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搞一个模拟农场2017养殖mod,主要是养殖,限于资金,能不能拉拢朋友成立一个合作社

浦口10户家庭农场组建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人均增收20%
“明天订单量为800斤,30克重以下的25元/斤,30克重以上的45元/斤。请各社员告知是否出货。”昨天下午5点,浦口区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葛峰打开微信,在合作社的微信群里发出了这条信息。“收到”“收到,下网”……很快,连他在内的10位群成员就陆续给出了回复。
南报网讯(记者 朱晓露 胡海弘)“明天订单量为800斤,30克重以下的25元/斤,30克重以上的45元/斤。请各社员告知是否出货。”昨天下午5点,浦口区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葛峰打开微信,在合作社的微信群里发出了这条信息。“收到”“收到,下网”……很快,连他在内的10位群成员就陆续给出了回复。
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新近成立的一家合作社,与众不同的是,它是由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村社区10户家庭农场联合成立,专门为家庭农场提供服务。
“石村毗邻安徽、地处偏远,因为靠近驷马河,河塘多,有不少村民都靠龙虾养殖为生。”浦口区农业局产业化科科长杨基楼介绍,附近有多家专门从事龙虾养殖的家庭农场,每户的规模都在20亩以上。“以前大家都是各养各的,有时为了出货,你一斤要20元,我18元就卖了,非常头疼。”养殖户伍皆春告诉记者,各家常常遇到市场信息不灵、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而且,由于每家每户都是小规模经营,买主也都是小贩,价格很难卖上去。
“成立合作社,大家抱成团,家庭农场的养殖能力将成倍放大、经营收入会有大幅增长。”最早投身龙虾养殖的葛峰见此情景,产生了这一想法。在区农业局的指导下,他动员大家联合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都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碰撞到一起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火花’。”
这个合作社并不是简单的水面增加、人员增多,而是从养殖到销售的产业深度融合。为此,合作社建立了信息、技术、流通、资金4个服务组,为成员提供虾苗购买、培育、养殖、销售等全流程、系统化的服务。10户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养殖水面达到了1000多亩,用葛峰的话说,“这样的养殖规模,销售上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低价卖给小贩,而可以和大型的水产市场、一级经销商谈价格了”。现在,合作社主要对接众彩商贸市场、六合互江商贸城两个大型水产市场,和以前小贩的收购价相比,差额大约为3元/斤。
“现在每天的订单和价格都是合作社统一在外面跟经销商联系好的。我们每天只需要早上6点左右直接把虾子送到交易市场,合作社收走就没我们的事了。”在伍皆春看来,加入到这样一个“大家庭”,着实让他省了不少心,也多赚了不少钱。
记者了解到,在正式成立前,这家合作社已经试运行大半年了。截至上月,合作社10户家庭农场实现总销售额250万元,已接近去年的全年总销售额。据初步统计,每户家庭农场的人均纯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20%的效益。“下一步,我们还会统一品牌和商标,并利用‘互联网+’,争取线上线下双线发展,为大家带来更多收益。”葛峰告诉记者,现在正是龙虾销售的旺季,还有3个月的时间,预计合作社今年总销售额能突破500万元。
分享文章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京ICP0000007) &点击数:&&
发表时间:
&&分享到:0广东海南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考察报告
我的图书馆
广东海南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考察报告
发表日期:日&&出处:中国农经信息网&&作者:湖南省长沙市农委考察团
&12月6日至11日,以市农业委副主任周其亮为团长,市农业委副主任张卫峰、市农经局局长郭志强为副团长的长沙市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职业农民考察团一行84人,对广东省的广州市、清远市,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每到一地,都认真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情况介绍,实地参观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生产基地、加工车间、销售门店和办公场地等,详细了解其生产、服务、营销、收益、分配等经营运转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地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产业覆盖范围比较广泛。两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的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机服务业、冷库储藏运销业、加工业等,几乎覆盖了所有农业产业。广州市共有合作社1151家,其中,种植业合作社905家,占总数的78.7%;渔业合作社89家,占总数的7.7%;畜牧业合作社52家,占总数的4.5%;农机合作社31家,占总数的2.7%;储运、加工等服务类合作社74家,占总数的6.4%。两地家庭农场的发展也不局限于单个产业,尽量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走多产业发展路子。海口市现有家庭农场126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63个,占总数的50%;从事养殖业的45个,占总数的36%;从事种养结合的12个,占总数的9%;从事休闲等服务业的6个,占总数的5%。
  (二)运营发展模式多种多样。许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非常重视生产要素的合作与联合,立足自身的产业优势,创造性地实践多种多样的运营发展模式,如“合作社+合作社”、“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州市的合作社从专业合作向资金合作、
土地合作等方面拓展和延伸,目前已组建了11家合作社联合社和2家资金互助合作社社,
其中增城福享资金互助社是全国首家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发起的资金互助社。清远市天良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仅88户成员,主要养殖清远麻鸡和摩拉水牛。合作社采用“代养”的经营模式,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公司和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合作,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润276万元。
(三)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广州市有42家合作社建立了专营店面,
46家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和“农校对接”,仅2014年度就分别实现销售额17000万元和2605
万元。其中从化国祥蜂业专业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来,不断开拓市场,开发优良产品,成为蜜蜂养殖,种蜂种群培育,蜂蜜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的蜂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目前,合作社拥有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产品制品、蜂胶五大系列30多个品种,销售全国10多个城市300多家连锁超市,而且销量稳步递增。
(四)生态循环农业颇具特色。在考察中,一些合作社负责人和家庭农场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都深有体会地认识到,搞农业只有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加久远。海口市加佳美家庭农场就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代表。该农场以发展绿色健康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从事经济作物种植和家禽鱼类养殖。目前,农场有诺丽果种植区70亩,热带水果种植区30亩、10多个品种,林下生态养殖50亩,放养具有自己品牌的香莲鸡、香莲鸭、香莲鹅3500多只,水面15亩放养罗非鱼,形成有机物质循环利用。此外,农场还拥有50亩有机农产品种植园,种植10多个瓜果蔬菜品种。由于农场种养以生态环保为主,产品深受市民欢迎,常常供不应求。
二、两地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主要作法
两地在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实践中,既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积累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作法,主要有:
(一)加强示范引领,促进规范发展。两地四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国家、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培养了一批经营管理规范、产业优势明显、经济效益良好、带动作用较大的示范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合作社的健康规范快速发展。广州市连续6年开展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作,并对每个示范社每年安排扶持资金20万元,连续扶持3年。今年,该市又根据示范社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由市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委等8家单位联合印发了《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示范社申报条件、申报程序、评定方法、奖励办法、监测管理等,为示范社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三亚市同步推进国家、省、市三级示范社建设,并对获得国家和省级示范社单位,由市财政补助扶持15万元,对获得市级示范社的单位,补助扶持10万元。海口市还开展了示范家庭农场的建设和评定工作,为全市家庭农场的规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两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项目建设、财政支持、金融保险、税收优惠、用地用电、人才技术等方面,对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支持扶助。特别是针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逐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多层次、多环节扶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广州市专门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77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不仅对市级示范社进行扶持,而且还对新成立的、内部管理规范的、建设营销网络的、为社员提供培训服务的、开展品牌建设的、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合作社分别进行单项补助。到2015年止,广州市财政累计扶持农民合作社资金超过了4000万元。三亚市农民合作社只有479家,大约相当于长沙市农民合作社数量的二十分之一,但市财政对合作社的专项扶持资金达到300万元。海口市财政近几年仅用于合作社规范管理和品牌建设的专项扶持资金就达到560万元。
(三)抓好品牌建设,重视质量安全。清远市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三品”工程的实施意见》,把农业“三品”工程(品种、品质、品牌)列入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目前,全市拥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农业经营主体169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0个,有机农产品23个,绿色食品认证59个;有“中国红茶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砂糖橘之乡”、“中国水晶梨之乡”等国字号区域品牌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原产地证明商标17个,农业类省名牌产品2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3个。不仅如此,该市还出台了《清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办法》,启动了农产品二维码溯源系统,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又创新推行产地检疫“现场检疫——报检点出证”,把一些重点农业经营主体纳入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加快推进产品标准化生产,全市已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3个,采用国际标准产品18个,省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76个,并制定了“清远桂花鱼”、“清远黑山羊”等地方标准。广州市也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目前该市合作社取得无公害产地认证数量已占全市无公害产地认证总量的
19. 73%,取得绿色食品标志的数量已占全市绿色食品标志持有总量的 20%;139家合作社建立了包装标识和生产档案,
69家合作社申请了注册商标。
(四)拓展营销渠道,做大产品市场。为有效拓展农民合作社营销渠道,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农超对接平价商店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大型连锁超市、
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加强对接合作。近几年,该市累计组织合作社参与各类大型对接活动达17次,使合作社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三亚天锋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是农业部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该合作社充分利用物流仓储资源优势,开拓畅通流通渠道,加大市场运营力度,不仅推动了自身热带水果瓜菜种植、加工、销售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同类产业的同步发展,惠及农户5000多户。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至今,仅7年时间,资产从当初的5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4000万元,合作社成员年收入由当初的1.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5万元。目前,合作社拥有1200亩的热带水果基地,1400亩的瓜菜基地,同时还拥有一个106亩的物流园区,园内建设有仓库13个、面积30000平方米,有大棚8000平方米,冷库4个、总冷藏量3000吨,园区年存储运销各类商品达10万吨以上。
(五)强化科技支撑,注重人才培养。科技和人才是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白兔村有种植红衣白玉花生的传统,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品化程度和销售价格普遍偏低。2010年该地成立了白玉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常年聘请农技专家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由科研机构提供种子、肥料和最新的种植技术,对合作社的花生种植进行全程指导。仅几年时间,合作社成员普遍掌握了花生种植新技术,熟练地按照花生与水稻轮作的种植规律实施种植,并积极主动地扩大规模,及时更新品种。合作社生产的花生,实现了产量和品质同步大幅度提升,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喜人势头。目前,合作社成员达964人,种植面积达1800亩,成员人均纯收入达50643元,合作社先后获得了“广东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广东省无公害产地认定”、“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广州市基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广州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在政策法规、信息化技术、财务管理、产品营销、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培训,近几年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同时对合作社自己组织的成员培训,按每人每次3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近几年合作社累计培训成员9000人次。
三、对我市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建议
学习借鉴两地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经验和作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示范社(场)建设,提升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可观,超过了我们考察的两地四市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的总和,但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总体还不高。因此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数量增长,更要注重规范提质。要继续组织实施好长沙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培育工程,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示范项目建设,树立标杆,搭建平台,多层示范,规范提质,集中培育壮大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典型样板,多层次多元化打造现代农业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成为建设长沙现代农业的生力军。进一步组织开展家庭农场示范村、示范场的建设工作,制定全市统一的家庭农场示范标准和考核机制,加快家庭农场规范提质步伐。
(二)加大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关心关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有关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比如:在财政扶持方面,各级要建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制度,扩大资金支持规模,形成逐年递增机制;在项目支持方面,要改进支农方式,把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凡是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都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实施。在金融服务方面,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开展对合作社的信用等级评定,拓宽其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在税收优惠方面,要严格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把合作社和一般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区别开来,完善合作社税务登记制度。
(三)加强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要完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和认定备案制度,加强对登记前的专业生产考察,设立专业生产准入门槛。倡导绿色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引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的创建和认证,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等产销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参展农产品节会,帮助其拓宽营销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支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努力提高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
(四)推进机制创新,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引导其向“生产经营合作+信用合作”延伸。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务或入股加工流通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坚持自愿平等互利原则发展联合社,提高合作层次,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支持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或领办合作社,拓展家庭农场发展平台。支持农业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加快建立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的管理制度。
&&&&&&&&&&&&&&&&&&&&&&&&&&&&&&&&&&&&&&&&&&&&&&&&&&&&&&&&&&&&&&&&&&&&&&&&&&&&&&&&&&&&&&&&&&&&&&&
二0一六年二月一日&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全市首家为家庭农场服务的专业合作社成立
全市首家为家庭农场服务的专业合作社成立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为“三农”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各自的决策机制、经营范围都有不同,然而当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遇,又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六月份至今,在市农委合作处同志们冒着酷暑,连续多次上门关心指导下,星甸街道石村10余家龙虾养殖家庭农场主们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合力、建立了合作社章程。  八月,知了声声,天气热得让人不愿意出门,但在星甸街道石村社区二楼不大的会议室里,十户家庭农场经营主高涨的热情却比室外的温度还要高,今天他们顺利选出了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通过了合作社的相关章程,分红比例等,一家由10户家庭农场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就在这样一个普通的下午成立了,这也是全市首家为家庭农场服务的专业合作社。33岁的葛峰被推选为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星甸街道石村社区,毗邻安徽,地处偏远,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因为靠近驷马河,河塘多,有不少村民都靠龙虾养殖为生,慢慢地,不少村民也申请了家庭农场,虽然每户家庭农场的规模都在20亩以上,但由于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在养殖、销售过程中,市场信息不灵,产品流通不畅,每家每户各自经营,价格很难卖上去。  其实在合作社成立前,他们已经试运行大半年了,在合作社组建过程中,他们成立了信息、技术、流通、资金4个服务组,让整个合作社系统化运作起来,主要为成员提供龙虾虾苗购买、培育、养殖、销售等相关经营活动等服务。现在正是龙虾销售的旺季,10家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养殖水面达到了1000多亩,这样一个养殖规模,在销售上,用葛峰的话说,不再仅仅局限于低价卖给小贩,而是要和经销商谈价格了。宏梅家庭农场负责人伍皆春是合作社成员员之一,他家龙虾养殖水面30余亩,在他看来,能加入到这样一个“大家庭”,在销售上着实让他省了不少心,也多赚了不少钱。如果说,把家庭农场一家一户的经营比作一个人单手上的五个手指,那么,合作社就是五指收拢后的“拳头”。合作形成规模,合作产生集聚效应,合作不是简单的水面增加、人员增多,而是养殖生产能力的成倍放大、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社员经营收入的大幅增长。初略统计,今年合作社的社员人均纯收入比入社前每亩水面增加了20%的效益。家庭农场相互联合组成合作社,就犹如由“小分队”组成了“集团军”,合作起来就能干大事,这正是合作的魅力。  下一步,石村龙虾专业合作社将进一步加强内部规范化建设,完善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创建,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浦口10户家庭农场组建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人均增收20%
“明天订单量为800斤,30克重以下的25元/斤,30克重以上的45元/斤。请各社员告知是否出货。”16日下午5点,浦口区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葛峰打开微信,在合作社的微信群里发出了这条信息。
浦口10户家庭农场组建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养殖户&抱团&,人均增收20%
南报网讯(记者 朱晓露 胡海弘)&明天订单量为800斤,30克重以下的25元/斤,30克重以上的45元/斤。请各社员告知是否出货。&昨天下午5点,浦口区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葛峰打开微信,在合作社的微信群里发出了这条信息。&收到&&收到,下网&&&很快,连他在内的10位群成员就陆续给出了回复。
石村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新近成立的一家合作社,与众不同的是,它是由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村社区10户家庭农场联合成立,专门为家庭农场提供服务。
&石村毗邻安徽、地处偏远,因为靠近驷马河,河塘多,有不少村民都靠龙虾养殖为生。&浦口区农业局产业化科科长杨基楼介绍,附近有多家专门从事龙虾养殖的家庭农场,每户的规模都在20亩以上。&以前大家都是各养各的,有时为了出货,你一斤要20元,我18元就卖了,非常头疼。&养殖户伍皆春告诉记者,各家常常遇到市场信息不灵、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而且,由于每家每户都是小规模经营,买主也都是小贩,价格很难卖上去。
&成立合作社,大家抱成团,家庭农场的养殖能力将成倍放大、经营收入会有大幅增长。&最早投身龙虾养殖的葛峰见此情景,产生了这一想法。在区农业局的指导下,他动员大家联合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都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碰撞到一起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火花&。&
这个合作社并不是简单的水面增加、人员增多,而是从养殖到销售的产业深度融合。为此,合作社建立了信息、技术、流通、资金4个服务组,为成员提供虾苗购买、培育、养殖、销售等全流程、系统化的服务。10户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养殖水面达到了1000多亩,用葛峰的话说,&这样的养殖规模,销售上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低价卖给小贩,而可以和大型的水产市场、一级经销商谈价格了&。现在,合作社主要对接众彩商贸市场、六合互江商贸城两个大型水产市场,和以前小贩的收购价相比,差额大约为3元/斤。
&现在每天的订单和价格都是合作社统一在外面跟经销商联系好的。我们每天只需要早上6点左右直接把虾子送到交易市场,合作社收走就没我们的事了。&在伍皆春看来,加入到这样一个&大家庭&,着实让他省了不少心,也多赚了不少钱。
记者了解到,在正式成立前,这家合作社已经试运行大半年了。截至上月,合作社10户家庭农场实现总销售额250万元,已接近去年的全年总销售额。据初步统计,每户家庭农场的人均纯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20%的效益。&下一步,我们还会统一品牌和商标,并利用&互联网+&,争取线上线下双线发展,为大家带来更多收益。&葛峰告诉记者,现在正是龙虾销售的旺季,还有3个月的时间,预计合作社今年总销售额能突破500万元。
关于的新闻
9月12日,南京金洽会最重量级的专场活动——“2017中国人工 智能峰会(CAIS 2017)”在宁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著名科学家、企业领袖, 以及1500余名专业观众参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农场蜜蜂养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