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三分线漫画哪个位置离篮筐最近?

三分线——给矮个子们一个机会
伯德在三分大赛上的风采
  围绕着这条半椭圆的弧线不仅衍生出众多战术,更让一大批球员在这条线后成为英雄。  科尔职业生涯的三分球命中率排在NBA第二位,他的名言是:“远投对于我来说是对身体机能的要求。”  起源与测试  早在1933年,美国俄亥俄州蒂芬市一个叫赫尔曼·塞吉的人就提出了三分线的概念。当时的篮球运动只有两分球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场上任何一点投篮命中都只能得两分。这样的规定导致大个子球员更愿意打篮下,因为篮下得手同样是两分而且还容易得多。有感于篮球比赛里的这种风气,钟爱篮球的塞吉开始思考出台一种新的规定,用来限制高个子球员频频打篮下。  塞吉的构想在当地举行的一场高中篮球赛里付诸实施。他以篮筐为圆心,以4.5米、7.5米为半径画了两条弧线,这两条弧线把一块半场分成三部分,并且规定在半径4.5米的弧线内命中得一分,4.5米与7.5米的弧线之间命中则是两分,而7.5米之外可以得到三分。尽管这场比赛的影响力不大,但是这种新的计分规定还是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可惜的是,新设立的三分线对于球员们并没有太大的新引力,因为球员们不可能在一场比赛里就能扭转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而且7.5米的三分线对于高中生来说确实远了些。  日,在NCAA一场哥伦比亚大学对阵福特汉姆大学的比赛里,三分线被再度用来测试。(见下图)可惜的是,这个篮球场上的新生事物还是提不起球员们的兴趣,他们更习惯在离篮筐较近的位置出手。&  登陆职业赛场  三分线第一次出现在职业赛场是1961年,当时的ABL(美国篮球联盟)为了在职业篮球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在联盟成立的第一个赛季就引进了三分线,以此作为自身联赛的特色来吸引观众。但是三分线并没能够给ABL带来好运,这个篮球联盟仅仅维持了一个半赛季便于1963年宣告解散。尽管如此,ABL还是作为最早使用三分线的职业篮球联盟被写入篮球运动的历史。  可喜的是,三分线在职业赛场上的旅程并没有结束。ABL解散以后,另外一个篮球联盟EPBL(东部职业篮球联盟,也就是今天美国大陆篮球协会、即CBA的前身)于1963—64赛季增设了三分线。这时三分球的影响已经开始扩大,不论是室内球馆还是露天赛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种“非传统”却高回报的得分方式产生了兴趣。三分线对于篮球运动改变的进程正在悄然上演。  在ABA发扬光大  先后经历了两个职业联盟的“洗礼”,尽管三分线已经在球员和观众心里有了分量,但是低一级的职业联盟还是不能给三分球提供足够大的“舞台”。真正让三分球这一规则“步入春天”的是成立于1967年的ABA(美国篮球协会),当时的ABA正值创立之初,面对NBA这个已经成立20余年的“大家伙”,想要争抢市场就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于是ABA&将标新立异作为自己的市场定位。  当时的NBA正处在以拉塞尔为中心的凯尔特人独霸联盟的时代,秉承着学院派刻板的球风。在NBA大行其道多年的“传统篮球”面前,ABA毅然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在ABA第一任总裁乔治·麦肯(球员时代曾经是NBA湖人队的著名中锋,被称为篮球史上第一个超级巨星)的敦促下,联盟不仅在比赛中使用花里胡哨、令人眼前一亮的红白蓝“三色球”,还敏锐地把握住当时NBA还没有设置三分线的时机,率先将三分线引入联盟之内。不仅如此,ABA还在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方面下足了工夫,一反过去篮球比赛“一板一眼”的打法,鼓励队员们扣篮、展现自己。随着ABA联赛的火热进行,扣篮、三分球也开始大行其道。  乔治·麦肯后来回忆道,几乎贯穿整个ABA时代(1976年ABA与NBA合并),扣篮与三分球都是联盟与NBA竞争的重点策略。  NBA三分距离:先缩后扩  鉴于ABA在引进三分线方面曾经取得的成功,到了1979—80赛季,NBA正式宣布将7.25米远的三分线引入联盟。日,凯尔特人主场对阵火箭的比赛里,主队后卫克里斯·福特有幸成为NBA历史上首位命中三分球的球员。三分线的引进给NBA比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仅使得进攻手段更为多样;而且由于远投威慑的存在,防守范围大大外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突破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三分球增加了比赛的悬念。三分球还使得NBA在攻防两端的激烈程度明显提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三分线的引入很快促使联盟内诞生了一批远射好手,超音速队的后卫弗莱德·布朗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成为1979—80赛季命中三分球最多的人。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远投更是成为比赛中重要的一环,三分好手不断涌现。三分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最终被联盟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全明星赛上列为比赛项目。拉里·伯德在1986年首届三分球大赛上夺魁,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位“三分王”,此后两年他又连续封王,在首位“三分王”的基础上升格为首位远投“三冠王”。  NBA引进三分线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比赛更吸引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防守风格越来越强硬、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导致比赛的平均得分有所下降。“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一度严肃地表示:“如今NBA比赛的得分下降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  得分下降的事实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球赛观赏性下降的种种疑虑,迫使联盟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最终,联盟得出了鼓励投篮的做法,具体的做法是缩短三分线离篮筐的距离:即从1994—95赛季开始,将原本7.25米长的三分线缩短为6.7米。“缩水”三分线对于增加投篮效果显著,更多的球员敢于在三分线后一试身手。一大批日后被认为有“成色不足”嫌疑的三分投手粉墨登场,魔术队丹尼斯·斯科特于1995—96赛季在新的三分线后投中了267个三分球,创下了当时NBA个人单赛季命中三分球最多的纪录。  让联盟始料不及的是,三分线缩水逐渐显出“矫枉过正”的趋势。1993年时,远投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仅有165&次,出手最多的人也不过292&次。而仅仅在三分线改变的首个赛季,远投榜上的前五名平均出手次数就升到了258次,出手最多的球员竟然高达425次。在随后的两个赛季,大家一窝蜂投三分的趋势有增无减。这种情况再次引发争议,不少专家认为,三分球原本应当属于少数球员才擅长的技术,如今人人都在三分线后尝试一把,无疑是篮球运动的倒退。一位专家曾经不无讽刺地表示:“想要看中投,只剩下乔丹和格兰特·希尔了,除了他们两个其他人都放弃了中投。”  舆论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在联盟又一番“头脑风暴”后,三分线在1997—98赛季重新被改回原来的7.25米。  NBA的远投标杆  NBA个人生涯三分球命中总数目前排在第一的是前步行者球星雷吉·米勒(一向以“神投手”著称,也是乔丹时代众多球星里最晚退役的一个),他一共命中了2560个三分球。现役球员中这项指标的榜首是优雅的投手雷·阿伦,目前已命中2230个三分球。雷·阿伦还保持了单赛季命中三分球个数的纪录,他在2005—06赛季一共投进了269个三分球。  单场比赛个人三分球纪录是科比在2002—03赛季对阵超音速以及马绍尔在2004-05赛季创造的全场命中的12个三分球。而单场比赛全队三分球纪录由超音速队在1995—96年季后赛同火箭队的第二场比赛中创下,他们在三分线外一共出手27次,奇迹般地命中了20个。  NBA有史以来单赛季个人三分球命中率最高纪录的保持者是前公牛队的后卫史蒂夫·科尔(现太阳队总经理),达到了惊人的52.4%。他曾在1997年全明星周末的三分球大赛上封王。  全明星三分球大赛也是球员们展示自己射手本色的绝佳舞台。从1986年至今,能够实现远投三连冠伟业的仅有拉里·伯德和前公牛投手克雷格·霍吉斯两人。近十年来远投大赛最好的成绩是斯托贾科维奇与卡波诺分别获得的两连冠,遗憾的是,两人都“倒”在了冲击三冠王的道路上。  NBA关于  三分球的新规定  在NBA快节奏的比赛里,有时候很难判断球员在远投出手的一刹那是否踩线,一旦命中,就会产生此球应当算两分还是三分的争议,以往出现这种情况纯粹靠裁判的肉眼来裁决,录像回放仅作为辅助参考,不能成为判罚的依据。  为了维持比赛的公正性,联盟在本赛季开幕前出台了一项新规定,确立了录像回放作为判断依据的“合法地位”——一旦比赛中出现肉眼无法判断是否踩线的三分球命中时,裁判可以依靠录像回放最终做出决定,从而保证比赛的公平和判罚的准确。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话题:如果NBA延长三分线 勇士必夺冠
文/罗罗越来越多的NBA球队已经习惯把三分球当成常规进攻武器,联盟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三分射手。在这样的前提下,达拉斯小牛队老板马克-库班向联盟提议延长三分线:“三分线对于这批球员来说太近了。大家都开始在离着三分线一步远的位置出手。所以,联盟应该考虑下这个提议。”库里的疯狂三分球带给各队带来困扰库班认为延长三分线,可以进一步拉开场上的空间,让突破和中距离出手增多。他着重指出自己的这项提议并不是要打压三分球,而是为了提升比赛的观赏度,同时库班认为联盟如果延长三分线,并不会导致三分出手数的明显下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分球的发展史。在1945年的一场NCAA比赛中,三分线第一次被使用。1961年,美国ABL联盟成为第一个使用三分线的职业联盟。直到赛季,NBA才开始正式引进三分球这一概念。NBA的三分线正面距离篮筐是大约7.24米,底角距离篮筐是大约6.7米,这也是一直以来很多球员更愿意选择底角投射三分的原因。不过,三分球刚刚出现在这个联盟时,并不是很受重视,毕竟对于当时的那些球员来说,投三分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三分线进入NBA的第一个赛季,三分球的投射比例仅占到所有投篮的3.1%,每支球队平均每场通过三分球得到2.4分,换句话说,一支球队场均还进不了一个三分球。相比之下,2015-16赛季截至目前,三分球的投射比例已经飙升到28.1%,平均每支球队每场比赛可以通过投三分拿下25.1分,两项数据都是联盟历史的峰值。如果此时联盟决定延长三分线的话,难免有给三分球降温之嫌,避免中投成为一项被遗忘的技术。史上三分线变革曾经失败图表1:NBA36个赛季三分球出手次数和命中次数走势表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图表1,这是联盟36个赛季三分球出手次数和命中次数的走势表。红线代表三分球出手次数,黄线代表三分球命中次数。我们可以发现,三分球的投射和命中次数总体趋势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在其中一段时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起伏,而这一段时间恰恰是联盟对三分线进行变革的区间。1994-95赛季开始前,联盟在芝加哥举行高层会议,他们当时的议题是要不要将NBA的三分线缩短。这一议题放在20多年后的今天,无疑是有些好笑,但在当时却有特殊的原因。那时候的各支球队非常强调防守,帕特-莱利的“SHOWTIME”篮球已经逐渐被铁血蓝领的风格所取代。联盟场均得分下降,比赛观赏性也有所降低。针对这一系列现象,联盟竞赛委员会借此会议讨论是否要缩短三分线,鼓励球员多投三分,进而加快比赛的整体节奏。时任联盟篮球运营副总裁的罗德-索恩就在当时会上发言表示:“联盟的平均得分已经连续10年处于下降的态势,球员们更愿意持球,投篮越来越少。球迷们看比赛,当然希望球能动起来,而不是在球员手中停滞。”索恩的阐述确实有道理,1968-69赛季是NBA史上球队场均得分最高的一年,达到122分。到了上世纪70年代,场均得分稳定在109分左右。进入80年代,引入三分球规则后,球队的得分不进反退,NBA比赛的收视率也是每况愈下,屡创新低。眼看联盟的发展受阻,他们不得不图谋改革。最终,联盟将三分线长度从7.24米内缩至6.7米,也就是说正面的出手距离和现在的底角距离基本一致。这样的变革推行了三个赛季,在此期间魔术的丹尼斯-斯科特曾创下单赛季三分命中数纪录(267个)。不过,从变革的成效来看,联盟并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三分球投射是增加了,但越来越多内线球员开始尝试投三分,内线配合也越来越少,那年联盟场均得分是101.4,可是前一年,场均得分却是101.5,得分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还降低了0.1分。这迫使联盟重新审视这一变革的正确性。1997-98赛季起,联盟决定将三分线调整回原先的长度,基本上就相当于宣告这一变革的失败。延长三分线谁受益谁吃亏假设联盟最终决定延长三分线,谁将是真正的受益者?当然,从联盟的角度出发,他们当然希望真正的受益者是球迷,球迷能够看到更精彩的比赛,更愿意买票看球,电视台的收视率能继续上扬,联盟也能因此拿到金额更高的转播合同和不菲的门票广告收入。不过,具体到比赛中,延长三分线的受益者也许还是库里,或者一些能力比较接近库里的神射手。算上对雷霆的那记超远三分绝杀,库里本赛季在30英尺(约9.14米)外合计出手22次,命中11个球,命中率是惊人的50%,甚至要高于他本赛季的三分总体命中率。所以,延长三分线不能阻止库里的三分投射,只会让他鹤立鸡群,显得更加逆天!联盟如果延长三分线,恐怕吃亏的更多是一些“跟风的非专业人员”。这里说的“跟风的非专业人员”主要是指一些大个子内线,延长三分线应该会让他们的外线投射受到一定限制。眼下,不少内线球员都在疯狂增加三分出手次数,这对联盟的长期发展来说,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说难听点,这就叫“不务正业”。图表2请看一下图表2,这是联盟身高6尺10寸以上的球员投三分的趋势图。红线代表的是每36分钟在三分线外出手4次以上的人数,黄线代表三分命中率达到36%以上的人数。我们可以看到擅长投三分的大个子球员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命中率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联盟刚引进三分线的时候,符合这两项标准的大个子球员几乎为零,2015-16赛季,已经有15-20名内线球员分别符合这两项标准。想当初,联盟增设三分线的初衷是为了让小个子的球员也有得分的手段,让比赛更加多样化,而如今,大个子内线的心思都在投三分,内线激烈的对抗越来越少,篮球比赛变成了三分大赛,球迷们真的会喜欢吗?大前锋乐福曾在2012年全明星三分球大赛夺冠必须承认的一点,现在最擅长投三分的勇士队有不少粉丝,但是勇士的比赛风格已经开始备受诟病。看库里刷三分,是一种享受,但如果全联盟的球员都想着来刷三分,这是享受吗?这就好比你刚喝了一碗香喷喷的鸡汤,意犹未尽,但是你往后一看,接下来一个月的菜谱里都只有一道菜——炖鸡汤!那么你还想喝吗?或者你还有那么大的胃口去品尝鸡汤的美味吗?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事情就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联盟的三分球也是一个类似的关于度的话题。根据技术统计,联盟历史单赛季三分出手总数是55137次,照现在的节奏,本赛季这个数据将可能达到58477次,刷新纪录已是必然。三分线延长的现实问题如果三分线确定后移,联盟也必须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的篮球场不够大!ESPN的专家扎克-罗维就曾经在10月份的一篇文章中专门探讨过这个话题,在他看来,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第一是加大篮球场的宽度,这样就能放下一个更远的三分线。罗维认为现在球场的宽度是50英尺(约15.24米),底角三分线和边界的距离只有3英尺,也就是不到1米。如果将底线拓宽6英尺,就可以以篮筐为圆心,划出一个半径25英尺的半圆,这样改变的结果是底角三分的距离延长明显,想必会大大减少底角三分的投射数量。理论上,更宽的球场可以带来更大的进攻空间,甚至可以帮球队多卖一些球票,不过反对的声音肯定也不少,毕竟,世界上所有的正规篮球场都是50英尺宽,这类变革确实有点大胆。至于另外一种方案,那就是保持球场宽度,让底角三分彻底消失。毕竟,在现有的体系里,同样是距离篮筐6.7米,一个角度的出手得到比另一个角度多50%的分数,这本身也是有点怪异。这样的调整恐怕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的比赛战术,让联盟不得不谨慎考虑。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出台一项新的规则,NBA素来是以慢著称。每一项被提议的新规则都将接受联盟的讨论和评测,能够初步通过的就在发展联盟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最后才是由董事会表决是否通过,进入到最终的执行阶段。前一阵针对故意犯规的规则修正,就是在磨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才出台。由此可见,就算是联盟确定要延长三分线,或者增设所谓的“四分球”,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它们都需要通过很长的时间去考量和审核。相信在未来的几个月里,球迷和媒体有充分的时间尽情讨论这一话题,让联盟听到大家的见解和建议。互动调查NBA是否应该延长三分线? 应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的三分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