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对口合作三省的中小城市有没有对口的合作城市

2014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最新版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
  中国社科院《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昨发布,江阴、昆山并列&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名。其他依次分获前二至四名的城市是:张家港、常熟、太仓。我省5市囊括前四名,宜兴也跻身前十,位列第七名。绿皮书指出,在科学发展测评前100强城市中,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表现最为抢眼,占据了百强的将近半壁江山。江阴市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测评第一名。   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2,与2013年相比提高了0.3。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东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达到了75.8,领先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5.1、68.5、64.1).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提高较慢(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提高最快(提高了0.5个百分点)。
  新版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   从榜单上看,2014年中国百强县市大多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东部地区占据了60席,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分别占17席、14席和9席,江苏、山东和浙江三省占据了百强的将近半壁江山。其中,江苏省独占鳌头,不仅江阴获&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名,前五个席位全被江苏省占据,分别为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以及太仓市。   2014年全国百强县市排名延伸阅读:2014全国百强县威海两县上榜文登排20名枣庄滕州市跻身全国&百强县&第22位上升3位寿光跻身 2013年全国网络消费百强县位列第92名2014全国百强县烟台4县上榜龙口排山东第一东营广饶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50位。   2014年全国百强县&&第十三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   排名、县域经济单位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等级、富裕程度、绿色指数   国1 江苏江阴市 A+级 A+级 A+级   国1 江苏昆山市 A+级 A+级 A+级   国2 江苏张家港市 A+级 A+级 A+级   国3 江苏常熟市 A+级 A+级 A+级   国4 江苏太仓市 A+级 A+级 A+级   国5 福建晋江市 A+级 A+级 A级   国6 浙江慈溪市 A+级 A+级 A级   国7 江苏宜兴市 A+级 A+级 A+级   国8 浙江义乌市 A+级 A+级 A级   国9 浙江余姚市 A+级 A+级 A级   国10 内蒙古准格尔旗 A+级 A+级 A级   国11 山东龙口市 A+级 A+级 A+级   国12 辽宁瓦房店市 A+级 A+级 A+级   国13 湖南长沙县 A+级 A+级 A+级   国14 广东增城市 A+级 A+级 A+级   国15 四川双流县 A+级 A+级 A+级   国16 浙江诸暨市 A+级 A+级 A级   国17 山东即墨市 A+级 A+级 A+级   国18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A+级 A+级 A级   国19 江苏丹阳市 A+级 A+级 A+级   ☆国19 山东邹平县 A+级 A+级 A-级   国20 山东文登市 A+级 A+级 A+级   国21 陕西神木县 A+级 A+级 A级   国22 山东滕州市 A+级 A级 A级   国23 河北迁安市 A+级 A+级 A级   国24 山东胶州市 A+级 A+级 A+级   国25 山东荣成市 A+级 A+级 A+级   ☆国25 浙江乐清市 A+级 A+级 A-级   国26 辽宁海城市 A+级 A级 A级   国27 江苏海门市 A+级 A+级 A级   国28 江苏靖江市 A+级 A+级 A级   国29 山东寿光市 A+级 A+级 A+级   国30 辽宁庄河市 A+级 A+级 A+级   国31 江苏如皋市 A+级 A级 A+级   国32 山东诸城市 A+级 A+级 A+级   国33 浙江海宁市 A+级 A+级 A级   国34 山东新泰市 A+级 A级 A级   国35 山东邹城市 A+级 A级 A级   ☆国35 山东章丘市 A+级 A级 A+级   国36 山东莱州市 A+级 A+级 A+级   国37 山东招远市 A+级 A+级 A+级   国38 江苏启东市 A+级 A+级 A级   国39 辽宁大石桥市 A+级 A级 A级   国40 江苏溧阳市 A+级 A+级 A级   国41 辽宁普兰店市 A+级 A+级 A+级   国42 山东平度市 A+级 A级 A+级   国43 山东肥城市 A+级 A+级 A+级   国44 浙江温岭市 A+级 A+级 A级   国45 福建福清市 A+级 A+级 A+级   国46 福建南安市 A+级 A级 A+级   国47 湖南浏阳市 A+级 A级 A级   国48 江苏东台市 A+级 A   级 A级   国49 江苏邳州市 A+级 A级 A级   国50 山东广饶县 A+级 A+级 A+级   国51 浙江桐乡市 A+级 A+级 A级   ☆国51 江苏沭阳县 A+级 A-级 A级   国52 浙江长兴县 A+级 A+级 A+级   国53 江苏海安县 A+级 A+级 A级   国54 江苏大丰市 A+级 A级 A级   ☆国54 新疆库尔勒市 A+级 A级 A+级   国55 江苏泰兴市 A+级 A级 A+级   国56 湖南宁乡县 A+级 A级 A级   国57 浙江瑞安市 A+级 A+级 A级   国58 江苏沛县 A+级 A级 A级   国59 辽宁东港市 A+级 A级 A级   国60 浙江富阳市 A+级 A+级 A级   国61 河南新郑市 A+级 A级 A级   国62 辽宁开原市 A+级 A级 A级   国63 福建石狮市 A+级 A+级 A级   国64 山东莱西市 A+级 A+级 A+级   ☆国64 福建龙海市 A+级 A级 A级   国65 山西孝义市 A+级 A+级 A级   国66 陕西府谷县 A+级 A+级 A级   国67 江西南昌县 A+级 A级 A级   国68 山东兖州市 A+级 A+级 A级   国69 吉林延吉市 A+级 A+级 A+级   国70 山东青州市 A+级 A级 A+级   国71 山东高密市 A+级 A+级 A级   国72 四川郫县 A+级 A+级 A+级   国73 河北三河市 A+级 A+级 A级   国74 江苏如东县 A+级 A级 A+级   国75 江苏新沂市 A+级 A级 A级   国76 山东蓬莱市 A+级 A+级 A+级   国77 浙江平湖市 A+级 A+级 A+级   国78 浙江永康市 A+级 A+级 A级   国79 河北武安市 A+级 A级 A级   国80 浙江宁海县 A+级 A+级 A+级   国81 河南巩义市 A+级 A级 A级   ☆国81 黑龙江肇东市 A+级 A级 A级   国82 辽宁大洼县 A+级 A+级 A级   国83 辽宁凤城市 A+级 A级 A+级   国84 浙江东阳市 A+级 A+级 A级   国85 江苏兴化市 A+级 A级 A级   国86 福建闽侯县 A+级 A级 A级   ☆国86 湖南醴陵市 A+级 A级 A级   国87 辽宁新民市 A+级 A级 A+级   ☆国87 贵州盘县 A+级 A-级 A级   国88 安徽肥西县 A+级 A级 A级   ☆国88 河南永城市 A+级 A-级 A级   国89 江西丰城市 A+级 A级 A级   ☆国89 吉林农安县 A+级 A-级 A级   国90 江苏建湖县 A+级 A级 A级   国91 广东博罗县 A+级 A级 A级   ☆国91 陕西吴起县 A+级 A+级 A+级   国92 浙江临海市 A+级 A+级 A级   国93 江苏赣榆县 A+级 A级 A级   ☆国93 吉林公主岭市 A+级 A-级 A级   国94 湖北大冶市 A+级 A级 A级   国95 江苏东海县 A+级 A级 A级   国96 浙江嘉善县 A+级 A+级 A级   国97 福建长乐市 A+级 A+级 A+级   国98 江苏扬中市 A+级 A+级 A+级   国99 浙江象山县 A+级 A+级 A级   国100 江苏仪征市 A+级 A+级 A级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2015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发布
  日前,《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5》发布,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新鲜出炉,江苏省昆山市荣膺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名。
  绿皮书显示,2015年广义中小城市经济总量达53.9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7%;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4,社会民生取得较大进步;中小城市两型指数为59.7,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水平提升明显。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东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达到了76.0,领先于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5.2、68.9、64.2)。与过去几年有所不同的是,中部地区成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提高最快的区域(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与2014年基本类似的是,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仍然提高较慢,仅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在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东部地区占据了55席,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分别占20、16和9席。尽管东部地区入选的城市数量有所减少,但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在这份名单中的表现仍然最为抢眼,其中,山东省在百强中占据17席,江苏省占据17席,浙江省占据12席。这表明,山东、江苏和浙江在中小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具有难以撼动的优势。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由于区划调整,广东省实力较强的县市大多改为市辖区,因此,广东在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入选城市较少,但这不能否定广东省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江苏省昆山市位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名,湖南省长沙县、辽宁省海城市继续稳居中部地区第一名和东北部地区第一名,西部地区第一名则是四川的双流县。
  立足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是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四个维度对县级市、县和空间相对独立、含乡镇的市辖区以及发展基础较好、具备“建市”条件的镇进行评价。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正是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据悉,课题组自2005年起连续开展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始终牢牢抓住科学发展的本质和中央政策导向,紧密关注中小城市发展实践,每年都坚持通过评审会的方式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并定期通过《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发布阶段性研究成果。十一年来,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研究一直是在公开、公平、公正、公益的原则下推进的,客观、公正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界认可,公信力带来了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积极参与科学发展指数测评,明确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引导科学发展,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政策导向、舆论宣传等方式切实地推动了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的进程。
[责任编辑:2015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发布
&&&&来源:&&&&
● 广义中小城市经济总量达53.9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7%;
● 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4,民生事业和生态环境指标趋好;
● 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81.0,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 ;
● 中小城市城镇化质量指数为44.0,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讲效益、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通过建立一套体现科学发展客观要求、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来涵盖和反映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引领中小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中小城市的地位
中小城市是城乡一体发展的战略支点,是展示城市文明、防范现代城市病、建设和谐城市的最佳实践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战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
截至2014年底,广义上看(包括含乡镇的市辖区),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7.3%;总人口达11.6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5.4%。2014年,中小城市及其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53.9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7%;地方财政收入达51859.3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36.95%。
狭义上看,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8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1.7%;总人口达10.2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2%。2014年,中小城市及其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36.1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6.86%;地方财政收入达32224.4亿元,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22.96%。
二、评价对象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建制市653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城市288个,县级建制市361个。4个直辖市常住人口均超过千万,属于巨型城市。288个地级城市中,163个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占比57.0%。361个县级建制市中,除了极个别发达城市的市区人口接近或略超过百万之外,多数建制市市区人口在数万至数十万之间。由于县级建制市市区人口缺乏统一权威的统计数据,为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全部县级建制市归属为中小城市。
除建制市之外,全国有45个地级区划、1596个县级行政区划并非建制市,但这些地区(州、盟)、县(自治旗县、旗)的中心城镇,也已经聚集了相当规模的人口,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建制市的市区较为接近,中心城镇居民享受着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些中心城镇,也可以归属于中小城市。
广义上说,本研究认为中国的中小城市还应该包括部分远离中心城区的市辖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市辖区897个,其中含乡镇的市辖区数量为696个。考虑到直辖市的市辖区,行政级别较高,与地级城市的市辖区不具有可比性,剔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含乡镇市辖区48个。因此,纳入广义的中小城市范畴的市辖区为648个。
中国乡镇的实力快速增长,部分镇区也聚集了相当规模的人口,具备较强经济实力,因此,2015年本研究仍然把具备了“建市”条件的镇作为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评价对象界定为:县级市、县、空间相对独立的市辖区以及发展基础较好、具备“建市”条件的镇。
三、评价体系及测评结果
(一)科学发展指数
本评价指标体系立足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015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9.4,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0.2,社会民生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从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东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达到了76.0,领先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5.2、68.9和64.2)。与过去几年有所区别的是,中部地区成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提高最快的区域(提高了0.4个点)。
(二)节约指数(两型社会发展指数)
节约指数,就是反映中小城市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建设成就的指数。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方面指标:一是资源节约水平;二是要素产出水平;三是环境友好水平。
2015年,中国中小城市两型指数为59.7,相比2014年提升了0.3。 对比2014年,资源节约水平提升最为明显,这表明中小城市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也从一个侧面回应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疑(部分学者通过用电量单一指标质疑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中小城市的两型指数已经达到了63.7,对比2014年提高了0.4,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分别为58.6、57.2和55.6,对比2014年分别提高了0.3、0.2和0.2。在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东部地区占据了5席,中部占3席,西部占1席,东北地区占1席。尽管十佳“两型”排名与2014年有所变化,但中部的湖南长沙县仍然居第一位。
(三)投资潜力指数
投资潜力指数,主要用于表征城市吸纳投资的潜力。投资潜力评价侧重于对蕴含在区域这一综合体中的投资环境的营造和投资机会的发掘,努力引导区域发展方向,并对投资者决策提出建议。投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指标:规模、基础条件、创新能力和政府效率。
2015年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81.0,与2014年相比提高0.4。从区域看,东部地区投资潜力指数为83.2,比2014年提升0.2。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分别由81.0、75.1和78.2上升至81.5、75.5和78.5。在投资潜力前100个城市中,东部占40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占29席、18席和13席。尽管东部地区在规模、基础条件、创新能力和政府效率四个方面仍然占据一定优势,但中部地区的基础条件和政府效率改善最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市辖区综合实力和投资潜力评价
考虑到相对独立发展的市辖区具备中小城市的特征,对这部分市辖区的综合实力和投资潜力进行测评。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数据全部采集自各省区市统计年鉴、市辖区2014年统计公报),课题组选择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方面的4个指标评价市辖区的综合实力(表7);从规模效应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5个指标评价市辖区的投资潜力(表8)。
(五)建制镇综合实力评价
发展基础较好、具备“建市”条件的镇已经具备中小城市的某些特征,本研究依然将这些镇单独归类,对其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并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千强镇”为基本评价对象。考虑到建制镇数据可得性和可比性,选取了三个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
(责编:秦晶、连品洁)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吉林省与浙江省、长春市与天津市开展对口合作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组织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开展对口合作。
  到2020年对口合作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
  《方案》强调,开展对口合作是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东北振兴与&三大战略&对接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促进跨区域合作的创新举措。
  在鼓励支持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基础上,综合考虑相关省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以及合作现状等因素,明确辽宁省与江苏省,吉林省与浙江省,黑龙江省与广东省;沈阳市与北京市,大连市与上海市,长春市与天津市,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支持内蒙古自治区主动对接东部省市,探索建立相应合作机制。
  《方案》要求,到2020年,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取得重要实质性成果,建立起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定期会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宽范围、广领域的合作体系,形成常态化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机制,在东北地区加快复制推广一批东部地区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共建一批产业合作园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实施一批标志性跨区域合作项目,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对口合作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
  明确4个方面共18项具体任务
  《方案》还明确了推进对口合作4个方面共18项具体任务,那么18项任务都是啥?
  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东北地区借鉴东部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鼓励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合作承担国家改革试点任务;2、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东部地区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改造和重组,鼓励共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国有资产市场化运作平台;民营经济发展。在东北地区遴选一批收益可预期的优质项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东部地区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对内对外开放。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联合开展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合作。支持东北地区与长江经济带、珠三角地区加强经贸投资合作。
  以及发展理念共享,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和健康产业,科技研发与转化,高校院所交流合作,创业创新合作,高端人才交流,功能区对接,合作园区共建,重点城市合作,多层次合作体系建设。
  下一步将建立完善浙吉对口合作框架体系
  浙江是全国第二大缺粮省,粮食自给率不到40%,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率和调出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两省在粮食产销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除此之外吉林省与浙江省还将展开哪些合作?
  据了解,今年2月,吉林省20多个部门赴浙江对口召开座谈会、现场考察,探讨交流合作意向。
  吉林省与浙江省积极开展对口合作工作,去年11月、12月先后两次组织高层领导交流互访,就合作平台、体制机制、政策交流、人才挂职等方面达成共识。
  2月13日,吉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安桂武率队赴浙江对接对口合作工作,双方21个部门就对口合作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吉林省农委与浙江省农业厅就农业产业、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商谈,将重点推进&浙粮北种&和&浙猪北养&项目。吉林省发改委重点调研了&多规合一&&投融资体制机制&&服务业政策支持&等项目。下一步,双方将建立完善浙吉对口合作框架体系,建机制、搭平台、抓项目、出政策,推动浙吉对口合作工作深入开展。  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的休息间隙,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与浙江省政协主席乔传秀就发挥政协人才、智力和组织优势,加强双方合作进行了交流。其中包括引导鼓励浙江省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到吉林投资兴业,选派吉林省政协系统干部到浙江挂职、培训,建立两省政协联络机制等意向。
  专家称这让我们有可能&弯道超车&
  吉林省智库秘书长研究员刘庶明表示,这项举措是国家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最着实的措施之一。像当年的西部大开发一样,东部的发达省份帮助东北,这是前所未有的。东北三省、四城与发达省份、城市的直接对口机制,是行政手段下的改革。这种省际之间、市市之间的对接、支持模式,从规划、项目落地、整体力度上都会有所体现,将会带给我们理念观念上的提升。
  浙江省在思想解放方面在全国领先,另外,也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形成对口关系后,可以在吉林省发展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带动吉林省相对滞后的民营经济。另外,浙江有马云,有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可以在二、三线城市拉动总体经济的发展,起到融合、渗透、提升的作用,这种马云模式对于吉林省有着重要的启示,也让我们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此外,民间金融、新兴战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优势产业,可以转移到吉林省。天津的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双创基地、生态新城等等,对长春的发展有借鉴意义。这种改革创新的发展模式,使新区带动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火车头的作用,我们也可以通过长春新区发展,带动长春市经济发展。
  来源:东亚经贸
责任编辑:DF005
相关阅读:
2012 - 2016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山东民间智库)
(山东民间智库)
(山东民间智库)
(菏泽民间智库)
(菏泽民间智库)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三省对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