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一第三四章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用仙桥法表示电子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四章知识点、复习题总.doc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四章知识点、复习题总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三章复习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钠: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熔点低,电和热的良导体。铝: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铁: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磁性,可以被磁铁吸引,有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考点:1.钠与氧气反应;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现象。2.铝与酸碱的反应离子方程式、计算。3.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典型例题:1、将Na、Mg、Al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L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C)A.1:2:3B.6:3:2C.3:1:1D.1:1:1解析:钠与稀硫酸、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时,首先是钠直接跟H+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2.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最后生成什么物质?用图表示之。3、在盛有5mL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放入一小块块钠,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C)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B.有气体生成C.试管底部有银白色物质生成D.溶液变浑浊4.相同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强酸、强碱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1.5.某无色溶液中放入铝片后有氢气放出,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肯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A.Na+B.Mg2+C.S2-D.HCO3-6.如图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1)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2)干燥管内可装入的试剂是,其作用是。干燥管还可用(装置)代替。(3)玻璃管中石棉绒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三、金属氧化物的性质考点:1.记清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2.①记住固体颜色②过氧化钠与水、CO2计算四.金属氢氧化物: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考点:1、氢氧化铝与强酸、强碱的反应方程式。2、Al(OH)3的制备,Fe(OH)2的制备及实验改进方法。3、亚铁盐溶液与碱反应的方程式与现象典型例题:1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的是()A.Mg(Al203)B..MgCl2(AlC13)C.Fe(Al)D.Fe2O3(Al203)2、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下列试剂,有沉淀产生,且沉淀不会因加入试剂过量而消失的是()A、NaOH溶液B、.氨水C、NaCl溶液D、BaCl2溶液3、往100ml0.1mol/L的Al2(SO4)3溶液中加入0.5mol/L的NaOH溶液,得到1.17克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A.70mlB.90mlC.130mlD.160ml4、CO和H2的混合气体共3g,与足量的过氧化钠置于密闭容器中通入足量氧气用电火花点燃则固体的质量增加了(A)A.3gB.3.2gC.4.4gD.5.6g6、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9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A.Na2O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7、在含有Fe3+、Fe2+、Al3+、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的是()A.Fe3+B..Al3+C.NH4+D.Fe2五、盐考点:先加KSCN溶液。典型例题:1.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D)①Fe3O4 ②Fe(OH)3 ③FeCl2 ④FeCl3A.①④ 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物质跟铁反应后的生成物与KSCN溶液作用一定会产生红色溶液的是(C)A.盐酸B.Fe2(SO4)3溶液C.氯气D.CuSO4溶液2FeCl3+Cu=2FeCl2+CuCl2。该反应利用了铜的什么性质 (B) A.氧化性B..还原性?C.导电性D.导热性4.在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反应完全后将固体滤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B..若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铁和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和Fe3+C.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可能含有Cu2和Fe3+D.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3+和Fe2+,一定不含Cu25.将Na2CO3和NaHCO3混合物19g,充分加热后,收集到CO2有1.12L(标准状况),冷却后将剩余固体溶于300ml水中,求:(1)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2)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归纳与整理 总复习 -学优高考网欢迎回到学优高考网|||||||新课标高考:自主命题区:大纲高考区:教材年级学币:2上传时间:大小:194KB学币:2上传时间:大小:71KB学币:3上传时间:大小:180KB学币:2上传时间:大小:80KB学币:14上传时间:大小:100KB学币:20上传时间:大小:482KB学币:0上传时间:大小:35KB学币:1上传时间:大小:31KB学币:15上传时间:大小:754KB学币:2上传时间:大小:39KB学币:1上传时间:大小:63KB学币:1上传时间:大小:85KB学币:1上传时间:大小:137KB学币:3上传时间:大小:144KB学币:3上传时间:大小:131KB学币:3上传时间:大小:109KB学币:3上传时间:大小:127KB学币:3上传时间:大小:150KB学币:3上传时间:大小:131KB学币:3上传时间:大小:139KB加载中,请稍后...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人教版)整理版
化学必修1 全册精品教案全集教案编号:1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 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 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1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讲述]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 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 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 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 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 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 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 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 方法是: 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 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3,也不能少于 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 0.5cm 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 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2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2/3;加热过程 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 热蒸发至干。 [投影][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 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 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 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学生讨论]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讲述](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 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 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例题 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A.H2SO4 B.KNO3 C.Cu D.CaCO3 杂质 HCl K2SO4 CuO CaO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gNO3 溶液、过滤 Ba(NO3)2 溶液、过滤 盐酸、过滤 H2O、过滤3 [分析] 除杂――将杂质除去并进行有效的分离.因此,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后生成的产 物应易于分离而除去.将杂质转化为难溶物或转化为可溶(非杂质难溶时)物而通过过 滤方法除去。A 中可产生 Ag2SO4 沉淀,所以 A 不正确。 [例 2] 根据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和纯碱晶体均属于 _____物质(填“易溶” 、 “可溶” “微溶”或“难溶” . 、 ) (2)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 (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少量 氯化钠杂质) 在实验室里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 . 应采用______的方法 (杂 质仅考虑氯化钠) . (3)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①加热溶解,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洗涤晾 干. (4)完成①~③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石棉网等) 、烧杯、玻璃棒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剖析] 这是一道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进行物质分离的综合题. 命题人将判断物质的 溶解性范围与分离方法、实验操作融入同一道试题中,比较全面的考查了有关物质结晶 分离的知识. 本题导向我们的复习既要注意掌握学科知识点, 又要注意知识的灵活应用. [答案] (1)易溶 课堂练习 一、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 2003 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2)分离 FeCl3、KCl、BaSO4的因体混合物,应采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C.水、氢氧化钾、盐酸 剂和方法,及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物质 NaNO3 杂质 NaCl 除去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钾、硫酸 (2)冷却热饱和溶液(3)结晶 过滤 (4)漏斗 酒精灯(3)下列所列三种物质都含有少量杂质, 试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分别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4 ZnSO4CuSO4(4)如何除去 H2 中混有的HCl 气体和水蒸气? 二、实验室思维拓展有一瓶亚硫酸钠试剂,有部分己被氧化成硫酸钠.某学生设计了下 列实验来测定其中 Na2SO4 的质量分数. 称取样品 a 克,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往溶液中加盐酸(2HCl+Na2SO3 = 2NaCl+SO2+H2O),直至盐酸过量. 往酸化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 过滤,并洗涤.烘干得沉淀 b 克. 试回答: 加盐酸为什么要过量?如何验证氯化钡已经过量?怎样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列计算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的代数式 作业:预习第一节教案编号:2课题:第一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 强实验操作能力。 【能力目标】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 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难点】安全知识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引入新课〗 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 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 〖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 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 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从实验学化学(第 1 课时)5 1.无论什么实验,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固体试剂用镊子、药匙或纸槽 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滴管取用或直接倾倒。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向上,若 只有液体则要放碎瓷片。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 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 4.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 精,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5.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要验纯。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通氢气, 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之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 氢气。 6.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会遇到浓硫 酸与乙醇、浓硝酸等密度比它小的液体的混合,应该如何混合呢? 〖过渡〗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我们必须熟知物质的性质。像我 们前面讨论的氢气和浓硫酸就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和出售时都有醒目的标志。 〖学生活动〗阅读第 4 页图 1-1,举例说明有哪些图中所示的“危险化学品” 。 〖教师讲述〗除了熟知哪些物质属于危险化学品之外,为了确保实验安全,掌握正确的 操作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也很重要。随着我们化学知识的丰富、接触的化学实验 越来越多,在新接触的化学实验中还会出现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实验安全问题。 〖课后作业〗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思考过滤实验、蒸发实验、蒸馏实验和萃取实验时 的安全注意事项。 补充习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B.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要将被加热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 C.为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可采用粉碎、振荡、搅拌、加热等方法 D.为增大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常采取搅拌、加热等措施 2.下列有关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D.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6 3.下图是用浓 H2SO4 和 HCOOH 制 备 CO 还原 Fe2O3 并检验反应产物的 实 验 装 置图。 制备 CO 的方程式 为浓H2SO4HCOOH H2O。CO↑ +⑴A、B、C、E 中应分别盛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加热还原 Fc2O3 之前首先要做______________检验; 然后还要做_____________试验, 检验_________是否被赶净; ⑶实验结束后在玻璃管上方悬挂磁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中所 放物质为 CuCl-NH3 溶液,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C 2.BD 3.⑴甲酸 度 空气 ⑶检验生成的 Fe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一课时 浓硫酸 浓硫酸 石灰水 ⑵装置气密性 CO 纯 除去未反应的 CO教案编号:3课题:第一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 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思考与交流〗如要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SO42-、Mg2+、Ca2+,结合教材第 7 页的“资料 卡片”上的溶解性表,应选用哪些试剂? 1.确定试剂:SO42-选用 BaCl2(为什么不用硝酸钡?)除去,Mg2+选用 NaOH(为 什么不用氢氧化钾?)除去,Ca2+选用 Na2CO3 除去。 2.排定顺序:为了全部除去杂质离子,所加试剂必须过量(适量是难以控制的) ,这就 带来了过量试剂如何除去的问题。过量的 Ba2+应用 CO32-除去,过量的 CO32-和 OH-应用从实验学化学(第 2 课时)H+(盐酸)除去。所以 Na2CO3 必须在 BaCl2 后面加入,盐酸在最后加入,加入NaOH 的顺序就有 3 种可能了。 (过量的盐酸怎么办?)7 〖小结〗粗盐提纯时,除了要除去不溶杂质外还要除去易溶杂质;除去易溶杂质时,除 要考虑加入的试剂外, 还需要考虑试剂的用量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等 问题。 〖思考与交流〗1.过滤和蒸发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他们适用的对象一 样吗? 过滤适用于固体不溶于液体,若固体易溶于液体则要用蒸发的方法进行 分离。 2.若有两种固体,要使它们分离开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若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如 CaCO3 和 NaCl 的混合 物) ,则可用溶解、过滤(洗涤) 、蒸发的方法;若两种固体都不溶于水, 但一种溶于酸 (或其他液体) 另一种溶不于酸 、 (或其他液体) BaSO4 (如 和 BaCO3 的混合物) ,则可采用加酸溶解、过滤(洗涤) 、加 Na2CO3 沉淀、过滤(洗涤)的方法;…… 补充习题 1 1.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里有悬浊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错误的操作有 ( A.4 处 ) B.3 处 C.2 处 D.1 处 )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的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 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 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2CO3 溶液,⑤加 过量 BaCl2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 A.升华 溶解 C.加热 溶解 B.④①②⑤③ 过滤 蒸发 结晶 过滤 ( ) D.⑤②④①③ ) 蒸发 蒸馏 结晶 蒸发 C.②⑤④①③ B.溶解 D.溶解 过滤 过滤4.欲使 CuSO4?5H2O、 4Cl 和 SiO2 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其必要的实验操作为( NH5. 除去 KCl 溶液中的 SO42-离子, 依次加入的溶液为 (填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等盐类,方法如下: ⑴除去草木灰中的不溶杂质8 请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提取钾盐 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将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 固定铁圈位置 ②放置酒精灯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 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所需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问题讨论 ①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 棒,分别说明在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⑶能否确认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CD 4.A 5.BaCl2[或 Ba(OH)2] 2CO3、HCl 、K ⑵ ②①③④⑤ ⑶稀盐酸 (或稀硫酸) 搅 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②不能 6. ⑴将草木灰置于烧杯中, 加水溶解后过滤 澄清石灰水 ⑷①搅拌,加速溶解 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 五、教学后记:因为没有检验钾离子。即使检验到有钾离子存在,碳酸钾也许是在蒸发过程中由其他物质变化而来。其他合理答案也可。9 教案编号:4课题:第一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 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掌握蒸馏、萃取操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蒸馏和萃取的操作 【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操作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漏斗、铁架台、滤纸、烧杯、玻璃棒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⑴蒸馏装置的安装:由下到上、从左到右,安装时要小心,防止损坏仪器和戳伤身体; ⑵纯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不妨做个对照实验(一个加碎瓷片一个不加) ; 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因为它测定的是蒸汽温度; ⑷冷凝水的流向:与蒸汽流向相反,使得热交换充分; ⑸利用蒸馏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的适用对象:两种沸点相差较大(一般是能够互溶) 的液体。 〖过渡〗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的分离除了可以根据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外, 还可以根据溶解性的不同加以分离。 2.什么样的物质适合做萃取剂 更加能够溶解溶质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的物质适合做萃取剂。 (演示实验:酒精不能从 点水中萃取出碘) 3.学生探究:同样多的萃取剂是一次使用效果好还是分多次使用效果好? 〖讲解〗蒸馏和萃取都可以对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加以分离,但适用的对象不同,我 们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合理选择和利用分离方法。物质的检验也要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选择 不同的试剂和方法,这个我们将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步遇到。 从实验学化学(第 3 课时)补充习题 1. 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 但受热容易分解。 某试剂厂先制得 7%~8%的过氧化氢溶液, 再浓缩成 30%的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10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加压蒸馏 2.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 漏斗的上部,A、B、C、D 分别是实际操作时, 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的示意图。 请根据实际使用操作时上述漏斗的使用范围 和它们形状,指出①、②、③、④分别与 A、 B、C、D 中的哪一种或几种相匹配? ①与______、②与______、③与______、④与______。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自来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 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时 A 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 还需加入少 量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B A B 或 D 3.⑴温度计 冷凝管进、 ⑶碎瓷 水银球位置不在蒸馏烧瓶支管口 出水口颠倒 片 ⑵蒸馏烧瓶 防止液体剧烈跳动(暴沸)A 进 水 B出 水冷凝管作业:完成练习册第三课时 五、教学后记:教案编号:5课题: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 1 课时)11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 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 2、已知有一大叠厚度均匀的这样的纸,如何快速粗略地知道其中的张数? 3、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 多少水分子?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 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 ,其单位为摩尔(mol) ,简称 为摩。 〖阅读〗P12 资料卡片 〖过渡〗 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做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 P11 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 6.02×1023 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 6.02×1023 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 6.02×1023 个粒子集体计量为 1mol, 也 就是说 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 6.02×1023 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 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 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 6.02×1023 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 贡献, 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 以示纪念, 即将 6.02×1023 mol-1 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 NA 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 N=n?NA 〖练习〗 5molH2SO4 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 少? 〖设问〗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为 6.02×1023 个,而 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都 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上把单位物质 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 M,常用单位为 g/mol。举例说明。12 〖归纳〗举例、归纳,得出公式:m=n?M 〖练习〗做 P13“学与问” 〖小结〗小结所讲内容,解决〖引入〗中的第 3 个问题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强化几个关系式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补充习题 1、下列各物质中,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1molKClO3 B、0.5molH3PO4 C、32g O2 ) D、3.01×1023 个 CO22、Cl2、HCl、O2、CO2 各 5g,按其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1 g Na2SO4?10H2O 中含有 Na+和 SO4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含 H2O 的数目为多 少? 4、质量相等的 SO2 和 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为 ,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 硫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5、4.9g 磷酸中含有多少个 H 原子、O 原子和 P 原子?以及与多少克 P2O5 中所含 P 原 子相等?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水的摩尔质量是 18g (2)1 分子硫酸的质量是 98 g (3)1 mol 氮的质量为 28 g (4)摩尔是 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5)1mol 物质中含有 6.02×1023 个微粒。 作业:P18 8\9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 2 课时)教案编号:6课题: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 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1mol 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 1mol13 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 1mol 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投影〗 物质 Fe(固) Al(固) Pb(固) N2(固) H2(固) O2(固) F2(固) Cl2(固) Ne(固) Ar(固) N2(液) H2(液) O2(液) F2(液) Cl2(液) Ne(液) Ar(液) H2O(液) 物质的量 mol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质量 G 密度 g?cm-3 7.8 2.7 11.3 1.026 0. 1.3 1.9 1.31 1.65 0.805 0. 1.11 1.557 1.204 1.402 1.0 1.83 体积 cm3H2SO4(液) 1 温度 0°C、压强 101 kPa 物质 N2(气) H2(气) O2(气) F2(气) Cl2(气) 物质的量 mol 1 1 1 1 1 质量 G密度 g?L-1 1.9 1.429 1.695 3.17体积 L14 Ne(气) Ar(气) CH4(气) NH3(气) SO2(气) CO2(气)1 1 1 1 1 10.900 1. 1.315 2.860 1.977 1.29空气(气) 1〖活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计算,然后进行归纳处理。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 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 补充习题 1、标准状况下,2.2 g CO2 的体积是多少? 2、标准状况下 10g 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6.72L 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3、现有 3.4 g H2S 和 0.1 mol HBr 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大多少? (4)哪个所含 H 原子的物质的量多?多多少? (5)其中含 S 和 Br 各多少克? 4、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4 (2) 3.01×1023 个 HCl 分子 (3)13.6gH2S,下列对这 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 C、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B、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D、氢原子数_______________5、 2、 2、 2 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 7: 16 时, N CO SO 11: 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___________。教案编号:7课题: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 时有关的计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 3 课时)15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讲解〗 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 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即可, 这在化学上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P14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强调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 体积。 〖练习〗 1mol/L NaOH 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将 0.5molNaOH 配成 2L 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00mL1mol/LNaOH 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 20mL,此 20mL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 1mol/L 吗?为什么? 将 10gNaOH 溶解在 250m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mol/L 吗? 〖过渡〗 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 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由于有些实验对溶液的浓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下面我们不仅要掌握配制方法、 步骤,还要研究怎样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实际上误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器本身 的不精确造成的,称为系统误差;另一种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 称为偶然误差,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减小误差。下面我们以“用 NaCl 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 100mL1.00mol/LNaCl 溶液”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要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每步所需实验仪器) ,全班交流, 选出最适合实验室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案 〖讨论、探究〗 (主要围绕减小实验误差考虑) 1、在什么仪器中配制出 100mL 溶液? 〖活动〗学生研究容量瓶,并用说明文进行描述 〖问题〗如何理解上面的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结论〗应选用 100mL 规格的容量瓶,并要在指定温度下进行配制 〖讨论、探究〗 2、实验过程中选用什么仪器最佳? 3、每一步操作中的细则以及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录像〗配制溶液全过程 〖小结〗请学生小结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要点 〖思考〗下列哪些操作会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引流时有少许液体溅出容量瓶外16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施加措施 定容时加水高于刻度线,将多余液体吸出 用于溶解的小烧杯未洗涤 〖问题〗如果将 NaCl 固体换为 2.00 mol/LNaCl 溶液,则配制时有何不同? 〖活动〗学生实验:用 NaCl 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 100mL1.00mol/LNaCl 溶液。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基本操作:胶头滴管的使用、溶解操作、玻璃棒引流、容 量瓶的使用、定容、视线等) 〖交流反思〗 由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实验的体会。 你觉得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你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造成误差?如有,结果如何? 你在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何收获和建议? 补充习题 1、配制 200mL0.1mol/L 的 NaCl 溶液,需 NaCl 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 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 ___mL 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 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 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3、计算 1mol/L 氯化钡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4、用 CuSO4?5H2O 配制 0.1mol/L 的水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取 25gCuSO4?5H2O 溶于 1L 水中 将 CuSO4?5H2O 干燥去掉结晶水,取 16g 溶于水制成 1L 溶液 将 25gCuSO4?5H2O 溶于水制成 1L 溶液 将 12.5gCuSO4?5H2O 溶于 500mL 水中 5、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室配制 100mL2.0mol/LH2SO4 溶液? (1)提供仪器:100mL 烧杯、10mL 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 容量瓶 (2)提供药品: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蒸馏水 (3)要求:设计出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6、1L 水吸收 448LHCl 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可得密度为 1.19g/cm3 的浓 )17 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作业:P18 6、7五、教学后记:18 教案编号:8课题: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 时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 技能。 2、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 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从概念 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 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4、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 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正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三、教学器材 烧杯、容量瓶、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洗瓶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分析法、实验法 [新课导入] 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1 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 等) 2 使用前须检验 。 。 3 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 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时,须 [实验 1-5]见书第 15 页 [学与问]见书第 16 页 [板书]配置步骤: (1)计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19 (2)称量 (3)溶解:在 (4)移液:用 (5)洗涤:洗涤 (6)定容 (7)摇匀 误差分析 配置步骤 计算 称量 溶解 转移 洗涤 定容 摇匀 装瓶 [过渡] [思考与交流]见书第 16 页 [板书]溶液的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实验中注意事项: 1 计算浓硫酸的体积 2 浓硫酸的正确稀释方法 3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否则浓度偏 [课堂小结]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置步骤与所需 仪器与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 [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 当堂检测 错误操作 计算结果 m=5.85g,称 5.9g 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少量 NaCl 沾在滤纸上 为促进 NaCl 溶解而加热, 将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溶液未冷 玻璃棒在刻度线上引流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 量瓶 仰视 超过刻度线, 吸出一部分水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n V c 中溶解 引流 次,洗涤液如何处理20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C.有少量 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A.溶于 500mL 水中 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 500mL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B.溶于 1L 水中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 1L2、8g 无水硫酸铜配成 0.1mol/L 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用 4mol/L 的标准盐酸配制 0.1mol/L 的标准盐酸时,需从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 ② 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量筒 ⑤烧杯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⑧漏斗(填序 号) 。 4、下面是用 98%的浓 H2SO4(ρ=1.84g/cm3)配制成 0.5mol/L 的稀 H2SO4 500ml 的 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 H2SO4 的体积为 (2)如果实验室有 15mL、20mL、50mL 量筒,应选用 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所配溶液浓度将 高、偏低、无影响) 。 (3)将量取的浓 H2SO4 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 100mL 水的 拌,目的是 (4)将 (5)加水至距刻度 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五、教学后记: 。 的上述溶液沿 中,并摇匀。 加水,使溶液的 处,改用 注入 里,并不断搅 mL 量筒最好。 (偏中,并用 50mL 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洗涤液要21 教案编号:9课题:第一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并巩固本章知识。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教会学生多角度、度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启发讨论式、总结归纳式 [提问] 请说出以下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①NH4HCO3 === NH3↑+CO2↑+H2O↑ ③Ba(OH)2+H2SO4 ===BaSO4↓+2H2O [学生讨论]略 [师生共同评价]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①属于分解反应 ;②属于置换反应;③属于复分解反应;④属于化合反应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参加: ①、②、④属于非离子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 [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 化 学 反 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 电子转移可分为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 移动的电子参加可分为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②CuO+H2===Cu+H2O ④ 2Fe + 3Cl2 = 2FeCl3 复 习 课22 据化学反应中热量 变化情况可分为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问题 1] 上述反应②、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概念及转化关系规纳如下: [板书] 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转化关系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 [讲]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我 们判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一 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板书]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 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 外) ,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 +低价→中间价” 而不会出现交错现象。 , 4、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有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 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有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 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问题 2] 反应③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问题 3] 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还能表示哪些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板演与评价]略 [总结]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板书]四、离子方程式23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 “=” “ “ “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 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板书]五、例题分析 例 1 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解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 B 中:Al2O3→Al,C 中 Cl2→CaCl2+Ca(ClO)2,D 中 N2+H2→NH3,均有化合价变化, 故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 A。 例 2 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⑴ C+CO2=2CO A C&CO&H2 B CO&C&H2 C C&H2&CO D ⑵ C+H2O=CO+H2 CO&H2&C ⑶ ) CO+H2O=CO2+H2 由此可以判断, 在该温度下 C、 CO、 2 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H (解析: 对于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有以下规律: 还原剂的还原性& 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反应式(1)可知 C&CO, 由反应式(2)可知 C&H2, 由反应式(3)可知 CO&H2。本题正确答案为 A。 例 3、G、Q、X、Y、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 ,? 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1)G ? ? Q+NaCl :(2)Q+H2O ( )?? ? ?电解X+H2? (3)Y+NaOH ? ? G+Q+H2O? (4)Z+NaOH ? ? Q+X+H2O这 五 种 化 合 物 中 氯 的 化 合 价 由 低 到 高 的 顺 序 为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由(1) 得 Q&G,因为该反应为歧化反应,G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必介于 Q 和-1 价氯之间。同理 由(3)结合(1)得 Q&Y&G,由(2)得 X&Q,由(4)结合(2)得 X&Z&Q。本题正 确答案为 B。 例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 NaOH 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24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氢化钠水解:HS-+H2O=H2S↑+OH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知 识,需要对各选项仔细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A 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B 中 NaOH 足量,Ca(H2PO4)2 全部参加反应,式 中 Ca2+与 H2PO4-不符合 Ca(H2PO4)2 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 中 NO 3 在酸性条 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确。D 中 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 “↑” 故不正确。答案为 C。 、 , 例 5、 (1)向 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__ 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性” 即加入的 Ba(OH)2 溶液中 。 OH-恰好与 H+完全反应。 再继续滴加 Ba(OH)2 溶液时, 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 继续反应。 答案: (1)2H++SO42-+Ba2++2OH-=BaSO4↓+2H2O (2)Ba2++SO42-=BaSO4↓ 例 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 NO? 3?____。(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 Ba(OH)2 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B.Ba2+、 Na 、CO32-、OH-?C.Mg2+、Ba2+、OH-、NO3- E.Al3+、Fe3+、SO42-、Cl-D.H+、K+、CO32-、SO42- F.K+、H+、NH4+、OH- B 组中, Ba2?2? 3解析: A 组中:Ag++Cl-=AgCl↓ C 组中,Mg2-+2OH-=Mg(OH2) ↓ E 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CO=BaCO3↓D 组中,2H++CO32-=CO2↑+H2OF 组中,NH4+与 OH-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 NH3?H2O,甚至有气体逸出。 NH4++OH答案:E NH3?H2O 或 NH4++OH-=NH3↑+H2O五、教学后记:25 26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编号:10课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 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 ; 效应 【能力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道德情感目标】增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 [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 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 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 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归纳与整理] 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 反三; 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 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 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 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 什么盐?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1)27 (1)交叉分类法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 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归纳与整理] (2)树状分类法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28 [实践与探究]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 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思考与交流]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 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归纳与整理] 2.化学反应的分类:? ?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 ? ?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 ? 化学反应 ? ? ? 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 ? ? ?? ? ? ? 置换反应 类别 ? ? 复分解反应 ? 化合反应 的多少 ? ? 分解反应 ? 氧化反应 失氧 ? ? 还原反应四 基 反 类 种 本 应 型[思考与交流] 初中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吗?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 态度对待对已学知识? [实践与探究]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 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 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 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回顾与总结]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29 补充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 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A.置换反应 A.分析纯盐酸 B.分解反应 B.氧气 C.化合反应 C.黑火药 2.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 ( D.干冰 ( C.NaH D.H2SO4 ( D.NH4NO3 ;属 ) ) ) ( D.复分解反应 )3.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 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2O B.NH34.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现阶段认为 正确) 。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A.K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5. 下列物质: 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2O3 ⑥FeSO4?7H2O ⑦HNO3 ①H ⑧AgNO3 ⑨NaHCO3 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碱的是 。 (填写各物质的序号)6.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①取少量胆矾晶 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 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②冷却后, 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 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 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 ③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 NaOH 溶液后, 可观察到有蓝色沉 淀生成;④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 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 ⑴加热胆矾晶体: ⑵生成蓝色沉淀: ⑶生成红色物质: 参考答案:1.A2.D3.D4. D5.①⑤ 6.CuSO4?5H2O CuSO4+5H2O↑ ④ ③⑦ , ( , ( , ( ②⑥⑧⑨ ) ; ) ; )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 CuSO4+Fe=Cu+FeSO4 作业:P29 1、2五、教学后记:30 教案编号: 11课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 【能力目标】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 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难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 [思考与交流] 1. 将少量 NaCl 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 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 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 么物质里的? [归纳与整理]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⑴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 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 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 并举例。 [归纳与整理]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 9 种类型。对比如下: 分 散 质分 散 剂 气 液 固 气 气 气 实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例 物质的分类(2)31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思考与交流]液 液 液 固 固 固泡沫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2.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 [实验与探究]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 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 溶液和 25 mL 泥水。将烧 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1~2 mL FeCl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 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 Fe(0H)3 胶体,并与 CuSO4 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 CuSO4 溶液和 Fe(0H)3 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 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 Fe(0H)3 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 1. 当光束通过 Fe(0H)3 胶体时, 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而光束通过 CuSO4 溶液时, 。 则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 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 物理方法。 2.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 比较大。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外观 分 散 质 粒 子 直径 组成 能否透 过滤纸 溶液 均一、透明、 稳定 <1nm 子 能 食盐水、碘酒 胶体 稳性 1nm~100nm 高分子 能 食盐酒精溶液、 淀粉 溶液 浊液 不稳定 >100nm 许多分子集合体 不能 泥水 多数均一、透明、介 不均一、不透明、单个分子或离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典型实例32 [思考与交流] 1.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丁达尔效应在吗?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胶体有哪些认识? [归纳与整理] 胶体:分散质粒子在 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 1nm~100nm 之间(在超显微镜下可见) 。 胶体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 [阅读与拓展]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布朗运动,胶体介稳性的应用。 [思考与交流]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有关纳米材料,你知道有哪些 呢? [阅读与拓展] 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 的发展,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 [回顾与总结] 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类 2.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分类,有 3 种类型。 分散系 外观 分 散 质 粒 子 直径 组成 能否透过滤 纸 溶液 定 <1nm 子 能 食盐水、碘酒 胶体 稳性 1nm~100nm 高分子 能 食盐酒精溶液、淀粉 溶液 浊液 不稳定 >100nm 许多分子集合体 不能 泥水 均一、透明、稳 多数均一、透明、介 不均一、不透明、单个分子或离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典型实例 3.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胶体的介稳性及其破坏。 4.纳米技术与胶体 补充习题 1.将某溶液逐滴加入到 Fe(OH)3 胶体内,开始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 液是 2mol/LH2SO4 溶液 B. 2mol/LNaOH 溶液 A.33 C. 2mol/LMgSO4 溶液 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D. 硅酸溶胶(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C.是否能通过滤纸 4. 观察丁达尔现象的正确方法是 A.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一束光平行 B.将一发光的白炽灯悬在盛有胶体的烧杯正上方 C.观察者视线垂直于一束入射光,胶体置暗盒内 D.胶体置明亮背景处,观察者视线与入射胶体内的红色激光垂直 5.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 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 A.胶粒直径小于 1nm C.胶粒带有电荷 7.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分离方法: 淀粉液中含有泥沙 KNO3 晶体中含有少量食盐 作业:P29 5、7 ; 。 结晶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 B.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 6.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 ) ( )参考答案:1.A 2.D 3.B 4.C 5.C 6.C 7.过滤 五、教学后记:34 教案编号:12课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 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能力目标】通过酸、碱、盐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道德情感目标】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因此我们有必 要对酸、碱、盐在水溶液里的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实验与探究] 如果提供下列物品:直流电源、导线、烧杯、电灯泡、开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下表 中物质的导电性吗?将实验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物 质 类 别 能 导 否 电 [思考与交流] 1.上述哪些物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在什么情况下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铜 片 石 墨 氯固 化 钠体 氯溶 化 钠液 水精 糖体 糖液 无酒 蔗固 蔗溶 氢钾 氧固 化体 氢钾 氧溶 化液 酸液 硫溶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 1 课时)35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SO3 的水溶液能导电,SO3 是电解质吗? [归纳与整理]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④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⑤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以 NaCl 溶液为例说明为什么有些电解质溶液能导电? [归纳与整理] 3、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实践与探究] 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电离 HCl、HNO3、H2SO4、 NaOH、Ba(OH)2、NaCl、KNO3、MgCl2 [思考与交流] 1.根据 HCl、HNO3、H2SO4 的电离,我们对酸的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2.能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吗? [归纳与整理] 5、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叫做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思考与交流] NaHSO4 溶液能电离出 H+和 Na+,NaHSO4 属于酸吗? 2、怎样认识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怎么表示? [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从电离的 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36 补充练习 1、 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三氧化硫 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 ( B.NaOH=Na++O2―+H+ D.K2SO4=2K++SO42― ( ) )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Ca(OH)2=Ca2++OH― C.HCl=H++Cl―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4、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 C.盐酸溶液 A.逐渐变小 C.逐渐增大 参考答案:1.AC 2.AB 五、教学后记: B.石墨棒 D.固体氯化钠 ( ) B.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3.C 4.D 5.D ( ) ( )5、向 Ba(OH)2 溶液中逐滴滴入稀 H2SO4,则溶液的导电能力37 教案编号:13课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离子反应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道德情感目标】体会离子反应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污水处理等方面的重 要意义,增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问题 【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 [思考与交流] 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Cu(OH)2 ⑤AgCl ⑥Na2CO3 ⑦ C2H5OH ⑧H2O ⑨SO2⑩Fe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归纳与整理] 因电解质溶于水可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 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实验与探究] 实 验 现 象 1、向盛有 5mLCuSO4 溶液的试管里加 入 5mL 稀 NaCl 溶液。 2、向盛有 5mLCuSO4 溶液的试管里加 入 5mLBaCl2 溶液。 [思考与交流] 1.BaCl2 溶液能与 CuSO4 溶液反应而 NaCl 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 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3.BaCl2 溶液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 ___ 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 2 课时)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38 [归纳与整理]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怎样用化学用语表示 BaCl2 溶液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实质? [归纳与整理]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四步: “写、改、删、查” 。 “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实验事实; “改”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出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 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删”两边相同的离子,去除与离子反应无关的粒子; “查”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思考与交流] 下列化学反应是离子反应吗?能的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1.铁跟稀硫酸反应 2.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3.碳酸镁跟硫酸反应 4.硝酸钾与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混合 5.氧化铜溶于盐酸 [思考与交流] 1.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 [归纳与整理]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不仅可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思考与交流]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⑴Ca2++CO32―=CaCO3↓ ⑵Cu2++2OH―=Cu(OH)2↓ ⑶CO2+2OH―=CO32―+H2O ②H2SO4+KOH ③HNO3+Ba(OH)2 2.有什么发现?39 ⑷BaCO3+2H+=Ba2++ H2O+CO2↑ [思考与交流] 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总有离子的减少) [归纳与整理] 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 [思考与交流] 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归纳与整理] 3、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思考与交流]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 C.H+、NH4+、Fe3+、SO42― [归纳与整理] 判断溶液中有关离子能不能大量共存,事实上是判断它们在给定的条件下能不能形成难 溶化合物、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态物质,要考虑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离子性质;此外解题 时还要特别注意试题的前提设置。 [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离子反应与其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 B.K+、SO42―、NO3―、OH― D.H+、Cl―、CO32-、NO3―补充练习 1、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使等号两边 A.离子的数目相等 C.正电荷或负电荷总数应相等 A.2FeCl3+Cu=2FeCl2+CuCl2 B.2HNO3+CaCO3=Ca(NO3)2+CO2↑+H2O C.Fe+2HCl=FeCl2+H2↑ D.Cu(OH)2+2HCl=CaCl2+2 H2O ( B.粒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相等 D.各元素原子的数目应相等 ( ) 2Fe3++Cu=2Fe2++Cu2+ 2H++CO32―= CO2↑+H2O Fe+2H+=Fe2++H2↑ OH―+H+= H2O ( )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与相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3、下列化学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40 A.硝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 A.HCl+Na2CO3;H2SO4+K2CO3 B.Fe+HCl;Fe +H2SO4 C.BaCl2+Na2SO4;Ba(OH)2+(NH4)2SO4 D.KOH+CH3COONH4;Ba(OH)2+NH4Cl 五、教学后记:B.氢氧化铁溶液和盐酸溶液 D.氢氧化铜和硫酸溶液 ( )4、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间的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41 教案编号:14课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 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 本概念; 【能力目标】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 的意义;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对立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归纳法 [思考与交流] 1、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请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 的分类标准。 2、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归纳与整理] 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根据物质得氧和失氧为 标准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 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与探究] 一瓶盛满氯气的集气瓶, 推开玻璃片, 在瓶口上方用锯条锯出微小的金属钠, 观察现象。 根据讨论进一步激疑,反应中无氧能发生燃烧现象,激烈的氧化反应是否只有得氧、失 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究竟怎么叫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请分析下列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Fe + CuSO4 == FeSO4 + Cu 氧化还原反应 (1)42 Mg S+ 2HCl == + O2 加热 SO2MgCl2 + H2 ↑CuO+ H2 加热 Cu+ H2O[归纳与整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关系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氧化还原反应中,粒子间发生重新组合,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必然与原子结构有密 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 要深刻地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还需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 还原的关系。 [归纳与整理] 2、氧化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利用 2-13 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图 2-14 氯化氢分子形成示意图归纳板书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1、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氧化还原反 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尝试画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与氧43 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并列举具体的化学反应加以说明。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四种基本类型 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然同时发生 C.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D.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2、ClO2 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 SO4+2CO 2↑+2H2 O,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KClO3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C.H2C2O4 在反应中被氧化 [回顾与总结] 4、从不同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概念的发展 得氧、 失氧的观 化合价升降的观点 点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得到氧的反应 失去氧的反应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电子得失(转移)的观 点 失去电子的反应 得到电子的反应 B.ClO2 是氧化产物 D.1mol KClO3 参加反应有 2mol 电子转移 ( )44 氧化还原反应有 得 失 氧 的 反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 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应 应5、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 电子转移 ? ?电子对偏移6、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7、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依据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8、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关系小结:概括: “升―失―氧;低―得―还”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结果被氧化,是还原剂,还 原剂具有还原性,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是因为在反 应过程中得到电子,结果被还原,是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 原产物。 作业:P39 9 五、教学后记:45 教案编号:15课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 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道德情感目标】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 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体会学 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难点】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器材: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归纳法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1、在 2Al+3H2SO4=Al2(SO4)3+3H2↑的化学反应里,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价, 降低了 价, 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为 则铝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为 ,铝原子失去电子总数为 。 。 价降低为 , , 氢离子得到电子总数为 氧化还原反应(2)2、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剂里化合价降低总数与得到电子总数相同 B、还原剂里化合价升高总数与失去电子总数相同 C、氧化剂里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里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 D、氧化剂里得到电子总数与还原剂里失去电子总数相等。 3、0.10mol/LH2SO4 溶液 100mL,最多溶解金属铝的质量为 全反应转化为 Na2SO4。则铬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归纳与整理]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 1、电子守恒规律。 。4、24mL 浓度为 0.05mL/lNa2SO3 溶液恰好与 20mL 浓度为 0.02mol/LK2Cr2O7 溶液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 作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46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5、 Fe、 2+、 2+中, 在 Cu Fe 在氧化还原反应里, 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只能作氧化剂的是 [归纳与整理] 2、表现性质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 只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 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 氧 既 化性又有还原性。 作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思考与交流] 6、写出 Zn 与 CuSO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比较: 还原性: [归纳与整理] 3、由强到弱规律: 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跟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弱还原性 的还原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比较粒子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 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制备物质。 [思考与交流] 7、在向由 Zn、Fe 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稀 H2SO4 溶液后,先发生反应为 后发生反应为 [归纳与整理] 4、反应先后规律 当有多种氧化性或多种还原性物质时,氧化性越强的氧化剂与还原性越强的还原剂优先 反应,即“强者先行” 。 作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 [思考与交流] 在括号填写:易氧化、难氧化、易还原、难还原、强氧化性、弱氧化性、强还原性、弱 还原性 。 , & ;氧化性: & ,反应实例是 。 , 反应实例是 ;47 [归纳与整理] 5、正易逆难规律 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容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电 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 [思考与交流] 如何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的一般方法 [归纳与整理] 三、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的一般方法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H+ Cu2+ Ag+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性强弱是: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性强弱是:氧化剂&氧化产物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反应条件)的不同 师生互动内容:下面三种方法均可以制得 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O2+4HCl(浓) 2H2O+2Cl2△三种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程度 师生互动内容:根据反应 Fe+2HCl==FeCl2+H2 2Fe+3Cl2〓2FeCl3 ,氧化性 待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得将进一步完善。 [阅读与理解]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运用 1、制备某些物质 实验室制备氧气、氢气等。△&48 工业上用还原剂冶炼金属。 2、用强氧化剂 Cl2、ClO2 等进行小型水厂、游泳池水、医院污水、工业污水的处理, 即利用强氧化剂进行消毒、杀菌。 3、燃料的燃烧,提供热能等。 4、化学电源的研制、开发及合理利用。 5、电镀以防止金属的腐蚀。 另外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会对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易燃物的自燃、食品的腐败、钢铁的 锈蚀等。我们运用化学知识来防止这类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或减慢其进程。 [回顾与总结] 1、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的关系2、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联系还原性强弱是: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强弱是:氧化剂&氧化产物 补充练习 1.金可溶于王水:Au+HNO3+4HCl=HAuCl4+NO↑+2H2O,关于上述反应的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A.盐酸作氧化剂 C.王水有很强的氧化性 ( ) B.HNO3 被还原 D.HAuCl4 中 Au 的化合价为+3 价2.在氧化还原反应 3S+6KOH△K2SO3+2K2S+3H2O 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个数 比为 A.1∶2 ( ) C.1∶1 D.3∶2 B.2∶149 3.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 (1) 2 K C lO 3M nO2 ? 2 K C l ? 3O 2 ?(2) 2 N a 2 O 2 ? 2 H 2 O ? 4 N aO H ? O 2 ? (3) 2 H g O? 2 H g ? O2 ? ? K 2 M nO4 ? M nO2 ? O2 ?(4) 2 K M n O 4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A.3∶2∶1∶4 B.1∶1∶1∶1 A.Mg B.SO2 C.2∶1∶2∶2 C.Zn2+ 4.下列微粒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D.HCl 5.下列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D.1∶2∶1∶1①2H2S+SO2=3S+2H2O②2KI+Cl2=2KCl+I2 ③2FeCl2 +Cl2=2FeCl3 ④2FeCl3 + 2HI=2FeCl2+I2+2HCl⑤I2+SO2+2H2O=H2SO4+2HI 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排列 顺序中,正确的是 A.Cl2>Fe3+>I2>SO2 C.Cl2>Fe3+>SO2>I2 ( B.Cl2>I2>Fe3+>SO2 D.Fe3+>I2>Cl2>SO2 )6.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 ? =2X2++5Z2+8H2O 4 ② 2A2 + + B2=2A3 + + 2B - ③ 2B - + Z2=B2 + 2Z - 由 此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 错 误 的 是 ( ) A.反应 Z2+2A2+=2A3++2Z-可以进行 B.Z 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XO ? 、Z2、B2、A3+ 4 D.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2+、B-、Z-、X2+ 7.在反应 3BrF3+5H2O=HBrO3+9HF+Br2+O2↑,若有 0.3molH2O 被氧化,则被水 还原的 BrF3 的物质的量是 A.0.15mol 为 B.0.2mol ,还原剂为 2.A P 0.2 ( C.0.3mol ) D.0.4mol mol。8 . 在 11P + 15CuSO4 + 24H2O = 5Cu3P+6H3PO4+15H2SO4 反 应 中 , 氧 化 剂 。lmol Cu2+能氧化 P 的物质的量为 3.C 4.BD 5.A 6.B 7.B 参考答案:1.A 8.P、CuSO4 作业:P39 10五、教学后记:50 教案编号:16课题:氧化还原反应(练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 念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2、初步学会利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学会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对应的练习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打破机械的记忆式学习。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 原剂等概念.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氧化性还原性能力的判断.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解析法、归纳法 例 1.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E.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解析 灵活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结合实例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宏观特征是 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但不一定是所有元素化合价均有升降.如 Fe2O3+3CO=2Fe+3CO2, 碳元素没有化合价变化.故 A 正确.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可能是不同种元素,也可以是同种 元素.如 Cl2+2NaOH=NaCl+NaClO+H2O,故 B 不正确.作为非金属在反应中一般作为 氧化剂,但也有失电子的可能:如 C+O2点燃)CO2,故 C 不正确.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分两种情况:一是从高价态变为游离态如 Fe2+→Fe,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另一 种是从低价态变为游离态如 Cl-→Cl2,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故 D 不正确.金属 具有还原性,还原性指失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失电子数越多,还原性越强.例如 Na 与 Al 均与氧化剂反应,一般 Na 只失一个电子,但非常容易,Al 失三个电子,但比 Na 困难,故还原性 Na&Al,答案 E 不正确.51 例 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 ? CaCl2+CO2↑+H2O C.Fe+CuSO4 ? FeSO4+Cu D.高温3)B.CaO+H2O ? Ca(OH)2CaO ? CO2CaCO↑解析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抓住它的特征,看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 生改变.若改变,则为氧化还原反应.反之,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本题只有 C 中铁和铜的 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答案为 C. 例 3.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1)以反应 2Na+Cl2△2NaCl 为例分析:在 Na 与 Cl2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情况为元素原子之间得失电子情况为由此可知, 在由单质 Na 和 Cl2 生成离子化合物 NaCl 的反应里,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元 素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元素的化合价就 升高(或下降), 并且元素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相等. 电子得失,属于电子转移. (2)以反应 H2+Cl2点燃2HCl 为例分析在 H2 与 Cl2 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情况为元素原子之间电子偏移情况为:由上可知,在像由单质 H2 和 Cl2 生成共价化合物 HCl 的反应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 元素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有着密切关系.共用电子对偏出(或偏入),元素的化合 价就升高(或降低), 并且元素原子偏出(或偏入)的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数 相等.电子偏出偏入,也属于电子转移.52 (3)综上结论可知,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既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又与元素 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有密切关系.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 是还原反应,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难题巧解点拨】 例1 在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点燃)A.SO3+H2O=H2SO4 C.2H2+O2 2H2OB.2Na+2H2O=2NaOH+H2↑ D.2F2+2H2O=4HF+O2 (D)项符合题意. )解析 (1)看价态是否有变化排除非氧化还原反应(A) (2)氧化剂还原剂指的是反应物排 除(C) (3)据化合价“升―失―氧(被)―还(剂)得 例2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C.Fe2+>I->H2SO3>NO 解析 B.I->Fe2+>H2SO3>NO D.NO>Fe2+>H2SO3>I(2)利用规律:还原性为还原剂强 得答案为(A)选项.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的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化学必修一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