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骑行装备骑行需要注意和把握哪些问题

新手准备长途骑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本人高三党,打算毕业后进行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骑行。路线是汕头至北京,沿海行。本人之前只有过一次几十公里的短途骑行,基本没骑行经验大神关于骑行方面的问题,例如骑行应该选择山地车还是旅行车(3000元以内预算),必备的骑行装备有哪些,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及各位驴友平时骑行的日常花费,晚上住哪里等等。其他的暂时没想到,欢迎补充。希望有知乎大神可以详细解答,越详细越好,小弟拜上
问题添加:大伙觉得在汕头到北京沿海一带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各个方面都行,如美食,人文,名胜,遗迹等等。
看你的路线,走的都是省道,东部的路修的不错。旅行车或者山地车都可以,转个货架就行,都是平路的话,换个细点的轮胎,胎阻小更省力。头盔和手套、led灯是必备,装两个水壶架,这样随时可以喝水。你最好有简单的修车技巧,扒胎、补胎、调变速,背包里要带一副内外胎、多功能修车工具、补胎盒(10块钱,5片补胎胶,还有胶水已经敲胎棒)。安全方面,过马路快速回头看,确定好转向后转向侧的手伸出来示意后面的车辆,然后快速通过。尽量占非机动车道,没非机动车道的情况下就靠最外侧骑,头盔一直带上。进入村庄时慢行,防止小道道里窜出的小孩或车辆。见到有需要帮助的骑行者,能帮尽量帮,都是出门在外。要是想记录沿途的风景,最后有个gopro。装在头盔上,效果棒棒的。对了,建议换个好的座垫,长途骑行要是座垫不好,会很受罪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哥窟也见过骑小轮车配登山包的广东王姐 骑的那叫一个顺溜 佩服到不行 她走的是老挝线 真不知道她的小轮是如何征服老挝的大山的 不过我个人还是推荐山地车啦
其他装备:1.驮包一定要。看到有的答案说不要驮包,这个我真的要来辩一辩,如果是100km以内的话,背个包什么的真的无所谓,还方便,但长途骑行没有驮包真的扛不住。这里要说一个基础知识,骑车的时候核心是腰部发力,看见长途骑行背登山包的一定是铁腰。这里就顺便提一下车座,看到有的答案都推荐的是软座,只能说推荐软座的都是外行,车座当然是越硬越好,原因还是腰部发力问题。用硬座,腰才能给上力,用软座屁股是舒服了,换个沙发最好,到时候还能发上力吗,腰骑上一天就废。
晒一下我的东南亚的爱车 这是在吉隆坡下飞机刚组装好车 看到那个风骚的蜘蛛坐了吗 绝对不是为了装逼 &.& 真的是硬的和钢板一样
还有就是驮包一定要防水,你沿海骑的话更需要防水托包。
车后座一个,用来放驮包,这个不多说,要注意的就是车后座的形状能不能挡住驮包,驮包角不卡进后轮,这个一定注意一下,我曾经因为这个摔过,差点见马克思,至今心有余悸,这个一般人不会主意到,一定要提前看好。
2.答案真是一环接着一环,有人问硬座受不了怎么办,这里就说骑行服问题
一定要穿骑行服。推荐半袖半腿+长袖护臂这种组合,骑行裤臀部有个硅胶垫(应该是这么叫吧 是不是我邪恶了),很软,完了一定不要穿内裤... 一定不要。刚开始骑都受不了,骑一个小时就要下了休息休息,揉一揉,这不关其他问题,肯定要疼,只能说习惯就好,没有其他办法,硬抗。(我会说我还垫过姨妈巾吗 那个确实很舒服 就是不耐磨 一天下来在档里卷成一条一条的-.- 不推荐)
3.说到半袖骑行服,这里就提到防晒问题
只能说防晒真的没必要,或者说防不住,我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连个护臂都没有,胳膊上,膝盖上第一天就晒爆了皮,接下来就是好皮还没长好又晒爆,最多同时是四层,见过玫瑰花吗,就是那样,一层一层的。后来去东南亚学乖了,带了护臂,可是后背透过衣服还是晒突皮,只能说护臂和衣服只能让你不晒成玫瑰花,爆皮啥的肯定会有的。还有就是长袖真的很热,护臂可以脱下来不断沾水,骑起来凉飕飕的。当然还有头巾,基础知识,不多说。
我推荐带上一管芦荟胶,从西藏回来我妈看见我的惨样,专门带我去看了皮肤科,怕我晒成皮肤癌...不过男生嘛(题主应该是男的吧),黑一点真的无所谓,反而更好,至于防晒霜,我是糙男,我不用那个,油腻的很。
PS:这里补充个免责声明,防晒这方面还是根据个人而定,看个人皮肤状况,以不损害健康为底线,这方面专业的防晒工具很多,我不是很精通,真要晒出个问题来,本人概不负责。
4.行李问题
一个月的话,衣物带上两身你夏天穿的即可,当然怎么拍照好看怎么来,平常骑行就是骑行服,每天晚上一洗,夏天干得快,不干也没事,穿上凉快,再说骑上20分钟肯定干。
鞋无所谓,怎么舒服怎么来(以防万一,这里提一下,新手千万别上锁鞋,摔了跤都是你自己的)。
药品视个人身体情况而定。比如我去东南亚带了整整一个小药箱,就怕生个啥病在国外治不了,我本身肠胃不好,是老毛病,我自己也知道,所有肠胃药前三周就吃完了,后面拉稀都没地找药,反而几十袋感冒颗粒背了回来,在学校吃了小二年。所有自己哪有问题就多带一些,当然常用的还是备一些,有备无患。
雨衣看自己,你那条线路我没骑过,你问问其他大牛。(西藏必带,东南亚我们下雨就歇,所以没带&.&)
帐篷、防潮垫看自己住不住外面,我们去东南亚带了,睡过吉隆坡的大街、高速路厕所、华人的家、泰国的寺庙、学校。国内情况不知道,民风的话不好多说,晚上外面就是安全问题,这个你自己考虑,或者问有经验的大牛。不过防潮垫和帐篷真的很重...
单反的话,怎么说呢,又爱又恨。单反真的是个累赘,东南亚我所有行李一半重量是单反,重不说,怕水、怕摔、怕脏,可以说与骑行格格不入,但拿来装逼绝对100%有用,成像效果也是完爆手机十条街。单反安全也是一方面,太操心丢。带的话最好有个心理准备,在东南亚我和我哥们各碎了一个UV镜,进沙,进水。当然这个还是视个人情况而定。
修车工具最好一套,我不是太懂,至今只会补胎,我不清楚你是一个人还是有个队伍,我最好的哥们懂修车(自行车、摩托、汽车...),每次我都抱他大腿。但肯定得有个会修车的,不管是你还是别人,最起码懂补胎,闸线、变速线松了懂得紧一紧啥的,具体我太懂,还是问其他大牛。不过推荐六角工具一套,内胎一条,气筒一个,刹车片/刹车线一套,这些肯定不能少。
日常城市游玩的话,驮包很不方便,推荐带一个腰包或者小小的书包,一定小小的-.-,拿来随身装贵重物品,这个必带一个,不多说。
手套半指的,骑行眼镜一副,水壶一到两个(最好是1L装脉动的瓶子,装热水不缩,专业水壶用来装逼,脉动瓶子是正儿八经喝水的),码表一个(用来测速,路程看国道的里程碑就行),手电筒一个(但一定不要骑夜路,记住,一!定!不!要!)
头盔一定要,这个不是废话,一定要。安全这个问题谁都说不准,虽然在西藏和东南亚头盔的作用几乎为零,但一定要,我在五台山下山的时候摔过一次,头盔直接碎了(用的还是最便宜的那种),头没事,所以头盔一定要。同理,保险一定要。不多说,这两样都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要的。
最后说一下行李的最基本注意事项,就是从简,啥都想拿的话,谁重谁累谁知道。这里说一下我东南亚的重量,上飞机前称的行李,车子加帐篷一个箱子,记得大概不到22KG,驮包装了所有行李,随身携带,大概刚好到亚航规定的7KG。(这里还是装逼一下,我西藏带了至少比这多10KG,照样翻了9座上4KM的大山,还是意志力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答,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打算明年春天从长沙骑自行车去云南,这种长距离的骑行要注意些什么?要带哪些装备?
长途自行车旅行须知
一、先是做好心理准备
确定下旅行的目的和目标,树立坚定的信念,路再长也有终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定的骑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二、出发前的准备
首先要收集、查阅、整理沿途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较新版本的地图、交通图,沿途的地理、历史、人文、名胜古迹,气象资料等。再根据你或你的团队的体力状况、假期长短、旅行季节等因素制定出详细的旅行计划。一般而言,长途自行车旅行的最佳季节为每年的五至十月份为宜。长途自行车旅行最好能结伴而行,但长途旅行人数不宜太多,理想的人数为3到5人,且最好有异性同行。人数过多,沿途食宿困难较大,偏远的小地方接待有困难。由于人们之间的性格爱好存在差异,人数过多时很难统一行动。人数太少,安全保证较差。并且万一途中出现特殊情况,人数过少,难以相互照应。另外,人数过少,每一个人的相对负担就会加重,有些物资装备无论一人或多人只需一份,如修车工具、宿营装备等。
三、有关的物质准备
做自行车旅行,首先要准备的就是自行车。如果有条件,最好选用专门为自行车旅行而设计的27英寸全地貌车。该类型车一般配有前后车架,能载重150公斤(包括骑行者)以上,避震性能较好,轻便结实,能适应各种道路状况。缺点是价格昂贵,零配件目前在国内较难买到。
我们一般骑行的26英寸以下的轻便自行车不太适合于自行车长途旅行。可选用比较老式的28英寸加重自行车。如是新车,在你出发前一定要磨合200到300公里,重新全面调整后再上路。如是旧车,要经过全面大修,特别要对车座进行加工改造。车座不宜太硬或太小,最好加上一个3到5厘米厚的海绵坐垫。注意一定要保持坐垫表面干燥且不能有褶皱和缝合接缝,长时间骑行时方不至于磨破皮肤或长痱子。车座不宜太高或太低,以个人骑行舒适为宜。车把基本上应与车座高低相等,高低差距在3到5厘米以内为好。还应在自行车前后安装好挂包架。背着背包长途骑行非常疲劳和不舒服。最好还应在自行车大梁上安装一个水壶架,以便在骑行中可随时方便取用饮水。另外,在车胎内注入一些补漏剂,一旦车胎被刺破,只需将刺入物拔除,破孔向下打足气,即可自动将破孔堵住,保证继续骑行。
出发前,你一定要掌握自行车的调整和修理,包括;补胎、更换车条、更换刹车块,修理、调整前中后轴、修理飞轮等。
四、其他物质准备
服装:如果是在夏季或在较暖和的季节骑行,最好能购置专门设计的短骑行服。它具有保温、透气、挡风、防雨等功能。骑行裤内还有真皮垫,防磨且透气。可适应多种气候条件下骑行。只是价格比较昂贵。如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时,可直接穿着有弹力的紧身裤,里面不要再穿着其它服装,并且在经常摩擦的部位涂抹一些能起润滑作用的油脂。夏季骑行应穿着长袖上衣和遮阳帽,以免晒伤皮肤。冬季或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骑行时,除注意保温外,还要注意防止衣裤或鞋袜过紧而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引起冻伤的发生。另外,骑行时不能戴口罩,如果戴上口罩,因呼出的热气会在不知不觉中在口罩外面结成薄冰,造成面部冻伤。冬季最容易冻伤的部位是耳朵、鼻子和手脚,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温。可采取骑行和推车步行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还要准备一件雨批,除防雨外,还有其他许多用途。
其他装备:为防风吹和小飞虫侵入眼睛,要准备好骑行眼镜。有色的可防强烈的阳光照射,无色的适用于阴天,还有一种浅黄色的专门适用于夜间。准备一个小药箱也是必不可少的。长备药品包括:治疗腹泻、肠胃不适、感冒、水土不服、消炎、外伤,眼药水等药品。如是夏季还应准备一些十滴水、风油精、清凉油、痱子粉等。冬季则要准备一些冻疮膏、&寒痛乐&、姜茶等。如是在西北、新疆等地,要多准备一些饮用水(每天需5到10升)
五、在骑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骑行速度问题。骑行速度要根据全队的身体状况、路途远近和假期长短来决定。一般来说;如果路面平坦,每小时骑行20公里左右。山地或丘陵地形,每小时骑行10到15公里左右较为合适。每天骑行的时间,在开始的3天到一周内,不宜太长。已每天6到7小时,骑行120到130公里较为合适。身体适应后,每天增加20到30公里,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长途骑行后两脚会充血肿胀。休息时要平躺,尽可能把脚垫高,以促使血液循环。如有坡度不大的斜坡,也可头朝下地躺下休息片刻或把脚放在自行车上休息一下。
夏季,由于气温太高,白天骑行体力消耗极大,容易中暑等,不宜骑行。最好选择在早晚骑行。
如必须露宿时,应随身带一个防潮垫。换上干燥的衣裤,穿上雨衣,躺在防潮垫上。并且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穿着汗湿的衣服就地随意躺卧。
在比较干燥的地区骑行时,应在鼻腔内涂抹一些油脂,避免鼻腔干燥,保障呼吸顺畅。夏季骑行时,如感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烦躁心慌、恶心呕吐、舌干口渴、出虚汗、心跳加快等症状,要迅速到阴凉处躺下休息,马上服用一些十滴水。等身体恢复后在逐渐活动。切记不可用扇风法降温。
冬季骑行时,如感到皮肤发痒、红肿、麻木甚至起水疱时,要尽快用冻疮膏轻轻涂抹并做好局部保温。切不可因发痒而使劲搓揉。
长途自行车旅行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半路病倒,自己遭罪不说,还会连累同伴。
长途骑行,感到身体疲劳,腿脚乏力时要及时休息调整。否则因控制能力下降,容易造成翻车、撞车事故。
长途自行车旅行中保持警惕性,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照相机等贵重物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疲劳、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往往容易出现松懈、麻痹等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否则可能不仅是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还可能误事。
以上是一些有关长途自行车旅行的常识和基本知识。如果你计划要进行自行车长途旅行。一定要了解更多的资讯,向有经验的伙伴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再上路
不适合自行车旅游的人群
1、有心脏病者 有心脏病的人忌做剧烈运动。
2、有癫痫病者 如果在骑车时突然发病会带来很大的危险。
3、做过脑部手术的人 脑部手术后,有发生癫痫的潜在危险。
4、高血压者 有高血压的人骑车有突然脑溢血的危险。
5、患闭塞性脉管炎者 此种疾病的病人不宜长时间运动,否则会引起腿部(主要是小腿肚和足尖)疼痛。
6、孕妇 孕妇身体不灵活,容易发生危险,且一旦发生危险就后果严重。
1、带上足够的水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耐力运动,在这种酷热天气下的活动,更加对车手提出了考验,特别是在防暑防晒方面,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特别是酷热天气,使得车手的排汗量很大,需要大量补充水分,而普通的骑行水壶就显得容量不够了,因此,再长距离骑行中一定要带够水,用水袋是最好的办法。
2、防晒同样很重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晒黑不要紧,关键是不能晒伤,所以应该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水防汗的防晒霜。
3、注意补充能量
另外,长距离的骑行,高温,缺水使得车手很容易耗尽体力,而这种状态下,人的胃口是很差的,基本上不想进食,所以需要一种特殊的食品来维持体力,因此能量棒成了首选,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莫过于美国的宝德能量棒,它是美国国家自行车队,铁人三项,和中国登山队的必备装备。
4、不要马路上锻炼
骑车锻炼时不要选择市区马路作为锻炼地点,因为汽车尾气及尘土对运动中的人危害极大。骑自行车时,由于运动量加大,心肺功能增加,如果无法避开废气和尘土,那么被动吸入的有害气体将会随着心肺功能的加强而快速传遍全身,进而毒害到全身脏器。短期内使人感到心里不舒服、干咳;时间长了人会头疼、浑身无力。长年累月在马路上骑车锻炼,被动吸入的废气还可能引发肺部疾病。
处在生理周期中的女性,因为身体抵抗力较弱,所以不适合在污染严重的马路上从事这项运动。夏季日晒强烈,容易中暑,也不适合选择马路作为活动地点。
5、保护装备要齐全(骑行服尤其重要)
因为头盔能有效降低摔下车时发生脑震荡的几率,所以美国保险条例中规定骑车必须戴头盔,否则发生意外无需赔偿。但在我国,骑车者很少能注意到这一点。
除此以外,骑车时常用的护具还有护膝、护踝、护肘和护腕,可以防止行车中发生扭伤、挫伤等伤害。如果把骑车当作运动来做,那么这些保护器具一定要配全。
保险专家提示,自行车运动是一件比拼耐力的运动,长途骑行容易造成疲劳,引发意外,在进行自行车运动的同时一定要慢行、遵守交通规定,体力不支尽量停下来休息,长途骑行最好购买一份自行车运动保险,或者购买一份意外保险来保障骑行安全。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13767
关注: 3 人山地车骑行标准姿势及注意事项
山地车骑行标准姿势及注意事项
1、座垫是用来“靠”不是用来“坐”的这个说法太绝对化。准确说,当腰部角度低,腿部承担了身体大部分重量,以及缓冲震动冲击,我们是浮坐在座垫上,也就是一般人说的“靠”。一些车友会建议新手把车把调低,座垫调高,并建议使用窄而硬的“专业座垫”,认为这样专业。采用这样的姿势和座垫,当腿部力量不够时,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转由臀部来承担,会阴这时承担着较大分量的体重,对身体不利。车友多是郊游旅行的长时间骑行,即使不是新手了,也少有人腿部力量强大到长时间的骑行里,能够由腿部来承担大部分身体重量。大多数情况下,身体的重量主要由座垫的承担,我们更多的是“坐”在座垫上,而不是“靠”。所以我们在选择座垫的时候,不要片面的去追求所谓的“专业”。 山地车骑行标准姿势及注意事项2、为了避免压迫会阴,要把座垫角度向前倾。座垫前倾,坐骨会往下滑,坐姿不稳,这时需要手臂用力把身体推回来,就像是把身体挤在车架中间,长时间这样的骑行,对手和肩会带来伤害。这种坐姿减少了坐骨和座垫的接触面,压强增大,更容易导致屁股痛。并且,一旦需要改变重心,如下坡时,坐骨往下滑,身体向前,手往后撑,会抑制转髋的动作,不利于操控,并影响腿部发力踩踏。座垫前倾,屁股和座垫的接触角度差不了太多,对会阴压迫减少有限,但付出了操控、手、肩、腰劳累的代价。正确的方法是先把座垫调水平,然后按自己的骑行感觉,稍稍前倾或后倾调节,找到适合自己的座垫角度。一般来说,前倾或后仰的角度不宜超过5度。我一般习惯稍微后仰,我认识不少资深车友也是这样。正确的骑行方法和适合的座垫,角度稍后仰不会对会阴产生过多压迫。3、贵的座垫更好。自行车产品分类很明确,不同座垫的功能特点不一样。有些更适合旅行,有些更适合运动,有的适合山地等等。一般来说,最贵的座垫是针对比赛使用,除了考虑舒适性,更多还要考虑对成绩的影响:轻量化、较硬的表面、大小形状适合腰部角度很小的骑行姿势。大多数车友是休闲类的骑行,需要一个大小适中、软硬适中、人体工学上的考虑更多是健康和舒适。休闲运动骑行的姿势和强度,而选用了一个竞技用途座垫,并不适合。贵的产品成本高,但是这个高成本不一定对你有用。 山地车骑行标准姿势及注意事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座垫骑行时,人与自行车接触在三个部位:车把、座垫、脚踏。身体重量由相应身体部分承受:臂、臀、腿。臀部的受力前部是会阴,后部是坐骨。我们要合理的分配各个部分的受力,达到最佳效果。座垫接触人体最重要的部分,不同骑行姿势需要身体重心变化也和座垫密切相关。如上下坡、过弯、过障碍,臀部会随着身体重心的变化,在座垫上前后左右的移动,不断的转髋。一个好的座垫,会完好的对臀部承托、符合臀部的曲线、不影响踩踏、在身体重心需要移动是起到协助作用,利于骑行速度和操控的要求功能。同时,还具有舒适性,对会阴部位有释压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致力于游乐行业发展,开拓创新
作者最新文章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山地车骑行技术1.docx 4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鞍座鞍座的高度由骑行状况来决定■基本位置?坐在鞍座上面,把曲柄放在鞍座管道的延长线上,把脚跟放在脚蹬上。在这种姿势下能够把脚伸直的话,这就是你的鞍座的某本位置。这种调整用在重视踏蹬的场合。 伸屈膝盖时,弯曲度越小膝部越轻松,踏蹬也一样弯曲度越小越不易疲劳,膝部的旋转也顺畅。但是,不要把鞍座升得太高,因为太高时很难适应路面的一些状况,例如遇到裂缝处,有时也会弄伤膝盖的背面。■速降/上、下较剧烈的地方 比基本位置再降低5~10cm,使得坐在鞍座上时脚底的1/3能够接触地面,其作用是易着地。trial时鞍座越低体重移动越方便,山地车的操作性也越好。右相片:(上)踩蹬为主时的姿势。(下 )操作性为主时的姿势。左相片:下坡时鞍座的高度,应该使臀部很顺利地往後退。?鞍座的方向/前後位置/安装角度 ■方向:如左图鞍座的中心线与车架横管的中心线同在一条线上。■前後位置:鞍座的中心或者稍向後。(如左图鞍座和座管中心一致)■倾斜:如左图鞍座的上面与地面平行。以上内容供作参考,因为鞍座的位置,安装角度等个人各异,应该边调整边试一试,调整至自己认为满意为止。※调整方法:如右相片用六角型板手,扭松鞍座下方之螺丝来调整。每次调整后一定要注意,扭紧座位时,鞍座是否呈直线。握把根据要求调整握把的高度、角度、宽度。然后乘骑,再调整,再乘骑,再调整至自己认为满意之止。握把的高度●基本:握把及鞍座的高度相同。◎初学者或者自行车旅行时稍微高些。◎自行车选手要低些,但是不可以太低。●调整握把手高度 把6mm的六角型板手插入在车把立上方之六角孔内,逆时间方向旋转时,其内的螺丝被扭松,车把立可以上下移动,假若生锈粘在管道上而不能动时,稍微扭松螺丝,从六角型板手上方叩打螺丝就可以取下。或者向里面注入润滑油。握把杆的安装角度握把杆的调整,应该骑自行车后,根据自己情况来决定,如弯曲部分与地面平行,或者稍微向上弯等。※把手杆角度的调整山地车通常使用3°、5°的但也使用弯曲度为10°的。 握把的宽度握把的宽度:肩宽再加上5cm(两边)。市售的握把宽度主要是600mm。假若太宽则切断两端,切断时边调整边切断。以座的姿势上坡时,握把的宽度同于肩膀的宽度时,比较容易拉握把。 握把的固定和装脱●握把的固定为了防止骑行当中握把脱落或者旋转,用粘合剂粘住握把,或者用铁线拧紧固定。剪断铁线时余留1cm左右,并把它插进握把内。●握把的装卸假若握把扭得过紧,无法解开时,把水注进握把与杆之间,或者用空气压缩机,向握把侧的孔内压入空气,增加握把的内压,注入空气要封住另一侧的握把的孔。?假若握把己经很陈旧,不再使用时,用刀把它切开,但要小心不要弄伤杆。刹车刹车杆的角度坐在鞍座上伸手(呈直线),伸出手的延伸的位置上装刹车杆。此位置能减轻手腕脖子的负荷,也容易刹车。※刹车与握把之间约留一个手指的空隙,若太窄会夹到手,太宽不易刹车。刹车杆的调节       安装角度的调整调整以前,把它降至比水平位置低30°~45°的位置上,然後用六角型板手拧松螺丝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上。握手宽度的调整如相片,调整车阐外侧的握手宽度的调整螺丝。注意不同的配件调整的方法不同。车轮车胎的调整自行车各部件中,调整效果最大的是车胎。在车胎部件中比较容易调整的是车胎、内胎、车圈、车圈带。车胎有各种性能,根据骑行情况,注重其中的某个性能。车胎大致可从外胎面形状及粗细来选择。? 由胎面形状来选择胎面形状性 能用 途独立块[1]片块横向而长,间隔宽。 该轮胎着重於驱动传达力和制动力。除泥的性能佳,但是增加脚踏的负荷,踩起来重。硬路面上的DH、DS、XC的後轮来使用。有精力的人也可用於HC。操作会变得重,不大适合于前轮。独立块[2]片块的大小其乎相同,间隔均等。抑制驱动传达力和制动力。操作性佳。?适合於XD、DH、DS、HC等竞技,也适合於自行车旅行。 中央片块[1]在车胎的中心部分片块以竖方向排列。减少滚转时的阻抗,虽然驱动传递力减少,但操作变得轻快。适合于马路上的XC,或者平地环行。也适合於从街道到山上的自行车旅行。中央片块[2 中央片块连结在一起。减少滚动阻抗。路上的骑行变得轻松。主要适合于路上的骑行。一般的非公路上的骑行也可以。没有片块而只有细沟。只适合於街骑,阻抗降至最低。沟是用来切水。适合於街骑。不适合于非公路上的骑行。按粗细迭择车胎粗车胎能增加握力,但加重阻抗及重量。细车胎阻抗少,在平坦的路上行走较顺利,但抓地力较弱。虽是同样的片块形状,粗细不同,性能也不同。粗车胎(2.25~ 2.0)中粗车胎(2.0~1.9) 细车胎(1.75~1.5)在硬的路面上能够发挥缓冲及抓地力。在软路面能够抑制轮胎下沉。重量与阻抗将会增加,因此适合於有体力的骑手。街道上能进行稳定的骑行。山地车车胎的典型尺寸。  能够降低路面阻抗,适合於稳定的街道或者非公路上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92页67页109页132页80页67页119页188页80页298页【转】关于山地车骑行中的问题
查看:11587 | 回复:10
女性骑手的胜利方程式女性骑手比起男性骑手「体力的功率少而体重轻」。女性骑手用的车子要轻,避震器、装盘刹重,总之尽可能要轻。女性骑手的胜利方程式应该是hard tail+SID+typeV刹。
 IBM的车把立,这种角度较适合女性。
对女性来说V型刹较合适。
ROCK SHOX的SID是减重手段之一。
SPECIALIZD的标准型最适合女性。
你的把手会不会太高?不少人采用700毫米的长把手,以及有角度车把立,好象是摩托车般的姿势。这种姿势坐在鞍座上下坡还可以,但是自由调整的副度则很小。要想体验调整车子的乐趣,这种姿势就不适合了。想体验调整车子的乐趣,建议采用如下的方法:把BB当成均衡的起始点,尽可能坐在车子的中间,为了达到其目的,把手宽度为肩宽再加上两个拳头(约600mm),这种姿势会使人感到狭窄而不稳定,但是肩膀和腰的话动较灵活。把手的高度是「BB至车头管之间的距离」为基准来取得的数据。这个数据与减震器等无关,对所有车子都能保持同一姿势。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合与每个人,只供参考。
※在此所指的数据是:ISTON MG60车把立,突出50mm,角度25°。把手选择2.5英寸,BB至车头管之间的距离是660mm。
 车胎粗的话变得很重是吗?是的。关键是阻抗的问题。按道理细的应该好用,但是过于细的话,无法享受到骑的乐趣。最好的方法是备有柏油路用车胎和山泥路用车胎。根据情况分别使用。虽然是同样粗的轮胎,胎面凹凸较少的抵抗小,使用山地车用车胎较好。
车胎的种类有那些?车胎的分类根据以下的状况分为3大类
1.硬柔性& && &2、尺寸& && &3、形状
车胎越软对地面的抵抗越大,抓地力越好。但是磨损快,滚动性差。硬的话速度快,但是抓地力差。
关于车胎的尺寸。26英寸为基本尺寸,幅度则有多种。粗的稳定性好,但是和地面的接触面变大,速度不够快。
细的稳定性差,但轻快。遇到下雨时,虽然很想有个粗的车胎,但是1.9英寸或者更细一些的车胎不容易沾上泥土。
关于车胎表面的形状,有个人差异,应注意各种胎面形状对自己的骑感的反应。一般来说形状较为均衡的好一些。假若你是通常骑在马路上,采用带绞面形状,或者中间有山峰形状的较好。另外,最近的车胎的设计分有前后轮,不要搞错,否则别人看不起你呢。
grip shift好呢?还是rapid fir好呢?这两种变速器是现在的主流。选那一种好呢?要看个人的喜爱。现在简单比较一下不两者的优欠点。 rapid fir(plus)grip shift优点⊙指数较清楚,变速容易决定。 ⊙只用手指操作方便。
⊙假若使用禧玛诺,和拨链器的相应可能会好些。
⊙有指数器。
⊙选择等级的范围宽。
⊙不用手指也能够变速。 ⊙可以选择变速杆,也是一种乐趣。
⊙假若习惯使用它以后,变换齿盘变得很容易。
⊙把手周边变得简单,没有多余的东西。
欠点⊙手指需要稍微离开握把。 ⊙把前部从内侧一口气拉上来时,需要用力。
⊙以前的怕下雨或者泥土,但是现在的稍微有改善。 ⊙要习惯指数器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时间。
⊙用姆指和食指来扭shift环不容易操作。
⊙像是小孩子使用般,也许有些人不喜欢用。
我想换V刹,商店要我把刹车杆、变速器也要换,有必要吗?一半对,一半骗你的。 V刹效果很好,由于太好了,装或者卸下时需要特别小心。以往的刹车器假若只换刹车器本体时,不能进行刹车的微调整。因此刹车杆要换成与V刹相对应的东西。例如你的rear的链轮是7段的旧款式,需要额外支出费用。
正常的更换方法:
使用V刹专用杆,需要换杆。→rear为8段因此要更换链轮和花鼓。→rear8段对应于哈意巴C因此要更换曲柄和链环。→链条换成IG→要和外观配合,也需要更换前变速器。→有时候BB也需要更换。按照上述的正常的做法,需要4,000~5,000元!!这是产家的策略!
你不要着急!以下告诉你节省钱的方法,供作参考。
●不使用V刹专用杆
有的商店出售V刹用配件。用它来代替V刹专用杆就便宜许多。只购买V刹本体就可以了。
●杆使用V刹用杆
虽然是一体成型的刹车杆,但是shift部分可卸下的也有的。例如DX以上(LX.XT更加没有问题),有出售专门把它装在把手上的配件。假若采用此方法,只购买V刹本体和V刹用杆单件就可以了。
●杆使用V刹用杆的方法
购买V刹和8段shift套装。这些完全可以用在7段上的。请试一试看吧。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车架能否适应于V刹。有几处需要检查。
1.在上管的靠近鞍坐的地方有无变速线hanger。
2.其hanger是否在车架的左侧。假若是在右侧的话,需要些技巧。
3.V刹比起canchi(L字形状的杆的一端作为操作点起动的刹车器)stopping功率大,因此有时候车架忍受不了。较极端的场合,车架变形。装上V刹后,车架发出异常的声响说明车架发生问题。严重的情况是车架被破坏。
我的身高为158公分,购买什么尺寸的自行车好呢? 车架的尺寸小的话,可以拉长坐管,另外,身高和上管的长度、车轮的等级也有关的。最好的方法是试骑各种尺寸、型号的车子,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车子。另外,站立在鞍坐上,从股间的空间有5~10公分的较好。
有个人看了一眼我的山地车,就说你不走山路吧,我的确从来没有在山地骑行过,他为什么知道呢? 恐怕看了你的车子的刹车杆的角度吧。假若经常在山地里骑行的话,采取站立姿势的机会较多,因此刹车杆过于低的话,手脖子会痛如。相反街骑时通常是采取坐的姿势,刹车杆低的较好。假若你骑的是酷的山地车,稍微改变一下刹车杆的角度,就不会被人看不起。 时要带些什么?当天回来的自行车旅行时,需要带的东西如下。
饭盒、(饮用水和普通水分开带)、破肽修理工具、随身工具类、雨具、筒类、头盔、手套、防尘或防晒眼镜、零食、、圆规、钱、急救用品、大手帕。
假若想减少携带的东西,或者很有信心者可以少带一些;相反,不大放心者,根据自已的情况多带一些东西。
 自行车旅行时背着挎袋骑行很累,有什么好办法?背着重的挎袋骑行的确很累。按行李的分量来说,应该是系在腰上的袋、挎袋、背袋的顺序。减少负担的话,应该是系在腰上的袋、背袋、挎袋的顺序。当天就回来的旅行,带稍微大一点的系在腰上的袋较好。挎袋、背袋只适用于街骑,不适合于旅行。
 我准备自行车旅行,每天能骑行几公里?体力不同,所骑行的距离也不同。一般是1小时骑行25公里。初学者休息时间最好是每隔1小时休息一次。因此1天约骑行40公里。另外,在何处慢慢骑行,何处欣赏风景等也应该考虑在内。
 想买拆叠式帐棚,什么样的较好。个人的喜爱各不同,首先考虑的是居住性、其次是拆叠后的体积。用在自行车旅行时,虽然居住性差些,应该优先考虑重量,最好是2公斤以下。
 对近视眼者的建议最好是隐形镜片 & 防尘镜。不喜欢用隐形镜片者,可以使用在防尘镜的内侧,贴上你的度数的镜片也是可以的。另外,有时会遇到尘埃较多的路线,因此眼睛好的人,防尘镜应该是必需品。
广告上常见到「只有前三角是铬钼钢」「只有前三角是铝」的表示,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只有前三角使用铬钼钢,或者铝。
有些厂为了降低成本,只在某部位使用铝,但是从宣传广告来看,好象铝制车架,因此购买时小心,细心观察各部位,尤其注意价格便宜的山地车,记住一分钱一分货。
我身高158公分,那些尺寸适合?假若是公路自行车,理论上讲的话,股下-20公分的车架较适合。山地车的情况时有些不同。例如车架尺寸小的话,可以加长坐管,调节上管的长度,车轮等各种条件互相配合。较好的方法是骑各种尺寸的车子(借用朋友们的车子),寻找适合于自已的尺寸。选择时跨上上管时,股间的空隙约空5-10公分较好。
骑车时屁股很痛!你是不是生痔?假若肛门真的很痛建议你检查一下。假若不是生痔,坐在鞍座上的姿势,向前后调整,找出合适的位置。假若姿势不适当,总是有些地方感到不适服。平时很少骑车的人,骑车时开始时会痛的。
我购买山地车时商店的人说,假若用山地车任何斜坡都可以轻松上去。结果买回来发现上坡很辛苦,是不是买给我的不是山地车?可能不是山地车。假若是山地车,坡度为45度,倾斜面为8度,距离10公里等较为难度大的斜坡都能上去。但是想轻松上坡还要经常练习才好。每天早上在踩踏车上踩踏2小时。周末要到山上最少骑50公里。上下班最好骑自行车。
我很难上斜坡,站立姿势上坡好呢?还是坐着上坡好呢?
各人各异,有些人喜欢坐着上坡,有些人喜欢站着上坡。最好两种方法都会,有时更换动作时,精神也得到放松。要注意从坐着姿势更换成站立姿势时,会消耗体力,因此你改变为站立姿势后,一直保持该姿势到最后才好。
上坡时坚持到顶点,有什么办法
上坡时坚持到顶点,要有如下几点。
1)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2)假若你参加比赛,必顺先看好地形。
3)不要用力踩踏,要顺畅地踩踏。
4)SPD是必需品。
为什么脚会吊起来呢?
原因bike9不清楚。太累了,或者急忙上车时会发生这种现象。据说体内缺乏钾时会出现这种现象。经常发生这种现象的人,建议吃些含钾较多的食物。比赛当中吃香蕉的人较多,原因是香蕉是含钾较多的食物。
骑自行车时突然身体不能动,这是因为太饿!补充营养要发生饥饿以前,而不是饿得不能动时才补充。
要上倾斜度为30度的斜坡时,齿轮比多少较合适?
<font color="#度的斜坡相当厉害。每个人的脚的力气不同,情况也不同,很难简单地回答。建议用较重的卤轮比来拼命上坡,感觉到快要不行时,逐渐减轻,也可以从后轮开始减轻。关键是要掌握好何时开始减轻,已经到 达精疲力的程度时太晚了。
front outer─rear inner
front inner─rear outer的组合会损害链条不可取。
change有前后两个,为什么呢?
bike9也不大清楚。但是有两个的确好用。例如,起伏较多的路线时,开始上坡时从center&center开始,路线变成登坡时,逐渐降低。 以front center前进,尚未完全下以前,改换为front inner。到达山顶后下坡时成为front outer,这是因为尽量防止下坡时齿轮松弛。总地来说是以下情况,供作参考。
outer─拍油路及非马路的下坡。
center─非马路
inner───非马路的陡坡
第一次骑山地车,骑得不够好,具体地说,在马路上骑行时,旋转数是90次/分,骑行时上下摇摆,不能够进行有节奏的骑行。
你所说的内容来看,慢慢骑行时上下摇摆,看来不是体力问题。请按下述方法调整试试看。
○避震器过于软
避震器的调整,在马路上稍加体重在车上骑行时,会感到有些摇摆而不舒服。假若能够调整的话,避震器调整得硬一些试试看。
在马路上骑行时,车胎的空气压要硬些较好。
按一般的说法,山地车的鞍座的高度,脚能够刚好放在脚蹬上。这种姿势适应于山地,在马路上骑行时,山地车的鞍座的高度,脚跟放在脚蹬上时,膝盖稍微弯曲。
脚蹬不是踩下去,而是旋转。
我第一次买了山地车,想上下班时用,但是比起以前用的越野车,速度不理想,虽然采用较重的ront outer/rear outer,但是总感觉到轻,好象只是提高旋转数吧了,脚很累,山地车是这样的吗?
山地车就是这样的。和越野车比较,山地车是相当慢的,越野车和山地车的齿轮比是一样的,但是车胎不同。越野车所使用的是称作700C的比山地车大的车胎,因此以同样的速度来踩蹬的话,越野车当然快。再有山地车的车胎粗,胎面的纹也粗大,和路面的磨擦大,虽然很微前避震也成为能量的损失,因此速度相当慢。
上下班时想用山地车,首先应该用细的轮胎。在胎面的纹也应该是较易滑行的,关于齿轮比的调整比较麻烦,简单体说前齿轮采用大的,但是你要在非马路上骑行时会变得很辛苦。
骑自行车会腰痛吗?
骑自行车时鞍座低时腰会痛的。首先要纠正姿势。鞍座的高度,一般的概念是整个脚底着地较好。初学者较安心。但是较好的是踩蹬时脚稍微弯曲,这种高度脚尖稍微碰到地面,开始时也许会感到怕,小心试一试。
其它原因可能是握把太远。把车把立改短,或者稍微提高角度。变更车把立时要特别小心,因为车把立的尺寸稍微改变几毫米,也会影响骑感。不要一下子剪短太多。
其它引起腰痛的原因是背部的肌肉和上臂、腿内侧的肌肉强度不足。应该加强这些部位的锻炼。
我买了鞋底有自动锁扣的运动鞋,尚未掌握要领,如何踩蹬好呢?
说起自行车的踩蹬,很容易理解为「踩」。曲柄是旋转360°,单是从「踩」这个字来理解的话,踩的位置应该是曲柄呈水平状态时。实际上有效率的踩蹬,应该是曲柄很有节奏的地旋转。
开始练习时,不是有意地踩,而是有意地拉上去的要领试一试。然后是有意地用曲柄画个漂亮的圆的要领试一试。
有没有练习DH的简单的方法?
简单的方法是多练习DH。最好是到场、滑草地练习。这要花很多钱。平时加强各种练习,如肌肉不够力,那么加强肌肉的锻炼。想提高技巧的话,也可练习BMX、双人弯道等。
用山地车下阶梯时,是否禁止使用刹车器?
前刹基本上不可以用。以站立姿势,腰及重心向后,不用刹车器,一口气下阶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也可以调整速度,害怕时动动停停后刹车。
山地车比赛有那些项目?越野赛(Cross-Country)&&在野外的大自然环境下进行,赛程全长通常大约在16至24公里之间,其中不少于1/4的赛道是未经任何人工修葺。所有比赛的诀窍都是恰到好处得沿着既定的轨道,避免多走冤枉路。
山地速降(DOWNHILL 简称DH)&&很高的速度在复杂多变的山路上迅速滑降的竞技。
攀爬(TRIAL)摩托车、BMX般的TRAIAL竞技。骑着专用的自行车,脚不着地攀越障碍如岩石、园木、汽车等像是曲艺般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双人弯道赛(Dual Slalom) 与滑雪比赛同名项目十分类似--前者是车手分别滑下一条下坡的赛道然后计算最短时间完成者胜出。后者是两名车手在两条并列的下坡道上同时滑降,以Z字型边行驶边飞跃土坡,最先到达者为胜。
Dual& &1998年开始成为世界杯的运动项目。容易被人误认为双人弯道赛,这种竞技没有旗门。比赛路线非常复杂,业余爱好者较难于应付复杂的路线。
耐力赛& &在国外较流行的竞技。几个人形成的小组之间,或者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骑行多少圈的竞技。所规定的时间有2小时~24小时等,线圈的长度有各种长度,像是过节日般,能够享受较长时间的乐趣。
比赛过程中发生的破肽基本上自己修补。因此长距离比赛时要带上打气筒和备用内胎。有经验的车手修补车胎非常快,用不到5分钟。想练习DH如何好呢?不少人不喜欢登坡,但是很喜欢速降。在北方最好的方法是夏天到滑雪场去练车。在南方则到滑草地练习。遇到登坡时几乎下车推着自行车上坡,我忽然想下车推着自行车上坡,也许比坐着车子上坡更快也说不定。我的想法对吗?假若你的车上装有自行车用计时器时能量了解到你前进的速度。假若你是以很轻的齿轮比登坡,速度一般为7Km/时。一般的步行4Km/时,因此骑着自行车上坡还是快过推着车子上坡。反过来你能够超过7Km/时的速度推着车子上坡的话,推着车子快过骑着车子登坡。
有些比赛项目特别加入不能骑着车子的路线,例如阶梯等,选手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迅速扛着车子跑上阶梯,动作快的选手扛着车子也快,推车子也快。动作慢的选手扛着车子较慢,下车推车子也慢。
假若你想推着车子上坡,要快快上坡才行。
大的马路上练车时的注意事项&&<font color="#)在大城市的马路上练车基本上在汽车道上练车。假若想骑在有高低不平的地方,也可以在人行道上练车。但是在车道上练车,可以应付忽然发生的跳出来等紧急情况。
2)有些自行车的把手往上。这种车子的特点是视线向着前方,在马路上骑行时方便。但是这种车子的把手较宽,要穿过车子与车子之间时较为困难。最好剪短,或者使用向下的把手。
3)最好穿上鲜艳色彩的运动衫,突出你的存在。
4)关于车胎凹凸较少的平坦的适合于在马路上骑行。但是下雨天较危险,也可以使用中间有凸出面的。
5).虽然是自行车,应该适应于汽车的流动。
6)隧道是非常危险,没有步行路线的隧道,假若没有把握最好推着车子走路。
7)带上头盔较安全,心理上也会感到安全,因建议带上头盔。也许有些人不爱带头盔,近来不少形状&酷&的头盔,显得很时麾。
8)鞍座的高度脚尖能够着地的程度,骑起来轻快。假若不习惯的话,鞍座的高度再降低一点,使整个脚板都能够着地。等到习惯之后再升高就可以了。
9)很多情况是从马路边上的傍道冲出来的汽车相撞,对没有信号的傍路要特别小心。
10)有些避震器加上体重时车体会摆动,要小心。
鼓励分享 &&驴币 + 6
很专业的说。。。
坐下学习!
很专业,就是每行丢了几个字,看着费劲。
楼主辛苦,学习了
很专业,就是每行丢了几个字,看着费劲。
陆地上的青鱼 发表于
哦,没有注意,我从别的地方粘过来的,呵呵
学习了,好帖子
呵呵!学习了~~~~~~~~~
绑定QQ账号,轻松分享到QQ空间与腾讯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骑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