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灾

中国森林火灾事例 森林火灾案例读后感 最近发生的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强度
森林火灾强度指森林火灾的燃烧面积、损害程度等火烧强度。高强度的火具有上升对流烟柱和涡流,能携带着火物传播到火头前的远方,产生新的火点和火场,称为飞火,危害极大,是森林大火灾和特大火灾的特征,很难扑救。
森林防火及生态保护数字化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求森林火灾 事例具体一点,是森林火灾! 日至6月2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该大火不但使得中国境内的1800万英亩(相当于苏格兰大小)的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火灾损害,还波及了苏联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相较之下,翌年发生的黄石公园大火受灾影响范围则约为150万英亩。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令五万同胞流离失所、193人葬身火海,五万余军民围剿25个昼夜方才扑灭”。“大火烧过了100万公顷土地、焚毁了85万立方米木材”,是“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员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vbffghdd601 / yanx0518)
综合外电报道,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葡萄牙到西伯利亚,森林大火的威胁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剧。近日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多起山林大火就造成了重大损失,除多人死伤、近百万人被疏散外,大批房屋建筑被夷为平地,大面积森林被毁。外刊近日撰文列举了全球森林大火五大重灾国,并分析预测了各国面临的火灾威胁前景。
中国森林火灾事例 森林火灾案例读后感 最近发生的森林火灾(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澳大利亚:百年来最干旱时期 遇大火被迫向美求助
多发季节:12月至1月
灾情报告:在澳大利亚,夏季最出名的两件事是烤肉和森林火灾。目前,澳大利亚正经历着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在过去几年里,干旱使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都不断增加。2003年1月,新南威尔士州和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发生严重火灾,影响区域几乎相当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大火烧毁了500座房屋,并造成4人死亡,数以千计的牛羊被困火中。从2006年底至2007年初,澳大利亚南部维多利亚州遭遇澳史上最严重丛林火灾,被迫向新西兰和美国寻求援助。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空气湿度也降至最低,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严重的火灾威胁。 前景预测:非常可怕。去年夏天,澳大利亚山林火灾多发季节比以往提前了数月,而且该国还遭遇了严重的旱情。澳大利亚科学家警告称,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仍将是高温少雨的天气。据他们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澳全年高森林火险的天数将增加20至30 %。
中国森林火灾事例 森林火灾案例读后感 最近发生的森林火灾(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希腊: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每年烧毁22万个足球场
多发季节:6月至8月
灾情报告:2006年,一场由雷击引发的森林大火袭击了希腊北部旅游胜地霍尔基迪基半岛。50多栋房屋以及数十辆车被毁,居住在旅馆和度假屋中的数千人被紧急疏散。2007年,希腊经历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火灾,近一半的国土面积受到影响。大火造成60多人死亡,数百房屋和一处面积约等于美国罗德岛的森林被毁。大火甚至一度威胁古代奥运会的诞生地——古奥林匹亚遗址。由于事态严重,希腊总理卡拉曼利斯宣布该国进入紧急状态,并称国家正面临一场“难以形容的悲剧”。希腊政府和林业部门官员称,人为纵火是引发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但长时间干旱和高温也是使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下面相关资讯:··········
········
········
7日排行30日排行已由本人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森林火灾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内&&&&容失去控制的森林燃烧后&&&&果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蔓延方式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扑火原则打早、打小、打了
森林火灾广义上讲:凡是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都称为森林火灾。狭义讲: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森林防火工作是中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简单的说,森林防火就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即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和扑救。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了解森林发生的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扑救森林火灾,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灾燃烧的规律,建立严密的应急机制和强有力的指挥系统,组织训练有素的扑火队伍,运用有效、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扑火设备及时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林火发生后,按照对林木是否造成损失及过火面积的大小,可把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  (一)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
(二)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
(三)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
(四)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伤100人以上的。
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失去控制的燃烧。自地球出现森林以来,森林火灾就伴随发生。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现在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约1万多次,烧毁森林几十万至上百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8‰。1987年5月大兴安岭还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占70%。
森林火灾不仅烧死、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和森林环境,导致失去平衡,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高强度的大火,能破坏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某些林地和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丛生,不利或造成耐极端生态条件的低价值森林更替。
森林火灾的大小常以受害森林面积、成灾森林面积和株数来衡量。中国规定:凡烧了成片林木(包括成林、幼林和竹林),受害面积在10~1000亩者为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南方林区在亩、 北方林区在亩者为森林大火灾;受害面积南方林区超过10000亩、北方林区超过 50000亩者为森林特大火灾。在受害森林的单位面积上,成林被烧毁或烧死的株数在30%以上,幼林在60%以上者称为成灾森林面积。
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常用以下数字表示:①10万公顷森林中火灾发生的次数,即发生森林火灾的,②10万公顷森林中火烧的面积,即森林的燃烧率,③平均每次火灾的面积,④火烧面积占森林面积的百分比。需要条件 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可燃物(包括树木、草灌等植物)是发生森林的物资基础;
2、火险天气是发生火灾的重要条件;
3、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
以上三个条件缺少一个,森林火灾便不会发生。大量的事实说明森林火灾是可以预防的,可燃物和火源可以进行认为控制,而火险天气也可进行预测预报来进行防范。 [1]
森林可燃物 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其中,有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明火,能挥发产生火焰,占森林可燃物总量85~9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消耗自身的仅占全部热量的2~8%。无焰燃烧可燃物又称暗火,不能分解足够可燃性气体,没有火焰,如泥炭、朽木等,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消耗自身的多,如泥炭可消耗其全部热量的50%,在较湿的情况下仍可继续燃烧。
火源 同森林可燃物的燃点温度各异。干枯杂草为150~200℃,木材为250~300℃,要达到此温度需有外来火源。火源按性质可分为:①自然火源。有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等,其中最多的是雷击火,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呼盟和新疆阿尔泰等地区最常见。②人为火源。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不慎而引起,约占总火源的95%以上。人为火源又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小孩玩火和坏人放火等)。
氧气(助燃物) 1千克木材要消耗3.2~4.0立方米空气(纯氧0.6~0.8立方米),因此,森林燃烧必须有足够的氧气才能进行。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约占21%。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减少到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和火灾的强度,都有其规律性。
发生规律 火灾的发生除上述3个条件外,还与天气(如高温、连续干旱、等)有密切关系。中常年降雨,林内湿度大,植物终年生长,体内含水量大,一般不易发生火灾。但其他森林不论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都有可能发生火灾。一般具有下述变化规律:①年周期性变化。多的湿润年一般不易发生火灾。森林火灾多发生在降水少的干旱年,由于干旱年和湿润年的交替更迭,森林火灾就有年周期性的变化。②季节性变化。凡一年内和湿季分明的地区,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干季。这时雨量和植物体内含水量都少,地被物干燥,容易发生火灾,称为火灾季节(防火期)。中国南方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冬、春季,北方多发生在春、秋季。③日变化。在一天内,太阳辐射热的强度不一,中午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大,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多;早晚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小,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少。
此外,森林火灾还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细小的干枯杂草和枯枝落叶等是最易燃烧的危险引火物,干燥和死的可燃物较潮湿或活的可燃物易燃,含大量树脂的针叶树和、等阔叶树较一般阔叶树易燃。郁闭度大的林分林内潮湿,不易发生火灾;反之,则易发生。森林火灾和地形因子也有关系,如阳坡强,林地温度高,林内可燃物易干燥,陡坡易流失,少,都易发生火灾。
森林火灾的发生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①预热阶段。这时在外界火源的作用下,可燃物的温度缓慢上升,蒸发大量,伴随产生大量烟雾,部分可燃性气体挥发,可燃物呈现收缩和干燥,处于燃烧前的状态。②气体燃烧阶段。随着可燃物的温度急骤增加,可燃性气体被点燃,发出黄红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汽。③木炭燃烧阶段。木炭燃烧即表面碳粒子燃烧,看不到火焰,只有炭火,最后产生灰分而熄灭。
蔓延规律 火灾的蔓延主要与、和等3种热传播形式有关。热对流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而在燃烧区上方形成对流烟柱。可集聚燃烧的近3/4。它在强风的作用下,往往是使地表火转为树冠火的主要原因。热辐射是地表火蔓延的主要传热方式。它以的形式向四周直线传播,其传热与中心平方距离成反比。热传导是可燃物内部的传热方式,其传热快慢决定于可燃物的大小,是地下火蔓延的主要原因。火的蔓延速度和风速的平方成正比,在山地条件下,由下向上蔓延快,火势强,称冲火;由山上向下蔓延慢,火势弱,称坐火。蔓延速度最快、火势最强的部分为火头;蔓延速度最慢与火头方向相反的部分为火尾;介于火头与火尾两侧的部分为火翼。接近火头部分的火翼蔓延较快,而接近火尾的火翼部分蔓延较慢。在平坦地,无风时火的初期蔓延形状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大风时则为长椭圆形,其长轴与主风方向平行;在主风方向不定时(30°~40°变化)常呈扇形。在山岗地形蔓延时,火向两个山脊蔓延较快,而在沟谷中蔓延较慢,常呈凹形或鸡爪形。
火灾强度 火灾强度不一,高强度的火具有上升对流烟柱和涡流,能携带着火物传播到火头前的远方,产生新的火点和火场,称为飞火,危害极大,是森林大火灾和特大火灾的特征,很难扑救。低强度的火,没有对流烟柱,火焰小,平面发展,人能靠近扑打。林火强度用火烽前单位长度所释放的功率来表示(千瓦/米)。一般采用美国物理学家 G.M.拜拉姆的公式来计算,即I=0.007HWR,式中I为火线强度(千瓦/米);H为热值(焦/克);W为有效可燃物量(吨/公顷);R为蔓延速度(米/分)。
影响林火蔓延和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和,地形变化和立地条件的干湿程度以及风速的大小等。●发现森林火灾应及时报警,准确报告起火方位、火场面积以及燃烧的植被种类。
●发现自己处在森林火场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并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选择火已经烧过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转移;穿越火线时要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切忌顺风在火线前方逃跑。●发现火灾肇事者,应及时向森林公共安全专家机关报告,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控制、抓获嫌疑人。
●《北京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本市森林防火期,其中3月15日至4月15日为森林防火戒严期。在此期间,不得进入林区吸烟、烧烤、上坟烧纸、点燃篝火、燃放鞭炮等。工作是中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的基础和前提,事关和,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简单的说,森林防火就是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即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和扑救。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扑救森林火灾,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灾燃烧的规律,建立严密的应急机制和强有力的指挥系统,组织训练有素的扑火队伍,运用有效、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扑火设备及时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森林扑火要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基本原则。日国务院发布的《》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森林防火条例》已经日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1月1日起执行。
因吸烟点火乱扔未熄灭的烟头,造成火灾的案例屡见报端,最典型的莫过于1987年5月森林火灾。此次大火共造成69.13亿元的惨重损失。事后查明,这次特大森林火灾,最初的五个起火点中,有四处是人为引起,其中两处起火点是三名“烟民”烟头引燃的。一般分为地表火、和地下火3种。
:火沿林地表面蔓延,烧毁地被物,为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部和露出地面的树根等。一般温度在400℃左右,烟为浅灰色,约占森林火灾的94%。按其蔓延速度和为害性质又分为两类:急进地表火蔓延快,通常每小时达几百米至千余多米,燃烧不均匀,常留下未烧地块,为害较轻,火烧迹地呈长椭圆形或顺风伸展呈三角形;稳进地表火,蔓延慢,一般每小时仅几十米,烧毁所有地被物,乔灌木低层枝条也被烧伤,燃烧时间长,温度高,为害严重,火烧迹地呈椭圆形。
:火沿树冠蔓延,主要由地表火在强风的作用下引起。破坏性大,能烧毁针叶、树枝和地被物等,一般温度在900℃,烟柱可高达几千米,常发生飞火,烟为暗灰色,不易扑救,约占森林火灾的5%,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内,一般阔叶林内不大发生。按其蔓延速度和为害程度又分为两类。急进树冠火又称狂燃火,蔓延速度快,火焰跳跃前进,顺风每小时可达8~25公里,树冠火常将地表火远远抛在后面,形成上下两股火,火烧迹地呈长椭圆形。稳进树冠火又称遍燃火,蔓延速度慢,顺风每小时为5~8公里,树冠火与地表火,上下齐头并进,林内大部分可燃物都被烧掉,是森林火灾中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火烧迹地为椭圆形。
:又称泥炭火或火。火在林地的或泥炭层中燃烧,地表看不见火焰,只见烟雾,蔓延速度缓慢,每小时仅4~5米,持续时间长,能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可一直烧到矿物质层或地下水层。破坏性大,能烧掉土壤中所有的泥炭、腐殖质和树根等,不易扑灭。火烧后林地往往出现成片倒木。约占森林火灾的 1%。火烧迹地呈环形。多发生在特别干旱的针叶林地内。
世界上95%的森林火灾属于中度和弱度,较易控制和扑救,约有5%的森林大火和特大火灾很难控制和扑救,为世界各国森林经营中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树干火:分别利用树干熏黑高度及其转换后的火强度与虫害发生数量进行一元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与虫害发生数量间的比较显著,火强度与虫害发生数量的线性关系更显著些。森林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在诸多影响森林的自然因子中,火灾对森林的影响和破坏最为严重。研究表明很多森林生态是依赖火的,火对森林的影响历史远比人对森林影响历史漫长的多。从能量的观点分析,森林生长是转换的能量积累方式之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释放出来。
火同水分、土壤、树木、动物一样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因子。森林中的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火烧则是森林迅速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一部分。火对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有时火的作用是短暂的,有时则是长期的。火烧后森林环境和小气候发生改变,由于林地裸露,太阳光直射,增加,湿度变小。林火不但改变森林结构,而且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影响到森林的变化。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火对森林的影响概括为有害作用和有益作用,火具有两重属性。有害作用一般是指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森林火灾破坏森林生态,火烧后森林生态系统难以恢复,如高强度、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更严重的会对居民财产、交通、和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森林大火不仅无情毁灭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破坏陆地生态系统,而且其产生的巨大烟尘将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生存条件,而且扑救森林火灾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扰乱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大面积的森林火灾作为重大自然灾害加以预防和控制。从灾害的角度讲,森林火灾是由人为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失去控制的一种自然灾害。有益火烧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如低强度火烧和营林用火等。有益火烧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缓慢释放,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转化和物种更新,有益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火烧后森林容易恢复。人们常常利用火的有益作用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火烧,火成为人类经营森林的一种工具。例如,利用计划烧除减少林地可燃物和控制病虫、鼠害,促进森林天然更新;进行造林或利用火烧进行森林抚育,也可以利用火烧促进生长,改善栖息环境。对于火的两重属性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国内外还存在很多争论。值得一提的是大火都是由小火酿成的,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初发小火的扑救作为森林防火的关键,对于火有益的方面结论和看法大多局限于火灾后的调查研究。1950年以来,中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067起,受害林地面积653019公顷,因灾伤亡580人。其中1988年以前,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5932起,受害林地面积947238公顷,因灾伤亡788人(其中受伤678人,死亡110人)。1988年以后,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7623起,受害林地面积94002公顷,因灾伤亡196人(其中受伤142人,死亡54人),分别下降52.2%、90.1%和75.3%。
内蒙古:“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发生森林火灾589起,受害林地面积7.8万公顷。2010年全区共发生森林火灾88起,受害林地面积8559.1公顷。全区共发生77起,受害草原面积5.6万公顷。2010年全区共发生草原火灾13起,受害草原面积407.7公顷2005年
8月4日,发生严重森林火灾,起火点多达31处,并不断蔓延至葡11个行政区。火灾共烧毁林地13万多公顷。
8月7日,南部哈恩省卡索拉国家森林公园发生大火,有5100多公顷林木被烧毁。
8月4日,西班牙西北部的发生严重森林火灾。火灾历时12天,约6.5万公顷林木被毁。
7月,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因连续高温引发大面积森林火灾。持续的大火共焚毁森林636.2公顷。
7月27日,西班牙发生两起山林大火,造成至少2.4万公顷林木被毁,1万多人被迫撤离住所。
8月20日,南部州境内卡尔达什林区发生火灾,火灾持续数日,致使超过3600公顷林木被毁。8月24日,希腊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大火持续10天,共烧毁数千公顷森林,并造成至少64人死亡。
6月9日,南部发生严重森林火灾,持续数日的大火烧毁了4000多公顷林木。
7月31日,西班牙度假胜地遭遇森林大火,造成至少2000公顷森林被烧毁,约4000人被疏散。
8月21日,首都北部山林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目前,这次火灾造成的过火面积已超过4.86万公顷。1、日12时30分左右,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砂镇突发森林火灾,由于风大火势迅速蔓延,山火已经蔓延七个村庄,烧毁山林二千余亩。福建省正组织各种专业力量全力扑救火灾,已转移群众八百余人,有关部门尚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2、日16时,湖南金井镇新沙村新屋组村民因烧田埂引发的森林火灾,经当地干部群众500余人奋力扑救,到12日5时,火势得到完全控制,过火面积约12公顷。金井镇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汤杨在组织其他人员撤离时被大火包围,不幸殉职。
3、日中午11时许,湖北咸宁潜山林场发生森林大火,至午1时30分许,过火面积已超过500亩。因咸宁市公安、消防、林业、电力等部门人员和附近数百名村民扑救及时,很快扑灭了大火,未造成人员伤亡。据警方透露,此次起火原因是有村民在山下砍伐路边野草后焚烧引起,该名村民已被警方拘留,而潜山林场总的过火面积尚在调查中。
4、日14时左右,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白腊乡、赤水镇、后山镇、观兴乡、麻城乡、水潦乡和古蔺县德耀镇、马嘶乡、箭竹乡九个乡镇相继发生森林火灾。13日4时30分左右,大火被全部扑灭,火情附近群众及扑火人员等均未出现伤亡情况。泸州市应急办表示,此次森林火灾叙永县的过火面积为1150亩,古蔺县过火面积还在核查中。初步分析,此次森林火灾是农民野外用火造成的。叙永县两名生产用火(烧草木灰作农肥)涉嫌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当地正在组织清理明火,防止死灰复燃。起火面积和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5、日下午4时左右,贵州毕节市海子街镇彭家寨村和层台镇付家沟村境内相继发生森林大火,森林大火已造成当地村民2人死亡2人受伤。截至12日23时20分,彭家寨村的森林大火已被扑灭,当地消防官兵仍在紧急扑救付家沟村的森林大火。
6、日下午,云南彝良、镇雄、大关、盐津、威信5个县的十几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生森林火灾或森林火情。由于当地风力很大,达到七级,且山高坡陡,救援人员无法靠近,火势难以控制,加之火灾发生的林区或地方交通通信极其不便,甚至不通公路或是通信盲区,因此扑救难度极大。火灾发生后,当地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组织300余人到罗坎乡、1000余人到小草坝林场进行扑救。截至13日9时30分左右,发生在彝良县小草坝乡和镇雄县罗坎乡的森林火灾基本扑灭。9时50分时,当地扑救人员正在清理火场,直到确认大火完全扑灭。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杜永胜日前表示,受一些地方持续干旱和去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今年春季,中国大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持续走高,部分地区出现历史最高的森林火险,已具备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物质和天气条件,防火形势异常严峻。
新手上路我有问题投诉建议参考资料关于3月31日三起森林火灾的情况通报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来源: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区市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  3月31日,我市黄岛区、城阳区、平度市相继发生森林火灾,经各级防火部门的共同努力,火灾已被扑灭。三起森林火灾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火灾的发生也暴露出森林防火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各级防火部门一定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根源,汲取经验教训,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不出大的问题。  一、火灾基本情况  3月31日上午10时左右,黄岛区小珠山区域发生森林火灾。黄岛区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紧急调动200余名森林消防专业队员赶赴现场扑救,13时10分明火被扑灭。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14时5分,城阳区夏庄街道太和社区南山发生森林火灾,城阳区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组织110余名森林消防专业队员进行扑救。15时30分明火被扑灭,过火面积正在核查中。起火原因系上坟烧纸引起,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12时50分,平度市大泽山镇谭家夼村东山发生森林火灾。平度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带领平度市森林消防大队、大泽山镇护林防火中队赶赴现场进行扑救,14时30分明火被扑灭。起火原因系村民上坟烧纸引起,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二、领导批示精神  李群书记高度重视黄岛区、城阳区、平度市森林火情,做出批示:“近期气候干燥,森林火灾的高发,加之清明节即将到来,防火形势严峻。各区市和林业等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深入排查隐患,加强火源管控,做好应急准备,落实值班制度,严防严管,及时有效处置,确保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区市要迅速将李群书记的指示精神传达到每名干部和防火工作人员,并按照要求全力抓好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落实。&  三、下步工作要求  三起火灾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充分暴露出我们在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各区市要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当前,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已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各级要在预警响应的基础上按照李群书记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如下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落实。各级要充分认清做好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上时刻紧绷森林防火这根弦,一定要克服麻痹思想,不犯经验主义错误。要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细化工作措施。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一杆到底到社区。分管领导要全身心靠在防火工作上,全面加强防火的领导、协调和落实。将森林防火责任真正落实到个人、山头和地块。各级森林防火领导、工作人员和防火队员要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时刻保持高度警醒。防火紧要期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暂停外出,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火情。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彻底消除火患。各级防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督查力度,深入查找火灾隐患,从现在起,各级防火部门要全部深入基层第一线全面开展火患检查,尤其要对坟头周围、道路两侧和林缘地带杂草清除情况,对上坟祭奠和进山人员的管控情况,护林员的上岗履责情况,森林消防队员的作战备勤情况以及物资储备情况等进行彻底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再整改、措施再落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切实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封山管理,严格火源管控。各级防火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严禁在森林高火险区野外用火的通告》要求,全面实行封山管理。要在林区主要路口、重点部位加强巡护人员配置,24小时严防死守,坚决堵住入山火源。要严格落实5000名森林管护队员网格化管理制度,认真履职尽责,切实做到有效管控。要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形成看护、巡逻、督查三级防范体系,做到巡好山、看好人、盯住坟、守好林。对火险等级较高、易发生森林火灾的区域,要采取超常规措施,严格管控野外生产生活用火,严禁一切在林缘、林内上坟烧纸、燃放鞭炮、野炊、吸烟等违法行为,对重点林区周边从事施工等活动的单位要严格限制,必须施工的要严加管控。要认真做好各种矛盾化解工作,对智障人员逐一落实监护人,严防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员野外用火。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森林防火意识。各级防火部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警示事项、防火知识等,提高广大市民对森林防火工作的认识和森林防火意识。要在林区所有进山路口和重点部位设置宣传牌、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口号,形成铺天盖地的强大宣传声势。要切实加强警示教育,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引导林区村庄在乡规民约中突出“三个一律”,即一律不能携带香火入林,一律不能携带可燃祭奠品入林,一律不能在林区发生烧纸烧香和燃放烟花爆竹等任何用火行为,引导村民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保卫山林。  五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火案。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和火灾发生地区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对发生的森林火灾“严查严处森林火灾隐患,严查严处森林火灾责任,举一反三,一抓到底”。当地森林公安机关要及时跟进,查清火灾原因,并依法追究火灾肇事者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市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将成立专门调查组对起火原因、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对发现的问题绝不放过,对负有责任的按程序进行追责。  &青岛市政府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  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森林火灾扑救原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