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介入校园欺凌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哪些优势

美国社会工作者如何处理校园欺凌?
《中国社会工作》2017年1月上(总第289期)P56
本期杂志封面与目录:.cn/s/blog_6314ffb70102wsht.html
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报告显示,美国初中比高中有更多的欺凌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欺凌形式是情感欺凌,其次是推搡和吐口水等行为。网络欺凌是初中阶段最少见的欺凌方式,但在高中却很流行。欺凌最常发生在校园内,其次是校车上。欺凌会对受害者造成一系列的伤害和负面影响,比如自卑、难以信任他人、缺乏自信、具有攻击性、无法控制脾气、自我隔离等,而且这些负面影响往往会困扰他们多年。
&&&&在美国,对校园欺凌一般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式。一种是将这种行为最小化为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部分,而不由成年人介入去进行处理或施加后果;另一种是严格执行零容忍制度,对有欺凌行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处罚,比如强制留校察看或退学。然而,相关研究表明,这些方法都并未能有效减少欺凌行为的产生。美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尝试通过以下这些工作方法来加强校园安全。
减少贴标签
在美国,描述欺凌事件所涉及的相关学生时,普遍将双方标签化为“欺凌者”和“受害者”。然而,被贴上某种特定行为标签的儿童往往更难摆脱这些行为。减少标签化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被证实为可以有效减少欺凌事件。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会从具体事例出发,对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去标签化”的培训,帮助改善其他人对涉事学生的看法以及这些学生对自身的看法。
单独接触学生
在美国,校园欺凌的处理方式一直和其它的普通冲突一样——和涉事双方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事件情况。但这个方法对于相对复杂的校园欺凌问题却不太适用,因为校园欺凌涉及到类似于虐待的强弱不对等关系。对于被欺凌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放心地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当对他们造成伤害的人就在身边时,他们的安全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研究欺凌的美国专家号召学校社会工作者与欺凌受害人一对一地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危险信号培训
校园欺凌或暴力往往和其他一些行为相伴而生,会有一些危险信号,比如学习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旷课、变得激烈好斗,兴趣减退等。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接触最多,所以老师很可能最早发现学生在行为举止方面的异常变化。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给老师们提供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及时辨别和有效处理这些危险信号。
加强学校与学生的联结
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校生活更投入、自身与学校的联结感更强时,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会降低、安全系数增高。通过提高教学参与度和质量来创建具有关怀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通常能有效地减少暴力行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向学校管理人员介绍和推广提高学校-学生联结度的好处,以此来替换将开除作为惩罚的简单处理方式。在政策倡导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各级关于校园管理政策的会议和讨论上,呼吁建设和加强支持性的校园环境。
教育其他学生
想要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除了及时和涉事学生沟通,还需要积极引导其他学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向这些学生传播不要袖手旁观的信号,呼吁他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一起参与到抵制欺凌的行动中来,为自己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比如,通过戏剧和游戏等工作坊,引导学生去帮助那些被欺凌的学生、关心新来的同学、停止传播谣言和伤人言论、鼓励自己的朋友也加入反欺凌队伍、了解并遵从学校的欺凌政策(如在发现欺凌后及时上报老师)等。
呼吁家长参与
多数情况下,学生会将经历或发现的欺凌告诉自己信任的成年人,比如家长。遗憾的是,将事情告诉成年人并不会魔术般地解决问题。出于不愿惹事或不会处理等种种原因,有的家长在得知欺凌事件之后,并没有积极地进行口头回应,也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去尝试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说了也没什么用,于是渐渐不再将这些事情告诉家长。学校社会工作者则呼吁,家长在从孩子口中了解到欺凌现象之后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即使自己的孩子描述的是别人的经历,也应该及时报告给学校,并借此机会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让孩子学会避免和应对欺凌。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温馨提示:请在右上角的搜索文本框中输入关键字如:“论文”、“毕业论文”、“硕士论文”、“营销”、“PDF”、“文案”、“双色球”或查看本人文档分类,可以快速找到您要找的资料。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0|
上传日期: 00:28:1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
官方公共微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校校园暴力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The Research of School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College Campus Violence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校校园暴力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
The Research of School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 College Campus Violence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
【摘要】: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群体,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和性格塑造的黄金时期,由于受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时期容易出现校园欺凌现象。校园欺凌行为对“受欺者”、“欺凌者”、“旁观者”乃至于整个社会都是有危害的,校园欺凌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学者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和领域出发对校园欺凌的概念、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以及欺凌行为中的各个角色做出了具体全面的阐述,但是鲜少以其中某一群体为服务对象,从社会工作的方面进行综合介入的研究。社会工作者坚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秉承专业的理念,为研究校园欺凌行为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本项目方案以校园欺凌行为中的欺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为校园欺凌者提供专业服务。项目方案的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知晓欺凌行为的后果,认识欺凌行为的性质,转变其认知和态度,矫正偏差行为,改变行为方式,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项目方案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理性情绪理论、生态视角理论等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开展研究,针对校园欺凌者的问题与需求,项目设计了十次活动,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介入方法,改变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与认知,矫正欺凌者的认知和行为。为了确保活动的效果,本项目方案设计了评估方法,计划通过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种评估方式,对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C913.4;C916【目录】:
摘要5-6Abstract6-8一、绪言8-19 (一) 研究背景8-9 (二) 研究意义9 (三) 概念界定9-13 (四) 文献综述13-19二、研究设计19-22 (一) 研究理论19-21 (二) 研究方法21-22三、介入方案22-43 (一) 介入对象22 (二) 问题评估22-24 (三) 介入目的24 (四) 介入方法24-26 (五) 介入计划26-28 (六) 介入活动28-41 (七) 介入评估41-43四、问题、反思与建议43-47 (一) 介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方法43-44 (二) 反思44-45 (三) 对策建议45-47参考文献47-49致谢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守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吴乃森;接连利;丁兆军;迟玉华;朱甲峰;;[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科文;[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治理校园欺凌,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提出了包括专题教育、设立举报电话、加强心理干预、向公安机关报案等在内的重点治理措施。
  校园暴力行为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的公共话题。那些上传到网络的校园欺凌视频,以触目惊心的方式,揭示了未成年人之间可以残酷到什么程度。看到这些画面的成年人,无不感到震惊和痛惜。
  庆元初中生虐待小学一年级学生、江西永新多名女生围殴同学、四川乐至一女生被扒衣施暴……这些事件,并非孤例。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媒体报道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有近百起,其中以发生在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居多。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更是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校园欺凌现象溢出的边际效应,不仅跨出了校园,甚至跨到了大洋彼岸。去年8月,美国法院对中国留学生欺凌案件作出重刑判决,非法拘禁、虐待同学的三名被告翟云瑶、杨雨涵、章鑫磊,分别获刑6年至13年。裁决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加强立法的必要性。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法律法规,而美国则有《安全、无毒品的学校和社区法案》、《学校禁枪法案》、《1994年学校安全法案》等一系列法律,不仅立法周全,执法也相当严肃。相比之下,我国对于校园暴力的立法,还散见于一般性的法律之中,未能形成体系,而发生类似事件之后,更多是以加强教育、赔礼道歉了结。
  但实际上,加强立法已经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在的孩子发育已经早于他们的长辈,社会环境也大有不同,许多十四五岁的孩子,不仅发育得牛高马大,而且已经相当成熟,早就出来在社会上混。所以有人呼吁,刑法规定的16-18岁的限制刑事责任下限,应当再往下移。今年4月28日,大连1名15岁的男生吕某在学校内被同班男生用壁纸刀割喉,更显示这种呼吁的必要性。
  从公开报道的各个典型案件来看,校园欺凌案件有相当大的共同特征。一般来说,事件的地点往往发生在农村或者民工子弟学校,施暴者或受欺凌者的家长本就缺乏文化基础,往往忙于生计,不仅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缺乏对孩子的关爱能力。须知关爱也是一种能力,不关爱或者错误的关爱,只会导致孩子在学校不遵守纪律,成绩不好,性格孤僻,受老师和其他孩子的排斥,要么成为问题孩子,要么成为问题孩子的猎物。
  而在现代家庭越来越多的教育投入面前,教育成为生意,知识成为买卖,师道尊严越来越稀薄,寒门贵子越来越成为传说,底层孩子越来越难以突破天花板,不得不早早混社会,然而社会展示给底层孩子的,是更加残酷而暴力的现实。佛山一家内衣厂,聘用大批童工,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名14岁湖南童工不幸猝死,而这家工厂仅仅被罚款1万元!这样的情况,会对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刺激他们越来越暴力。
  严刑峻法和运动式治理虽然很有必要,但只能治标不治本。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校园欺凌表面上发生在校园,但其根源在家庭和社会。治理校园欺凌,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仅是法律的事。(李晓鹏)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