
拧并结合呼
吸, 帮助人们调理内脏, 伸展筋骨, 加强人体机能。
瑜伽也是印度
六大哲学体系之一, 宗教修行通常用瑜伽来帮助入静,
也可以帮助修心养性。
瑜伽历史悠久, 具体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但据一些学者的
研究可以知道至少有3000年以上历史,
甚至比佛教还早一千多
年。 在印度,
人们相信通过瑜伽可以摆脱思想的烦恼和疾病的痛
苦, 清除自我思想杂念, 获得与真我的结合(
瑜伽的最高境界,
是身体内在的一种无比平静和快乐) 。
心里能向内在寻找平静和
消除各种不良习惯。
1.2 瑜伽功法
如今的健身房里, 瑜伽不管被冠以什么样的名堂,
重外形、 生理上的特效。
但这也的确是让人了解并进入瑜伽的最
直接的方法。
瑜伽与中国武术一样有着众多风格迥异的功法体系,
有王瑜伽、 哈塔瑜伽、 智瑜伽、 爱心瑜伽、
冥想瑜伽等。就修炼的
方式和目的而言,
瑜伽主要分为健身瑜伽和灵性瑜伽两大类。 目
前, 比较注重生理效果的哈塔瑜伽成为世界流行的主流。
原则可分为五个部分: 适宜的放松、 适宜的运动、
适宜的呼吸、
适宜的素食以及积极的思考与冥想。瑜伽的锻炼形式包括体位
法、 呼吸法和冥想。
体位法是古代瑜伽修炼者观察大自然中各种植物以及动物
活动、 休息和生病历程时, 如何运用自然方法治疗疾病,
仿其中对人有益的动作, 如树式、 鸟式、 猫式、
孔雀式、 蛇式等。 他
们相信, 人会产生疾病,
但可以通过某种修炼可以自我治愈。体
位法练习的目的在于通过保持一定的姿势,
促使肢体肌肉及肌
腱、 韧带产生张力与紧张放松的自我感觉,
再配合呼吸调节以适
度刺激脑、 脏器、 神经与腺体等生理组织,
进而促进个体心理、 生
理健康。瑜伽基本的呼吸法包括胸式、
腹式与完全呼吸法三种,
强调以鼻腔平和缓慢地深呼吸以松驰紧张的身心,
通过练习逐
步减轻、 减少呼吸,
呼吸法是瑜伽的特色和奥妙所在。瑜伽冥想
就是削除杂念,
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之上的深思方
法。具体的做法就是: 控制呼吸,
通过腹式呼吸将细微的注意力
集中到某个语句、 语音、 人物、 画面、 场景、
身体的某一点, 双眼可
以半开半闭, 俯视鼻尖, 在保持觉醒状态的同时,
感受自己的内
心世界。瑜伽冥想的姿势也很多, 常见的有简易坐冥想功、
花坐冥想功、 莲花坐冥想功、
仰卧式冥想功等。体位法和呼吸法
是通过身体来调节心灵,
而瑜珈冥想又通过心灵来调节身体, 三
种方法相得益彰。 练习瑜伽首先要注意三点:
呼吸与动作紧密配
合、 尽自己能力做、
完成动作后控制一段时间。这些要求都是练
习瑜伽的精髓所在, 基本上概括了瑜伽练法的主要特点。
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
瑜伽在过去主要是一种修性事神、 修
习宗教的功术,
但它的更大特点却在于调整心身、协调内在机
能、 强体祛病方面。 而正是这种 “副产品” ,
使它享誉世界, 广为流
瑜伽与太极拳的比较
中国与印度在文化上均属东方范畴, 有相当多的共性,
重精神而轻物质, 重集体而轻个人, 重和谐而轻竞争,
利, 重农而轻商 (
在这些方面恰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照) 。 正
如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一样,
瑜伽也是印度传统文
化的一面旗帜。二者同为东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自然不乏共通
但二者仍然存在质的区别。
太极拳是明显区别于健身术的武术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流派,“武” 是太极拳最重要的特征。
拳据考于明末清初由武术家陈王廷[1]
创编而成。
其来源有三个方
面: 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 结合了古代导引、
吐纳之术, 运用
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由此看出,
太极拳尤其
重视对人体的保健、 养生作用。但它首先吸收了各家拳法,
的 “外延” 功能基本上是对其武的功能的拓展,
都脱离不了其武
的根本特性。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具体的攻防技击涵义, 同
时因为技击动作暗合多种科学健身的原理而又具有健身、养生
的作用, 这正是中国武术的伟大之处。
太极拳作为武术运动是古
老中华民族的象征,
武术这个名词也早已和中国紧紧联系了起
来。 在国外, 一提起武术, 人们都会想起中国,
武术已经成为中国
的象征。 瑜伽却完全没有武术技击含义,
只是精神与肉体结合起
来并类似于宗教性质的修炼, 希望籍助控制身心,
在静定状态下
追求心灵的超脱。 瑜伽在印度属于身体保健范畴,
是研究人体科
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不列入体育竞赛之内。显然,“武”
拳区别于瑜伽最为显著的特征。
2.2 运动方法形似实异,
健身原理不同
太极拳和瑜伽都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
是对东方传统文
化中重和谐、 自然思想的实践写照。
人们通常都容易被二者的外
象相似性所迷惑。事实上,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 “静”
法。太极拳
讲究 “外示安逸, 内宜鼓荡” , 应敌时给对手
“安逸” 的假象, 实则
精神振奋, 蓄势待发。实战技击时还要求 “后发先至”
, 既要 “后
发” 还要 “先至” , 因此 “慢”
也是为了更快。太极拳的 “后发” 也只
是 “以静制动” 的方法。 静亦不是不动, 是
“蓄势以凝神, 静势以待
发” 的沉着冷静而非慢。而瑜伽却是静态的, 用 “静”
来统领整个
运动过程。 动作缓慢、 让身、
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 只有从内
至外的静才可臻至灵性世界。 印度民族有静默的特点,
点又是与生俱来的。 那么,
这样一个民族也自然不可能允许类似
44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第 27
于武术 “攻击性”
心理和行为的出现和发展。印度国家一直没有
出现活跃的武术气氛也是明证。
太极拳和瑜伽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在原理上亦有区别。太极
拳运用的是 “三调—— —调形、 调心、 调息”
的保健原理。调形也可
称为调身, 就是调节身体的阴阳,
使身体处于最有利于健康又合
乎运动规律的状态下进行活动,
进而消除紧张并建立完全自动
化的紧张—— —放松机制。调心就是在心绪静、 心态平、
基础上自主调节大脑皮质功能,
建立起新的兴奋、抑制转化过
程。同时还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境界的意思,
时刻保持一种放
松、 和谐而且健康的心态。 调息就是呼吸的调节,
在养生意义上,
太极拳也是一种与吐纳有机结合的导引术。通过呼吸让内脏更
加洁净, 同时也锻炼了内脏。 太极拳 “动以养形,
静以养神” 。 动静
有度、 刚柔相济,
从而达到调神和全形的统一。这种方式符合生
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因此有益于健康长寿。
瑜伽健身的原理是通
过调整和控制呼吸并配合体位来刺激脑、 脏器、
神经与腺体等生
理组织, 进而促进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康。
肢体动作以及锻炼目的
的不同决定了锻炼的部位不同, 同时锻炼的效果亦有差异。
太极拳对锻炼下肢力量及稳定性有很强的功效,
而瑜伽则在锻
炼上下肢协调发展上有独到之处;
太极拳基本上都是两腿来回
转换重心支撑以求稳,
瑜伽则多单腿独立以练平衡等等。当然,
对纯粹的体育运动所作的解释也许只是枝节性的,
皆非本质, 二
者文化土壤的差异才是关键。
文化背景的比较
印度与中国都是典型的大陆大河型地理环境,
农耕为民族
立命之本。先天以农耕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地理条
件就形成了相对内向的民族性格, 而在后天人文环境、
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圈。中国是以伦
理关系为主导的儒家文化, 以 “仁、 义、 礼、 智、
信” 为基本准则来
指导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
中国儒家文化的特点基本是俗
世儒学与佛教文化相结合。 西、
北游牧民族频繁迁徙和靠侵略生
存的个性以及东、南航海事业的大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
成了中国人淡薄的宗教意识, 因此宗教成分不占主导地位。
思想统领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并且将继续影响中华民族未来
的思维方式及社会行为。 印度文化基本是一种宗教文化。
是宗教学说与理念贯穿在印度人的心灵与行动之中,
的净化 ( 梵我合一) , 维护天经地义的种姓制度,
倡导非暴力、 因
果轮回说等。瑜伽和太极拳就分别生长在这样两种不同的文化
氛围之中。 太极拳还受到中国道家、 医学、
养生等的深远影响, 尤
其是道家的阴阳学说。阴阳平衡的理论是太极拳的主要理论基
础。在 “反者道之动”
的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太极拳秉承了道
家 “无为” 思想的精髓, 并且重视 “现世” ;
瑜伽注重 “出世” 观与印
度宗教一脉相承, 二者显然不同。另外,
太极拳成长的文化土
壤—— —儒家思想讲究 “入世”
, 与瑜伽亦有不同。 总之,
印度宗教文化圈, 瑜伽功法中渗透着浓烈的宗教意识,
一招一式皆彰显着东亚儒家及道家文化特色,
蕴含着明显区别
于宗教的东方哲学思想。显然,
瑜伽与太极拳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养生理念的比较
太极拳首先是武术运动, 然后才是养生方法,
这一事实说明
了养生是太极拳的一种功能与价值体现。而瑜伽本身即是一种
健身术, 它自始至终都非常强调一种养生理念——
—祛病延年意
识。我们先来看看瑜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外功 ( 体位法)
则—— —尽力而为。 这一点, 可以说与中国道家的
“顺其自然” 观有
异曲同工之妙, 但二者又是截然不同的。 原因在于,
道家的 “顺其
自然”是一种对生命认识的高度抽象,
已经上升为一种哲学思
辨。而瑜伽的 “尽力而为”
则表现为一种防止疾病和衰老的预防
是养生思想的体现。再来看看瑜伽的饮食。从真正的
瑜伽修行士到普通的瑜伽健身者,
都特别强调对良好的饮食生
活习惯的培养,
瑜伽从一开始就向接受瑜伽的人逐渐灌输这种
而对于饮食的特殊要求则尤其说明瑜伽与太极拳的不同。
瑜伽者奉行自然饮食法,
而在正规的会所修炼一律要求素食。 他
们认为, 肉食对身体有害, 并影响练功进展和效果,
人吃了动物
的肉,“人就成了动物的坟墓” ,
破坏了人的肉体和心灵的洁净。
它们倡导对任何人以及活的生物都要充满爱心,
在食物上体现
为素食注意, 不吃鱼肉荤腥,
也尽量少吃葱姜蒜和辣椒等刺激性
强的食物, 尽量少用调味品等, 对饮什么、 食什么、
怎样饮、 怎样
食都有他的观点和要求。 众所周知,
这样的饮食对于人体健康非
常有利, 对练功进展和效果有极大帮助,
而维护健康也同样需要
这样的饮食观念。 同时,
自律和规律的生活方式也是瑜伽修炼者
的必修课。相比之下,
练习太极拳是从来没有明确强调饮食的,
它教人如何练, 却没有直接和明确地告诉人们怎么去养,
练拳达到一定的水平境界,
但饮食不注意也将所修功力抵消掉
了, 俗话讲就是 “打个平手” ,
甚至有的人练了数十年太极拳, 没
有健健康康反而浑身是疾病。
瑜伽这种东方古老的健身运动, 在
养生方面似乎还要优于太极拳,
这无疑是太极拳应该思考和借
关于瑜伽和太极拳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
在党和政府对太极拳运动的高度重视和积
极运作下, 太极拳得到空前的发展。
这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50
年代24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据估计,
24式太极拳推出至今, 已
有100多个国家的10多亿人习练过,
这对太极拳在国内和国际的
发展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太极拳发展更是
高潮迭起。 特别是国际化推广取得了飞跃性进步。
2000年7月, 国
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正式通过决议,
确定每年5月为世界太极拳
月。 如今,
太极拳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和广泛参与的世界性健
身运动。 就其参与人数之多和影响之大来说,
有国际文化专家称
之为 “世界第一健身品牌”
瑜伽是印度人民智慧的结晶。 不管在印度还是国外,
有瑜伽会馆和专门研究瑜伽的机构、 组织,
各大健身房也基本上
都有瑜伽辅导。瑜伽已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据美国 《时代》
2003年统计, 在美国,
经常练习瑜珈的人数为1000万。这意味着
每8个美国成年人就有一人定期练习瑜珈。目前,
修习瑜伽已经
成为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塑造优美形体、 调节心理状态、
压力的时尚方式。瑜伽正引领全球养生新风潮。
瑜伽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升温, 气势逼人。究其原因,
瑜伽在健身上确有独到之处。如今人们对健身方式的选择上的
45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第 27
基本要求是: 费时少, 健身效果好,
安全性高和广泛的适应性。 瑜
伽, 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动作重复练习就可以治病强身,
杂套路和推手为主要练习形式的太极拳所无法比拟的。
极拳的很多要领都要靠身体去感知,
练习者如没有一定的传统
文化积淀就很难把握, 甚至还需要较强的 “悟性” 。
因此在这些意
义上, 瑜伽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我们随便观察和了解一下就可以
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瑜伽的参与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女性, 中
老年人则占据了太极拳健身的绝大部分市场。瑜伽的一招一式
都把女性的阴柔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多余脂肪等, 极大地迎合了当代女性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在卧室里、 厅堂里, 还是在风景秀丽的山麓、
海滨等等生活的角
角落落到处都有瑜伽的影子。 在西方很多国家中,
瑜伽都有高级
会所, 集练功、 旅游、 饮食、 休养为一体,
其中甚至不乏个行业名
人、 明星及领导层人物的经常光顾。
而太极拳在国外似乎活跃在
舞台上的时间较多一些, 看似可以大受群众欢迎,
但想跻身为西
方大众健身运动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瑜伽与太极拳健身的参与群体的差异问题,
提起太极拳 “武” 的成分。 现代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
一方面大多
数人都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复杂冗长的太极拳套路,
面现代女性更加关注自我、关注形象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也是
太极拳这类充满搏斗意识的武术运动所不能满足的。武术素来
“难登大雅之堂” , 这不是武术本身的缺陷,
而是由社会的主体审
美价值取向决定的。 随着冷兵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人类社会在
即将迈出工业社会的同时已经迎来了全新的知识信息时代,
“武” 的地位日渐衰落。 舞枪弄棒、
打斗搏击已经与靠知识和信息
打天下的现代人的身份极不相称。 因此,
武术大多数时候是被当
成一种供人消遣娱乐的表演偶尔观之。 冷静沉思,
这似乎仍然没
有完全脱离古时几个外乡人街头献艺以博得一片掌声和为数不
多的赏钱的历史宿命。 我们的武术大多时候是在 “街边”
有真正进入到上层人士的生活之中。 “武”
是太极拳的特色, 全世
界的所有健身运动项目中恐怕也只此一家。
但正是这种独特性,
在处理不好的情况下反而阻碍了太极拳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 太
极拳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 科学的养生体系,
而仅仅停留在健
身方法的层次上。 太极拳养生应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项关乎国民
健康的事业,
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作支撑是发挥不了
全部作用的。
通过纵横的比较我们发现,
太极拳走出去或者说叫国际化,
实际上就是将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国际化。 因而,
症结就在于我
们要国际化的不单单是体育运动本身,
还包括体育运动连带的
文化血液。相比而言, 瑜伽是一种简洁高效的保健养生术,
很快就走进了国际视野。而太极拳则需要外加一些养生理念才
构成一项完整的养生术。 因此,
太极拳的发展很有必要向瑜伽寻
求一些有益的借鉴。
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太极拳国际化进程的关键是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点就是健康。 发展还必须抓住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质,
新时代的全新释义和取舍创新,
重点在于其保健养生功能的高
度科学化和系统化,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太极拳养生体系。
健身瑜伽进入国际和日本柔道的入奥模式都有值得我们借
但采取简化项目或者借助奥运会的平台将太极拳养
生推向国际都并非唯一良策。 发展要把握的原则之一就是:
的武术和养生的完美结合这一特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传统
和现代性并不冲突, 是可以兼容并蓄的,
关键在于找到传统的现
代定位。 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丢弃传统,
现代化恰恰是要更好的保
持传统。 “没有传统的现代性只能走向虚无,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
自己的根。 同时保持传统并非是对历史的翻版,
而应是一种创建
性的回应, 应该吸收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的长处。
此, 太极拳养生与传统文化需并肩而行,
发展决不能以抛弃传统
文化为代价。 简化项目是可行的,
24式太极拳的广传遍布就足
以证明之。而 “简” 并非只简化套路动作,
套路的精髓不能简, 太
极拳作为武术之一种其技击价值不容埋没,
要始终保持其中国
文化的基本精神。
奥运会是竞技体育的大本营,
竞技不是太极拳借以发展的
唯一路径, 我们的优势也并非竞技,
竞技更不是我们区别于其他
民族的主体性格,“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将继续是非竞技化的”
, 拿自己的软肋跟西方体育的强势竞技特点碰撞,
免不了是要
吃亏的。几十年来, 民族传统体育在走竞技体育之路上可谓
战屡败, 屡败屡战” 。 其实,
我们早就应该好好地挖掘和利用自身
丰富的资源。 对于整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
竞技与健身一样
是多元化传统体育的组成部分,
只是不必把目光牢牢盯住竞技
对竞技领航的路子坚持到底最终会得不偿失。
因此, 要全面审视自己,
在紧紧抓住太极拳所蕴含的传统文
化特质的前提下, 重点研究太极拳的健身、 养生作用,
切的科学依据, 找到传统文化新的立足点;
整合其传统文化特质
和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以及生理、 心理需求,
构建完整的太极
拳健康文化体系; 尽快完善太极拳国际化的运行机制。
国际化, 民族传统文化亦需国际化,
我们要为自身的发展做出努
力, 更要为全人类的长远发展贡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力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瑜伽的真相:一位资深男士练瑜伽20年的体会(转载一位朋友的)
我的图书馆
瑜伽的真相:一位资深男士练瑜伽20年的体会(转载一位朋友的)
  先说我做过的运动。
  因为父母身体都不高,而我又是家里最小的,又出生在上世纪的70年代,所以先天体质不是很好。到小学五年级,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她喜爱运动,让我知道了世界上有锻炼这回事情。
  我前前后后接触过的锻炼与运动,从田径到球类,从气功到武术,从按摩到辟谷,反正那个时候学业也不重,父母也没有时间管,约了几个好朋友,整天就搞这搞那。到了高中,对运动和锻炼的认识已经比较系统。而各种运动与锻炼方法的利弊也有了自己的体会。
  总的来说,瑜伽的作用有两个:让人静下来,让人愉快起来。进而让人清醒的感觉到自己在活着,以一种关怀的心关心着自己。其次,它能比较大的改变人的体质,进而改变人的体型,气质,精神等等。
  这是其他运动很难比的。比如足球,它让人兴奋,但不是愉快。比如太极,它让人平稳,但不是安静。比如有氧,它让人轻松,但不是清醒等等。注意,我不是说瑜伽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而是说,每一种运动都有自己的效果。也有自己的局限。
  下面说说瑜伽是如何起作用的。
  首先,大家要知道,对人身体影响最大的因素:
  一是地心引力,
  二是自身体质。
  地心引力因为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它从我们一出生,甚至我们还在胎里,就不间断的把我们的每一个细胞往下拉,而支持我们身体的,就是骨架,骨架的核心就是脊柱。我们自身的体质,既有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也有后天的环境与饮食造成的。好了,这两点知道了,然后就一定要知道:印度与中国的区别。因为目前我们国家流行的,与其说是印度的瑜伽,不如说是中国的一种貌似瑜伽的运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个国家都有其根本的哲学。所有的行为,都是这种哲学的体现。比如,中国的所有运动,都可以在易经里找到理论。而印度的哲学,是三世哲学。就是说,他们相信人有前世和来生。
  他们的运动,包括瑜伽,都是对前世的了断,和对来世的准备。说简单点,中国的运动,是希望人平衡与强壮,印度的运动,是希望人通过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而控制自己的灵魂。再简单一点,瑜伽的作用是:控制。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胖了?要瘦。你就需要“控制”。说到最重要的了:瑜伽不是通过那些动作让你消耗多少卡路里,或者通过那些动作强壮你的五脏六腑而让你瘦,瑜伽是通过那些动作的练习给你一种“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所以,练习瑜伽,一定要从“中国式”思维里出来。
  当然,首先,就要分辨,哪些是真瑜伽,哪些是假瑜伽。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美国人在打太极拳,你问他:“你的太极打得对吗?”他说:“当然了,我是和一个中国人学的。”你相信他的逻辑吗?我就遇到很多所谓从印度回来的瑜伽习者。他们认为他们在印度的某个地方学的就是真瑜伽了。可惜,他们是带着中国思维去学的。他们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得意之情。当然,更别说那些在某个瑜伽班学了几个月就自命为老师的。还有把瑜伽当作“柔术”来练习的。看看谁的身体够柔软,越柔软越瑜伽。不仅中国如此,美国也好不到哪去。前几天看一个报道:美国每年有几万人连瑜伽受伤。这些通通都是因为没有了解瑜伽的作用是怎么产生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瑜伽要怎么练
  首先,要观察自己。比如,如果一个人胖,他发现是因为他习惯吃零食,那么他想把这个毛病改了,他就需要观察自己是怎么去吃零食的。然后,通过瑜伽,他把吃零食的根给拔了。于是,他不吃或少吃零食了。于是,他就瘦了。这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实际上会复杂很多。
  举例子:许多女的,丈夫对她说:我也不想花心,但我本性是个花心的人。改不了。这时候,瑜伽就起作用了。他通过正确的练习瑜伽,就能专心。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明白了,瑜伽的作用是:控制。当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身体的时候,我们就从以往的身体的奴隶,转变成了身体的主人。你要它瘦,它就瘦,你要它胖,它就胖。(当然,瑜伽发明的目的,不是为了这个。)
  说说呼吸的事情。
  人的呼吸,无外乎就是鼻子和口。所以粗分:鼻呼鼻吸,口呼口吸,鼻呼口吸,口呼鼻吸。在瑜伽里,每一种有个复杂的名字。更加细的,还分左右鼻子呼吸。对于初学的人,完全不需要在乎呼吸的方法。怎么样呼吸舒服就怎么样呼吸。大约3-5个月后,在练习的过程中,练习者会自然的感觉到呼吸的配合。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加入呼吸的方法。
  呼吸的方法,也不需要太麻烦。收缩:呼。展开:吸。
  说说腹式呼吸。有的人把它说得很玄。它确实是一种深呼吸。但绝对不是可以每天都多次做的。一般每天做5-7个腹式呼吸就可以了。多做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说说冥想的呼吸。冥想是一种瑜伽。但不是所谓的高级瑜伽。每一个初学者都可以做。但是最好在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做。因为冥想与中国的静坐,有些区别。但区别是意识方面的。尤其是通过呼吸来调整意识。所以,冥想的呼吸,如果没有什么把握,最好就是自然呼吸。 
  瑜伽的效果,不是来自于:你练那一种瑜伽,你练多少个动作,你把动作做得多么的复杂,你的老师是谁,等等。
  瑜伽要如何练才有效呢? 
  一,选择3-5个动作。不要超过7个。
  二,坚持3-5年。
  三,不断改进这3-5个动作,越做越正确。
  四,在3-5年后,配合“冥想”。
  先说说为什么不要太多动作。
  其实,我们的身体,不是通过面面俱到的锻炼达到强壮的,而是通过和谐有序而强壮的。在中国的古文《劝学》中就说过,老鼠有很多的技能,螃蟹有很多的脚,但都不如蚯蚓。蚯蚓就会“钻”这一招。又好比生意。有的人什么生意都做,其实没有多少钱。有的就做一种生意,但做得大,做得专,也成了亿万富翁。
  比如本人所在的深圳,又想搞金融中心,又想搞旅游,又想搞港口,结果没有一个是世界很强很大的。因为没有全力以赴做一个。如果历届go-vern-ment都全力以赴搞金融,深圳肯定不是这样四不象的了。说来说去,就是说,把一个事情做好,效果好过把十件事情做个不三不四。
  锻炼也是一样。我的很多朋友,如果要学瑜伽的,我都告诉他们:先学一个动作,3个月后再学一个,3个月后再学一个,一年下来,学4个动作。然后,把这4个做好,天天做。身上的毛病,就会自然而然地慢慢消失。 有很多很多的瑜伽书说:某某动作,可以强壮什么什么部位,什么什么部位,对哪里哪里有好处。这就好像说:跑步对腿有好处,对肺有好处。那么跑步对手没有好处吗?对腹部没有好处吗?其实,瑜伽里的任何一个动作,对全身都有好处。但你没有练到那一步,当然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举例:有一个女孩,160斤,1.55米,非常自卑,用尽各种方法,吃了无数的药,就差没有去“抽脂”。
  我告诉她,不妨试一试瑜伽。她又去报瑜伽班。半年下来,没有效果。她怨我。我说,你可以试一试我的方法:先做一个手部的练习。她看了,差点笑掉大牙:你这个动作,可以消耗多少卡路里?就是一天24小时都做,也没有用啊!我说:试不试由你。过了一年,她实在是没有其他方法了。我说:你不妨试一试。她答应了。我就教了她。就这一个动作,教了她3个小时。她说:看到很简单,里面这么多讲究!因为她决心比较大,坚持了3个月。我问她,有什么反应。她说,手比以前灵活了。整个手臂都比以前轻松了。我又教了她第二个腹部的动作。3个月后,她说,整个身体轻松了。而且,人清醒了很多。食欲得到了控制。动作比以前快了。但体重没有什么变化。我又教她一个腿部的动作。3个月后,她已经瘦了30斤。现在,她已经只有90斤。3个动作,就瘦了。
  这种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凡是愿意一步一步来,不急不躁的,全都能感受到瑜伽的好处。
  说说瑜伽与减肥的关系。先说人为什么会留脂肪。
  大家知道美国人的储蓄率是多少吗?是0。为什么?因为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非常的完善。对个人,储蓄没有什么意义。投资才有价值。同样,人为什么会留脂肪?因为人的身体觉得需要留。所以,很多人以为做几个运动,把脂肪烧了,就瘦了。但几个月后,又留出来了。甚至更多。为什么?因为你的身体觉得需要留脂肪。因此,正确的减肥,就是让身体觉得留脂肪是多余的。大家到减肥馆看看,什么方法都有。
  我的一个熟人,曾经想请我去他开的减肥馆去当营养顾问。他的减肥馆,承诺每次减半斤。不然不要钱。但是,作为老板,他自己180斤,(当然,他身高1.70多),他从来就不用他自己减肥馆的方法。因为他们是把细胞里的水挤出来。你回家一喝水,又回来了。还有减少饮食,的确,很多人吃了过多的食物。但是,为什么那些人会不停的吃呢?因为他的身体觉得需要。他的身体真的需要吗?不是。是他的身体的调节出了问题。如果不改变他的身体的调节能力,刻意的减少饮食,那人生是很痛苦的。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说,吃好东西是她的命。还有抽脂。一样,你抽多少,还会长会多少。身体是活的。你把脂肪抽了,它会觉得必须存储更多的脂肪。还有把胃填一个东西和把胃切去一部分。这种伤天害理的做法,为了美而什么都不顾,实在是对人的身体不够了解。大家一定看过怎么吃也不胖的人。胖不是吃出来的,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我的朋友找我减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舌头听你的脑袋,你的脑袋听你的胃,你的胃听你的身体的反应。改变了你的身体,就改变了你的胃,就改变了你的脑袋,就改变了你的舌头,就改变了你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有一位1.63的女孩,128斤。不是特别的吓人,但她觉得太胖了。不敢穿低腰裤,也不敢去游泳。而这两个都是她的“所爱”。她想了很多“速成”减肥。甚至花了700元买了一种什么药吃了减了半斤,都兴高采烈。可见她的“肥”多么的难减。每次减到120左右,就再也减不了了。过不了3月,又回来。但回到128左右,无论她怎么吃,怎么不运动,也突破不了130。她的男朋友是我的死party。所以在他们谈恋爱后,我义不容辞的要帮她减肥了。
  我首先让她去体检了一次,明白没有什么毛病。然后,因为她心急(她甚至把工作辞了,一心一意要减肥),所以我一次就教了她3个动作。从太阳升起教到太阳落下。然后,她每天都做。1个月后,她的肌肉结实了,脂肪松了。但一斤都没有减。再加3个动作。又一个月,她的腰出来了。现在保持在105斤的样子。因为她的男朋友不喜欢“瘦骨嶙峋”。现在可以小结了,瑜伽减肥,不是因为做瑜伽消耗了多少能量,而是瑜伽改变了你的身体对脂肪的需求,于是你的身体自然把多余的脂肪排出体外。
  瑜伽怎么会改变你的身体对脂肪的需求的呢?这样说,人可以分为:吸收能力强,吸收能力弱。强的人,如果他的身体反应出需要很多脂肪,他就一定胖。弱的人,一般是生病了。
  而吸收能力强的人,如果其他方面差,他的身体就会存储过多的脂肪。所以,瑜伽,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其他方面”,然后他的吸收能力会告诉身体,这些脂肪不要了。然后就会“排”出去。记住了,脂肪“排”出去,才对身体没有伤害。如果是“燃烧”脂肪,通过运动消耗卡路里,身体会产生过多的“氧化”(燃烧就是氧化)废气。这样,必须吃很多抗氧化物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而抗氧化物又会改身体带来其他物质(因为没有纯抗氧化物),这些物质又需要身体辨认和解决,又加重身体的负担。大家看看,过分 运动的人,没有几个是健康的。
  觉得需要先声明一点:本人是男士。
  说说瑜伽的练习时间。
  有人说,瑜伽最好是早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练。有人说印度是凌晨4点。有人说饭后两小时,饭前一小时。等等。请大家明白:说这些的人,是把瑜伽当作了一种运动。瑜伽不是运动。再说一次:瑜伽不是运动。什么时候都可以练瑜伽。那么瑜伽是什么?瑜伽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大庭广众之下,你安静的坐着,并控制自己的心,不让它随着环境的噪杂而烦躁,你就在练瑜伽。吃饭的时候,你慢慢的吃,默默的吃,并且拒绝由动物的生命换来的食物,你就在练瑜伽。睡觉的时候,你把所有的烦恼和对明天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放到一边,无论你成功没有,你也是在练瑜伽。各位看到的所谓的“瑜伽”动作,是帮助你“瑜伽”的,它们本身并不是瑜伽。很多人买椟还珠,把辅助的动作当作了瑜伽本身。
  瑜伽本身,并不是为“健身”而设计的。请大家记住,瑜伽本身不是为了健身而设计的。印度的瑜伽行者,很多是体弱多病。大家看看任何一本讲述瑜伽历史的书,看看有没有哪个瑜伽行者,把“高寿”当作自己的成绩。事实上,他们也并不高寿。瑜伽的是真相是什么?
  瑜伽是对生命的一种认识。瑜伽的动作,是让你控制自己的身体,体会自己的身体,感觉自己的身体。让一个清醒的身体,帮助你认识生命的真相。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比如,为什么印度人要凌晨4点练?他们也认为是阳气上升吗?不是,是因为印度太热。如果不早一点练,那太阳一晒,受不了。所以,很多印度瑜伽行者,到树林里练,到森林里练。
  同样,为什么要穿宽松的衣服?大家看看印度人的服装就知道了。他们有不宽松的衣服吗?同样,为什么要安静的环境?瑜伽的修行,是一种个人行为,不需要配合,所以,以往的瑜伽行者,都选择偏僻的地方。那些地方当然比较安静了。
  还有很多同样同样。一句话,大家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要把瑜伽,这种在印度,好像太极拳在中国一样的东西,搞得神神秘秘。每天在我上班的路上,都看得到70岁的阿婆,80岁的阿公,在打太极。天冷了,他戴手套,戴口罩,围毛巾。它那是太极吗?当然不是,但是,运动就有好处。我知道一个瑜伽“大师”在印度,就一个我们中国人说的“混混”。但他确实会瑜伽的动作。他从小就练。好像巴西的小孩,从小就踢足球。但是,他们对瑜伽到底有多准确的认识?难说。
  安住当下,是佛教的一种生活态度。而瑜伽的历史,比佛教要远。瑜伽教义,是说,控制我们自己的心。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的主人。而要让我们成为心的旁观者。
  说说瑜伽对身体作用的局限。
  瑜伽是一种静力练习,它有独特的动作,所以它有独特的健身效果。但是,绝对不要以为,也不要相信,瑜伽是最好的运动。首先,它不是运动。排除那些冥想不说,就是大家印象中的各种高难度的身体扭曲的动作,也不是运动。它是一种练习。如果不配合呼吸与意念,那它的效果就是让平时没有得到拉伸的身体部位得到了拉伸和挤压。如果配合呼吸,那它可以让内脏得到类似按摩的作用。如果 再配合意念,就可以调心,通过调心,达到改善身体由内向外的环境。但是,瑜伽不能代替其他运动。
  今天,瑜伽更像一种符号:小资的符号。时尚的符号。练习瑜伽的人,特别是女士,通过瑜伽,找到一种社会角色的认同。这就是一种心理需求。最有意思的是:瑜伽的练习,恰恰是要让人放弃对社会角色的寻找。人为什么会寻找社会角色呢?因为人需要社会的承认。而符合一种角色,就自然的获得了那种角色的所有承认。瑜伽告诉你:你就是你。你甚至不是你的心。好了,说得太抽象了。打住。
  说说中国,欧美,印度对健康的理解。先说欧美,他们强调的是强壮。他们对人的身体的理解是物理性的。他们设计的锻炼方法,也是物理性的。他们认为:化学性的,比如药啊什么的,不是让人强壮。只有物理性的,通过科学的手段,才是锻炼的方法。
  再说中国,强调的是真正的健康。从身体,性格,精神,气质等等方面都有要求,并且认为这些方面是互相影响的。中国强调“人法自然”。锻炼的门类五花八门,及其繁杂。而且,都有很好的专项锻炼效果。
  印度,强调的是灵魂。今天的印度,在首都,还有很多人安于非常清贫的生活。他们不看重此生,而看重灵魂的归宿。所以,他们的身体活动的目的,最主要是为灵魂的觉醒与干净设计的。于是,这三种文化下的锻炼与运动,路径就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减肥。欧美派:计算出你的标准体重,然后计算出你要去掉多少脂肪,然后设计每天的什么运动可以去掉多少卡路里。控制饮食。吃进去的比消耗的少,就是减了。
  中国:通过奇经八脉,五腑六脏,阴阳五行,然后结合推拿按摩,导引意念,饮食锻炼,达到目的。
  印度:不鼓励人减肥。不鼓励人为了身体的欲望去行动。但是,因为瑜伽修行的人,性情寡淡,无欲无求,吃得极少,又吃得极简单,身体一般都清瘦清瘦的。当然,有人把瑜伽的动作单独拿出来锻炼,又大鱼大肉,那身体是会比较强壮。但他一般只是忽视灵魂的存在。
  再举一例:登山。
  欧美:首先,它们会制定登山路线,准备登山装备,计算登山时间,评估登山风险。在登山队过程中,会考虑心跳的频率,用一个公式衡量自己是累了还是没有达到标准。会与地面保持一个固定的联系。会准时到补充生理盐水。在气喘吁吁和最后登顶的快感中,增加人生的幸福。谈谈中国对登山的理解。
  中国式的登山:目的是为了陶冶性情,了解自然的奥秘。所以中国式登山,准备上是这样的:选择合适的时间。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效果。冬天看雪,秋天看落叶,夏天看夕阳,春天看百花。早晨品宁静,中午品艰辛,晚上品寂寞。
  选择合适的山。这与文化紧密相关。还与生活环境紧密相关。选择合适的同伴。选家人,是体会天伦。选朋友,是交流兴趣。选师长,是悟其道德。总之,中国式登山,是通过登山的过程,让人的内在的性情得到修养,让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得到安慰,让各种心理疾病得到治疗。这种重视内心健康的思维,是中国式锻炼法的内核。
  印度对登山的理解。他们要求,对外在的一切都不在意。什么时间啊,地点啊,山啊,人啊,你只需在意你的心理的活动,并且,注视心的活动,看看能不能从心的活动中明白生命的本质。他们是沉默的,安静的,但又是清醒的。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对心的一次震荡,然后他们又借助自我的反省与沉思,让震荡复归平静。
  OK,作一个小结:
  欧美式的锻炼,让人强壮。中国式的锻炼,让人健康。印度式的锻炼,让人平静。
  瑜伽,就是让你平静的一种方法。如何平静?控制自己。如何控制自己?
  一是提升自己的能量。
  二是开启智慧。
  能量从哪来?锻炼。智慧怎么开启?冥想。
  说说冥想。冥想与我们通常说的思想有什么不同?是姿势不同吗?不是。是程序不同吗?不是。是角度不同。所谓冥想,就是跳出个人的经验与学识,达到对世界原本状态的认识。
  举例说:佛教说,一个人如果修行够了,就可以看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怎么样的呢?据说它的一个拳头,就比地球还大。这么大?我们怎么可能看全呢?
  答案:不能用肉眼看。用“慧眼”。“慧眼”怎么来的呢?修炼出来的。怎么修炼呢?跳出个人的经验。这样说很像很抽象。
  来一个具体的。大家都知道的,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
  这个前世界首富,有一个本事:他只要在任何一家超市门口站5分钟,就可以判断这超市是不是盈利,是不是生意兴隆,等等。如果我和他一起站在一家超市的门口,我们看到来一样的东西吗?没有。他看到了我看不到的东西。经他指点,我才有可能看到。又比如:一些售楼小姐,已经能几秒钟就判断顾客是不是有钱,是不是会买。所以,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瑜伽的冥想,就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法的修行。
  有了冥想,一个人就会看到别人看不到,或,很难看得到的世界,就好像,从释迦牟尼到六祖慧能,几十代的佛教人士告诉我们:生命有轮回,因果有报应,但我们就相信吗?
  冥想,就是一种观看的方法。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伽人们能喜欢!
  题材来自网络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基础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