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附近好玩的地方有没有绑羽毛球线的地方呢?

地理/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位置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位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土地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地貌武夷山市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中国称为“华东屋脊”,最低处兴田镇,海拔165米(河床标高海拔160米)。最高与最低点高差1993米,地势高低相差之大,为福建省之最。闻名中外的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部分位于境内,使武夷山市自然条件具备诸多特异性。气候武夷山属中区。一年四季境内气候差异较大。全年降水量1960毫米,年均气温19.7℃。春季气温回升,春雨连绵,但常出现春寒。春末夏初(5~6月)为雨季,多暴雨。局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盛夏,天气炎热。间或出现地区性雷阵雨和在台风影响下的降雨,雨后又常发生旱情。秋季气温逐降,雨量少,天气干燥。冬季多西北风,气温低,经常凝霜、结冰、下雪。
资源/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森林武夷山市武夷山是中国江南著名的林区。森林复盖率达79.2%,拥有林业用地318.2万亩,珍稀树种50馀种,总蓄积木材量1157万立方米,年出材量10万立方米;竹林面积55.3万亩,年产毛竹350万根以上,1997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武夷山市拥有各类花卉资源近130种。茶叶武夷山是中国江南著名的茶叶产区,是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是中国和的发源地。武夷岩 武夷山茶叶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传统制作工技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现有茶园10万亩,年产茶叶4900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出口1850多吨,出口值3580多万元,茶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9%。有12个乡(镇)、街道、农茶场、76个行政村种植茶叶,茶农2.2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近5万人。茶企业200多家,其中省、地级茶叶龙头企业两家,未注册的小型企业、家庭作坊式茶厂400多家;已有61家岩茶生产企业申请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武夷岩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茶王“”更是世间极品。水利武夷山有建溪、、南浦溪、麻溪等4条主要河流,河流面积3.89万亩,全市水利资源蕴藏量21.5万千瓦,可开发8.3万千瓦,已开发4.3万千瓦,水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开发大、小水电站85座,装机容量2.28万千瓦;正在建设及进行前期工作的水电站还有东溪电站技改、枫溪、连墩、龙门、前、后溪等水电站。水资源的蕴藏潜力大,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达128.89万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水量1.6万立方米,为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3.6倍以上。矿产武夷山市已发现矿种28种,发现矿产地95处,其中固体矿产地94处,水产矿产地1处(矿泉水)。全市探明铀、煤、钼及花岗岩9处,钼矿石储量170万吨,花岗岩储量居福建省首位,且品种多、品质好、放射性低。经初步勘察,探明有金属、非金属矿14种。金属有黄金、铜、钨、钼、硫、铁、锡等,非金属有石油、煤、石英、石墨、瓷土、花岗石等,武夷山市森林复盖率为78.1%,蓄积量为1187万立方米。
历史/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武夷山市鸟瞰(923年~936年)时,现属武夷山市的区域原归建州建阳县管辖。 武夷山市鸟瞰官至左千牛卫上将军的邑人彭迁归隐后,召集乡人在现名 为崇阳溪之东的潺口开荒垦田,凿湖筑坡,凡90处,灌田2000馀顷,命名为新丰乡。这是崇安县最早的建置雏形。为此,新丰乡现仍为崇安县的民间泛称。以后,彭迁之子彭汉为台州军事判官,于闽王永隆三年(941年)上书闽王王曦,改新丰乡为温岭镇。彭迁之孙彭珰在南唐官至殿中监。于保大九年(951年)又上书朝廷,把温岭镇改为崇安场。五代闽永隆三年(941年)划建阳县西北地置温岭镇,南唐保大九年(951年)为崇安场。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县。历属建宁军、建宁府、建宁路、建宁府、建安道。宋淳化五年(994年),改崇安场为崇安县。宋至道年间(995年~997年),开始建县署于营岭(现城关的中心区)。咸平元年(998年),建阳的上梅、下梅、会仙、将村、周村、黄村等6里划归崇安。元丰五年(1082年),建阳的从政、籍溪、五夫、建平、丰阳、节和、长平等7里又划进崇安县境范围之内。此时,连同城关的四隅里、南乡的黄柏里和西北乡的石雄里、吴屯里、石臼里、大浑里,共计19个里,形成当时崇安县的全部境域,一直沿袭到清代。民国29年2月,建阳的崇文、上里,包括城村、大渚、井前、杨厝等地划归崇安四区的文仙乡。次年1月,县属的四区星村镇黎源乡与建阳长坪接壤的施家坪及源头一带(面积约288亩),划归建阳。1933年曾设苏维埃政府。日解放,历属建瓯专区(建阳专区)、南平专区、南平地区。1951年1月,全县划为6个区:一区辖集贤、里仁、南兴、赤石、黄柏、公馆、下梅7个乡;二区辖星村、曹墩、桐木、黎源、枫林5个乡;三区辖兴田、仙店、城村、双西、澄浒、南树6个乡;四区辖五夫、大将、澄溪、上梅、白水5个乡、五区辖吴屯、旸角、大浑、大际、岭根、枫口、岚江、岚谷、横墩、客溪10个乡;六区辖洋庄、大安、村尾、坑口、东村、浆溪6个乡。1951年5月,进行第一次行政区划整编。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崇安为乙等县编制,并将旧建制的保、甲分别改为村、邻,一般旧界不动。同时,原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被强制“移民并村”的一些自然村也重新恢复设置。1952年9月,从第五区中划出岚谷为第六区,原六区改为第七区。1954年,以数序为区名的区依次同时称为城关、星村、兴田、五夫、吴屯、岚谷和洋庄区。是年8月,因原乡划较大,为了便利行使政权,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南平专署分配崇安县增划23个乡,缩小乡划范围。调整后,全县为7区77个乡,2个镇(四区的澄溪划归建阳县)。1954年8月,崇安四区的澄溪划入建阳。1957年2月,五夫区白水乡西坑村划入浦城。1957年9月,浦城的樟树、甸坑、茶秀、东坑、碗厂划归崇安县。日撤销崇安县建立武夷山市。国家民政部在批复文件中称:原崇安县的行政区域划归为武夷山市的行政区域。
区划/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武夷山市行政区划图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管辖范围不变。撤县建市的同时,兴田乡和五夫乡也分别撤乡建镇,隶属关系和管辖范围不变。下阳乡因乡政府所在地为上梅,而上梅又是民国17年9月发动著名的上梅暴动的革命纪念地1989年12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改为上梅乡。武夷山市共4个镇、6个乡、13个居委会、115个村委会、86个居民小组、1469个村民小组。2000年,武夷山市辖5个镇、5个乡:崇安镇、星村镇、兴田镇、五夫镇、武夷镇、城东乡、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洋庄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21215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崇安镇57360、星村镇24332、兴田镇23725、五夫镇12989、武夷镇27124、城东乡9909、上梅乡13044、吴屯乡16962、岚谷乡15066、洋庄乡11645。2002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331号)批复同意撤销崇安镇、城东乡、武夷镇,设立崇安街道、新丰街道、武夷街道:从原城东乡划出4个村归崇安街道办事处管辖,划出3个村归新丰街道办事处管辖,崇安街道办事处划出2个居委会归新丰街道办事处管辖。2002年,武夷山市辖3个街道、3个镇、4个乡:崇安街道办事处、武夷街道办事处、新丰街道办事处、星村镇、兴田镇、五夫镇、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洋庄乡。截至日,武夷山市下辖3个街道(崇安街道、武夷街道、新丰街道)、3个镇(星村镇、兴田镇、五夫镇)、4个乡(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洋庄乡)。 武夷山市行政区划表
营盘社区、清献社区、和平社区、温岭社区、花桥社区、百花社区、石雄社区、城南村、城西村、清献村、崩埂村、村尾村、黄墩村、松凹村、良种场
临安社区、余庆桥社区、下府洲社区、溪东社区、五里村、里洋村、洋墩村、综合农场
高苏坂村、公馆村、角亭村、天心村、赤石村、樟树村、黄柏村、柘洋村、大布村、下梅村、溪洲村、吴齐村、茶场
星村居委会、黎源村、黎前村、黎新村、枫林村、巨口村、井水村、星村村、前兰村、黄村村、曹墩村、朝阳村、红星村、洲头村、程墩村、桐木村、华侨农场
兴田居委会、兴田村、枫坡村、西郊村、黄土村、仙店村、南岸村、南树村、城村村、大渚村、汀浒村、汀前村、虹桥村、双西村、南源岭村、武夷山监狱
玉虹居委会、翁墩村、兴贤村、五一村、五夫村、典村村、溪尾村、田尾村、毛厂村、大将村、汀溪村、古亭村
上梅村、下阳村、荷墩村、厅下村、首阳村、金竹村、岭山村、里江村、茶景村、地尾村、翁屯村
吴边村、排头村、街路村、彭屯村、小浑村、大浑村、上村村、红园村、大际村、小际村、小寺村、旸角村、后源村、岭根村、麻坜村、后乾村、倪坜村
岚谷村、稍屯村、岚头村、横墩村、客溪村、染溪村、黄尾村、山坳村、岭阳村、横源村、樟村村、黎口村、后山村、古岩村、枫溪村
坑口村、廓前村、西际村、东村村、四渡村、三渡村、洋庄村、小浆村、大安村、浆溪村、茶劳山垦殖场
人口民族/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从武夷山市的兴田、星村、吴屯、洋庄等10几处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对武夷山船棺的考古表明,远在4000年以前武夷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清康熙元年(1662年)崇安县人口3.39万人。民国19年(1930年),崇安县有14.60万人,268年间共增加11.2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2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崇安县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状态。人口发展显波浪式起伏,增长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安定,人口逐步增加。据统计,1954年出生率32.92‰,死亡率24.00‰,自然增长率8.92‰。1957年人口出生率上升到39.33‰,死亡率降到11.89‰,自然增长率上升到27.44‰。人口再生产开始进入高增长阶段。年,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人 口增长速度减缓。1961年出生率仅15.71‰,死亡率15.69‰,自然增长率降到0.02‰,是人口再生产的低谷。年,崇安县人口再生产类型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类型。年均出生率23.19‰、死亡率12.99‰、自然增长率10.20‰。年,随着国民经济好转,经济复苏和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出生率陡然上升,连续5年出现人口生育高峰。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32.24‰。1963年人口出生率43.38‰,出现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年,人口继续高速增长,年平均出生率33.39‰,自然增长率26.49~28.83‰。年,人口再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阶段,每年平均出生率37.22‰,死亡率7.91‰,自然增长率29.31‰。年,开始宣传计划生育,出生率开始下降。但由于措施不力,以及人口的基数高,自然增长率仍高达17.17‰。80年代后,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落实,人口再生产逐步走上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正常轨道。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9年的11.07‰降至1985年的8.50‰,1993年降至4.70‰。据《南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日零时,武夷山市人口数为10年末,武夷山市户籍户籍总人口230419人。民族畲族武夷山市西周时为“七闽之地”是闽人聚居之地。春秋末期越人入闽,形成闽越族,为闽越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秦末汉初,部分闽越人北上。汉武帝平定闽越王叛汉之后,汉族居民逐步南移,留存的少数土著闽越族逐步同化为汉族。此后,武夷山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武夷山市有14个民族:汉族205759人,占总人口99.58%;畲族618人,占总人口0.29%;苗族76人,占总人口0.036%;回族74人,占总人口0.035%;壮族29人,占总人口0.014%;满族20人;京族19人;布依族7人;高山族、蒙古族各6人;土家族5人;彝族2人;侗族、傣族各1人;其它未识别民族4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武夷山市有26个民族,其中,汉族211303人,占总人口的99.60%;少数民族有853人,占0.40%。武夷山市少数民族以畲族居多,占少数民族的61.78%。宗教武夷山市现有四大教:佛教、道教、和天主教。现有教职人员100多人,信众1万多人。全市现有宗教场所140多处,经民族宗教局正式登记和临时登记的宗教场所有60多处,有影响的宗教场所有:佛教:天心永乐禅寺、瑞岩寺、永丰寺;道教:桃源洞、天上宫;基督教:主要是城关地区的基督教堂。
文化/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方言武夷山市方言(崇安话)属于闽北方言。武夷山市内方言比较一致,尤其是城关崇城镇的口音所通行的中部和南部人口密集地区,差异更小。差异较为明显的是东北部的岚谷乡山区和东南部的五夫镇。但在全市范围内仍可通话。在武夷山腹地的天心赤石一带有些村子是闽南方言岛,是早年永春一带移民聚居点,但人数都不多。城市标志大型群雕位于武夷山市区与景区结合处,碑高14米,采用武夷红花岗岩制作。群雕注意着重表现彭祖和彭武、彭夷父子三人在武夷山拓荒治水、披荆斩棘、驱邪伏兽、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群雕中三人的肌肉和轮廓都表现出一种粗犷的力量、灵魂和精神;雕塑的内容与艺术、环境与主题都达到了和谐的融洽。该雕塑由中国著名雕塑家、中央美院党委书记盛扬教授设计。市花市树武夷兰花市花:武夷山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极适合生长。武夷兰花,古代称为"岚花"。已知有百馀个品种,其中有不少是中国特有的兰中珍品,如绿云,银边大贡,大凤尾素和金丝马尾兰等。武夷山中兰花颇多,武夷山人历来爱兰花,居家内外总爱摆上几盆。1995年武夷山市人大会议通过,一致同意兰花为武夷山市市花。市树:在武夷山市,到处可见苍天的古树,而其中最多的就是樟树,树龄最长的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樟树生命力极强,枝繁叶茂,价值很高,自古就为武夷山人民所爱,1995年武夷山市人大会议把樟树定为市树。民俗活动枫坡独特拔烛桥活动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由村中最有威望的长者率领“舞灯队”举行。舞灯队由两名年幼的男童提着吉祥灯在前开道,长竹竿吊串的高照灯紧随其后。孩童和姑娘们举着各式各样的自扎花灯居中,上了年纪的壮年汉子,抬着花灯鼓亭,青年小伙子则扛着“烛桥”压阵。这支队伍走街串巷,每经一户家门,主人便合家相迎,每到拐弯处,扛烛桥的小伙子就在“呼”、“哈”的呐喊声中,相互牵扯着飞奔而过。队伍到达村中心闹区后,“拨烛桥”最精彩的节目开始。城关柴头会柴头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51年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了运动,在太平军的影响下,武夷山(当时的崇安县)和中国各地一样,四乡农民纷纷起来抗捐抗税,反对奴役压迫。县衙门官吏见势头不妙,便加紧对农民进城买卖的检查,下令不准农民携带凶器、铁器之类的东西进城。凡进城者,只允许挑柴木,携带竹、木家具等农副产品。这样一来,更激起了农民的反抗。1866年,四乡农民在起义首领陈顺光的带领下,于农历二月初六凌晨,扛上木棍、竹叉和扁担等冲进县衙门,迫使县官下令免除农民的“竹丝税”、“明笋税”、“茶叶税”等,并立即张榜公布,起义获得了胜利。人们为了纪念这木棍、竹叉和扁担取得的胜利,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这一天在城关举行盛会,名为“柴头会”。柴头会沿袭至今,已成为福建省民间的较大盛会之一。喝茶俗吴屯妇女喝茶俗与其他地区的饮茶风格大不一样,茶水用三角茶壶放在灶门炉前文火煨开。这里的喝茶习俗,男人概不介入,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当天“茶宴”少不了邀请进村来的女宾客入席。作东者都想借此机会表现自己的手艺和盛情,拿出自己所有的好菜摆上茶宴,让姐妹们品尝。银根紧缩的日子,她们也会想方设法“就地取材”,亲手制作小菜,如雪里蕻、豆腐卤、豆渣饼、腌辣椒、南瓜干、咸笋干、沙炒黄豆、花生等。“茶宴”上农家以茶代酒,相互敬茶。“喝茶”不仅交流女性情感,而且还起到了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发挥着“妇委会”的调解功能。吴屯红园、上村、大际、小际一带,这种农家妇女的喝茶习俗沿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喊山与开山喊山与开山原是武夷山御茶园内举行的一种仪式,每年于惊蛰日由知县主持祭祀活动,在规定的程序中,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祈求神灵保佑武夷岩茶丰收、甘醇,是为“喊山”。“开山”一般定于立夏前三日之内,茶农们赶早在制茶祖师杨太白塑像前静默行祭。早餐后由专人带至休茶地,分散采茶,待太阳升起、露水初收之后,带山人向采茶工们分民烟卷,表示可相互对话,开山仪式才正式结束。喊山与开山是武夷山茶农特有的习俗。
经济产业/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综合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94亿元,比增12.5%;财政总收入9.67亿元,比增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比增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比增18.6%;旅游接待总人数876万人次,比增21%;旅游综合总收入150.7亿元,比增22%;工业总产值56.9亿元,比增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亿元,比增5.5%;实际出口总值1.77亿美元,比增60%,实际利用外资1280万美元,比增10%.。2013年,武夷山市县域经济实力提升到福建省县市第十二位,经济发展质量在福建省县市中排第十六位,创业竞赛取得南平市第三名。2013年,武夷山市生产总值达到109.8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41亿元,总量连续第8年排在南平各县(市、区)第一位;外贸出口5388.6万美元,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金融机构存贷款馀额分别为104.65亿元、98.88亿元。2013年,武夷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16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731.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2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0.2:37.52:42.28。财政总收入突破十亿,达到11.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4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1亿元。农业武夷山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水资源丰富,气温与雨量适中,自然条件适宜农、林、经济作物和渔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农业以粮、木、竹、茶为主要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生产力低,经济单一,农林牧副渔各业产量很低,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崇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动农民艰苦奋斗,开展土地改革,组织农民互助合作,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推广农、林、牧、副、渔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生产力逐步提高,农业结构趋向合理。年,选育良种和引进数以百计的新品种,革新耕作制度,推广农业机械,逐年增加农业的投入。1993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3.3倍,茶果及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农业总产值达29730.5万元,比1949年增长44.4倍。武夷山饲料资源丰富,境内可利用的草场面积达35.9万亩,野生植物饲料达80多种,有当地优良的家禽家畜品种,如闽北白鹅、闽北花猪,武夷黑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资源才得以开发利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畜牧业获得较快发展。1993年生猪存栏数比1949年增长7.67倍,牛存栏数比1949年增长2.25倍,出产家禽比1949年增长10.03倍,畜牧业产值上升到占农业总产值的25.86%。2011年,武夷山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30亿元,达300694万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184624万元,增长7.3%;林业产值56334万元,增长2.6%;牧业产值40930万元,增长3.8%;渔业产值11461万元,增长7.0%。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占61.40%、18.73%、13.61%和3.81%。工业在古代,武夷山的先民就开始原始简陋的手工冶炼、手工纺织、手工制陶等业,从当地出土的历史文物(夏商的架壑船棺里的纺织品和汉代古城的铁器、陶器)分析,这些手工制品在古代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崇安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建县以来,造纸业、制瓷业、制茶业等随之发展,但规模不大。至明清,发展仍很缓慢。民国时期,战乱频仍,传统的手工业多不能延续,全县仅有小型工厂和作坊10家,从事手工作业。唯造纸、制茶业略有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安县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之后,崇安县对手工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形成以国营、集体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因素的制约,整个工业发展不快。改革开放后,在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1987年工业企业开始实行承包经营体制,给企业增添活力和效益。武夷山建市后,工业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乡镇企业又迅速发展。1991年开始,企业进入第二轮承包,全市90%的乡镇企业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认真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济机制条例》,并由企业按市场规律灵活经营,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改变工业生产靠资源、初加工、低产值的局面,有效地培育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还开展乡镇企业年活动,制定《武夷山市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暂行规定》,扩大自主权。中共十四大后,全市工业又出现新的局面,形成森林工业、制茶工业、电力工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建材工业、旅游工艺品业七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在所有制上呈现国有、集体、私营、“三资”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1993年,武夷山市轻重工业的比重为2∶3,全市工业总产值4104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3%。2011年,武夷山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大关,达508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完成工业增加值182034万元,增长18.7%。商业唐宋时期,武夷岩茶享誉朝野,茶叶贸易兴起。清代,大批茶叶运销欧美等国,县境的赤石、星村成为货物主要集散地。茶商以及前来采购木材、土纸、笋干、香菇、莲子等客商云集县境,大小商贾千馀家,商业繁荣一时。当时前来武夷山的中外客商大都以金银交易,市面金银很多,“金崇安”之名由此而来。民国初期,由于军阀混战,交通受阻,商业逐渐衰退。民国19年(1930),崇安县苏维埃政府设经济部,在城乡设供销社,在苏区、非苏区结合部设立对外贸易处,大力发展商业,促进苏区经济发展。民国24年1月,闽北红军转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民国崇安县政府对根据地烧杀掠夺,境内人口锐减,商业衰落。民国28年,崇安至上饶公路通车,加之因抗日战争爆发,福州、温州、宁波部分沿海城市商人避居崇安,崇安商业复苏。民国31年,因日军封锁海口,出口货物滞销,商业又趋萧条。抗战胜利后不久,内战爆发,局势动荡,商人朝不保夕,商品奇缺,币值贬值,商业萧条。民国37年全县私营商业仅300馀家。日崇安解放,人民政府对私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支持守法私商的合法经营。同时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引下,逐步建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对部分有关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统购统销和专卖政策,对稳定市场物价,保证物资供应起了很大作用。1956年,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成为城乡商品市场的主体。1958年“大跃进”和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地限制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取消农副产品集市体贸易,造成渠道单一,物资短缺,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1978年以后,恢复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业体制,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结束了长期以来多环节封闭式的流通体制。1981年,全县商业零售网点357个,饮食网点57个,社会商业零售总额4383.94万元。至1992年,全市商业零售网点增至2073个,比1981年增长5.6倍,饮食网点345个,比1981年增长6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697万元,比1981年增长了6.16倍。其中商业13994万元;饮食业721万元;工业品1363万元;其他行业804万元;此外,农村集市贸易、城市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0222万元。2011年,武夷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比上年增长16.6%,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社会/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科技武夷山是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它的科技发展史一直可追溯至武夷山市的前身崇安县建置之前的夏商时期。从武夷山悬崖上取下的二号船棺可推知其年代为距今约年。船棺中的随葬品有大麻、苎麻、丝、棉等织品碎片,其中棉布碎片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其它随葬品如竹、棕片、龟形木盘等也证明武夷山古代先民已掌握了原始的手工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事业逐步发展,成果显着,科技知识普及城乡,科学技术的国际交往也日趋频繁。1958年后,先后成立10多个科研机构。1959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86年,成立县科技干部局。1993年全市科技专业人员达4300多人。1978年后,获省、地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13项,获县(市)级科技成果和推广应用奖99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术团体进行考察、研究的宝地。2011年,武夷山市地方企事业单位(含非公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723人,比2010年增长3.11%,其中,高级职称497人,增长10.94%,中级职称2464人,增长3.75%。2011年共组织科研单位、重点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2项(国家2项、省上7项,南平市3项)。教育武夷学院自北宋淳化五年(994)设置崇安县以来,崇安文化教育昌盛,书院林立,大儒和理学家胡安国、胡宏、胡寅、胡宪、刘子翚和朱熹等,都曾在崇安授徒讲学和着述。朱熹在崇安编撰的《四书集注》、胡安国的《春秋传》、蔡沈的《》同于元朝被钦定为科举教科书。朱熹在武夷山五曲创办的武夷精舍,开一代学风,崇安因此被誉为“闽邦邹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0馀年间,武夷山作为革命老区和新兴旅游城市,教育事业得到全面振兴。在大力发展中、小学校的基础上,先后创办老区中学和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80年代,电化教育进入学校,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至1993年,全市有中学16所、小学619所,遍布全境。中、小学在校学生35341人,占武夷山总人口的17.16%,入学率97.57%,巩固率89.14%,普及率96.97%,毕业率97.11%,达到福建省教育厅规定的一类地区的要求。高等院校:武夷学院重点高中:武夷山市第一中学(省一达标校)、武夷山市第二中学(省二达标校)普通初中:武夷山市第三中学、武夷山市武夷中学、武夷山市兴田中学、武夷山是岚谷中学、武夷山市洋庄中学、武夷山市吴屯中学职业中专: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福建武夷山中华职业学校普通小学:武夷山市实验小学、武夷山市崇安小学、武夷山市新丰小学、武夷山市胡桃小学等卫生古代,武夷山市民众医治疾病都用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根据崇安县旧志记载,官方设立药局始于元朝元贞三年(1297年)。当时县尹彭好古于城邑设立惠民药局,属恤民济民措施。民间则由郎中坐堂行医或游乡行医。药材多来自毗邻的江西省药乡南城县,乡村土郎中则多就地采制中药,施医于穷乡僻壤。武夷山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真正发展。建成了市、乡、村三级卫生防疫网,各类传染病特别是疟疾、血丝虫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得到控制,鼠疫、霍乱、天花已经绝迹。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大为延长。武夷山现有医院:武夷山市立医院(省立医院分院)、武夷山市第二医院、武夷山市中医院、武夷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武夷山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41%,高危筛查率37.96%,高危专案管理率100%,高危住院分娩率100%,产前检查率97.09%,产后访视率93.06%,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率100%。有岁儿童参加了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率达92.56%。对城区3所市直托幼园所的1380名儿童中的1346名进行了全面体检,体检率达97.47%,发现疾病缺点759人,疾病缺点率56.39%,对各患儿都及时给予矫治和提出保健方案并建档保存。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2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2‰,围产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内。体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崇安县的体育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1956年5月,崇安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县体委)成立,从此有了专门机构来领导组织体育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广泛组织体育协会,普及推广早操、工间操和开展“劳卫制锻炼标准”活动,体育运动渐见成效。年的困难时期,全县的体育活动急剧减少,“红场”被占用开荒种菜。年,恢复群众体育运动,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机构被撤消,体育活动以军事体育为主,县体委常与武装部合作,举办射击、投弹、武装泅渡、民兵比武等活动。截至1993年,武夷山市有3人获得8次全国冠军,1人破2项世界记录,有健将级运动员1人、一级运动员4人、获全国优秀业馀教练员称号1人。国际友人与武夷山农民的九曲溪龙舟竞渡、美国拖屋汽车、摩托车的“武夷之旅”和意大利徒手登山队在武夷山登山等活动,都在武夷山市体育运动史上增添了新篇章。2009年,武夷山年组织开展了第六届男子篮球联赛、“李宁”杯羽毛球赛、康乐你我他市直机关趣味运动会、“武夷源”杯山地自行车爬坡赛等,相继承办了南平市羽毛球锦标赛、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全省少年儿童乒乓球锦标赛、2009年海西“武夷杯”桥牌邀请赛、福建省青少年航模大赛、华东六省一市钓鱼赛、2009全国脚斗士挑战赛、精英赛、环世界遗产地——武夷山自行车公路赛等国家、省、市赛事等系列主题活动。
旅游景点/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武夷山武夷山市虽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但远在秦汉时期,即已见诸记载,文人、名 士渐至,或吟咏,或卜居,或讲学。南唐时武夷山已跻身于中国的名山大川之列,又称之为道教的第十六洞天。宋代以来,为朱熹等大儒所盘桓,流风相继,不仅被称为“道南理窟”,而且被誉为“闽邦邹鲁”,是我国东南一座重要的文化名山。境内保存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武夷山水自古即已享有“碧水丹山”之誉,奇绝神秀。区内千峰嶙峋,一水盈盈,号为“三三”、“六六”之胜。“三三”九曲溪,全长9.5公里,溪水澄碧清澈,千折萦回,山挟水转,水绕山行,形成了“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奇观。武夷山“奇秀甲于东南”,为八闽第一胜迹,列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综合性科研基地,世界闻名的生物标本产地。兴田城村汉城遗址是目前我国江南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址。星村太庙有遇林亭北宋“乌金兔毫”瓷窑址。城区人民公园(列宁公园)有朱德题词的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墓亭。下阳上梅后坜是揭开闽北武装斗争序幕的1929年上梅暴动遗址,赤石渡口是1942年震动全国的赤石暴动遗址(建有烈士陵园,虎山庙是暴动志士的殉难处)。古迹还有城关馀庆桥、清代崇安斋教起义旧址、五夫朱子社仓、兴贤书院、刘公神道碑、紫阳楼遗址。玉女峰耸立在二曲溪南的玉女峰是武夷山最秀丽的山峰,已成为武夷山的象征。因其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得名。玉女峰周围主要景点有仙榜岩、仙馆岩、大王峰、铁板峰、镜台、水光石等。度假区距玉女峰约1.5公里。武夷山古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1公里,是中国南方地区发现年代较早、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汉城遗址坐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3处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冶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九曲溪武夷山九曲溪风景区面积约8.5平方公里,发源于桐木关西北角、三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全长60公里。武夷山紫阳书院武夷山紫阳书院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始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称武夷精舍,南宋末年扩建,称紫阳书院,明正统年间改称朱文公祠。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达十年。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物。现仅存止宿和隐求室的部分建筑。书院各处石壁上,留有许多诗文手迹,尢以朱熹亲笔题勒“游者如斯”和人陈省在晒布岩刻下的“壁立万仞”为着。武夷山下梅下梅坐落在武夷山市东部,离武夷山市区6公里,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5公里,南接武夷山度假区、属武夷街道办管辖。全村占地面积为220141平方米,村落建筑面积为124802平方米。1992年7月,福建电视台《同安主簿》剧组在下梅拍摄以朱熹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1992年秋,江苏电视台在下梅拍摄电视连续剧《范仲淹》。下梅古民居首次作为外景在电视剧中得到宣传。2004年,下梅村在获得福建历史文化名村的基础上,着手申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日,经国家文物局、国家建设部的批准,下梅村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特产/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一带生产的乌龙茶类的总称。武夷岩茶系半发酵茶,集红茶、 绿茶功效于一身。茶汤金黄,叶瓣边缘红艳,呈绿叶红镶边状,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又有“减肥茶”“健美茶”之美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是福建省主要出口商品茶。武夷岩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仅慧苑岩一带,就有八百多种。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奇兰等,其中尤以“大红袍”最为名贵,被誉为“茶中之王”。香菇古时称为香蕈,或叫香菌,是食用菌中的珍品。《吕氏春秋》中的“味之美者,截止骆之菌”之名,讲的就是香菇。香菇原是一种野生食用菌类,经人们不断提纯复壮,培养成为栽培菌。武夷山地区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香菇的繁殖和生长。武夷山人工栽培香菇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笋笋是竹的嫩芽,其种类因竹而异,其中毛竹科笋,被誉为“八闽山珍”,它脆嫩鲜美,营养丰富,素有宫廷美食之称。笋干是用春笋经过传统制作方法加工而成的,分榨、晒、熏三大类。因制作方法不同,加工成的笋干品种也不同。有“玉兰片”“凤尾笋”“羊角笋”等十多种。笋干色、香、味俱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纤维素,可作为菜肴主料或配料。经传统工艺精制的笋干和“清水笋”罐头,是福建省主要外销产品,也是中外游客乐于争购的佳品。建兰建兰在闽北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一直被人们视为情操高洁的象征,并有“花中君子”“空中佳人”“王者之香”等美称。建兰系多年生草木植物,除可观赏外,还有很高经济价值,尤其在医药方面,其根、茎、花都可入药,有利消、健胃、解热的作用。闽北民间有取兰花蕾泡茶,清热明目,理气止痛,且对青光眼有奇效。桂花茶在武夷山地区走亲访友,好客的主人总会捧出一盅清香四溢的桂花茶祈祝吉祥。武夷留香武夷留香是用武夷山纯糯米酿制,存放两年以上的传统佳酿。酒色棕黄明亮,酒香浓郁,醇和适口,馀味悠长,酒精度低,营养丰富,且有强身活血,提精益智之功效。武夷黄酒以精选糯米,优质红麦,武夷山泉水为原料,传承传统工艺,精酿而成。香气浓郁,酒味醇厚爽口,回味悠长。十月白“十月白”是武夷山民间在农历十月酿制的米酒。这时,因糯米新上市,气候适宜,所酿米酒质量特好。有白色(用白曲)、红色(用红曲)两种。其酒醇香,醉而不烈。文公酒是用生物工程技术同中国传统黄酒工艺相结合,用生物化学检测手段研制开发,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物质成分,属保健型第三代新型酒。武夷沁泉是以优质高梁、小麦为原料,配以当地甘洌泉水,采用独特工艺精制而成。酒精度低而不淡,清澈透明,浓郁芳香,绵甜爽净,馀味悠长。
城市荣誉/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市]
1979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2年武夷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1992年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航空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1999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0月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第二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3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城市。2010年被权威旅游丛书《孤星旅游指南》评出“全球十大最幸福地方”之一。2012年武夷山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2013年武夷山被美国著名媒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为“中国最美景点”。2013年11月武夷山东溪水库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日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3年12月武夷山入选2013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位列第13位。2014年2月被《英国电讯报》公布”新经济基金会”对全球生态与人类生存环境评为“全球十大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之一。评价1990年原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览武夷山后欣然题词:“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1999年4月,国际保护联盟专家莱斯利.莫洛伊博士对武夷山遗产价值考察评估时题词:“武夷山是中国人民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永久象征”。&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28:43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夷山附近玩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