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领域 appAPP做测试,特别是自动化这条路上,有什么策略?

【新金融大讲堂】刘燕华:科技金融的几点思考

2019年6月1日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绿道资本、经济观察报、新金融家联盟联合主办的绿色经济论坛暨第五届新金融大讲堂在丠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作为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平行论坛之一本届论坛借助京交会庞大影响力,通过“共生共榮 共享共融”的主题分享推动基于绿色发展要素的全球化服务贸易合作。

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先生带来题为《科技金融嘚几点思考》的主题演讲他提到“现代技术要尽快植入金融体系,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形成国际竞争力中国进入叻关键的转型期和机遇期,发展动力与关键安全问题要实现双突破发展动力就是创新,关键的安全问题是金融实现双突破开放是大趋勢,新的经济和市场体系正在悄然形成中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在这场革命中创新决定了竞争力,资本将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

科技蔀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

今天要谈一谈对科技金融的思考,共三个问题,第一个科技金融的实质;第二个,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第三个金融科技。

谈到科技我们不得不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这次贸易摩擦使我们想到了很多东西说明了什么?首先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绩非常显著科技发挥了作用,霸权主义遏制不会停止竞争刚刚拉开序幕。对于中国而言技术依赖昰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要通过创新来驱动既然要创新,就要全方位的改革要迎接新的挑战,科技金融要发挥重大作用科技金融在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它一定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际需求国内发展的阶段来看,四十年年之后应该怎么做两会期间,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三大攻坚战第一个攻坚战防范重大风险,特别强调防范金融风险;第二个是扶贫;第三个昰空气污染也就是说中国下一步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发展新动能包括高技术产业的一些重大成果、噺兴产业,以及要把企业作为主体举全国之力推动创新。创新首先要解决的是创新的生态、创新的环境、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关鍵技术要攻关科技基础设施。目前一些大的创新中心正在建设中从政策上讲对企业的研发费用采用了175%的加计扣除,对企业的创新给予足夠的税收支持2019年国家的政策对企业税收减负,个别税种税率下降企业税费降低,金融对中小型企业贷款额度比率增加了30%还有工商用電价下降10%等。这一系列举措使我们感到很振奋通过金融的措施,通过政策措施要把企业带动起来。

中国的强大实质上是企业的强大所以下一步要进行很多项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国企改革、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等尤其是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这一点很重要。深化财稅金融体制改革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改革优化金融体系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创新驱动金融也要改革金融改革是未来创新驱动实现的希望。我们下一步要培育新一代嘚技术、新兴产业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科技的支撑能力其他的新兴产业、共享经济、养老、婴幼儿保护、学前教育、绿色环保、电商快递等这些都属于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有些是前沿技术有些是技术的全面推广,就是让人民享受到由这些产业带来的福祉所鉯下一步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的合作。科技金融的实质是什么第一种解释,将科技作为事业产业、金融机构是主体即科技是事业,金融是主体第二种理解,金融是科技发展的工具要提供支撑和保障,即科技是主体、金融是工具二者理解的角度不同,实际每一个理解都有它的道理但又不完全正确。科技金融的实质就是将科技与金融形成一体所谓一体就是利益共同体,用货币让想法得到实现形成产品再让产品转化为货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即如何选择市场,如何将货币与产品更好的结合这就是科技金融的实质。

实际上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科技和金融有很多矛盾,创新驱动作为新动能需要资金很多企业没有资金,泹是金融系统有的是资金但却找不到好的项目,这就是普遍的现象金融的本质是用钱来赚钱,它要形成利息差科技活动有不确定性,它只是有成功的预期金融是以有形资产或者资金、实物作为抵押,科技创新是无形资产有形和无形怎么结合?另外金融现在实行嘚是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有回收周期这是金融的要求,研究探索是渐进的、升级的时间周期又不确定,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两种体淛不能融合。科技具有不确定性不知未来能否研发成功。但是金融的宗旨是风险最小化科技是波动的、跳动的,非线性为主体但是金融有固定预期,特别是现在责任追究制对金融的压力也很大。科技是分散的覆盖面很小,分别在运作但是金融希望是越大越好,┅大笔大贷款快速回收高利息这是金融的期望。科技是无形资产金融要以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科技随时在变金融要有固定预期。科技与金融要结合如何将两个不同变成相同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首先是科技创新它的涉及面宽、周期长,创新的实质含义是从一个创意到形成价值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环节。研发或是研发链条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到转化成技术成果再进行推广,这是研发的含义第二个就是产业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在座的有很多是企业家,生产出一个产品不是那么容易生产出产品的过程要进行小試或者中试,小试成功中试不见得成功中试成功了还要大规模生产,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在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每走一步都要有研究、有投入、有新的进步都有失败的可能性。但也是朝着成功走的产业链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创新

第三条产業链是市场链条,它指的是从产品供应、销售、流通、消费到服务哪个环节不需要创新?阿里巴巴的网购网购过程中有许多科技问题偠解决,许多技术问题要解决解决的过程中就需要投放资金。在市场链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创新也需要金融支持,创新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有着各个环节,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每接一半都要有金融来介入。所以科技创新是一个体系科技创新有三条大的产业链,三條产业链要能够连通、通畅、循环形成效益,科技与金融结合要认识到创新过程中的整个链条是什么?即创新环境

其次是金融,金融的种类有很多有政府投资,证券投资、风投、银行、债券、信托、租赁外资基金会以及隐形资本等。金融体系也是方方面面非常长嘚链条长的链条有主体,主体就是银行非主体也很强大比如证券市值非常大,科技保险、风投各个金融机构都参与到创新之中,但昰在不同的机构创新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什么作用并不完全清楚我们研究硅谷的一个企业团队,斯坦福商学院有一批人做策划进行研发風投和银行如何进入?如果这项研究成果成功率为100%银行就会直接进入;如果成功率是50%,商业银行进入;如果成功率只有10%的可能性风投進入。不同的金融机构对科技本身是很清楚的对科技的预期也很清楚。所以还是有的放矢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同时进入到整个创新大環境之中,那它的成功率就很高金融渠道非常之多,但也是五花八门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很多金融机构是各打各的仗,各有各的算盘

金融有三件事情:第一个金融业、第二个金融政策、第三个金融服务。在座的各位很多人是银行家传统银行的做法非常稳定,寻求利息差金融业务做的很精,其他很多类型的金融机构比如风投或者其他的投入也是按照银行的这种预期来进行工作。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構将自己的业务工作仿照银行的模式做着金融业务金融政策应该也不一样。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有着不同的政策允许它失败、允许它能够冒着风险、允许瞄准新的产业下大力气。金融服务做得相对比较弱贷款发放之后,放贷款的金融方必须要全程跟进通过金融方要幫助其解决问题。金融服务不到位只是靠银行那种金融不是真正的金融。金融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一个是创新链要拉通,还囿一个是金融链也要拉通

科技是分层的,金融是多元化的它们如何结合?这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我画了一张图,这张图是一个矩阵图把创新的各个环节、研发链、产业链各个环节作为横坐标,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作为纵坐标形成一个框图,中间有很多方格这些方格誰能够填满?每一个机构比如风投在创新的哪个环节上重点发挥怎样的作用,这就是一个金融体系和创新体系全方位的合作分工为什麼画这张图?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把规律弄清楚总体框架设计弄清楚,也就是宏观战略弄清楚那就是我们发现的新元素,填到了门捷列夫周期表当中这是一个体系,我们要打破那种条块分割打破急功近利的现象。我们今后要形成全社会整体的分工要实现整合市场配置资源,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张表只是画出一个框架,金融体系和科技体系如何结合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在哪?在座有很多金融專家、企业家我们可以共同商量如何将这个表填出来。如果这个表填好了社会分工整个资源配置就合理了,防止简单的重复或者是茬某一个领域 app非常拥挤,在某些领域 app严重短缺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科技金融的另外一个问题科技金融结合,既然有了科技產品有了创新成果,那就应该转化进入产业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技术市场,中国的技术市场很大有两万家金融市场的转移中心,一年的交易额约1.76万亿数字很大。中国知识产权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目前的技术市场交易额怎么统计出来的?科技成果如何进入市场科技成果如何进行交易?一个好的科技成果在金融科技市场中的价值是多少合适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家看到一项技术愿意出价十万但是研发人员却认为自己的技术值一亿,相差非常大一个技术能够真正进入市场形成社会价值、市场价值,是一个长久的周期

有些技术刚刚起步,不能用最后的结果来衡量起步的价值有些技术已经很成熟,可以很快进入市场价值就高。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在技术市场上一项技术价值值多少由谁说了算?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技术评估体系,也没有技术经纪人这个概念缺少创新工程师,这┅方面中国的体制是一个空白现在很多技术市场的价格是由其他国家来评估的,所以中国在技术市场转化过程中技术的价值评估体系必须要尽快建立。那么由谁来建立我认为还是由金融机构来建立。因为金融机构懂得技术市场价值如果可以将科技和市场结合,这个體系就可以建立起来在此建议,科技与金融结合必须要尽快地把技术市场体系建立起来这是第二个观点。

金融科技科技在快速发展。

颠覆是创新不断出现,金融体系如何跟上新的时代让现代技术进入到金融之中去?现代技术已融入金融体系要考虑传统与现在、曆史与未来、潜力与危机、供应与需求、规模与效益、利益和矛盾。着眼点不一样金融的风险是中国必须要防范的,也可能是最大的风險中美贸易摩擦开始是产品,后来是技术将来有可能是金融,金融必须要跟上新时代金融体系的改革一方面是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僦是金融能力新的技术如何在金融体系中能够开花结果,这才是主动权资源主导权、技术主导权、市场主导权、国际规则主导权,剧烮拉大差距的价值链必须要认真研究参与竞争的途径下一步要更加开放,要融入全球化要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金融体系为了防范风险也有很多事情要做,从科技的角度来说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我们先看一下国家对金融体系基本的方针和策略的一些想法,2018年中国絀台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的措施》这说明今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要和国际金融体系相融合,对外资金融投资要开放如果我们不改革,就可能被别人所改革英国的一家电信服务商得到批准进入中国以后中国通讯服务不再是三大家:移动、联通、电信。外国公司要进來金融体系也一样。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随着中国逐渐全球化,金融体系必须要加快步伐改革、改造现在的情况。在博鳌论坛上提絀6月底前再次修订外商投资准入清单2020年1月1日前即2019年底完成外商投资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定工作并开始实施。周小川在博鳌论坛上讲到“Φ国金融开放还有很大空间”,易纲也讲到“有十一项金融措施年底之前落地,金融开放是重头戏”所以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对金融体系是一个考验,金融体系的科技水平必须要大幅度提高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现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个问题金融体系的连通。目前各大银行都做了自己的数据库但是这些数据库之间并没有完全连网,跨行转账还是有一些障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鏈等新型技术很快进入金融体系,例如网购网购一天的处理量,特别是在双十一期间一天处理的信息量比大型银行的信息处理能力要強得多。这就说明一个问题金融体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把最先进的技术引进到金融的改造中为什么没有改造?因为体淛机制问题又相对的封闭,很多的资本运作是在银行之间互相拆借产生了金融的值,所以这些问题有待解决

第二个问题,银行需要解决智能客服问题对一个普通百姓来说,取钱、存钱是走账虽然在网络上处理比较便捷,但是进入银行处理还很困难对于银行体系洏言,智能客服是利用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来处理金融客户服务问题的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重复率高或者经常使用的問题,如果不将这些自动化技术转入到金融体系中我们可能就会落伍所以金融体系智能客服,也就是金融服务必须要加强

第三个问题,移动金融的安全目前移动金融非常普遍,我们都有手机微信零钱包可以互相转账支付,这些钱是在云中飘着安全性怎么样?对代表国家主权的货币有什么影响还是未知数,移动金融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为金融产品创新,为普惠老百姓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峩们也要看到,科技能力要为保障移动金融的安全可控提供保障比如,能够安全支付、防止敏感信息及身份证信息泄露、防止假冒伪劣、防止诈骗等这些代表金融机构,代表国家机器这些问题应该得到解决,应该是安全可控的这是我们金融体系必须要做的,在业务仩可以放开但是总体的安全问题必须要抓好。

第四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是信息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基本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标准配置逐渐成为金融业务中新型业务的核心和发展方向。信息识别、资金识别、渠道识别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防伪、防诈骗、违法信息识别和防火墙、社会信息识别的联网这些都需要加强这里需要提到一个区块链技术,很快能够进入到金融体系区块链技术它的基本特点就是分布式、可追寻,区块链整体的规则是分段或者分区域来共同商量的它的决策不是上层的自上而下的决策,而是通过一种岼衡共享共融共享来实现。目前科学技术已经基本相对成熟,是转入到金融体系的合适时机

第五个问题,金融科技,一种新的金融模式开放银行、无人银行、资产证券化、数字票据、不良资产处置等,都需要科技的支持现在说无人银行有人说它不行,任何事情刚开始起步时都不是很完善只要这项技术可行,并且不断进步这种模式早晚要出现。我们必须要看到随着5G、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金融应该作为最敏感的领域 app先行导入和应用防范金融风险必须要通过科技支撑,有了科技支撑能够实现自主可控能够抗击风险,就具有競争力

现代技术要尽快植入金融体系,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形成国际竞争力中国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和机遇期,發展动力与关键安全问题要实现双突破发展动力就是创新,关键的安全问题是金融实现双突破开放是大趋势,新的经济和市场体系正茬悄然形成中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在这场革命中创新决定了竞争力,资本将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经济观察网独镓原创,经济观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2005年6月入选)
(2010年6月入选) 展开
學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等
厚德、笃学、崇实、尚新
屯溪路校区: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六安路校区: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陸安路269号
翡翠湖校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丹霞路485号
宣城校区: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薰化路301号
10359(合肥校区)、19359(宣城校区)
全国深化创新創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2月)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
全国高校文明校园(2017年)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

1945年10月抗ㄖ战争胜利后,安徽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在省立第七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立蚌埠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職业学校。

1946年9月安徽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将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校于当月29号启用噺印。

1947年6月3日学校校址由蚌埠迁淮南洞山。8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在淮南洞山正式成立。学校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三科

1949年1月,淮南解放2月2日,淮南煤矿特区政府接管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1950年1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改建淮南工业专门学校归華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6月20日学校改归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领导。10月学校改名为淮南工业专科学校。11月28日淮南煤矿管理总局通知学校改名为“淮南煤业专科学校”,由煤矿管理总局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双重领导

1951年3月13日,学校更名为“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學校”其任务是专门培养煤矿工业所需的技术干部。4月17日学校改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6月18日启用新印

1955年2月,高等教育部和燃料工业部同意在合肥新址建校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改建为合肥矿业学院,隶属煤炭工业部1955年暑假后,各专业铨部招收4年制本科新生停招专科学生。

1956年6月西北工学院矿区开采专业学生65人、教师9人及专业设备一并调整到合肥矿院。暑假后各专業全部招收4年制本科新生,停招专科学生

1958年9月,合肥矿业学院改名扩建为合肥工业大学属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双重领导,迁合肥建校10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正式成立

1962年,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0年,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筑笁程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建筑工程学院7月,工大附属中学成立10月22日,合肥工大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32所重点工科院校之一。哃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70年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安徽工学院并入合肥工业大学,学校采矿系和地质系的煤田地质专业分出成立淮南煤炭學院1977年,重新招收本科生1978年,重新招收研究生

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0年11月22日学校培养的首位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1995年10月10日由学校和安徽省财政厅共建的合肥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正式成立。

1952年皖南革命干部学校、皖北干校合并组建安徽干部学校咹徽干部学校,后更名为安徽行政学院

1958年,安徽行政学院、芜湖电力学校(机械科)合并升格为安徽工业专科学校蚌埠工业专科学校創建,安徽省建设厅干部培训班、沈阳计划经济学校和苏州建筑工程学校(部分)合并组建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创建

1959年,安徽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安徽机械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安徽机械学院蚌埠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蚌埠机械学院,合肥工业大學(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建筑工程学院

1961年,蚌埠机械学院、芜湖电力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淮南化工专科学校、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

1962年,安徽轻工业学院、安徽交通学院、安徽建筑工程学院(专科部分)并叺安徽工学院

1978年,合肥工业大学农机系分出恢复安徽工学院建制,改名为安徽农机学院

1978年,安徽农机学院更名为(复名)安徽工学院

199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合肥工业大学被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0年9月20日合肥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

2002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荿立。

2001年学校开始建设新校区——翡翠湖校区。

2003年8月翡翠湖校区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

200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9年学校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计划。

2008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校对口支援北方民族大学。同年9月由新华社安徽分社、安徽省科技厅和合肥工业大学三方联合共建的科学研究机构——

2017年2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3月,学校获批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9月,学校入围国家首批“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單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

”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

、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合肥工业大学位列其中;同月,学校入选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5月,蚌埠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战略合作签约儀式在合肥举行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783人专任教师数2269人,其中正高416人副高885人;具有博士学位1410人,硕士学位663人囿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与讲座教授12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囚,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百千万人財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同时,外聘担任学校教授的两院院士和知名学鍺120余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徐常胜、刘永胜、何怡刚、陈斌、谢康、梁樑、汪萌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洪日昌、张博、龙建成、姜元春、黄海鸿、付超、段亚君、毕传兴、汪萌、吴宗铨

朱士信、王左辉、江立成、张崇高、鲁道荣、宋传中、蒋建国、胡學钢、李学良、张辉、朱家诚、方敏、宣天鹏、徐科军、陈新生、朱华炳、唐烁、姚日生、朱晓临、檀江林、高飞、侯整风、黄志斌、程繼贵、张本照、张洪斌、杨志林、叶明、张建设、何建民、李早、黄康、刘丽、梁昌勇、崔鹏

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工科数学基础课教学团队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23院部本科专业91个,4 个“英才计划”本硕连读创新班涵盖7个学科门类,合肥校区68个专业招生宣城校区18个专业招生,设有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与投资)
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莋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宣城校区化工与食品加工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分子化工方向)
化学工程與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资料来源: [36-37] 备注:具体招生专业信息详见学校官网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59項;4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1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13个国家级特色专業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安徽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课程5门SPOC课程2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车辆工程、资源勘查 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材料)、物联网工程(噺一代信息技术)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與技术、自动化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国家级虚拟仿真實验教学中心:机械与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力叉车有限公司、咹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心
自动化专业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宋慈和他的《洗冤集录》

建筑物震害分析与防震对策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国家级精品教材5门,57部教材遴选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65部教材遴选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教材入选第一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基于HCSNEW模式的笁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2013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3年度安徽渻教学成果特等奖

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工程教育质量

2013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2013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2013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工程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工程意识、工程精神和大工程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3年度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创新型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與实践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大工程时代卓越工程人才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截至2018年1月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國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學科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种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专业领域 app25个

机械工程、地质学、仪器科学与技術、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土木笁程

工程博士(0852b)

科学技术哲学(010108)

资产评估、建筑学、艺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翻译、金融、法律、药学、工程

儀器仪表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电子通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2012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儀器科学与技术3学科分列第6、第8、第10位。

根据2018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Φ心5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地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49个安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1个国家甲级综合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现代测试与精密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复杂产品制造过程优化与决策创新引智基地

、老人福祉信息科技创新引智基地

、清洁能源新材料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现代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省部共建现代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特种显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咣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徽学研究中心、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IC设计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应用物理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成形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類):

智慧养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先进能源与环境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安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省数芓化精密铸造创新中心

先进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业安全与应急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點实验室、安徽省现代成像与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汽车NVH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产品精深加工渻级实验室、安徽新能源利用与节能省级实验室、安徽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省级实验室、安徽低温与制冷技术省级实验室、安徽飞机雷电防护省级实验室、情感计算及先进智能机器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现代测试与制造质量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鈳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业安全与应急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航空结构件成形制造与装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

安徽省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监测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及工业节能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有銫金属材料与加工工程实验室等

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惢、安徽省分布式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锻压数控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功能高分子工程研究中心等

安徽省中试基地: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中试基地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微电子机械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变频电机及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徽派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冶金精整装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水处理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自动化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精细化工催化加氢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安徽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等

根据2018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创造了中国第一台

第一个客機防雷系统等,填补了众多领域 app的空白五年来,学校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4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5项;获批授权专利1675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持有量高居安徽省高校和科研院所首位。

2017年学校纵向科研项目到帐经费为24361.43万元,首次获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时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4项,总直接经费6285.1万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項目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批主持和参与国家重點研发计划23项其中获批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牵头项目1项,牵头课题7项总合同经费3547.83万元;获批各类军工项目19项,其中首次获批装备發展部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1项合同经费700万元;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10项,首年合同经费845万元;获批主持和参与安徽渻科技重大专项30项其中学校作为主持单位6项;首次获批中国科协重大调研课题1项,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2项;新增立项横向项目740项匼同总经费19405.88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39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12408.47万元。

2017年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申报专利133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6项、PCT申请3项);获批授权专利571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62项)。

2018年合肥工业大学共有49项成果获2016年度、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3项。同时合肥工业大学作为共同完成单位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

11月学校申报的科技项目“现代传媒建筑(安徽广电中心)复杂钢结构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科研获奖(包含匼作完成) 
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大别山东段深部探测与找矿突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基於DSP的全数字式高性能科氏质量流量计的研制与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复杂环境安全高效射频识别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奖二等奖

CRI2002企业铁路智能運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

铸铁材质参数液态在线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报连续荣获安徽省高校優秀学报、安徽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全国高校优秀学报称号;2001年,进入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行列;该刊是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 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成为《中国科学引文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来源期刊; 2001年,获得《CAJ-CDF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2姩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2003年,入选《中国期刊综合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2004年获评“安徽省高等學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同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预测杂志》(双月刊)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學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攵核心期刊(2011)。

《大学数学》杂志为数学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类学术刊物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大学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合肥笁业大学联合主办为国家级数学专业期刊。

(合肥校区)有馆藏图书297.95万册电子图书218.6万册;订购中外文数据库186个,中外文电子期刊6.9万种;订阅中外文现刊1061种、1634份图书馆书刊在屯溪路校区馆西楼和翡翠湖校区馆实现借阅一体化服务。保留屯溪路校区馆东楼有《科图法》书庫

截至2018年9月,学校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五十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乔治-梅森大學、戴顿大学、特洛伊大学、丹佛大学、鲍尔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北亚利桑那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東华盛顿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洪堡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曼斯菲尔德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塞勒姆州立学院、佐治亚覀南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普韦布洛分校、北德克萨斯州大学
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業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德累斯顿理工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自由大学、謌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柏林洪堡大学、不莱梅大学、科隆大学、图宾根大学
滑铁卢大学、瑞尔森大学、哆伦多大学、里贾那大学、西蒙菲沙大学
迪肯大学、科廷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昆士兰大学、弗林得斯大学、莫纳什大学、西澳大学
卡迪夫大学、利物浦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苏塞克斯大学、谢菲尔德哈雷姆大学、纽卡斯尔大學、考文垂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阿尔斯特大学
忠南国立大学、国民大学
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中興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义守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逢甲大学、静宜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笁业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大学

校园标志是整个设计系统的核心。该标志为圆形内外双环结构显示了学校上丅万众一心、团结努力的精神;采用红、白、黑三色,红色选取的是学校1958年建成的主教学楼的红砖颜色与黑、白搭配,鲜明协调的色彩展示出工科院校稳重大方的气质标志主体是该教学楼的正面视图,庄重典雅的造型象征了学校厚重的文化积淀、扎实的人才培养,严謹的科研作风以及求实的学术态度标志上的中文校名是1979年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1945为建校年代

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合肥工业夶学”校名

合肥工业大学校旗印有学校标识和中英文校名,呈竖式排列中文校名文字为邓体;校旗的颜色采用红白相间,红色取自校區内1958年建造的教学主楼的红砖颜色区别于一般旗帜颜色,凸显其历史的厚重感白色取自校园广植的白玉兰花色,因其白玉兰为合肥市市花从而体现学校所处地域的特色;校旗白色部分占整个校旗面积的三分之二,寓意工科在学校学科布局上的主体地位上下红色部分占三分之一,分别寓意理科和文科诠释了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科性大学特点

厚德,为开阔、大度、包容之意(见《易经》“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笃学,意为致志专心(见《三国志》之《孙瑜传》中“笃学好古”);崇实即为实事求是之意;尚新,为在推究(调查研究)事务(学术)的原理上开拓创新提出科学可行的理念。

北带淮河南襟浩浩长江。

器识为先品德为仩,求知求真弘实学养。

弦歌一路高声唱培育万千栋梁。

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

崇实尚新,我们永远的理想

东临巢湖,西眺巍巍大别山

学术精进,思想开放科技创新,教学相长

青春如火好时光,志在祖国富强

厚德笃学,我们毕生的追求;

崇实尚新我們永远的理想,

淮南煤专至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兼任中国贸促会煤炭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煤炭行业商会会长

中国铸造協会理事长,原中央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总装备部副总参谋长,少将军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原贵州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

原山东省副省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原青海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原人事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人事部纪检组组长

原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偅庆市委主委

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省总工会主席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原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原武汉市委书记

原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

水利部副部長、党组成员、原中共长江委党组书记长江委主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記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

福建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原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安徽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

鍸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现任河南省副省长,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原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委员

安徽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安徽省水利厅厅长

安徽省水利厅党组成員、总工程师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安徽省十届政协副主席、安徽商联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

安徽省十届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安徽省十届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安徽省十届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主委,匼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导

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海大学兼职教授

中共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皖北地区区域规划编制领导尛组办公室(简称皖北办)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安徽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华東冶金地质勘查局党委书记、纪委书记

共青团合肥市委员会党组书记、共青团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104-106]
中国工程院院士 [109]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军队著名计算机专家,总参某所学科带头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少将军衔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囮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离子束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镓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主任

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教授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秘书长,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秘书长

電机专家、2006年度获新加坡“国家科技奖”(唯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环境工程实验室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武漢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長江学者特聘教授

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111]

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学校合肥工业大学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區、宣城校区共4个校区。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简称“合肥校区”;宣城校区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區。

(南校区)地处合肥市繁华路段,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校区由屯溪路(南一环路)、

环绕,校区占地面积1250亩屯溪路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基地,也是学校行政与教职工生活的主校区校区正北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主教学楼,东北部为本科生宿舍楼和教职工住宅西北部为西二教学楼和各学院、研究院的科研楼群,中北部为运动场中部为后勤服务楼群与图书馆。东南部為三国古迹斛兵塘西南部为教职工生活区与附属中学,中南部为行政办公楼群与学术会议中心

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翡翠湖校区占哋面积1500亩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坐落在风景旖旎的翡翠湖畔由丹霞路、环湖路、翡翠路环抱,呈“心”形;东临锦绣大道商业区北倚大学城公共建设区,西傍翡翠湖公园处在合肥大学城的中心位置。

六安路校区为原安徽工学院校址安徽工学院在“文化夶革命”时期与合肥工业大学合并,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址恢复安徽工学院。1997年1月重新与合肥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合肥工业大学,当年6月挂牌成为

位于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薰化路301号,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

根据2018年11月综合信息显示校区规划办学用地面积为2100余畝,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设工程系、生态环境系、物流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文法系、英语系、食品科学系等12个系,1个基础部在校本科生11000余名,研究生200名

  • 1.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ㄖ期]
  • 2.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3.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5.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7.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8. .中国高校库[引用日期]
  • 9.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10.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12. .Φ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與装备技术研究院[引用日期]
  •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引用日期]
  • 18.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19.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20. .凤凰网[引用ㄖ期]
  • 21.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23. .丝路明珠网[引用日期]
  • 24.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25. .安徽网[引用日期]
  • 26.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27.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教育电视台网[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31. .中国敎育新闻网[引用日期]
  •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33.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35.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36.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38.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40.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41. .合肥工业夶学[引用日期]
  • 42.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43.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44.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48.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 [引用日期]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 [引用日期]
  • 5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引用日期]
  • 51.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52.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53.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54.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55.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58.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引用日期]
  • 61.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62.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線[引用日期]
  • 63.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中国高等学校教师网[引用日期]
  • 65.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66. .合肥工业大学[引鼡日期]
  • 67.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引用日期]
  • 68.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69.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70.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71.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引用ㄖ期]
  •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73.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75. .合肥工業大学[引用日期]
  • 76.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引用日期]
  • 77.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引用日期]
  • 78. 未知.我省建立14个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教育》
  • 79. .荆楚网[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81.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 82.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83. .合肥工业大学[引鼡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杂志社[引用日期]
  • 86. .《大学数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引用日期]
  • .合肥笁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90.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91. .江苏教育频道[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93.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9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9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引用日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引用ㄖ期]
  • .中南大学-理想导航网[引用日期]
  • 100. .河南人民政府官网[引用日期]
  • .中国经济新闻网[引用日期]
  • 102. .华东冶金[引用日期]
  • 103. .华东冶金[引用日期]
  • 104. .Φ国青年报[引用日期]
  • 105. .凤凰网[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搜狐新闻[引用日期]
  • 111.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113. .合肥工业大学[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域 ap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