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耐腐蚀性试验检验要求腐蚀品有哪些

您的位置: &
JCI标准下手术室高危药品及化学危险品的流程改进与管理
优质期刊推荐关注今日:4 | 主题:119298
微信扫一扫
【转帖】无锡有了JCI国际品牌医院
页码直达:
丁香园版主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6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9月1日一则新闻:无锡日报重点报道《无锡有了JCI国际品牌医院》<font style="color:#15年09月01日
市二院成为全国第48家通过JCI认证医院
8月28日,美国JCI官方邮件正式确认,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已于8月12日正式通过JCI认证,成为中国内地通过JCI认证的第48家医院。JCI官方邮件中写到,祝贺贵院踏上致力于持续提供高医疗质量的道路。JCI医院认证标准旨在促进全机构持续、系统的日常绩效和患者治疗的改进。在3年认证周期内,JCI认证将继续并持续与贵方协作,确保符合所有JCI医院认证标准。你们在达到JCI认证标准中所取得的成就瞩目,我们愿对此表示祝贺。
何为JCI?对无锡而言,这似乎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二院人”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努力,终于让JCI走进了无锡。
医界专家表示,无锡二院成功导入JCI国际最权威标准,这意味着无锡医院跻身国际先进医疗机构之列,无锡的医疗水平管理接轨国际化。而归根到底,受益的是广大百姓——二院JCI认证通过,让无锡人今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标准的优质医疗服务,填补了无锡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空白。这也是无锡第一家、江苏省第二家通过JCI认证的综合性公立医院。
医改的突破口在哪里?
让国际标准服务中国医改,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回归
作为一家百年老院,二院近年来多次获得亚洲医院管理奖,江苏省三甲复评都是以当年最高分通过,申请之初,院里有的医护人员不理解,认为二院已经足够优秀,为何还要“自讨苦吃”?
使命与担当,源于进取精神,源于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感。
“我们申请JCI认证,不为赶时髦,而是要上水平——让每一个就医者都能获得更加安全、稳定、连贯、同质的医疗服务。”院长易利华表示,引入JCI认证,是因为二院的内涵发展需要JCI、二院的医院管理需要JCI、二院的社会公益性职能需要JCI。
从全市层面来说,无锡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国际化与日俱增,这就注定公共服务也必须走向国际化,医院执行的是JCI国际标准,这个标准会让来自不同地区的患者能够得到同质的服务。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医院——无锡二院瞄准这样的定位,与无锡这座城市的地位匹配,与城市的需求合拍,与城市的行动同步,也是实现无锡人民“健康梦”的一条重要路径。
更令人关注的是,JCI认证会给中国医院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易利华认为,在当前深入推进医改的大背景下,国内很多大医院处于发展的困惑期。大医院依旧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医改的突破口在哪里?“公立医院未来如何发展?不能再仅仅关注大楼建设、病床增加,而应更关注医院管理内涵的提升,将满足患者的需求融入到医改的进程中。JCI认证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条路径。”他说,医院通过JCI认证,踏踏实实俯下身板为患者着想,通过可操作的流程化设计,突出强化医疗质量安全,提升患者的就医舒适度,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回归。这也是医院用“自我**”对时代的一个回应。
JCI标准代表着当今国际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最高水平,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验证医疗机构质量的国际“金字准绳”,更是WHO(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评审,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
最终通过JCI认证的医院屈指可数,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24000多家医院中,只有48家通过了JCI认证,江苏省公立医院中目前仅一家医院通过,无锡二院是第二家,而从全市来说,二院是首家“吃螃蟹”的。2014年3月,在当时市医管中心的支持下,无锡二院向JCI提出了认证申请。
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医院,要改造出接轨国际品质的国际权威标准,特别不容易,这是一步又一步艰难推进和持续累积,更是一次又一次创新和嬗变。
二院专门成立了JCI办公室,负责JCI认证工作的评审标准研究、规章制度建立、指导工作落实和数据汇总分析。
JCI办公室编写了上下两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JCI制度汇编(试行版)》(下称《制度汇编》)和《JCI标准下医院医疗服务及管理规范指导手册(试行版)》(下称《指导手册》)。全体“二院人”人手一册,每人随身携带,每天学习。医院向大内科、JCI办公室等7个部门下达《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JCI认证实施工作目标责任书》,详细标明了各部分的责任科室、责任人、工作目标、具体要求和相关考核,每项工作目标都标明了具体时限。
学习,改进,落实,随着JCI工作的持续推进,原来屡次出现的小失误有效地避免了;原本职责不清的领域找到了归宿;原本增加的工作量如今已经变成了“习惯”。而随之而来的效果是,医疗服务的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
国际最严苛“体检”查些啥?
走遍全院30多个科室,访谈所有院领导、中层干部以及上百个医护、行政、后勤人员
早上8点半,二院迎来了就诊高峰,门诊大楼内虽然患者熙熙攘攘,但整个就诊环境温馨宜人、干净有序。
72岁的老人刘阿妹独自行走在门诊大楼内,尽管老人的步履有些缓慢蹒跚,但每一位经过她身边的人都变得小心翼翼,在上自动扶梯时,一旁的导医上前扶她一把,出门诊室时,护士主动为她开门……半天下来,她的就医体验是安全的、舒适的、温馨的。
对于这位老人来说,这是JCI带给她的“礼物”。因为在一开始的门诊中,医生经过跌倒评估,在她胸前贴上了一张“小心跌倒”的黄色警示标签。
评审官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边看边满意地点头。
这是发生在5天评审期现场的一幕。在经历了一年零五个月时间的备考后,无锡二院迎来了国际最严苛“体检”——日-8月7日,美国JCI总部从全球选调5名评审官,进驻医院进行为期5天的最后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关注患者安全目标、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护理管理、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等等。
这五天,对“二院人”来说,漫长、艰辛而又收获巨大。让我们跟着评审官的脚步,看看国际最严格“体检”查些啥?
第一天:核查200个SOP流程式规章制度——体现“JCI中国式再创新”
JCI认证第一天,5名评审官听取了院方的报告,审查了医院200个规章制度,对全体院领导进行了访谈,随后深入5个科室进行实地检查。
众所周知,国内的医院管理评审,常常来一个十多人的庞大专家团,以静态检查(看文本、材料)为主,被查的医院就能事先准备,包括突击“补课”,为了“补课”,甚至手术科室暂停手术“全力以赴”。这其实很难了解到医院管理的真实情况。
“而这回的JCI评审,不看你有多少先进的仪器设备,不看你有多少荣誉光环,不看你有多少高端的科研,只看你为患者安全和解决医疗问题做了什么。”5天来全程陪同评审的医疗发展部部长张永敏,看着评审官们每天在医院内各个单元穿梭的身影,感慨颇多。他说,5天的评审可以说一丝不苟,有时近乎苛刻。虽然仅有5人,但走遍全院30多个科室,访谈所有院领导、中层干部以及上百个医护、行政、后勤人员。
第一天的“重头戏”是审查所有制度方面的文本资料。据了解,很多通过JCI认证的医院是通过JCI咨询辅导公司,帮助医院做制度解读和转换的。而在无锡二院,对JCI制度的解读和转换完全是“自力更生”。
“对普通医护人员来说,最新的第五版《JCI医院评审标准》中文版是非常难读、非常难理解的读本。”JCI办公室副主任刘海英说,在1个月时间里,院长带头与JCI办公室的团队加班加点,同全院各部门通力合作,最终编写了上、下两册《制度汇编》和《指导手册》。记者看到,《制度汇编》与《指导手册》和第五版《JCI医院评审标准》在章节编排上完全一致,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章节号互查互对,内容扼要却全面。可以说,《制度汇编》和《指导手册》就是二院对于JCI进行的“中国化再创新”。
按照JCI的要求,医院的规章制度都必须按照SOP的原则,进行流程化的改写,要有目标、要求、流程、监管和PDCA循环。二院在半年内完成了对全院200个重要规章制度的重新修订,并编印下发,遵照执行。
一本《核心制度》、两本《制度汇编》、三本《岗位制度》——这六大本文本资料,构成了二院“应战”JCI的制度文本,总共一千多页、约40万字,涵盖200个重要规章制度,其中30个是英文版的。从上午9点到12点,评审团专家细细审查这些制度,遇到看不明白的,立刻找来相应负责人询问。整整3个小时后,评审的结果是“满意”。
第二天:循迹追踪——以问题为导向真正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
评审团队从第二天开始现场检查,5位专家分别进行了质量持续改进的回顾,用药追踪,医疗设施设备的督查,先后深入到急诊、EICU、观察室和药剂科、GCP办公室并抽取了一部分病历,进行医疗质量病历评估。JCI评审用的是“循迹追踪”法——不接受安排,而是随机找一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追踪,然后冷眼旁观这一医疗服务,捕捉不连贯或者有漏洞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碰到的所有医生、护士和后勤人员,都是评审对象。
只见评审官们在现场检查中,随机找一个急诊患者就全程跟随,随便遇见一个医生、护士就会询问“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多长时间内能做上心电图?”、“危急值处理在多长时间内通知医生?”
比如危急值管理流程中,检验科须在5分钟内报告给“一站式”服务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复述确认后,2分钟内通知开检查的医生。评审官来到检验科,仔细翻看危急值登记本,选择某一个危急值报告,查看了当时记录的电话通知时间、通知的哪位医生,然后来到相应病房,找到接电话的医生,查看医嘱上接电话的时间,以及复查记录。经过详细查对,评审官得出的结论是"Good"。
值得一提的是,JCI对医院的消防和设施设备可以说是要求“苛刻”。医院所有的设备必须标识清楚,设备正常运行要贴绿色标签,损坏贴红色标签,维修中贴黄色标签--这就避免了医务人员的误操作。JCI还要求医院每个部门20米的范围内必须有装有消防装置,因为医院是诊治病人的特殊场所,而且人群密集,病人的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
JCI标准认证,说到底是一个执行和落实的过程,是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形成PDCA循环,这是落实JCI认证标准最直观的方法。门诊部主任黄培说,“一级目标、二级目标、科室计划都蕴含了PDCA循环,大循环中包含着小循环,当所有的循环都实现之时,全院上下就‘活了’,JCI认证标准就会真正在全院落地生根。”
第三天:患者评估和身份核查——最大程度关注患者安全制度的落实
“疼死了,疼死了”,在医院经常能听到这样痛苦的呻吟,但是到底疼到什么程度,外人无法感知,甚至医生也没办法准确判断。如今在二院门诊、病房都有一份叫做“疼痛评分卡尺”的测试表,医生在询问病情后,会给有疼痛感的病人进行疼痛评估,量身为他制订相应的个体化疼痛治疗方案。
疼痛评估,这是JCI数千条标准中的内容。除了疼痛评估,还有营养评估、跌倒评估和康复评估,这四大评估被全面落实到门诊和住院病人身上,体现了JCI的宗旨: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安全。
“用100%的努力去尽可能的弥补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可能导致的临床差错。”手术室护士长温丽婷说,JCI的要求是手术实施前,必须实行安全核查暂停(Time-out),患者在手术台上接受麻醉前,由麻醉医生牵头、连同巡回护士和主刀医生共同大声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手术名称、部位。在患者切皮前,则由主刀医生牵头,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大声核对病人手术信息。手术结束前,巡回护士再次大声朗读病人信息,主刀医生以及麻醉师认真核对并回答后宣告手术结束。
评审官来到手术室,观看了一台关节置换手术,亲眼目睹了手术安全核查暂停(Time-out)的全过程,表示“非常正确”。“所有的不测都需要防备,各种可能妨碍医疗的‘错误机会’都要设法避免。”温丽婷这样告诉评审官,“手术安全核查”跟“消防门”一样,追求的都是“医疗安全”一个目标。
第四天:院内感染管控和供应链——减少医源性损害的发生,把规范变成习惯
评审官走入血液净化中心,看着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地上毫无水渍的水处理,惊讶而满意地说"Very Clean"。他还检查了血透机的消毒、维护记录,查看了血透病人的院感防护措施,比如有没有定期查肝炎病毒指标、药物存放如何保证安全等。对于血液净化中心的院感,评审官连连称赞"OK"。
在外科病房医生办公室,一张表格引起了评审官的关注。表格上,标注着全院所有除颤仪的分布情况。普外科主任夏加增解释:“一旦住院病人出现心跳骤停,医护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最近的除颤仪进行抢救。”这就是医疗设备的流程化管理。
评审官还查看了植入性医用耗材的供应链情况,她选择了一台起搏器,查看了它进医院的“前世今生”,包括生产商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产品序列号、海关的物流配送单、外贸公司的检验检疫报告等等,确认这台起搏器是以有效、安全、合法的方式进入医院并使用到患者身上。
“手卫生”是一项重要问题。JCI的标准要求医护人员每操作完一项医疗流程都必须洗手。这个看似很容易做到的规程实际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财力。评审官在医院转一圈,发现住院病床每个床头和病区门口,都挂着快速手消毒剂。事实上,为了达到JCI标准,医院增加了必要的支出。“内、外、夹、弓、大、立、腕”,现在每一位医护人员包括保洁阿姨、护工,都能背出“七步洗手法”。评审官到病区询问病人“二院的医生是否做到了‘手卫生’规定的各项内容”,结果是达标率100%。
医院开展JCI认证工作,关键在落实,关键在科室,关键在目标,关键在执行。“通过流程管事,把规范变成习惯。”院感科主任唐正利说,比如“手卫生”的问题,过去是院感科的工作人员去检查,医护人员一看见检查人员就洗手,可是在不检查的时候,真实情况就不得而知了。院感科在制定80余条院感工作SOP细则时,采用了请“第三方”人员暗访的方式来督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摸到了更加真实的情况,也使得医护人员更加重视院感工作。此外,入院宣教中加入了护士对家属、病人的“手卫生”指导,并在病床旁、洗手池旁张贴手卫生标识和指导图。
第五天,安全文化——营造关注医疗安全的开放的文化氛围,减少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
在JCI认证第5天,JCI评审官重点对医院安全文化进行持续追踪,尤其对不良事件上报与处理最为关注。
“发生了不良事件,如何处理?”这是评审官在检查中提问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但对于“二院人”来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上报JCI办公室。”这是每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全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即发现不良事件或潜在的风险时,鼓励人人上报,上报不但不惩罚,反而有奖励。
胃镜室里,医生带着无菌手套操作,为了避免感染,所有的开关都是用脚踩的,有一次,有人不小心误踩了一个开关,电凝刀启动了。这一小小失误被“捕捉”到了,上报了,经过讨论分析拿出了解决之道:在胃镜室所有脚踩开关上安装铁皮罩子,这样一来,杜绝了意外发生的可能。
手术切口通常是用普通记号笔做标记,偶然间发生了一起皮肤过敏事件,问题再次被上报,此后,手术切口的标记全部换成医用记号笔。
更多这样的“微小”错误,在二院得到重视并解决。据统计,一年多来,以问题为导向,全院共“揪出”并改良了上百个问题,大大提升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287条标准,1146条衡量要素,为期5天的评审,以后每三年复评一次……这就是近乎苛刻的JCI认证。
第五天下午,评审专家团召开评审通报会,向院领导进行了结果的初步反馈,随后向全院参会人员进行了通报——二院已基本通过JCI的正式认证。当这场“国际级”的挑战结束时,不少人都激动地落泪了,张永敏热泪盈眶地说“我们坚持下来了”!一年多时间以来,经历JCI认证的洗礼,“以患者为中心”的JCI理念已深深嵌入每一位二院人心中,融入每一位二院人血液中。JCI成为一种标杆、一种权威,更成为了医疗品质和安全的代名词。
当收到评审正式通过的邮件时,院党委书记陆红霞动情地说:“二院导入JCI标准虽然其路艰辛,却实现了首次申请即高分通过的卓越成绩。这是医疗行业的奇迹。”
“JCI追求之旅”收获了什么?
给了“二院人”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思维方式
回忆走过的历程,汗水和泪水交织,大家都承受着内心巨大的压力努力前行。“JCI所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与国际接轨,还有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员工观念转变,这是医院实现品质快速提升的‘金钥匙’。”易利华说,JCI思维给了“二院人”一种全新的医院思想。所谓JCI思维,就是在JCI标准条件下,对医院管理要素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重新排序与构建;对医院管理资源进行重新的配置与组合;以求医院就医患者更安全、医疗质量问题更少、医疗流程更合理、医院管理更科学、医院发展可持续。这是一种新的医院管理思维方式。
回顾一年零五个月的“JCI追求之旅”,有四条启示:
——JCI最强调的是医院要落实六大国际“患者安全”目标。正确识别患者;增进有效沟通;高警讯药品管理;手术安全核查;手卫生,减少院内感染;降低跌倒所造成的伤害,这六大患者安全目标与WHO所倡导的患者安全目标是高度一致的,据统计患者所受到的损害有10%是医源性的,且多发性的。而JCI倡导的六大“患者安全”目标正是针对症候所在。这六件事情有一件未做到,一票否决。评审结果,二院全部做到。
——医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循迹追踪、坚持持续改进、坚持标准操作路径SOP。中国对医疗质量的定义是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而JCI对于医疗质量的定义则是医疗服务和过程中的问题。JCI的每一条细节要素都贯穿了“保证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精神,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医疗质量定义是医疗质量观念的一个突破。
——医院要掌握运用有效工具持续改进医院管理。SOP、FMEA、PDCA……据统计,在JCI改造过程中,二院运用的全院层面上的有效工具达到29个,这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医院管理质量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二院选择用SOP的方法,解读和转换了JCI制度,这种精细化管理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较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医院要倡导安全文化,营造医院安全、伦理、学习、创新的医院文化。JCI要求医院不但要有常规的质量资料收集体系,还要通过建立开放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自觉上报各类不良事件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然后通过各类资料的比较分析,不断改进流程中影响范围广、风险高及易发生问题的环节。
虽然二院JCI认证工作已结束,但JCI持续改进永无止境。正如JCI官方邮件中所言,在今后三年中将继续监督无锡二院严格执行JCI医院标准,不局限于以文件记录查阅、数据监测报告、领导层以及员工访谈的形式展开,监督工作将在院内或院外进行,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评估检查。
诚如最后一天的评审通报会上,评审官这样总结道:“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医院发生了改变之后,是很难再回到以前的状态去的,你们确实改变了医院,感谢你们的努力,感谢你们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几位大师谈的深刻:
我谈谈几点:一、借鉴邓大人的话“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从上到下,各项的评审标准,各项患者安全目标,各种患者满意制度等等,认真梳理下来真不少了,只要执行到位,难道还达不到文章最后所述的“四条启示”,做不到医院管理的NO1,JCI到底好不好,怎么样,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它姓“洋”,这家医院JCI认认真真的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人力物力,搞了一年多,当然是“佛像”后面多了一层光环了。对管理的内涵提升有多大不得而知,单就医院本身的声誉提升那不言自明了。
二、不论是国内的等级医院评审,还是文章所述的JCI,这种只集中搞搞几天评审,认证,真的就如文章所说的那样有效吗?医务人员都是亲身搞过评审的,我觉的基本规律都是运动式准备和迎评,当然不可否认,对评审医院的制度规范,流程合理设计等基本管理方面,还是很大的规范促进作用。JCI三年一评审,是不是也有可能和国内的等级评审走一样的路,三年的最后一年在搞一次运动式的迎评认定工作,那么其他的两年呢?真正的如文章所说的那样,规范变成习惯,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了吗?甚至一些基本要求都达到100%了?
三、大点来说一个国家有国家文化,一个民族有民族文化,也有基本的制度,道德规范,真正的让国民和族民认同文化,认知制度规范并执行在生活工作中,那是需要或长或短时间的。那么JCI这种外来评审认定很洋气,植入它的同时,你还要考虑医院自身发展了一百多年传承的东西,要看它有没有排异反应,怎么很好的结合并真正促进医院发展,那么你结合了以后,制度规范想要变成医务人员的习惯,形成安全医疗的一种文化,这是要在正确实施医院管理医院条件下,需要时间的沉淀的来形成的。100%的手卫生制度落实,估计也是在评审认定的几天能做到,例如:经济学能解释,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经纪人假设:每个人都是利己的并理性的。但是生活中并非如此。那么引申到这里,JCI评审中的每个医务人员是不是也是有“评审人”假设这个说法,每个评审人都是明白的并知道怎么做的。但是评审认定完了之后,工作中真实如此标准和规范吗,每个人有质疑的理由。
最后:之前了解过有家餐厅有“神秘顾客”这种监督人员,我觉的JCI评审不应该是三年一认定,而是也设定全球这种“神秘患者”身份的不定时评审员,悄悄的来,悄悄的体验,检验你真正的水平。等你被评医院知道的时候,神秘患者体验到的问题已经汇总到JCI评审部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造福人民群众是不是真有好处,而不是集中的搞评定,搞现场问答,查看,医务人员都知道你在干吗?
当然希望JCI不只是顶了一顶“洋帽子”。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难免。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应版主之邀,将我昨晚一则小文搬来,请诸位雅正:==============================================透过无锡二院的JCI“体悟”看JCI由《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钦定”的医院等级评审制度,二十余年来风风雨雨,历经磨难。有一“难”,就是不时有域外“东渐”的新奇鲜玩意儿登陆“叫板”,什么质量认证体系、六西格玛、品管圈…轮番搦战,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无疾而终的干活儿!如今,又有一“新秀”来战,这就是JCI!尤其是,得到了业内“医管巅峰”——无锡二院的膜拜,看来,确实了得,不关心一哈子还真OUT啦。JCI是个啥东东?在下不知道,也不想去读书研究,太高深的东西,看书也没用。好在,有一篇报道,《JCI思维:一家新晋JCI医院的体悟 》,何妨,直接借助于无锡二院的“体悟”为“己悟”,免得自己用功?好,我们来看这一节:《有了三甲,还需要JCI吗?》“已经屡次在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中获得佳绩的无锡二院,仍旧坚持走上了JCI认证之路,二者的差异很清楚——中国的三甲医院评审更多偏重于医院的规模、学科水平、专科技术、人才梯队、科研创新、设施设备以及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对医院不同等级发展的总体方向和要求。三甲标准是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而JCI则认为,医院的整体规模和学科技术及人才、设备等,应当由各个国家从发展的需要、经济能力、患者需求方面来自行选择和考虑。他们认为,JCI的重点在于患者安全、医院医疗问题的解决、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和通过医院安全、伦理、学习文化的构建来推动医院的科学发展。国内的三甲评审注重的是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科研实力和人才建设的整体性,给医院以科学的引领。JCI则高度关注患者安全,注重持续改进、安全文化、伦理责任、学习团队和管理动态,坚持患者安全为导向,它认为医院的技术、人才等建设是自己医院需要考虑的问题,JCI关注的是医院是否有能力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来保障患者安全。这也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国内的三甲评审和JCI认证是互补的。”一一对比,似乎区别立判,看过这“通俗易懂的”实战体悟,真不好意思不说“我懂啦”!不过,说实话,我真的没看懂。原因,很简单,设若把上面仨小段里面的所有“JCI”与“国内的三甲医院评审”对调位置,其实依然说得通!这就让我越发糊涂了,究竟是“JCI”与“国内的三甲医院评审”实际上大同小异并无实质区别,还是浸淫其中十六个月的无锡二院体而未悟?“JCI思维的核心有四点:一是关注患者安全。二是质量的改进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展开。三是必须依靠医院管理工具持续改进管理。四是医院要营造安全、伦理、学习、创新的文化。”这,与医院等级评审有啥不同呢?大而化之的宏观层面,没说清吧,再看具体的个例:“在医院三甲评审中只要求医院病区的护理急救车要上封条,而JCI评审专家发现,我们急救车上的封条如果拆开了,还能够还原,不能就此判断该急救车是否被动过,这便存在安全隐患。我们便立即进行整改,更换一次性封条。”何谓“封条”?粘贴在门户或器物上的字条,表示封闭、封存或没收,以防私自开启和动用。拆开还能还原,那叫封条么?那是错误产品!这个案例不能说明JCI强,“立即更换一次性封条”只能说明该院原来没做对!国际医院管理联合会(IHF)曾经授予无锡二院“创亚洲化的精益医院新模式”课题国际医院管理杰出奖,“这是国际医院管理界的最高荣誉”。据报道,“医院精益管理链理论,是在欧美等先进国家精细化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国家医院的特点,在亚洲地区率先提出,通过精细化理论与协同理论、供应链理论的结合,独创性地提出医院精益管理链创新理论,其部分成果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此课题凭借原创性、首创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获得评委一致青睐,问鼎世界级国际医院管理最高奖。”但是,“在筹备初期,无锡二院接受JCI总部的基线评估时,未达标的观察项多达几十项。”如此“悲情”,可见,JCI的要求太古怪了,以致于难倒了“世界级国际医院管理最高奖”得主,其他的医院,你就知难而退吧!穿过你的心情的我的眼,留不住你的背影的我的眼,如此这般的深情若飘逝转眼成云烟哟!日,凌晨d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准中级站友
1.72岁的老人刘阿妹独自行走在门诊大楼内,尽管老人的步履有些缓慢蹒跚,但每一位经过她身边的人都变得小心翼翼,在上自动扶梯时,一旁的导医上前扶她一把,出门诊室时,护士主动为她开门……半天下来,她的就医体验是安全的、舒适的、温馨的。对于这位老人来说,这是JCI带给她的“礼物”。因为在一开始的门诊中,医生经过跌倒评估,在她胸前贴上了一张“小心跌倒”的黄色警示标签。评审官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边看边满意地点头。看:半天,步履有些缓慢蹒跚,独自一人的老人,没有人陪!2.第一天:核查200个SOP流程式规章制度——体现“JCI中国式再创新”看:噱头!规章制度就是规章制度,流程就是流程!国内任何一家三甲医院,都有200个流程,而且肯定是SOP!3.JCI评审用的是“循迹追踪”法看:三级医院评审用的个案追踪法、系统追踪法,和“循迹追踪”法有什么区别?4.JCI标准认证,说到底是一个执行和落实的过程,是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形成PDCA循环,这是落实JCI认证标准最直观的方法。看:三级医院评审核心要求就是执行、落实、PDCA!好像成了jci的专利?5.患者评估和身份核查——最大程度关注患者安全制度的落实。。。手术安全核查暂停(Time-out)的全过程看:都是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要求。手术安全核查,肯定是暂停状态下核查,弄个Time-out就变了?6.所有的不测都需要防备,各种可能妨碍医疗的‘错误机会’都要设法避免。看:吹吧!打个比方:主刀医生放了个很臭的屁,咋办?7.评审官到病区询问病人“二院的医生是否做到了‘手卫生’规定的各项内容”,结果是达标率100%。看:注意,仅仅是病人的评判!就我所知,世界上没有哪家医院手卫生达标率100%!8.“发生了不良事件,如何处理?”这是评审官在检查中提问频率最高的一个问题,但对于“二院人”来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上报JCI办公室。看:大家是否觉得这个回答咋就那么怪怪的?问:病人死了如何处理?答:上报JCI办公室?这样行不行?当然不是问题!9.287条标准,1146条衡量要素,为期5天的评审,以后每三年复评一次……这就是近乎苛刻的JCI认证。看:没搞过,还真不懂。请教搞过的站友,哪一条衡量要素,三级医院评审标准里没有?让我们也学习一下。10.JCI最强调的是医院要落实六大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看:我的天,全在我们要求的十大安全目标里!我们疯了?11.二院运用的全院层面上的有效工具达到29个。。看:这个,理解不过来。南拳北腿,武当太极,十八般武艺,我都可以各摆一个动作,我是武术家?逗你玩!12.我们坚持下来了”,这是医疗行业的奇迹。”看:真的还是感觉怪怪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腐蚀配置要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