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拳

&&·傅彪《功夫论》&
- 咨询电话
论自学“神气”太极拳
全球功夫网&文/杜聿鸿(投稿文章)& 日期:日&
点击:1244573&&
原标题:论自学&神气&太极拳&&第一届全国武术科学大会获奖论文
近年来,太极拳已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运动;在群众性习练太极拳的队伍中,大多数为自学;他们一没进过专业学校,二没经过专门培训,不是跟上身边会的人学,就是自己看视频学。自学者应如何面对现实,坚持不懈、精益求精,打出太极拳的&内功神气&来,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我有以下四点切身感受,愿与广大拳友切磋。
一、网上投师选&正规军&
会玩电脑的人,从网上下载视频学是太方便不过的事了;而且,光盘教学片也很多。但是,在众多太极拳教学视频中,&正规军&与&杂牌军&鱼龙混杂;同一项拳,一个人教的和另一个人教的不一样,&正规军&和&杂牌军&教的可以说是大不一样。所以,自学拳术的第一重要原则就是:投师要选&正规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咱学的是不正规的动作,形体形态不好看、别扭不说,而且养成了不良习惯,有了孤僻毛病,使拳术的质量和强身健体的目的大打折扣,日后纠正起来也很不容易。
哪些是&正规军&呢?出自&国家武术管理机构的&是吧,&正宗传人&是吧,&全国冠亚军得主&是吧,就和人的个头儿一样,相互比较一下就有了高低。
不可否认,跟上视频学,没有老师当面授课直观好学,尤其是在细节动作要领上,不可能讲的很具体;所以,大致动作、拳架学会后,就更要反复看视频,不放过一个细小动作,细抠细节,否则,日后&提高&就成了空话。如果视频是非&正规军&的,其细节动作能否做到位、讲到位,就很难说了。
二、&&跟学&从优
不善于玩电脑的人,往往跟上身边会的人学练太极拳,这部分人大多是中老年人。这种形式的学,就看&师傅&有没有真本事了。所以,自学拳术的另一重要原则就是:跟最优秀的&师傅&学,决不盲从。因为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这和交往的道理一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凯恩斯有这么一句话:&跟着苍蝇会找到厕所,跟着蜜蜂会找到花朵,跟着亿万富翁赚百万,跟着乞丐会要饭!&&跟学&不好,弄不好会学出一身毛病,动作怪模怪样,不仅起不到很好的健身作用,不要说练出&神气&了,甚而伤身。
如何才能找上有&真本事&的人呢?其实,说难也不难,只不过要经过一番调查了解罢了。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一个练拳场子上,问一下在场的练拳时间长的人就会有了结果;然后呢,认准了人就以这一个人为师就行了,靠近点,就听这个人的,决不乱投师!
谁是场上的第一高手呢?为什么要问&在场的练拳时间长的人&呢?因为自己是外行,看不来。外行看,都是内行,问外行不行;内行看,是外行,也不行;只有内行看是内行,才行!所以,问话,不能听同样是刚学拳的&外行&,要听相对时间长的人是怎么看的。如果一时分不清一二,时间长了就有谱了。&有谱了&,就要尽量靠近高手;若有机会能让名师指点,那更是求之不得的幸事!
三、防止自以为是
在习练太极拳的队伍中,一块练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相互间的矛盾;其主要矛盾是:一个不服一个。这话,听起来似乎是两个人共有的毛病,其实,任何矛盾都有主次之分。与人相处,谦虚谨慎,相互指点,方可共同进步,这类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以为是的人是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他看不清自身的毛病,盲目骄傲,别人说了又不听,别人也就不再说了,所以,他很难进步。如果再为这点小事弄出矛盾来,相互不高兴了,打不到一块了,那就更不应该了。可以这样说:&自以为是&既是进步的敌人,又是与拳友生矛盾的根本之源。在与拳友共同习练中,既没有高人指点,又没有一个高手领头时,往往会为一个动作的对错而争论不休,甚至起事生非。我的经验是;给别人指点时,即使别人不服气,也要有耐心,不能强迫别人接受;别人给自己指点时,以诤友相待,更要耐心听取,即使自己理解不了,也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如果面对的是不太熟悉的拳友,当面另找高手裁决请教,或者叫对方&回家好好看看视频&,也都是不尊重对方的非理性做法。
实践证明,相互交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是&提高&的有效途径。因为自己看不清自己,悟性有限,感觉不来自己所作姿势的尺度,而别人眼中看的,就似自己面前的一面镜子。拳友众多,有的人自己做得很好,但不一定能教咱&怎么做好&,照&样子&学就是了;有的人不一定打得多好,但能给咱直言指出某一&动作问题&,是好事一桩;有的人尽管没有多少经验积累,但讲出的某一&要领&,说不定正是咱&最头疼问题&的根子所在,求之不得。我做&登脚|&、&分脚&老是站不稳,前不久,长我两岁、比我学拳还晚的拳友老郭,给我传授了一招,说是从西安回来的一位拳友告诉他的,我一试,练了几天,效果相当显著!这里,还是毛主席老人家说的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防止自以为是的第一个办法:将练拳场作为习武课堂,谦虚谨慎,多听取身边拳友的指点。
另一防止自以为是的办法是:给自己录象。学拳不容易,学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觉得自己学的可以了,这是值得自豪的事,但真就没有毛病了吗?&录象&就是真真切切的一面镜子,再对照老师的录象一看,一目了然,不要别人说,自己一看就知道自己的水平,很有效。
第三个防止自以为是的办法是:参加竞赛。有一句俗语:好骡子好马,拉出去遛遛就知道了。自己究竞水平如何,到竞赛场上见识一下,尤其是能让裁判、评委打打分,能给足够的面子让自己知晓。如果什么时候拿上冠军了,那才算有了自以为是的资本。
我比较大胆,练拳不到2年就到市上参赛了,在老年组9人中,我得了倒第二。当时觉得自己练得挺认真,还行,结果,这&倒第二&给自己以深刻的教育,差远呢,继续努力吧。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防止自以为是的办法,那就是看是否起到了明显的健身效果。这是最根本、最直观、最为实际的检验。比如说,坚持打拳两年了,身体素质并不差,又很注意冷暖,但仍然经常感冒,那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正把拳打好了。
防止自以为是,重要的是自己日积月累进步的有效途径;不然,过上几年,不说对健身有了多大收益,单从形体形态上看,别人都在与日俱进、不断提高,咱还是那个别扭的老模样,岂不成了笑料?
四、认真攻难关,功到自然成
有关太极拳的&传神&早有耳闻,但总觉得云里雾里的,不好理解;直到自己亲身加入练拳的队伍后,才有了一点切身的体悟,只要认真,只要坚持,只要用心按前辈的要求练了,&神气&自然有了!
我是一位太极拳新手,但是,我已经深深地尝到了打太极拳的甜头,告别了多年防不胜防的感冒,一年多没吃一片感冒药!好多不打拳的人可能不会相信,因为我已经年近古稀,虚龄69岁,可这是事实,真可谓人生健康路上的一大奇迹!这种&奇迹&,不就是太极之神的反映吗?
实事求是的讲,我的身体素质不算差,军人出身,尽管年龄偏大,但除&甘油三脂&较高外,没什么大毛病,可是,前些年,我是三天两头儿感冒,把我整的实在够呛。在我的电脑桌旁,有我整理的《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的区别与判断》一稿;街道上医生中,谁治感冒最灵,我一清二楚。2004年初,一名老中医给我用了&胸腺肽&, 花了几百元,挂了10天吊瓶,挺好,4年没感冒。4年后,在感冒有所抬头的情况下,我打了一次预防疫苗针,效果似是而非,很不明显。次年2009年10月,在感冒不时&光顾&的情况下,我第二次打了&胸腺肽&,又是10天的量;可是,根本没起作用,尽管平时都很注意,防不胜防,仍然老感冒。2010年10月,我怀疑给我用的药有问题,就索性自己到可信的药店买来了最贵的&胸腺肽&,让自己的亲戚护士打针,还加大了量,挂了12天。结果,依然照旧,还是不时感冒,把家人都气的说我&是咋回事吗?&
是的,我实在想不通,你说我不注意吧,起居作息、时时处处够注意了;每年体检身体,没有一项能拿出来说明是感冒的病根所在。思来想去,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年龄大了,免疫力下降不说,&抗药性&也在作怪。
2011年9月,在几位朋友的影响下,我开始了学打太极拳。
这次学,可以说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几年前的事儿,是我回陕北老家后,和大妹子杜巧媛谈及退休后的养身锻炼经验时,她说她打太极拳几年了,觉得&有很明显的增强身体免疫力、不感冒&效果,让我也学;而且现在有电脑,看视频学比较方便,我有了学的念头。离开老家,回到我的住地陕西宝鸡,就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在网上看视频试学。可是,谈何容易,不象老师当面教那么好学不说,年纪大了,记忆力减退,一个式子,一连串动作,难记死了,记不清学了有两三个式子没有就放下了。当然,那时也忙,自己爱好照相,退休后开个小照相馆,闲的时间很少。
2011年9月,我已经1年多不办照相馆了,但是,也没想到再练拳,然而,我看到和我一块转圈儿走路锻炼的几位老同志,不声不响地开始了练拳,时儿跟上会的人学,时儿自己比划着学。几天后,我动心了。我问我自己:别人能学,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学?和他们比,自己能笨到哪儿!所以,这次不再是试学了,要静下心,真学实练,不信学不会!
我没有老师,也没有光碟,但我会用电脑,上网是我的强项,又没事在家,这次,有的是时间,网上教拳的老师多的是,还可以挑挑捡捡地找。我是个&细心&人,作事认真,在网上找了权威性老师吴阿敏、李德印,首先学习简化24式。条件还算可以,家中客厅尽管不大,但至少半天时间归我一人支配,够摆弄了;练拳有活动量,天很热,仅穿个裤头儿得了;一天、两天、三天&&连早晚的走路锻炼也不去了,闭门儿埋头苦练,整整一个月,终于拿下了24式。从此,我拿上从网上买的小音响,来到广场,和另外几位刚学的拳友开始了&天天练&。
初学,大势框架算是会了,能打下来,但细节上做不到位,不知道&沉下身子&,&下势&、&蹬脚&、&分脚&更是做不来,象作广播体操一般,打的很快,所以,不费劲,早上打十来遍不累,晚上再打十来遍还是不累;慢慢一步一步要求严了,知道要&沉下身子&了,动作一天比一天扎实了,也就觉得累多了,而且,膝盖也开始疼了,这才不得不一天只在早上练一次。一位姓宫的拳友老师告诉我:&膝盖疼,是每个人都得过的一关,注意按要领,练的过程中膝盖和脚尖要对端,慢慢就不疼了。&有了这个&过关&的话,我越发坚定了信心,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出个样子来。
在难度面前,有的人误认为对膝盖、腰腿不好,中途不辞而别,半途而废,遗撼!这些人怎就不能多问几个身边常年坚持打拳的朋友的话呢?而且,网上也有拳友介绍自己打拳治好了腰腿疼痛病的例子呀。还有一些人遇到阴雨天、雾霾天不练了,说是&从科学的角度讲,不良天气不宜户外。&我不这样认为。我说:这一观点是讲给身体素质条件差的人的,绝对的、一概而论的说法,不是真正的科学,真正的科学&处方&是要讲实事求是、对症下药的。不良天气宜不宜户外锻炼,要看具体的人身体素质而定;身体素质条件好的,天气不好就不在户外锻炼了,娇生惯养,不可能练出能适应各种气象条件的强壮体魄!如果是军人,就更不应回避不良天气状况下的训练,否则,怎能练出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作战的精兵强将!我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身边众多中老年朋友的普遍认同。今年4月20日早晨,一位77岁的长者在下着小雨点的露天球场上抖空竹;另一位长我1岁的老汉天天早上打篮球,打着雨伞来到球场,遗撼地说:&今天打不成球,出来转转!&当然,要是弱不禁风的体质,就不能这样了。
话再说回来,由于将练拳作为自己的一件大事干了,我的生活规律也好了,一改过去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的毛病,早睡早起。好天,在广场上练;雨天,在一个舞台上练;一年四季只有大年初一早晨例外,平时只要在家,从不&缺席&。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自学者的队伍中,更多的我不知道,但和自己一道学拳的人中,先后相差不到半年、不下五十名的拳友中,能坚持下来的,现在仅剩我们4人。也就是说,我们这批自学者的队伍中,有90%以上的是&试学而终&;误解者,自己淘汰了自己;畏难者,打了&退堂鼓&。这,也是自学队伍的一大现实问题。
坚持不懈就是胜利,不畏艰难的毅力就是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八个月过去了,膝盖应了老拳友&过关&的话,不疼了。技术上,因为我学的认真,打的认真,&成绩&与日俱增,继24式后,又先后学会了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32式太极拳和杨式40式太极拳等5套拳,并且帮传给了我的拳友。每天早晨,打一遍,不算中间休息、切磋时间,1个小时。目前,随着对套路的不断细抠,打拳速度放缓,质量日渐提高。
有的人这山望见那山高,一套没学好又学另一套,拳没学好就去学剑,我说,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先打好这几套拳再说,贪多咬不烂。练拳中,我尽力排除杂念、精力集中,而且对每一个细小动作都能从严要求,精益求精,力求标准。时至今日,我仍然坚持看视频,不时纠正着自己的不良动作。两个女儿支持我,一人拿来一个全新MP4让我用;家中多在床上看,外出旅游也要带上看;两年多来,在我这个高频率使用者的手中,已经先后寿终正寝。
苦尽甘来,真让我收到了这等意想不到的非凡效果,不知不觉中,2012年冬季以来,也就是在练拳整整1年之后的这1年多时间里,我没感冒过一次;2013年以来,我连感冒的小症状也没发生过!经调查,常年坚持打拳的人就是不感冒,&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拳友普遍的共识!多年打拳的工商干部袁炳智,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我说我打拳不感冒了,他笑道:&哈哈,我连感冒是什么滋味儿都不知道了。&
我要向世人放声呐喊:太极拳&&是强身健体的神!
当然,这里再罗唆一点:打拳锻炼再好,仍要知冷暖,注意预防感冒。这一点,我是有深刻历史教训的。1985年,我当时虚岁仅40,家住一所中学大操场旁,整整一年时间,我天天早晨在大操场长跑,而且天天晚上冷水浴,认为自己既年轻、又能坚持这样的锻炼,平时不注意预防,结果经常感冒;1986年,我搬家离开了大操场,锻炼不太方便了,长跑不跑了,冷水澡也觉得&不管用&而停了,但是,从此注意了&预防&,结果,不感冒了。由于当时年轻,得出的结论是:&注意&比&锻炼&更重要。也就是说:再好的身体,再好的锻炼,也得注意预防,这是&不感冒&的大前提!与强壮的身体比,二者缺一不可。随着年龄的增大,&强壮的身体&日渐消退,再&注意&也不管用了,甚至吃药打针都不管用了,&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才显得格外重要了。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自学、习练仅仅是起步,有了一丁点儿体悟,在此实为&卖弄&,敬请广大拳友老师不吝指教。
& 限 10-500 个字符 已输入 0个字符
&&&&&&&&&&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网站成立于日初学太极拳如何入门
微信公众号孙式太极拳
常常看到练拳几十年的人没有入到太极拳的门。有的还练出来一身的毛病。看着很担忧,太极拳乃中华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作为大国,这是我们文化的特色。然而,我们大多数的人却无法真正的掌握并运用。虽如此,却改变不了我们向往的心。于是千奇百怪的的就出来了。内因决定外在。我们的思想都没有明白,我们要把中国文化用肢体状态展现出来是很难的。于是,我们的文化被扭曲这也很正常。武学宗师孙禄堂肢体摆放很重要立身中正等其他的肢体的摆放也是很重要的,全身松开,但不要下垮,因为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我们的身体很自然的就下垮,松开,就像一把伞一样把整个身体打开,而不是往下垮。我们全身的关节只是一个一个的放在该放到地方罢了,一点也不要用力。这点跟我们平时用力就是相反的了,所以,就这点,很多人就转不过思路来。一定要放掉自己的习惯,不要用力。不要有丝毫的拘滞之力,没有一丝的杂念。先想象一下动作后用心带领自然的起势,用腰脊带着肢体而动。这个时候身心要静。先不要追求“招式”完整开始时不要追求要把多少的招式比划完,先要解开这个入门的坎,就是一个起势也是可以的。我在教弟子时也不急于让她们都能把动作打完,而是要求做到意气布满,全身用意不用力的状态。要进入太极拳的状态,这点我要求比较多,至于动作是很好解决的。但一点动作没有也不行的。如果按太极拳的要求去做,不断的强化加深对的时候,有的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态就自然而然的会出现,比如身体的酸,麻,胀,重,轻,分离等等的现象。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首先要做到就是必须要安静下来。下面,我用起势的例子来引导入门的步骤。练松静先松静的按太极拳姿势站立,太极拳姿势我就不详细的讲解了,这个都是能做到的。不要有压力感,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顶头悬,腰以上的脊柱要往天上垂直的拉,腰以下的脊柱要垂直的往地下拉,这样形成一个对称的状态摆好,开始摆不好就用力拉也可以,适度的力量,不要强行的拉就可以了,以达到让脊柱中空,为以后能随意动而打下基础。保持头顶不要乱动,感觉始终顶着一个东西一样。腰部以下的脊柱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调整,这里我就多强调一下,就是翻胯,尽量让脊柱上下成一条直线,做到尽力垂直地面。脊柱拉直后,肩膀用力往下沉,锁骨往两边拉。这个是抽经拔骨,有句话叫经不抽不顺,骨不拔不正。初学者,要先把身体调整好。开始可能很不习惯,甚至会有疼痛感,只要不伤就可以的。这样,脊柱就垂直的往上拉,肩膀就往下沉,形成了脊柱和肩膀对拉的一种状态。像挑担子一样的感觉。手一点力都不要加进去。这个时候,脊柱往上有个力量悬着,脊柱就有了空间。腿上承受身体的重量就要减轻很多,膝关节及以下的骨头稳稳地放着,让膝关节以上的骨头轻轻的放在膝关节上,有往上拉的意思,但不能真正的用力拉,只是有这个意思就可以了。这样膝关节就放松了。就像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的骨头是分开的,上面的骨头只是轻放在膝关节上而已。想象自己的脚底踩在草坪的草尖上,轻轻的,而草尖并没有压弯,很自然的承受着整个身体。身体就像一个气球似的被放在草坪上。而整个身体像个气球一样也充满的气。而气势则要沉下,不要乱动。此时是出势之先做的准备工作,准备好后,想着腰带动手臂往上起势,开始肯定没有感觉的,但要这样做,久之就会有感觉。此时,如果你真的松静下来了的,手臂就会有沉重感,手有麻胀等感觉出现。手臂上起时,意分两边走,一个是往上和往下,想象手很重的往上,而腿脚的意往地下走。这样,身体才会像弓箭一样的拉开,这个劲不要用明劲,要用意引导,用脊柱的的劲。不要过,有这个意思就可以了。这个意就是心念,我们的身体是受大脑控制的。你怎么指挥他就怎么做。练太极要求松静自然全身浑然一气所谓意气布满全身,就是不要有漏洞,整个身体是一个整体。气是本来就存在的,就是气场,你要感受到这个气势布满你的整个身体。做任何动作都不要散掉。这些都是感觉,千万不要用身体的力量去做,要把身体的力量完全丢弃,用意带着身体走。当你的手臂抬起来后,你要感觉你好像是站在悬崖边,上面有朵花儿,你就是站在悬崖摘花儿的。手臂与肩高或者稍高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你的感觉是身体是棚起的,就像是一张弓一样的打开了,含胸拔背,此时,你的整个身体,你的腿脚,脊柱和手臂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半圆形,刚才不是说你的身体像是弓被打开了吗。你会问,我们的身体就算是弓吧,那玄在哪里呢?没有这跟玄这个弓也是没有力量的啊。这个时候,我们虚拟一根玄出来,就是手跟脚的这个距离,你要想象出一根玄绷在你的手和脚上,而你的整个腰身是要保持的,不要散了。在手臂放下来的时候,你的两臂同时要形成一个圆圈,要棚起,此时,你的肩膀被腰带着向下松走,肩膀和脊柱形成对拉动状态,肩膀下沉,脊柱就要往上拉,你的手臂落下来的同时,你要想象你的身体从头到脚的松下来,一直松到脚底,但你的脊柱是保持不变的领着。这个手脚对拉的劲也慢慢的往原路收回,两手背的棚劲足落下的时候很容易懈,这个时候就不要跟着肌肉的松而懈掉手和整个身体的棚劲。棚劲一样的保持,千万不能散掉。直到手完全的落下来,整个身体也不要懈。这个如果理解不了,就比方说负重的,整个身体都是有重物给罩着的,你的每个动作都要有阻力,这个是初级阶段,以后到了高级阶段时,是会空灵的,但这个负重是必经的阶段。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张弓拉满后收回,又像是一把伞撑开后收回,但收回的过程和收回后都要保持满地状态,只是动作变了而已,身体变了,但心意不能变。久习之,内功必出。很自然的,如果有师父亲自指导,这些状态当天就会出现的,只是要经过一段系统的练习后才会加强并贯通。强调质量 注重心法虽然这个说的详细,但我建议大家练习的时候还是要明师口传心授。自己练还是很难的。所以打拳不必追求能打多少套路,只要真正的按太极拳内功心法去做,就是一个起势也能练出太极拳内功。不在多而在精。所以我自己练习或者教学生都是很强调质量而非数量。当你的每个重要的环节做得是一种本能的时候就可以了。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注意到东而忘了西,顾此失彼的。这种状态很正常,只要坚持的常加练习。很快,你就会发现你自己的变化。太极不需要“苦练”我很不喜欢听人说太极拳要苦练。太极拳不是苦身体。太极拳是练大脑和心态。太极拳的练习过程是很简单舒畅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恢复人本来所具备的东西,哪里需要苦啊,那是不得法的人按常规的练习才会觉得苦。只要按太极拳本身的思路去做去复制,整个练习过程是很愉快的,所谓的来全不费功夫就是你完全的按原理静静的去形容他,功夫自然会上身。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身体现象的那种苦是蝶变的过程就是由铁变成钢的过程,是锻压的过程,这个是要忍受的。我的师爷说打太极拳不是打,而是形容。师爷是一代太极拳宗师,他的太极拳是比较纯正的,他一直强调稳静安舒,神意内含以存静养,一举一动不忘松静,灵慧才能生长也。太极拳是很高深的拳种,但又是极其的简单,我们称为简单的高难度。简单,是指方法简单,高难度,是指要把我们后天形成的思维和用力的习惯给丢掉,这个是非常艰难的。这个的确是需要明师在旁边指点和帮助的。师父的作用并不是他是天下无敌的高手,而是他能让你快速的得到功夫而不走弯路。能在旁边观察你练得正确与否,是否练偏。虽然太极拳看起来动作简单,但稍不注意就会练偏,理解偏。所谓是差子毫厘谬之千里是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4式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改编而成的。虽然只有24个动作,可是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也更容易学习,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一、起势: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如何自学太极拳 太极拳的自学方法 3721健康网
二、野马分鬃: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想了解更多与"太极"相关的内容,请点击进入3721健康网《》频道
上篇文章:《》:【导读】膝盖疼还能练太极吗?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最常用的健身方式就是练太极,动作缓慢柔和,运动强度小,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
最新健康知识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舌吐长不收,名曰阳强。&本病可由病因引起。宜审……
经穴别名。出《素问&刺腰痛论》:&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刺其郄中。……
根据小儿的形体、生理、病理以及特定穴位的形态位置等特点,专用于防治小儿某些病证的推拿方。又……
指各气逆兼见二便不通或泄泻的病证《素问&至真要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rdqu……
指各疮疡疼痛瘙痒的病证《素问&至真要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女人……
证名系目盲之俗称。见《银海精微》。详见目盲条。  盲  由于任何原因导致视力高度减退或丧失……
刺法名即偶刺。见该条。  偶刺  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心w(心胸痛)。方法是在疼痛的前胸……
见吴悔庵《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即差经。多因孕妇平素嗜食辛辣热物,积热内扰冲任,迫血妄行,以……
病因学名词指饮食不能节制。致病因素之。《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病在胃及饮食……
呼吸短浅《灵枢&癫狂》:&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热门健康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在家自学太极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