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斯特劳森认为陈述和命题与命题是有区别的.对吗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斯特劳森的个体论研究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关键词: 斯特劳森 个体 殊相 共相分类号: D923.4形 态: 共 44 页 约 28,820 个字 约 1.379 M内容阅 读: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斯特劳森的《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这本著作的观点,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了几点疑问。其次根据对该书的理解,笔者认为斯特劳森分别驳斥了“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观点:对唯名论的驳斥是是否存在对应物这一判定个体的标准不是普遍适用的;对唯实论的驳斥是否认主谓命题是对存在做出了断言。再次,这本书中涉及到命题的主词指称的是具体的殊相还是类殊相,江怡教授认为是后者,而笔者认为,斯特劳森着重从语境主义的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比较研究了韩林合教授与斯特劳森的个体思想的异同:是微观的把握还是宏观的理解。韩林合教授主要探讨了个体的构成成分;而斯特劳森则是从宏观的层面,分析了作为个体的殊相在命题和陈述中的地位,并且仅仅只谈了作为殊相的个体。最后笔者对个体的范畴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着重对量子力学的全同粒子是否是个体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目录摘要前言1 斯特劳森的个体1.1 个体的基本内容1.2 殊相的确认1.3 非空间的概念模式1.4 殊相与非殊相2 唯名论与唯实论2.1 唯名论2.2 唯实论2.3 对唯名论与唯实论的驳斥3 殊相和类殊相3.1 指称类殊相3.2 语境主义分析殊相的具体指称3.3 指称殊相还是指称类殊相4 微观个体和宏观个体4.1 微观的个体4.2 宏观的个体4.3 综合研究个体5 结束语注释参考文献相似论文,50页,D923.4,54页,D923.4,67页,D923.4,47页,D923.4,50页,D923.4,47页,D923.4,71页,D923.4,49页,D923.4,45页,D923.4,99页,D923.4,57页,D923.4,67页,D923.4,57页,D923.4,44页,D923.4,61页,D923.4,62页,D923.4,93页,D923.4,67页,D923.4,56页,D923.4,42页,D923.4中图分类:
> <font color=@3.4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2012 book.斯特劳森,P.F./斯特劳森,P.F.
正文/斯特劳森,P.F.
  英国哲学家,的重要代表。1939年大学毕业后到英国军队中服役。1945年退伍后,先后在大学和牛津大学讲授哲学,1966年任高级讲师,1968年任韦恩弗利特讲座教授,1977年被授予爵位,1979年退休。其著作有:《逻辑理论导论》(1952)、《个体:试论描述的形而上学》(1959)、《感觉的界限》(1966)、《逻辑学和语言学论文集》(1971)、《逻辑和文法中的主词和谓词》(1974)、《自由和愤慨》(1974)等。   斯特劳森在其哲学活动的前期,着重研究意义、指称、等问题。他强调把语词或语句与语词或语句的使用严格区别开来,认为意义是语词或语句本身的功能,指称是语词使用的功能,真假是语句使用的功能。他不赞成的理论,反对把真、假和无意义这三者相提并论。他还仔细分析了“真的”一词,认为这个词不是用于描述,而是用于完成不同的行为,如表示赞同、承认、许可、保证等等。他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反对对这一区分的攻击。他既承认人工语言有许多优点,但又认为,命题演算、谓词演算等逻辑手段,不能充分表现日常语言的复杂的逻辑特征,因而需要用日常语言的逻辑补充。   斯特劳森在50年代末转向研究“描述的形而上学”,认为过去对日常语言实际用法的研究固然重要,但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充分满足的需要。因此,他提出要深入研究语言背后的事物,从而揭示出我们的概念结构的最一般特征。他认为,这种形而上学不同于“校正的形而上学”,因为它的目的在于描述我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的实际结构,而不在于构造一个更好的结构;也不同于通常的概念分析,因为它试图揭示概念结构的最一般特征,其研究范围比概念分析大得多,而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配图/斯特劳森,P.F.
相关连接/斯特劳森,P.F.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17:36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森试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