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我国当前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提高创新能力 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针之一,将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说明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重塑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提高创新能力是建设  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一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深化。2013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为9075.8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总量的76.6%。企业研发主体建设成效明显,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5.2万个,平均每7家企业拥有一个研发机构;已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9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3家、企业中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99家。目前,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一些重点领域,已经建立起一批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推动产业转移对接。  二是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成果产业化程度有效提升。经过多年努力,我们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一些核心领域,已经从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高速等核心领域,我们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围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高端装备等的集成应用,我们组织了560多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效支撑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作用进一步显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这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知识产权运用,说明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已经到了依靠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国际竞争主导权的阶段。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我们已培育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68家,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标准作为产业竞争争夺话语权的重要战略工具,对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数控机床、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TD-LTE-Advanced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显著提高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规则主导力。  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难题: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基础不牢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到1%,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一般在2.5%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二是创新资源重复分散,创新载体分散导致重复建设,资金、设备等创新资源配置的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创新过程中的&孤岛现象&十分普遍,难以形成创新合力;三是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不足,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四是知识产权和标准等创新竞争工具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尚显不足。要改变制造业发展受制于人的落后局面,必须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这一主线,切实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OFweek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
广东省/深圳市
四川省/成都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惠州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家论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存在三大差距
家论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存在三大差距
  ——制造工艺流程
制约制造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等一些专家提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技术存在三大差距。当前,大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变得迫在眉睫。
  一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航天、轨道交通设备、炼油技术等以自主创新为主,但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通信、家电、发电设备、船舶、军用飞机、载重汽车及钢铁制造等在经历引进之后,国内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轿车、大型乙烯成套设备、计算机系统软件等处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技术;大型飞机、半导体和集电路专用设备、光纤制造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及大型医疗设备等主要依赖购买国外产品。
  二是制造技术基础薄弱。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流程、基础材料、基础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仪器仪表及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一支精干、相对稳定的力量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仅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之用,版权与马可资讯无关。文章观点及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文章内容有误需做稿件删除处理,请发邮件至
财富稳涨!这些你需要知道
房地产网络人气榜!
宝马7系 2016款 750Li xDrive
选房看房 买房无忧!
长安CS75 2014款 1.8T
有面子!DS 6 尊享版 SUV(图)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较强的市场推广能力、营销技能以及丰富的谈判经验,擅长营销方案编写。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后危机时代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探讨
下载积分:678
内容提示:后危机时代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探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5:08:3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7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后危机时代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探讨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
  当前,随着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作为改革浪潮中的变革驱动者,成为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引擎。不过,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尽管去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仍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很大。
  面对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应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如何加快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近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上,来自装备制造行业的相关专家、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创新能力不足成装备制造业发展掣肘
  河南省科技厅总工程师高拓指出,从2010年开始,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依然突出。
  高拓分析,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从企业内部来讲主要是缺少原始设计思想和理念,面向高技术产业的装备制造能力较弱,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缺失,基础件、基础工艺、基础数据库等有待提高,归根结底主要是我国在装备制造业上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装备制造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核心技术和研发高端产品是关键。&郑州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王长路说,我国基础零部件发展滞后,核心基础零部件长期受制于人,中国要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首先要成为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强国。
  比如在汽车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延生表示,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但是,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在高端产品研发、生产设备更新改造以及检测仪器的研发方面处于劣势,高精度、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
  同时,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活力不强等问题也阻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大多数装备制造业多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企业发展缺乏动力,竞争和创新意识不够强,产品多数处于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中低端。
  突破核心技术是迈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
  与会者认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要迈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必须要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逐步引导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鼓励企业在系统成套、工程承包、维修改造、备件供应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
  河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震宇认为,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还要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上下功夫。要加快数字技术在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引导和推广计算机集成设计制造系统、协同制造、网络化集成制造、精意生产等先进制造模式,提升技术附加值。
  &所谓&重点突破,迈向高端&,我认为的核心是关键构件。我们现在要形成技术体系链,结合产、学、研,通过创新技术把抗疲劳制造和关键构件做长寿命,加强对关键构件技术体系转化上的认识、定位、创新和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赵振业认为,机械制造的领跑者是的制造,其核心是关键构件。
  营造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与会者认为,我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外部诸如政策、体制机制、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河南省委主委龚立群认为,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上,首先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建立以企业技术需求为主导的市场化甄选项目的科技管理体制。其次,建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第三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推进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此外还要构建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出台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的优惠政策,促进人才、项目、技术、资本对接,提高人才投资比重。
  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郜秋菊认为,应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降低门槛,吸引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推进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认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首先就是创新与再创新。其次是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模式。另外,加强对装备制造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支持也很关键。
  &企业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要在体制和机制上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河南省工信厅装备制造工业处处长亢东宁说。
来源:慧聪机械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投资咨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 邮箱:.cn
中投顾问咨询服务
? 投资机会
热度---- 100%
热度---- 100%
热度---- 90%
热度---- 90%
热度---- 80%
热度---- 100%
?【】?【】?【】?【】?【】?【】
? ? ? ? ? ? ? ?
? ? ? ? ? ? ? ?
热点资讯排行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Copyright & 2002-.cn,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中投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制造业当前正处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