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山各速度是多少,怎么算?平均速度的计算又怎么算?

根据上山的平均速度和时间可求得路程,根据路程和下山平均速度可求得下山时间,然后再用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
根据题意得,路程上山的平均速度上山时间,下山时间,平均速度,故选.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及路程,时间,速度之间关系,是基础题.
4036@@3@@@@算术平均数@@@@@@270@@Math@@Junior@@$270@@2@@@@数据分析@@@@@@54@@Math@@Junior@@$54@@1@@@@统计与概率@@@@@@7@@Math@@Junior@@$7@@0@@@@初中数学@@@@@@-1@@Math@@Junior@@
第一大题,第2小题
第一大题,第25小题
第一大题,第1小题
第一大题,第15小题
第一大题,第1小题
第一大题,第1小题
第一大题,第2小题
第一大题,第1小题
第一大题,第3小题
第一大题,第5小题
第一大题,第15小题
第一大题,第30小题
第一大题,第2小题
第一大题,第16小题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某人上山的平均速度为3km/h,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km/h,上山用1h,则此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为(
)A、4km/hB、3.75km/hC、3.5km/hD、4.5km/h环游世界是我的终极目标,为此我要努力!!
和TA一起开始去享受属于你们的个性游吧!
刚进去那里有个什么兰花谷,里面的兰花都是用东西把兰花捆在树上的,就这个十分扫兴。其余的真是非常不错。
我们是自己爬上去的(上下山也都可以坐游览车),虽然爬到山顶有些疲惫,但觉得比坐车有意思。里面绿得耀眼,但不刺眼,青翠欲滴。常有石椅可以休息。爬累了选一个安静的地方小憩,微风轻拂,满眼生机勃勃的绿。在高一些的地方,还可以俯视到亚龙湾。看着对面山腰处时有游览车伴着人们惊奇又刺激的欢呼声,惊叫声驰过,头顶又时有人坐滑索“飞”过。真是惬意。
过江龙索桥我们也去了。就是非2的拍摄地。走上去有些晃悠悠的,胆子小些的人会有些害怕。桥上可以看到葛优他们的爱巢,也能更好的看亚龙湾全景。
下山是坐游览车的。因为是在山中吧,有一定坡度,弯也较多,加上车的速度不算慢,有些坐过山车的感觉。对面有车驶来,两车人互相“哦”“啊”之类的呼喊,算是在打招呼吧?但这样一来,却觉倍感亲切。
我们玩了约有五个小时吧。建议大家去看看。
附:那儿的电子导游器可真不怎么样,要么是还没到它讲的景点,要么就是已经过了才给我们讲解。
我发表的日记
我的草稿箱
全部日志(0)
行业新闻(0)
日志封面:
标题名称:
相关链接:
TA发布的视频(0)
TA想去的景区视频(0)
TA去过的景区视频(14)
TA下载的景区视频(0)
数据库不存在该视频
上海新梅万豪行政公寓
南阳丽都花园民族饭店
罗平九龙瀑布群风景区
上海宋庆龄故居
显示 1 - 9 of 14 条记录
门票领取动态
地点:花都珠宝小镇...
报名截止:14-01-31
活动开始:14-02-01
地点:西塘
报名截止:13-10-31
活动开始:13-11-01
费用:420元/人
地点:山东青岛平度...
报名截止:13-11-06
活动开始:13-11-08
Copyright (C) 2008 - 2013, && 洛阳崛起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豫ICP备号&&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潘嘉严大夫本人发表
青春发育提前,骨龄提前,下一步如何治疗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1.从3个多月后的复查各项指标情况看,发育速度是不是比较快,是否属于快进型发育,为什么第一次诊断为青春发育提前,第二次诊断为性早熟?
2.前后3个多月预测骨龄相差不多,实际身高增长2.8cm,,是因为预测方法不同的缘故吗?对8月测的骨龄有些疑问,可否帮忙看下8月的骨片,预测下骨龄和身高,看她的情况初潮大约多久后来呢?
3.我们希望女儿最终身高能达到160 cm。女儿出生身长52 cm,之后生长情况一直良好,每年都高于平均值,平常也爱运动,身材匀称,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6-7cm(父身高181,母身高153,母亲初潮13岁多,父亲发育较早,12岁多变声,这会遗传给女儿吗?)。这么早发育确实让我们很惊讶,也很焦虑迷茫。询问下一步该如何治疗:1.如果放任自然发展,有机会长到或接近 160吗?2.是否必要Gnrha治疗,依照您的经验,如单用Gnrha治疗2年,身高增速变慢的情况下,2年能自然长高多少?骨龄大约长多少,最终身高能到160以上吗?中间是否要考虑联合使用生长素?
所就诊医院科室: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内分泌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中药
服用说明:服用7天,早晚
检查资料:
您好!感谢您的信任!
女孩在8岁之前出现性发育迹象,或10岁前出现初潮,才可下性早熟的诊断。当然女孩10岁前出现发育,预测成年身高较低时,可下青春发育前提的诊断,可考虑进行医学干预。
上传骨龄片清晰度过低,无法详细评估。准确评估骨龄,需要给骨龄片上的每一块骨评分,且评估时不仅要看骨骺的大小、形态、与其他骨的关系,还要看手掌、手背面的重叠影等,所以清晰度要求非常高。X线片,很难拍清晰,上传片多半达不到要求。TW2法是1975年发布,早已于2001年被TW3法所替代,现在还有70年代的数据,太过时了。
最好能通过详细评估骨龄,做一下成年身高预测,知道不治疗到底能长多高,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治疗或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无论是性早熟还是青春期提前,都有真性与假性之分,两者从字面上看,治疗方法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由于假性性早熟有随时转为真性可能,如果现在GnRH做激发试验是假性,并不代表3个月或6个月后仍然是假性,也不能每3个月做一次激发试验啊!如果目前假性可能性极大或是即使是真性,暂时也未达到立即使用GnRHa标准,也可暂时不做激发试验,但不代表今后不做激发。当然,达到性早熟诊断标准者,排除其他疾病造成性早熟的检查还是需要做的。万一存在其他疾病,不及时检查有可能耽误病情。
标准的GnRH激发试验需要有用药前、用药后30、60、90分钟四个时间点的激发值。您孩子GnRH激发试验时间点不够,可能是少了一项90分钟值(真性性早熟指南只建议省略120分钟的检查),只查60分钟结果,如何能肯定60分钟就是最高值?
但同样的药物,还有不同使用方法与剂量问题,也还有后期的剂量调整与安全性监测问题,不同方法的效果与安全性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如果能采用精细化治疗方案,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体请详细参阅我网站首页的文章《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后面的相关分析等。
其他请详细参阅我网站中相关经典咨询和相关文章,特别是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及其后面的相关分析和我网站首页的“温馨提示”等。
状态:就诊前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这里还有几个疑问请教:
1.2015年4月即女儿8.5岁时第一次初诊时在儿童医院时采用TW3骨龄10.6岁,预测身高158.5±5.5cm,看到您的文章说骨龄超过身高2年时,预测身高意义不大?那Tw3法预测身高158.5±5.5cm,可靠吗?如果可以参考,是不是意味这我们不做治疗,她最终身高有可能接近160?
2.2015年8月检查子宫彩超时提示双卵巢内均探及数个囊性无回声区,大者约0.56cm×0.49cm(右),卵泡大于0.4,看这种情况是不是发育比较快,估计什么时候会来初潮呢?
3.女儿爸爸发育较早,12岁多就变声,发育期间身高增长很多,有30多厘米,最后长到181,发育早会遗传给女儿吗,感觉是妈妈的影响大些,妈妈是13岁多初潮,正常。其实问这个问题,是想给自己找个安慰,也许她也会突然增高很多,她现在身高142.3,两三年里再长十几公分就能达到160以上?
4.现在服用的中药还有继续吃的必要吗,会抑制身高增长吗,还是只是消乳,治标不治本,因为药费也不算便宜每月要800多。最近一直为如何治疗整夜睡不好,怕错过干预的时机,影响她最终身高。再次谢谢您在繁忙的工作后回复。
不详细评估骨龄,无法预测成年身高,不同骨龄评估方法也有不同的成年身高预测公式。目前可考虑先根据当地骨龄评估结果,对照正常身高表或生长曲线,做个大致预估。
如果骨龄确实提前过多,建议尽早做GnRH激发试验。如果达到真性,尽早注射GnRHa。
状态:就诊前
潘医生,您好!感谢您的回复,因为两次检查的医院不同,为便于比较检查结果,我们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儿童医院就诊。现简单梳理下病情:女儿06年10月出生,2015年2月发现乳房有发育迹象,4月25日去当地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当时测量身高139.5cm,33kg,实际年龄8.5岁,TW3骨龄10.6岁,TW3预测身高158.5±5.5cm,遗传身高162.3±5cm;超声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双卵巢偏大,诊断为青春发育提前,建议3个月后随访检查。 8月13日复查,乳房3期,测量身高142cm,34kg ,年龄8.8岁,TW3骨龄10.9岁,TW3预测身高158.5±5cm。当地医生说目前预测身高不过低,低于150才干预,不积极建议治疗。我担忧女儿骨龄比实际年龄大2岁,随着发育的加速骨龄会增长过快,影响最终身高。我们希望她的最终身高达到160,看了您的文章,明白了不少相关知识,现在还是有些困惑,下一步女儿该怎么治疗呢:1.尽早做激发符合真性注射GnRHa;2.暂不治疗,每3个月随访复查,如果出现骨龄增速过快,预测身高下降较多时,再考虑单用生长素治疗?3. GnRHa和生长素联合治疗,请帮忙给个指导建议,谢谢!
另外我们这里的骨龄都是电脑评测,8月份拍的骨片两家医院测评不一样,一家Tw2法10.7岁,一家TW3法10.9岁,并说籽骨隐约可见,我对它的准确性心存疑虑,唯恐因为没评测准延误治疗,上传片又总不清晰,可否做个大致测评8月拍的骨龄是否超过11岁?可否把片寄给您们做个骨龄测评?我知道一般医院不接受寄片服务,你们的日常工作已经很忙,但还是恳请,可否?谢谢!
如果骨龄确实提前2岁以上,我们不认为是正常现象。建议尽早做GnRH激发试验,达到真性,尽早注射GnRHa。毕竟目前影响您孩子身高的最主要因素是早发育,抑制过早的发育才是最合理的治疗。
如果预测成年成年身高确实只是略偏低,单用GnRHa,对成年身高有可能有小幅度帮助,那样就不一定需要使用生长素了。
同样的药物,还有不同使用方法与剂量问题,也还有后期的剂量调整与安全性监测问题,不同方法的效果与安全性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如果能采用精细化治疗方案,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体请详细参阅我网站首页的文章《中枢性(真性)性早熟诊治指南》后面的相关分析等。
一般医院,都没有接受邮寄的服务,我院也一样,且仅看骨龄片,做不出适合的诊疗建议,我网站首页有提示。如果非常想寄片,寄片时,鼓励找顺丰快递(有些快递公司不送到科室,易丢失),并请提供详细病史和拍片日期、当时的身高、体重及出生日期、真实姓名、父母身高、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和网络注册名等。由于我们临床工作都很忙,结果可能需要等待几天,寄回更不方便,我网站首页“温馨提示”中有相关说明。
状态:就诊前
真情寄语:
感谢您的无私帮助!
状态:就诊前
此对话涉及隐私内容仅患者本人和医生可见。
不用谢!有时间请多看看我网站相关文章。由于这里的咨询次数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特殊问题,不需要每次回复。
谢谢您的礼物!也祝您及全家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状态:就诊前
您好,潘大夫,女儿骨片前日顺丰已寄出(福州),今日上午查询已签收。麻烦你们有空时帮忙测评下骨龄和身高,以便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辛苦你们了,谢谢!
待我们工作人员评估后,会交我核对,核对后才能发信息通知,加上几天放假,可能需要等待几天。
潘嘉严大夫通知出停诊:为缓解广大患者暑期预约门诊困难,现决定于日起,每周一上午增加暑期专家门诊一次。每周二上午8:00起,开始预约下周一上午门诊,预约电话:。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疾病名称:性早熟&&青春发育提前&&
希望得到的帮助:除了药还有他法吗?谢谢。
病情描述:乳房无进行性增大,无触痛及初潮。身高145无加速。45公斤重。
疾病名称:骨领提前性早熟&&
希望得到的帮助:1.现在医生建议女儿要打贝依针或者抑那通针,每月打一针,一年后看情况决定是否再继续...
病情描述:青春发育加速,出生,女,H133.2CM,体重30KG,乳房无硬结,身材匀称, 心肺(-)医生检查结果是 BA10.7 CA8.9 H126; BA11.2 CA9.7 H133.1; 彩超子宫、附件...
疾病名称:青春发育提前,性早熟&&
希望得到的帮助:1.从3个多月后的复查各项指标情况看,发育速度是不是比较快,是否属于快进型发育,为什...
病情描述:女儿06年10月出生,2015年2月(8周4个月)发现乳房有发育迹象,4月底到当地儿童医院就诊,测量身高139.5cm,体重33kg,TW3骨龄10.6岁,预测身高158.5±5.5cm。黑白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双卵巢...
疾病名称:骨领提前性早熟&&
希望得到的帮助:1.现在医生建议女儿要打贝依针或者抑那通针,每月打一针,一年后看情况决定是否再继续...
病情描述:青春发育加速,出生,女,H133.2CM,体重30KG,乳房无硬结,身材匀称, 心肺(-)医生检查结果是 BA10.7 CA8.9 H126; BA11.2 CA9.7 H133.1; 彩超子宫、附件...
疾病名称:性早熟,青春期发育提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儿子现在12周岁零3个月,身高只有152.5cm,体重45KG。已经变声,今年春节后开始遗精,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他的最终身高?要不要接受干预治疗?...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潘嘉严大夫的信息
儿童内分泌与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特纳综合症、肥胖症、甲状腺疾病、性发育不良等。
潘嘉严,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芜湖市儿童医学中心儿内科主任、儿童...
潘嘉严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小儿内分泌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儿童医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儿童遗传代谢内分泌科
北京儿童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
江西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儿童内分泌科
北京儿童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一道小学三年级数学题:一个和尚从山下挑水到山顶的速度是5公里每小时,请问下山的速度达到多少可以使上山下山的总平均速度达到10公里每小时?我觉得很简单,随便想了几个答案,却套不上,只好动用高深的方程组,竟然解出个无穷大,好象又没错。回过神想想常识:就算上山速度是零,我下山20公里的速度也能给他平均到10啊?害得大脑进入来回激荡状态,痛苦不堪,小学题咋这么恐怖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不想说什么,留给楼下。。
  15吧    就是(5+15)/2=10          
  这道题缺条件。。。无解
  15公里撒.小孩子的题不要想远了
  好像是无解
  下山的时间:y/5 -2y/10 = 0   用0的时间跑yM
  还有,楼主,    你好好想想你这句话,    ===============  就算上山速度是零,我下山20公里的速度也能给他平均到10啊?  ===============    有明显的错无啊。上山速度是0,永远上不去,上去的时间是无穷大。你下山速度20,平均速度明显还是0...    
  平均速度不是那么算的,上山时间长,下山时间短,平均速度是对时间的平均,不是对路程的平均
  所以平均速度是:总路程/总时间
也就是2s/(s/5+s/x)=10   算出x就是下山的速度了  
  此题无解。。。  我只能说出这条题的老师真他X的误人子弟
  假如山路长为5公里,那么上山要花一小时,而上山下山的总路程为10公里,要达到平均10公里/小时,需要0秒下山,就算光速也不行,    题的出处是哪本书?出书的肯定是粗制滥造骗钱的
  设:距离为s 上山时间为t1 下山时间为t2 下山速度为x  则:s=5*t1
2s=10*(t1+t2) 三式
(平均速度等于上下山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以上三式可以解得 x为无穷大   
貌似不需要高深方程组,也就初中水平吧。
  理论上承认有猫的解答,可能心理上别扭)
  上山速度是零的话,永远也上不了山,平均速度趋向于0。因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题目错了
  课外思考题
  2*L/(L/5+L/x)=10    x-----&000000    对么?
  竟然解出个无穷大
  确实是无穷大    这题出的      假设距离是5公里, 上山已经要一小时了    而上下山距离是10公里,平均速度10公里每小时,总时间也是一小时  
  把出题的人搜出来,大家把他海扁一顿,这些人简直是毒害儿童的小头脑,比三鹿还坏
  你才知道哦,现在学生的题,都不知道是哪个变态出的
题本身就是错的,没有答案
  不是15公里吗?
  简单列个二元一次方程,答案确实是无穷大。  出题不严谨
  我说的“高深”的意思是对小学生而言的
  楼主,无穷大是正解,就是说下山直接跳崖就行了
  老师误人子弟啊,只有超人和孙悟空办得到
  “毒害”算不上吧,就是太难了
  算出来就是无穷大
  令单程长L,下上速度x  2*L/(L/5+L/x)=10    x-----&000000    对么?
  无解这题目  山上到山下的距离是X  下山的速度是Y  2X/(X/5+X/Y)=20  推导得到XY+10X=0  X、Y都为正数。  SO。。。无解
  作者:telekk 回复日期: 12:32:50 
    楼主,无穷大是正解,就是说下山直接跳崖就行了    我R  跳崖速度不得无穷大哦  竖直向下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9.81m/s^2  得落无穷久速度才是无穷大的吧
  题目出错了,即平均速度不可能是上山的速度的1倍或以上。
  尝试用最简单的算法表述:  在往返平均速度10的要求下,总共需耗时2S/10;  其中上坡耗时S/5, 因为2S/10 = S/5, 即上坡已经耗完所有时间  所以下坡速度需要无穷大,需要和尚具备瞬间转移能力,如Hiro
  这道题有问题,不可能的。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路程是2S,总时间=上山时间+下山时间  上山时间=S/5,下山时间=S/V ,平均速度=10,把公式代入。    10=2S/(S/5+S/V)  解这个公式    1/V=0 V趋近于无穷大。    也就是说上山总要消耗一些时间的,所以那个平均速度不能达到或者超过上山速度的两倍。
  哈哈哈哈 这个帖子会火  超人超人
孙悟空我表弟,    陈贝贝让你外甥打电话找我     表弟的电话
  童叟无欺,价格公道
  同志们得想想  现在小朋友的题都哪帮人在出?  那帮人又是上的什么大学?抑或是什么大专甚至中师之类的    小学教育,也不是随便上个师范院校就能做的好的吧  
  这是个幼儿园毕业的人出的提供,他一定认为答案是15。
  有意思,下山速度居然要 -6.25公里/小时。hehe ~  回头拿这个好题目考我小孩去。。。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不能把两个数值求算数平均值。  应该这样:  假设上山和下山的路是同一条,路程都为L(单位为km,下同)  上山速度5(单位为km/h,下同)  下山速度为x  总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2L)除以总时间  那么应该满足以下等式:  2L/(L/5
L/x) = 10   但奇怪的是这个等式无法求出x的值。x应该为无限大。  这用正常解释是:如果你下山用的时间是0(速度无限大,也就是传说的瞬间转移),上山用的时间是L/5,那么总路程2L/(L/5)刚好是10。
  有意思,下山速度居然要 -6.25公里/小时。hehe ~    回头拿这个好题目考我小孩去。。。    -------------  太有才了
咋算出来的!?
  那个猪出的题啊?中国要是让这种人搞为人师表,中国彻底完蛋了。
  作者:冬小川 回复日期: 12:27:59 
    设:距离为s 上山时间为t1 下山时间为t2 下山速度为x    则:s=5*t1 一式     s=x*t2 二式     2s=10*(t1+t2) 三式 (平均速度等于上下山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以上三式可以解得 x为无穷大      貌似不需要高深方程组,也就初中水平吧。  -----------------------------------------------------------  5*t1+x*t2=10t1+10t2  (x-10)*t2=5*t1  缺条件,无解
  这是半年来我看过最开心的一个帖子,太他妈的好玩了。
  看了半天,还是这位讲的最通俗明白.    作者:华野九纵 回复日期: 12:39:43 
    尝试用最简单的算法表述:    在往返平均速度10的要求下,总共需耗时2S/10;    其中上坡耗时S/5, 因为2S/10 = S/5, 即上坡已经耗完所有时间    所以下坡速度需要无穷大,需要和尚具备瞬间转移能力,如Hiro
  小学三年级还没学未知数吧?更遑论方程了
  很多人认为数学让人思维变的慎密,可是出这样的题目一量思维慎密的同学就永远也解不出答案,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缚束,在一个范围里打转转,可悲!现在所谓的专家教授们啊,不知道天天在想些什么。
  楼主你随便假设一段距离,比如5公里,或者10公里,  就知道答案是多少了    出题人,误人子弟
  少了个条件~~需要上山和下山的总时间~~~
  作者:newfiresky 回复日期: 12:43:09 
    这是个幼儿园毕业的人出的提供,他一定认为答案是15。    哈哈 应该就是这样的。。。
  楼上的都是脑残啊,题目的意思都没看明白,他讲的的两个速度值的平均数,而不是平均速度,所以答案就是15,你们想的太复杂了。如果要按你们这么想,我还可以说速度是个矢量(速率是标量),上山是5公里/小时的话,那下山就一定是个负值,更不会有10的平均速度。或则另外可以说,从原点到了原点,总的路径(不是注意路程)为0,所以不管怎么算,总的平均速度为0。哈哈,你们头要炸了吧,谁叫你们乱想的。
  我就是那个出题的老师!    其实我以前是教语文的,题目的正解是:                                                                                            小和尚是孙悟空变的小沙弥!      出此题意在培养小学生的拓展思维,想不到成人中也有这么多死老筋,应该发回小学重新读过!
  切~瞬移穿越的
      作者:newfiresky 回复日期: 12:43:09 
    这是个幼儿园毕业的人出的提供,他一定认为答案是15。    同意,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出错题的问题,这是一个不懂装懂还要玩点小聪明的人出的题,只是苦了孩子。中国人出题时不研究想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而是要展现出题技巧。答题时先要揣测对出题人的意图。  
  误人子弟啊   
  假设路程一共10公里  上山,5公里/小时
2小时  下山,多快都没戏了  那么缩短到1公里  上山,5公里/小时 用时
12分钟  下山需要在 2公里/10公里/小时
=0.2小时,12分钟内才行,也没戏  再短,0.5公里  上山 用时
6分钟,  下山用时,妈的,还是0  什么破题啊
  速度无限大,也就是要瞬间就下山了。o(∩_∩)o...哈哈
  假设上山距离D,下山速度V    2D/(D/5+D/Y)=10 推出5/Y=0    无穷大是正解,而答案则是和尚偷懒了,大家都说一个和尚有水吃,尊敬的老师通过这个血淋淋的例子告诉了同学们“一个和尚也是会偷懒的”,由此而知,这不是数学题,这是一道活生生的处世思辨题,老师煞费苦心啊,大家得心领,不要骂人,不要骂娘,都他妈高人。
      作者:丹臻 回复日期: 13:03:43 
    作者:newfiresky 回复日期: 12:43:09        这是个幼儿园毕业的人出的提供,他一定认为答案是15。        哈哈 应该就是这样的。。。    这个是正解    
  有点意思
  看来你们是完蛋了,中国的教育都把你们的思维搞僵化了,说了是速度值的平均数为10,答案就是15,(5+15)/2=10,不是平均速度。
  这题是错题,无穷大是正解。
  上山的人是孙悟空,不过后来好像沙鲁也会,要不然就是那个人有随机传送卷,或者是法师,不过法师的瞬移不能定位,或者新的技能………………此题难解
  这个出题的倒霉蛋儿,那么多大于5的速度不选为啥就选个神仙和凡人区别的临界点5呢,哈哈
  第一楼为正解。隐含条件其实出题人已经给出,这是一题小学3年级得数学题。另外,上面公式没有一个对得,谁说上山距离和下山距离是一样得啊?!还有,这个速度也是有特指得,这个山再哪里?海拔多少,空气稠密度。同学们,一道小学得数学题,至于吗?
  作者:sunnyaifeel 回复日期: 13:30:35 
    第一楼为正解。隐含条件其实出题人已经给出,这是一题小学3年级得数学题。另外,上面公式没有一个对得,谁说上山距离和下山距离是一样得啊?!还有,这个速度也是有特指得,这个山再哪里?海拔多少,空气稠密度。同学们,一道小学得数学题,至于吗?    ------  你又怎么知道下山就是15公里呢,怎么不是14.99活着15.01,你亲自拿秒表测得,还是用刘翔的9.88算的?        
  再说一个,最令人郁闷得就是这么多同学对那个S/5=2S/10表示认同。2S/10得时间是什么时间啊,说这个对得同学再好好想想!!!!
  ------    你又怎么知道下山就是15公里呢,怎么不是14.99活着15.01,你亲自拿秒表测得,还是用刘翔的9.88算的?    --------------------    这个就是同学们得“严谨”态度?!
  我们来看看老师把平均速度定为10合不合理.    现在让我们把平均速度高为变量Y,把下山速度设为X,山顶到山下距离为S    S/5+S/X=2S/Y    推出:X=5Y/(10-Y)
满足现实生活X和Y都为正的条件为: 0&Y&10    生活中平均速度Y=10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者:newfiresky 回复日期: 12:43:09        这是个幼儿园毕业的人出的提供,他一定认为答案是15。        同意,我不认为这是什么出错题的问题,这是一个不懂装懂还要玩点小聪明的人出的题,只是苦了孩子。中国人出题时不研究想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而是要展现出题技巧。答题时先要揣测对出题人的意图。  ====================================================  非常同意, 不过我相信还是会有三年小学生会发现问题的! 这个其实不需要方程来解,我那时候就明白了1是多好神气的一个数字! 不要把现在的学生当成傻子!
  设单程为s,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x倍  那么满足如下关系:上山时间+下山时间=两倍路程除以平均速度  即 s/5+s/5x = 2s/10
算出来1/x = 0,x为无穷大,也就是说,无论下山速度多么快,都不能满足题目的要求
  作者:多嘴童孓 回复日期: 13:06:07 
    楼上的都是脑残啊,题目的意思都没看明白,他讲的的两个速度值的平均数,而不是平均速度,所以答案就是15,你们想的太复杂了。如果要按你们这么想,我还可以说速度是个矢量(速率是标量),上山是5公里/小时的话,那下山就一定是个负值,更不会有10的平均速度。或则另外可以说,从原点到了原点,总的路径(不是注意路程)为0,所以不管怎么算,总的平均速度为0。哈哈,你们头要炸了吧,谁叫你们乱想的。  ===========================  出题人的思路应该如此,可惜表达不清楚,小学三年级正是学习平均数的时候,所以一楼是正解    如果按照原题也不需要方程组吧?设一个参数S作为路程就可以了,反正S最后是可以略去的    2S/(X/5+X/S)=10    解得X=无穷
  接着上题推出的函数关系来看一下图形:    这个函数是这样的Y=5X(10-x) 注;为了习惯方便,把楼上的X、Y 对调一下。现在平均速度用X表示了,Y表示下山速度了。    由这个函数关系是这样的:Y=-5X2+50x(注:-5X2表示-5*X的平方,我打不出平方的格式了)。函数曲线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是(0,0)和(10,0)。如果X超出了0〈X〈10的范围,Y就会出现Y小于等于零的事件,这个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老师出题时,根本就是信口开河,难道要打开蠕虫洞,让时光倒流吗?否则怎么才能实现。    老娘我面对这样的老师只能说:呸!
  回复被隔开了,为了方便看,把两个回复连起来。  =================================================    作者:好色的地主 回复日期: 13:39:42 
    我们来看看老师把平均速度定为10合不合理.        现在让我们把平均速度高为变量Y,把下山速度设为X,山顶到山下距离为S        S/5+S/X=2S/Y        推出:X=5Y/(10-Y) 满足现实生活X和Y都为正的条件为: 0&Y&10        生活中平均速度Y=10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接着上题推出的函数关系来看一下图形:        这个函数是这样的Y=5X(10-x) 注;为了习惯方便,把楼上的X、Y 对调一下。现在平均速度用X表示了,Y表示下山速度了。        由这个函数关系是这样的:Y=-5X2+50x(注:-5X2表示-5*X的平方,我打不出平方的格式了)。函数曲线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是(0,0)和(10,0)。如果X超出了0〈X〈10的范围,Y就会出现Y小于等于零的事件,这个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老师出题时,根本就是信口开河,难道要打开蠕虫洞,让时光倒流吗?否则怎么才能实现。        老娘我面对这样的老师只能说:呸!  
  该命题是错误的,不是缺少什么条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平均时速10公里,已经是5公里的两倍了
就是说用平均速度达到10公里,两面的路程只需要
5公里走完单面路程的时间,所以下山速度只能以超光速下山,才可能平均速度接近10公里,而绝对不可能达到平均时速10公里
  道小学三年级数学题:一个和尚从山下挑水到山顶的速度是5公里每小时,请问下山的速度达到多少可以使上山下山的总平均速度达到10公里每小时?  
什么是总平均速度:  
  作者:风吹浮云 回复日期: 13:56:20 
    该命题是错误的,不是缺少什么条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平均时速10公里,已经是5公里的两倍了 就是说用平均速度达到10公里,两面的路程只需要 5公里走完单面路程的时间,所以下山速度只能以超光速下山,才可能平均速度接近10公里,而绝对不可能达到平均时速10公里    ---------------------------------  呵呵,老师打开了蠕虫洞,实现了时光穿棱。
  比如一道题,张三上山为5,李四下山为15,张三,李四的总平均速度是多少?自已想歪了.
  NND,偶在沙发上好丢人    以后再也不做小学数学题了
  求v。    S/(s/5+s/v)=10    变形为:1=2+10/v  故:v无解。
  把上山的速度和下山的速度看作一个整体,就行了.
  再来举一例,一个人的影子12点为0.5,哪么早上影子为多少时总平均影子为1.0?
  有一个总平均速度不同的,上山的速度和下山的速度是一个固体,不变的,就是你上山速度为5,下山速度为15,哪么总平均速度就是10.可以把题改一下,在平地上试做.
  知识越多越反动  看来不假
  LZ把那题和书的封面拍照发上来。我保证这帖会火!!  LZ把那题和书的封面拍照发上来。我保证这帖会火!!  LZ把那题和书的封面拍照发上来。我保证这帖会火!!  LZ把那题和书的封面拍照发上来。我保证这帖会火!!    
  请问楼上的高手们,为什么不是15公里/小时 呢?    题目说的是平均速度,我理解是每小时的速度    2/(X/S+5/S)=10  S是每小时,解出X就对了
  假定单程距离为A公里    上山速度5公里/小时,用时Z小时    下山速度X公里/小时,用时Y小时    平均速度=总里程/总时间    10=2A/(Z+Y)=2A/(A/5+Y)=2A/[(A+5Y)/5}=10A/(A+5Y)    10(A+5Y)=10A    10A+50Y=10A    50Y=0    Y=0    X=??    当下山速度等于多少时,下山时间等于0??  
  作者:lllwwwttt 回复日期: 14:07:29 
     有一个总平均速度不同的,上山的速度和下山的速度是一个固体,不变的,就是你上山速度为5,下山速度为15,哪么总平均速度就是10.可以把题改一下,在平地上试做.  ===========    小学题难倒天涯人啊    假定单程为10公里,来回20公里    假定如你所说,上为5,下为15    则上去的时间为10/5=2小时,下来的时间为10/15=0.67小时    平均速度=总里程/总时间=20/(2+0.67)=7.49公里/小时  
  无解。
  设山路单程长度为S公里,上下山来回路程为2S,因题目给出下速度5公里每小时,则下山时间为S/5小时,又题目给出上下山平均速度为10公里每小时,这样,上下山来回时间为2S/10小时,即S/5小时,这就是说,根据题目条件,上山需要时间为0小时,这显然不可能!
  《黄冈作业》在青海这里被称为应试《葵花宝典》,老师们都认为从孩子开始熟读此类书籍,考场会百战百胜。  我们这里小学一年级都开始迷信了。
  现在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是这种荒唐怪诞的题          
  教育忽视了对知识和创造本身的追求
落入出题阻挡考生的深渊
  速度是矢量(就是有方向的, 楼上很多人连这一点都没搞清楚), 如果原路返回的话, 根本无解, 必须加条件.
  挑水上山,然后从悬崖跳下去!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均速度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