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多少天强烈地震造成多少人员伤亡?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强寒潮封冻欧洲处处“冻死骨”,意大利地震雪崩更揪心
  ――200多位难民在2017年伊始就丧生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跨越地中海前往欧洲的途中死亡,由于致命的天气条件,还有一些人因此而成为了“冻死骨”。他们本来满怀希望的以为横跨大陆到欧洲后会带给他们安全。可却因此白白丢失了宝贵的性命。  而这,只不过是欧洲大陆在2017年新年伊始就遭遇的各种天灾人祸的一个缩影。  欧洲!难民的天堂?地狱!  2017年的前三周中,就有至少有226名试图到达欧洲寻求庇护的难民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比2016年同期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随着波涛汹涌的海况和极端寒冷的天气仍将持续下去,更多的人会处于危险之中。  此前,的边防警察们不得不挖开一米多深的雪层,才能找出那些被活活冻死难民的尸体。汇通网援引外媒的报道,这些人穿过埃夫河到希腊以期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但都在最近几周因禁不住过于寒冷的天气而不幸身亡。同时,警察们还发现了两个涉嫌组织偷渡的“蛇头”,和同行的7名非法移民,其中一人还穿着湿漉漉的衣服,因此不得不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另外,两个伊拉克难民与一名索马里妇女也葬身于保加利亚那冰雪覆盖的山上,另外一位在希腊的阿富汗男子亦被寒流夺去了性命。  国际移民组织(IOM)表示,不久前一艘从北非出发前往意大利的船发生了海难,船上都是北非难民。搜救人员在船上发现了三具尸体,于上周将他们送到了兰佩杜萨岛上。  避难不成反遇难  2017年伊始后没多久,一艘载有多名难民的船就在利海岸附近沉没,造成至少180个难民丧失的惨剧。最初预计的死亡人数是105人左右,幸存者透露,船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大,船上的难民人数也比预期的要多。意大利海军舰艇在搜救中又找到了八个难民的尸体,但却只找到了少数的几位幸存者。  那次事故可能使100多人死亡。当幸存者被带上岸后,国际移民组织的人会询问他们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随后会对那次沉船事故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人们对这些遇难者的国籍,以及船上是否有妇女或儿童等问题仍一无所知。2017年伊始,这些死者的家属们就被失去亲人的阴影所笼罩。  1100多名获救的人,大多来自西非,救援人员于上周一(1月16日)将他们带到了意大利兰佩杜萨岛和西西里岛的岸上。幸存者告诉国际移民组织的成员,他们试图渡海逃离利比亚,因为他们在那里受到了虐待,他们已被逼得走投无路,没有选择了,只能出此下策。  大约25位难民在从摩洛哥坐船偷渡到的途中被淹死,还有几具尸体被冲上了岸。两名妇女和一个婴儿至今下落不明。  据联合国提供的显示,今年迄今为止,已有3000多位避难者进入欧洲寻求庇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尼日利亚。FX678报道,成千上万的移民仍聚集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些帐篷被大雪覆盖。希腊当局因此采取紧急措施,意在为难民找到更安全的住所。  欧洲的一些国家关闭了边境,以所谓的保护本国安全为借口对难民进行镇压。一些难民因此只能睡在临时避难所里,或者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睡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街头,露宿街头。那里寒气逼人,气温已达零下20摄氏度。  救援人员警告道,地中海中部的难民危机没有减缓的迹象,因此还会有大批难民涌入欧洲,自难民危机爆发以来,地中海已成为世上最致命的海上通道。上周五1月20日至少有550位难民在利比亚海岸获救。  在2016年时,5000多位难民在试图穿越地中海与爱琴海时溺水而亡,使2016年具有“难民丧生之年”的意味,也为2017年开始没多久就有这么多的难民丧生而埋下了伏笔。  与一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中海爆发的难民危机难辞其咎。欧洲国家越是拒绝让那些来欧洲寻求庇护的难民们以合法的途径进入欧洲避难,越会使得这些难民们铤而走险,以偷渡方式的方式到达欧洲,从而造成难民的死亡率急剧上升的后果。粗制滥造的小船上载着150个人,加剧了沉船或翻船的风险,也加剧了燃料泄漏的风险。  今年迄今为止,已有3000多名难民乘船抵达欧洲。到达意大利寻求庇护的难民大多来自几内亚,尼日利亚与厄立特里亚。而到希腊岛屿寻求庇护的难民大多是叙利亚、阿富汗或伊拉克人。  地震雪崩齐聚意大利  祸不单行,意大利上周再度发生地震,虽然震级不大,但是此前的寒潮带来的强降雪天气,使得地震引发了雪崩,导致该国一处度假酒店多人被埋,救援人员于上周五(1月20日)凌晨极力搜寻幸存者。意大利群众防护部门的官员表示,直到夜幕降临时,仍有30多人受困于Rigopiano酒店。尽管冷空气会危及一些人的生命,但仍有一些幸存者活了下来。  意大利在上周三时经历了地震,Rigopiano这一四星级酒店于上周三的晚间又遭到了雪崩的光顾。道路工作人员于上周四晚间清理了大量的积雪和倒下的树木,随后应急救援装备车驶入酒店进行救援工作。有的搜救人员带着猎犬上山寻找幸存者,有的搜救人员甚至还乘直升机搜寻生还者,不放过一丝希望。  官员们初步估计了酒店里的失踪与遇难人数,但他们表示,有一部分的人可能料到地震后会有雪崩发生,因此提前离开了酒店。据全球最大的垂直媒体猫途鹰网站表示,Rigopiano拥有43间客房。酒店因此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当时就在酒店的意大利消防局的发言人卡里告诉记者,雪崩使得酒店被埋,碎片散落在离酒店100米远的地方,扩大了搜救人员的搜索范围。  意大利民事保护局的负责人Fabrizio Curcio(柯西奥)告诉记者,搜救人员使用了搜救犬才在当时从酒店中救出两人,不然的话,当时酒店里已无生命迹象了。一位搜救员告诉意大利安莎社(ANSA)的记者,他们当时在酒店里大声呼喊,看看有无幸存者,可当时并没有人给出回应。  一位与妻子及他的两个孩子去意大利度假的男子幸免于难。他告诉了记者们,他之所以逃过一劫是因为他在雪崩袭来前就回到了车里。可他的妻子和孩子们至今下落不明。  消防队员告诉安莎社的记者们,酒店也因此被积雪所掩埋,酒店附近都是连根拔起的树木,满地的碎片也都随处可见。在雪崩发生24小时候后,搜救人员找到了两具尸体。  救援队记录的录像显示,酒店大堂的墙壁或窗户都已被砸碎,酒店大堂的地板上也堆积着树枝与碎玻璃等杂物。  柯西奥表示,同时应对地震和雪崩给救援行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受灾人群也不知如何应对这种场景。  在应对恶劣的天气时,民众们需待在家里尽量避免外出,而当地震发生时,他们又必须到外面安全的地方来避难。民众们要在这两个模式中随意切换确实有些困难。  救援人员顶着暴风雪与狂风呼啸的恶劣天气坚持到达救援现场,一些救援者必须绕道走才能到达目的地因为有些路已被大雪封住,无法通行了。  救援人员搜救幸存者的一幕被一些人拍到并传到了社交媒体上。意大利消防部门也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显示由于有些路已无法通行,因此救援人员被前来接应的直升机带到了救援现场。  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坦言,几十年来都没在意大利见过如此大的降雪量了。  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气象学家Brandon Miller表示,目前为止,堆积在山上的积雪已超过了三米。这预示着雪崩可能还会来袭。  营救仍在进行  真蒂洛尼表示,救援人员还试图到达其它因雪崩而受到灾难的地区。同时,意大利当局也希望能尽快修复供电系统,使得由于极端天气而陷入黑暗的9万人能尽早重见光明。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道,意大利中部上周三发生了10多起地震,其中四次以上的震级超过了5级。  阿马特里切镇的附近在2016年8月时发生了5.3级的地震。地震持续了六个多小时,有一次的震级达到了5.7级。震中位于罗北部90公里左右,罗马震感强烈,人们惊慌失措地从大楼里跑出来。在意大利的阿马特里切,马尔什,拉齐奥和阿布鲁佐大区都发生了余震。汇通网报道,在那次地震中有300人死亡,阿马特里切曾是受游客热捧的旅游胜地,如今却沦为一片废墟。  除了意大利之外,欧洲等地也遭遇了多年罕见的严寒天气。由于极寒天气导致供暖用电需求大增,而同时该国的多处水力发电站却因严寒封冻无法供电,法国电力公司已经将核能发电站运转能力提高到极限,并发出告示敦促该国民众尽可能地节约用电共度难关。  在“多年未遇”的奇寒天气下,难民在前往欧洲避难的路上丧生,意大利又遇地震,真可谓是天灾人祸齐聚啊。感觉心好累啊!这是欧洲民众的心声,大家能否听到呢?然而,就在欧洲范围内,全球精英在上探讨的话题却是:如何阻止地球进一步变暖?如此的反差,实在发人深思!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强寒潮封冻欧洲处处“冻死骨”,意大利地震雪崩更揪心》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美刊盘点2011年可能爆发战争冲突国家
  中国宁波网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font color=#ff0707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报道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全球共发生三十余起较大规模的战争和军事冲突。这些战争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整个人类的和平前景蒙上了阴影。美国《外交杂志》网站28日对全球局势进行了分析,并列举出2011年最有可能发生战争或军事冲突的热点国家。
  1、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2011年的局势将会非常糟糕。历经5年的延迟,科特迪瓦今年10月31日举行了总统大选。在这次大选中,首轮和平投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但在随后举行的正式投票中,在任总统巴博和新当选的总统、科特迪瓦前总理瓦塔拉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在选举中舞弊。联合国、非盟、西非经济共同体、美国以及法国等均承认瓦塔拉为获胜者,但这却无法阻止有军方以及议会支持的巴博宣誓就职。巴博和瓦塔拉均组建了自己的内阁并任命了新总理,双方的支持者还在街头发生激烈冲突,迄今已造成二十余人死亡。最坏的情况是:巴博仍将继续掌控总统权力,双方的支持者发生武装冲突并将这个国家带入内战边缘。
  2、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游击队目前仍有8000余名武装成员,而且他们的支持者也为数众多。在现任总统桑托斯宣誓就职后,哥伦比亚游击队已经袭击并打死了30多名警察。有迹象表明,哥伦比亚游击队具备非常强大的适应能力,他们已经开始采取新的活动方式来与哥政府军对抗,分成小队安置地雷,使用手工制作的武器。有分析报告指出,认为该游击队在哥伦比亚已经走向终结是错误的,尽管受到公共力量的打击,但这些武装组织仍然有攻击能力。哥伦比亚游击队在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上活动,现在指挥官卡诺的领导下,在纳里尼奥、瓦列德考卡、考卡和乔科等省活动。哥伦比亚国防部长里维拉已经排除与哥伦比亚游击队进行对话的任何可能性,称政府从不对任何讹诈让步。
  3、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2008年3月举行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联合选举,由于当时的反对党民革运运对总统选举结果不满,引发政治危机,各党派支持者之间的暴力活动导致数百人伤亡。同年9月,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非洲联盟的斡旋下,各党派签署了实行权力共享的全面政治协议,并在次年2月组建了联合政府,但是由于各方在权力分配等核心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联合政府内部一直危机不断。津巴布韦执政党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已经通过决议,推选该党领导人、现任总统穆加贝为民盟的总统候选人,参加下次举行的总统大选。而穆加贝与反对派领袖、总理摩根?茨万吉拉伊之间的关系不算友好。
  4、伊拉克
  伊拉克现在的状况要好于2007年,当时该国平均每天有20余人死于自杀炸弹袭击。但这并不表明伊拉克已经脱离了险境。对于伊拉克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于武装分子,而是该国的政治局势。经过长达数月的磋商,伊拉克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阵营达成了分权协议,属于库尔德阵营的总统塔拉巴尼随后任命马利基为新一届政府总理,获得组阁权。在新内阁名单中,阿拉维掌管新设立的“国家战略政策委员会”,负责统领国家战略和安全事务。由此,总统、总理、国家战略和安全事务掌门人分属三大派别,形成了制衡。这些派别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利益冲突,难免发生政见分歧,因此新政府很可能因派别发生分歧和相互掣肘以致低效或失灵。另外,伊拉克新政府还必须尽快铲除在境内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的“基地”等极端组织,
  5、委内瑞拉
  文章称,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选举中,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所在的政党在议会失去了多数席位。这意味着查韦斯未来施政以及2012年角逐第3度总统连任,均面临更大的考验。但查韦斯目前仍牢牢控制着军队和警察,而且还通过即将离任的国会获得临时“超级权力”,可以不经过议会批准颁布法令,范围涉及金融、安全、房地产政策等。在查韦斯任职期间,他已经3次拿过这种权力了。对此,委内瑞拉的反对派表示强烈不满。另外,委内瑞拉在经济、社会以及安全等问题上面临重重困境。暴力活动也开始在城市地区蔓延。
  6、苏丹
  日,苏丹将就南部地区自治问题举行公投,而这可能将决定苏丹的命运。2005年,苏丹相关交战方签署《全面和平协议》,从而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时间的战争冲突。根据该协议,苏丹南部地区将通过公投决定该地区是否从苏丹分离。与此同时,位于北南分界线中段的阿卜耶伊地区也将举行公投,以决定该地区属于南方还是北方。但在公投举行前,苏丹政府军仍出动多批次的战机对南部地区实施轰炸,使得这一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尽管苏丹北南双方都表示要保证公投安全举行,都称不希望回到战争状态。但在苏丹南部举行公投之后,一些敏感问题仍可能导致北南之间出现紧张状况。
  7、墨西哥
  自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在四年前发起打击毒贩集团的行动以来,至今已有超过3万人在毒品暴力中丧生。这场剿毒行动甚至被称为墨西哥的一场“内战”。与此同时,反毒引发的暴力冲突依然呈现增长趋势,这一僵局的幕后有着多重复杂的社会背景,这也是剿毒行动异常艰难的深层原因。在墨西哥,贩毒团伙拥有的人数和武器装备,都丝毫不逊色于政府军。对此,美国国防部认为,墨西哥两个最大毒枭拥有超过10万武装成员,这些人已成为墨西哥政府军的强大对手(政府军的人数为13万人),其危险等级甚至超过了阿富汗与伊拉克。剿毒行动严重影响到了墨西哥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爆发“内战”,美墨边境很可能会成为主战场。
  8、危地马拉
  墨西哥的反毒行动给整个拉丁美洲带来冲击波。在墨西哥政府的重压下,跨国贩毒集团开始寻找新的根据地,并将目标选中为危地马拉。2011年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是,危地马拉成为各路贩毒集团汇集的地方,他们为了控制贩毒通道而爆发激烈的战争。危地马拉总统科洛姆向上韦拉帕斯省调派数百名军警整治毒贩,随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贩毒分子不仅准备与安全部队进行对抗,而且准备掌控整个国家” 。
  9、海地
  西半球最贫困的国家今年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超过30万人死亡,随后该国又爆发霍乱,引发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海地今年11月份举行了总统和议会选举。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总统选举计票结果显示,前总统夫人米朗德?马尼加和执政党团结党候选人汝德?塞莱斯廷得票率列前两位,但均未过半。两人将在明年1月的第二轮投票中展开对决。但其他一些总统候选人的支持者质疑选举存在舞弊,举行抗议活动,引发流血冲突,一度导致首都太子港交通瘫痪。
  另外,海地目前还处在社会崩溃的边缘。时至今日,海地首都太子港仍有超过100万人无家可归,卫生和安全局势也极其糟糕。海地卫生部宣布,自10月中旬该国霍乱疫情暴发以来,已经有2405人丧生和近11万人感染疫情。除了瘟疫,人们还担心选举引发的动荡可能让海地陷入内战。
  10、塔吉克斯坦
  文章称,自苏联解体以来,塔吉克斯坦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一直很不稳定,其经济大部分靠在俄打工民众的汇款支撑。其近半数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以下。最近数月,塔吉克政府开始镇压极端武装,但效果有限。不断增加的冲突可能使塔吉克斯坦成为极端武装组织的新战区。此外,塔吉克斯坦还面临着领国武装分子渗入的威胁,其中包括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武装分子。
  11、索马里
  如果索马里政府军2011年继续退却,那么索马里全国都有可能会落入武装分子手中。索马里两大最主要的反政府武装组织“伊斯兰青年运动”和“伊斯兰党”已经宣布合并,并计划在逐渐恢复战斗能力后重新攻击政府军。索马里过渡政府军队还部分控制着摩加迪沙全部16个区中的4个,反政府武装活动区域正在缩小,政府军以及过渡政府在首都的控制范围已达将近一半。索马里反政府武装分子目前占据索马里南部和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并得到众多国外武装分子的支持。截至目前,索马里反政府武装分子尚未在非洲以外的地区发动恐怖袭击,但由于该组织招募多名美籍索马里年轻人发动袭击,西方情报机构一直对此感到十分担忧。
  12、黎巴嫩
  黎巴嫩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濒临战争。联合国黎巴嫩特别法庭即将公布对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刺案件的调查结果。但就在此时,在黎巴嫩街头有大批武装人员开始聚集。他们随即迅速夺取黎巴嫩境内的港口和机场,控制电台和电视台,占领政府各重要部门。而黎巴嫩现政府的主要军政领导人也纷纷在办公室或者家中被逮捕。真主党武装日前也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其中包括参谋部演习和实兵演练。而演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几小时内对黎巴嫩国内重要地点和机构的快速控制。真主党拥有足够的军事能力控制整个黎巴嫩,这一点目前已经很少有人表示怀疑。
  13、尼日利亚
  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尼日利亚总统在请病假后消失,随后又死亡,结果引发大规模宗派屠杀,造成数百人死亡。作为非洲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2011年春季将举行新的总统大选。尼日利亚现任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前副总统阿提库?阿布巴卡尔、前军政府首脑和退役将军易卜拉欣?巴班吉达等人已宣布参加竞选。其中,多名竞争者同属执政党人民民主党。一些分析人士警告说,随着选举临近,暴力冲突可能进一步加剧,并有可能会引发激烈内战。
  14、几内亚
  自阿尔法?孔戴12月初宣布赢得几内亚总统选举后,几内亚的暴力冲突开始持续恶化。几内亚过渡政府主席科纳特此前专门颁布法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孔戴的支持者主要是来自马林凯族,而其对手迪亚洛的支持者则是几内亚第一大族群颇尔族。孔戴与迪亚洛之争实际上是他们身后支持者各自所属族群之间的争斗。如果这场争斗持续发展下去,极有可能演变成更广泛的民族冲突。在发生严重的骚乱后,孔戴和反对党高官均表现出克制、妥协和合作的意愿,败选的迪亚诺虽表示无意入阁,却表达了希望对手组建“基础广泛的民族和解政府”意愿。
  15、刚果(金)
  刚果(金)在1998年至2003年间曾发生激烈的内战,共造成约450万人死亡。尽管这次战争已经结束,但刚果目前的国内局势仍然面临战争风险。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驻刚果办事处表示,常年冲突和战乱导致刚果人道主义危机频发。联合国将筹集数亿美元用于向冲突地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口粮,其他开支较大的项目包括饮水和卫生设施建设、临时居住点的修建和后勤保障等。联合国还将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一起,共同为这些人群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卫生条件,并努力让适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
  编辑: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中国宁波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思维拓展]伊拉克战争的地理点评-搜狐教育频道
[思维拓展]伊拉克战争的地理点评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网 ]&
页面功能【】
【】&【】【字体:&&】【】【】
  北京时间日10时35分,美英联军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施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第一轮空袭,标志着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4月中旬,美军攻入巴格达,萨达姆政权被推翻。4月下旬,美军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
  一、交战双方的军事战略战术
  1.试求出开战时巴格达时间、纽约时间和伦敦时间。
  点评:巴格达时间:3月20时5时35分,纽约时间:3月19日9时35分,伦敦时间:3月20时2时35分
  2.美国为何要赶在3月中旬向伊拉克开战?试从气候方面分析原因。
  点评: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春夏炎热干燥,多沙尘暴,昼夜温差大,如5月以后通常白天在40度以上,最高可达57度。高温和缺水不利于装备和装具沉重的美军行动,昼夜温差大导致空气密度变化,直接影响火炮射击的准确性。美国不给联合国武器核查更多时间而发起战争,主要是考虑伊拉克进入3月下旬后的天气不利于美军大规模的地面作战
  3.美军如何利用西亚有利的地理位置轰炸伊拉克?
  点评:西亚处于五海三洲之地,美军在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都部署有航母战斗群,导弹从红海和地中海的航母发射,战机从科威特、波斯湾和地中海起飞,地面部队从科威特开进,指挥部设在波斯湾沿岸的卡塔尔,利于前线指挥。
  4.4月初,土耳其同意为美军提供后方基地。美军为何一直要求土耳其开放领土和领空?
  点评:美军从伊拉克南部进攻,速度太慢;而土耳其是伊北部的邻国,从土耳其向伊拉克进攻,便于实行南北夹击,加快战争进程。
  5.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声称,为避免白天的酷热,美军可能会采取在夜间作战的方式。请解释其中原因。
  点评:伊拉克主要为亚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坦克内部比外部温度高,士兵穿着笨重而密封的生化武器防护服,后勤供水压力大,不利作战;夜间气温较低,利于士兵运动和装备散热,且美军有夜视镜。
  6.沙特在战前就声称,不会允许美军利用其领土来进攻伊拉克,可在战争中,美军从红海向伊拉克发射的导弹都要经过沙特的领空,而沙特竟然默许,这是为什么?
  点评:广义的领土是指一国管辖下的陆地、领海和领空,但领空是有高度的,一般是指飞机飞行的最高上限。美国发射的导弹落地点遥远,显然其运行的高度远大于沙特领空的高度。
  7.美军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在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以空袭为主,而在海湾战争和这次的伊拉克战争中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地面进攻。请从五国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中原因。
  点评:越南有茂密的热带丛林,高温多雨的气候,复杂的山地地形,沼泽和河流众多;波黑和科索沃地形复杂,有世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阿富汗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恶劣。这四国都不便于美军高科技武器和士兵的进攻,所以越南战争中,美军陷入越南游击战的泥潭;美军吸取教训,在另外三国战争期间只以空袭为主;但是伊拉克大部分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沙漠广布,地面平坦开阔,河流稀少,气候干燥,便于高科技武器和士兵的地面进攻,地面进攻速度快,高空侦察和火力扫射视野开阔,不便于伊拉克军队进行反击战,所以既适合空袭,又适合地面部队进攻。
  8.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军向巴格达推进比较困难。请从自然和人文原因分析其中原因。
  点评:高温和连续几天的沙尘暴天气;美军经过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地区(即伊拉克中南部)人口稠密,沿岸沼泽、湿地多,后方补给线长,经常受到伊拉克游击队的威胁。
  9.伊拉克军队在战争初期进行了顽强抵抗,效果良好。试从地理因素分析伊军的战略战术。
  点评:依托城市打巷战;依托地形,如沙漠、平原利于迅速挖战壕和隧道;借沙尘暴主动出击;用石油作武器,如将丰富的石油引到沟里,点燃后释放的热量和浓烟可阻挡美军飞机视线及引偏导弹和炸弹;化整为零,打击美军过长的、薄弱的后方补给线等。
  二、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治地理格局产生的影响
  试分析这次战争对国际政治、国际安全体系和经济的影响。
  1.多边合作和多极化趋势面临严峻挑战。①北约内部面临多边合作的挑战: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主张在联合国的框架内进行核查,而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则主张动武,战和查形成两大阵营。②联合国面临多边合作和多极化的挑战:联合国是各国进行多边对话和合作最有效和最权威的机构,安理会是专门负责世界安全、稳定与和平的机构,但美英等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单独宣战,因此俄、德、法、中都一致谴责,认为这是单边主义行径,世界大多数国家和重要组织(如欧盟、阿盟、非盟、独联体等)都表示遗憾、悲愤、忧虑、关切。
  2.国际反恐合作面临挑战,助长中东的恐怖主义。中东是恐怖主义的滋生地,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驻扎在海湾,最大的恐怖头目拉登为了驱逐美军,才发动了对美国的袭击。而现在美军驻扎在伊拉克,试图以美式民主改造中东的政治制度,铲除恐怖主义,这会引起更多阿拉伯人的不满和仇美情绪。由于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此举会进一步加剧本已紧张的以巴冲突。伊拉克在4月18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反对美国占领伊拉克;4月19日,伊拉克周边8个国家发表声明,要求美军尽快从伊拉克撤出,并反对美国对叙利亚的威胁,这表明阿拉伯国家和伊拉克对美国强烈不满。
  3.大国对中东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伊拉克是世界上的石油生产大国。美英希望自己在战后伊拉克重建中起主导作用,联合国只起重要作用;而法德俄极力主张由联合国起主导和核心作用,否则他们在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将受到损害。
  4.对中东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借口,但这种武器至今没有找到;加上库尔德人、什叶派和逊尼派本来就有矛盾;由美国扶持的亲美伊拉克政府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各种矛盾交织,中东政治格局面临挑战,所以只有联合国组建的政府才能将矛盾减到最小程度。
  三、综合国力的较量
  美国与伊拉克的实力相差悬殊,战争未开始就已知结果。为什么这样说?
  点评:美伊两国军事上的较量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美国国土面积930万平方千米,人口2.6亿,GDP为7万多亿美元,工农业等各方面都高度发达,军事装备上都为高科技武器,航母、轰炸机,有多个国家协助作战;伊拉克面积43万平方千米,人口2000多万,GDP只有几十亿美元,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受联合国十几年的制裁,武器严重落后,数量远小于美国,孤立无援。所以美国综合国力远远高于伊拉克。
  四、伊拉克战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期间发生了强烈的沙尘暴天气、严重的油烟污染和噪声污染、水资源危机,势必造成放射性污染、大地震隐患和其他环境灾难。
  1.从3月23日到27日,连续几天的罕见特大沙尘暴席卷了伊拉克中部、南部和科威特、巴林等地,几乎整个波斯湾也受到影响,27日傍晚下了一场泥雨。这次沙尘暴严重阻碍了美英联军步兵师向巴格达挺进的速度,高科技武器无法发挥威力,而伊拉克军队趁机向美英联军袭击。试分析这次沙尘暴成因。
  点评:伊拉克南部沙漠广布;气温变化大,最高达40度,农田未灌溉,地表干旱;双方武器装备和人员的频繁调动,如数千辆装甲车、坦克、火炮、汽车的碾压,几十万士兵的走动和挖战壕;直升机进攻时刮起大面积尘土;无数炮弹、炸弹、导弹等对地面的地毯式轰炸,这些都破坏了地表土壤结构,容易形成特大沙尘暴。
  2.在4月初,一位巴士拉小男孩跟在美英联军的食品车后一边跑一边焦急地喊:“water(水),water(水)”试分析巴士拉为何出现水荒,并有传染病流行。
  点评:伊拉克南部为沙漠气候,干燥少雨,而巴士拉供电、供水设施被美英炸毁,使得本来就缺水的城市更是雪上加霜。战后一些人不得不饮用受污染的河水,4月19日后,霍乱开始流行。
  3.伊拉克军队为了抵抗美军侵略,将大量石油引到城市周围的壕沟里点燃。这样做对环境有何影响?
  点评:滚滚浓烟遮住天空,空气里弥漫着有毒气体和烟尘,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直接危害动植物和人体健康。受石油燃烧物污染的土地在几十年内将不适合农作物种植。
  4.美军承认在战争中使用了贫铀弹,这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点评:把核反应堆和核武器的废料铀235制成导弹、炸弹、炮弹等统称贫铀弹,贫铀弹爆炸后生成高度分散的放射性微粒和气溶胶,可随空气流动而飘散,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或降至地表,渗入土壤、河流和地下水,再通过动物、作物和水产品等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有害于人体的各种放射线,能破坏人体和动物的免疫、神经、内分泌、呼吸和生殖等系统,诱发多种病变。这种污染能持续几百年以上,且极难清除,因此会长期破坏生态环境。
  5.美国日对阿富汗发动了代号为“持久自由"的军事打击行动。2002年3月,阿富汗东部兴都库什山区连续发生三次地震,造成1000多人死亡,几万人无家可归,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历史罕见。俄罗斯科学家认为,美国在阿富汗大量使用威力巨大的炸弹,大规模的猛烈轰炸诱发了地震带上断裂岩层区的震动。请分析伊拉克战争是否也会引发地震,有何连锁反应。
  点评:战争过程中,地壳如同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大规模轰炸时炸弹爆炸产生的能量,并暂时储存起来,然后在某个不确定的时刻突然释放出来,引发破坏力极强的地震。由于海湾地区靠近地震活跃地带,大规模轰炸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地震,并且会使伊拉克地区的地壳发生缓慢移动,导致地下油井遭到毁坏。
  基尔库克油田是伊拉克最大的油田,巴格达附近是伊拉克的新油区,地质构造复杂,南部油气区位于巴士拉省,油田构造简单。巴格达、巴士拉和基尔库克成为战略轰炸的主要目标。俄罗斯科学家指出,伊拉克每年开采石油几千万吨,油田地下呈现出巨大的地质空洞,根本无法承受大规模轰炸对地壳的撞击和挤压。从而诱发大地震,有可能波及到整个海湾地区。发生地震的时间预计在轰炸后的数月内。
  次生灾害:如果战争诱发地震,伊拉克当地的自然环境势必遭到破坏,地表破裂、山崩、滑坡、大气污染、建筑倒塌,加上水、电、气、交通设施等生命线遭到破坏,伊拉克人民将遭受更多由战争引发的环境灾难。
  6.试分析伊拉克战争产生的噪声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点评:到4月初,美英联军已向伊拉克发射了近2万枚导弹和炸弹,平均一天就是1000多枚,剧烈爆炸声此起彼伏。轰炸机、坦克、装甲车的巨大轰鸣声,机枪交火声,都对鸟类等动物的栖息、繁殖和飞行造成严重干扰,从电视有关战争画面中能够看出,鸟类因受到爆炸的惊吓而胡乱飞行。由于轰炸多在夜间和凌晨进行,伊拉克的儿童多被剧烈的爆炸声惊醒,大人只好哄骗他们:“这是打雷的声音”,其情其景让人心酸。
  搜狗()搜索:“”,共找到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字体:&&】【】
■相关新闻
(07/23 11:22)
请发表您的看法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网站建设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拉克有多少石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