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激光测距数据北斗卫星什么时候民用开始有

卫星激光测距仪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卫星激光测距仪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卫星激光测距仪是以激光器为光源,测定地面测站到有合作目标的人造卫星距离的仪器。
卫星激光测距仪
satellite laser ranger
定  义
以激光器为光源,测定地面测站到有合作目标的人造卫星距离的仪器。
测绘学(一级学科),测绘仪器(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审定公布
英文名称:satellite laser ranger
测绘学(一级学科),测绘仪器(二级学科)卫星激光测距简介
已有 3388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 空间大地测量
&&&&卫星激光测距,与物理原理有关,与光、机、电有关,可以这么描述一下:&&&&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当安装了反射器的卫星像排好了队从天空掠过的时候,我们就用发出绿色激光(波长532纳米,一纳米等于10的负九次方米)的天文望远镜瞄准它、跟踪它。瞄准、跟踪都是依靠计算机操作的,观测者的任务就是修正误差,以便于得到更多的可以利用的信息。在观测室内的微光电视上,卫星,或者为我们指明方向的北极星就是一个发亮的白点。跟踪卫星的时候,可以看到许多明亮的恒星飞速地从屏幕上掠过,划出美丽的、转瞬即逝的线条。&&&&当东天边露出了朝阳的微光,当星星们闭上了眼睛,疲惫的我们也该休息了。《日出》中有句诗:太阳出来了,可是我们要睡觉。这真是我们夜工作者心态的真实写照。我们的心情当然和陈白露截然不同了。她是空虚地睡去,我们是充实地休息,养精蓄锐。&&&&观测数据发往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数据中心,全球的观测网站数据汇聚、计算、处理、分析后,结果都在INTERNET网上公布。我国有五个这样的卫星观测站。其中设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观测站,具备了数据分析能力,他们的分析结果也定期在互联网上公布。说了半天,忘了说我们的工作原理了。其实很简单:就是距离等于光速乘以它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就是这简单的原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有多少科学工作者在绞尽脑汁呢!&&&&首先,需要性能比较稳定、单色性好的激光器吧.我国的激光器和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激光器性能差别大。&&&&其次激光器散热量大,就得降温,这需要一套冷却循环系统,就像汽车上的水箱一样&&目的是降降温。冷却循环系统制造得不精密,噪音又出来了,需要解决吧。&&&&第三,夜间能见度差,就需要分辨率高的监视器。再,发射出去的激光反射回来以后,需要接收信号吧。这就涉及了信号处理的问题。有时侯,噪声信号比正确的信号强得多,分离正确的信号困难吧,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天文望远镜的控制需要计算机,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又不可或缺了。&&&&最后,数据的处理、分析是关键,也是难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我国同行虽然也会白天观测,可惜数据稀少;人家实现了30多年的月球激光测距,我们呢,还在探讨,怎样博得美丽嫦娥的青睐呢。我们还收不到来自月球上的反射器的回波光子&&激光信号呢!这真是一副对联:&&&&热情郎频送秋波,急!冷嫦娥未睁明眸,懒!&&&&我们还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籍利平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中国首个卫星激光测距仪在南半球成功安置
中国首个卫星激光测距仪在南半球成功安置
&&&&近日,北京,中国国家天文台,中国与阿根廷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高精度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仪(Satellite&Laser&Ranging,SLR)系统及2006年在阿根廷San&Juan大学天文台的观测情况在这里通过了验收。这是中国于南半球成功安置的首个SLR。&
&&&&近日,北京,中国国家天文台,中国与阿根廷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高精度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仪(Satellite&Laser&Ranging,SLR)系统及2006年在阿根廷San&Juan大学天文台的观测情况在这里通过了验收。这是中国于南半球成功安置的首个SLR。&
&&&&对此,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延本接受了《科学时报》的专访。&&
&&&&《科学时报》:此次国家天文台与阿根廷的合作是怎样开展的?阿方为何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中国国家天文台?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韩延本:中阿合作要从十多年前说起。天体测量学的任务之一是研制星表,给出天体在空间的精确位置,这需要对天体反复高精度观测和计算才能得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北半球国家的天文学比南半球要发达,很多天文望远镜在北半球,因而南半球(南天)的天体被观测得相对少些。&&
&&&&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的前身)天体测量研究室,设想把我国的光电等高仪安装到阿根廷国立圣胡安大学天文台,开展南天星表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合作观测与研究。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天文台地处南半球,可观测我国境内无法观测到的天区,而且那里气候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尤其是晴天日数多,年均达300天。天文观测就是希望晴天多,所以那里非常适合天文观测。我方在与阿方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对这样的合作也很有兴趣。&&
&&&&因为我国的光电等高仪在当时是很好的天体测量仪器,阿根廷圣胡安大学缺少经费和技术制造这样的仪器。经反复讨论,双方达成了开展合作的协议,并形成了双方共同出资、所获资料和成果共享的合作原则。具体说,就是我方提供仪器和技术,阿方建造观测室,并对我方赴阿科研人员发放工资。&&&&
&&&&这个国际合作得到了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及阿根廷国家科技部的共同支持。1990年底,仪器运到阿根廷安装调试,1991年初开始观测,观测精度和资料数量果然比在国内时好。合作获得了很好的成果,完成了4部南天星表,并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如同刚才我所说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是很有意义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双方又开始讨论开展卫星测距的合作观测与研究。这个计划得到中国科学院和中阿两国科技部的支持。&&
&&&&2000年底,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和我应邀赴圣胡安大学访问,签订了中阿就SLR进行长期合作观测与研究的正式协议。我们研制的仪器在2003年底完成。由于阿根廷遭遇经济危机,阿方承建的观测室到2005年中期才基本完成。我们的SLR在2005年9月运至阿根廷,我国测科院和我台的技术人员立即在阿根廷安装调试仪器,2006年2月底完成了仪器调试并开始观测,资料很快达到国际卫星激光测距组织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要求的规范,仪器获得了正式编号:7406。这是我国在国外运行的第一架中型天文仪器。&
型号/产品名
worldchinatrade
深圳市盛芯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陈文彬(个体经营)
绍兴市华龙微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区越壹电子经营部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8e1c8cd118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什么时候开始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