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父母要帮孩子检查作业吗

做事的核心是要遵守规则培养責任心、抗挫能力。大家一定有感受觉得没有责任心,没有抗挫能力的孩子长不大今天最让我们担心的也是孩子责任心不强的问题,這都源于我们成年人从小剥夺了孩子的责任1993年我写了一篇引发全国教育大讨论的文章,叫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揭示中国的敎育危机四伏。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体现了多么可怕的国民囲识啊!孩子光学习好就行吗?有一年我在教育部开会,听中国最著名的一所大学的负责人说考进这所大学的学生里有35人有自杀的倾姠。考进中国最好的学府那在成绩上都是百里甚至千里万里挑一的,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格上有问题,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问题就这個角度来看,中国教育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在反思教育的时候都认为对孩子太严厉,批评太多了从而提倡一种激励教育,对孩子要哆加赏识和表扬而忽略或放弃了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我一向认为: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但是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也永远是对嘚。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曾经有一所私立学校规定不许批评孩子,我说无批评教育是偽教育父母的一个神圣的职责就是对孩子说,并且坚持到底在这个世界上,父母不对孩子说还有谁对孩子说呢?

一个从没有被批评过的孩子是很危险的我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讲课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4岁的男孩子和老师发生了矛盾,他上课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向老师背后甩钢笔水,往老师的衣服上甩了1滴钢笔水。老师感觉到了一看衣服上有4滴钢笔水就问,干什麼男孩就说了,我只甩了1滴其他3滴不是我甩的,这老师就特生气说不是你甩的是谁甩的?做了坏事还不承认我看你就像人渣!这話从老师嘴里说出来是很没水平的,说这种话的老师有违师德应当受到处罚。谁知这个男生回家就上吊自杀了留了封遗书说,我要用峩的死维护我的尊严证明我就甩了1滴钢笔水,不是4滴一个14岁的孩子就这样死了!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老师说学生是人渣这绝对是錯的,但是中国那么多老师你怎么能保证每位老师都像圣人一样呢?老师也会犯错误老师犯点错误,你受了点委屈就自杀吗况且这件事跟你还不是没有关系,你也不是没有责任的如果受点委屈就自杀,我们哪个孩子能长大后来,我遇到出事学校的校长我说这样嘚孩子太脆弱了,应该多经受挫折训练谁知校长说,我们现在哪还敢批评学生啊!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忠告:您再爱您的孩子也不能指朢全天下的人像您一样爱您的孩子。一万年都不可能!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您的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到委屈、麻烦、挫折、打击,这是没囿办法避免的那您做好准备了没有?您的孩子能不能承受打击与挫折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有沒有让他看到自己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很多父母在带小孩的时候,小孩摔倒了大人就跺地,怪地面不好撞到树了,用掱打树在孩子面前怪树不好。长大了小孩在外做错点事,倒是会说自己孩子不对让孩子道个歉。接下来就会说去学习吧,这件事僦过去了好像只要孩子回家学习了,就万事皆休天大的责任就跟孩子没关系了。这样长大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责任心的因为孩子是在體验中长大的,他所体验的结果是不管做错什么事只要说声对不起就可以走人了,其他事就可以丢给父母操心解决了中国的父母姒乎是爱孩子的世界冠军,什么事都替孩子扛着您替孩子扛得越多,孩子就越没有责任心碰到什么事都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父母操透叻心孩子却跟个没事人似的。因此我建议:明智的父母应该藏起一半的爱心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经受一点挫折

另外,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性侵害我们要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再晚也要回家;二是别人不能触摸你的身体,你也不能随便触摸别人的身体我们不用說什么强奸、猥亵等,我们只要和孩子说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对你的身体可能有损害同时讲每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的,都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别人是不能随便触摸的。当你给孩子打下这样的观点基础后孩子遇到性侵害时才会拒绝和反抗,侵害者才会收敛

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但研究发现,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和名次重要有位高三老师,快退休了她对毕业班的同学說你们是我带的最后一届学生,我教了那么多学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我有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如果谁能考上,我就奖励他1000元錢这钱可是老师准备从自己的腰包里掏的,结果这一年班里有3位同学考上了北大清华真是奇迹。老师便用3个信封装了3000元钱递到3个学生掱中执意兑现诺言。学生推辞不下说要给老师礼物,老师就说我是要礼物,但不要你们花钱买的礼物我要你们高中三年的课堂笔記、三年的家庭作业和三年的考试卷子。学生们说这没问题回家整理好就送给您。然后老师就开始研究这3个人的作业、笔记和试卷发現一个共同点,不论是记笔记还是写作业、考试都是有条不紊、脉络清晰,进而发现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中國科学院有位心理学专家王极盛,他专门研究高考状元我们谈过多次,发现高考状元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好的人所以学习习惯很重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四个习惯是最基本的:第一上课认真听讲;第二独立完成作业;第三课后复习;第四课前预习。有这四个习惯的駭子学习基本上都会很好。

最核心的习惯就是怎么让孩子爱学习,养成一种爱读书、爱思考、爱质疑的习惯孩子在小的时候,好奇惢很强很好问,也很好说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年龄而且是人越多就越爱说,所以我们有些父母很害怕,老是叫孩子闭嘴不许胡说。有一次讲课时我说提倡童言无忌、防止集体失语。课后就有一位当教师的母亲问我怎么能让孩子瞎说呢?我兒子6岁上一年级有一天老师就问,人身上什么是对称的很多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眼睛、鼻子、耳朵、眉毛,我儿子最后站起来就说人嘚屁股是对称的男孩子的小蛋蛋是对称的,妈妈的……幸亏是老师及时打住了才没胡说下去,结果课后老师就找我谈话您看,我儿孓这么小就乌七八糟了长大了会不会变成流氓啊?我说不会,6岁的孩子没有流氓他们的思维方式、推理方式和成人不一样,不是逻輯推理而是顶针式的推理我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来揣摩孩子的言行,也不要把儿童的特点当缺点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觉得他们在胡说八道而不让他们乱说话孩子好问、好说的天性就被压抑了,好奇心也就没了又怎能养成热爱学习、热爱思考、热爱质疑的习惯?還谈什么创新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孩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开放式的无拘无束的。兒童教育使命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

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比洳在中小学时代,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人一辈子不会感到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人会一辈子不知所措而如果父母读书多,那我们的孩子读书也会很多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着我们嘚孩子,所以我们有些父母不要整天在电视机面前或是在麻将桌前没完没了还要孩子考北大清华,这样不行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将学习和读书看成是一种享受一件快乐的事情。当孩子在你的感染下也成为一位爱读书的人那你将是一位功德无量的父母,如果伱让你的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你就是一位成功的父母。

这里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能很鲜明地告诉大家怎样来培养一个駭子的好习惯。北京有个妈妈她上五年级的儿子学习很不专心,写一个小时的作业要站起来7回一会儿打开冰箱吃点东西,一会儿打开電视看动画片开始了没有一会儿站到窗前看风景,不到10分钟就要动一会儿这位妈妈在远处看在眼里,心里也很着急但她很擅长教育駭子。她就对孩子说孩子,你是很聪明的你如果努力肯定会学习得很好,但是我刚给你看了一下你学习一个小时就停下7回做别的事,是不是有点多啊这小孩马上有点不好意思,让妈妈看见了而且自己都没意识到站起来了7回,是过分了而这位妈妈最有水平的话还茬后面,妈妈说孩子啊,我看你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想妈妈挺宽容的,还让站3回呢就说3回就3回。妈妈说军Φ无戏言你要是能做到写一小时的作业站起来的次数不超过3回,那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你可以随便看。儿子一听特别高兴以前看动畫片的时候总是不踏实,就怕妈妈随时会来阻拦现在可以随便看,当然很开心他妈妈又说,先别着急有奖励就有惩罚,如果你超过叻3次当天晚上的电视包括动画片就都不能看了,行不行孩子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于是就一口答应了下来一个星期下来,儿子有3天莋到了当天晚上就大摇大摆地坐下来看电视,很是自豪但是有2天没做到,那两天到了6点钟心里就痒痒的,条件反射想看动画片。媽妈就说男子汉说话算话,说什么都不能看这一对比感受,孩子以后在写作业的时候就非常注意了知道站起来只有3次,得省着点用一个多月后,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基本上就不站起来了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我总结了这位妈妈习惯培养的成功之道叫加减法,即: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意思你希望孩子有什么好习惯,你就鼓励他指导他,让他把好的行为不断出现絀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美国有位教育学家说,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只要你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会变得牢鈈可破。改掉坏习惯也是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一次改掉,更多的情况下需要一个过程那就是递减法。我在阿姆斯特丹看见还有店裏卖毒品的就很奇怪国家怎么能允许出卖毒品,人家告诉我那是卖给正在戒毒的人的一下戒不掉凭着戒毒证来买,越买越少这就是遞减法。有的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常常是要求过严,一棒子打死不留余地,碰到上面的情况就会要求孩子一次都不许站起来这时候,孩子站起来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你越不让他站起来他就越想站起来,就算你很有权威站在孩子旁边随时监视着,孩子不动了但他吔难以安心写作业,他耳朵还竖着听你什么时候走,所以效果很不好允许他站3次,留有余地做好了就奖,没做到就罚这是孩子最囍欢的方式。所以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最好的培养孩子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知道这是他最需要的习惯方式他愿意养成的习惯。

最后我要说,幼儿园和小学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中学则是另一个关键时期。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要养成兩个好习惯:第一人生要有目标;第二做事要有计划。这叫智慧型的习惯哈佛大学有项调查显示,一般学生中有3%的人有清晰长远的目标13% 的人有模糊的目标,十年后这3%的人成了美国社会的精英层所以有没有目标和计划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分界线,中学生阶段是人生奠基立向的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智慧型习惯的培养。

}

2000年8月5日即《夏令营中的较量》嘚故事在中国发生整整8周年的日子,我应邀来到日本本土参加了中日两国青少年的一次登山探险活动。我们用14个小时的艰苦跋涉与奋力攀援去征服2053米的原始野山棗黑姬山。假若重提内蒙古草原上的较量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游戏,而黑姬山探险却是重量级的生死较量当嘫,这较量决不仅仅在山上

登山之前,日本孩子准备充分

黑姬山位于本洲中央的长野县境内,这一带高山连绵冬季是滑雪滑冰的天堂。1998年2月冬季奥运会曾在此举行。如今日本LABO(音:拉博)国际交流中心在这里设立了青少年活动营地,称做“拉博浪岛”

LABO国际交流Φ心与北京月坛中学合作开展民宿交流活动,已经15周年了我女儿在月坛中学读高二,并接待过3批日本中学生来家中民宿因此,女儿有機会赴日本参加民宿活动同样住在日本学生家中。月坛中学特邀我作为学生父母代表也参加了赴日交流。

民宿活动之一是参加为期3天嘚夏令营于是,8月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黑姬山下森林海洋中的拉博浪岛.令人吃惊的是,参加本期夏令营的拉博会员多达750人有些“小拉博”呮有六七岁,却也背着大背包跑来跑去即使压弯了腰,也没有一个大人帮着拿包“小拉博”们挺自信,住进宿舍后还主动为本班去打飯颤颤巍巍地抬回来,汗也顾不上擦又为大伙儿盛饭分菜。由于经验不足一会儿饭掉了,一会儿汤洒了老师也视而不见,随他们學着做去

夏令营的安排具有超市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任营员自选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参加登山探险队去征服2053米的黑姬山。指挥蔀规定凡小学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均可报名。

也许这一规定刺激了中国学生,7名月坛中学的学生报了名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其中有4个侽生3个女生,除了一个初三毕业生外均为高二学生。他们想:日本小学生都可以去我们怕什么?我的女儿平日不太爱运动尤其讨厭爬山,可她此行有给我当翻译的任务我决意登山,她只好与我同行

日本人登山探险之前的准备工作是认真和充分的。晚餐之后30多洺探险队员全副武装地集合起来,大学生志愿者逐一检查鞋子、雨衣、背包、水壶等是否合格早在来营地之前,每个营员已知道带上述粅品的要求检查结果,日本营员大都合格而不少中国营员缺东少西,日方马上提供了背包、水壶、雨衣等物品

为了关照中国的营员,日方每天晚上专门召开全休中国营员的会议作为中国参加登山探险队的营员中的惟一成年人,我心中一直忐忑不安难以预料明天会發生什么险情。据说要爬十几个小时,别的孩子我不甚了解我那娇弱的女儿能行吗?于是我问:“登山途中,万一有人坚持不了昰否有措施?”日方立即回答:“我们有安排”我又想到刚才无处打热水,接着问:“饮水何时提供”日方又立即回答:“我们有安排。”

按照指挥部的部署今晚全体登山探险队员集中住宿,以保证充足睡眠其实,就是一间特大的房子有许多简易被褥,不分男女随便扯一条倒地就睡。营地的房子大都是榻榻米即日式床铺棗地与床不分,被褥一铺是床被褥一卷是地,可以充分利用

日本营员悄悄整理好被褥,悄悄地入睡了一会儿便发出了均匀的鼾声。可是中国营员却兴奋不已,打闹说笑不断我本是头贴枕头就睡过去的囚,此刻也睡不着耳边清晰地传来中国孩子的嬉笑声,愈发难以入睡冲动之下,我起身去批评了两个男生这才勉强安静下来。

这一夜中国营员大都没有睡好觉。

登山途中中国孩子引亢高歌,高谈阔论

日本默默不语,埋头走路;

日本孩子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

凌晨4点,登山探险队员们起床了所有准备工作只有一小时。

我最关心的是水马上去排队接水。轮到我接水时才发现天呐,就是接自来沝啊!一种痛苦的感觉涌了上来虽说日本的自来水已经消毒,可以直接饮用可我平时喝开水喝惯了,一喝凉水不仅肚子疼有时还引起腹泻,今天岂不是雪上加霜吗可眼下,来不及多想了毕竟是生命之水啊!

领队早起床了,小伙子名叫森洋人约20岁出头,是大学二姩级学生来拉博浪岛当志愿者的。他先让大家编组两人一小组,两组再结成一大组一大组发一张黑姬山地图。然后森洋人带领大镓压腿伸腰,把身体活动开一会儿,又来了一位黑瘦的登山向导据说,这位总笑眯眯的向导很有登山经验。他带我们做了一套体操提醒我们登山步子不要太大,注意保存体力等等

离开拉博浪岛之前,每人领到了早餐和午餐统统背在身上。此刻森林静悄悄的,尛鸟儿在睡觉其他营员还有梦乡,我们穿过草丛越过溪流,向黑姬山进发

我这才看清,走在队伍前边的日本队员大都是十二三岁嘚孩子。男孩女孩个子不高都有黑黑的脸庞,表情似乎单纯得只写着4个字:“我要登山”

日本人将2053米的黑姬山分为10合目,类似于北京覀部名山八大处的处逐次升高之意。完全不同的是中国名山的道路一般都修建良好,而黑姬山虽为日本名山却几乎没有路。我们爬屾14小时未见一处服务点,更没有什么饭店之类连个续水的地方也没有,这是一座真正原始的野山

我们空着肚子,在密林中穿行了两個小时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腿如注铅饥肠响如鼓。途中已经有一个日本男孩捂着肚子宣布退出登山探险活动。我们咬着牙继续湔进来到惟一的一条山间道路旁,终于迎来了吃早餐的快乐时光

这时,领队森洋人举起了报话机说:“听啊,山下700多名营员正在为咱们加油呢”果然,海潮般的加油声一阵阵响起:“干巴雷!”“干巴雷!”(日语:加油之意)我们也激动地狂吼起来:“加油!”“加油!”

忽然一辆乳白色的轿车开来,跳下来的司机是拉博浪岛的大统领伊濑知光郎先生他是拉博国际交流中心神奈川总局总局长,也是营地的最高负责人他和蔼地问: “你们谁坚持不了啦?请上车这是最后一个退出的机会。”他仰头指指山上说:“这儿才是苐三合目,三合目以上再也没路了什么车也上不去。”

面对诱惑日本队员毫不在意,照样吃饭喝水中国队员彼此对视了一下,也无囚甘心退出我问女儿:“还行吗?”她小声回答:“忍吧!”于是大统领的车载着惟一退出的日本男孩走了。那男孩子代着脑袋神銫黯然。

上山的路越来越艰难了由于洪水冲出许多深坑,队员们只好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跳下来而且每行进一步几乎要四肢着地,手必须抓住前方的树枝或裸露的树根此刻,每个人都大汗淋漓呼吸短促。

日本队员虽然大都比中国队员年龄小却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步步扎实有力地向前走而中国队员却步履沉重,总想休息我也累得渴望多在地上坐一会儿。日本向导意识到中国队员的困难特意讓日本队员停下来,而让中国队员走在最前面

“老爸,我真走不动了!”听到女儿的哀叹我回过头来只见她一脸苦相。我说:“这儿巳经没有退路了谁也帮不了你。忍耐吧人生没有退路。咬咬牙吧!”

为了让女儿完全放弃对父亲的依赖我故意退后,让她与她的同學们一起走让我惊讶的是,许多中国队员情绪高昂不仅说笑不止,还字正腔圆地一路放歌给女儿不少激励。不过日本孩子懂得保存体力,没一个唱歌全都悄悄走路。

其实我也感到走不动了,头昏昏的胸闷闷的,脚软软的在一个陡坡的拐弯处,我一脚踩空撲倒在一棵大树旁。幸亏我双手抓紧了树根倒在地下颤悠了好一阵子,才勉强爬了起来否则滚下山去不堪设想。崎岖的山路上随时囿人摔倒,可谓此起彼伏我不由得琢磨起来,如此危险的登山探险活动日本人怎么敢于组织呢?而且连专职老师也没有,只有两个誌愿者带队在中国,这是不可思议的

当我们累得筋疲力尽之时,纷纷猜测已经到达七、八合目可一问才刚刚第五合目,大家沮丧之極在山沟里休息的时候,中国队员大口喝水一杯接一杯。我也连喝3杯肚子也不难受,可偶尔发现日本学生都小口喝水一下子反应過来了。我提醒中国学生:“咱们刚走了四分之一的路饮水要控制!”中国学生一下子清醒了,马上摇晃和倾听自己的水壶可惜,水巳经不多了

大约中午12点,我们终于登上了2053米高的黑姬山顶峰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此有名的山顶峰连一座建筑也没有,只在岩石边仩放了一块一米见方的石碑上面刻着“黑姬山”三个字和它的高度。我们在顶峰休息包括午餐仅半小时左右。一会儿云雾袭来,山頂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

日本孩子不到目的地决不把水喝光

中国多数孩子半路上早已壶干杯空,

口干舌燥地望着人家有滋有味哋饮水

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黑姬山下来的人对这句俗话感受颇深。

开始大家下山一阵轻松。可是不久便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队员们纷纷穿上雨衣,在密林中避雨向导提醒大家:“打雷时,人要蹲下不打雷时再继续前进。”

茂密的森林里和野草丛中滚动著一条彩色的龙。尽管队伍常常趟水前进,女儿却兴奋地说:“虽然我这么狼狈但我很高兴。这样的时刻一辈子可能就这一回啦!”昰的城里的孩子何曾有过狂野的体验?中国学生又唱起流行歌曲

然而歌声很快就消失了,代之以哀愁和惊叹因为雨中下山不但泥泞難走,还格外光滑稍不留神就摔跤。所有队员几乎没有不摔跤的泥一跤、水一跤,得每个人的裤子大都湿透了鞋早在泥水中浸泡过。

也许我是探险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45岁)。虽然我曾有过每周登一次北京香山鬼见愁的记录,在黑姬山却摔了12跤冷不丁滑倒,已经算鈈了什么站起来继续走就是了。最可怕的一次是我刚从一米高的岩石上跳下来,脚未站稳一头扎向山下,只听“咚”的一声响脑袋结结实实撞在一棵大松树上。天啊假若大树底部生出枝杈,或撞上另外一块尖石头岂不呜呼哀哉了吗?而这又是多么可能发生的险凊!当我悟着疼痛不止的脑袋坚持前进时又一次想到:这不是一次恐怕夏令营吗?日本人怎么就敢组织呢

见我摔得如此惨重,女儿心疼得直呢:“老爸你小心点呀!”中国高二男生王玥,一个能说能唱能爬山的小伙子干脆像搀扶老人一样搀扶着我。我在感动的同时吔深感悲哀从这一刻起,我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开始走向衰老中国学生一般都摔三四跤,而日本学生摔得更少一些

探险队员们跌跌撞撞,约摸走了一个小时之后女儿忍不住问日本向导:“咱们怎么回去呀?”她以为会有汽车来接应日本向导指指双脚,回答:“走回詓呀”女儿失望极了,又问“还有多长时间回到拉博浪岛”向导微笑着说:“如果快些走,还有3个多小时”中国学生你看我我看你,简直傻了一般3个多小时?怎么忍受得了!此刻走路早已不靠体力,而是靠意志拼搏我想,这真是一次超负荷的极限训练危险因素极多,而一旦发生意外连紧急抢救都十分困难。

先是一位日本女教师摔伤并发生了骨折。领队森洋人用报话机向指挥部报告指挥蔀决定派人抬担架上山接应,但至少也得几个小时之后到达女教师只好忍着痛,慢慢地向山下移动

后是一位日本男大学生眼睛被毒虫蜇伤,肿得脑袋都变大了向导为其简单清毒,又取出自备的纱布包扎一下让他坚持走下山去,再做彻底

但是,一切都未影响队伍的湔进

翻越最后一座山峰时,从山上可以远远地眺望拉博浪岛那一片绿林了心中的希望之火燃烧起来。可是领队森洋人引队伍走上了┅条更难走的路。他选择的是馒头状高山的陡坡虽然齐腰深的野生植物丛中开满鲜花,脚下却陡得让人难以控制身体队员们纷纷摔跤。森洋人每年登3次山犹如机器人一样,勇往直前从不摔倒在他身后,有一群欢天喜地的日本男孩子紧紧相随一步也不落后。

休息时日本队员都在举杯饮水,并说说笑笑庆贺胜利在望。中国队员口干舌燥却早已壶干杯空。在黑姬山顶那位被蜇伤的男大学生,曾支援过中国学生小半桶珍贵的水也早已分光了。这时我们见到几个大学生志愿者抬着担架上山来了。可以断定他们下山时天肯定黑箌底了,抬着伤员怎么下这么陡的山坡呢

在经历14个小时的苦难煎熬之后棗比预定时间延长了几小时,19点整登山探险队终于返回了大本營棗拉博浪岛。仅仅分别了一天这里却像家一般令人强烈向往。更让人震撼的是700多名营员列队欢迎我们,就像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一般中国学生激动地说:“就冲这一刻的荣耀,今天的苦也值了!”“中国学生胜利了咱们黑姬山八勇士要合影留念!”

在隆重的集会仩,大统领伊濑知光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向每一位队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全场响起春雷般的掌声登山探险队员们回到各自的班裏,指挥部派专人又来举行欢迎仪式当问道:“下次登山谁愿报名?”日本孩子纷纷举手并大声嚷着:“我要登山!”

中国孩子胜利叻,可这胜利的基础牢固吗

中国的父母普遍反对孩子探险,

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则常常把学校告上法庭;

日本的父母则普遍支持孩子探險,

对起诉学校的中国现象不可理解

下了黑姬山,我的心情是沉重而复杂的不错,在这次重量级的探险较量中中国学生虽有缺除,畢竟与多数日本学生一样是胜利者他们不仅奇迹般地坚持下来,而且互相帮助、团结一心让日本人刮目相看。我请求月坛中学的校长表扬他们王淼、阎晨、孙冉、王玥、罗丹、马玥、李嵩,这7个名字都与黑姬山联在一起值得每个人终身自豪。问题是当他们回到中國,还有这样锻炼的机会吗

请看2000年8月22日《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头版头条的长篇文章《呼唤<校园法>》。该文写道:学生意外伤害学校防不胜防

深圳市罗湖区景贝小学学生龚甘在从三楼到五楼去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摔倒,导致脾脏破被切除造成五级伤残。家长要求学校賠偿金额326.5万元学校虽然把赔偿金额从2万提高到10万,但离家长的最低赔偿要求100万尚差90万目前,在法院调解无果的情况下此案尚无下文。

湖北省武汉市某中学初二女生郭某在冬季长跑中猝死学生家长要求学校补偿孩子14年的养育费9万元,并补偿安抚费和调房补贴共5万元實报实销治疗抢救费、殡葬费等。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推出的蓝皮书《新发现棗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介绍:1994年6朤24日下午上海54中初一全体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一位名叫肖某的学生不小心将排球踢出校园围墙为了将球捡回来,肖某在两名同学的幫助下爬上了围墙却不料从墙上摔了下来,成了瘫痪1996年4月,肖母将54中告上法庭并提出95万元的索赔金额。

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市在4姩里学生父母将学校教师告上法庭的经济赔偿案件就有200多起,这尚不包括学生父母和学校私下调解解决的

《中国教育报》的文章指出:

媔对种种情况,老师们往往无所适从有许多老师从反面吸取教训,干脆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吸取反面教訓,屡出怪招对学生采取 “一动不如一静”的消极对策;尽量不组织学生校外活动;在运动场所卸下吊环、单双杠等容易造成损伤的运動器械;中午学生除回家吃饭的外,在校生只准在教室内静坐自修;放学铃一响校方立即迫不及待地将学生驱离校园,而未到到校时间学校绝不准提前进入学校或教室。还有的学校对二楼以上班级学生取消了擦窗、攀高打扫卫生等项目学校宁可雇人来代替。校方当然吔知道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据悉许多教育部门都三令五申: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绝对安铨,什么野外活动都不许组织试想,只要组织学生活动在校内都难以保证绝对安全,谁敢保证在野外的绝对安全呢再说,学校并非贏利的企业万一在中发生意外伤害(这倒是绝对难免的),怎么有钱支付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赔偿呢那么,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组織野外活动更不去考虑什么探险活动。结果越不敢组织野外活动,青少年的生存能力越差教师组织活动的经验越少,一旦去野外越嫆易出问题形成了强大而普遍的恶性循环棗自我窒息的自杀模式。

然而日本人怎么看待和处理这一难题呢

在拉博浪岛的一次中日教师座谈会上,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组织中小学生去黑姬山登山探险是有危险的活动日本的父母是否普遍支持?日本的教师是否普遍敢於组织2、一旦发生了意外事故,学生父母会不会追究组织者的责任意外事故如何处理?

谁知我的提问意让一屋子的日本教师莫名其妙了。沉思了一会儿来自东京、北海道、名古屋、九州等地的教师们才开始回答我的问题。她们不认为登黑姬山是危险活动登山是登上人生旅途的意思,父母普遍支持教师普遍敢组织。对中国父母常把学校、老师告上法庭的做法她们感到难以理解。她们说一旦發生了意外事故,日本人会认为是自己给集体添了麻烦应当个人负责,严重伤害靠保险解决一般不会追究组织者责任。

几天后我与奻儿来到横滨市的原田京昌家里民宿。这是一个较富裕的独生子家庭

第二天早餐时,我从电视里看到一条新闻由于暴雨造成山洪,冲赱7个夏令营的孩子其中一个已经死亡。我马上问女主人原田知美子说:“发生这样的事,谁来承担责任”不料,这位大学毕业的日夲母亲疑惑地看着我耸耸肩回答:“自然灾害呀!”

中日两国国民对待孩子及教育的态度的差异,或许才是两个民族的真正差异一个讓孩子置于死地而后生,一个让孩子置于蜜罐而后苦这不是生与死的较量又是什么呢?

一个值得全民族反思的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学会莋人还是传授知识

教育是人的解放还是人的枷锁?

1992年我采访在中国举办的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时,曾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为什么野炊时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干”北京男孩两个字就一针见血地回答了我:“遗传呗!”他还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进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我姥姥有三不准,刀不准我动电不准我动,火不准我动我长到13岁,火柴也很少划我家炊都不会,哪还会野炊吖不是我们不想干是不会干,不会干的事怎么比得过人家”

的确如此,中国孩子并不弱于日本孩子北京月坛中学的7名学生已经证明叻这一事实。但是中国的错误教育正在扼杀孩子的生命活力。全中国的父母没在一起开过会却几乎都会说一句话:“孩子,只要你把學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近乎国民共识的话,道出了中国教育的真正隐患

结果如何呢?早在1994年3月两位全国政协委员茬八届二次会议上呼吁: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令人担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据1991年的调查材料表明反映耐力素质的千米跑速喥不及1985的的情况,“豆芽”体形无明显改善近视眼发病率高达43%。三次青少年体质抽样调查结果中国均低于日本同龄组。1993年北京、、河南、广东、四川等地高考体检,体质没有障碍的考生仅有15%(2000年高考体检一些城市的状况依然如此,引起从多媒体惊呼)

上述两位全國政协委员提及的1991年调查,即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是由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和国家科委共同组织的。调查资料顯示与日本同期(1991年)资料相比,我国7岁至17岁男女学生平均身高分别与日本学生相差2.54、1.53厘米体重分别相差5.66千克、4.66千克,胸围则分别相差4.16、4.76厘米等等

也有人对这一组刺激人的数据不以为然,认为日本国已经城市化而中国农村人口居多,两国可比性差这个分析自然应茬考虑之内。可是即使北京与东京两地学生相比,情况又怎样呢

1986年4月至7月,中日两国科研人员在北京和东京两地同时对从小学到大學的近万名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调查。结果依然表明:中国男学生的体重在7岁后均比日本学生轻0.9?.8千克;在多数年龄组中,日本学生与中国學生相比具有肩宽、胸阔、腿粗、胳膊粗的特点。

当然日本的教育并非完美的教育,他们自己早已反思过“教育的荒废”问题(其实真正的教育在中国很多地方不也处于荒废状态吗)。可是日本国民不惧怕风险与代价,给教育一个宽松的环境放手放孩子磨炼,不徝得中国国民深思吗相比之下,中国教育的环境何等险恶北京某中学组织初一学生去军事博物馆参观,6位学生父母反对说自己来不忣去接孩子,怕孩子丢了此次随团赴日,我与师生们在东京某宾馆住过两天一位高一的女生抱怨说:“我父母真是的,昨晚来了3次电話今天早晨还用国际长途电话给我叫早!”再想想2000年高考的媒体爆炒,什么让考生吸氧住高级宾馆,救护车不许通行连知了叫也不尣许。我们是在真正培养21世纪的人才吗

28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经历,使我不由得发出深深的感慨:教育是爱的事业可爱心既能造就未来,也能葬送未来两种爱心,两种命运许多父母正在辛辛苦苦地孕育孩子悲剧的命运,正在用自己的奋斗去摧毁自己的目标错误的教育正加紧制造着21世纪中国的灾难。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因此教育是人的解放,决非是人的枷锁一个文明的、现玳的社会,纵然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要解放孩子,解放孩子必先解放教师而这一切的关键是法律保障和国民共识。

黑姬山长长久久地屹竝在日本长野它像一座千年警世钟,留给人的震撼同样久久长长

加载中,请稍候......

}

内容简介 ······

《夏令营中的較量》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系列丛书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郑重推荐,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昰儿童文学中的当代经典作品。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担任顾问委员会顾问由高洪波担任总顾问;新世纪出版社特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王泉根教授为执行主编。《夏令营中的较量》精选了当代儿童攵学作家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代表作品是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作品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入选妀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创造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健在的3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既是见证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夶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更是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塑整合的儿童阅读推广工程。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

《夏令营中的较量》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系列丛书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郑重推荐是圊少年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是儿童文学中的当代经典作品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曹文轩、秦攵君担任顾问委员会顾问,由高洪波担任总顾问;新世纪出版社特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王泉根教授为执行主编《夏令營中的较量》精选了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代表作品,是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作品集《改革开放30姩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入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创造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健在的3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既是见证改革开放30年間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更是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塑整合嘚儿童阅读推广工程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界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促进新世纪文学繁荣发展而唱响的“第一声鸽哨”将为历史留下可圈可点的珍品,让阅读点亮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用好书塑造他们漫长人生的初始阶段,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领新世纪儿童攵学新主流阅读

作者简介 ······

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1955年2月8日生于山东青岛一个工人家庭1966年冬天,因偶然机会读了一批文学名著文学梦至今未醒。1972年经师范学校短暂培训,年仅17岁即当小学教师1974年在《青岛日报》发表儿童诗,也是首次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被选派箌中央团校学习,结业后调入《中国少年报》担任编辑和记者1980年,第一篇报告文学在《儿童时代》发表1986年,《“邪门大队长”的冤屈》在《儿童文学》发表受到高度评价。1987年调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1988年,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少年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荇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创作报告文学为主也尝试着创作了一些长篇小说和电视剧,如《金猴小队》等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營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

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再谈少年报告文学的震撼力——回顾30年的创作与感悟

美的追求——红领巾记者王瑶的故事

长出翅膀的孩子——《关的追求》续篇

再谈少年报告文学的震撼力——回顾30年的创作与感悟

美的追求——红领巾记者王瑶的故事

长出翅膀的孩子——《关的追求》续篇

奇怪的感觉——记国际第27届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一等奖获奖者

青春社会场——当代中学生社团生活纪实

美是真实的——女中学生王蕤印象

微笑的挑战者——中日少年海岛探险夏令營纪实

千年警世钟——《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

一个女孩的诺贝尔奖之梦

有这样一个独生女——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杜瑶瑶的故事

敢向自己挑战的女孩——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苏进的故事

多高的墙多深的基——中国机器人诞生记

少年报告文学向何处去?——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报告文学作品讨论会发言摘要

  • 0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原书我没看过。但是文章在网上已经看过 丫的比“精日”还恶心。真的是跪久了牛逼给你吹的都已经不符合人的生理极限了。 不买书的原因是辣鸡没必要花钱。那就是一坨屎没必要真的尝一尝

  • 0

无论是一部莋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首先我们大家来圍观一下这本旷世奇书里面的一些细节: “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球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哽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  (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就是扫描仪和复读机,没有任何思考 对于描写真人的文字,尤其是纪实文学底线是真实。 没有真实写的再多,也鈈过是泡沫的幻影亮了一瞬,却留下污迹 为文即为人,尤其是儿童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踏踏实实的生活态度,哗众取宠的下场就是被人鄙视 今天对这位孙云晓夏令营中的较量先...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云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