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兹维列夫战术特点是怎么样的 求懂网球战术训练视频的解释一下

业余人物采访 | 陈坷:既然热爱,就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编者按: 其实关于陈坷这个业余人物采访专题,我去年就想做的了,但因为各种事情耽搁直到最近才被我重拾起来。不过你不得说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陈坷在他的网球人生里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这也让我们的采访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翔实。
陈坷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业余选手学习的对象,作为一名纯业余选手,他的网球水平目前已升到5.0级别,但他对网球的热情和态度绝对是7.0职业级。我记得我第一次和陈坷交手是在2011年11月份,当时是北京网球123的创始人汪俊老师在微博上把陈坷转介绍给我认识的,当时陈坷要到深圳出差,想约人切磋下,汪俊老师也和我提到陈坷是发球上网型打法。正是这种缘分下,我和陈坷有了第一次交手。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交手的场地是在金地网球中心,陈坷是忙完工作开着租来的车子匆匆赶过来,我们之后在深圳还有过几次交手,但每次陈坷来深出差都是租车在深圳转悠应付工作和打球事宜,从这个小细节我就发现陈坷是一个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强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他能从一个从未跟过教练学球的人却能从一名菜鸟一路晋升到5.0的业余网球高手的原因之一。稍后大家从我们的采访内容也能进一步了解到这一点。
我们的第一次交手,我取得了胜利,我翻了一下微博记录,比分是我6:2 6:4 5:4,第三盘没打完。对于习惯了京城室内快速球场的陈坷显然对深圳室外潮湿天气下的慢速球场不是很适应,赛后他也表示这边的场地相比他们北京的场地要弹跳更高。那时候的陈坷应还在征战4.0级别赛阶段。但自那之后,我从他的朋友圈看到他取得一系列让我不断惊讶的成绩,先是在北京123分级赛里取得4.5单打亚军,然后没多久就拿下冠军,印象中拿了两站4.5的冠军;随后在南京白金赛上又勇夺混双冠军,再接着又升级到5.0开始征战5.0单打级别赛,最好成绩是拿到一站5.0单打亚军的好成绩,最近在CRT中网级别联赛5.0双打取得一站冠军,5.0年终总决赛取得亚军的好成绩。这一连串好成绩真有点把我“刺激”到了,但这是一种无关妒忌的刺激,就是真心佩服他。尤其是自我们第一次交手后,我了解到他对网球的投入和付出,真的是满满的敬佩。而且,自我们的首次交手后,之后的几次切磋,我再也没能赢过他,而且差距一次比一次拉大。
我自己也打网球也10年+了,对网球的越来越深刻的理解就是:业余网球远未到拼天赋的阶段。陈坷本身是一个有着蛮不错运动能力的人,但如果你看看他背后对网球的投入和付出,你就知道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当你认真读完陈坷这篇采访,你就会更清楚他从一名网球菜鸟晋升到业余高手的道路绝非我们想象的简单,背后的坚持和努力才是基础,尤其是结婚有了小孩后,在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同时,他对网球依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同时,他也很幸运拥有一个很能理解他的太太,就是这所有的一切,铸就了纯业余网球强人——陈坷。
问:陈坷,你是几岁开始学网球?是怎样对网球产生兴趣的?
答:大约高一、高二开始接触网球,但不能算学,只是纯粹凭本能瞎打。还得感谢我的家庭给我一个开放的环境,不用使劲学习。不像现在的网球家庭是父母拉着子女去打球,我是拉着我爸去打球,北师大场地免费,俩人从零开始,当然我进步快,我教他。那时候看电视转播,有桑普拉斯、张德培、辛吉斯。印象最深的是辛吉斯的摔拍子,她摔拍子很有特点,拍头向下摔完拍子弹起来接住。但我怎么摔拍子都不弹起来,拍子都摔变形了都不行。后来知道她的拍子碳素的,我的拍子铝合金的摔完不弹。这是我90年代的网球记忆。
问:你在北京123分级赛一直打到目前5.0单打级别,自你开始打网球,你有想到自己会来到5.0这个单打水平吗?
答:Tennis123的5.0单打水平确实挺高的,我在里面算弱的,比赛其实叫做5.0以上级比较合适,类似于国外的Open level,因为时不时有专业退役的来打,甚至像前国家队一哥孙鹏都来打过,我还有幸与他同小组过了招,当然差距是很大的,应该说完全没有机会赢,但是这也是一种学习,和这种级别的选手同时站在场上,以前只是想想而已,绝对没有想到过能和这么高的高手打的有来有回。
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答:我觉得首先是执着,跟我性格可能也有关系,从小干什么都比较投入和执着,中学钻研计算机就搞成了半专业,自己就编了病毒程序,大学从零开始练电贝司组乐队,毕业时差点搞成签约乐队,打球也一样,现在的水平不是我设想出来的目标,而是功夫到了水到渠成的结果。
其次我觉得还得敢于挑战,敢于尝试,不怕输,不怕出丑。跟高手打一场下来总共没得几分,这情况我也经常有,被打的非常狼狈更是常见,有时我都觉得对不起“观众”,但坚持下来,差距逐渐就缩小了。
问:能和大家详细说说你是怎样从3.0一直升到现在的5.0,每个级别你都是怎么突破的?4.0是业余高手的门槛,挡住了大多数业余球手,你觉得自己突破的关键是?
答:一是“苦练”,二是比赛。当然每个级别的升级都各有要点,我分别说说。
3.0到3.5,需要有强项,有短板没关系。我03年非典时期放假天天练球,打造了发球和网前技术,发球局纯打发上,底线技术略差,但比赛中根本不需要。不夸张的说,那时我的发球落点准确度可以达到放个水瓶子当目标十中一,比现在准。就是说有2、3个强项,其他的胡乱对付,也足够在3.0里赢球在3.5里存活了。
3.5到4.0,短板不能太短。我打4.0一开始老输球,小组出线都很难,主要是发球上网不管用了,没其他得分手段了。那只能练底线了。那时有个场地能租发球机,还有人给捡球的,我最高纪录是连打2小时左右摇头的发球机,中间不带休息的,我掐过表,3秒钟一个球。场地老板说没见过这样的。底线有进步以后,凭我的其他技术,在4.0站住脚是可以了。
4.0到4.5,圈子。技术当然是需要一直进步的,但总跟4.0的打比赛,升级的速度就慢了,因为来球质量、对手攻防能力甚至更多的打法类型只有在高级别选手中才能见到。但确实4.0的球友基数最多,4.5以上的球友难找。这个阶段我主要是通过比赛碰到高手,挑战高手,发现问题,自己总结练习方法,实践并调整。
4.5到5.0,我还在摸索,因为我现在也不能说就在5.0级别站稳了,但这个阶段我能感觉到需要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相对弱项适当练练就可以了。这个阶段对手大部分是有一技之长的,比赛就应该用我的强项掩护弱项攻击对手的弱项,如果碰巧我的弱项对上他的强项,而我的强项他又不弱,那就该我输球,赢不了他我还可以赢别人。实话说这种对手每项都是5.0+他就不是5.0了,只是暂时没有5.5比赛而已。
我从开始接触网球到现在,从来没有请过一次教练,所有的都是自己琢磨、看录像,大部分练球也是和水平比我低的人(大部分是我太太3.5-4.0和我父亲3.0),我会琢磨出一些练习方法在练他们的同时让我自己也能练到。所以希望我的回答有参考意义。
问:你现在一周平均保持几次的网球?训练和比赛是怎么安排?
答:现在打的确实不多,一周能保证一次和我太太练1小时。其他就是临时有个别朋友约着练练或打个双打,最多一周再有2~3次。所以现在凡是打球我都很认真,不放过任何一次击球的练习。如果练球,我基本是按照职业球员比赛日练球1小时的流程,就是提前场外热身,直接大场底线,截击高压发球,小比赛。我认为他们的训练流程非常合理实用,当然换我们打因为没有教练给捡球,回合也没有他们那么多,流程走一遍会比他们时间长,他们1小时,我们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
比赛方面,我现在时间原因很少出外地比赛,大部分打打北京的业余比赛以及分级赛。能保证平均每2周至少打一次比较正式的单打或双打比赛。
问:虽然你只是业余球手,但我们都知道你对网球的热情很高,练的比一般业余球手专业,能分享一下你正常情况下一周的练球计划吗?
答:近期确实练的不多,前几年每周可以练球3次以上,每次一小时,基本按照我刚说的1小时练球方法,有时穿插练一些专项的技术,比如跑动击球之类。前几年我借鉴了NBA训练的方法,他们是先练力量然后练球,模拟比赛末段筋疲力尽时的状态,我一般是跑3、4KM,做几组上下肢力量练习后再练球,我觉得很有用。当然刚开始时打球就没谱了。哈哈现在我练球时间有限,所以体能力量练习只能安排在非打球日了。
问:你觉得结婚有小孩的前后对你的网球有什么大的变化吗?你是怎样做到有小孩后还能保持比较高强度的网球?
答:这首先要感谢我太太,她非常喜欢网球,也非常懂网球,有孩子以后她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工作,特别是牺牲了很多自己打球的机会让我打球,她这份付出令我更珍惜在场上的时间,所以一旦打球,我就不遗余力,争取不掉队。当然,有孩子以后时间没那么自由,精力也有所下降,强度还是降低了,以前我经常跑步和健身,现在也大大减少了,反映在场上体能状况明显不如以前了。
问:你每年都会到中网赛场拍球员训练和比赛,我们都知道职业球员的技术学不来,那你是在中网赛场是怎样学习职业球员的东西?你觉得哪些东西我们是可以从职业球员身上学到的?
答:我自己的技术就是拍摄录像自纠的,所以我认为拍摄一些职业球员的视频是很好的学习。要点就是一定要放慢动作,要研究他们的各方面,预判、启动、站位、步伐移动、肢体动作、击球拍面、随挥、回位等等,每一点都值得学习,其实也不是完全学不来,只是因为练习时间有限,不可能全学,要把他们最精华的部分运用到自己的技术当中。业余选手每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不同,每个人需要吸取的精华也不同,但如果让我选,我希望得到职业选手的步伐移动能力,有这种能力你全用大陆式把球推回去都能赢球,因此我觉得步伐移动是第一学习要务,能不能学到就不好说了,哈哈。
问:现在业余里有越来越多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年轻选手,和他们交手你是怎样一种心态?
答:其实也有的打,但我最怕遇到年轻的魔头,20拍不失误左右拉上旋,这种最厉害,耗体力是真耗不过,给他普通的变化球他也不失误,只能采取非常规球,但失误率明显增高。倒是进攻型的“小专业”相对容易对付,毕竟能打业余比赛的还是业余的,连续进攻5、6拍不失误是很难的,如果再给他深浅高低的变化,还是有一些取胜的可能性的。但可怕的是现在无论是职业还是业余,都在向魔头型发展。
问:俗话说“单打怕少壮,双打怕老狼”,单打还打算坚持到什么时候?有转攻双打的计划了吗?
答:我其实以前一直双打比单打好,但最近几年单打打的多,技术类型就向单打倾斜了。双打提高一样需要多打比赛,但是精力有限,有舍才有得,所以现在我的态度是双打有就打打,不提高也无所谓,只要逐渐在实战中把现有的技术综合运用自然就会有所进步。
同时,我觉得单打可以带动双打水平提高,这好像也是职业网坛的趋势,单打球员去参加双打一点都不吃亏。
陈坷和他的搭档王洋夺得2016 CRT中网级别联赛第二站5.0双打冠军
问:听说你太太也是个业余好手,你们是因为网球走到一块的吗?
答:我太太也喜欢运动,认识我之前乒乓球、攀岩、骑行都搞过,认识我之后我带她打网球,其他运动她都不沾了,可见网球的魅力。网球是我们的共同爱好。
问:你和你太太在两三年前的南京业余白金赛混双勇夺冠军,夺冠征途里也击败了几对混双圈里的顶尖组合,你们夫妻档是怎么做到的?
答:简单说就是无欲则刚。2013年我们还没有孩子,那年夏天经常去外地打比赛,CTA open南京白金赛我们一看签表心想完了,太强了,估计小组都不一定能出现,即便出现没准也是一轮游。所以整体心态也非常放松,8进4、4进2和决赛都是面对国内赫赫有名的高手,我们也是抱着挑战冲击的态度,居然都赢了,甚至决赛都把对手打懵了,大比分赢的。
当然从技战术角度,我们发挥的也很好,我和太太的混双战术上是以我为主导的,但我太太基本功也比较扎实,还能经常打出神来之笔。南京赛我们根据对手的特点,总体战术上其实就是两个字——示弱。看职业赛会发现,纳豆的特点是示强,即便在他特别累或是受伤的时候,他仍然不表现出来,而小德穆雷的特点就是示弱,动不动就捂胸喘气或者显得非常累。当你确实有优势是强者的时候,示强是没问题的,但均势或者弱势的时候再示强,很容易被对手看穿,而且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是极大的。当然,我们的示弱不是表现在“喘气”之类,而是在技战术方面,比如对手发球局我们该双底线就双底线,甚至我太太接对方男球员发球时我有可能退到底线后三米,这意思就是我接不好你发球,你能发我ACE就尽管来,这样我们自己心理就会比较放松,感觉每得一分都是赚的。
但实际上,我们这种站位也是经过考虑后调整出来的。当时我就和我太太说,“对方男的发球女的站网前,你随便接,哪怕接到对方女的手中都没关系,我往后站防他们的高压,让她放小球,真能放的好算她厉害,你放心,再知名的女选手截击水平也都是纸老虎,她能放出来我也能追上,然后我跟她斗网前肯定我占便宜,你就在后场随机帮我补位。”
这是我们战术的一例,当然还有别的,对手有底线型的有上网型的,我们临场上再有一些调整,总体上还都work,这样我们就越打越有信心,我太太简直发挥出了90%训练水平,把斜线、直线穿越、挑高球运用的变幻莫测,我们就赢了。
2013年我们外地打比赛比较多,每一站我都记得很清楚,说的多了些,见谅。
2013年南京白金赛混双冠亚军合影,右边组合就是陈坷和他的太太张立
问:我们看到不少业余夫妻档因一起打比赛搞得夫妻关系剑拔弩张,在赛场上吵架,有个别严重的甚至会大打出手,你们俩夫妻还能做到相敬如宾,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秘诀分享给其他夫妻档选手吗?
答:夫妻档确实是很难出成绩,大打出手我倒没见过,场上吵架是家常便饭。我们夫妻也不是神仙,吵架在所难免,而且我这人自控能力差,场上一着急也会口无遮拦,在正式比赛中会少一点,在日常我俩练球时太常见了。好在我太太有涵养,大部分情况不跟我一般见识,有时我说的道理是对的只是态度和说话方式不好,她就也能理解。吵架必然是双方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一方退一步就吵不起来了,这在场上和场下生活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说秘诀,就是越大型的比赛场上压力越大,情绪崩溃临界值就越低,这时我就要说的越少,场上比赛别以教练的身份自居,说话方式要把太太当成普通的女性搭档,场上多表扬少指导绝不批评,如果输球赛后一定先找自己哪里发挥不足,最后再说一两句太太哪里发挥不足,真正的分析等一天以后再说。
当然了,每个家庭不一样,肯定还得自己调整了。
问:作为一名单反选手,现在的底线网球打法对单反选手越来越不利,而你的单反却相当扎实稳定,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秘诀分享给其他业余单反选手吗?
答:实际上我觉得反手无论单反还是双反,由于肢体动作固定,比正手更不容易变形,重压力下反手的稳定性是高于正手的。举例你看费、纳、德、穆这些人的输球大部分不是因为反手,而是因为正手发挥不好。
就业余选手而言,有一定水平基础的单反选手,无论他比赛中以抽球为主还是以削球为主,反手的稳定性都不是问题。但单反处理球确实有局限性,包括职业也一样,你很难抽击高过头的球,也很难在身体侧后方抽球。所以对于业余选手,特别是大部分3.0~4.0水平的单反选手,我认为应该在强化基本功的基础上,增加变化,用反手过渡,正手得分,甚至可以采取格拉芙模式,反手只削,正手狂抡。无论如何,单反选手的削球是必练科目。就我所见,国内业余圈打的好的单反选手,大部分拥有强力正手、优秀的发球技术、扎实的截击技术,能够混合运用技战术的变化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有人说削球双打是不是会吃亏,我觉得其实真不见得吃亏,一是削球接发可以上升点迎前抢节奏,对手也不好抢网,二是双打底线相持更容易侧身正手,即便削球也可以控制落点,而且削球还便于随上,三是你也不可能完全不会单反抽球啊,格拉芙其实也会抽球嘛。
问:今年你参加了USPTA职业教练认证,为什么会考虑到考虑职业教练证书呢?考取的过程有什么深刻感触吗?
答:了解美国网球教练员协会(USPTA)是有一年到美国旅游,在法拉盛美网的赛场看到一个规模很大的比赛,水平相当高基本在5.0~6.0准职业的水平,疑惑美网不是刚打完了吗,后来一问才知道是USPTA教练员的内部比赛,顿时对USPTA心生敬意,没想到美国的教练水平那么高。后来到美国出差,间歇打打美国网协的比赛,认识了一些USPTA教练,非常敬业,不但教授的水平高,而且实战水平也很高,当时就心想一定要去参加一下了解了解,但当时没有时间,后来在国内看到有USPTA的培训认证,就报名参加了。
我不是网球的从业人员,但我认为眼界视野要开阔,多接触新鲜事物绝对是有好处的。参加USPTA本来只是想了解教练员这个职业并且学一些训练方法来训练自己,没准以后也能训练我的小孩,但我的收获远不止如此。
最大感触是USPTA考试内容非常全面和严谨,包括理论、教学、喂球、击球技术等多方面,哪方面差一点总成绩都会受影响,其实这也是美国教育的一个小缩影。我属于学霸型的,(哈哈),并且逻辑思维比较清晰,写东西分析问题难不倒我,所以理论考试还不错据说是北京考点史上最高分。就是击球考试的要求很高,包括发球、底线、截击、高压、挑高球、放小球,每个科目还要求不同的落点和旋转都得达标。考前我还特意练了一下,拿内角平击发球举例,放松状态下我可以连发20~30个不失误,结果考试时考官往我身后一站,一紧张上来就发俩下网。在这种压力下,各个技术科目都要不失水准,最后才能考到职业级乃至顶尖职业级的教练认证。我很幸运,在压力下没有完全失常,最终通过了职业级教练的认证,一方面证明了自己收获了自信,另一方面也确实发现了自己技术的短板,特别是压力下哪些技术容易失误,以后自己练习又有了目标。
问:你对自己未来的网球水平还有什么期待,着力培养小陈坷的网球啦?(笑)
答:哈哈,我们夫妻都喜欢网球,孩子肯定也少不了接触网球,但孩子还小还没到培养的时候,而且他的路他自己走,强扭的瓜不甜,能当个爱好就不错啦。
我自己的水平还有信心再提高,以前有个梦想是和太太一起拿一个大点的冠军,居然实现了,还有很多梦想,现在不能说,等实现了才能说出来这是我原来的梦想,哈哈,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问: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一名纯业余选手,你对网球的投入和付出那么大,那么,你是如何平衡好网球与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答:我公司现在做一些工业用的电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都要管,确实挺忙,孩子又小,我特别感激家庭对我的支持,所以晚饭时间以及给孩子洗澡刷牙由我负责绝不会错过,一般情况下晚上8点前不会安排打球。对网球我大部分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有时朋友场地8、9点以后没人临时约我去打打,有时没球打,我会在家或楼下练练挥拍,有一段时间我早晨6点起来出去跑步和练挥拍练力量。
总之,我觉得既然热爱,就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附:陈坷近年有代表性的网球成绩
2011.8 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业余团体赛,冠军
2011.9 昆仑山杯网球公开赛,单打冠军
2011.10 第六届八喜杯省市家庭网球赛,混双亚军
2011.10 CRT中网级别联赛,华北赛区5.0混双冠军
2012.7 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CTA Open)秦皇岛白金赛,混双季军
2012.10 杰卡斯杯业余网球公开赛,分站赛单打冠军,总决赛混双亚军
2013.7 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CTA Open)南京白金赛,混双冠军
2013.10 八喜杯省市家庭网球赛,冠军
2013.10 Tennis123分级赛4.5单打,冠军
2014.10第五届《网球天地》杂志团体赛,亚军
2015年三次参加Tennis123分级赛4.5单打,2冠1亚
连续三年参加Tennis123分级赛4.5单打年终总决赛,2015年获得亚军
2015.5 CRT中网级别联赛第一季,华北赛区5.0单打亚军
2016年Tennis123分级赛5.0单打,两次亚军
2016.10 CRT中网级别联赛,华北赛区5.0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双亚军
最后,奉上一小段陈珂练球的视频,是早两年陈坷来深圳约我们打球,我和他底线对拉,好友周文胜教练帮陈坷拍下的一段视频。(附慢动作回放)
以上图片全部由陈坷提供。
长按 识别二维码 关注OneTennis
(订阅号:OneTennis)
你们的赞赏,我们的动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独家专访亚历山大兹维列夫:下一代网球天王?
独家专访亚历山大兹维列夫:下一代网球天王?
身高两米,长相英俊的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在今年以火箭般蹿升的速度,来到了世界第四(截止十月十日,ATP排名)。年仅20岁的他甚至击败了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两大世界顶尖高手。在上海大师赛前夕,兹维列夫接受了《周末画报》的独家专访,他告诉记者:“击败费德勒让我很兴奋。”20岁新秀的崛起之路2017年5月,罗马大师赛决赛。名不见经传的德国人亚历山大·兹维列夫击败了前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两个月后,他战胜了19届大满贯冠军,瑞士天王费德勒。这是这位刚满二十岁的德国年轻人第二个ATP1000系列赛冠军。所有人都在惊呼,这位金发碧眼,高大英俊的翩翩少年,会不会是下一个NO.1?而随着穆雷和德约科维奇的相继退出,他也顺理成章地排在纳达尔和费德勒之后,成为上海大师赛的三号种子。▲兹维列夫与前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在去年温网之前,恐怕还没多少人知道他是何方神圣。人们依稀记得的是,在伦敦那个雾蒙蒙的周六下午,这位金发高个子,最终以长盘结束了对阵俄罗斯猛汉尤日尼的比赛。因为温布尔登淅淅沥沥的小雨,这场比赛断断续续进行了两天。即便如此,人们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因为看过那场比赛的人,恐怕不会超过50个。▲兹维列夫与费德勒。但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的话,温网的8号赛场理应有更多人捧场。在短短一年之后,亚历山大·兹维列夫被认为是德国最具潜力的超级新星。他的影响力或将不亚于斯蒂芬妮·格拉芙。当然,在后者最为风光的时代,兹维列夫恐怕还并未出生。“这恐怕将会是你所看到的最弱的兹维列夫。”这句话是今年八月,费德勒在加拿大罗杰斯杯大师赛上输给兹维列夫后的评价,他说:“他今后只会变得更好。”在那场比赛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无论是发球还是底线相持,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有着令人赞叹的技术和惊人的心理素质。今年的费德勒,接连拿下了澳网和温网,状态迅速回到巅峰。普通选手,想要赢费德勒一盘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赢他。但兹维列夫就是做到了。著名网球评论员贾斯汀·基梅斯托博认为,兹维列夫是当今网坛技术最为全面的天才少年。在网前截击技术上,他的精准已经堪比超一流选手,而令人吃惊的是,他的二发依然有超过120英里/小时。“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兹维列夫已经锁定了一个未来男子网坛超级明星的名额。”出身网球世家,兹维列夫与后起之秀相争两米的身高,让这位俄罗斯裔德国少年看上去有点鹤立鸡群。他还留着一头迷人的冲浪长发。如果他不当网球选手,做一名男模绰绰有余。但他从小就立志当一名运动员。由于身高优势明显,他一开始学习的是篮球,五岁时,他开始接触网球。由于父母都是网球选手,父亲更是代表过前苏联出战过戴维斯杯的好手,因此他成为职业网球运动员也顺理成章。何况他还有一个征战ATP多年的哥哥米沙·兹维列夫。在偶然的一个机遇下,幼年的兹维列夫看到了偶像费德勒的现场比赛。他一下子被费德勒优雅的球风所折服,从此彻底爱上了网球这项运动。而哥哥的影响,更是他成为职业选手的榜样和动力。▲年轻时的兹维列夫和他的家庭成员。16岁那年,也就是2013年,兹维列夫开始在青少年组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法网公开赛青少年组的亚军。同年10月,他就登顶青少年组世界第一。次年,他获得了澳网青少年组冠军,并正式转入职业赛场。▲年少时的兹维列夫开始在网球场上崭露头角。经过两年职业比赛的洗礼,兹维列夫在2017年迎来爆发,接连在罗马和蒙特利尔战胜了两个前世界第一德约和费德勒。尤其是在蒙特利尔战胜了费德勒的一战,被很多人认为,这是两代天王的“交接仪式”。这一年,兹维列夫恰好20岁。而在2001年,同样二十岁的费德勒,首次战胜了“桑神”皮特·桑普拉斯。俄罗斯血统的兹维列夫,现在定居在美国的迈阿密,常年征战也让他很少回到德国汉堡。但由于从出生以来就生活在德国,因此他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德国人:“我父母在柏林墙倒塌之后就定居在汉堡的城里,所以我更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乡。”当然,他也很乐意别人把他的家庭写成网球世家。“我的父亲曾经参加过戴维斯杯,而我的哥哥也是个职业选手。”他说,“尽管我不太记得自己第一次拿起网球拍是什么时候,但我清楚地记得,哥哥曾经拿到过的第一个冠军是在德国哈勒。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走哥哥的这条路。”▲德国汉堡风景。现在的男子职业网坛,无疑处于一个新老交替的时段。尽管2017年纳达尔和费德勒分别拿走了两个大满贯,但一群后起之秀,包括兹维列夫、蒂姆、迪米特洛夫和克耶高斯等在内的九零后选手,对男子世界第一宝座虎视眈眈;而由于长期征战之后的伤病,让原四大天王中的两个——穆雷和德约相继退出了今年的比赛,但他们明年也会很快回到赛场。未来男子网坛,势必还会在新老交替拉锯的局势中继续下去。亚历山大·兹维列夫会不会是那个脱颖而出的人?兹维列夫自己也当然明白,自己并非是唯一一个能够击败纳达尔或者费德勒这样顶尖好手的新人。在他之前,蒂姆就曾经做到过。“多米尼克(蒂姆)已经在世界前十以内,他无疑是排在前列的年轻一代。”他说,“但他比我大了四岁,克耶高斯也比我大两岁。我当然也明白年龄的优势,对我意味着什么。”专访兹维列夫:能赢费德勒让我兴奋Q=周末画报A=亚历山大·兹维列夫Q:在年仅20岁的年龄,你度过了一个令人吃惊的2017赛季。赢得了1000系列赛,并来到了世界前五。对于你来说,下一个挑战是什么?A:我想今年接下来还会有很多大的比赛,今年对我来说的确是打得比较不错的一年,很特殊。就像我之前说这样过的那样,我会一直努力地打下去。Q:你的对手包括像其他年轻选手,尼克·克耶高斯以及多米尼克·蒂姆,他们也吸引了很多的关注,有很多球迷。你能说说和他们的关系吗?让他们变得如此兴奋的原因是什么?A:在拉法(纳达尔)和罗杰(费德勒)这样保持记录的选手之后,我们这些年轻选手只能尽量去击败这些对手。我们有很多机会,我们也能打很多精彩的比赛,这也是我们如此兴奋的原因。 但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多米尼克(蒂姆)比我大四岁,尼克(克耶高斯)也比我大。这也意味着,我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和他们比赛了。对于未来,我很有信心,我能做很多改变。▲多米尼克·蒂姆Q:过去几年,你从身体上变化很大,尤其是在训练师杰斯·格林的教导下。关于你的努力信条,有很多说法。是什么激励着你不断走进健身房?如何克服很多身体上的伤痛的?A:我还记得我是怎么赢得大师系列赛上我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场胜利的,努力训练的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这始终激励着我,每天做刻苦的训练,日复一日。将来我也会做同样的事情。Q:在选择网球之前,你先后尝试过冰球、篮球和网球。是什么让你最后选择了网球?A:因为这是我最爱的一项运动。我能够参加世界上最好的比赛,和最好的球员打球,并且渴望赢得这些比赛。这就是我从小就开始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我选择网球的原因。Q:我们都知道,你来自一个网球世家。但外面都再说你的父亲和哥哥,很少提到你妈妈。能否告诉我们,你的妈妈在你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除了网球,她还教了你什么吗?A:我在很年幼的时候,她就开始教我很多网球的技术,教我如何击球,如何抗击我的哥哥。我认为她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她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不论我失利还是赢得比赛。她始终知道我是谁,她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我的网球之路。▲兹维列夫一家。从左到右为父亲、兹维列夫、母亲和哥哥。Q:网球之外,你最喜欢的莫过于NBA。同样的,新赛季也即将开始,你最为期待的是什么?A:我是迈阿密热队的忠实球迷。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有一群年轻人在支撑着球队。在新赛季,我也不确定他们会打的多好,但他们已经在上赛季证明了自己。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仅仅因为一场比赛而错过季后赛。我为他们骄傲,我认为他们的未来很光明。Q:你在中国也迎来了重要的比赛。对于中国,你感觉最喜欢的是什么?A: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食物也差别很大,但我很享受。那里的体育馆、球迷都很爱网球。他们很珍惜我们所做的一切,他们很了解你,总之我很愿意回到中国,那里的经历很特别。Q:你刚才提到了中国美食。如果让你选一样中国美食自己做,你会选什么?A:中国美食有很多,我很喜欢中国的汤。如果让我做,我可能会选择一种汤吧。我喝过一种有肉也有蔬菜的汤。但我叫不出具体的名字。总之很棒,我很喜欢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体育新鲜事,日日话你知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球战术训练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