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组包括10种内容的发展全身不同肌肉群力量耐力循环练习。

游泳水上与陆上力量训练法
13:49| 发布者: | 查看: 10775| 评论: 0
一、游泳水上力量训练法
游泳运动员通过陆上力量训练,可以使力量很快提高,但把它运用到水上,却往往不是与陆上力量的提高成正比的。这是因为在陆上练习力量动作的肌电图表明,没有一个动作是与水上动作是完全相 ...
& 一、水上力量训练法
&&& 游泳运动员通过陆上力量训练,可以使力量很快提高,但把它运用到水上,却往往不是与陆上力量的提高成正比的。这是因为在陆上练习力量动作的肌电图表明,没有一个动作是与水上动作是完全相同的。另外,大量的力量练习往往使运动员感到肌肉僵硬,水感和动作的协调性下降,影响水上训练的进行。更重要的一点是把陆上力量转化到水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能否有一种方法,既能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又能直接运用到游泳中去呢?这就是水上力量训练。
&&& 水上力量训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负重游,采用把器材缚到运动员身上以增加阻力的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另外一种是牵引游,就是利用稍高于比赛的速度进行拖曳,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率。
&&& 1、负重游:
&&& (1)划手掌:划手掌的大小要根据运动员本人力量的大小来选用,过大容易引起技术变形及肩部损伤。利用划手掌进行练习除了可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还可以利用它改进水下划水技术。使用划手掌进行练习时,只要没有划上水,阻力减小,运动员马上会感觉到。当摘掉划手掌继续进行练习时,由于阻力突然减小,运动员会有一种手变轻及划空的感觉。因此,使用划手掌练习不宜过多,尤其是水感差的运动员,更应该慎用。在赛前也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划手掌进行练习,这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习惯来决定。为了避免划手掌练习的这一缺点,也可在划手掌的手掌附着部位钻一些孔洞,来保持手掌的对水感觉。
&&& (2)阻力裤:运动员在游泳衣裤外再穿上带有若干个口袋的短裤,加大运动员游进时的阻力,以提高力量。有的女运动员穿两件游泳衣进行训练,对提高力量也有帮助。有时在赛前的准备活动时运动员也穿两件游泳衣裤去做,比赛时改穿一件,会有一种身体变轻,游起来有劲的心理优势。另外采用阻力打水板、划手的阻力板、橡皮脚圈等等,都可以起到加大阻力提高运动员力量的效果。
&&& (3)负重打腿游:采用穿鞋或戴脚蹼进行快速打水训练,可以提高腿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心肺功能及动作速率。
&&& 2、牵引游:
&&& (1)橡皮抟力牵引游:将橡皮拉力的一端固定在腰上,另一端系在池边,长度约15米左右。当运动员游到一定程度时,橡皮拉力不能再被拉长,持续一定的时间,即可达到提高运动员力量的目的。
& &&这种牵引游一般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橡拉力的长度和持续时间要根据场地、器材及运动员本身的力量水平来定。橡皮拉力牵引游的不足之处就是越向前游时拉得越紧,当运动员力量不足时,就会破坏技术动作。因此,教练员对橡皮筋的牵拉长度及持续时间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 (2)马达牵引游:这是近年来开始使用的一种提高运动员爆发力和动作速率的一种方法。办法是将绳子的一端系在运动员的腰上,另一端系在对边池岸的马达或教练员手中,以稍高于运动员最好成绩的速度进行拖曳,运动员在绳子的牵引下奋力游泳。也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进行练习。每两人一组,一人系绳站在水下,一人握绳站在岸上,当运动员拖绳游到对岸转身后,岸上的运动员就用力拖曳,牵引水中的运动员游进。
二、游泳陆上力量练习法
(一)发展力量的方法: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运动员任何运动素质的表现都是通过肌肉工作来实现的。力量可分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和速度力量几类,从肌肉收缩的表现形式来分。又分为静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和等动性力量。
&&& 1、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
&&&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的面积及血流量。相同情况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面积越大。通过锻炼肌肉中的血管增多,通过血管可供给机体更多的养料、氧气和排除代谢的产物,可使肌肉增加收缩的力量。
(2)肌纤维的类型及其在肌肉中所占的百分比。白肌纤维收缩快、力量大,但易疲劳。红肌纤维收缩慢,不易疲劳,但收缩的力量较小。
(3)运动中枢的兴奋性强弱与集中的程度。越是激烈的活动,神经过程的强度越大并越集中,就可以动员较多的肌纤维参加收缩并使神经冲动加强了传递,从而使肌肉增加了收缩的力量。
&&& (4)肌肉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群参加工作的协调性越好,所产生的收缩力就越大。
&&& (5)肌肉的初长度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开始拉得越长,肌肉收缩力也就越大。在适宜的温度下,有利于肌肉表现出较大的力量。
&&& 2.发展力量的训练:目前游泳运动员大都采用大强度力量练习,但在做这些练习时必须小心谨慎。练习时应加强原动肌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在训练这些肌肉群时应尽可能模仿游泳动作进行练习。
&&& 游泳运动员必须注意发展力量素质,不仅理论上有充分根据,而且也为优秀运动员的实践所证明。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而随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运动速度加快,要求运动员有更大的力最去克服阻力。因此,发展游泳运动员的力量是游泳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游泳运动员训练法发展到现阶段,不允许把爬泳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只看作是臂部练习,也不允许将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只看为是腿部练习,而需要比较准确地选择一些练习以保证进行更切合实际的专业训练。
&&& 因此,在挑选专项力量练习,制定身体训练计划时,需要依次解决三个任务:第一,确定肌肉和肌肉群参加某个游泳动作,就是要分析进行游泳专项时肌肉的工作情况,并要划分出承担主要负荷的肌肉和肌肉群。第二,确定这些肌力的训练水平,要揭示其训练中的薄弱环节。第三,针对被揭示的薄弱环节,选用最有效的练习。
&&&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重点应放在发展原动肌(起主要作用的肌肉)的力量和力量耐力。原动肌——是在游泳中主要推进身体前进的动力来源。在游泳中主要使用的是以下几种肌肉。
&&& (1)臂压肌:包括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这些划水的原动肌,是四种竞技游泳姿势获得推进力的主要来源。
&& &(2)臂内旋肌:包括大圆肌、肩下肌、背阔肌和胸大肌。在四种竞技游泳姿势中,只要游泳动作正确,就会用到臂内旋肌。举例来说,一臂前平举,屈臂成90°,然后高肘向下划水,就会用到内旋肌。
&&& (3)手腕和指屈肌:包括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掌长肌。有许多游泳运动员,他们的这些肌肉力量不足,难以克服划水时所遇到的阻力。因此,他们在划水时只得伸直手和手腕让水流过。
&&& (4)肘伸肌:主要是肱三头肌。游泳运动员在游、爬泳和结束划臂动作时,就是用强有力的肱三头肌向后推水。
&&& (5)腿和足踝肌:也括股四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昕有这牝肌肉群都参加出发和蹬离池壁等动作,这些肌肉也是蛙泳腿蹬水的主要原动力。
&&& 有些肌肉群不直接参加动作,而只存动作中起协助作用,协调用力,骶棘肌的内侧、外侧肌部属于这一类。当两付在前而用力,两腿在后面用力时,这些肌肉起辅助作用,它们能保持身体平衡,使身体呈流线型姿势。
&&& 游泳是属于周期性的练习,它的动作要求多次重复。所以游泳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素质是耐力性的力量,即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能力。这一点是重要的,在安排练习时应注意这一特点。实践证明:用循环训练(即一整套的综合练习)来发展力量和力量耐力,效果是比较全面,用静力和半静力练习以及等动练习求发展力量,这些练习效果都比较好。对少年儿童采用力量练习时,要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
&&& 一块肌肉的力量是和它的横断而成正比的,如果训练计划安排不当,就会产生有害的效果。一个游泳运动员发展的帆肉可能不是用来进行游泳的原动肌,而体重增加了几千克。这些肌肉群对推动身体前进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成了一种负担。由于它们所产生的惯性和阻力较大,结果使运动员的速度减低,使本来应供给原动肌的那些血液和氧气转移到这些部分的肌肉里去了。假如只有原动肌和某些协同肌肉的力量增加,从而它们的体积也增大,那么运动员所获得力量的增加和体重的增加就会成正比。这样,运动员体重的增加也是合适的。
&&& 因此,每一个游泳运动员都应根据他本人的特点,选择自己较弱的一些肌肉来作为练习的重点,同时结合游泳中特别需要的一些肌肉反复练习。目前,力量练习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有举重练习、静力练习和等动练习等。
&&& 3.游泳的举重练习:由于游泳姿势不同.各种姿势重点使用的肌肉群也不同。因此在举重练习时要选用适合专项游泳姿势的肌肉练习。举重练习方法有:
&&& (1)采用重量轻、重复次数多的练习来发展肌肉耐力。例如,用7~10千克的重量,重复150~300次或更多的次数。
&&& (2)用中等币最(如15千克左右),练习一定的时间或次数(如重复50~60次)。这是发展游泳运动员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有效方法。
&&& (3)用大重量、重复次数少的练习来发展肌肉力量。应根据运动员的负荷能力,用较大重量重复5~10次。
由于练习方法不同,练习次数的不同,对增进力量和能力所起作用也不相同。
&&& 游泳的举重练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一,练习应分散进行,细水长流,循序渐进。过分集中,不仅会使肌肉僵硬,而且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第二,要用均匀的速度将杠铃向上举起,不要猛然地举,放下时也要平稳,只有这样才能对肌肉产生强有力的刺激,从而发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 &&第三,不要试举过重的重量。开始时可举自己力所能及的较轻重量,然后逐步加重。
&&& 4、游泳的静力练习:静力性练习是指肌肉作等长收缩产生的力量,这种肌肉工作叫静力性练习。静力练习能使更多的肌纤维长时间工作,比单纯的举重练习对肌肉的刺激要大,因此静力性练习也是一种能促使肌肉更快地增大体积和提高肌肉力量的方法。
&&& 采用静力训练还可以帮助运动员体会正确的技术。如采用静力训练可以帮助体会高肘屈臂划水的动作,运动员通过用正确的高肘姿势握固定横杠,然后往下压杠,这种方法,会有助于学会正确的划臂动作(见图二〇九)。下面介绍游泳的静力训练方法。
&&& 静力训练可以通过同固定物体对抗,或同移动的物体(如杠铃)对抗进行练习(见图二一〇)。运动员将杠铃保持在头后,肘关节弯曲成90°来进行静力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增强肱三头肌的力量。支撑这种重量的时间长短,要看所用重量的大小和运动员的体力情况,一般时间应在6~12秒之间。这种静力练习,重复做2~4次。静力练习的用力点应选在整个动作幅度的中点,或在需用最大力量的点上。
&&& 如果只用一种姿势进行静力训练,那就只能在那一种姿势中使出最大的力量。为了使肌肉力量在整个动作幅度中都得到提高,最好在蹙个动作的不同角度进行静力训练。这样的静力练习,称为各种角度静力练习。
各种角度练习可以用几种姿势进行全幅度练习,每种姿势应保持5”时间,然后将重量移到另一种姿势再保持5”时间,如此类推。在每次训练课中,各种角度练习可以做一两组,在组与组之间应有半分钟的休息时间。虽然静力练习和各种角度静力练习能很快发展力量,但不应单独采用。在任何完整的训练计划中,动力练习都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5、游泳的等动性力量练习:这种练习,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动作速度相对稳定,使肌肉做动作时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一点上都有极限的负荷量,因而可以给肌肉更大的负荷。
&&& 由于游泳运动员在水中划水时,肌肉收缩是等动的,如果要使力量训练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专项素质,陆上的等动练习训练效果较好。因此,等动练习是目前对游泳运动员进行陆上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
&&& 爬泳和蝶泳的等动练习(见图二一一)。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整个动作过程中都在用力。一开始往下拉(见图二一一之1),在这一点上可以产生20~25千克的力量。拉到了整个动作的一半,肘关节约屈成90°时(见图二一一之2),拉力大约降到15~20千克。
仲肘关节做下压动作时,这个动作和游泳中的动作一样(见图二一一之3),能产生大约25~30千克的推力。
&&& 做蛙泳等动练习时,运动员必须采用蛙泳划水动作所用的肌肉群(见图二一二)进行练习。
做仰泳等动练习时,运动员须模仿仰泳划水动作(见图二一三)。
&&& 上述三种练习产生不同的力量,而等动练习器也相应地给予运动员不同的阻力,因此这些练习也叫可调节的阻力练习。
&&& 力量练习除举重练习、静力练习和等动练习外,在我国还普遍采用橡皮拉力、哑铃和实心球的练习,这些练习重量轻,对发展力量耐力也有很好的效果。
&&& 采用联合器械进行力量练习,也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比较有效方法(见图二一四)。
是游泳的循叠力量练习:循环力量练习是一种重点发展力量耐力训练的方法。在体育馆内用杠铃、哑铃、壶铃、拉力器、实心球、单杠、吊环、双杠、肋木、垫上或其他器械进行。
&&& 在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后,运动员就在各自的器械前站好,听到信号后,按照事先规定的要求进行练习。动作速度可从中速到快速,听到结束信号后,在5~lO秒的时间内到下一器械旁做好下一次练习的准备,听到信号后,再做下一次练习。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每个人在每个器械上做完一次为止,一共30~40分钟。
&&& 安排练习的原则:
&&& 训练地点的准备工作。为了便于运动员使用,器械应按预定的顺序放好,尽可能按圆形布置,练习前要向运动员说明练习名称、要求及顺序。
&&& 练习手段的选择。练习要根据训练任务来选择。练习的肌肉部位要交叉穿插开,不要几个动作练同一肌肉群。练习的相同手段不要集中安排。具有专项力量特点的练习次数为6~8个动作最为适宜。
&&& 负荷量的分配。重量的选择,重复次数的多少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两周进行一次测验,测定每个练习的最大负荷量和最高的重复次数。
&&& 练习时间的选择。每个动作之间,间歇5~lO秒,每套练习在5~6分钟完成,组与组之间,间歇2~3分钟左右。
&&& 由于循环练习训练方法灵活,手段变化多,可用于发展各种素质,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的耐力和力量耐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循环训练的肌肉负荷是交替进行,因而局部肌肉不易疲劳。它对于各种姿势和距离的运动员都适用。(摘自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游泳》)
&已同步至&
刚表态过的朋友 ()
Building a solid freestyle means you should focus on core st...
终于找到了一款懂游泳的运动手表(备选:享受最初游泳的快乐)
“正确的出发跳水”技术要领如下:
在蹬离出发台之前,游泳运动...
无胶带手掌一直是我们最喜欢的练习之一
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水的感...
微信服务号
Powered by
&&厦门悠游游泳俱乐部&版权所有&&&循环抗阻训练
作者:[1]&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
文章号:W<font color=#3155&&
15:46:46&&
文字大小:
一、概述1、定义和原理循环抗阻训练(Circuit Resistance Training, CRT)是一种由多种抗阻训练动作组合的,多重复次数、中低等负荷的抗阻练习,按顺序完成组合内的所有抗阻训练动作,通常为 6-10 种,涉及全身的大肌群,构成一个循环。在单个循环中,每个动作间无停顿或短暂停顿,如运动时间:停顿时间=2:1,通常停顿时间为 15 秒。循环之间休息时间可稍延长至数分钟。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练习阶段和训练目的,重复完成 2 个至 6 个循环系列。
一、概述1、定义和原理循环抗阻训练(Circuit Resistance Training, CRT)是一种由多种抗阻训练动作组合的,多重复次数、中低等负荷的抗阻练习,按顺序完成组合内的所有抗阻训练动作,通常为 6-10 种,涉及全身的大肌群,构成一个循环。在单个循环中,每个动作间无停顿或短暂停顿,如运动时间:停顿时间=2:1,通常停顿时间为 15 秒。循环之间休息时间可稍延长至数分钟。锻炼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练习阶段和训练目的,重复完成 2 个至 6 个循环系列。CRT 首先是一种抗阻训练的模式,训练时完成的动作通常需要被训肌群抵抗阻力进行等张收缩。一次训练涉及的肌群通常均包括躯干和四肢的大肌群。训练时强度通常为中、低强度,重复次数可达 10-15 次。因此 CRT 可整体增加全身大肌群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但是对增加肌肉的体积不如专门针对某一肌群进行的力量训练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在进行 CRT 时同样可刺激有氧代谢系统。有研究表明,进行 CRT时,训练全程心率可达到 70%-80%的最大心率,并维持超过 10 分钟,训练全程摄氧量保持在 50%VO 2 max 的水平以上。因此长期的 CRT 可提高机体的有氧能力,增加心肺体能。CRT 具备以下优点:(1)&由于 CRT 可以有效刺激有氧能力和肌纤维肥大两个反应系统,因此是一种既能提高心肺体能,又能增加肌肉力量的训练方式;(2) 由于单次循环中力量练习之间停顿时间短,所以耗时较少,因此也是比较节省时间的一种训练方式;(3) 可选择变化多样的训练方式,容易使受训者保持训练的兴趣,使得训练可以有持之以恒的基础;(4) 可根据受训者的年龄、体能基础和疾病情况制订适合的训练方案,因此适用范围广泛;(5)训练方式简单易于掌握,使得受训者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但 CRT 也有不足之处,包括:(1)&许多训练需要专业的器械如各种力量训练的器械;(2) 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安置训练需放置的器械;(3) 通常需要专业人员在专业环境中进行训练;(4) 有时需要额外的安全监护设施。2、应用范畴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 CRT 就已经成为常用抗阻训练模式中的一种,与其他的抗阻训练方式一样,CRT 可增加肌力、肌耐力和爆发力。早期 CRT 采用的是高阻力低重复次数的模式,训练者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心率水平。但由于持续时间短,研究者认为此种方式对心血管系统无训练作用。但之后 CRT 的训练方式有所改变,阻力负荷减少,重复次数增加,训练时间延长,因此同样可增加受训者最大摄氧量和心肺体能,所以应用范畴有了新的拓宽,可应用于:(1)&普通健康人群提高自身整体健康水平和进行娱乐休闲;(2) 广泛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帮助其提高竞技能力;(3) 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血脂异常等;(4) 预防疾病以及促进疾病的康复如应用于骨质疏松及其它骨科患者、截瘫患者、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等。3、技术内容(1) 常用训练动作i. 几乎所有的抗阻训练方式均可应用于 CRT,同时某些全身肌群参与的有氧运动训练方式也可作为 CRT 中的一个环节,比较常用的动作包括:ii. 上半身肌群训练:俯卧撑、长凳屈臂支撑、引体向上、胸前传球、长凳推胸、上斜俯卧撑等;iii. 核心和躯干肌群:仰卧起坐(下部腹肌)、屈膝仰卧起(上部腹肌)、挺背抬胸;iv. 下半身肌群:蹲跳、横跨跳跃、上下台阶、往返跑、往返跳、长凳深蹲;v. 全身肌群:Burpees 运动(以站立姿势开始,深蹲,双手放在地面,双脚向后跳跃,成俯卧撑姿势,做一个俯卧撑,然后跳起,恢复蹲坐姿势,然后跳起,成站立姿势),俯卧撑向上纵跳,跳绳,平板运动,功率自行车。(2)训练顺序i. 通常循环训练的顺序为:全身-上半身-下半身-核心肌群和躯干肌-全身,如此能够确保全身各个部位的肌群均能得到训练。选定动作之后确定每个动作所需完成的次数和时间,可以写下来以提示受训者按方案完成每个动作。确保训练前的热身和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时间。ii. 举例:Iii.b) 每个动作进行 20-30 秒,或 8-10 次,或可根据受训者 1 分钟最大努力完成次数测试结果,选择 30 秒能完成的次数,也可根据 1 次最大重复次数的测试结果,选择能重复 8-10 次的重量来确定训练时的阻力水平。如受训者为患者,则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动作、降低强度以84 193确保患者训练时的安全。每个动作之间可以休息 30 秒。每个回合间可休息 3 分钟,根据受训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2-6 个回合。(3)&训练频率i. 通常训练的频率为一周 2 次-3 次,平均分配,两次训练间建议休息48 小时以上。如受训者同时有其他的运动训练,最好将 CRT 放在其他训练之后,得到充分的休息后进行。(4)&训练进展i. 需要定期测试受训者的进展情况如每 4 周测试一次以便调整运动训练方案来适应受训者的训练水平。测试可选择测肌群的 1 次最大重复次数或 1 分钟最大努力完成次数等方法。根据受训者进展的情况及训练的目的,调整训练的动作组合、阻力负荷、重复次数、循环次数及训练频率。二、研究进展1.运动生理学研究进展( 1) CRT 与摄氧量变化CRT 虽然属于抗阻训练,但在进行 CRT 时,由于受训者进行的是肌群的低至中阻力,多重复次数的规律活动,肌肉收缩同样需从有氧代谢中获得能量,因此机体需增加摄氧量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在 Gotshalk 等的研究中,受训者进行CRT(10 种抗阻训练,10 次重复动作,40%1RM 的强度,完成 4-6 个循环),训练全程监测心率和摄氧量,结果显示在运动过程中有16.6分钟的时间心率大于70%最大心率,训练最后的 12 分钟心率大于 80%最大心率。全程摄氧量保持在50%VO 2 max 的水平以上,尤其在最后 12 分钟。与进行平板运动训练比较,CRT 时心率增加速率低于平板运动,但在同样的摄氧量水平,如 50%VO 2 max,进行 CRT时的心率明显高于平板运动时(165 次/分 vs 150 次/分)。进行 CRT 时,肌肉有较多的乳酸堆积同时心血管面临较高的负荷,因此可以通过 CRT 同时提高肌肉的耐力及心血管功能。在运动员或普通健康人进行力量训练的经典线形周期性方案中,以及在非线性周期性运动训练方案,着重于提高在较强的心肺负荷下肌肉的耐力时,可采用 CRT 这种训练模式。如果增加 CRT 时的阻力,CRT 对心血管的作用更显著。Alcaraz PE 等人的研究中比较了进行高强度 CRT(仰卧推举、抗阻伸膝和提踵,阻力为 6 次最大重复次数(6RM),5 个循环)与常规的抗阻训练(5 个回合的仰卧推举,每个回合间休息 3 分钟,阻力为 6RM),结果发现受训者在进行两种抗阻训练时,无论是完成动作的速度、力量和重复次数均一致,但是进行 CRT 时平均心率远高于常规抗阻训练(129 +/- 15.6 vs 113 +/- 13.1 次/分 ),达到最大心率的 71%。因此,如果训练目的为同时增加肌肉耐力及心肺耐力,CRT 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另一方面,CRT 较有氧运动训练较为突出的一个优点是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同步增加。有研究表明 12 周的 CRT 训练增加峰值摄氧量,其效果与平板运动训练效果相似,而且两者训练均可使得下肢肌群的力量增加,但仅有 CRT 可使上肢肌群肌肉力量增加。由于 CRT 和有氧训练一样能增加峰值摄氧量,同时在 CRT 过程中心血管系统需要面临的负荷更大,可能会导致左心室形态学上的适应性变化。但是 Camargo等人的研究发现,12 周的循环抗阻训练与有氧运动训练比较 ,两组的峰值摄氧量均增加。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两种训练模式均未导致左心室质量、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的可测性变化。循环抗阻训练运动生理改变在不同的性别间有所不同。在Ortego AR等人的研究中,10名健康男性和10名健康女性进行循环抗阻训练,训练方案为重复10次强度为12RM的上下肢共6种不同的抗阻训练动作,循环3次,同时持续监测训练时的摄氧量、呼吸交换率,并在每个循环结束时测量心率和血压。结果显示无论男性和女性,运动中的摄氧量、呼吸交换率、收缩压和心率均升高,但是前三项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心率及恢复期的呼吸交换率则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在制订CRT方案时,应根据不同的性别,对运动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2)CRT与肌肉适应性变化CRT 可导致肌肉出现明显的适应性变化。有研究表明,10 周的循环抗阻训练显著增加受训肌群的肌力,不改变不同类别肌纤维比例,但可增加 IIA 纤维的横断面积,肌球蛋白重链表达增加。(3)CRT与氧化应激反应与传统的间歇抗阻训练比较,机体对CRT的氧化应激反应较低。Deminice R等人研究了单次的循环抗阻训练和传统的间歇抗阻训练对机体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的影响,发现同样是完成3组10次重复的75%1RM强度的抗阻训练,循环抗阻方式只需花间歇抗阻训练方式的一半的时间,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肌酸激酶、谷胱甘肽和尿酸均在间歇抗阻训练后升高,而循环抗阻训练仅导致肌酸激酶增高,其余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均未升高。(4)CRT与体成分CRT可改变体成分,减少脂肪、增加瘦体重及瘦体重比例。Ferreira等人的研究中,11名坐位生活方式的33-45岁的女性参加为期10周的循环抗阻训练后,在营养标准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双能x线吸收计量法测得瘦体重由35.937 +/-4.926 增加至39.130 +/- 4.950 千克,脂肪重量由21.911 +/- 8.150 减少至17.824 +/- 4.235 千克,脂肪占体重比由37.10 +/- 10.84 降低至 31.19 +/-6.06%,同时反映机体炎症水平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在训练前后未发生改变。2、CRT 临床应用进展(1)CRT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CRT可通过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肌肉细胞线粒体ATP的合成,提高肌肉的有氧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最大摄氧量水平。Andrew等人的研究纳入了13名Ⅱ至Ⅲ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仅为26 ± 8%。随机分为抗阻训练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经过11周的循环抗阻训练,训练组股外侧肌的骨骼肌细胞线粒体ATP生成率(MAPR)明显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升高,峰值摄氧量(VO 2 peak)也显著较训练前升高。对照组则两项均较基线时降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同时VO 2 peak的变化与MAPR的变化显著正相关,提示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抗阻训练导致的骨骼肌线粒体的变化,可使得患者全身有氧能力提高。Kelemen 等最先在心脏康复训练方案中增加循环抗阻训练的内容。他们的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经过 10 周的循环抗阻结合有氧运动平板训练,与仅进行有氧训练的患者比较,心肺耐力增强的同时,肌肉力量增加了 24%,同时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血管事件,说明冠心病患者进行循环抗阻训练是有效和安全的。(2)CRT在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短期的CRT(8周,低频率)可减少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腰围和腰臀比,但是对代谢危险因素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无影响。(3)CRT 在调节血脂中的应用ATP结合cassette转运因子以能量依赖的方式在脂质双分子层中转运一系列的底物。ABCA1是其中的一种,在HDL-C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循环抗阻训练可影响ABCA1的合成。Ghanbari等人的研究将20名年轻女性自愿者随机分入3个不同强度的循环抗阻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强度分别为40%, 60%, 80%1RM。训练组只完成一个回合的训练,为9种抗阻训练,每种25秒,3个循环单元,无停顿重复3组,每个循环单元间休息1分钟。检测训练后血液里单核细胞ABAC1 mRNA的表达及血糖、血脂及脂蛋白的变化。训练结束测得在所有的强度运动组中ABAC1 mRNA均显著增加。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浆葡萄糖和甘油三酯浓度均显著增加。HDL-C, LDL-C和TC浓度则无变化。在60%和40%强度组ABCA1表达更多,但是并未伴有HDL的明显变化。完全性截瘫的患者通常存在血脂异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血脂异常增加了截瘫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Nash MS 等人的研究探讨了上肢循环抗阻训练对血脂的调控作用。5 名完全性截瘫的男性患者,完88 197成 3 个月上肢的循环抗阻训练,结果发现峰值摄氧量增加 30%,到达疲劳的时间延长 33.5%。训练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维持不变,但低密度脂蛋白降低25.9%,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9.8%,TC/HDL-C 由 5.0(高危险)降低为 3.5(达标水平)。截瘫患者运动训练后血脂的变化,提示上肢的循环抗阻训练对截瘫患者维持健康水平、控制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很重要。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简介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介:
梁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199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